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的酸和碱》教案.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66687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的酸和碱》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的酸和碱》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的酸和碱》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的酸和碱》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的酸和碱》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重点和难点 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准备 教师: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 学生:写有“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酚酞”字样的纸帽、试管、 研钵、纱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浓 硫酸、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胡萝卜(

2、可用其他有色花) 教材延伸 实验 10-2 中的表格的下面加“保存方法”的内容对学生初次接触危险品是十分重要的。 在盐酸和硫酸用途的表格右边还应加一个空表内容,让学生填“我知道的用途”,这样更利于学 生将已经认识的科学知识与新知识有机结合。 教材只讲了指示剂遇酸、碱时的变色情况,应该补充遇到中性溶液时的情况。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点评 第一板块:指示剂 引入、发现、提出问题 情景问题引入:由问同学们熟知的哪些食物是酸、碱入手,切入酸和碱的知识。 学生探究结果:食醋、大多数水果(有酸味)中含酸;有些没熟透的水果(有涩 味)如青柿子,还有皮蛋有涩味等。 教师提出新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碳酸能使紫色石

3、蕊变红色,“其他的酸也能使 石蕊变红?”“碱又使石蕊变成什么颜色?” 实验探究指示剂变色规律 游戏: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戴上写有 相应名称的帽子,手执一支试管。 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手执相应滴瓶,并将药品滴入前面四种 物质扮演者手中试管,让同学们观看颜色的变化。 分析讨论:完成书本 P49 页表格,探究出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并讨论出以上四种 物质,哪种是酸,哪种是碱。 知识突破,引入新问题:“这里有两种其他液体,一种是自来水,一种是食盐水 溶液,请我们两位指示剂朋友来鉴别一下,它们是酸还是碱?”接着由同学扮演物质, 做实验,观察现象,问这两种物

4、质究竟是酸还是碱。 学生探究结果:指示剂在这两种液体中颜色没有变化,说明它们既不是酸,也不 是碱,而是一种中性的液体。 课件演示指示剂变色规律:画面是一只变色龙,身上写着“石蕊”两个字,跳动 着分别走到写有酸、碱、中性溶液的烧杯前,分别将左爪、右爪、尾巴伸入三个烧杯 中,伸入后相应部位夸张一点适当变大,并变各种颜色,且唱着歌:“我是一只变变 变色龙,遇到酸我就变成那红色,遇到碱我就变成了蓝色,通常的中性环境下我就是 那紫衫龙王。”歌声仿我是一只小小鸟,欢快、诙谐,男声唱。 用拟人化的手法展 示物质,通过人物 的活动表示物质间 的反应,形象且生 动,充分让学生自 主活动探究,突出 了学生的主体地

5、位, 教学形式有其原创 性。 大胆尝试突破,教 师还引入中性溶液, 突破了书本的禁锢, 又可以对比学习知 识,让知识结构完 整、清晰;课件风 趣、直观,将学生 的知识、能力很自 然地得到了一次升 华,又便于学生记 忆,值得借鉴。 小块知识点也能反 映出认知规律。本 师:请同学们将酚酞遇酸、碱、中性液体的变色规律编成一些易记忆的韵语或创 作成其他活泼的形式来帮助我们记忆,内容不求完美,只求有趣实用。 生:创作形式多种,并纷纷展示自己的成果。例如:“我也是一种指指指示剂, 我只在遇到碱时才变成红色娘子军。通常在中性环境下我是无色的,就连酸也奈何不 了我,无法让我变颜色(仿我是一只小小鸟歌词)。”

6、发现其他指示剂酸碱使指示剂变色的应用 学生分组制取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胡萝卜(或其他物质)的酒精浸出液, 再分别滴入前面四种溶液中,记录实验结果,由同学们讨论交流,比较所制四种指示 剂中,哪些变色效果好些。 第二板块:几种常见的酸 学生真情感受熟悉的物质 第一组物质:盐酸、硫酸、硝酸。 要求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但不能尝。 第二组物质:食醋、苹果、柠檬、橘子、山楂片、泡菜等。 要求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 探究几种常见的酸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自学 P50 页内容,自我提问、自主探究, 再汇报自己的理解和新发现。 学生讲述自学的教材内容,概括学习方法,

