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9 章 压 强 第一节 压 强 主备教师 使用时间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2过程与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 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 兴趣
2、,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教学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演与练习法 教学用具:小桌、泡沫塑料、砝码等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_和_. 2、重力的定义,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作用点 。重力的大小 二、创设情境 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 为什么?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 事实来检验。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引出课题。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展示汇报 压力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
3、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学生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 出来。让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总结:在物理上,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 压力并不一定由重力产生,只有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才等于重力. 自学指导 1.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 在这个实验中,再次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实验步骤如下: (1)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 (2)在腿朝下的小桌上放一个砝码,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 (3)把小桌翻过来,将同一砝码放在
4、桌面木板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 分析:步骤(1)和(2)中,让小桌腿朝下是保持_不变,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_之间的关系;步骤(2)和(3)中,把砝码放在桌面木板上是保持 _不变,而探 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 之间的关系. 观察课本图示,由甲图和乙图可以得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塑料泡沫被压下的 深度越_,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 _有关;由乙图和丙图可以得出 :在压力一定 时,受力面积越大,塑料泡沫被压下的深度越 _,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有 关.综合可以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 _和_ 有关 2.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并通过理解定义去理解公式是怎样写出的. 物体_叫做压
5、强.在物理上用字母_表示压强,_表 示压力,_表示物体的受力面积 ,计算压强的公式是_,其中压力的单位是_,受 力面积的单位是_,压强的单位是 _,为了纪念_国科学家_,压强还有一个专 用单位叫_,简称_,符号是 _.1Pa=_N/m2。 压强单位除了帕斯卡外, 还有千帕(KPa) 、兆帕(MPa)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MPa=10 3KPa=106Pa=106N/m2。 课堂练习:单位换算 (1) 1.56MPa = = Pa;(2) 78000 Pa = = KPa 介绍压强的物理意义:以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 1.5104 Pa 的含义是:1 米 2 的 地面受到的压力约 1.51
6、04 牛顿。 注意事项:使用此公式进行计算时 ,一定要注意统一单位,并要确定准压力的大小和受 力面积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就是两物体相互接触的面积 ).除了会计算压强外 ,还要会用此 公式计算压力(F=PS)和受力面积 (S=F/P) 例 2.你坐在家中的沙发上与坐在硬板凳上相比教,哪种情况感到舒服些?为什么? 思路引导:两种情况中,人对板凳的压力大小都等于人的 _,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这两种情况下人受到的压力是一样的,但是人坐在沙发上比坐在硬板凳上时受力面积要 _,由 P=F/S 可知,在压力不变时 ,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_, 所以坐在沙发上舒服些 五、拓展提升 1.判断一下下列各图中,
7、表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已知物体 A 的重力 GA=10N,物体 B 的重 力 GB=20N,F=20N,F1=15N 甲图 乙图 丙图 丁图 戊图 甲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N;乙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N;丙图中地面受到 的压力是_N;丁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 _N;戊图中顶面受到的压力是_N.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和_有关. 3.某物体对桌面的压强是 1104Pa,它的物理意义是_ 4.你有一瓶没有开启的汽水,瓶内二氧化碳给瓶盖一个 14N 的力,若瓶盖的面积为 7cm2, 则瓶盖受到的压强是( ) A 0.510-4Pa B 2Pa C 200Pa D 2104Pa 5.如图所示是研究压力作
8、用效果的实验: (1)比较甲、乙两个实验可知,压力作用效果跟_ 有关系. (2)比较甲、丙两个实验可知,压力作用效果跟_ 有关系. 6.一个物体的质量是 3kg,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100cm2,计算这个 物体对地面的压强.(g=10N/kg) 7.一个正方体木块的边长是 10cm,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计算它对桌面的压强.(已知木块 的密度是 0.6103kg/m3;g=10N/kg) 课后记: 压 强( 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
9、与价值观 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会判断压强是如何增大和减小的 教学方法:练习法 学习过程 1、复习巩固 1.压力的作用效果跟_和_有关. 2.压强的计算公式是_,其中压力的单位是_,受力面积的单位是_,压强 的单位是_,压强的专用单位是 _. 3.由压强公式可以得出:在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小.在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 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 二、创设情境 人走在雪地里会陷入雪中,如何不让人陷入雪中?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展示汇报 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上的“想想
10、议议” 部分的插图,讨论一下各图中哪些是要增大压强,哪些是要减小 压强,它们各自采用了什么方法? 并填写下面的空格 : 推土机具有宽大的履带是通过_的方法来_压强的(填“增大” 或“减小” 下同),而它锋利的土铲是通过 _的方法来_压强的;斧头具有很窄的刃是 通过_的方法来 _压强的;铁轨铺在一根根枕木上是通过 _的方法来_ 压强的.蝉是通过_的方法来_压强 的,从而能使它的口器很容易插入树皮;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 ,是通过_的方法 来_压强的,从而不会陷入沙中很深 . 总结得出:增大压强的方法是 _和_. 减小压强的方法是_和_. 典型例题 例 1.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常见到以下事例:有“森
11、林卫士 ”之称的啄木鸟有细长而坚 硬的尖喙,便于啄开树皮;铁路的铁轨要铺在枕木上; 书包带要做得宽些 ,背在肩上才舒服; 要把图钉按进较硬的木板,需要加更大的力 .其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哪一组( ) A B C D 例 2.一个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为 P,若将它竖直切去 1/2,则剩余部 分对桌面的压强为( ),若将竖直切下的 1/2 放到另外 1/2 上面,则木块对桌面的压强是( ); 若将它水平切开,把上面部分拿走 ,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 ) A P/2 B P/4 C P D 2P 例 3.如图所示,物体 A 的重力为 20N,物体 B 的重力为 30N,已知 A
12、的底面积为 210- 2m2,B 的底面积为 410-2m2,求:(1) 物体 A 对 B 的压强(2)物体 B 对地面的压强. 课堂达标 1.下列事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 书包带很宽 B 铁轨铺在枕木上 C 刀磨得很薄 D 推土机安装履带 2.你购买纸包饮料时,一般配有一根塑料吸管,吸管一端是斜面的,一头是平的,正确的使用 方法是( ) A 将平面一头插入饮料管孔 B 将斜面一头插入饮料管孔 C 将任意一头插入饮料管孔均可 D 不用塑料管也可以 3.我们在用螺丝固定物体时,往往在螺丝下面垫上一个垫圈,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美观 B 减小摩擦 C 减小压强 D 增加硬度 4.大型
13、运输车装有很多车轮,是为了( ) A 减小重力 B 减小压强 C 增大摩擦 D 增大稳定性 5、拓展提升 1.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常会见到如下现象,其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削铅笔的小刀刀刃磨得很薄 滑雪板做得很宽很长往墙上钉钉子时,要用力击打 用订书机订书本时,订书机的柄较宽. A B C D 2.一块砖平放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P1,若将其侧放,对地面的压强为 P2,那么( ) A P1P2 B P1=P2 C P1P2 D 无法判断 3.将一均匀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若沿虚线切开拿走上面一半,则长方体的密 度,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及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 A 密度不变,压力减小,压强不变 B 密度变小,压力减小,压强减小 C 密度不变,压力减小,压强减小 D 密度变小,压力减小,压强不变 4.如图所示,物体 A 的重力为 20N,物体 B 的重力为 30N,已知 A 的底面积为 210-2m2,B 的底面积为 410-2m2,求:(1) 物体 B 对 A 的压强(2)物体 A 对地面的压强.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