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2014-2015学年上海市黄浦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81880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2014-2015学年上海市黄浦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解析版】2014-2015学年上海市黄浦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解析版】2014-2015学年上海市黄浦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解析版】2014-2015学年上海市黄浦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解析版】2014-2015学年上海市黄浦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21 页) 2014-2015 学年上海市黄浦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2 分) 1在二次根式 、 、 中,最简二次根式的个数( )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0 个 2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2)x 2+3x+m24=0 有一个根是 0,则 m 的值为( ) A m=2 B m=2 C m=2 或 2 D m0 3在同一坐标系中,正比例函数 y=x 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4已知反比例函数 y= (k0)的图象上有两点 A(x 1,y 1) 、B(x 2,y 2) ,且 x1x 20,则 y1

2、与 y2 的大小关系是 ( ) A y1y 2 B y1y 2 C y1=y2 D 不能确定 5下列定理中,有逆定理存在的是( ) A 对顶角相等 B 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C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D 凡直角都相等 6如图,在等腰 RtABC 中, A=90,AB=AC,BD 平分ABC,交 AC 于点 D,DE BC,若 BC=10cm,则DEC 的周长为( ) A 8cm B 10cm C 12cm D 14cm 第 2 页(共 21 页) 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36 分) 7化简: = 8分母有理化 = 9方程 x(x5 )=6 的根是 10某种品牌的笔记本

3、电脑原价为 5000 元,如果连续两次降价的百分率都为 10%,那么两次降价 后的价格为 元 11函数 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12如果 ,那么 = 13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2x 2x2= 14经过 A、B 两点的圆的圆心的轨迹是 15已知直角坐标平面内两点 A(4,1)和 B( 2,7) ,那么 A、B 两点间的距离等于 16请写出符合以下条件的一个函数的解析式 过点(3,1) ;当 x0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17如图,已知 OP 平分AOB,AOB=60,CP=4,CP OA,PDOA 于点 D,PEOB 于点 E如果点 M 是 OP 的中点,则 DM 的长为 18如图,矩形 A

4、BCD 中,AB=6,BC=8 ,点 E 是 BC 边上一点,连接 AE,把B 沿 AE 折叠,使 点 B 落在点 B处,当CEB 为直角三角形时,BE 的长为 第 3 页(共 21 页) 三、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6 分) 19化简: 20已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1)x 22mx+m+3=0当 m 为何值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21如图,已知点 P(x,y)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O 是坐标原点,PAx 轴,S PAO =4,且图象经过(1,3m 1) ;求: (1)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m 的值 22假定甲乙两人在一次赛跑中,路程 S(米)与时间 t(秒)的关系式如图

5、所示,那么可以知道: (1)这是一次 米赛跑 (2)甲乙两人中,先到达终点的是 (3)乙在这次赛跑中的速度为 23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是 BC 边上的高,CE 是中线,F 是 CE 的中点,CD= AB,求 证:DF CE 第 4 页(共 21 页) 24已知:如图,在 RtABC 中, ACB=90,BAC=30,以 AC 为边作等边ACD,并作斜边 AB 的垂直平分线 EH,且 EB=AB,联结 DE 交 AB 于点 F,求证:EF=DF 四、解答题:(每题 8 分,共 16 分) 25如图,直线 y= x 与双曲线 y= (k0)交于 A 点,且点 A 的横坐标为 4,双曲线

6、 y= (k0)上有一动点 C(m ,n) , (0m4) ,过点 A 作 x 轴垂线,垂足为 B,过点 C 作 x 轴 垂线,垂足为 D,连接 OC (1)求 k 的值 (2)设COD 与AOB 的重合部分的面积为 S,求 S 关于 m 的函数解析式 (3)连接 AC,当第(2)问中 S 的值为 1 时,求OAC 的面积 26如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 厘米, (对角线 BD 平分ABC)动点 P 从点 A 出发沿 AB 边 由 A 向 B 以 1 厘米/秒的速度匀速移动(点 P 不与点 A、B 重合) ,动点 Q 从点 B 出发沿折线 BCCD 以 2 厘米/秒的速度匀速移动点

7、P、Q 同时出发,当点 P 停止运动,点 Q 也随之停止联 结 AQ,交 BD 于点 E设点 P 运动时间为 t 秒 (1)用 t 表示线段 PB 的长; 第 5 页(共 21 页) (2)当点 Q 在线段 BC 上运动时,t 为何值时,BEP 和BEQ 相等; (3)当 t 为何值时,P、Q 之间的距离为 2 cm 第 6 页(共 21 页) 2014-2015 学年上海市黄浦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2 分) 1在二次根式 、 、 中,最简二次根式的个数( )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0 个 考点: 最简二次根式 分析

