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修改) 知识结构: DNA、RNA 的 化学成分 遗传物质的研究简史 遗传物质的特征 DNA 是 噬菌体的结构 遗传物质 DNA 是 同位素标记法 遗 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DNA 是 传 实验证明 遗传物质 遗 信 肺炎双求菌的转化实验 传 息 化学成分 信 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 息 DNA 的结构 碱基互补原则 的 平面结构、空间结构 传 实验:DNA 分子模型的搭建 递 DNA 分子的多样性 和 蕴藏在 DNA 分子中的遗传信息 基因 表 遗传信息 达 过程 方式 DNA 的复制 模板 DNA 的复 条件 原料(游离脱氧核苷酸) 制和蛋白 酶
2、 质的合成 能量 意义 信使 RNA 遗传信息转录 条件 过程 蛋白质的合成 遗传密码(密码子) 转运 RNA 遗传信息翻译 部位(核糖体) 过程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基因工程 获取目的基因 基因工程与 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 转基因生物 重组 DNA 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转基因生物产品的安全性 第一节 遗传信息 一、DNA 是遗传物质 1遗传物质的研究简史: 1869 年瑞士米歇尔:证实核酸存在于细胞核 德国化学家孚尔根:证明 DNA 在细胞核的染色质里 1928 年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 S 型细菌中有种物质能使 R 型
3、细菌转化 为 S 型细菌 1944 年美国埃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一步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1953 年沃森和克里克:证明 DNA 的双螺旋结构 2遗传物质的特点: 储存数量巨大的遗传信息;能够精确地自我复制且传递给后代;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核酸) (2)同位素跟踪实验:(P.39 图 63) 侵染细菌 细胞外有 35S 35S 标记噬 噬菌体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菌体蛋白质 细胞内没有 35S 侵染细菌 细胞外没有 32P 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 32P
4、 标记噬 噬菌体 DNA 进入细菌 菌体 DNA 细胞内有 32P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P.40 图 64) 吸附 注入 复制、合成 组装 释放 4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R 型活细菌 注射小鼠体内 小鼠成活 S 型活细菌 注射小鼠体内 小鼠死亡 结论: 加热杀死 S 型细菌 注射小鼠体内 小鼠成活 S 型细菌体内的 某种物质使 R 型活细菌 注射小鼠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 + 小鼠死亡 小鼠体内分离 加热杀死 S 型细菌 出 S 型活细菌 蛋白质 + S 型活细菌 杀死的 分离 DNA + S 型活细菌 转化 S 型 结论: S 型细菌 多糖 + S 型活细菌 活细菌 DN
5、A 是遗传物 质 多脂 + S 型活细菌 5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但由于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等生物没有 DNA,只有 RNA,所以这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 二、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 磷酸 1DNA 分子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糖 含氮碱基(A、T、G、C) 2元素组成:C、H、O、N、P 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平行排列、方向相反) 3DNA 的 平面结构 外围主链(磷酸、脱氧核糖间隔排列) 分子结构 内部碱基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 与 T、G 与 C) 空间结构 双螺旋结构 DNA 结构特性: 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特异性、特定的 D
6、NA 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稳定性、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不变,碱基配对不变 注意:DNA 分子中(双链) 嘌呤 / 嘧啶 = 1 (如果,嘌呤 / 嘧啶 1,则 DNA 分子为单链) A + T + G + C = 1(100%) 碱基与碱基之间是氢键连接,A 与 T 之间有 2 个氢键,G 与 C 之间有 3 个氢键。 三、有关 DNA 的计算: DNA 是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是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相互配对的,所以计 算双链 DNA 分子中的碱基比例时,必须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计算。 (A+G)/(T+C)=(A+C)/(T+G)=1 在 DNA 双链中,一条单链的(
7、A+G)/(T+C)的值与另一条互补链的(A+G) /(T+C)的值互为倒数关系。 在 DNA 双链中,一条单链的(A+T)/(G+C)的值与另一条互补链的(A+T) /(G+C)的值相等。与整个 DNA 分子的(A+T)/(G+C)的值相等。 双链 DNA 分子中的(C + G)或(A + T)之和等于这个 DNA 分子中某一条脱氧核苷 酸链上的(C + G)或(A + T)之和。 四、蕴藏在 DNA 分子中的遗传信 息 1DNA 分子多样性的原因(碱基对的无 数 排列顺序) 2基因: 概念:是携带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 应的 DNA 片段 基因中碱基对排列顺序遗传信息 功能:控制蛋白质合成
8、 3染色体、DNA 与基因的关系 第二节 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一、DNA 的复制 1概念:DNA 的复制是指以 DNA 分子为摸板,合成相同 DNA 分子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条件: 模板:两条母链 原料;细胞核中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能量:ATP 酶:解旋酶、聚合酶 4过程:边解旋边复制(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结果:一个 DNA 分子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 DNA 分子 6特点:半保留复制 7意义;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8关于 DNA 复制的计算: 1 个 DNA 分子复制一次形成 2 个 DNA 分子,1 个 DNA 分子
