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毕业论文 (20 届) “青岛大虾”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研究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档案学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1 目录 1 引言 2 1.1 研究背景 .2 1.2 文献综述 .2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2 研究述评 3 1.3 研究方法 .3 1.3.1 文献研究法 3 1.3.2 案例分析法 3 1.4 主要研究内容 .4 1.5 创新之处 .4 2. “青岛大虾”事件网络舆情的兴起 .4 2.1“青岛大虾”事件概述 4 2.2“青岛大虾”事件网络舆情的兴起 5 2.3“青岛大虾”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 5 3. “青岛大虾”事件网络舆情的缓解 .6 3.1“青岛大
2、虾”事件网络舆情的缓解的表现 6 3.2“青岛大虾”事件网络舆情的缓解的原因 7 4. “青岛大虾”事件网络舆情的政府应对 .7 1 4.1 应对网络舆情的基本策略 .7 4.2“青岛大虾”事件中的政府应对体现 8 4.3 政府应对策略对政府危机事件舆情应对的启示 .9 5.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2 “青岛大虾”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研究 摘要:本文以“青岛大虾”事件为例,对该事件中的网络舆情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对网络舆情的 相关研究做了深入了解后,以“青岛大虾”事件入手,首先对“青岛大虾”事件进行了概述,并对 该事件的网络舆情兴起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该事件在短短两天事件内,从一条微博发展
3、到全国 人民街头巷尾无所不知。对青岛乃至整个山东形象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然后,又通过研究该事件 网络舆情的缓解,发现网络舆情的缓解与政府作出一系列应对措施及新热点事件的到来息息相关。 文章最后,分析了政府在此次事件应对中的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政府在以后应对类似事件时,应熟 悉事件背景,降低发酵风险;做好内容处置,堵死发酵路径;把握处置过程,阻止网络加料;对冲 负面情绪,防止情绪共鸣。 关键词:网络舆情;突发事件;舆情管理 Research on Social Net-mediated Public Sentiment in Tsingtao Prawn Event Abstract:A net-
4、mediated public sentiment about the charge of prawn happened in Tsingtao. Taking i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deep research on the net-mediated public sentiment raising in this event. Beginning as a micro blog, the news spread to most people in just two days. Facing intense public op
5、inion, the government adopted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retrieve reputation. On the meanwhile, new hot events occurred, which distracted publics attention.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this paper studies governments shortcomings in management, and put forward methods of resolving similar problems. Keywo
6、rds:Net-mediated public sentiment;Hot events;Public opinion management 3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21 世纪,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互联网的应用及 普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的设备与网络的无缝对接, 使虚拟和现实相互融合。2016 年 1 月,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 布了第 3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其中显示截至到 2015 年 12 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 6.88 亿人,其中手机网民所占比例高达九成 1。 另外,多种形式的网络媒介平台的出现更