8、: 判定一个二次根式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就是逐个检查最简二次根式的两个条件是否 同时满足,同时满足的就是最简二次根式,否则就不是 解答: 解: = ,被开方数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 被开方数含分母,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符合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是最简二次根式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 件: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2)x 2+3x+m24=0 有一个根是 0,则 m 的值为( ) A m=2 B m=2 C m=2 或 2 D

9、 m0 考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分析: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解,把 x=0 代入一元二次方程即可得 出 m 的值 解答: 解:把 x=0 代入方程(m 2)x 2+3x+m24=0, 得 m24=0, 解得:m=2, m20, m=2, 故选 B 第 7 页(共 21 页) 点评: 本题逆用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定义易得出 m 的值,但不能忽视一元二次方程成立的条件 m20,因此在解题时要重视解题思路的逆向分析 3在同一坐标系中,正比例函数 y=x 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考点: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分析:

10、根据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解答即可 解答: 解:正比例函数 y=x 中,k=1 0, 故其图象过一、三象限, 反比例函数 y= 的图象在二、四象限, 选项 C 符合; 故选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关键是由 k 的取值确定函 数所在的象限 4已知反比例函数 y= (k0)的图象上有两点 A(x 1,y 1) 、B(x 2,y 2) ,且 x1x 20,则 y1 与 y2 的大小关系是 ( ) A y1y 2 B y1y 2 C y1=y2 D 不能确定 考点: 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 由于反比例函数 y= (k0)的 k0,

11、可见函数位于二、四象限,由于 x1x 20,可见 A(x 1,y 1) 、B(x 2,y 2)位于第二象限,于是根据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判断出 y1 与 y2 的大小 解答: 解:反比例函数 y= (k0)的 k0,可见函数位于二、四象限, x1 x20,可见 A(x 1,y 1) 、B (x 2,y 2)位于第二象限, 由于在二四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y1 y2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征,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符合函数解析式同 时要熟悉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 5下列定理中,有逆定理存在的是( ) A 对顶角相等 B 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12、 第 8 页(共 21 页) C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D 凡直角都相等 考点: 命题与定理 分析: 先写出四个命题的逆命题,然后分别根据对顶角的定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全等三 角形的判定和直角的定义进行判断 解答: 解:A、 “对顶角相等 ”的逆命题为“相等的角为对顶角” ,此逆命题为假命题,所以 A 选项错 误; B、 “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逆命题为 “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上”,此逆命题为真命题,所以 B 选项正确; C、 “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的逆命题为“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此逆命题为假命题,所以 C 选项错 误; D、 “凡直角

13、都相等” 的逆命题为“相等的角都是直角”,此逆命题为假命题,所以 D 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 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 形 式 2、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也考查了定理 6如图,在等腰 RtABC 中, A=90,AB=AC,BD 平分ABC,交 AC 于点 D,DE BC,若 BC=10cm,则DEC 的周长为( ) A 8cm B 10cm C 12cm D 14cm 考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 分析: 根据角平

14、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 DE=AD,利用“ HL”证明 RtABD 和 RtEBD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 AB=AE,然后求出DEC 的周长=BC,再根据 BC=10cm, 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BD 是 ABC 的平分线,DEBC,A=90, DE=AD, 在 RtABD 和 RtEBD 中, , RtABDRtEBD(HL) , AB=AE, DEC 的周长 =DE+CD+CE =AD+CD+CE, =AC+CE, =AB+CE, =BE+CE, 第 9 页(共 21 页) =BC, BC=10cm, DEC 的周长是 10cm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角

15、平分线的性质,涉及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熟记各性质并求出DEC 的周长 =BC 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36 分) 7化简: = 3 考点: 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 分析: 把被开方数化为两数积的形式,再进行化简即可 解答: 解:原式= =3 故答案为:3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熟知二次根式具有非负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分母有理化 = 1 考点: 分母有理化 分析: 先找出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再把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有理化因式,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 = 1; 故答案为: 1 点评: 此题考查了分母有理化,找出分母的有理化因式

16、是本题的关键,注意结果的符号 9方程 x(x5 )=6 的根是 x 1=1,x 2=6 考点: 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式,然后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 解答: 解:x 25x6=0, (x+1) (x 6)=0, x+1=0 或 x6=0, 所以 x1=1,x 2=6 故答案为 x1=1,x 2=6 第 10 页(共 21 页) 点评: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先把方程的右边化为 0,再把左边通过因式分解化 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的形式,那么这两个因式的值就都有可能为 0,这就能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的解,这样也就把原方程进行了降次,把解一元二