9、连续复制 n 次,形成 2n 个 DNA 分子。 一个 DNA 分子连续复制 n 次后,第一代 DNA 分子的两条链彼此分开后一直保留下去, 即在所有的子代 DNA 分子中,总有两个 DNA 分子中各含一条第一代 DNA 分子中的一条链。 如果第一代 DNA 分子用 15N 标记,则复制 n 次后,含有 15N 标记的 DNA 分子占所有子代 DNA 分子的比例为 。理解了这个算式后,对解这类题目就不难了。12n 在一个 DNA 分子中,如果某种碱基(用 X 表示)为已知,当这个 DNA 分子连续 复制 n 次后,求需要游离的这种碱基多少个?其计算方法是代入公式:X(2 n1) 二、遗传信息的
10、转录 生物的性状主要是通过蛋白质来体现的,而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注意:基因在细胞 核内,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是进行的。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 1RNA 分子 由四种核糖核苷酸聚合而成 核糖核苷酸是有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含氮碱基有 4 种,分别是 A、U (尿嘧啶) 、C、G RNA 分子为单链(也有少量的 RNA 为双链,满足嘌呤/嘧啶=1 条件) RNA 分子主要在细胞质中,有 3 种:mRNA、rRNA、 tRNA 核酸的种类、结构、功能比较 种类 DNA(脱氧核糖核酸) RNA(核糖核酸) 胸腺嘧啶(T) 尿嘧啶( U)碱基 腺
11、嘌呤(A) 、鸟嘌呤( G) 、胞嘧啶(C) 磷酸 磷酸 组 成 成 分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组成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4 种) 核糖核苷酸(4 种) 结构 规则的双螺旋 常呈单链结构 分布 主要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主要在细胞质中 功能 编码、复制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将遗传信息从 DNA 传递给蛋白质 2转录 (1)概念:以 DNA 分子中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 (2)RNA 合成部位:细胞核 (3)条件: 模板:DNA 分子中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有义链) 原料;细胞核中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A 、U 、C、G) 能量:ATP 酶:RNA 聚合酶 (4)转
12、录时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 与 U 配对,C 与 G 配对。 三、遗传信息的翻译 1遗传密码(mRNA 分子内的碱基序列) ,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的每三个相邻碱基) 共有 64 个密码子,其中 61 个各自对应于一种氨基酸 有 3 个密码子(UAA、UAG、UGA)为终止密码,既不代表任何氨基酸 有 2 个密码子(AUG、GUG)为起始密码子 密码子特点:不重叠、无逗号、兼并性 2tRNA(转运 RNA) 结构:三叶草形状 在一个环上有 3 个碱基(反密码子)与 mRNA 的密码子配对(符合碱基互补配对原 则) 具有特异性 3翻译 (1)概念:以 mRNA 为模板,以 tRNA 为转运工具
13、, 使氨基酸在核糖体内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合成蛋 白质的过程 (2)部位:核糖体 (3)条件: 模板:mRNA 原料;细胞质中游离的 20 种氨基酸 (4)蛋白质合成过程如图所示: 4DNA、RNA、蛋白质的数量关系: 四、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1概念:遗传信息从 DNA 传递给 RNA,再由 RNA 决定蛋白质合成,以及遗传信息由 DNA 复制传递给 DNA 的规律。 2中心法则的意义:表明了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核酸和蛋白质的联系和分工 3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如下图所示: 五、DNA 复制、转录、翻译比较 复 制 转 录 翻 译 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前初级性母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生长发育的连
14、续过程中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少部分在线粒体和叶绿体 主要在细胞核,少部分在线 粒体和叶绿体 核糖体 原料 4 种脱氧核苷酸(A、T、C、G) 4 种核糖核苷酸(A、U、C、G) 20 种氨基酸 模板 DNA 的两条链 DNA 中的一条链 mRNA 条件 特定的酶和 ATP、适宜的温度、PH 过程 DNA 解旋以两条链为模板,按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两条 子链,子链与对应链螺旋化 DNA 解旋,以一条链为模板, 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 mRNA(单链) ,进入细胞质与 核糖体结合 tRNA 一端的碱基与 mRNA 上 密码子配对,另一端携带相 应氨基酸合成有一定氨基酸 序列的蛋白质 碱基配
15、 对方式 A-T,G-C,T-A,C-G A-U,T-A,G-C,C-G A-U,G-C,U-A,C-G 信息 传递 DNA DNA DNA mRNA RNA 蛋白质 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边解旋边转录,单链转录 一个 mRNA 上可连续结合多个核糖体,依次合成多肽链 产物 两个双链 DNA 分子 核糖核酸 蛋白质(多肽)和水 意义 复制遗传信息,使遗传信息由亲代传给子代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性状 第三节 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 一、基因工程 1概念:基因工程是指依据预先设计的蓝图,用人工方法将某种生物的基因,接合到另 一种生物的基因组 DNA 中并使其表达,是后者获得
