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单元主题式读写结合教学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背景: 2011 版 语文新课标中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 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 其中特别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叶圣陶先生说:“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 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并指出这种“意义” ,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 什么” ,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 。因此,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 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广东的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进行了“读写结合”研究,形成 了独有的读写结合导
2、练教学新体系和“读写结合教学法” ,给了我们借鉴。阅读与写作是相 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而本课题着重于“主题单元式”对读写结 合训练进行研究,对于三年级习作起始年级,更具实际意义。 (二)现状: 随着孩子们升入三年级,我发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在进行阅读教学时, 孩子们 发言积极,阅读理解的能力也还不错。但一到习作课 ,孩子们就一个个抓耳挠腮,半天写 不出一段话来,即使能写出来的,也大多是错别字连篇,前言不搭后语。为什么在阅读课 上能言善道的学生,一到了习作课就没内容可写了呢?细细想来,我认为传统课堂教学重 分析理解,轻积累运用。有的老师虽然注重积累,但仅仅局限于优美词句
3、,这只是一些消 极语言。课堂上没有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将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语言。 (三)基础: 其实教材的许多课文都文质兼美,既有着非常优美的文学语言、精巧的作品构思,也 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凝聚着编写老师的一片心血。何不让写作训练以课文为依托, 从“读”悟“写” ,以“写”促“读” ,进行“读写结合”呢?这样,学生有本可依,有感 而发,有内容可写,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的 写作有两大源泉,一个是直接生活,一个是间接生活。直接生活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 间接生活是学生通过阅读得来的生活。 进行读写结合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能有效地提高学 生的写作水平的一种
4、教学策略。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课题界定 “读写结合” 是指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规 律,按照系统、有效教学的原则,建构起来的有利于读写沟通、从读学写、读写互促的具 有操作性、引领性的教学基本框架或结构。读和写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相辅相 成,互相作用。我们在教学中要读写并重,训练为主。以课文为基础,了解其表达上的特 点,学以致用,模仿练习,随堂练笔。在读写结合时,围绕着几篇课内、课外一组文章, 进行练笔训练。 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训练,指以单元为单位,根据单元主题的内容、文章的表达特点 以及训练的要求指导学生从读学写、
5、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安排“练笔” 。阅读训练指导,具 有阅读指导性,是单元阅读的整体性指导。习作训练指导,具有写作指导性,是单元写作 的整体性指导。练笔设计,具有学习综合性,强调整体读写,可与口语交际及语文综合性 学习等相结合。 (二)课题价值: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主题单元读写结合”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指导学生把在文本阅读、拓展阅读中学到的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能,感悟、内化为自己 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顺应课程改革要求 本课题实际上是顺应了 2011 版新课标中的新理念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 能力。 “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的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
6、合,做到立足于“读” ,着眼 于“写” 。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在学生读通、读懂,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 进行“写”的迁移训练。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也有话可说,能 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同时注重了对 写作方法的指导,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这将是受益终身的。 2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课文是作者情感抒发、心理升华的产物,是反复锤炼的语言艺术;阅读是作文的基础, 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化,读写结合是学用一致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如果让“写”的活 动进入课堂,将读、学、写贯穿到阅读教学中去,促进知识的迁移,那么,
7、将会很好的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 有神。 ”这些都是强调写作与阅读的关系:阅读积累对表达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主题单元式 读写结合研究,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有效的读写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论据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作文的总目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 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 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 体现。 ” 2心理学提供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指出,阅读
8、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 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 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 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 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 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 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
9、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 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而言之,即: 情动笔动 品美写美 妙趣横生 别出“新”裁。 2通过学习、探索、研究、实践,得出一种从内容上更具开放性、借鉴性;方法上更具灵 活性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创新性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 3这种读写结合训练方式缘于“读” ,但又不拘泥于“读 ”,打破传统阅读教学只“读”不 “写”的定式,以课文(文本)为凭借,以积累、理解、运用为前提,以对话、揣摩、品 味、体验、感悟、探究为手段,用师生自己的心智和独特视角去积极发掘课文(文本)中 的“写” (说)的因素,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写” (说)
10、的拓展、迁移与辐射,让学生在 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会阅读,乐于表达,从而达到读写结合、读中悟写、 读中导写、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开展方式和实施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搜集、阅读、分析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界定出本课题中的有关概念,形成对本 课题的认识与思考。通过理论学习,为本课题寻求理论支持,构建出理论层面的框架,站 在理论的高度调整思想,研究策略。 2.行动研究法 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制定出研究方案,根据研究方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观察、实践和反 思,在自我探究、公开教学、评议交流中总结、归纳、提炼、完善“读写结合”的概念
11、, 探索其功能。在课堂实践中开展研究,归纳出运用“读写结合”读写内化的规律对学生进 行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3.案例研究法 在“读写结合”实践课的基础上,积累、收集、整理研究资料,筛选出磨砺得相对成熟、 效果比较显著的课例和反思。结合理论的高度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由个别到一般, 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更好地整理出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二)实验研究的步骤 课题实验研究分三个阶段: A.准备阶段( 2016 年 6 月2016 年 9 月) 1问卷调查分析,关于新课标 “每节课不少于 10 分钟的写字时间。 ”这一精神的落实。 收集国内外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和
12、先进理论,拟写课题实验 方案。 2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增进对课题的理解和把握,明确研究目标和任务,掌握进行课题 研究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提高科研能力。 B.实验阶段(2016 年 10 月2017 年 3 月) 1在整个单元主题的背景下,从单元导语入手,结合课后题,结合语文园地的“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口语交际、习作” ,努力挖掘每篇课文的读写训练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在教案中有所体现。 2. 研究读写结合形式、读写结合途径、读写切入点、读写结合策略。课堂上,在充分朗读 的基础上,指导孩子们完成“读写训练表” ,请孩子们准备读写训练本,将自己的读写训练 表整理成册。 3.以随笔、反思的形
13、式,记录自己在教学中关于“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训练的思考。 (为 结题报告积累素材) 5.结合学校“经典诵读活动” ,开展晨诵(三字经,弟子规) ,午读(课外阅读) ,将课外阅 读引入课堂,力求课外阅读课程化, “精读挖掘教材读写结合、略读带动群文阅读” 。 C.总结阶段(2016 年 4 月2016 年 6 月) 1.总结课题实验的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发表有关论文。 2.成熟的课内阅读课、课外阅读课案例。 3.将孩子们的读写训练表、习作整理成册。 4.结合学校经典诵读活动,全班进行晨诵表演。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学校教研的主题是“读写结合的训练” 。同时学校里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可以对课 题的研究进行指导。 五、预期结果与成果提供形式 1课题结题报告; 2.课题研究论文; 3.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视频; 4.学生优秀习作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