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练习十四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17580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练习十四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提升练习十四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提升练习十四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提升练习十四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提升练习十四 参考 答案 1、 C【解析】 材料并没有论及一战爆发的原因和历史必然性,故 A 项错误;战争爆发之处就有塞尔维亚等新兴独立国家参与,故 B 项错误;材料学者对一战的定性是“富裕国家的不公正的世界大家庭内部的一场内战”,这很明显是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对一战进行考量,故 C 项正确;一战所反映的是列强重新分配而非瓜分世界的意愿,因外世界早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就被西方殖民者瓜分殆尽,故 D 项错误。 2、 D【解析】 一战时英国和美国属于同一阵营,在这方面的竞争不是最激烈,故 A 项错误;英国和法国属于同一阵营,竞争不是最激烈,故 B 项错误;法国和德国是敌对阵营的两个国家,法德

2、矛盾主要是由于双方争夺欧洲霸主地位,法国则要求报普法战争的仇,不是“经济竞争”和“争夺殖民地”最激烈的,故 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赶上和超过英国,在殖民地问题上,德国想从占有殖民地最多的英国手中夺取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是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故 D 项正确。 3、 B【解析】 根据材料不难看出,这里强调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负面性和消极性,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有学者指出:在 1914 年以前,所有欧洲的大国都处在富有侵略性 的民族国家主义情绪的状态中,而且越来越趋向使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德国政府只不过是这场普遍性的运动的引导者而已”可知,

3、当时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帝国主义倾向都比较严重,带有鲜明的帝国主义色彩,故 B 项正确;根据材料“德国政府只不过是这场普遍性的运动的引导者而已”可知,德国是一战主要发动者之一,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在 1914 年以前,所有欧洲的大国都处在富有侵略性的民族国家主义情绪的状态中,而且越来越趋向使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德国政府只不过是这场普遍性的运动的引导者而已”可知,德国不过是一战的发动者而并没有 谴责的意味,故 D 项错误。 4、 B【解析】 德奥缔结同盟条约是在 1879 年,英法签署协约是在 1904 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是在 1892 年,意大利倒戈加入协约国是在 1915 年,选

4、择 B 项符合题意。 5、 B【解析】 “ 1914 年 9 月,在一场战役后,小毛奇向德皇威廉二世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马恩河战役后,司令官小毛奇向皇帝的话,根据地图可知,处为索姆河,故 A 项错误;根据地图处为马恩河,故 B 项正确;根据 地图处为凡尔登,故 C 项错误;根据地图处为日德兰,故 D 项错误。 6、 A【解析】 从材 料“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战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可知是凡尔登战役,在此次战役德军首次使用了化学武器,由于协约国未有准备所以损失惨重,故 A 项正确;索姆河战役首次使用

5、飞机、坦克,故 B 项错误;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故 C 项错误;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是诺曼底登陆,故 D 项错误。 7、 B【解析】 凡尔登战役是德国发动进攻的,故 A 项错误;为了配合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是由英法联军主动发动的,故 B 项正确;不列颠之战是德国武力入侵英国,英国进行了坚强的抵 抗,故 C 项错误;阿拉曼战役是英军对德意联军发起进攻的,故 D 项错误。 8、 D【解析】 材料中“德军遭受重大损失,退守兴登堡防线”已经是 1918 年,故 A 项错误; B 项是凡尔登战役,故 B 项错误; C 项与材料中“德军遭受重大损失,退守”不符,故 C 项错误; 1918 年

6、苏维埃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此时几十万美军抵达欧洲参战,战局对德国不利 ,与材料中“德军遭受重大损失,退守兴登堡防线”相符,故 D 项正确。 9、 B【解析】 1916年 6 月发生索姆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1917 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1918 年 3 月苏俄同德意志帝国及其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1916 年 2 月德、法两国战于凡尔登,该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选择 B 项符合题意。 10、 A【解析】 通过材料漫画不难看出,这是协约国在讽刺德国勾结奥匈帝国妄图实现领土的扩张,故 A 项正确;材料漫画中只有同盟国的势力范围

7、而并没有对协约国势力的标注,故 B 项错误;德国在一战期间并没有对奥匈帝国的压榨,这属于明显的史实谬误,故 C 项错误;同盟国的进攻重点是在西线而非东线,这属于明显的史实谬误,故 D 项错误。 11、 C【解析】 欧洲各国生产力的下 降并不是促进各国工人由支持战争到反战的主要因素,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 1917 年的时间点可知,这一时期一战并没有结束,故 B 项错误;四年的世界大战,给欧洲各国的工人带来深重的苦难,这就促使工人阶级对战争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反省,由战争的支持者变为坚定的反对者,故 C 项正确;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加剧并不能使工人出现反战的情形和政治倾向,故 D 项错误。 1