16、新的遗传性状,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 产物,或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的现代生物技术。 2基因工程的必要工具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限制异原 DNA 的入侵并使之失去活力,对自身的 DNA 无损害作用。 具有很强的专一性,能识别双链 DNA 的某些特定部位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切断 特定部位的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氢键 (2)质粒(作为运输目的基因的运载体) 是细菌中独立与拟核 DNA 之外,能自主复制的双链闭环的 DNA 分子 在宿主细胞内可以独立复制,也可以组合到宿主细胞的 DNA 分子中 质粒 DNA 分子上通常有特殊的遗传标记基因即抗生素抗性基因,利用遗传标记基 因进行重组 DNA 的鉴定和筛选
17、(3)DNA 连接酶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1)获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就是人们为了得到其表达产物而把它转入到新的生物体中去的基因 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 从某生物体细胞中分离(首先需目的基因定位) 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如逆转录法)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 用与切取目的基因相同的限制酶将质粒切开,然后在 DNA 连接酶的作用下,使目的基 因与质粒组合,形成重组质粒。 (3)重组 DNA 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4)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质粒 DNA 分子上通常有特殊的遗传标记基因,所以重组质粒也具有遗传标记基因 (如抗生素抗性基因,也可以在质粒上人工重组抗性基因) 。 受体细胞获得重组质粒
18、的同时也获得了抗性基因,所以受体细胞能在含有抗生素的 培养基中生长,未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无法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中生长而死亡。 三、基因技术的应用 (1)微生物基因工程 特点:操作较为容易,研制周期比较短,通过发酵大量生产 成果:药用蛋白质的规模化生产 (2)植物基因工程 成果:培育出抗性植物,如;我国的转基因抗虫棉。 全世界有近 200 种转基因植物,我国有抗病毒烟草、耐储存转基因番茄 正在研究将预防乙型肝炎、龋齿等疾病的疫苗基因转入植物,来培育植物疫苗, 以期通过食物获得疫苗接种。 (3)动物基因工程 特点:以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在使受精 卵发
19、育成转基因动物。 成果:巨型小鼠(内含外源生长激素基因) ,可以培育生产人源性蛋白质药物的动物 (既动物基因工程培育的乳腺生物反应器) 四、转基因生物产品的安全性(略) 练习: (一)典例解析 例 1、(06 广东)右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 可能反映的是-( C )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C.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D.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解析:既要熟悉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的判断,同时要与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基因突变相结合。根据图中细胞无 同源染色体和着丝点已分开这一特点,我们可以断定该细胞 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从染色体上的基因分析:正常情况下
20、,较大一条染色体 上的基因应该是相同的(来自同一个 DNA 分子的复制,即基因要么是 BB,要么是 bb) ,但 事实是一个 B 基因,一个 b 基因,A、B 两个选项都可以产生这一结果;同时由于细胞质的 G C T A 均等分开,所以该细胞不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一个极体和一个卵 细胞,细胞质分配不均等) 。 例 2、 (06 上海)用一个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若该细菌解体后释放出 32 个大小、 形状一样的噬菌体,则其中含有 32P 的噬菌体有-( B ) A.0 个 B.2 个 C.30 个 D.32 个 解析:掌握 DNA 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亲代的 D
21、NA 分子双链分开分别作为模板,参与 组成子代 DNA 分子。用放射性元素标记亲代的 DNA 分子后,不管复制多少次,总是有 2 个 子代 DNA 分子被标记。 例 3、 (07 广东)格里菲思(F. 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 验,此实验结果-( D ) A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 RNA 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掌握。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包括格 里菲思的实验和艾弗里的试验,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指出加热杀死的 S 型 菌存在“转化因子” ,将
22、无毒的 R 菌转化为有毒性的 S 菌,但该转化因子是什么没有证明。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 DNA,将 S 型 DNA 与 R 型混合培 养,R 型活细菌繁殖的后代中有少量 S 型菌体,这些 S 型菌体的后代为 S 型菌体。R 菌的 DNA 在 S 菌 DNA 的作用下发生变异,而且这些 S 型菌体的后代为 S 型菌体,进一步证明 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这个试验表明 DNA 是遗传物质, 而蛋白质、RNA、多糖等不是遗传 物质。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不能证明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 例 4、 (07 广东)下列关于 DNA 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在