17、次方程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了(数学转 化思想) 10某种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原价为 5000 元,如果连续两次降价的百分率都为 10%,那么两次降价 后的价格为 405O 元 考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分析: 先求出第一次降价以后的价格为:原价(1 降价的百分率) ,再根据现在的价格=第一次降 价后的价格( 1降价的百分率)即可得出结果 解答: 解:第一次降价后价格为 5000(1 10%)=4500 元, 第二次降价是在第一次降价后完成的,所以应为 4500(110%)=4050 元 答:两次降价后的价格为 405O 元 故答案为:405O 点评: 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实际问

18、题情景列代数式,难度中等若设变化前的量为 a,平均变化率为 x,则经过两次变化后的量为 a(1 x) 2 11函数 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x1 且 x2 考点: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专题: 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 0,分母不等于 0,可以求出 x 的 范围 解答: 解:根据题意得:x1 0 且 x20, 解得:x1 且 x2 故答案为 x1 且 x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 (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 (2)当函数表达式是

19、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 0; (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 12如果 ,那么 = 1 考点: 函数值 第 11 页(共 21 页) 分析: 把自变量的值代入函数关系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 解:f( )= =1 故答案为:1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函数值求解,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3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2x 2x2= 2(x ) (x ) 考点: 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等 分析: 因为 2x2x2=0 的两根为 x1= ,x 2= ,所以 2x2x2=2(x ) (x ) 解答: 解:2x 2x2=2(x ) (x ) 点评: 先求出方程 2x2x2=0

20、的两个根,再根据 ax2+bx+c=a(xx 1) (xx 2)即可因式分解 14经过 A、B 两点的圆的圆心的轨迹是 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考点: 轨迹 分析: 要求作经过已知点 A 和点 B 的圆的圆心,则圆心应满足到点 A 和点 B 的距离相等,从而根 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即可求解 解答: 解:根据同圆的半径相等,则圆心应满足到点 A 和点 B 的距离相等,即经过已知点 A 和 点 B 的圆的圆心的轨迹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故答案为: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点评: 此题考查了点的轨迹问题,熟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5已知直角坐标平面内两点 A(4,1)和 B(

21、2,7) ,那么 A、B 两点间的距离等于 10 考点: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分析: 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进行计算,即 A(x,y)和 B(a,b) ,则 AB= 解答: 解:A、B 两点间的距离为: = =10 故答案是:10 点评: 此题考查了坐标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16请写出符合以下条件的一个函数的解析式 y=x+4(答案不唯一) 过点(3,1) ;当 x0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第 12 页(共 21 页) 考点: 一次函数的性质 专题: 开放型 分析: 根据“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所写函数的 k 值小于 0,所以只要再满足点(3,1)即可 解答

22、: 解:根据题意,所写函数 k0, 例如:y= x+4, 此时当 x=3 时,y= 1+4=3, 经过点(3,1) 所以函数解析式为 y=x+4(答案不唯一)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是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只要满足条件即可 17如图,已知 OP 平分AOB,AOB=60,CP=4,CP OA,PDOA 于点 D,PEOB 于点 E如果点 M 是 OP 的中点,则 DM 的长为 2 考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出 PD=PE,根据平行线性质和角平分线定义、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 PCE=60,角直角三角形求出 PE,得出 PD 长,求出

23、OP,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 解:OP 平分 AOB, AOB=60, AOP=BOP=30, PDOA,PEOB , PD=PE, CPOA, AOP=BOP=30, CPO=AOP=30, PCE=30+30=60, 在 RtPCE 中,PE=CP sin60=4 =2 , 即 PD=2 , 在 RtAOP 中,ODP=90, DOP=30,PD=2 , OP=2PD=4 , M 为 OP 中点, DM= OP=2 , 故答案为:2 点评: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 含 30 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目比较典型,综合

24、性比较强 第 13 页(共 21 页) 18如图,矩形 ABCD 中,AB=6,BC=8 ,点 E 是 BC 边上一点,连接 AE,把B 沿 AE 折叠,使 点 B 落在点 B处,当CEB 为直角三角形时,BE 的长为 3 或 6 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 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 当点 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答图 1 所示 连结 AC,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 AC=10,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BE= B=90,而当CEB 为直角 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 C=90,所以点 A、B、C 共线,即B 沿 AE 折叠,使点 B 落在对角线 AC 上的点 B处,则 EB=EB,AB=A

