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研究”课题 中期检查报告 课题主持人:刘永军 初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研究是我校于 2011 年在郴州市教育科学研究 院和郴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立项的“十二五”规划课题。本课题于 2011 年 5 月开题,预计到 2013 年 6 月结题,历时 2 年时间,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 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价值 (一)研究背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对家庭负责、才 会对社会负责,才会努力工作、报效祖国!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的大背景下,对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需要培养 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一代新人
2、参与国际竞争。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 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指出:“在现代社会里越来越需要教育为培养个 人的判断力和责任感做出贡献。”而社会责任感则是指人们对自己、他人、集 体、社会、国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 感、意志。青少年时期是养成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时期,现在青少年学生中存在 着许多缺乏责任的问题,诸如学习松懈、违纪犯规、随意损坏公物、污染环境、 得过且过、醉心玩乐、沉溺于长期上网,甚至沉迷于凶杀、色情等不健康的网 络垃圾,对他人、集体、社会漠不关心等等,这种情形很难指望他们将来能担 负起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更难指望他们将来在国际
3、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学校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阵地,因此希望通过开 展本课题研究,调查了解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现状,研究责任感养成的方法 和途径,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便能够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视, 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责任感作为道德情感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人真诚合作 的,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之 一。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如果离开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就不可能全面 实现,人的发展也就不会完善。 基于这种认识和思考,我们认为在初中教育中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养成研究, 既有严
4、峻现实的紧迫性,也有研究开拓的前瞻性,因此,我们确定了“初中学 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研究”作为学校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价值 初中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学校中,我们 不难看到,有些学生不懂得什么是责任、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不仅对他人、 对集体毫无责任感,就是对自己也没有丝毫的责任感:他们学习漫不经心,做 事草率、马虎,生活随便、任性,甚至违纪犯规,厌学逃学这些现象虽然不全 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问题,也有其他方面教育不到位的原因,但绝对与社会责 任感教育不够有密切关系 如果忽略对初中学生这一群体需要加强社会责任感 的现实,漠视了初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研究,对我们培养有社会
5、责任感的 合格公民是不利的。借鉴国外在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养成方面的经验,结合国内 对此问题认识的现状,在实践中探索并总结如何增强初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是 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本论题研究意义所在! 1、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21 世纪是一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归根到底是教育与人才的竞争。 责任心的培养是世界各国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说,日本正 是因为培养出具有强烈责任心的公民,才会从二战后的废墟中站了起来,成为 如今世界的经济大国。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我国既面临机遇,更面临着挑 战。所以我们更应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为将来祖国能
6、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2、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一生的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责任心的最佳时期。责任感在中 学生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学生人格社会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感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着中学生的智力开发与其它 方面的发展,而且其本身就是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良好个性品质的有机组 成,中学生能力发展的催化剂。社会责任心养成教育是影响孩子一辈子的教育, 培养青少年从小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在
