2013湘教版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word学案.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60876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湘教版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word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湘教版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word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湘教版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word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湘教版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word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湘教版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word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案(湘教版必修 3)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2.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 3.利用相关 图表、数据资料,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以及空间结构的变化。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区域的概念: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主要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 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二、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

2、、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 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3区域空间结构分类 (1)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可划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2)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区域是汇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 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三、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产业结构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Error!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 劳动力素质等。 21 22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指三次产业占 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 就业比 23 24 重以及 内部构成等。 25 探究点一 区域的主要特征 【探究材料】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北方地区” 、 “东部沿海地区”描述中

3、国的不同地区。而不同 的省级行政单位或同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内部的不同地区,其称谓也不同,如山东与山西, 江苏省的“苏南” “苏北” ,四川省的“川东” “川西” ,这些都是区域概念的缩影。 1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地区”这一说法,它与区域是同样的概念吗? 2所有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吗? 3如何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 【探究归纳】 1地区与区域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区域是一个地域的综合体,空间尺度 可以大到全球,小到某一特定的区域。地区的概念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是指较大范围的 地方,可以说“上海地区经济发达” ,而不能说“上海区域经济发达” 。 2否。区域都有一定的边界,但有些区域的边界是明

4、确的,如行政区;有些区域的边 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从“界线、异同、特色、联系”四个方面理解。如下表: 特征 作用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 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界线是模 糊的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 域之间则差异性显著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开发区域优势资源的依 据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区域发展方向确定的依据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 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综合考虑不同区域之 间的联系,正确评估区域发展对其他区域的 影响 【规律总结】 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 (1)清楚类型。即

5、看该区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什么类型,这是认识区域的第一步,起 到定向的作用。(2)区域特征。也就是看该区域在何位置,与周围的区域有何联系。 (3)区内 共性。即分析区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4)区间差异。即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 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不同。(5)边界形状。这主要是记忆该区域的轮廓特征,以便准确而迅速 地确认,如山西省呈平行四边形、宁夏回族自治区呈菱形、陕西省呈陶俑状等。 【考例探究 1】 读“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 ,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 (1) 图中划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是 _ _。 (2)确定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区域界线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6、_。 (3)东部季风区具有受季风影响的_性。由于本区域纬度的差异,区域内部的差 异性也十分明显,其中_条件和_的变化是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4)为什么我国东部季风区的自然景观南 北差异明显,而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则东西差 异明显? 答案 (1)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将夏季风能够影响到的范围确定为季风区 (3)相似 热量 湿润程度 (4)东部季风区包括我国领土最南到最北的广大东部地区,由于其南北跨纬度广,受太 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规律的影响,南北方向上的热量条件差异明显,即形成了由南向 北更替的各种自然景观;而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所处纬度大体相当,但东西方向上

7、 由沿海到内陆与海洋的距离远近差异特别大,干湿程度差异大,因此,其自然景观自东向 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 解析 在夏季风的影响下,我国降水量的分布是由东南沿 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根据区 域划分的方法,我们可以把我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和西部非季风区两个迥然不同的区域。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就我国季风 区和非季风区而言,在东部季风区内,都明显地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这是区域内部所表现 出的相似性,而非季风区夏季风 很难到达,这是区域之间所表现出的差异性。东部季风区 位于我国东部,南北跨纬度广,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 向作有规

8、律的更替。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但在不同的热 量带内,受热量 条件的影响,水分条件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同一热量带内,水分和热量条件共同作用 所产生的与之相关的自然景观也与其他热量带有所不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从大兴 安岭向西到塔里木盆地正好是北纬 42 度纬线穿过的由东向西的地带,也是我国由东向西、 距海距离由近到远、深入内陆的北部宽阔地带,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其自然景观和自然带 从沿海向大陆内 部产生了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条件为基础的。 探究点二 区域空间结构 【探究材料】 读“某城市 1968 年、2010 年的平面示意图” ,比较两幅图探究有关问题。

9、 1比较 2010 年与 1968 年的城市平面示意图,简述该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特征。 22010 年与 1968 年相比,郊区农业布局有何变化? 3从上述两图分析,未来城市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4城市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给郊区农村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 表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归纳】 1工厂向郊区迁移、郊区新建绿化带和副食品基地、建设卫星城和高速公路等。 2荒山绿化成果园,新建乳牛场和花卉基地,利用低洼易涝地创建蔗基鱼塘、桑基鱼 塘、果基鱼塘等生态农业基地等。 3进一步完善交通网,并进行城市功能分区规划,实现郊区城市化。 4耕地面积减少;环境受到污染。 【规律总结 影响区域