7、是给了人们一个信息共享、自由言论 的场合,加上网络的虚拟性,人们更会无所顾忌的在网上畅所欲言。网络也逐 渐成为大家议论社会事件、社会矛盾的重要场所。近年来,从汶川地震、杭州 飙车案、到温甬线动车事故、青岛大虾事件,再到当下的魏则西之死、雷洋之 死,无不印证了网络对事件的发酵能力。另外,社会事件的网络舆情也从原来 的偶然爆发逐渐转变为每逢重大突发事件必会生发网络舆情,这也就给政府对 突发事件的应对和管理带来了空前的压力。 如何在多元化严重的且传播迅速的信息中明辨真伪,把握舆论方向,并有 效治理因突发事件而爆发的网络舆情,成为当下所面临的重要难题。以“青岛 大虾”事件为例,从“青岛大虾”事件的发生
8、到成为网络热点议题,紧接着网 络舆情井喷般爆发,网民媒体一边倒的趋势也导致了青岛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政府旅游信誉大打折扣。因此,通过了解热点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分析政府 在突发网络舆情形成中应对策略,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社会舆情是反应社会阴晴的标尺,社会舆情的指向一定程度反映了社会大 众对政府执政情况的态度和意见。舆情思想早在我国古代治国理念中就已被提 出,这多体现在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论著中,如“民本论” 、 “载舟覆舟论” 中就指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防川论”则强调了解民怨,通民心;“鼻息论” 中提出了广开言路的观点 2。到了近代,中国
9、则成了世界上少数几个组织舆情 调查的国家之一,1922 年,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心理学硕士张耀宇首次在国内进 4 行了民意调查,但随后 60 多年,一直到改革开放我国都没有一家专门的舆情调 查机构 3。改革开放以后,北京日报在 1979 年在北京维尼纶厂组织了新中国成 立后首次舆情调查 4。此后,我国舆情调查事业蒸蒸日上,并于 1986 年成立了 第一家学术性舆论调查研究所,即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进入 21 世纪后, 网络舆情开始受到重视,2003 年,新华社首次披露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 等中央领导对网络舆情的重视 5。2007 年党的十七大就提出了“加强网络文化 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
10、环境”等等要求,这也为网络文化建设和相关管理 指明了道路。到了 2012 年的十八大,进一步指明了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 化” 。 在国外,18 世纪,由法国哲学家卢梭首次提出了公众意见(Opinio publique) 的概念 6。其后,国外的公共舆论管理研究又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 19 世纪中期由学本位向社会学研究的过渡;然后是 20 世纪初期从社会学到社会心 理学的转变;最后是 20 世纪中期由社会心理学向公共舆论研究本体的改变 7。 到了当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普及带来的网络民主理论、网络 空间治理理论等也逐渐成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课题。Herbert Blumer
11、认为网络舆 情是代表在给定场所里,在任何时间里面由参与讨论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集体性 行为 8。Brauchler Birgit 分析了对立理论对舆情的作用机理,并且例举了东印尼 Moluccan 事件来佐证网络中对立矛盾进行交锋,更容易致使网络舆情 9。 Lavrenko V、 Allan J、De Guzman E 等人则从技术方面对网络舆情进行了深入研 究,其指出网络舆情监管应包括最初对事件的识别,而且包含突发公共事件及 其后续相关报道话题检测与跟踪 10。 1.2.2 研究述评 网络已经导致了我国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的巨大改变,同时其构成的巨大 虚拟舆论场对现实社会也产生了无形的压力,这就需
12、要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策 略来疏导舆论障碍,也需要广大学者积极应对和探究网络舆情所带来的一切。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在数据库和网站中进行检索,得到网络舆情相关主题的论文文献和关于 “青岛大虾”事件的详细报道。将所得资料进行整理与加工,获得符合需要的 有价值信息。 5 1.3.2 案例分析法 本文选取“青岛大虾”事件为研究实例,对事件的全过程进行细致分析, 以探究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发展的各个阶段特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评价和建 议。 1.4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以“青岛大虾”事件中网络舆情发展的全过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 外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成果,分析与解释了“青岛大虾”事件中各