7、学生成长过程中,“责任心是健康人格的核心”。我们常常狭义地从道 德的视角来理解人的责任感,认为只有在涉及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层面上才能有 责任感的问题。可责任感是双重的,责任感在人的道德行为之上也在人的认知 行动的内部,他是完整人格也是高素质人格的保证与动力。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培养良好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的最好时期,也是树 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但是,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 子女,受到过多的关爱、宠爱,甚至是溺爱,养成了任性、骄横、毫无责任心 等不良习惯。再则,我国的传统教育对学生只重智育而轻德育,对学生的责任 心培养不够,所以,家庭责任心淡化了,社会责任心也随之淡化。为了青少
8、年 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4、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是增强我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需要。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学生人生观、价值 观、世界观形成中的主渠道作用正受到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分化和冲击,社 会价值观念的动荡和变迁,信息时代中垃圾信息的负效应,网络虚拟世界的诱 惑力,正在为德育工作设置一个个新的障碍。正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 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所指出的:当前我国正处在改 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 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 来了消极影响,
9、而审视我们现阶段的学校教育,在学生责任感建设的问题上, 也存在着诸多缺失,教育内容单薄,教育方式僵化,系统性不强,实效性不够。 针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主动适应新形势要求, 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的 要求,从而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显然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实 践我校育人理念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题总体设计 (一)课题界定 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 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 态度。通俗地说:就是责任意识或负责精神。就是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对
10、自己 所承担的事尽心尽力,认真负责完成,当自己承担的任务出现问题时勇于承担 责任,不推诿。 社会责任感:责任感按其层次,由低到高可分为自我责任感、社会责任感 和国家责任感三个层次。社会责任感是责任感的高级形式,就是在一个特定社 会里,个人感觉对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在经典的社会学家眼里,社会绝不 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和不可分割的整体。尽管社会不 可能脱离个人而存在,但是纯粹独立的个人却是一种不存在的抽象。对一个公 民来说,实践“社会责任” ,意味着他要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或真理;坚持 实践正义原则;愿为他人作出奉献和牺牲。 养成教育:养成就是培养而形成,养成教育是指人们按其
11、公认的准则或规 范, 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思想教育途径, 要求社会公民去遵守大家公认的 准则或规范, 经过反复的社会实践, 经过反复的训练、教育、培养是培养学生 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 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社会责任感养成研究:就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思想教育途径, 经过 反复的社会实践, 经过反复的训练、教育、培养学生养成社会责任感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评述 大学里说:“大学之道,在明德;亲民,至于至善。 ”这里的“大” 指的就是“大人”之意,而所谓“大人” ,就是指成年之人,可以在社会上立 足。因此需要知书明理,培养社会责
12、任意识,通晓人生之道。否则,没有这种 社会知识的学习,没有这种社会规范的洗礼,人是不能称之为一个大写的“人” 的。从个体的“修身”开始,向外在的集体社会事业扩而散之,就形成了中国 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社会抱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 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 ” 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最大不幸, 往往是从忘记自己的责任开始的,最初是在小事情上,然后就会在重大事情上。 ”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工作者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 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诸如热爱祖国、关心他人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 实研索的习惯
13、。 ” 著名学者胡卫主持的“中国基础教育中的人道、伦理、道德、文化价值教 育”课题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教育与社会 实际相脱离,突出表现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片面强调自我价值,缺乏热爱家 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著名学者叶澜教授在分析研究我国当代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构成时,把 “诚实守信”列为核心内容, ,第二个层面就是“责任心” 。她认为责任感能催 生出智慧和能力,任何高超的技术和深奥的知识都不能代替责任感。 王兆林在学会负责与学校责任教育中指出:依据道德对象从人到自然的 扩展及全球化背景下伦理观转化的新向度由信念理论向责任理论转化,通 过学校德育教育效果不竞如人意之