10、空间结构的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社会经济活动、对外联系、区域开放程度等。 【考例探究 2】 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天津近、现代工业集 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 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 (1)表示的地理事物中,空间分布形式表现为点状的是_。 (2)从总体上看,区域和区域有何区别和联系? (3)请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描述出天津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该变化的原动力是_。 答案 (1) (2)区别:乡村地域的范围远大于城镇地域;乡村地域主要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镇 地域主要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

11、依托,但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 持续的带动作用。 (3)天津市发展早期为乡村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大;发展中期,乡村地域发展为城镇地 域,农业用地面积变小;发展晚期,城市地 域不断扩大,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 原动力: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 在思考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区别和联系时,可借助下图进行: 第(1)题,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城市表现为点状。第(2)题,区域为乡村地域、区域 为城镇地域,二者的区别主要从地域范围和主要产业活动两个方面归纳;二者的联系,主 要从二者的相互影响的角度思考。第(3)题,城市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城市化的过程 ,在此过 程中,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探究点三

12、 区域产业结构 【探究材料】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 地区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 业 第三 产业 人均国 内生产 总值(元) A 5 408.8 1.6 47.4 51.0 40 627 B 11 674.4 8.8 50.2 41.0 14 908 C 4 340.9 19.5 40.0 40.5 6 565 D 1 180.0 23.8 40.2 36.0 3 140 1.在表中的四个地区中,哪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哪两个地区工业相对发达?哪 两个地区农业经济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哪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说明判断的理由是 什么? 2在一个区域的经

13、济发展过程中,三次产业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3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思考并完成下表。 农业地区 工业地区 城市地区 人口分布特点 产业分布特点 产业结构特点 对外经济联系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探究归 纳】 1A 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小,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大,第三 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而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A、B 两个地区工业相对发达, 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较大,而且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C、D 两个地区农业 经济占有比较大的比重,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均在 20%左右; D 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三 次产业结构不太合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 2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

14、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 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区域发展时 期 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三次产业的 产值比重格 局 早期 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一、三、二 中期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 所占的比重最大 二、一、三 或二、三、 一 晚期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 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 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二、一 3.如下表: 农业地区 工业地区 城市地区 人口分布特点 分散 相对密集 非常密集 产业分

15、布特点 面状 点状 点状 产业结构特点 以第一产业 为主 以第二产 业为主 第二、三 产业都发 达 对外经济联系 不太密切 密切 非常密切 对生态环境的 影响 小 大 大 【规律 总结】 根据某区域产业构成判断其发展阶段 各类产业的比重及其发展变化趋势,是判断区域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简单地说,区 域的初期阶段以农业活动为主体;发展中期一般以工业为主体;发展晚期一般以服务业为 主体。产业结构的一般规律是“一、三、二” (或“一、二、三” )“二、一、三” (或 “二、三、 一” )“三、二、一 ”。但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应注意不同区域的主导区位因 素,比如,旅游城市的发展过程很可能是“一、三、二”

16、“三、一、二”“三、二、 一” 。所以,具体问题还应具体对待。 【考例探究 3】 读“某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 ,回答(1)(2) 题。 (1)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 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2)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 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答案 (1)D (2)D 解析 由图可知,19921998 年,第一产业就业比例有较明显的下降,

17、第三产业就业 比例明显上升,第二产业就业比例基本上没有变化(1992 2003 年) ;19982003 年 ,第一 产业就业比例上升,第三产业就业比例下降。从产业产值比例来看,19922003 年,第一 产业产值比例明显下降,第三产业产值比例明显上升,第二产业产值比例虽有波动但变化 不大。由图还可以看出,19922003 年,该地区第一产业产值比例由近 50%下降到 20%左 右,第三产业产值比例由 30%多上升到近 50%,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化不大,在 30%左右, 已经形成了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产值最少的结构,实现了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但从就业比例来看仍然是第一产业就业比例接近 80%,占了绝对优势,说明第二、三产业 对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吸收有限,第一产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