13、个阶段产生 的现象,就政府对于本次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的行为举措进行了评价,并对此 类事件的科学处理提出了建议。 1.5 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一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变全程进行了详尽的解 读和分析,对事件中政府的每一项举措进行了具体分析,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充分挖掘一次事件的内在价值,使研究成果的现实指导意义最大化。 2. “青岛大虾”事件网络舆情的兴起 2.1“青岛大虾 ”事件概述 2015 年 10 月 4 日,来自南京的朱先生和来自四川的肖先生同在青岛一家 名为善德烧烤吃饭时,两人分别点了菜单上标价为 38 元的一份虾,当吃饭结账 时却发现店老板按每只虾 38 元进行收费,
14、随后,朱先生和肖先生报了警,110 警察推脱此事不属职责以内,而联系物价局,物价局也指出太晚了要明天才能 处理。最后经多方协商,两人分别交出了 2000 元和 800 元的餐费。事后,肖先 生和朱先生结束旅程,各自返回家乡后将自己遭遇发到了网上,由此引发了社 会的极大关注。 事情在网络发酵后,青岛市有关部门对涉事的烧烤点下达了 9 万元的罚款, 责令停业整顿且吊销了其营业执照。经过网络以及各路媒体的大肆渲染报道, 政府各方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公关举措。当月 7 日,青岛消保委即发布了关于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声明 ,对近日发生的宰客行为进行了严厉谴责,并表示将 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对消费者关心
15、的领域进行监督调查,且公布了监 6 督投诉电话,对消费侵权行为的举报表示欢迎。青岛旅游局、青岛市工商行政 管理局、青岛市公安局、青岛市物价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治理规范旅游 市场秩序的通告 。青岛市北区市场监管局的主要负责人也被停职检查,即日起, 青岛市旅游局、工商局、公安局、物价局等联合对全市范围内的市场秩序进行 了大检查,大整顿。山东省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也作出重要批示,市长张 新起立即召集相关负责人研究应对措施。8 日中消协就该事件发生,希望政府 部门对不法经营者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下午,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旅游 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起新主持召开全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强调了整顿市
16、场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 此事的发生也使得山东多年打造的“好客山东”品牌毁于一旦,青岛城市形 象一落千丈,这也足见网络舆情的杀伤力。 2.2“青岛大虾 ”事件网络舆情的兴起 从传播过程看,此事件的首度曝光是 10 月 4 日 21 时 56 分,受害人肖先生 通过新浪微博 用户 5717486224(后更名为 国庆青岛海鲜宰客事件)发布微 博简述了被宰经历。其后,作出青岛广播电台记者敏锐的发现了这一新闻素材, 并在广播中进行了报道,中广网也迅速进行了转载。在紧接着的新闻传播中, 出现了新媒体的身影。之后的新闻宣传就进入了新媒体的掌控范围,各大门户 网站疯狂转载,青岛本地自媒体也随之
17、活跃起来,并对宰客方进行了谴责。接 下来的传播就得力于知名媒体的报道了,包括北京青年报、华西都市报、南方 都市报、以及新京报等都进行了详细报道,不仅转载了先前的内容,也进行了 进一步的采访,将事件挖掘的更加细致。新华社还专门评论,公安在第一现场 处理事件的不作为情况。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酵,国际传媒 BBC,世界日报等 媒体也都进行了相关报道。 此外,网民对此保持了持续的关注,首先黄金周期间,大家在休假期,旅游 市场是最为火爆的时候,新闻话题等必然会将焦点集中于此。其次,中国各大 景点,问题层出不穷,那些被高速拥堵,价格畸高折磨的旅客们也有想找这种 新闻发泄不满的心理,宰客类新闻就容易调动起大家
