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挖掘隐含信息,巧解诗歌鉴赏题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是检测考生古典文学审美和鉴赏能力的主要方式之 一。 高考考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分析文 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解读诗歌鉴赏题中 的诗歌,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表明学生对诗歌理解的障碍较大,解题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和随 意性。综合分析之后笔者得出五点原因:对诗歌特点认识不足,因而对内容的把握不准; 鉴赏思路不清晰,缺乏整体阅读的习惯;综合分析能力不够,不善于从字里行间深挖 隐性信息,答题时习惯跟着感觉走;答题规范意识不够强,答题技巧欠
2、缺,答案要点不 全,缺乏应有的概括和提炼。鉴赏方面的知识建构不够牢固,缺乏相关鉴赏术语的积累 和运用,常常以感代析。 因此,笔者尝试在教学中以宏观把握全诗为前提,从微观入手,挖掘标题、作者、背 景、意象、诗歌本身、题干等的隐含信息,对以上内容作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析、归纳、 综合,尽可能在解题时做到 “瞻前顾后” ,这样,利于考生较准确地把握诗歌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从而提高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试题回放: 1、PPT 显示诊断考试诗歌鉴赏题所选诗歌以及第 2 题。 浣 溪 沙 朱敦儒(宋)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曰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修篁
3、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朱敦儒(1081-1159 ),洛阳人, “南渡以词得名” ,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 箨 tu ,竹笋的壳皮。 (2) 古人认为,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情”和“景”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4 分) 2、PPT 展示扫描的两份试卷上的学生答案,请同学们对答案进行现场点评。 学生现场答案示例:清明时节雨水湿润了惨淡的香火,碧溪桥外的燕泥透着寒意。词人以 哀景衬哀情,表达出自己惨遭流放的凄苦无助之情。 对比正确答案:以乐景衬悲情,用江南清明之美景来衬托作者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 错因分析:对注释的关注度不够,影响答题的准确性(如“南渡”
4、、 “流落” ) ;对作品中关 键字的体悟不够深入,造成理解有误(如“春好”指向乐景) ;忽视题干隐含信息,造成要 点不全(例如缺失艺术表现手法)等等。总而言之,不重视鉴赏题本身的隐含信息,造成 了丢分失分。 2 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挖掘隐含信息,巧解诗歌鉴赏题。 1、挖掘隐含信息第一步:析诗题 明确诗歌题目的作用:直接反映诗歌的主要内容,揭示作者的情感和情趣;由诗歌题目 判断诗歌的题材,总体把握情感倾向。 链接高考:PPT 逐次显示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所选诗歌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推测 诗歌大致的内容和情感。 如:【江苏卷】 春日忆李白 【福建卷】 ,关注“忆” ,明确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
5、;【安徽 卷】 最爱东山晴后雪 ,关注“爱” ,明确诗人对东山雪景的喜爱之情;晚泊岳阳 【辽 宁卷】关注“泊” ,明确作者的思乡之情。 春日秦国怀古 【全国新课标卷】 ,关注“怀 古” ,明确怀古之情。 2、挖掘隐含信息第二步:析注释 明确诗歌注释的作用:解释生僻词语,帮助理解语句,疏通诗意;介绍背景,暗示作者的 创作动机、本诗的思想内容。 链接高考:PPT 显示【浙江卷】 人月圆诗歌鉴赏题。要求学生在无注释和有注释两种 情境中认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人 月 圆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6、 注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 此作。 分析:关注注释,就不难发现“被迫仕金”这一背景透露出的情感主旨,再加上“偶遇流 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这一写作缘由,诗人亡国之隐痛,天涯沦落之感,深沉的历史 兴亡之叹已尽然流露。 从对比中明确:鉴赏诗歌要因人论诗,因时论诗,这就需要我们在鉴赏时必须对诗人及 创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有时考题会给我们提供有关这方面的注释,注释一方面解释诗歌 当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另一方面也向考生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对这些注释必 须重视 3、挖掘隐含信息第三步:析题干 明确诗歌鉴赏题题干的作用:指明了答题要求和思考方向。
7、链接高考:PPT 显示【福建卷】 晓至湖上和【全国卷】 军城早秋的问题设置, 请学生解说题干的要求和答题的方向及范围。提醒学生注意要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作业回放,学生点评: PPT 显示上次作业征人怨 、诗歌鉴赏题的学生答案,请学生现场给分并点评,阐述给分 3 理由。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提问: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分析:题干中的“句句”就明确了答案的范围,需从每句入手分析出“怨情” 。 明确:复习中,很多同学习题答案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盲目性或不够明确的地方,这正是因 为大家忽视题干
8、的指向性。题干不管是给出限制性条件,还是连续设问,都具有很强甚至很 鲜明的指示性,其语义层次或设问先后,都明确地“规定“着组织答案的步骤和形式。学生在 应考时可以利用题干的这一特点,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 三、小试身手: 1、学生完成学案上送人归京师 、 楚江怀古两首诗歌的两道鉴赏小题。 2、教师现场投影 3 份学生答案,大家共同打分点评,最后幻灯显示参考答案,指导学生 对比自己的答案,分析总结症结所在的同时也感受自己点滴的进步。 四、鉴赏小结: 如何挖掘诗歌鉴赏题的隐含信息? 1.从题目认识对象 2.从注释破解难点 3.从题干明确方向。 此外,还可从抓意象,抓关键词句,如抒情句、议
9、论句、典故等方面即宏观又微观地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同时借助参考答案不断积累鉴赏术语、规范答题模式,从而在深刻 体悟诗性光辉和人文精神的基础上抓住诗歌鉴赏题的分数。 五、布置作业: 1、根据本课所学修改上次学案作业;2、完成学案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一作业。 教学反思: 由于时代距离、文化底蕴、文言功底、鉴赏方法和经验等原因,古诗鉴赏对中学生而言 有着比现代文鉴赏多得多的障碍和难度,,很多考生表现出对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的畏惧。 。 其实诗歌鉴赏题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能准确把握好诗歌文本中的一些隐含信息,就能完 整地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就能较准确地评价作者的 观点,就
10、能轻松快速地解答诗歌试题.。 经过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有了基本了解,但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 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 高。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尝试在宏观把握全诗的前提下,从微观入手,挖掘标题、作者、 背景、意象、诗歌本身、题干等的隐含信息,对以上内容作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析、归纳、 综合,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尽可能做到 “瞻前顾后” ,牢牢抓住命题者提供的情境与暗示; 同时设计评改题,采用他评和自评的方法,把握考生容易遗漏的答题要点,训练学生准确、 4 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并结合学到的方法来重新审视并补救做过的作业,明确答题的 思路和方向,强化得分意识。 教学实践中,我欣喜地看到同学们在分析点评他人答案时的认真与积极,对比自己答 案和参考答案时的急切,在看到扫描卷上不够工整的字迹时的会心的笑声。这些形式不仅 活跃了课堂更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让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不再陌生与可怕。 当然,光有好的解题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代优秀诗词的 热情,而不是为了得分而学习,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的古典文化才有延续的希望。毕竟, 接受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作者通讯地址:四川省绵阳市科学城一中 邮箱:2086254756 联系电话:13989278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