23、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 DNA 复制 BDNA 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 DNA 分子 CDNA 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 DNA 复制 D单个脱氧核苷酸在 DNA 酶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解析:该题考查了 DNA 复制的时间、过程、特点、原料、结果等知识。在细胞增殖的间 期进行 DNA 复制,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 2 个 DNA 分子;DNA 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多起 点复制、双向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单个脱氧核苷酸在 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 的子链。注意 DNA 聚合酶和 DNA 酶的作用差别,前者催化 DNA 复制,后者催化 DNA 水解 为单个脱氧核苷酸。 例 5、 (07 四
24、川改编)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 24 条染色体上的 DNA 分子大约有 31.6 亿个碱 基对,其中构成基因的碱基占碱基总数的比例不超过 2%,其余碱基构成调控序列等。下面 是某 DNA 分子的部分碱基序列,序列 I 为调控序列部分,序列 II 为构成基因的一部分。 上列片段所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 酸缬氨酸” (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 AUG) 。 该基因表达过程中,RNA 的合成在 细胞核 中完成,此过程称为 转录 。 请写出编码上述氨基酸序列的 mRNA 序列: AUG CGG GAG GCG GAU GUC 。 如果序列 I 中箭头所指碱基对 被替换为 ,
25、 该基因上列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 列为: 甲硫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 如果序列 II 中箭头所指碱基对 缺失,该基因下列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 甲硫氨酸精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甲硫氨酸 解析:内容为分子生物学的有关知识,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RNA 的合成细胞核中 完成,称为转录。基因序列编码氨基酸,从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 AUG 可推知 DNA 的一条链 G C 的相应序列为 TAC,它不能位于序列 1 中,只能位于序列 2 中,根据TACGCCC TCCGCC TACAG就可写出对应的密码子。 序列中箭头所指碱基对 被替换为 ,由于是调控序列,不编码氨基酸,所以 氨基酸序列不变。
26、 序列中箭头所指碱基对 缺失,由于位于基因中,编码氨基酸,氨基酸的序列要发 生变化。 例 6、(06 江苏)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B ) A.后代继承了双亲的遗传物质 B.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复制更容易发生差错 C.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基因重组产生了不同类型的配子 D.更容易产生新的基因型 解析:在减数分裂的基础上比较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区别,以及对生物变异性的影响。 无性生殖主要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后代的,由于有丝分裂能够保持前后代遗传物质的稳定 性和连续性,所以无性生殖能够保持亲本的性状。有性生殖是通过生殖细胞两两结合,由 受精卵(合子
27、)发育成后代的生殖过程。受精卵具有两个亲体遗传性;在生殖细胞形成过 程中,出现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从而使后代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变异力。 例 7、 (07 上海)一个 mRNA 分子有 m 个碱基,其中 G+C 有 n 个;由该 mRNA 合成的蛋白质有 两条肽链。则其模板 DNA 分子的 A+T 数、合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解析】D mRNA 分子 A+U 为 mn,DNA 分子的 A+T 为 2(mn) ,氨基酸数 m/3,合成蛋 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 m/32 (二)随堂练习 1某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n。该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的相同之处是( ) A分裂开始前,
28、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B分裂开始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 2n C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裂成两个 D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 n 2.某动物(2N=10)的一滴精液里有 440 个核 DNA 分子,这滴精液中的精子来源于多少个初 级精母细胞-( ) A.11 个 B.22 个 C.44 个 D.88 个 3青蛙的精卵受精过程可分为下列步骤,其中体现受精实质的是-( ) A精子和卵细胞接触 B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内 C卵细胞形成受精膜 D精核与卵细胞核结合 4已知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引起动物致死性肺炎,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对动物无害。请据 下列实验回答:从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中
29、提取出了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 培养无荚膜细菌的培养基中,并将培养液注射到小鼠体内,其结果不正确的是 ( ) 5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除了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外,还间接证明了 DNA- ( ) 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能进行自我复制 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是生物的主 要遗传物质 A. B. C. D. 6人类的多指(A)对正常指(a)为显性。在一个男性多指患者(Aa)的下列细胞中,不 含或可能不含显性基因 A 的是-( ) 神经细胞 成熟的红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 A B C D 7右图示 DNA 分子复制的片段,图中 a、b、c、d 表示各条脱氧核苷酸链。一般地