18、的情绪。其实每一个出游 的人都或多或少的被宰过,这就对这种新闻产生了一个共鸣。当网络情绪被点 燃,在信息传播如此迅速的今天,必然会引发疯狂的吐槽。如今已不用等传统 媒体介入,网络舆情的发展也已经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在此次“青岛大 虾”时间中,顾客挨宰,正规举报不顶用,无奈之下,在微博发声, “虾按只算, 7 而不是按盘算,38 元一只,报警无人理,只能屈辱交钱” ,这些有爆点的描述, 点燃了网友的情绪,由此成了一个典型的舆情爆炸式案例。 2.3“青岛大虾 ”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 “青岛大虾”事件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特点,包括网友投诉微博化,全民 参与段子化,自发性和突发性。 网友投诉微博化,实
19、际上这并不鲜见于当下的社会事件,就本事件而言, 顾客报警被告知不属自己管辖范围,求助物价部门未得及时回应,实际上很多 地方的投诉热线多形同虚设,网友无奈之下,只得在网上吐槽求助,这颇有些 被逼上梁山的感觉。网友吐槽求助之时多会当地相关部门,这正是舆情监测, 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官方政务微博,不仅仅要充当发布信息的功能,其另一 个重要功能便是监测舆情,要能及时监测的舆情爆点,并予以及时的帮助解决, 从而就能跑在网络发酵之前进行干预指导。 全民参与段子化,事件一出,段子手们可谓是昼夜不停的赶制段子,38 元 的大虾瞬间变成了一个典故,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谈中,也充斥着对大虾的调侃。 这也成为一个贴在青
20、岛身上的一个标签。段子较新闻有更为广泛的传播力,由 此坊间也不停传播着对青岛的反讽与恶搞,例如:相亲遇一漂亮妹妹,妹妹问: 有房吗?有车吗?我:没有。妹:没有你出来相亲?滚!我说:我家是青岛的、 有一个养虾池子。妹妹说:你个死鬼好讨厌,不早说,我愿意和你一起劳动! 走,登记去。青岛人黄晓明结婚,却在上海办婚礼,难道昔日的杨大侠也害怕 青岛大虾吗?更有网友调侃,那还只是大排档水平。当一个事件被段子化,形 象的损失也就基本难以挽回了。 自发性和突发性,事件的发酵速度可谓迅猛,10 月 4 日晚上的微博,10 月 5 日便已经初见报端,6 日就已经占据了各大媒体头条。宰客的事件其实时 有发生,但如果
21、有一天踩到了群众的神经,就很容易成为热点事件。再加上网 民情绪化的吐槽,以及对事件的共鸣心理,很容易使事件迅速蔓延全国,成为 舆论焦点。实际上突发性,也只是群众压抑已经的集中爆发而已。 3. “青岛大虾”事件网络舆情的缓解 3.1“青岛大虾 ”事件网络舆情的缓解的表现 8 舆论热点都有降温的时候, “青岛大虾”事件从 10 月 4 日晚在网上公布, 到 10 月 7 日达到了舆论的最巅峰,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了 38 元的青岛大虾。 街头巷尾也充斥着相关的讨论和调侃。到了 10 月 10 日后,随着政府的积极应 对,以及新闻报道焦点的转移,关于该事件的舆论热情也渐渐降温了,从开始 到结束,前后也
22、不过一周的时间。纵观整个“青岛大虾”事件缓解的表现,可 归结到两个方面,一个是“青岛大虾”事件在各大媒体中占据的版面开始缩减, 再一个就是舆情得到了妥善的解决,网民的情绪得到了安抚。 从具体的传播趋势来看,网络转载评论数在 10 月 7 日达到顶峰后,接下来 的 3 天里,转载评论数大幅下降,从原来的 20 万条以上,降至 5 万条以下,这 充分显示了该时间网络舆情的缓解。另外,从 10 月 4 日开始,媒体报道的聚焦 点也产生了变化,从开始的报道时间发生本身,到 10 月 6-8 日聚焦于相关部门 的应对措施,包括对涉事餐馆的处罚,青岛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文件以及中消协 的回应。当网民情绪得到安
23、抚,事件得到妥善安置的时候,该事件的网络舆情 也得到了真正的缓解。 3.2“青岛大虾 ”事件网络舆情的缓解的原因 “青岛大虾”事件网络舆情的缓解,除了时间上的因素,政府的妥善处理 以及新热点事件的出现是网络舆情缓解的主要原因。从“青岛大虾”事件中各 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出,有一半以上的媒体报道的是事件本体和官方的回应, 事件本体的报道多出现在事件发生的初期,当到了事件发生的后期,除了官方 回应以及相关的应对措施,报道反思旅游行业发展的新闻也开始出现。这也引 领人们由浅入深的了解整个事件发生的最深层次原因。从网民讨论内容来看除 了传播事件本体以外,也多为对餐馆处罚和对监管部门的不满的传播。当政府
24、危机公关开始,一系列的措施实施后,再加上媒体对这些举措的大肆报道,网 民的情绪一方面已经得到发泄,另一方面看到有效的举措后,心理也得到了安 抚,顺其自然也就是整个事件的温度降了下来。另外 10 月份除了“青岛大虾” 事件外,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以及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些新的热 点都足以转移该事件在网民中的视线。从而缓解了“青岛大虾”事件的网络舆 情。 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在网络舆情高涨时的举措对网络舆情的缓解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网络舆情时间本身与大多数的网民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某事件之 所以会引发网民的关注,其实是网民对该事件的情绪共鸣,从而引发的大范围 9 的情绪宣泄。当网民情绪得到了