14、归因分析研究,提出应将责任教育作为德育 的核心内容,以“负责一来增进学生的自由发展,从而提高学校的德育实效。 (三) 、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学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是实践着的、活生生的、 现实的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这一理论 揭示出人与人、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既以他人和社 会为对象,同时,他也是社会需要的对象。所以,承担社会责任是人的社会性 本质的必然要求。 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 任相统一”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之一,明确指
15、出“引导每个公民自觉 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要组织 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 强社会责任感。”“五爱”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 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使学 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 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 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新课程标准就是要改变以往教学中重课
16、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知识获得、轻 能力培养、责任心培养的局面,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发展。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里,教育将继续担负着振兴经济、振兴民族、 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4、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 社会心理学认为:从儿童期到青少年期,个体社会化中亲社会性发展要经历 个发展阶段:只关注自我的享乐主义阶段;以他人需要为定向期水平阶 段以对他人刻板印象和他人赞成与否为定向的水平阶段;以移情为定向并 从移情到内化的过渡阶段水平阶段;深度内化阶段。其中阶段主要出 现在儿童时期,而阶段则为中学阶段,这时的学生依据内化了的价值观、 社会准则、责任感为依据做出行为的决定。 5、教育心理
17、学相关理论 从心理学规律看,青少年道德的自我修养和提高,是知、情、意、行的辩证 统一的过程。作为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系统的“ 责任心“ 方面的知识,教育 青年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身体力行,让学生感受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坚持有“责任心”的实际 行为。通过这种道德行为的实践,使学生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进步,思考人类 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初步形成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巩固和强化“ 责任心“意识,养成良好的责任行为。 (四)研究基础 1、本课题理论依据较充分,可借鉴的理论比较丰富。 2、课题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施,对初
18、中生综合素 质的要求特别是对社会责任感要求大大提高,为培养学生责任感的课题研究提 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有无责任感目前已逐步成为我校学生关注的热点。因为通过前期的教育实践, 学生已逐渐深刻地认识到:对个人而言,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意味对自我 的信心,还意味着那一丝因为责任感带来的自豪的喜悦将点燃真正的生命之火。 而对追求真善美的公民而言,以社会责任感为己任,不是为了逃避痛苦,而是 为了使自身的生活变得更有活力。 4、我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具有承担课题研究的基础,在初中生心理健康 教育及人格培养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已成为全校教师的 共识,学校的办学理念日趋成熟,科
19、研兴校的气氛日益浓厚。 5、学校将充分利用学校的无形资源,加强研究,全面总结杰出人物的典型事迹, 发掘他们在加强责任感建设上体现出的巨大精神价值;学校还将通过现阶段教 育渠道,大力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重点推进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在研究性学习中,特别注重强化责任感建设的意识,引导学生在关注课堂和关 注书本的同时,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疾苦,关注国际风云,将个人 的成长放到更为广阔的舞台。 6、在多年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学校已经形成一支较为稳定的科研队伍,课题组 成员思想观念较新,对相关理论的研究较为熟悉,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 (五)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对学生社
20、会责任感养成的认识和培养学生社会 责任感教育的能力,唤醒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激发学生责任感。 2、以责任感养成教育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我校的育人环境,培养 21 世纪合 格人才,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通过研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重点突出探索可实践操作学生社会责任感 培养途径、方法,提炼出学生责任感培养目标、载体、内容,为其他学校、其 他地区开展责任感培养教育提供实践借鉴和参考。 (六)研究内容 1、探索初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具体教育内容。 结合新课程标准,按照我们的理解,初中学生社会责任心养成的内容包括孝 敬父母、善待他人、关心集体、遵纪守法、节约资
