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orn to win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必考名词解释背诵版 跨考教育金牛经济学院院长郑炳老师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 答:相对“微观经济学 ”而言,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 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 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 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 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波 动理论、开放经济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2国内生产总值 答:国内
2、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 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 是一 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 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 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 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 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 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3储蓄投资恒等式 答:储蓄投资恒等式是分析宏观经济行为十分重要的一个命题。根
3、据国 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可得出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 式分别为 、 和 。ISITGrISTMXK 需要注意的是,储蓄投资恒等式是定义恒等,没有实际意义。这里的恒 Born to win 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的角度,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私人储蓄、政府 储蓄以及外国对本国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量相等,而后面分析宏观经济均 衡时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事前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事前储蓄)所 形成的经济均衡状态。 4GDP 折算(平减)指数 答:GDP 折算(平减)指数是名义 GDP 和实际 GDP 的比率。名义 GDP 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
4、场价值。实际 GDP 是 按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 折算(平减)指数公式为: GDPGDP名 义折 算 ( 平 减 ) 指 数 实 际 GDP 折算(平减)指数用来衡量在基期年和所考察的年度之间发生的价格 变化,这个指数与消费价格指数不同,因为它的权数随不同商品所占的份额的 改变而改变。因为 GDP 折算(平减)指数是以涉及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 计算为基础的,所以它是一个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状况的具有广泛基础的价格指 数。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均衡产出 答: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
5、等 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居民消费和企业 投资构成,于是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 。 、 分别代表计划消费、ycii 计划投资数量,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Born to win 图 13-1 均衡产出的决定 在图 13-1 中,纵轴表示支出,横轴表示收入,从原点出发的 45线上的各 点都表示支出和收入相等。当总收入大于总支出时,非意愿存货投资就大于零, 企业会削减生产。反之,当总收入小于总支出时,非意愿存货投资就小于零, 企业会扩大生产。图 13-1 中, 点对应的产出水平即为均衡产出。B 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
6、出时经济社会达到均 衡。在这个模型中,存货在调整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边际消费倾向 答: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为 )指增加MPC 1 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 CMPY 式中, 表示增加的消费, 表示增加的收入。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收C 入和消费之间存在着一条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 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因此,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 0 和 1 之间波动。 当消费函数为线性函数时, 。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MPC ,即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作为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之一,边际1MPC 消费倾
7、向递减规律被凯恩斯用来分析造成 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的原因。 3乘数效应 答:乘数效应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 Born to win 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乘数效 应考察投资、政府购买支出或税收等变动一定量对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 乘数效应的理论支撑源于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收入乘数 原理。乘数效应可用图 13-2 来表示。 图 13-2 乘数效应 图 13-2 中, 表示原来的总支出线, 表示新的总支出线,原来的均cici 衡收入为 ,新的均衡收入为 。可以看出,投资的增加,会引起收入若干倍y y 的增加。实
8、际上,总需求的任何变动,如消费的变动、政府购买支出的变动、 税收的变动以及净出口的变动等,都会引起收入若干倍变动。 乘数效应不考虑货币因素对收入的影响。如果考虑货币因素的影响,收入 增加会使利率上升,从而投资减少,这又使收入减少,因此最终的收入增加幅 度小于不考虑货币因素时收入增加幅度。 4投资乘数 答: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在 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 ,即 。可见,边际消费1iyk1ikMPCS 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则投资乘数就越大。在三部门经济中,征收 定量税时, ;征收比例税时, 。1ik1ikt 由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投资增加
9、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 投资减少会引起收入多倍减少。由于这是凯恩斯最早提出来的,所以投资乘数 Born to win 又称为“凯恩斯乘数 ”。 投资乘数发挥作用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假设,即: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 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5税收乘数 答: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税收乘数 有两种:一种是税率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另一种是税收绝对量变动对总收入 的影响。税收乘数用公式表示为: 1tk 可以看出,税收乘数为负值,这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随税收减少 而增加,其原因是税收增加,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会相应减少,因 而税
10、收变动和总支出变动方向相反。税收乘数的绝对值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 1 减边际消费倾向之比,或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比。 6平衡预算乘数 答: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 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假设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即 时,gt 111gt tykgttt 则 。1bykg 无论在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 1。根据平衡预算乘数, 可以把财政政策的作用归纳为三种情况: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减少税收将 对国民收入有巨大促进作用;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增加税收,保持预算平 衡,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较小;政府在减少支出的同时增加税收将会抑制国