30、说,下 列各项错误的是- ( ) Ab 和 c 的碱基序列互补 Ba 和 c 的碱基序列互补 Ca 链中(A+T)/(G+C)的比值与 b 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Da 链中(A+T)/(G+C)的比值与 c 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8密码子存在于-( ) ADNA BmRNA CtRNA D核糖体 9DNA 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一般不影响-( ) A.DNA 的种类的 B蛋白质的种类 C有关 RNA 的种类 D碱基对的配对方式 10下列各项中,能证明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的实验是- ( ) A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B孟德尔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C孟德尔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D细
31、胞的全能性实验 11遗传信息传递的最后阶段在细胞的哪个部分进行-( ) A线粒体 B核糖体 C染色体 D细胞膜 12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 DNA,DNA 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B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 C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 DNA 和基因的行为 13已知某 DNA 分子共含有 1000 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 A:G:T:C=l:2:3:4。该 DNA 分子连续复制 2 次,共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 ) A600 个 B900 个 C1200 个 D1
32、800 个 14DNA 分子复制与遗传信息转录的相同之处是-( ) A. 利用的模板都相同 B. 利用的原料都相同 C. 所利用的酶都相同 D. 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5下列哪项生理过程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无关-( ) A. 转运 RNA 与信使 RNA 相结合 B. 遗传信息的转录 C. 转运 RNA 与氨基酸相结合 D. 遗传信息的复制 16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d a bc d 复制 A某一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只能是 DNA 或 RNA B除部分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D生物细胞中 DNA 较多,所以 DN
33、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7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分别形成-( ) A.DNA、RNA、蛋白质 B.RNA、DNA、多肽 C.RNA、DNA、核糖体 D.RNA、DNA、蛋白 质 18下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19右下图是某高等生物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请叙述判断该生物是动物的理由: 。 (2)一般可认为该图细胞处在 时 期,如果甲代表 Y 染色体,该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 细胞名称是 。 (3)图中有 个
34、染色体组,该细胞在下一分裂 时期中含有的染色单体是 。 (4)该生物体细胞中, 染色体数最多有 条。 (5)如果图中结构 3 上某位点有基因 B,结构 4 上相应点的基因是 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 因是 或 。 20右下图表示某真核生物细胞内 DNA 转录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方框内用“”或“”标出转录的方向。 (2)b 与 c 在结构组成上相同的化学基团为 ,不同的基团为 。 (3)a 为启动上述过程必需的有机物,其名称为 ,化学本质是 。 (4)在根尖细胞中,上述过程发生在 和 中,若在叶肉细胞中, 还可出现在 中。 (5)如果上述生理过程按某一方向连续不断地进行
35、,图中的 d 片段最终在编码的蛋白质中完 全没有得到表达,则转录该片段的基因结构最可能是 。 21.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问题。 DNA 变化 (1)为研究某病毒的致病过程,在实验室中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模拟实验。 从病毒中分离得到物质 A。已知 A 是单链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GAACAUGUU- 。将物质 A 加入试管甲中,反应后得到产物 X。经测定产物 X 的部分碱基序列是- CTTGTACAA-,则试管甲中模拟的是_过程。 将提纯的产物 X 加入试管乙,反应后得到产物 Y。产物 Y 是能与核糖体结合的单链大分 子,则产物 Y 是_,试管乙中模拟的是_过程。 将提纯的产物 Y 加入
36、试管丙中,反应后得到产物 Z。产物 Z 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 则产物 Z 是_。除产物 Y 外,该过程需要的条件有 _ (2)若该病毒感染了小鼠上皮细胞,则组成子代病毒外壳的化合物的原料来自 _,而决定该化合物合成的遗传信息来自_。若该病 毒除感染小鼠外,还能感染其他哺乳动物,则说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_。该病 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_ _。 (三)能力拓展 1下图处于细胞分裂的某个时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图所示的细胞可能进行有丝分裂 B此图所示的细胞可能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 C此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 D此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 2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