21、源、保护环境、热爱祖国、 报效祖国、胸怀世界多个层次,由低到高,层层推进。 2、探索初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途径。 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力图从课堂教学、班级活动、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 多个环节着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开展。 3、探索初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有效培育模式。 在具体操作上,在初一、初二、初三这三个不同的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 实现不同的目标。通过明确责任-强化责任- 实践责任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 社会责任感,从而使责任要求内化为责任情感,并自觉落实于责任行动,多渠 道、广幅射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构建中学生社会责任感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七)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2、了解教师、家长对学生责任心培养的看法以及学生责任心水平的调 查。收集成资料数据,帮助我们作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实践与研究。 2、访谈法:我们为了进一步了解实验的对象、真实情况,特别是心理情况,直 接找对象进行面谈,这样可获得资料和反馈信息。 3、个案研究法:建立科研档案,采用观察法、问卷法、调查法进行个案研究, 并进行相应的测评、归纳,寻找一些有价值的规律,促进研究深入开展。 4、观察记录法:在实验活动时,对实验的对象进行观察其反应,并将之记录, 作为资料、信息。 5、行动研究法:设计、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 内化,在内化的基础上外显为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6、思想教
23、育法:在开展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教育,以提高或 矫正思想上的认识。 7、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养成教育、责任感培养等方面的资料,整理、分析、 建立档案,为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八) 、研究策略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研究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 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 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 成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升研究素养; 2、认真组织实施,开展课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
24、断提高研究水 平; 3、进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和分析; 4、组织编写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活动设计; 5、进行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德育教育目标体系建设; 6、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三、中期研究成果 (一) 、活动情况 1、在各年级各班进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社会调查及撰写了调查报告,为进行课 题研究提供了第一手可靠、充实的事实依据; 2、进行蒙泉学校“学生行为教育读本”知识竞赛,进一步充实课题研究事实依 据; 3、每学期开学,指导各年级各班集中进行为其两天的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4、举办“如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主题班会竞赛,集中检查各班“学生社会 责任感培养”成果; 5、指导进
25、行“文明美德学校”及“文明美德学生”评比,全校学生踊跃参与, 取得丰硕成果,我校被评为全国“文明美德”学校,近百位学生获得“文明美 德学生”称号; 6、进行校级“星级学生”和班级“星级学生”评比,进一步检验“学生社会责 任感”研究成果; 7、进行“学雷锋文明班级“及“学雷锋标兵”评比,集中、充分展示“学生社 会责任感”研究成果; 8、组织学生开展清扫大街,清理城市“牛皮癣” ,到敬老院看望、慰问孤寡老 人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展示了我校“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成绩,得到了社会 各界的广泛赞誉; 9、在课题组研究人员的精心策划、科学指导下, “国旗下讲话” 尤其是开学理 想目标讲话、 “学雷锋”动员讲
26、话、 “五一”国际劳动节讲话、教师节讲话、国 庆节讲话、期中和期末考试动员讲话等主题活动,已经成为我校独具特色、极 富创新的“学生社会责任感”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和知名品牌。对于每周星期 一的升旗活动,全校学生由原来的逃避、厌烦变成现在的欢迎、期待。 10、按年级,每周进行一次“流动红旗”班级评比,每月进行一次“文明班级” 评比,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班级”评比,使每个年级、每个班级、每个学生 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在“春风化雨”中不断得到检验、强化和提升。 (二)相关论文 谢鼎新、曾庆和、朱小云、刘永军等:蒙泉学校学生行为教育读本校本教 材 胡爱君:做一个学生喜欢的班主任获省一等奖 胡爱君:浅析中
27、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获省二等奖 刘永军:浅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获省三等奖 邓利荣:网络环境对高中生情感因素的影响:市级研究课题 欧阳剑星: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获省一等奖 胡爱君:论班主任工作的四个结合获市一等奖 徐艳仪: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省二等奖 李红英: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获省三等奖 杨 艳:用真情关爱净化孩子们的心灵获省三等奖 (三)获奖情况 杨艳:2011 年被评为蒙泉学校首届“十大名师” 曾庆和:2011 年被评为蒙泉学校首届“十大名师” 史祯祥:2011 年被评为蒙泉学校首届“十大名师” 胡爱军:2011 年被评为蒙泉学校首届“十大名师” 刘永军:2011 年被
28、评为蒙泉学校首届“十大骨干教师” 徐艳仪:2011 年被评为蒙泉学校首届“十大骨干教师” 刘永军:2010、2011 年两次县政府嘉奖;2011 年度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 曾庆和:2011 年度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吴晖:2012 年被评为校优秀教研组长 (四)研究效果 1、进行了全校性的有关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大型问卷调查活动,并且进行了初步 的分析研究,为课题全面、广泛、深入研究的展开准备了第一手的最可靠的材 料 (1) 、抽样的基本方法:这次调查以本校所有初中学生为总体,按照多年段立 意配额抽样的抽样方法。同时,结合实验班与平行班的规模与层次,我们选取 了七年级 2 个班、八年级 2 个班、九年级