11、民 收入的增长。 Born to win 7萨伊定律 答:萨伊定律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 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商品的生产数量完全由商品的供给面所决 定。通过物价指数高低的调整,商品的供给量最后必将等于商品的需求量,简 言之就是供给创造需求。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资本边际效率 答:资本边际效率是指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 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的贴现率,它可被视为将一项投资按 复利方法计算得的预期利润率,其公式为: 1niniRJr 式中, 表示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表示使用期内各年份的预R
12、 i 期收益, 表示资本品在第 年年末时的处置残值, 表示资本边际效率。公式Jnr 表明,资本边际效率与资本重置成本成反比,与资本预期收益成正比。凯恩斯 认为,预期收益的减少与重置成本的上升都会使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2托宾 比率q 答:托宾 比率是指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率。这里的 资本重置成本是在现有的产品市场条件下,重新创办该企业的成本。股票的市 场价值反映的是股票持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的价格预期。因此, q 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 如果企业的市场价值小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即 时,说明买旧的企业比1q 建设新企业便宜,于是就不会有投资;相反,如果企业的市场
13、价值大于资本的 重置成本,即 时,说明新建造企业比买旧企业要便宜,因此会有新投资。1q 就是说,当 较高时,投资需求会较大。 可以看出,投资是 值的增函数。托宾通过 值把金融市场和实际经济活动qq Born to win 联系起来,推进了传统投资理论的发展。 3 曲线IS 答: 曲线是描述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 曲IS 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 都是相等的,即 ,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 曲线。IS I 图 14-1 曲线IS 图 14-1 中, 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产品市场实现均衡。 曲线右上方IS IS 的任
14、意一点都表示存在超额产品供给, 曲线左下方的任意一点都表示存在超IS 额产品需求。 由均衡收入代数表达式可得出 曲线的斜率为负值,对应的 曲线向右下ISIS 方倾斜。 曲线斜率的大小,即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以下IS 三个因素: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 ;边际消费倾向 ;税率 。dt 4 曲线LM 答: 曲线是描述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 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假定 代表实际货币供给量, 代表名义货币供给量,mM 代表物价水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 ,推导出 曲线的P LkyhrPL 表达式为: 或hrmykkyh 曲线如图 14-2 所示。 曲线上任一点都
15、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LMLM 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Born to win 图 14-2 曲线LM 5流动偏好 答:流动偏好又称灵活偏好,也称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 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 向。该理论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 1936 年在就业、利息 和货币通论中提出。凯恩斯认为,流动偏好根源于以下三种货币需求动机: 交易动机是指个人和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出 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从而为 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
16、就越大。 谨慎动机是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 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从全社会来 看,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数。 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 的动机。投机动机所产生的货币需求量与利率成反比。 6流动性陷阱 答: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 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 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 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
17、价证券价 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 Born to win 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 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 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 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尽管从理论上可以推导出流动性陷阱的存在,但现实经济生活中还没有发 现该经济现象。有的经济学家认为,20 世纪 90 年代的日本经济出现了类似于 流动性陷阱的现象。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财政政策 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
18、响就业和国 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是指改变政 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财政政策利用变动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 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其特点是政府用行政预算来直接控制消费总量和投资总 量,调节国家的需求水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从而促进 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 从其内容上看,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前者的政策 手段主要是税率,后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政府购买(支出) 。从对经济发生作用 的结果上看,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前者是指 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
19、,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 后者则包括提高税率、减少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 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财政政策是需求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 2货币政策 答:货币政策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 调节总需求的政策。例如,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刺激私 人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 太高时,可通过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和就业 Born to win 减少些或增长慢一些。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 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
20、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 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 货币政策最合适。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 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 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 道义上的劝告等。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 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3凯恩斯极端 答:凯恩斯极端是指凯恩斯主义的一种极端情况。 如图 15-1 所示,如果 越平坦,或 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
