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体会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3.用水测量时间 在本课试教中,主要有两点教学体会。 1.关于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观念性概念的思考。 本课在活动设计中, 对教材的两个活动做以 下 改 进 , 一 是 由 于 水 具 有 表 面 张 力 , 在 一 个 容 器 里 , 完 全 流 完 100 毫 升 的 水 是 比 较 困难的,在教学中,学生不但没有建构起水的运动具 有等时性的观念,反而是形成了 水 的 运 动 是 不 等 时 的 的 观 念 。 我 的 改 进 是 : 在 容 器 里 盛 多 于 100 毫 升 的 相 同 水 位 的 水 , 通 过 积 聚 100 毫
2、升水的时 间的活动,这样,就比较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二是根 据 100 毫升的水推测和验证 10 毫升、 50 毫升的水所需时间,我们将测量点改为 20 毫升、40 毫升、60 毫升, 使数据更加直观,便于学生推测、计算和分析。在活动中,学 生展开思维,并用实验验证,水不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滴。而古人克服了这些困难, 发明了水钟。 2.如何有机渗透科学史的教育。 在本堂课的试教中, 我把古人利用水的运动规律制作水 钟的这一发现过程,让 学生在课堂上经历。首先让学生欣赏小录像,引发了学生对流 水能进行计时的原认知, 古人可能也就是观察 到自然界流水的规律而得到原型启发的。在经历测量积聚 100 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的过程中,建构起“在一定的 条件下,水的流动具有等时性”的概念,所以可以用水来测量时间。在这个基础上,推测与验证分 别积聚 20、40 、60 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了与古人同样发现的问题,在这样的装置中,水流的 速度是先快后慢的,从而让学生想办法,也是与古 人同样的办法让水位保持相同,解决了先快后慢这个问题, 最终设计制作了其中一 种水钟。也直接导向下一节课“制作水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