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 16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 成 考点 1| 春天的故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知识整合 厘清史实 一、历史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 背景 (1)1976 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国民经济仍徘徊不前,人民生活没有改善。 (2) 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 召 开 : 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3. 内容 (1) 思 想 路 线 : 批 判 了 “两 个 凡 是 ”的 错 误 方 针 , 提 出 了 “解 放 思 想 、 开 动 脑 筋 、 实 事 求 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2、路线。 (2) 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 经济路线:党和国家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 意义 (1) 是党和共和国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重大转折。 (2) 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 (3) 中 国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从 此 进 入 一 个 新 的 历 史 时 期 。 二、 经济体制的改革 1. 农村改革 (1) 原因 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农村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 (2) 内容:把集体土地承包到农户,用家庭个体经营取代生产队的集体经营
3、。 (3) 影响 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的主要经营形式。 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 2. 城市改革 (1) 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2)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3 (3) 内容 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拥有经营自主权,增强了活力。 所有制:变单一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体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 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概念阐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4、 1. 背景: 20 世纪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中国的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2. 过程 (1)1992 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确认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 (2)1992 年 10 月,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3)1993 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若 干问题的决定 ,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和基本框架。 (4)1997 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 到 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 3. 意义 (1) 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
5、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2) 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解决了温饱问题, 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易误辨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区别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产物,是国家宏 观调控下的新型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使市场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 定性的调节作用。 素养对接 融会贯通 素 养 1时 空 观 念 素 养 2史 料 实 证 ?探究 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5 史料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 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
6、机械化。但是,人少地多, 干部分配 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退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 但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 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 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格猛涨。原来一 匹大牲口不过 1 000 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价到 1 500 元以上,小毛驴更 时兴,涨到了 800 元以上。 摘编自任世江 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问题 概述史料中关于“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其中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 证。 解读 该史料反映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内容
7、。反映了“分田到 户、包产到户”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反映了“分田到户、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试答 观点一:“分田到户、包产到户”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论 证 : “分 田 到 户 、 包 产 到 户 ”是 生 产 关 系 的 局 部 调 整 , 适 应 了 当 时 农 村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水 平;调 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提高了农民生活 水平。 观点二:“分田到户、包产到户”限制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 论证: “分田到户、 包产到户” 使农业经营较为分散, 不利于农业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 各农户为独立生产单
8、位,导致农民生产力量较为薄弱,不利于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 ?探究 2 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史料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 但是 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 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再到 1993 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 会 6 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林毅夫 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史料 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 20
9、 世纪 80 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 段,和 80 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 进入了 新阶段 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 中国经济发展史 7 问题 (1) 根 据 史 料 一 , 说 明 我 国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的 核 心 问 题 是 什 么 ? 前 后 两 种 经 济 体 制 的 根 本 区 别是 什么? (2) 根据史料二,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呈现出的特点。 解读 (1) 史料一论述了近 40 年以来中共中央对市场作用与地位的认识经历了逐步深入的变化 。 史料 中关键信息:中共十一届三中