21、果越大,货LMIS 币政策效果越小。如果出现一种 曲线为垂直线而 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ILM 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 的极端情况。 出现图 15-1 中的情况时,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其原因 是:当 曲线为垂直线时,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零,即不管利率如何变IS 动,投资都不会变动,即不会产生挤出效应;当 曲线为水平线时,说明利LM 率已下降到一个低水平,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已成为无限大。这样,如果国家 货币当局想用增加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是不可能有效果的。 Born to win 图 15-1 凯恩斯极端 4挤出效应 答:
22、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在 IS-LM 模型中,若 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 曲线向右移动,产品市场LMIS 和货币市场重新均衡时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利率的上升 会抑制一部分私人投资,降低原有的乘数效应,因此,财政支出增加引起国民 收入增加的数量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 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LM 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引起 的“挤出效应 ”。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1)支出乘数的大小; (2)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 (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4)投资需求对利
23、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的大小。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充分就业 答: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 工作的一种经济状况,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也称为自然失业率。 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存 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 因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因经济结构变化, 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这两种失业可以通过完善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 增加对失业者劳动技能培训等措施,使其在程度上有所降低,但不能彻底消除。 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性失业” ,失
24、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 Born to win 性失业,那么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当经济中存在非自愿性失业时,政府可 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总需求,使得需求不足型失业为零,从而可 以实现充分就业。 2自动稳定器 答: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 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 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 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维持价格以及公司储蓄和家 庭储蓄等。例如,在萧条时期,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减少,政府所得税
25、收入自 动减少,从而相应增加了消费和投资。同时,随着失业人数的增加,政府失业 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必然要增加,又将刺激个人消费和促进投资。 但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而 本身不足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它只能缓和或减轻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程 度,而不能改变它们的总趋势。因此,还必须采用更有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措 施。 3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答: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 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盈余。如果这种盈余为负值,就是充分就业预 算赤字。 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实际的预算盈余是以实际的 国民收入水平来衡
26、量预算状况的。因此,二者的差别就在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 入与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差额。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可以大于、小于或者等 于实际预算盈余。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概念的提出具有以下两个十分重要的作用:把收入水 平固定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消除经济中收入水平周期性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 响,从而能更准确地反映财政政策预算状况的影响;使政策制定者注重充分 Born to win 就业问题,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确定预算规模,从而确定财政政策。但这一概念 同样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或潜在国民收入本身就是难以 准确估算的。 4平衡预算 答:预算盈余 政府的收入政府的支出。平衡预算有以下两层含义:BS
27、(1) ,即政府的收入完全等于政府的支出,政府完全实现了收支相0 等。 (2) ,即政府收支的变动量等于 0。0BS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之前,各国普遍采取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 年度都收支平衡。年度平衡预算后来演变成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 济周期中保持预算平衡,即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 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补衰退时的赤 字,实现整个周期盈余与赤字相抵。 5法定准备金率 答: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三大传统政策工具之一, 是指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金额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中央银行对法定准备
28、金率的规定,最初是为了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保护存款人的存款安全,以后逐渐把它作为控制信用规模和货币供给的货币政 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 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当法定准备金率提高时,银行系统某定量准备金所 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度便下降。相反,当法定准备金率降低时,某定量准备 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便上升。因此,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收 缩的措施;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扩张的措施,最终都会影响货币供 应量的多少。 中央银行为了控制信用的过度扩张可以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它一方面减少 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用于贷款的资金,另一方面使得
29、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 Born to win 减少,从而收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减少投资、抑制总需求;反之,当经济 处于衰退和高失业时期时,中央银行可以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以增加货币供给、 增加投资、刺激总需求。 6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 ) 答:基础货币又称为货币基础、货币基数,是指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 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变量,也是银行 体系的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 的或者说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当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各商业银行就要调整资产负债表 项目,相应地增加或减少