7、补充新发现: 学生表现出两个亮点: (1)自我提问、自主探究用表格展示内容: 自我提问 的问题 自主探 究结论 酸有什么共性? 都有酸味、都有酸性 在生活中发现 有哪些含酸的 物质? 我们在前面讲的一些水果、食物如:食醋、苹 果、柠檬、橘子、山楂片、泡菜等有酸味,人 在反胃时感到酸味。说明它们是含酸的物质。 酸有什么作用? 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化工原料,人类社会生 活离不开酸。 (2)概括学习方法和对教材的建设性意见: 记忆酸的物理性质时可用概括性的字表达理解知识的步骤。如“色、态、味、 沸、密等”; 第一张表的下面要补“保存方法”这一内容,因为酸是危险品,是必须注意的 内容; 第二张表格右边

8、应加“我们已经知道的知识”,这样就可以把原有的知识和现 在的新知识结合。 第三板块:浓硫酸的腐蚀性 课件展示:酸在工农业生活中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许多方便,再展示浓硫酸伤人 后皮肤照片、清华大学某学生用浓硫酸到动物园验证狗熊是“聪明”还是“笨”的事 件、酸使工厂设备加快腐蚀等画面。 观后教师评述: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我们做实验时不 掌握好浓硫酸的这一“个性”,很可能就被腐蚀皮肤、衣服等。 教师做游戏实验:用一支新毛笔蘸浓硫酸在宣纸上写“浓硫酸的吸水性”。请同 块教师采用了“发 现提出问题实 验探究得出结 论尝试应用” 的认知规律学习指 示剂, 并用它来认 知酸碱,层层递进,

9、 一气呵成,既让学 生掌握了知识,又 潜移默化培养了学 生的学习方法,知 识和技能双丰收。 教师引导学生从实 物鉴别入手,调动 学生的智慧,学生 看、摸、闻、尝等 感性活动,再提问 引起学生理性思考, 由感性知识自然上 升,过渡到理性知 识,课堂气氛活跃 而又不肤浅,寓教 于乐。学生自我提 问、自主探究中的 表格内容,反映出 他们的自学的深度 和广度,也表现出 他们在探究中有意 识地注意创造好的 学习方法。学生所 述的三个问题,其 中一条是总结自己 的学习方法,有两 条是对教材提出的 建设性意见,很有 创见性,它证明学 生的思维只有真实 进入探究后才会爆 学们帮助讲解这一游戏的原理。 学生讲解

10、:多个学生争先恐后上台讲解,突出强调了“原来浓硫酸的腐蚀的原因 就是它的脱水性造成的”。 教师扩展引导:其实,除了浓硫酸有强烈腐蚀性之外,其他的酸也都有一定的腐 蚀性,例如在有酸时,铁锈蚀会快多了。所以我们要全面掌握它们的性质,合理地利 用它们。怎样稀释浓硫酸?请学生再从两方面收集、整理信息。其一:教材中告诉我 们什么?其二:观察下一段课件内容。 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看书、课件展示稀释浓硫酸方法不当导致危害的画面;规 范操作稀释浓硫酸的步骤画面。 师生互动实验:教师先分步演示,要求学生观察、感知后探究出原因。教师先演 示实验 10|4,第一步:向小烧杯中倾倒 20 毫升水,再沿烧杯内壁注入 1

11、0 毫升浓硫酸, 此时不搅拌;第二步:学生近距离观看无色液体分为两层,分析讨论原因;第三步: 边搅拌混合液边让同学们摸烧杯的外壁。 学生探究结果: 探究知识类别 探究结果 稀释浓硫酸不正 确操作的后果 导致伤人或腐蚀物品。 不慎将浓硫酸沾 到皮肤或衣服上 后的正确处理方 法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对于皮肤还要尽快到医院治疗。 浓硫酸具有腐蚀 性的原因 在于它的脱水性。 稀释浓硫酸正确 的操作方法 (见“师生互动实验”) 启示 我们不断要学会安全使用酸的方法,更应该具备一个安 全的“大脑”,这就是社会责任感。要珍爱生命,关心 他人的健康,在实验室里千万不能用酸和同学开玩笑。 第四板块:小结 教师引导

12、:这一节课主要是同学们根据不同材料和实验自己探究出来的,我们学 到了一系列的知识,也学会了很多方法,同时也明白了不少道理。知识、方法、道理 就像我们到旅游区去各种景点一样,我们是从哪里走进的,又是从哪里出来的?现在 请大家画一张探究旅游的“导游图”,然后来比较看谁的“导游图”更明了、更科学。 发出最大的创造力。 浓硫酸的腐蚀性虽 然是一个较危险的 实验,但教师并不 是个人包办,在保 证安全的前提下, 教师通过多种途径 和方法,让学生充 分地参与,深刻地 感受。从学生探究 结果看出,学生是 主动吸取基础知识 与技能,从“启示” 分析,他们从浓硫 酸的腐蚀性中认识 到生命的脆弱、生 命的可贵,同时