10、全会后开始重物质利益,但强调政府作用。明确政府 与市场的关系。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 史料二从两个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 80 年代中后 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说明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之后在城市全面展 开;由“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得出突破旧体制, 探索 新体制。 试答 (1) 问题: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区别:资源配置方式不同,前者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后者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2)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11、 从 农 村 开 始 , 之 后 在 城 市 全 面 展 开 ; 先 试 点 , 后 推 广 ; 突 破 旧 体 制 , 探 索新 体制。 素养 3历史解释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认识 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 生 产 力 发 展 的 客观要求 改 革 实 践 的 必 然选择 20 世纪 50 年代所建立起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调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实 行高度集中管理, 其弊端越来越明显, 日益制约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40 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要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充分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根本上破除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理论探索的科
12、 学结论 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 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融合 ( 特点 ) 所有制 结构上 分配制 度上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 同 发展, 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9 宏观调 国家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更好地发挥计 控上 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优势 素养 4 唯物史观 辩证地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天翻
13、地覆的变化,但也要看到农村经济的社会 化、商品化程度还很低,跟不上工业化发展要求,面对现实问题,仍需开拓思路,探索新的 改革措施,所以要历史地、辩证地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从当时来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 动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使传统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2从长远来看:恢复了小农经济的单干模式,限制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机械化;小块田 地分散经营,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成本。 3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开始实施。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 ( 使用权 ) 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
14、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 权分置”格局。 1(2018 山东师大附中三模 )1978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 133 元, 到 1990 年达到了 630 元,约增加了 3.72 倍,平均每年递增 13.8%。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我国农民已基本上解 决 了温 饱问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 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 B. 发 展 外 向 型 经 济 促 进 了 农 产 品 的 商 品 化 C 家 庭 联 产 承 包 责 任 制 的 实 行 D 农 业 合 作 化 将 个 体 农 业 改 造 成 集 体 经 济 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5、1978 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对中国农村经 济 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故 C 项正确。 A、 B、 D 三项时间与材料时间不符。 2在 1980 年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改制为向阳乡人民政府的过程中,广汉县委定了三条 纪律: “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 ”当时广汉县委的规定主要反映了 ( ) A 不符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展开 C. 仍 受 “左 ”倾 错 误 的 严 重 影 响 D 人 们 对 改 革 开 放 依 然 心 存 顾 虑 D 人民公社改制为人民政府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故 A 项错误; B 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C 项在材料中
16、并未体现,故排除;人民公社体制已经被打破,但是 却 “不准宣传、 不准广播、 不准登报” , 可以看出人们对改革开放依然心存顾虑, 故 D项正确。 10 3 1984 年 10 月,中央决定:将国营企业应当上交国家的利润按 11 种税种向国家交税 , 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此规定 ( ) A强化了国家对企业的管理 B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C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提高了企业工人的待遇 C 由材料中“ 1984 年” “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可知,国家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 推行政企分离,减少国家对企业的管理,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应当上交国家的利润 按 11 种税种向国家交税”
17、并没有说明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 “税后利润归企 业自己安排使用”得出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故 C 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工人待遇是否提高,故 D 项错误。 4 1990 年 党 中 央 提 出 国 民 经 济 “八 五 ”计 划 , 最 初 要 求 保 持 在 6%左 右 的 中 速 增 长 , 但 是 1992 年 后 ,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平 均 年 增 长 达 到 12%, 这 一 现 象 出 现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 ) A 中共十四大胜利召开 B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 C 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 D 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A 材料强调“ 1992
18、年后” , 中共十四大胜利召开,确立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打破了计划经济 束缚,促进了材料中国民经济的增长,故 A 项正确;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先进的社会制 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没有发生变化,故 B 项错误;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对 外开放已经开始,故 C 项错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但不是主 要原因,故 D 项错误。 考点 2| 宽广的开放之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知识整合 厘清史实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1设立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创办经济特区。 (2) 1988 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2 含义: “特
19、”指国家实行 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3. 特点 11 4. 意义 资金 以吸引外资为主 经营形式 “三资”企业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产 品销售 以外销为主 经济活动 以市场调节为主 (1) 特区吸引了大量外资。 12 (2) “三资”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3) 深圳由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创造了“深圳速度” 。 易误辨析 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特”的区别 经济特区的“特”是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特别行政区的“特”享有特殊法 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 沿海城市 (1) 设立: 1984 年,