30、其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这会使银行体系内 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按照乘数理论,就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紧缩或扩张的作用。 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的变动也会引起派生存款的变化,从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 增加或减少。当公众将现金存入银行时,银行就可以按一定比例发放贷款,从 而在银行体系内产生一系列的存款扩张过程;当公众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又会 使银行体系内不断进行的派生存款过程部分中止。但一般来说,除季节性变动 外,公众持有的现金额度比较稳定。 基础货币具有以下四个属性:可控性,是中央银行能调控的货币;负 债性,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扩张性,能被商业银行吸收作为其创造存款货 币的基础,具有多倍扩张的功能;初始来
31、源唯一性,即其增量只能来源于中 央银行,不能来源于商业银行,也不能来源于公众。 7货币规则 答:“单一规则 ”的货币政策是指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 素,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唯一因素的货币政策。 这是货币学派的政策主张。为了防止货币成为经济混乱的原因,给经济提 供稳定的运行环境,依照货币学派的观点,最优的货币政策是按单一的规则控 制货币供给量,其货币增长速度等于经济增长率加上通货膨胀率。 弗里德曼的“ 单一规则” 货币分析逻辑是这样的:货币供给要与货币需求相 Born to win 适应,从货币需求角度出发,货币需求主要由恒久性收入决定。由于恒久性收 入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32、所以受恒久性收入支配的货币需求也是稳定的,货币流 通速度的变化也是不大的。既然如此,就必须以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为基础, 所以货币供给也应该是稳定增长的,货币当局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目 标,货币供应量始终不变地以一种固定的比率增加,并大致与经济增长率相适 应。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总需求曲线 答: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 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总需求函数表示产 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描 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如图 17-1 所示。 图 17-1 总需求曲线 总需
33、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原因是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 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 而引起利率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利率上升造成 投资需求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劳动工资实际收 入水平下降,从而使人们消费需求下降,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提高也会使本 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这两方面都会使得总需求减少,于是总需求与价格反 方向变化,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总需求曲线斜率反映的是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变动多少。当 其他因素不变时,仅仅价格变动,则国民收入沿着总需求曲线变动;当价格不 Born to
34、win 变,其他因素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等变动时,需求曲线会发生平移。 2古典总供给曲线 答:古典总供给曲线又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按照古典学派的说法,在长 期当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因此,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会处在充分就 业的状态上。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或充 分就业的水平上,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 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如图 17-2 所示。 图 17-2 古典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 充分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
35、置即充分 就业,从而使实际产量或国民收入也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不受价格的影 响。 3古典总供给曲线与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答:古典总供给曲线又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按照古典学派的说法,在长 期当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因此,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会处在充分就 业的状态上。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或充 分就业的水平上,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 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表明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 任何数量的商品。其含义或基本思想是:由于存在失业,厂商们可以在现行工 资水平上,获
36、得他们所需要数量的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假定为 Born to win 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于是,他们愿意按现行价格水平,提供需求所要求 的数量。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1摩擦性失业 答: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 部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这种失业在 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 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 发生的,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由于人们从学校毕业或搬到新城市而要寻找 工作,总是会有一些人的周转,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摩擦性失
37、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2结构性失业 答: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 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 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结构性失业经常被认为是摩擦性失业的极端形式,它不能通过扩大总需求 予以解决。一般认为对就业有严重影响的比较重要的结构变化有:消费者趣味 的变化、技术水平的变化、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的变化。消费者 趣味、技术水平的长期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的变化会新产生一些行业,也会淘汰 一些行业,从而造成失业。人口的增长既能影响生产又能影响劳动力供给,所 以也会影响失业
38、。 3自然失业率 答:自然失业率又称“ 有保证的失业率 ”、 “正常失业率”、 “充分就业失业率” 等,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 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 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Born to win 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 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 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 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仍然保持的失业水平。任何把失业降低到自然失 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
39、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 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一种观 点,他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它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 对应,且不受其影响。 4奥肯定律 答:奥肯定律说明的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该定律是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在研究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发现的一种规律,奥肯利 用美国 55 个季度(从 1947 年第二季度到 1960 年第四季度)中失业率变化和实 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资料,通过简单的回归方程,估算出反映两者变化之间 关系的一个数值。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 1 个百分点, 实际 GDP 将低于