37、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 的是-( )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 1/4 的细胞质 B等位基因进入卵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 C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D、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3.下图是细胞分裂过程图,下列有关图中 a c 阶段(不含 a 、 c 两点)的有关叙述正 确的是-( ) A 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B 细胞中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 细胞中染色体数与 DNA 分子数的比由 1 : 2 变为 1 : 1 D 此期的染色体行为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4某 DNA 分子中含有 1000 个碱基对
38、(P 元素只是 32P)若将该 DNA 分子放在只含 31P 的脱 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两次,则子代 DNA 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比原 DNA 分子- -( ) A减少 1500 B增加 1500 C减少 1000 D增加 1000 5已知某 mRNA 的碱基中,U 占 20,A 占 10,则它的模板基因中胞嘧啶占( ) A. 25 B. 30 C. 35 D. 70 6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有大量 3H 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 3H-( ) 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及中 仅发现于噬菌体的中 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7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别真核生物不
39、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种物种 的辅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是-( ) A蛋白质 BDNA CRNA D核苷酸 8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DNA 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 mRNA 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行翻译过程 CDNA 复制、转录都是以 DNA 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是以 mRNA 为模板 D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9 DNA 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设为 P)变成了尿嘧啶。该 DNA 连续复制 两次,得到 4 个子代 DNA 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 UA、AT、GC、CG,推
40、测 “P”可能是-( ) A.胸腺嘧啶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 10DNA 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 序列携带的遗传信息及最终 翻译的氨基酸如右表: 则右图所示的 tRNA 所携带的 氨基酸是-( ) A丙氨酸 B赖氨酸 C半胱氨酸 D苏氨酸 以下选择题为多选题: 11.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别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 的辅助手段,一般可采用的物质是-( ) A蛋白质 BRNA C核苷酸 DDNA 12.噬 菌 体 侵 染 细 菌 实 验 能 够 直 接 证 实 DNA 作 为 遗 传 物 质 具 有 的 特 点 是 -( ) A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
41、定性 B能够自我复制,保持前后代的连续性 C能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性状 D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13RNA 的功能是-( ) A.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B.作为某些细菌的遗传物质 C.催化某些代谢反应 D.作为基因表达的媒介 14.人的肝细胞中能由 DNA 控制合成的物质是-( ) A胰岛素 BmRNA C酶 D氨基酸 15.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适用下列哪组生命活动过程-( ) A.DNA 复制 B.遗传信息的转录 C.遗传密码的翻译 D.逆转录 16.科学家将含人的 -抗胰蛋白酶基因的 DNA 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 的羊能分泌含 -抗胰蛋白酶的奶,这一过程涉及-( ) A.DNA 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 B.DNA 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 C.RNA 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 D.按照 RNA 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 17某植物细胞中,有两种细胞器都含有 A、T、G、C、U 五种碱基。有关这两种细胞器的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释放氧气,另一个消耗氧气 B一个是 DNA 复制的主要场所,另一个消耗氧气 C一个释放氧气,另一个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D一个是 DNA 复制的场所,另一个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