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2.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2).docx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4190243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2.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2.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2.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第二课 生物的变异现象 生物的变异现象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二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是根 据课程标准中 “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与它们的父代及同代之间有许多不同 ”来展开的, 但是对于 “变异 ”这个概念,学生的背景知识非常之少,需要更 多的感性知识 和基础知识。作为一节概念教学课,其中包含不少的名词、术语,如何 就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程度,尽可 能地做到科学和准确?如何在学生理解科学概 念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在进行教学设计 时,我主要围绕着以 下几个关系处理本课的教学。 1. 知识与能力 科 学 知

2、 识 和 科 学 能 力 同 等 重 要 , 没 有 主 次 之 分 , 它 们 同 样 都 是 构 成 个 人 科 学 素 养 的 基本组成成分。科学知 识构成了科学的基本信息内容。科学能力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 本能力。科学知识是科学能力的载体,科学能力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有效 “工具 ”。 我 们很难想象一个头脑空白的人能够解决一些复杂的科学问题。反之,学生在建构科 学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猜想、预测、实验等技能达到对新知识更深刻的理解与运用。 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 “推测植物是否也存在变异现象后让学生用看一看、摸一摸、闻 一闻、尝一尝等方法 对多个苹果进行观察,从而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证据 ”这个

3、环节,就 是要 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推测能力和收集证据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 获得了 “植物也存在变异现象 ”这个结论性的知识。 2.探究与传授的时机 小 学 科 学 教 学 以 探 究 为 主 , 但 是 在 概 念 教 学 中 也 应 该 充 分 发 挥 传 授 的 作 用 。 探 究 教 学能够亲历科学发现的 过程,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传授式教学能够在有限 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知识信息。教师 在一些知识方面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支架时,教师就应该进行一些传授。在 “生物的变异 现 象 ”这一概念中 “同一物种 ”、 “子代与父代 ”等术

4、语大部分学生对于它是陌生的,所以在教学的起始我就把它拿出来 做以解释,消除学生在理解概念中的障碍。当然,我的 设计是先通过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同一物种来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后,如果发现学 生确实有异议后才开始解 释的。这样做既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又可以扫除概念理解中 的障碍,一举两得。而在归纳 “变异 ”概念环节, 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事实 2 信息,有了较多事实信息后,我就引用 “探究 研讨 ”教学法,科学处理各种信息: “通过 以上的比较和对数据的分析,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从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分 析、讨论,学生通过将数据规律 与实际的遗传现象相结合, “水到渠成 ”的形成 “变异

5、 ” 具体概念。 在设计本课其它的教学环节时, 我也是始终围绕着处理以上几种关系为主线进行的。其目的就是要在学生理 解科学概念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二、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执教中,基本上体现了自己备课时的一些想法,学生在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接 受 程 度 内 对 “变 异 ” 这 一 生 物 现 象 有 了 一 些 初 步 的 认 识 , 同 时 学 生 的 观 察 、 推 测 、 收 集证据等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是得益于对兰本达教授的 “探究 -研讨 ”教学法 的学习,在它的核心思想 “帮助学生在大量事实信息的基础上发现具体概念、形成科学 概念 ”引领下,课堂 上我尝试

6、使用了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组织探究,获取事实信息 -研讨综合,概括具体概念 -分析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实践运用,深化科学概念 ” 五个教学环节进行了本课的概念教学。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 我首先采用通过出示自己的照片 (其实是我妈妈年轻时的照片) , 让学生 一下子兴奋 起来并明确 “之所以知道这不是老师的照片就是因为老师与妈妈有不同的 特 征 ”。 从 而 引 出 了 一 些 典 型 的 特 征 , 如 : “有 耳 垂 和 无 耳 垂 ”等 。 “好 的 开 始 是 成 功 的 一 半 ”, 本 课 开 课 部 分 的 设 计 不 仅 能 瞬 间 激 发 学 生

7、的 兴 趣 而 且 又 解 决 了 “对 典 型 特 征 的 认 识 ”。 (二) 组织探究,获取事实信 “探 究 -研 讨 ”教 学 法 认 为 : 概 念 是 思 维 的 基 本 要 素 , 但 概 念 来 自 学 生 的 感 性 认 识 。 只 有让学生充分接触客观事 物,获得大量事实信息,才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信服地概括出具体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先让学生 统计班级同学的特征差异,比较自己与父母的差异,寻找双胞胎之间的差异等;继而再让学生通过观察苹果实 物以及其它动、植物图片。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我有意识培养学生边观察操作边思考的良好习惯,让学生通过 活动,自主获取以上的感性的事实

8、信息,凸显学生探究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 研讨综合,概括具体概念 当学生在一定的探究活动中获得了足够的感性事实信息后,我就在相应的环节穿插 引导学生 “通过以上的比较和对数据的分析, 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 “从刚才的活动中, 3 你 又 发 现 了 什 么 ? ”从 而 使 学 生 通 过 自 己 的 观 察 、 大 量 事 实 信 息 的 交 流 、 碰 撞 , 让 学 生 信服地概括出:人与人具有 不同的特征,植物同一物种之间具有不同的特征,动物也 是如此这样一个具体的概念。 (四) 分析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当学生研讨综合,概括出具体感念后,我则对学生刚刚形成的具体概念进行分析小 结

9、,帮助学生尽快地把事 实概念转化成科学概念: “子代与亲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都 或多或少 地存在着不同的特征,这个现象叫做变异 ”“物的变异现象是一种普遍的现 象, 而且它也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一 ”。 这个环节是非常必要的, 正如兰本达教授所说: 所有概念的建立,都要在浩瀚的事实中探求意义,探寻一个概括的体系,把一个问题所有可能的特征都包括 进去。 (五) 实践运用,深化科学概念 学习科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能在生活中进行应用,并在应用中重新研究科学。 在本课的最后,我让学生 “用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知识解释:为什么自然界既有固定种类的生物又如此丰富 多彩,有各种各样的生物? ”使学生既巩固理解了课堂所学,又将科 学探究引伸到课外。 教学始终是一种不完美的艺术,课前我虽然做了很多准备,但是本课依然存在很多 的遗憾。这些遗憾将成为我以后教学中努力的方向:首先,我在备课中应该 “备语言 ”, 加 强语言表达的训练,教师语言表达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进程。其次,在概括具体概 念的环节,我应该更加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交流、碰撞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