25、B=6,可计算出 CB=4,设 BE=x,则 EB=x,CE=8x,然后 在 RtCEB中运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 x 当点 B落在 AD 边上时,如答图 2 所示此时四边形 ABEB为正方形 解答: 解: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 当点 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答图 1 所示 连结 AC, 在 RtABC 中,AB=6 ,BC=8, AC= =10, B 沿 AE 折叠,使点 B 落在点 B处, ABE=B=90, 当CEB 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C=90, 点 A、 B、C 共线,即 B 沿 AE 折叠,使点 B 落在对角线 AC 上的点 B处,如图, EB=EB,AB=AB =6

26、, CB=106=4, 设 BE=x,则 EB=x,CE=8x, 在 RtCEB中, 第 14 页(共 21 页) EB2+CB2=CE2, x2+42=(8x) 2, 解得 x=3, BE=3; 当点 B落在 AD 边上时,如答图 2 所示 此时 ABEB为正方形, BE=AB=6 综上所述,BE 的长为 3 或 6 故答案为:3 或 6 点评: 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折叠前后两图形全等,即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矩形 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注意本题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避免漏解 三、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6 分) 19化简: 考点: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分析: 先把各根式化为最

27、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项即可 解答: 解:原式= 2 +8a a2 =a +2a a =2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熟知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 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合并方法为系数相加减,根式不变是解答此题的关 键 20已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1)x 22mx+m+3=0当 m 为何值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考点: 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分析: (m1)x 22mx+m+3=0,方程有两个实数根,从而得出0,即可解出 m 的范围 解答: 解:方程有两个实数根,0; (2m ) 24(m 1) (m+3 ) 0; ;

28、 又 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m10; 解得 m1; 当 且 m1 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第 15 页(共 21 页) 点评: 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总结: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 的关系: (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0方程没有实数根 21如图,已知点 P(x,y)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O 是坐标原点,PAx 轴,S PAO =4,且图象经过(1,3m 1) ;求: (1)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m 的值 考点: 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反比例函数系数 k 的几何意义 分析: (1)此题可从反比例函数系数 k 的

29、几何意义入手,PAO 的面积为点 P 向两条坐标轴作 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的一半即 S= |k|,再结合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确定出 k 的值,则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即可求出; (2)将(1,3m1)代入解析式即可得出 m 的值 解答: 解:(1)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 过点 P(x,y) , xy=4, xy=8, k=xy=8,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是: ; (2)图象经过(1,3m 1) , 1(3m 1)=8 , m=3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 中 k 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 x 轴、y 轴垂线, 所得三角形面积为 |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这里体现了数

30、形结合的思想,做此类题一定要 正确理解 k 的几何意义 第 16 页(共 21 页) 22假定甲乙两人在一次赛跑中,路程 S(米)与时间 t(秒)的关系式如图所示,那么可以知道: (1)这是一次 100 米赛跑 (2)甲乙两人中,先到达终点的是 甲 (3)乙在这次赛跑中的速度为 8 米/秒 考点: 函数的图象 分析: (1)根据函数图象的纵坐标,可得答案; (2)根据函数图象的横坐标,可得答案; (3)根据乙的路程除以乙的时间,可得答案 解答: 解:(1)由纵坐标看出,这是一次 100 米赛跑; (2)由横坐标看出,先到达终点的是甲; (3)由纵坐标看出,乙行驶的路程是 100 米,由横坐标看

31、出乙用了 12.5 秒, 乙在这次赛跑中的速度为 10012.5=8 米/ 秒, 故答案为:100,甲,8 米/秒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观察函数图象的纵坐标得出路程,横坐标得出时间是解题关键 23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是 BC 边上的高,CE 是中线,F 是 CE 的中点,CD= AB,求 证:DF CE 考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证明题 分析: 连接 D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 DE= AB,再求出 DE=CD, 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即可 解答: 证明:连接 DE, AD 是 BC 边上的高,在

32、RtADB 中,CE 是中线, DE= AB, 第 17 页(共 21 页) CD= AB, DC=DE, F 是 CE 中点, DFCE 点评: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熟记性质并作辅助线构造出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4已知:如图,在 RtABC 中, ACB=90,BAC=30,以 AC 为边作等边ACD,并作斜边 AB 的垂直平分线 EH,且 EB=AB,联结 DE 交 AB 于点 F,求证:EF=DF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含 30 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专题: 证明题 分析: 根据直角三角形性质和