25、宣泄,加上政府有利举措的安抚,另外新的热 点事件占据舆论头条,旧的网络舆情自然而然就得到了缓解。 4. “青岛大虾”事件网络舆情的政府应对 4.1 应对网络舆情的基本策略 网络舆情作为一种独特的舆情形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巨大影响力从 过往事件中可见一斑。网络本身是没有指向性的,但网络舆情却存在着自己的 指向,正确的舆情导向可以发挥正面效益,而错误的舆情导向则会对社会带来 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政府正确有效的应对网络舆情,有助于提高社会形象 和威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舆情危机的处理存在一种“黄金一小时”的说法,若是错过了“黄金一小 时”的处理,后边怎么处理
26、都会变得被动。所以,首先应该迅速控制事态发展, 把握时效,及早处理,可以有效的让事态由大变小,防止热点事件的大范围蔓 延。其次,要坚持灵活的应对策略,提出整体的应对方针,切实把握好事态的 因果及相关人群的具体状况,由此来制定相关对策。要统一口径及行动,精心 策划组织,明确相应分工,从整体来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另外,政府对事件 的快速反应尤为重要,党政领导要出面进行表态及对话,要了解事件的来龙去 脉,并作出相应解释,以消除群众对事件的误解和产生不良的对立情绪。政府 响应已经成为政府舆情应对的重要指标,各级党政部门和领导人对此也越来越 重视。政府还要切实引导舆论导向,巧妙运用各种媒体,包括网络新媒
27、体等进 行正面的宣传报道,通过各种方式与网民沟通,尽可能消除传言和谣言所产生 的负面影响。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还应谨慎使用警力,尽可能避免事件的无限 扩大,利用教育与纪律约束来缓解事态的发展。在必要情况下,要采用法律举 措,采取强制措施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用强有力的手段来维护和修复政府的威 信。 4.2“青岛大虾 ”事件中的政府应对体现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迅猛。 “青岛大虾”事件的爆发使青岛的形象“毁于一 虾” 。甚至抵消了山东省打造了数年耗费几个亿的“好客山东人”的广告。这无 疑是一次失败的舆情危机处理事件。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政府相关部门在第 一时间并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行动来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扩
28、大。 10 回顾当时,游客于事发后及时报案,征求警察处理,但当地公安并没有采 取措施并推诿,称该事件并不属于自己的管辖范围,让游客找物价局,而物价 局的答复也极为干脆,称不属于工作时间,需待明天处理。就这样,游客无可 奈何的被宰,正如游客于微博上称的那样;“只能屈辱交钱” 。此时相关部门若 是有一点危机意识,做一些危机公关,完全可以将被动局面转为主动,做成一 场“无良老板宰客不成反被惩”的故事,还可借机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奈何 懒政之风盛行,错过了阻止事态蔓延的最佳时机。结果便是我们所看到的,38 元天价大虾引爆网络,段子化,漫画化的调侃层出不穷,青岛大虾已经成了宰 客的代名词,青岛也被贴上了
29、宰客的标签。 危机的处理,时效性是一个关键因素,决不可延缓推诿。权威信息的发布, 也决不可“真相欠奉” ,解决要赶在事件的萌芽状态。既然事态已经出现就应及 时回应,及时解决。然而青岛旅游局竟然在微博晒出了美食的照片,这立刻引 起了广大网友的吐槽。当事态进一步扩大之后,这时政府才突然意识到了问题 的严重性。做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就是对涉事店家的严惩,罚款 9 万元并吊销营业执照。紧接着有关市场监管方面的负责人也被停止检查。接 连发布了关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声明和关于进一步治理规范旅游市 场秩序的通告 ,并且包括青岛工商局、旅游局、物价局、公安局在内的相关单 位联合展开了对于市场秩序的
30、大型检查和整顿,对旅游市场中的无照经营,不 正当竞争以及旅游业不公平格式合同条款等展开了清查。相关领导,包括青岛 市委书记,市长都紧急作出了相关回应,并安排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尽管进行了这样大张旗鼓的整顿,但“青岛大虾”这张丑陋的“狗皮膏药” 都将永久的贴在青岛的脸上了。其对青岛经济以及城市形象早成的损失都是不 可挽回的。 4.3 政府应对策略对政府危机事件舆情应对的启示 从“青岛大虾”事件整个网络舆情的发展来看,舆情的控制过程其实应该 是一个从预警到长尾管理的完整过程,围绕着舆情发展过程的各个节点进行相 应的控制,以确保舆情的发展过程控制完整且不留死角。 “青岛大虾”事件中,通过时间、环境和