40、潜在 GDP 2 个百分点。奥肯定律用公式表示为: fyu 其中, 为实际产出, 为潜在产出, 为实际失业率, 为自然失业率,yfy u 为大于零的参数。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 GDP 必须保持与潜在 GDP 同样快地增 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也就是说,GDP 必须不断增长才能保证失业率留在 原地,如果想让失业率下降,实际 GDP 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 GDP 的增长。 5通货膨胀 答: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 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理解通货膨胀这个概念的关键 在于:通货膨胀这个概念引入了时间维度,价格水平的变化是在一段时间内发
41、 Born to win 生的;价格水平的变化在该时间段内是持续的;价格水平的变化是显著的。 宏观经济学用价格指数来描述整个经济中的价格水平。宏观经济学中常涉 及的价格指数主要有 GDP 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有了价 格水平(价格指数)这一概念,就可以将通货膨胀更为精确地描述为经济社会 在一定时期价格水平持续地和显著地上涨。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 来衡量。 6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答: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表示的是不同时期为购 买一篮子商品所支付的成本的价格指数,用来描述经济中的价格水平。这一篮 子商品通常包括食品、衣
42、服、住房、燃油、交通运输、学费及其他日常生活所 必需的商品和服务。消费价格指数的公式为: CPI 10一 组 固 定 商 品 按 当 期 价 格 计 算 的 价 值一 组 固 定 商 品 按 基 期 价 格 计 算 的 价 值 目前,我国 CPI 统计中包括八大类商品,分别是:食品、娱乐教育文化用 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医疗保健个人用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烟酒 及用品。对于各类商品的权重指标,未有明确的说明。作为宏观经济学价格指 数之一,消费者价格指数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 7通货膨胀螺旋 答:通货膨胀螺旋指这样一种现象:当大多数人预期到通货膨胀,这种预 期会变成现实,使通货膨胀产生一种惯
43、性,具有不断持续下去的趋势。如通货 膨胀时期,个人要求工资提高,以保证实际工资不降低;银行贷款要求提高名 义利率,以获得一定的实际收益率。只要通货膨胀一发生,成本推动和需求拉 动就同时发挥作用。 Born to win 图 18-1 通货膨胀螺旋 图 18-1 左图中,经济初始时处于均衡点 。假定出现总需求冲击,总需求E 曲线从 移到 ,结果价格上升到 。价格上升会引起工资提高,较高的工0AD1 1P 资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反映为图 18-1 右图总供给曲线由 移动到 ,更1AS2S 高的工资率导致的更多货币收入使得总需求曲线由 移动到 。在新的价格1D2 水平 下,新的总需求曲线 与新的总
44、供给曲线 之间仍有差距,于是又存1P2AD2S 在一个对商品的超额需求,导致价格进一步上涨,又引发了另一轮的工资的上 涨。通货膨胀将在整个经济中具有不断循环下去的趋势,也就是形成了通货膨 胀螺旋。 8菲利普斯曲线 答:菲利普斯曲线研究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如图 18-2 所示。 图 18-2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提供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为实施政府干预、进 Born to win 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了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它意味着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 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当失业率过高时, 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
45、得较低的失业率。 对于菲利普斯曲线具体的形状,不同学派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普遍接受的 观点是:在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垂直线,表明在长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 9适应性预期 答:适应性预期是指各个主体根据他们以前的预期的误差来修正每一时期 的预期的方式。在 时期所做的对 时期价格水平的适应性预期定义为1tt ,其中 为预期值与实际值的差距, 为调整系数(11eettttPP1ettP ) ,决定了预期对过去的误差进行调整的幅度。0 “适应性预期 ”这一术语由菲利普 卡甘于 20 世纪 50 年代在一篇讨论恶性通 货膨胀的文章中提出。由于它比较
46、适用于当时的经济形势,因而很快在宏观经 济学中得到了应用。适应性预期模型中的预期变量依赖于该变量的历史信息。 适应性预期在物价较为稳定的时期能较好地反映经济现实,西方国家的经 济在 20 世纪 50、60 年代正好如此,因此适应性预期非常广泛地流行起来。适 应性预期后来受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批判,认为它缺乏微观经济学基础,适 应性预期的权数分布是既定的几何级数,没有利用与被测变量相关的其他变量, 对经济预期方程的确定基本上是随意的,没有合理的经济解释。因此,新古典 宏观经济学派的“ 理性预期 ”逐渐取代了“适应性预期” 。 第十九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1浮动汇率制 答:浮动汇率制是指一
47、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 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1973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世界各 主要国家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又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其中,前者是指中央银行对外汇 Born to win 市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地决定;后者 是指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对外汇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活动,主要是根 据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售出或购入外汇,以通过对外汇供求的影响来影响汇率。 2购买力平价 答:购买力平价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 值系数。它认为货币如果在各国国内具有相等的购买力,那么这时的汇率就
48、是 均衡汇率。如果 2 美元和 1 英镑在各自的国内可以购买等量的货物,则 2 美元 兑换 1 英镑便存在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基础是一价定律,即同一种商品在两个国家的货币购买 力应相同,否则就会出现套利行为。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一国的价格水平上 升,该国的货币就会贬值,反之则升值。或者说,通货膨胀率高的国家的货币 会贬值,通货膨胀率低的国家的货币会升值。 从历史上看,对 20 世纪 20 年代实行浮动汇率制时的许多实证研究结果都 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运行良好;但对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的浮动汇率制时期 的验证却显示出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不利的结果。事实上,购买力平价理论在短 期内是
49、失效的,从长期来看,购买力平价还是比较合适的。 3实际汇率 答:汇率有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之分。名义汇率是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 它是指 1 单位外币能够交换的本币数量,或 1 单位本币能够交换的外币数量。 实际汇率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是以同一货币衡量的本国与外国物价之比, 它反映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果持有外币只是为了购买外国产品,本币与外币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各自 的购买力,即取决于物价水平的倒数,由此可得实际汇率的表达式为: fEPe 其中, 表示实际汇率; 和 分别为国内与国外的价格水平; 为名义ePf E Born to win 汇率(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 。 可见,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实际汇率应等于 1。根据这一定义式,实际 汇率低,本国产品就相对便宜,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强,有利于增加本 国净出口;反之,本国产品就相对昂贵。 4净出口函数 答:净出口被定义为出口与进口的差额。影响净出口的因素有很多,在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