13、也 感受悟出任何事物 都有有利和有害的 两面性,培养了学 生辩证思维的方法。 教师的小结是一个 智慧的亮点,教师 的小结不是重复已 有的知识点和技能, 而是抓住知识、方 法和明确的道理 “三维目标”来全 面整合所学习的内 容,小结的形式采 用的是画“导游图” 的形式,它让学生 感到耳目一新。 学生画探究“导游图”:学生分组“画图”,形成多种小结方式。下面展示一组学生的“导游图”: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酸的通性及原理,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对酸和碱性物质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增

14、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同时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 重点和难点 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准备 学生分组:每张实验桌上摆放试管若干、滴管、稀盐酸、稀硫酸、稀醋酸、稀硝酸、NaCl 溶液、 Na2SO4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洁净紫甘蓝叶片、剪刀、镁、锌、铁、铜、生锈严重的铁钉、粗铜丝、 试管夹、酒精灯。 教材延伸 活动探究(1)表格中应加一些生活可作指示剂的物质做对比实验,这样感性认识会更丰富,理 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结合更紧密。在(1)的表格下面对应两种指示剂加“规律性认识”,有利于小结、系 统认识知识。 在除锈这一块应补充一点,“用物理方法也可以除锈”,这样使学生认识在不同的场合或要求下 可使用

15、不同的除锈方法。 教学设计 环节一:慧眼识酸 教师:实验桌上有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 NaCl 溶液,请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后给它们贴上标签,注 意实验安全。 学生:(探究活动 1)滴加石蕊溶液;将紫甘蓝剪成细丝浸泡;放入洁净小铁钉观察实验现 象。 教师:我们按“安全、科学、简便、明显”的原则,来评价同学们的方案。 方案最优,方案次之,方案第三。 学生:(对教师提问)能否用酚酞溶液来区别? 教师:(将矛盾交给其他同学)哪些同学能解答这一问题? 学生:不能!酚酞溶液遇酸和中性的 NaCl 溶液都不变色。 教师:我今天还准备了其他一些新鲜蔬菜、鲜花等含指示剂的材料,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各种实验, 进一步探究

16、“认识酸的方法”。 学生:(探究活动 2:设计近二十种实验,并在教材表中补充表格内容填写实验报告) 花的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盐酸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硫酸中的颜色 玫瑰 粉红色 粉红色 粉红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大红花 粉红色 橙色 橙色 教师:同学们的创造力都很强,如果我们要检验某种物质是否是酸,手头又没有石蕊溶液的情况下, 就可以用上述方法。 教师:结合探究活动 1 和探究活动 2 的体会,思考稀盐酸中的什么成分使石蕊溶液变红? 学生:石蕊溶液本身含有水,因此不是水的作用;NaCl 溶液中有 Cl-,而 NaCl 溶液不能使石蕊溶液 变红,那么也不是 Cl-的作用;应该是

17、酸中的 H+使石蕊溶液变红。 教师:(教师从知识的角度及时提升方法)同学们分析正确,而且我们做出这些结论时用到的就是 推理方法。请同学们再用我们已经探索出来的方法去认识我们所知道的其他酸是否也具有这些性质。 学生:(学生探究活动 3)用稀醋酸、稀硝酸做正面证明;用 Na2SO4溶液等非酸溶液做反面证明。 点评:教师通过三个探究活动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 识,三个活动层次逐渐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兴奋状态,学习效果是 可想而知的。 环节二:猜它是谁 教师:(设置游戏场景,有四个金属王国的“潜水运动员”要比赛潜水时间)学生分别装稀

18、盐酸、 稀硫酸设置“游泳池”。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情、声音等表现比赛的过程,同组学生在纸上写出“运动员 姓名”(金属名称)和潜水时的变化(化学方程式)。 学生:(此时游戏化)各组学生用桌上的药品做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后讨论结论,并商量“表 演方法”。 各组学生的表演形式不一样。现举一组学生表演例子: 运动员 肢体语言 表情 变化 名次 铜 摇晃、抖腿 冷笑 无气体产生 1 铁 耸肩、腿颤 皱眉、抽冷气 Fe+H2SO4=FeSO4+H2 2 锌 浑身乱晃 呲牙咧嘴 Zn+H2SO4=ZnSO4+H2 3 镁 双手紧掐颈部 翻白眼 Mg+H2SO4=MgSO4+H2 4 排名次的理由是:镁反应最