29、 2 个班的学生为调查样本。总计 486 份问卷,最后收回 482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 99%。 (2) 、通过对学生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我校学生责任意识状况的主流是令人乐 观和欣慰的,但是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 对家庭、对朋友责任意识强一些,对自己的责任意识弱一些。 在朋友圈子里责任意识强一些,在朋友圈子外,对陌生人的责任意识较弱一 些。 对班集体的责任意识不强,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存在淡化现象。 责任认知强过责任行为,不少学生可以判断出负责与不负责的是非,但不能 把正确选择付之行动。 2、开展了“ 初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 ”课题相关理论的初步研究。 通过研究,我们提高了
30、对责任感的认识。责任感是人的一种崇高的道德情 感,是人们在完成自己分内应当做的要求、职责和义务时所产生出来的道德感 情。一个人完成了自己应尽的义务,会表现出一种尽心尽责的负责心情,良心 上会得到宽慰;一个人如果没有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或犯了错误,则会产生 一种没有尽到责任的愧疚之情,良心上会受到责备。负责之情和愧疚之情是责 任感表现的两个方面。每个人都有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对集体、对他人、 对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很难处理 好各种社会关系的。因此,培养初中生的责任感是中学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非 常重要的任务。 责任感包含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第一,对客观存在
31、的社会道德要求,道 德义务认识的程度。第二,根据自己对社会道德要求的认识,去选择支配自己 的行为方式,建立与社会道德要求相协调的生活方式。第三,对自己的道德行 为后果,作出负责任的判断和评价。根据责任感的三要素,培养初中学生的责 任感,必须做到以下三点要求:要努力提高初中学生对社会道德责任与义务 的认识水平。要努力提高初中学生选择适当的道德行为去完成社会道德义务 的能力。要努力提高初中学生判断行为善恶后果的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根 据以上要求,我们把责任感细化为五个具体的内容,即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 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负责,形成了系列化的内容 体系。实践证明,这五个具体
32、内容是全面而恰当的。在责任感培养的研究中, 我们调动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及时、 有效沟通,从多方面来督促规范孩子的行为。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将责任感融入常规教育、学科教学、家庭教育和学校活动之中,并开展了丰富 多采的社会实践活动,使责任感培养落到实处。在这个过程中,我校教师的认 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目前学校有一批教师都能在自己的教育教 学工作中自觉渗透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3、掌握了初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基本原则 (1)、认知教育与行为引导相结合原则 传统的德育工作重知识灌输,而轻情、意、行的培养。这种教育带来的直 接后果是学生“只会说
33、不会做”“只愿玩不愿做”,无形之中助长了学生言行 不一的毛病。因此在责任感培养实验中,课题组成员采取了以认知与活动相结 合的办法,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加强对责任意识 的体验,将外化的教育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自我教育。再通过开展具体的社会实 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自觉地主动地在实践中完善主体道德 人格构建。让学生在一定位置、岗位的实践中充分体验和感受,在切身的实践 中接受责任感教育,从而逐渐内化为健康的责任信念并转化为自觉的责任行动。 ( 2)、课内教育与课外培养相结合原则 课内外的结合,我们以课堂为主,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找准教材与责任感 教育的结合点,有目的、
34、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 渠道作用;以课外为辅,由课内到课外,以课外补课内的思路,较好地把握课 内外结合的联系点,保证课内外活动积极有效地开展。 (3)、家校社区相结合原则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校学生积极参与到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在家庭、 学校、社会、大自然中,在自觉自愿、丰富多采、生动活泼的体验教育活动中, 身心得到了解放,心智得到了启发,思想受到了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养 成,公民意识也逐步增强。我们积极鼓励各个班级围绕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实 践活动,力求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将道德情感内化为公民意识。 (4)、环境熏陶与自我体验相结合原则 优美的教育环境会在无
35、形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是学生们每天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良好校园环境和班级氛围将在学生人 格上打上深深的烙印并伴随终生,因此校园环境和班级氛围的育人作用不容忽 视。从校舍走廊布置到校园规划布局,都以生动、鲜活的画面和文字向学生们 宣传责任意识,班级文化宣传也离不开对责任感的渗透,形成了以责任感教育 为核心的校园、班级特色文化,有效地促进了课题研究的深入。 (5)、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 初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最终取决于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 高,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只有在集体 活动中才能充分展示。实验中,老师们都为学生