20、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2) 政策 扩大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对外商实行优惠政策,更好地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 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外向型的工业区。 2. 沿海经济开放区 (1) 设立: 1985 年以后,国家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和环 渤海 地区相继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 1992 年形成沿海开放地带。 (2) 意义:对促进开放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内地的开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 浦东的开放和开发 (1) 时 间 : 1990 年。 (2) 意义:浦东成为上海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的新兴基地,成为中国 90 年代改革开
21、放 的标志。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 标 志 : 已 形 成 经 济 特 区 沿 海 开 放 城 市 沿 海 经 济 开 放 区 沿 江 和 内 陆 开 放 城 市 沿 边开 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素养对接 融会贯通 素 养 1时 空 观 念 13 素 养 2史 料 实 证 14 ?探究 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史料一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 窗口。 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 不仅在经济方 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
22、平文选 史料二 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 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 问题 (1)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特区“特”的本质含义。 (2) 分析史料二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 解读 (1) 史 料 一 中 说 明 创 办 经 济 特 区 具 有 多 方 面 的 深 刻 意 义 , 它 不 但 可 以 促 进 经 济 发 展 , 培 养人 才,而且可以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2) 史 料 二 反 映 了 改 革 开 放 的 成 果 , 史 料 二 中 数 据 的 变 化 说 明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中 国 对 外 贸 易的 15 发展。 试答 (1) 经 济 特 区 的
23、“特 ”是 在 坚 持 四 项 基 本 原 则 的 前 提 下 , 实 行 国 家 规 定 的 特 殊 的 经 济 政 策 和特 殊的经济管理体制,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引进技术和人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 中 共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确 立 了 以 经 济 建 设 为 中 心 和 改 革 开 放 的 政 策 ;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逐 步 过渡 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素养 3历史解释 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 项目 近代对外开放 现代对外开放 在英国的“坚船利炮”下被 背景 迫开放 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 内容 段,通过不平等条
24、约强迫中 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 主动实行 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 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 16 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 等 便 于 外 国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对 中 国 的 侵 略 , 使 中 国 逐 步 沦 为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 只 是 影响 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以 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性质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 素养 4家国情怀 社会主义经济 大大加快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物质和 文化生活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
25、球 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做出的重 大战略决策 雄安新区 21 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战略 2017 年 4 月 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 3 县及周边部分区 域设立国家级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 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根据区位优势,在局部区域进行试点,待取得经济效益后, 再酌 情推广。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主导了第一轮改革开放,起点与突破口 就是深圳特区。 20 世纪 90 年代浦东新区的设置,也成为改革开放的重点和
26、标志。这些典型试 点区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试点效果,雄安新区,必将成为改革新亮点。 1 (2019 惠州调研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实现利税、人均创汇和消 费水平,均居全国首位,创造了脍炙人口的“深圳速度” 。 “深圳速度”的出现主要 得益于 ( ) A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B 特殊地理区位优势 C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D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17 A 根 据 材 料 “ 20 世 纪 八 九 十 年 代 ” “深 圳 速 度 ” ,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可 知 这 是 由 于 1980 年 中 国开设经济 特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深圳速度 ”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27、此,因此 A 项正确。B 项不是主要因素, C、 D两 项 与 此 无 关 。 21990 年 7 月,美国纽约时报写道: “中国正在建立亚洲的金融中心,同时向世界 证明,她仍然未关闭对世界的大门。 ” “中 国 正 在 将 它 的 经 济 发 展 中 心 从 珠 三 角 移 到 长 三 角 。 ”此 报 道 最 有 可 能 描 述 的 是 中 国 ( ) A 大力发展经济开放区 B 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 C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 正式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8 A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促 进 经 济 发 展 B 积 极 引 进 与 吸 收 外 国 的 资 本 C 对 外 开 放 对 地
28、 区 的 影 响 不 同 D 沿 海 地 区 开 放 程 度 不 断 下 降 C 由图中数据可知,沿海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比重长期高于内陆,这说明对外开放对 地区的影响不同, 故 C 项正确; A 项与图文信息无关, 排除; B 项没有反映沿海与内陆的差别, 排除;图中数据不能说明沿海地区开放程度不断下降,故 D 项错误。 D 根据材料信息“ 1990 年” “亚洲的金融中心” “从珠三角移到长三角”可知,材料描 述的 是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故 D 项正确。 3. 从 1984 年到 1986 年,我国引进各类先进技术 ( 设备 ) 达 1.4 万多项,用汇额达 100 亿 美元,其中沿海 14
29、 个开放城市到 1986 年底累计引进技术 4 200 项,用汇 31 亿美元,项目和 金额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这反映出我国 ( ) A. 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深入 B 公 有 制 经 济 的 表 现 形 式 发 生 变 化 C 对 外 开 放 形 成 全 方 位 格 局 D 沿 海 地 区 在 对 外 开 放 中 最 先 受 益 D 材料中没有涉及对外开放的领域,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公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 发生变化,故 B 项错误;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格局是在 21 世纪初,故 C 项错误;材料主 要说的是沿海 14 个开放城市引进技术的力度比较大,也说明了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最先受 益
30、,故 D 项正确。 4(2019 河南鹤壁调研 ) 下图是 1988 2006 年我国 FDI( 外商直接投资 ) 占 GDP的比重情况。图中 的信息反映了我国 ( ) 19 20 20142018 年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 21 22 (2018 全国卷 31)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 ( 单位:万个 )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 A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 城乡一体 考纲 十一