19、快,在酸中呆的时间最短,名次最后;铜不反应,应得冠军。 教师:请同学们总结酸的化学性质,还要小结原因。 学生:(用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快速描述出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的性质,后分析原因)原因:酸 只能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 H 以前的金属反应;是酸中的 H+与活泼金属发生了反应,放出氢气,另一种生 成物的阳离子是相应的金属离子,阴离子是酸的阴离子。 教师:通过学习酸的这一条性质,能不能将它提升成为我们的技能? 学生:(讨论,形成多种答案,一组学生代表发言)不可将醋放在锅中长时间烹调,不可用铝制品 调拌要放醋的凉菜。 点评:在这一板块中,教师用游戏的方式巧妙梳理了旧知,对金属拟人化的处理并及时联系生活,

20、 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层面促进知识向运用层面转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充分,思维深刻,学习成为一种 才艺的展示和心理愉悦的享受。 环节三:除锈专家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除铁锈的方法,用到过哪些除锈的方法? 学生:小瓦片磨铁锅;砂纸打磨生锈的部位等。 教师:这都是物理方法除锈。在化工生产中人们用什么化学原理除锈?(教师演示实验,用稀盐酸 的量掌握合适,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 教师:我还要请同学们帮助我分析其中的原理。(教师强调用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来说明) 学生:(一组学生展示自己小结的表格内容) 文字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三氧化二铁(铁锈

21、的主要成分)+盐酸氯化铁+水 Fe2O3+6HCl=FeCl3+3H2O 学生:(另一组学生发言)老师在做实验的同时我们也做了几个实验,把锈铁钉放在 NaCl 溶液、 Na2SO4溶液、水中不反应,这些实验也反证化学方法除锈只能用酸,而且是酸中的 H+在起作用。 学生:(第三组学生发言)我家附近有一家车辆翻新厂。师傅说有些金属仪器抛光前、电焊前都要 用酸除锈。我认为金属氧化物都能和酸反应。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做一次实验。 学生:(学生分组实验,由于没能掌握好酸的用量,出现了多种实验现象。开始时观察到铁锈逐渐 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当铁锈消失以后,铁钉表面会冒出气泡,溶液颜色变淡,最

22、后由黄色变 成浅绿色。学生之间发言出现多种内容,一种与老师实验现象相同,另一种是如实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强调应当实事求是地汇报实验现象,即使实验失败,也可以从失败的实验中得到教训) 学生:(学生通过争论一致赞同第二种意见) 教师:原因是什么? 学生:取用的稀盐酸或稀硫酸的量不同造成实验现象不一样。我们认为:当酸不足或适量时,铁锈 与酸反应;当酸过量时,与铁锈反应剩余的酸就会继续与铁反应。 教师:同学们从自己实验、观察、汇报及大家的讨论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 1:酸也能和铁发生反应,所以清除铁锈时不能把铁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 学生 2:反应产物氯化铁与氯化亚铁颜色不同。 学生 3: 做实验一

23、定要有科学的态度,要实事求是地描述所发生的现象。 教师:为了进一步证明酸是“除锈专家”,请你们利用桌上的仪器和药品,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学生:(学生自主实验中出现了多种实验方案,其中一些组的学生展示了造“铜锈”和除“铜锈” 的实验)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将粗铜丝的一端缠绕在试管夹上,把另一端在酒精灯上灼烧,形成约 3 cm 长的黑色氧化铜薄层,趁热插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里,20 s 后取出:黑色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漂亮的 淡蓝色,反应原理:CuO+H 2SO4=CuSO4+H2O。 点评:教师做完一个“较理想”的演示实验后,在小结基础知识后,让学生自己来重复刚才的实验, 但未给学生点明“酸的用量”

24、的要求,这样就挑起学生的一个新的“思维矛盾”。在这个矛盾中学生通过 争论、再探究等主动活动,理解了新知识,明确了实验一定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的价值观。最后又拓 展学生思维,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了酸是“除锈专家”的内涵。 环节四:盘点收获 教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明确了哪些道理? 学生:知识类:酸的三条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是由它的 H+体现出来的。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遇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 H 以前的金属反应,越靠前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除锈。 方法类:类比迁移方法盐酸、硫酸使石蕊溶液变红

25、,则硝酸、醋酸、苹果汁、桔子汁都能使石 蕊溶液变红;酸能除铁锈,也能除掉铜表面的氧化铜等。 归纳推理方法已知:2HCl+CaCO 3=CaCl2+H2O+CO2、 2HCl+Na2CO3=2NaCl+H2O+CO2则可归纳推 理出:含有 CO32-的化合物能与酸反应生成 H2O、CO 2与另一种化合物。 实验对比鉴定方法应用酸的化学性质鉴别稀盐酸和 NaCl 溶液等。 道理类:在学习中只有科学的态度,才能保证形成科学的方法,有了科学的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大脑 真正聪明起来。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认识氢氧化钠和氢

