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案例-北师大版(附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能力方法目标: 通过教材中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 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的遗传变异现象。 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关注身边的亲人。 二、教学重点 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三、教学难点 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四、课前准备 每个学习小组的小组长带一个苹果 五、教学过程及分析 (一
2、)从生活中俗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引言: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 分析: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中已经听说过这句谚语,而且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此兴趣浓厚,因此,立即开始私 下讨论。借助这个教学时机,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龙只能生龙,而老鼠的儿子还是会打洞?”大部分学 生由讨论转入思考状态,但是说不出个所以然。 这样,从日常的生活现象开始导入,激发兴趣的同时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充分体现了生物学是一门从 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科学,既学到了知识又领略了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奥妙。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探索的总结性学习的过程 以下是这堂课中的 2 个教学片段: 1、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教
3、学片段 (1)(师提问):回忆刚步入中学时认识的第一位新同学是谁?学生开始回忆 (个别提问,生回答):是我的同桌。 (师):能不能说说你还记得同桌的哪些特征? (生):瘦、黑,还有一颗痣,喜欢吃零食 学生笑 (师):这位同学很细心,观察能力、记忆力也很强,那我们现在再来考考他。现在请他闭上眼睛,让五 位同学,包括他的同桌,先后说“HELLO”,看他能否辨认出他的老同桌的声音? (生齐答):好! 最后这位同学顺利地辨认出老同桌的声音,教师给予肯定、表扬。 分析:初中生个性方面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尊心、好奇心特别强,过高估计自己,有时看问题片 面,又经常把错误归于别人,爱嫉妒他人,很少关心身
4、边的人。通过这种活动,学生逐渐形成一种关心身 边的亲人、朋友的意识,学会聆听。 (2)观察苹果的特征的片段 引言:我知道,其他同学的观察能力肯定也不差。那现在,就把你们的感觉器官充分调动起来,观察你们 组的小组长带来的苹果,并把你们观察到的特征记录下来。(学生跃跃欲试) 学生很容易找到苹果的外部特征有颜色、形状、体积大小等,内部特征一般有味道、气味、口感等。提问 一些中等的学生就可以回答了。 分析:整个活动约用了 10 分钟。通过这个活动,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更有信心,对生物课也更 有兴趣,也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优势。 (3)总结性学习阶段 阅读书本上关于性状的内容,并提问:“什么是性状?
5、” 这时部分学生说出了书本的活动“个体间性状的比较” 的表格内的性状,如“酒窝、卷舌” 等。在新课程理念 中,学生应是学习主体,而教师则起引导作用。教师应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而不是打断他们的思路,模 式化地按教学设计给学生灌输知识。借此时机,给他们任务:小组合作完成书本 p98 页的表格。 在参与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这些问题:“怎样的耳垂叫有耳垂?自己的眼色是哪种颜色?”等等。 在备课时认为学生应该能理解这些名词,所以没打算解释。但根据当时的情况有必要进行解释。用手演示 了能不能卷舌,但耳垂、发际等不方便演示。刚开始以个别同学为例,但效果不佳。有位平时经常出难题 的学生陈某说:“练习册
6、有!” 看一眼,发现他正在看练习册课外拓展阅读中关于这几个性状的图片。马上, 我让其他同学也拿出练习册来(平时我就要求学生每节课必带课本和练习册)。 我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发自内心地表扬了陈某,不知是我的主观感觉还是他很少得到老师、同学的表扬, 我发觉那一刻他面带羞涩。 在后来的课堂上,这位原本爱出难题的学生的确认真了一些。 接着,提出相对性状的概念,一起分析概念。强调“同一种生物” 、“一种性状” 、“不同表现”。然后做课后 思考与练习的第 2 题:辨别下列哪些是相对性状。 提问时,要求学生说出哪些不是相对性状,并指出不符合概念中的哪一点,及时巩固知识点。 分析:陈某的改变使我对赏识教育有了
7、进一步的理解。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人 生变化最大、最不稳定的时期,此时尚未形成独立的意识,非常在乎他人的看法。因此,由外到内的正向 激励能满足孩子内心的积极因素,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这种肯定自我的多次沉淀,就会积累孩子的成功 感,就会种下自信的基础,这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这种由外到内“你能行的环境”就能内化为 “我能行 ”的积极行为。课堂上的提问是学生最好的展现平台,教师合理地创造并利用好教学时机,适度、 适时地提问,适时、适当地表扬将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催化剂,这也是赏识教育提倡的。 2、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教学片段 欣赏和评价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 教师简单讲清漫
8、画中各人物之间的关系,既有父亲、母亲,新生儿又有助产士,然后进行引导,慢慢地为 学生揭开问题的面纱,到呼之欲出时,进行个别提问,学生可以轻松地得到答案。 再给出思考题,学生可以将刚才所学知识进行应用。 思考题: (1)李阿姨是单眼皮,她到美容院割了双眼皮。她的双眼皮能遗传给她的后代吗? (2)王阿姨生下来就是双眼皮,她的性状可以遗传吗? (3)请你再举出一些不能遗传给后代的例子。 分析:学以致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引子。从生物学科应用性强特点看,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内容更 具有开放性,便于教学与社会的结合,也利于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自然和社会问题。作为教师应该 合理利用这些时机为学生打开同
9、向社会的大门。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注重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三大基本特点-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积极参与活动、思考,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做到学以致用,用科学的原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教育来自于生活,教育若是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生活的 现象去理解生物学的概念,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知识,然后再充分挖掘和 2、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样把生活作为教育的手段和人的发展的手段是最有效的。 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去领悟知识,这才会激发学习的热情和火花,使传统的知 识性教学转向现代的发展性教学,以人为本,旨在促进人的发展。 3、这节课是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的互动过程,而且把学生看做是有着独特个性、鲜活生命力的个体。这是 生命化的教学,是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 同时,教学过程也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因此,教学中经 常会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矛盾的意外发生。怎样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真实自然互动的过程,推动动 态生成的教学?笔者认为,教师要利用好教学过程的细小环节,抓住适当的教学时机,有价值地引导学生 自主建构新的知识,在这种人本理念的指引下,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智慧、灵性和由此萌发的勃 勃生机,才能真正促使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