31、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 对外开放格局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 考点 关于改革开放的 任制和国有企业 初步形成 济体制的建立 卷别 决策 改革 2017 社会主义 全国卷 市场经济体制的 建立 全国卷 2018发展乡镇 企业 2018 上海的发 全国卷 2016家庭联产 展 承包责任制 考情分析 新课标全国卷在本讲中的命题主要集中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三个点上。 2018 年,首次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近现代上海发展的有 利条件,涉及国家战略及浦东的开发开放等。试题呈现基础性、综合性、时代性的特点。以 文字材料切入,以描述社会现象为角度是高考在此命题的最大特
32、色,要求考生依据特定的时 间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选择恰当的时间尺度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并将问题置于具体的 时空框架下,结合社会背景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 真题研练感悟考法 1考查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乡镇企业 23 化逐步实现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 建立 D 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助 于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出现材料中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农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故 A 项正确。 24 2. 考查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6 全国卷 31)1980 年与 1975 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6 884 万亩,
33、总产 量却增加 674 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 53 万亩,总产量增加 652 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 积共扩大 3 626 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 70%和 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 农 业 生 产 技 术 有 了 革 命 性 的 改 变 C 农 村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完 成 D 国 家 取 消 对 农 副 产 品 的 统 销 政 策 A 题 干 中 农 业 种 植 结 构 发 生 的 变 化 以 及 农 产 品 产 量 的 增 加 , 主 要 原 因 在 于 农 村 生 产 关 系的 调整,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扩大了农民
34、的生产自主权,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 发展,A 项符合题意。 当时农业生产技术没有出现革命性的改变,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进行, 国家也没有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故排除 B、 C、 D三项。 3. 考查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017 全国卷 31)1990 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 的 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 A 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 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 主 张 摆 脱 传 统 经 济 模 式 的 束 缚 D 剖
35、 析 西 方 经 济 体 制 的 实 质 C 本题的关键信息:一是时间“ 1990 年” , 二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链接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的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这份报告通过说明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计划,要求摆脱旧的计划经济体 制的束缚,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故 C 项正确。 A、B 、 D 三项与材料主旨不 符, 排除。 模拟精选 直击考法 1 考查点:国家重视农村发展,深化改革 25 (2019 株洲质检 )1985 年,国务院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各地用合同订购、市场收购的方 式取代统购派购农副产品, 同时
36、鼓励通过多种渠道集资建路, 发展交通运输。 这些政策 ( ) A 激发了农业生产活力 B 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 C. 旨在缩小城乡差距 D 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A 由材料内容可知 1985 年用合同订购、市场收购的方式取代统购派购农副产品,在经 26 济发展过程中逐步增强市场调节作用,因而激发了农业生产活力,故 A 项正确;材料措施是关 于农副产品收购方式的变化,这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措施是关于 农副产品收购方式的变化,这与旨在缩小城乡差距无关,故 C 项错误; 1984 年中国启动城 市 经济体制改革,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2. 考查点:从发展数据看城
37、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果 下表是我国部分年份的出口商品结构数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 年份 1982 初级产品 45 (%) 工业品 (%) 55 1986 36 64 1990 26 74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 上 海 浦 东 的 开 发 和 开 放 C 城 市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全 面 展 开 D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建 立 C 从表格数据来看,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中,工业品的比重有所提升,初级产品比重 下降, 结合表中时间可知,这一变化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同步,故 C 项正确。 3. 考查点:从宪法修正案看经济体制改革 (2018 汕头一模 )
38、1993 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 制经 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中的“国营经济”修改为“国有经济” 。此举 ( ) A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B改变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C是对国际政治深刻变化的反应 D适应了经济体制转型的需要 D 材料强调的是公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的名称的变化,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不符合题目要求,故 A 项错误;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故 B 项错误;材料 强调的是我国公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的名称的变化,与国际 出口商品结构 27 政治无关,故 C 项错误; “国营 经济”修改为“国有经济” ,说明企业的经营 方式发
39、生了变化,适应了经济体制转型的需要, 故 D 项正确。 4. 考查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关乎民生 (2018 南充三模 )1998 年 6 月,国务院决定,党政机关停止实行 40 多年的实物分配福 利 房的做法,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商品化。 7 月 1 日,在中国一直延续实行的住房福利制宣告结束。 此改革 ( ) A 实际上有所减弱社会公平 B 适应了市场经济需要 28 C 摆脱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 改变了按劳分配原则 B 停止福利住房制度从一定程上增强了社会公平,故 A 项错误;福利住房制度是计划经济 体制的产物,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计划经济已经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国务院对此进行
40、了 改革,即这次改革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故 B 项正确;仅停止福利住房制度并不能摆 脱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 C 项错误;我国的分配制度仍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故 D项错误。 5. 考查点:对外开放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019 皖南八校联考 ) 阅读下图 ( 单位:亿美元 ) ,该表数据的变化主要说明中国 ( ) A向外商全方位开放市场 B成为外资信赖的投资市场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对外贸易的顺差不断萎缩 B 从材料看,外商对中国投资不断加大,外商信任中国,才加速投资,这说明中国成 为外资信赖的投资市场,故选 B 项;外资投资增多,不等于全方面开放市场,故排除 A 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 21 世纪初,故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投资,并非对外贸易, 故排除 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