36、创建良好的班级集体而不懈努 力,从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入手,从身边的同学入手,着重让学生在集体主义 的氛围中提高责任意识。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们感悟到了集体的智慧,领 悟到了责任的圣神。 (6)、整体培养与年龄段侧重点培养相结合原则 我们将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细化为了五个具体内容板块,并分别制定了各板 块的培养目标。基于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不同,因此课题组对 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设立了不同的侧重点。七年级学生主要进行“对自己负责” 的教育,并渗透“对他人负责”和“对家庭负责”的教育内容。八年级学生主 要进行“对他人负责”和“对家庭负责”的教育,并渗透“对社会负责”和 “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负责
37、”的教育内容。九年级学生在巩固七、八年级教育成 果的基础上,集中进行“对社会负责”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负责”的教育。 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做到了循序渐进、互有交叉、螺旋 上升。 4、构建了切实可行的社会责任感德育教育目标体系 课题组成员从最基础的“对自己负责”培养起,然后逐步上升到“对人类 的生存环境负责”的高层次培养。各层次的具体目标为: ( 1)、“对自己负责”内容板块及其培养目标 自尊。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兴趣爱好,尊重自己的选择。 自信。对自己充满信心,不怕困难,敢于挑战,敢于尝试新事物,并能积极 主动地完成任务。 自理。能合理地安排时间,能正确权衡学习与玩;自
38、己的东西自己管理,自 己的事情自己做好;能合理消费,正确认识钱的价值。 自制。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能支配自己的行动和情绪,不会乱发脾气, 不会过分行事;懂得权衡利弊与合理取舍;有明确的目标,会计划过程,不做 盲目的事。 自立。会自己思考问题,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评价标准;希望得到尊重, 敢作敢当,能自己作出选择与决断;能独立学习和生活。 (2)、“对他人负责”内容板块及其培养目标 包容。懂得欣赏差异,能接受不同的人做朋友;懂得理解,能原谅他人。 友爱。乐于助人,懂得什么时候应该给他人提供帮助,并知道什么样的帮助 才合适;善于鼓励他人,共同进步。 合作。懂得与他人分享,能很好地处理与他人之间的
39、争吵问题;会想办法, 使自己与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倾听,能耐心地听他人的见解与故事,并能积极 为他人分担忧愁与出谋划策。 真诚。重视自己说的话,对他人守信用;不欺骗他人,不拿他人寻开心;能 真心实意帮助他人,使他人信任自己,珍惜与他人的友谊。 (3)、“对家庭负责”内容板块及其培养目标 自知。能明白自己的家庭角色,不以自我为中心,能懂得自己与家人的关系; 看到家人为自己所做的,能知足并有服务于家人的愿望。 爱家。懂得体谅家人,能看到父母的辛劳,珍惜家人所付出的劳动,不浪 费;懂得爱父母,关心家人。 懂事。能认识家庭危机,懂得为家人分担,能与家人一道面对家庭困境,不 一味责怪、抱怨父母,能勇敢地对
40、待生活变故;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操心,懂 得有事告知,不让家人为自己过于担心;能积极维护家庭形象,不让父母难堪。 勤快。能积极做家务,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养成为家庭服务与劳 动的观念。 (4)、“对社会负责”内容板块及其培养目标 热爱祖国。了解祖国的历史,热爱祖国的河山,关心风土人情,有报效祖国 的美好心愿。 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 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关心社会。对社会时事关注,能合理认识新闻报道,通过时事来了解社会、 了解世界,关心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和平共处,思考自己该怎么做。 知书达礼。懂礼貌、讲道德,与人为善,
41、不出口伤人;能继承尊老爱幼等传 统美德,懂得爱与奉献;注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注重实际的行动。 勤奋学习。能认识到接受教育是权利,也是义务,努力勤奋学习,誓立大志, 为走上社会积极准备。 (5)、 “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负责”内容板块及其培养目标 热爱自然。对大自然的奥秘充满好奇,勇于探索,了解自然发展规律,懂得 人与自然的关系。 节约。懂得资源有限,能看到人类所面临的危机,能节约生活用水、用电, 从小养成节约的习惯。 爱护环境。了解污染环境的危害,珍惜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不破坏自然环境, 积极参与美化环境的活动,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能爱护动物,懂得养护动物, 不伤害动物,立志做“地球卫士”。 关心人
42、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关心人类社会发展 的方向;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准 则,战争只能破坏人类生存与发展;自觉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4、健全、发展了学生的道德人格 (1)、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播下责任心的种子,为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提 供力量源泉 责任心这一品质的形成,是要经过一个道德认识的启蒙到道德情感的激发, 再到道德习惯的养成的过程,其中,道德认识的启蒙教育是基础。因此,进行 责任心的理性教育是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第一环节。 道德认知与情感渗透是培养责任心的前提,所以“星级学生”评比,“学雷锋 标兵”评比,“文明美德学生”评比,
43、美化、亮化班级评比,“流动红旗”、 “文明班级”、“优秀班级”评比等成为播种责任心的重要阵地。通过榜样引 领、模范示范、标兵影响,从正面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责任心,达到激发 学生强烈的情感,从中领悟道理,最终自觉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做到知情统 一、言行一致。 (2)、在各科教学中渗透责任心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班级管理中责任心教育也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渗透教育,通过各学科的有机渗 透,使学生能对责任心有更深的认识和感知。实验教师通过挖掘学科教材中的 责任心教育因素,教学时进行重点引导,并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去感 染学生,引起思想上的共鸣,使学生乐学、会学,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使他们