33、线段垂直平分线求出 BC= AB,BH= AB,推出 BC=BH,推出 Rt ACBRtEHB,根据全等得出 EH=AC,求出 EH=AD, CAD=60, BAD=90,根据 AAS 推出 EHFDA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即可 解答: 证明:在 RtABC 中,BAC=30, BC= AB, EH 垂直平分 AB, BH= AB, BC=BH, 在 RtACB 和 RtEHB 中, , RtACBRtEHB(HL) , EH=AC, 第 18 页(共 21 页) 等边 ACD 中, AC=AD, EH=AD,CAD=60 , BAD=60+30=90, 在EHF 和 DAF 中, ,

34、EHFDAF (AAS) EF=DF 点评: 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含 30 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 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能综合运用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难度适中 四、解答题:(每题 8 分,共 16 分) 25如图,直线 y= x 与双曲线 y= (k0)交于 A 点,且点 A 的横坐标为 4,双曲线 y= (k0)上有一动点 C(m ,n) , (0m4) ,过点 A 作 x 轴垂线,垂足为 B,过点 C 作 x 轴 垂线,垂足为 D,连接 OC (1)求 k 的值 (2)设COD 与AOB 的重合部分的面积为 S,求 S 关于 m 的函数解析式

35、 (3)连接 AC,当第(2)问中 S 的值为 1 时,求OAC 的面积 考点: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分析: (1)由题意列出关于 k 的方程,求出 k 的值,即可解决问题 (2)借助函数解析式,运用字母 m 表示 DE、OD 的长度,即可解决问题 (3)首先求出 m 的值,求出 COD, AOB 的面积;求出梯形 ABDC 的面积,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 解:(1)设 A 点的坐标为( 4,) ; 由题意得: ,解得:k=8, 即 k 的值=8 (2)如图,设 E 点的坐标为 E(m,n) 则 n= m,即 DE= m;而 OD=m, S= ODDE= m m= , 第 19 页(

36、共 21 页) 即 S 关于 m 的函数解析式是 S= (3)当 S=1 时, =1,解得 m=2 或 2(舍去) , 点 C 在函数 y= 的图象上, CD= =4;由( 1)知: OB=4,AB=2;BD=42=2 ; =6, , =4; SAOC=S 梯形 ABDC+SCODSAOB =6+44=6 点评: 该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数形结合,灵活运用 方程、函数等知识来分析、判断、求解或证明 26如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 厘米, (对角线 BD 平分ABC)动点 P 从点 A 出发沿 AB 边 由 A 向 B 以 1 厘米/秒的速度匀速移

37、动(点 P 不与点 A、B 重合) ,动点 Q 从点 B 出发沿折线 BCCD 以 2 厘米/秒的速度匀速移动点 P、Q 同时出发,当点 P 停止运动,点 Q 也随之停止联 结 AQ,交 BD 于点 E设点 P 运动时间为 t 秒 (1)用 t 表示线段 PB 的长; (2)当点 Q 在线段 BC 上运动时,t 为何值时,BEP 和BEQ 相等; (3)当 t 为何值时,P、Q 之间的距离为 2 cm 第 20 页(共 21 页) 考点: 四边形综合题 分析: (1)由正方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即可得出结果; (2)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PBE=QBE,由 AAS 证明BEP BEQ,得出对应边相等

38、BP=BQ,得 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3)分两种情况讨论:当 0t 2 时; 当 2t4 时;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解答: 解:(1)PB=AB AP, AB=4,AP=1 t=t, PB=4t; (2)t= 时,BEP 和 BEQ 相等;理由如下: 四边形 ABCD 正方形, 对角线 BD 平分 ABC, PBE=QBE, 当BEP= BEQ 时, 在BEP 与BEQ 中, , BEPBEQ(AAS) , BP=BQ, 即:4t=2t, 解得:t= ; (3)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 0t2 时;(即当 P 点在 AB 上,Q 点在 BC 上运动时) , 连接 PQ,如图 1 所示:

39、 根据勾股定理得: , 即(4t) 2+(2t) 2=(2 ) 2, 解得:t=2 或 t= (负值舍去) ; 当 2t4 时, (即当 P 点在 AB 上,Q 点在 CD 上运动时) , 作 PMCD 于 M, 第 21 页(共 21 页) 如图 2 所示: 则 PM=BC=4,CM=BP=4t, MQ=2t4(4t)=3t 8, 根据勾股定理得:MQ 2+PM2=PQ2, 即 , 解得 t= 或 t=2(舍去) ; 综上述:当 t=2 或 时;PQ 之间的距离为 2 cm 点评: 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解方 程等知识;本题难度较大,综合性强,特别是(3)中,需要进行分类讨论,根据勾股定理得出方 程,解方程才能得出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