8、2、 A【解析】 关于对德参战议题,严复认为“如有能者把舵,乘机利用,虽不称霸,可以长存”,希望政府能够在对德外交上取得主动权,故 A 项正确;严复主张“乘机利用”,而非静待 时机,故 B 项错误;严复主张“乘机利用”,而非坐以待毙,故 C 项错误;材料中严复主张在对德外交上取得主动权,没有涉及整顿内政,故 D 项错误。 13、 B【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两个帝国主义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材料没有涉及严复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看法,故 A 项错误;根据“若察欧洲战势,德人乃处强弩之末与德已宣战矣”可知严复认识到德国必败,主张在与德国断交之后,加入协约国集团,故 B 项正确

9、;严复已经认识到德国必败,而对于国会中止与德国断交后的行动持批评态度,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严复认为国会中的 党人阻挠了中国加入协约国,没有强调整顿内政,故 D 项错误。 14、 B【解析】 在政治上,一战摧毁了欧洲的德、俄、奥匈、奥斯曼四大帝国,属于“西方的没落”,故正确;一战促使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衰落,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美国的挑战,故正确;一战使美日迅速崛起,削弱了欧洲的霸主地位,故正确;大战使英、法、德经济一落千丈,美国成为战后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故错误,选择 B 项符合题意。 15、 A【解析】 一战后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分裂,德国仅失去但泽和波兰走廊,不是

10、失去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故 A 项错误 ,符合题意;奥匈帝国在一战后分裂为多个国家,故其版图变化较大,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波兰、捷克斯洛伐克都是由于斗争按照民族自决原则确立的国家,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一战后战胜国大力压制战败国,导致欧洲版图的变化,必然会在欧洲国家间埋下新矛盾,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6、 C【解析】 德国承认波兰独立是对民族自决原则的尊重而非违背,故 A 项错误;开采 15 年并没有改变萨尔煤矿区的所有权,并没有触及民族自决原则,故 B 项错误;德奥的合并问题,应由两国人民自己决定而不能由凡尔赛和约简单粗暴的予以规定,这显然是对民族 自决原则的违背,故

11、 C 项正确;同样,规定莱茵河东岸 50 千米为非军事区也没有涉及这些土地的所有权问题,并没有对民族自觉原则的违背,故 D 项错误。 17、 B【解析】 协约国与奥地利签订的圣日耳曼条约,其目的约束条约国军事力量,不涉及材料中的领土割让及维护新生政权的问题,故 A 项错误;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为了退出战争,新成立不久的苏俄政府在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按照合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巨额赔款,使苏俄成功地退出了一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 时间,故 B 项正确;纳伊条约是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的,不涉及芬兰等的领土割让,故

12、C 项错误;色佛尔条约是协约国与奥斯曼帝国,内容主要为削弱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及国力,防止它再发动对外扩张的战争,不涉及材料中的领土及维护新生政权问题,故 D 项错误。 18、 B【解析】 “各国战后所耗元气,都要取偿于外。环顾宇内,就剩中国一块大肥肉,自然远客近邻都在那里打我们的主意” 这是提醒国内要充分注意到列强对中国的觊觎,没有涉及到外交的被动,故 A 项错误;“若是自己站不起来,单想靠国际联盟当保镖,可是做梦理!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将国际联盟这件事看得毫无价值,还要尽自己的力量,促他的进步。”表明希望中国药认清当时的国际形势,要增强自己的力量,不能完全依靠国联,但又不能把国联看的毫无价值,

13、故 B 项正确;“这回国际联盟总算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调和的发轫,把国家相互的观念深入人心,知道国家意志并不 是绝对无限,还须受外部多大节制”表明国联为世界和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故 C 项错误;强调国联盟约为中国争取外交平等提供了契机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 D 项错误。 19、 D【解析】 据材料“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根据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可知众多国家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的集体相互保障,即集体安全,故正确;据材料“其它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并阻止联盟会员国与非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之往来”可得维护和平的主要手段

14、经济制裁,故正确 ;国联的宗旨是减少武器数量、平息国际纠纷、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以及促进国际合作和国际贸易,国联自身的不完善使其不可能废弃战争,而材料也不涉及废弃战争,故错误;据材料“联盟会员国与非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联合制裁危害和平的行为反映了采用国际合作的手段,故正确,选择 D 项符合题意。 20、 D【解析】 和平法令是俄国十月革命后颁布的,不是普世的法律,故 A 项错误;拉巴洛条约是第一个在事实上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的原则肯定下来的国际条约,它是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第一次在法律上承认了苏维埃俄国,没有认为战争是 一种犯罪,故 B 项错误;洛迦诺公约暂时解决了欧洲的安全问题,没有宣

15、布战争是一种犯罪,故 C 项错误;非战公约内容是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工具的一般条约,宣布战争是一种犯罪,故 D 项正确。 21、 B【解析】 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凡尔赛和约并没有对法国和比利时的制约,故 A 项错误;相互保证公约又称莱茵安保公约,该条约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法国和比利时的专横,又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英国和意大利对德国安全的威胁,故 B 项正确;日内瓦议定书主要是限制毒气战、细菌战等,并没有指向特定的国家,故 C 项错误;非战公约 是对所有国家在军事方面的义务性限制,并不单纯指向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等国家,故 D 项错误。 22、 A【解析】 一战后法国为防止德国的东山再起,积极构建