44、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学习负责。 (3)、在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学生只坐在教室里,教育形式也会显得有些单调乏味,责任心的培养也有 其局限,教育活动室内外结合,形式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活动有序跟进,责 任心的培养才会卓有成效,从而使学生达到预期的目的。因为喜爱活动是青少 年的天性,活动既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又能使他们增长知识。 (4)、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培养学生责任心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要求教师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班级管理 中目标的制定,制度、措施的形成均要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吸收各种合理化 建议,最后由学生监督执行。平时,班主任尽可能鼓励集体活动,显示集体精
45、神,活动中给予学生客观的表扬或批评。遇事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多和学生 商量,根据不同的对象运用不同的方法,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树立他们的主 人翁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对班级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感受到自已的行 为对集体能产生重要影响,使他们真正成为集体的主人,从而使他们都具有向 心力、凝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人人当家作主,个个为班级管理出 谋划策。这样,把教育变为一种民主的生活方式,让学生生动活泼地、自由地 发展。 宽松和谐的氛围下,学生情绪高昂愉快、学习热情高涨;学生相互鼓励, 关心集体,纪律较好,而且能独立承担某些责任,共同把班级管理好。班级好 了学校良好的校风也就形成了。培养学生
46、的责任心,要调动全员积极性,激发 学生主动参与,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育活动不是成功的教育活动。一切 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主、积极的活动,才能逐步积淀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 富,从而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 (5)、利用多主体评价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单一的评价,时间长了,也会显得单调,缺少新意,在学生责任心培养方 面,课题组引入家长参与评价,激励学生树立责任心。 学校和老师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处于主导地位,家长的参与也是至关重要 的。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在校表现好,但是在家里又原形毕露了。我们要求家 长参与进来,平时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多了解,老师用电话、网络与家长加强联 系,了解学生的在家情况。即使
47、在寒暑假也要求家长对学生假期活动做好记录、 假期表现作出评价,开学初,针对家长的记录和评价以及学生的在校表现,评 出“自主独立标兵”并颁发奖状。通过这方面的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 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教育的有效结合,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等 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任何目标转化为成果都离不开实践,自我责任心培养更是如此。通过一年多 的实验研究,在领导的支持下,老师们的帮助下,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水平不断 提高,对自身所表现的缺点和不良习惯有所警觉,学生在自我设计实践活动中, 更全面地认识自己,调适自我,适时针对自身的问题,自己跟自己的心灵对话, 让理想的“我”去说服现实的“我”,在实际锻
48、炼中培养行为习惯,培养责任 心,学会对自己的成长负责,对身边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纵观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我们发现在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已开始关注自己良 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但与现代文明公民的基本素养还有一定的差距,说明我们 的教育还停留在浅层次上。 2、在研究的实效性上还不太明朗,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与其现实行为上的 表现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如何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是我们课题组下一阶段研究工作的重点。 3、学校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阵地,但家庭和社会作用也极为重大,然而 目前却存在家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普遍忽视和社会环境的不良
49、影响这一 现象,如何推动家庭、社会各方面力量更广泛、更深入地、更持久地参与,三 者如何形成强大合力,是我们课题组下一阶段研究工作的另一个重点。 4、还有许多实际、迫切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圆满解决,有待进一步研究,如社会 责任感的评价标准如何操作问题、对调查问卷和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问题, 对一些个案的把握进一步科学化问题,对原始素材的整理、分析能力进一步提 高问题,等等。课题组将在今后继续努力,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深入的探讨。 我们真诚地希望上级领导和专家能经常到我校进行现场指导和帮助,使我 校的课题研究迈出新的步伐,登上新的台阶,使教研工作成为促进我校可持续 发展的不竭动力。 桂阳县蒙泉学校 2013 年 2 月 2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