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民版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word教案.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61397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人民版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人民版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3人民版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3人民版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word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 题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了解建国初期在新的外交方针指导小的重大 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过程的了解,探讨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的意义。 知识与 能力 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和成就,学习用分析和综合 的方法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从整体上把握历史 发展概况。 过程与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参考书目及网址,收集新时期的外交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 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 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重点 新时期中国外交

2、政策的调整 难点 对新中国外交政策背景的分析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课时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修改意见 回顾上一课时内容 导入新课:播放 FLASH万里长城永不倒 ,学生感受旧 中国的屈辱,谈谈对旧中国外交的认识,进而设问:若 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该建立怎样的外交?由此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一、 “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1、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 (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 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新中国外交政策: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 3、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另起炉灶” 、 “一边倒” 、 “打扫干净屋

3、子再请客” 。 4、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的含义及其作用: (1) “另起炉灶”就是指新中国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 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而是与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 交关系。这就使得新中国改变了半殖民的地位,建立起 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指导方案:学生 根据学案的【自 主学习提纲】掌 握本课基础知识, 理清本课基本线 索。并掌握课标 要求的重点知识。 对【自主学习提 纲】中设置的思 考题形成自己的 认识 (2) “一边倒”就是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的站 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既说明了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 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也使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 环境中不至于被孤立,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新生的

4、政权。 (3)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 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 中国的独立和自主。 5、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就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随 后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 十个国家建交。 (2)1949 年 12 月 6 日,毛泽东率团出访苏联,双方就 各领域合作的一些基本原则进行了会谈。 (3)1950 年 1 月,周恩来总理出访苏联,2 月 14 日, 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该条约对于加强 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 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

5、、背景: (1)1953 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2)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 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以主 动的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3)积极同邻 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提出:1953 年 12 月,中国政府在与印度就西藏问题 谈判时,周总理首先提出。 3、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我国外交政 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 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 问题的基本准则。

6、 三、走向国际舞台 1、日内瓦会议: 教师点拨:重点 引导学生分类分 析新中国成立的 历史意义。 拓展部分由教师 给学生解释清楚 即可。 教师引导学生进 行归纳概括。 (1)背景:朝鲜停战,美国继续干涉中国内政。 (2)会议召开:中、英、美、法及有关国家 1954 年 4 月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举行外长会议。 (3)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4)结果: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 日内瓦协议 ,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 年的殖民统治。 (5)意义: 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 际会议,并推动了会议的进展。 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

7、 (1)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会议召开:1955 年 4 月 29 个亚非国家政府首 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 (3)内容:讨论各国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 发展问题。 (4)结果: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 针的推动下,会议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 宣言 。 “求同存异”方针的理解: 目的:为了粉碎帝国主义的阻挠、破坏。 含义:所谓“同” ,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 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 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所谓“异” ,是指与会 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有 所差异。作用: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进行。 (5)意义:

8、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 际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 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 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 民誉为“万隆精神” 。 【重难点阐释】 1、 “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什么会获得各国代表的赞 扬和拥护? 答案提示: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既照顾 到了与会各国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发展经济、维护民族独 立的共同要求,也充分考虑到了各国不同的社会意识形 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它充分表达了中国政府维护世界 和平、反对殖民主义的正义态度,是一个能够充分兼顾 各方要求和利益的充满智慧的方针,因此获得了各国代 表的赞同

9、。 【合作探究】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其意义何在? 提出的过程: 1953 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 年,在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把“平等互 惠”改为“平等互利” 1955 年在亚非会议上把“互相尊重主权”改为“互 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是中国对世 界外交的贡献。国际上越来越产生广泛的影响,成为解 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和忠实执行者, 其开放性和包容性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内容, 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0、的形成和发展,是新中国独 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重要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 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视野拓展】万隆会议 【课堂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学案【典型例题】部分 【课堂小结】 新中国建立初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新 中国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奉行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在建国初期就与一大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 系。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 内瓦会议和万隆亚非国际会议并在会上发挥了积极的作 用,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作 业 布 置 】 1、 完 成 本 课 学 案 【巩固练习】部分。 教师对重难点阐 释清楚后,可让 学生对本课内容 提出疑问,学生 讨论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