16、安全保障体系,占领鲁尔地区,收复阿尔萨斯 洛林,及同中东欧国家签订同盟条约相互保证军事安全,符合题意,故正确;符合题意,故正确;符合题意,故正确;洛迦诺公约是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订立的边界保证与仲裁协定,与法国构建安全保障体系无关,故错误;选择 A 项符合题意。 23、 D【解析】 一战后法国力主严厉制裁德国,而英国从大陆 均势出发反对严厉制裁德国, 1925 年签订的相互保证公约中无论德国和法比,作何一方发动侵略,英国和意大利立即援助被侵犯的一方,折射出英国扶持德国抑制法国的意图,故正确,不符合题意;相互保证公约的签订,防止法国过分制裁德国,同时维持了法德的军事

17、安全,有助于改善法德关系和欧洲的稳定,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1925 年国联主持缔造的日内瓦议定书是关于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这与材料中德法边安全无关,故错误,符合题意;非战公约是 1928 年签订的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 策工具的一般条约,为与材料内容无关,故错误,符合题意;选择 D 项符合题意。 24、 C【解析】 1923 年 1 月,法国和比利时联合出兵占领德国鲁尔工业区,但法国并未从该次军事行动中获得任何收益和成果,故错误; 1925 年的洛迦诺公约有利于法国边境的安全保障,故正确;莱茵非军事区是在 1919 年的凡尔赛和约中规定的,故错误;非战公

18、约是由英、美、法等 15 国签订的旨在维护国际和平的和约,有利于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世界和平的维护,故正确,选择 C 项符合题意。 25、 D【解析】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苛刻的压制,引 起德国的复仇情绪,成为法西斯纳粹党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借口。凡尔赛和约是以战胜国为主导,要求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承担战争罪责,如德国必须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等,故正确;支付巨额赔款给德国经济戴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并间接导致了纳粹党在德国的崛起,故正确;接受分区占领是二战后,故错误;战胜国瓜分战利品,德国被迫放弃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等,使德国政治地位下降和经济受创,激起德国极端民族主

19、义情绪,故正确,选择 D 项符合题意。 26、 C【解析】 一战后,通过国联可以看出,美国 的国家实力尚不足以成为经济霸主,故 A 项错误;巴黎和会 (1919)上,英、法操纵会议进程,猛烈反对美国旨在建立世界霸权的纲领,故 B 项错误;根据图片,美国通过向英、法、德贷款,来主导战后美欧关系,欧洲处于从属地位,故 C 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的援欧计划,故 D 项错误。 27、 D【解析】 “德皇威廉一世称帝”于 1871 年在凡尔赛宫进行,故项正确,“非战公约”于 1928 年巴黎签订,故错误;“巴黎和会的召开”于一战结束后在凡赛召开,故项正确;“签署协约各国和参战国对德和约”即对德凡

20、尔赛条约,故 项正确,选择 D 项符合题意。 28、 B【解析】 大国之间签订世界现代史上第一个裁军协议是五国公约签订时间是 1922 年,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洛桑条约是 1923 年签订的,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 1922 年 2 月 4 日,中国和日本还在华盛顿签订了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其附约,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苏联成立于 1922 年,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9、 B【解析】 1914.8 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故 A 项错误;四国条约对日本有着双重影响,日本对废除英日同盟感到惋惜,但四国条约 让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

21、地位,它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得到其他国家的正式承认,故 B 项正确;法西斯的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的标志是 1933 年初,希特勒上台,故 C 项错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是 1942 年 1 月的联合国家宣言,故 D 项错误 。 30、 B【解析】 洛迦诺公约是有关欧洲安全问题的条约,故错误;国际联盟盟约第十条规定,国联成员国有尊重并保护其他所有成员国领土完整及独立、防御外来侵犯的义务,故正确;九国公约是 1922年 2 月 6 日,美、英、法、意、日、荷、比、葡、中 9 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 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以国际协定的性质,使日本

22、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故正确;四国条约是有关英、法、美、日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的条约,故错误;选择 B 项符合题意。 31. (1)分界线:印度人对英国实力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从全面支持英国参战到反英情绪高涨;印度内部不同的政治派别开始合作。 (3 分 ) 表现:土耳其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国 出现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 (2 分 ) (2)体现:甘地提倡非暴力不合作思想,这一思想既能把群众发动起来,去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又把群众的行动限制在非暴力的范围内。 (答出甘地的思想 1 分,说明这一思想作用的两重性 2 分,合计 3 分 ) 说明:甘地宣布同英国政府不合作,在其领导下,不合作运动发展为全国性抗英运动,人民的民族意识空前高涨,但随后暴力事件发生,甘地和国大党宣布停止非暴力运动。 (2 分,具体说明运动中斗争和妥协的两重性各 1 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