31、地域这三个方面的把握和观察, 完全可以为此次事件的发生打好提前量的。国庆黄金周期间,若是能将政府工 作重点提前转移到旅游及相关部门,加强市场规范和管理,就可将此种事件扼 11 杀于摇篮。另外,就网友评论来看,青岛大虾宰客事件只是众多同质宰客事件 的代表,如果能够从根源是遏制这种事件,遏制网络的小吐槽,那么此次事件 舆情发展可能就完全不是目前这种结果。此外,政府应做好内容处置,尽可能 的抑制舆情的发酵。内容处置即为快速反应,令网民思维停留在就是论事的阶 段。任何事件的发酵,其基础条件就是“有料” ,即触碰到大众的心理底线,或 是与常规构成巨大反差,再者就是重大的伤亡及政治经济事件。就“青岛大虾”
32、 事件而言,按份计价和按个计价的巨大反差成为了这一计猛料,并且游客向多 方部门投诉与,而些部门却屡屡推诿,这同样是一种反差。在处置问题时,应 尽量避免这些反差,不让舆情从这些方面发展,堵死它的发酵途径。然后,还 应把握处置过程,组织网络上的“加料”行为,即切断舆情的发展传播途径, 在网络大环境下,每一个网民都是舆情传播的参与者,除涉及国家安全等重大 事件外,我们无法直接堵死网民的嘴,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可能的缩小网民的思 考空间。在本事件中,当首条微博出现的时候,就应意识到舆情潜在爆发的可 能,应及时找到当事人,妥善处理该事件。最后,要对冲负面心理,防止情绪 失控。在典型事件中,普通网友与事件本身
33、其实并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 之所以引发关注,是因为与广大网友内心产生了情感共鸣。因此,在网友对事 件产生情感共鸣之前,要着手对网民负面情绪实施对冲。达到分散注意力,以 正面情绪抵消负面情绪的目的。 5. 结语 当前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日趋复杂,而社会突发事件酿成网络舆情爆发的 案例已经由偶尔发生变成了每遇事件必会爆发。而每遇这种境况,一旦处置失 当,就必然会引发网民的不理性判断和对政府的声讨批判,降低政府的公信度。 “青岛大虾”事件作为一起典型的网络舆情爆发事件,其网络舆情的兴起,发 展及缓解过程,政府的相关处理措施对于日后政府应对社会突发事件的网络舆 情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
34、首先对“青岛大虾”事件进行了概述,并对该事件的网络舆情兴 起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从事件开始到舆论爆发,短短两天,全国人民无不 熟知此事,甚至已经将该事件段子化,这对青岛乃至整个山东形象都造成了严 12 重的损失。然后,又通过研究该事件网络舆情的缓解,发现网络舆情的缓解与 政府作出一系列对措施及新热点事件的到来息息相关。最后,分析了政府在此 次事件应对中的出现的问题,提出在应对类似事件时,政府应熟悉事件背景, 降低发酵风险;做好内容处置,堵死发酵路径;把握处置过程,阻止网络加料; 对冲负面情绪,防止情绪共鸣。 网络舆情研究是近年来的新兴课题,能够参考和借鉴的工作有限,加之笔 者理论及写作水平有
35、限,论文涉及内容还多有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工作学习还 有待提高。请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 CNNIC 发布第 3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1. 2 马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5-7. 3 陈璟浩.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研究D. 武汉大学, 2014. 4 林竹.民意调查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J.社科纵横.2007,22(8): 6-7. 5 刘毅-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范式的转变J. 2006, (10): 140-143. 13 6 唐喜亮.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 2008.
36、7 易臣何.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政府监控D. 湘潭大学, 2014. 8 Herbert Blumer. Public Opinion and Public Opinion Polling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47,13 (5):542-549. 9 Brauchler B. Public Sphere and Identity Politics in The Moluccan CyberspaceJ/OL. The Electronic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04,14(3). 10 LavrenkoV, Allan J, De Guzman E, et a. Relevance models for topic detection and tracking, Proceedings of the Human Language Technology Conference (HLT). San Francisco: MorganKaufmannPublishersInc.,2002:1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