26、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 重点和难点 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难点: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准备 药品:NaOH 固体、20%NaOH 溶液、CaO 固体、澄清的石灰水、盐酸、硫酸、蒸馏水、乙醇、石蕊试 液、酚酞试液、洗净的鸡爪、去壳的熟鸡蛋。 器材:导线、灯泡、烧杯、试管、软塑料瓶、表面皿、滴管、点滴板。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 引入新课 演示: 1.实验(如图)观察甲、乙中发生的现象。 2.清水变“牛奶”:吹入 CO2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问题:大家想一想,这些神奇的现象存在的反 应原理是什么? 多么奇妙的化 学世界! 学生疑问: 1.熟鸡蛋为什 么会

27、掉下去呢? 2.“牛奶”能 喝吗?它的主要成分 是什么? 通过神奇的化学实验把学生轻松 地引入化学课堂。 实验引导 NaOH 的性质及用途 取固体 NaOH 观察,放入表面皿上,在试管中 溶解固体 NaOH 并感知其温度变化。 问题:1.NaOH 固体表面溶解的原因。 2.怎样保存 NaOH 固体? 3.它能做干燥剂吗? 演示实验 10-8:观察用 20%NaOH 溶液浸泡过 的鸡爪。 问题:1.鸡爪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使用 NaOH 时应注意什么? 1.NaOH 是白色 固体。 2.表面吸水、 溶解。 3.试管外壁发 热。 我从书本上找 到了答案: 1.潮解。 2.密封。 设计的问题紧

28、紧围绕实验,简明 扼要,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思维的兴趣, 巧妙点拨,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 进行了安全教育。 3.NaOH 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3.能。 1.哇!真厉害! 看看书本上怎 么说 2.使用它应小 心,注意安全。 3.作用:化工 原料、清洁剂 实验引导 Ca(OH)2的性质及用途 材料引入: 1.冬天园林工人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 2.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 3.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用久后瓶壁上有一层白色 的膜。问题: 上述材料中涉及到的物质和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 109 :取生石灰加水观察现象。 问题:1.实验现象及反应。 2.Ca(OH)2的用途是什么? 3.使用它有哪些注意

29、事项? 粉刷久后为什 么会变白变硬呢? 涉及 Ca(OH)2 与 CO2发生了反应, 生成了坚硬的 CaCO3 。 生活中还有哪 些事例与此相关呢? 我想知道! 1 放热 2 消毒、建筑 材料等 3 具腐蚀性, 注意安全 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所讲化学物 质,又从实验的角度感知若干关于氢 氧化钙的知识。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 快乐学习的同时,真正体会到生活中 处处有化学,并学以致用。 分组实验活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分组实验: 1.NaOH、Ca(OH) 2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和 酚酞试液。 2.充满 CO2的软塑料瓶中滴加 NaOH 溶液,密 封观察。 3.向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 问题:1.

30、上述三个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熟鸡蛋掉下去的原因。 3.“清水变牛奶”的原因。 4.碱有哪些类似的化学性质? 活动:竞赛书写相关的反应原理。 1.遇石蕊都变 蓝色! 遇酚酞都变红 色! 2.软瓶变瘪! CO2与 NaOH 反应后压 强减小。 哦,蛋是这样 掉下去的! 3.石灰水变浑 浊 哦,“清水变 牛奶”原理如此! 4.我能归纳碱 的化学性质。 竞赛:我要夺 第一!我最怕书写化 学方程式了,但只要 掌握规律就很简单了。 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在实验中加 以归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更加 深刻。教师的问题回应了最开始的实 验,学生理解更透彻。竞赛活动的开 展,强化了化学用语的学习。 实验引导酸、

31、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真有趣!小灯 这些短小的问题点到了学生的许 演示实验 1010 :分别试验盐酸、硫酸、氢 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乙醇的导电 性。 问题:1.上述哪些物质能导电? 2.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3.酸、碱如何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反思小结:通过本次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学习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运用哪些方法? 明白哪些道理? 泡发光了! 1.能导电的有 硫酸、盐酸、氢氧化 钙溶液、氢氧化钠溶 液。 2.导电是因为 发生电离,离解出自 由移动的离子。 3.酸会离解出 H+;碱会离解出 OH-。 我又有了一些 进步!(从知识技能、 学习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三方面小结) 多弱点,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 反思、整理、归纳、小结和交流,使 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方法都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