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族谱格式.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202293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的族谱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常见的族谱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常见的族谱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常见的族谱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常见的族谱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 1、常见的族谱格式 广东兴宁石卓欣 辛卯年 欧式:又称瓜藤式、垂珠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世系表的特点是: 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 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优点:亲疏易辨。 缺点:无法提供个人详细信息;空白过多,纸张浪费大。 苏式:又称雁行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 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苏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 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 配偶、藏地、功绩等。 优点:长幼易辨。 缺点:亲疏难别。 欧式 苏式 另外,通常修谱时采用苏式的,还会同时用上欧式

2、。比如兴宁石氏四修谱即是前 面采用苏式,后面还用了欧式。 1 欧苏混合式:此谱式采用世代分格,五世一表,直系长辈居上方,每个世代人名左 侧都有具体记述,介绍该人生殁葬、功名职位、重大事件、配氏等。 优点:既容易辨别亲疏,又能同时方便地查看某人的详细资料。 缺点:十分浪费纸张。 流水式:此谱式不分格,不划线,对于某一上祖来说,先记述其本人的具体信息如 生殁葬、配氏、功绩事业、子嗣等,接着记述其长子(长子无嗣则次子,类推)的 具体信息,再接着是记述长子的长子直至嫡长世系记载到某一特定的世代(如 五代或十代) ,再换行记载长子的次子信息至前述的特定世代。如此类推。 优点:节约纸张。 缺点:世代不划一

3、,体系不整齐;而且很多时候,某上祖的名讳要多次出现, 给人一种比较啰嗦的感觉。 欧苏混合式 流水式 2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优点: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缺点: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 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比较凌乱 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 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 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

4、面的传记部分。 优点:世系固定,依次分明;且较节约纸张。 缺点:上下代之间查找不太方便。 宝塔式 牒记式 3 石式:为本人首创的族谱格式,又称综记式。这种格式采用五世一提,上下代之间 用连线表示,同时在每个柱头下都有个人生平简介。此式既集中了欧式的世系严谨 和苏式的长幼有序的优点,又克服了欧式的浪费和苏式的亲疏难别的不足。目前正 在努力推广中。 石式- 竖式 4 石式- 横式 5 二、家谱格式(转载) 我国具有悠久的家谱档案研究传统,春秋时左丘明著春秋左氏传 ,大量采用 当时公卿贵族如鲁国三孙、晋国六卿等家族的家谱档案资料,成为家谱档案利用研 究的篙矢。汉代司马迁编撰史记 ,更是大量采用家谱档

5、案,使家谱档案利用研究 正式起步。晋代贾弼撰姓氏簿状 ,这是第一本家谱档案研究专著,家谱档案研究 利用趋于成熟。南北朝王僧儒继承发挥贾弼研究成果,编撰十八州谱 ,家谱档案 研究利用达到鼎盛。唐太宗、武则天撰姓氏录 、 氏族志 ,林宝撰元和姓纂 , 家谱档案研究虽在发展,但水平没有太大突破。宋代郑樵撰通志?氏族略 ,收录 百余部家谱,延续了家谱档案研究的传统。明清时代,虽然私家编撰家谱风气很盛, 但家谱档案研究已经接近尾声。 “五四”运动以来,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利用开发家谱档案,成为时代的要 求和呼声,著名学者潘光旦、杨殿询适应时代要求,对家谱档案经过科学推理分析, 发表大量有关家谱档案研究著

6、作、论文,初步完成家谱档案研究从古典到现代、从 手工到科学的转变。可惜此后家谱档案研究陷于停顿,具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稀少, 面对这种严峻形势,作为现代档案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 根据家谱自身状况和相互关系,进行全面完整系统整理,可以发现家谱档案包 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生死。家谱档案中最首要、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详细记录本家族男性成员的出生、 死亡的时间、地点、状况,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本家族人口发展繁衍变化状况。 二、血缘。家谱档案详细勾画了本家族男性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构成一幅完整复 杂的男性中心、直系血亲关系网络。 三、婚姻。家谱档案还描绘了本家族男性成员的婚姻关系网

7、络,每个男性家庭成员 妻、妾的姓氏、年龄、家庭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记载内容。 四、籍贯。家谱档案对本家族的祖籍、原籍、现籍都有详细记录,这些记录综合反 映出该家族长时期迁徙移居的漫长过程。 五、事迹。撰制家谱档案的目的之一,就是为本家族成员树碑立传,在家谱档案中 记载本家族成员的主要经历,取得的身份、地位、成就等,理所当然。 六、规则。家谱档案大多附载了本家族的清规、戒律、训示,这些清规、戒律、训 示的思想内涵,不外是告诫后代要忠君报国、光宗耀祖、弃恶扬善等,其积极意义 值得肯定。 七、文献。家谱档案中附录了大量的家族文献,如家族成员创作的著作、文章、图 画、书法等,家族成员获得的旨意、封赠、官

8、诰等,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不可多 得。 家谱档案作为一个特殊的专门档案种类,与其它档案种类相比,它所蕴含的信 息资源自有其固有的特性。 一、家谱档案信息资源具有隐秘性。家谱档案的形成、保管、利用都是由本家族、 6 甚至本家族中特定的人物负责的,往往秘不示人,外人不能接近,这就决定了家谱 档案信息资源具有强烈的私有性、隐秘性,更需要开发利用,使其变成公共资源, 为社会服务。 二、家谱档案信息资源具有长久性。家谱档案本身和它的信息资源都是在长达数百 年或数千年间形成的,信息涵盖时间跨度较长,可供长期开发利用。 三、家谱档案信息资源具有原始性。家谱档案的内容是记载者或保管者的亲自经历, 是未经加工的

9、第一手资料,没有经过后天雕琢加工,朴素无化,其信息资源经过加 工,便可成为精美玉雕。 四、家谱档案信息资源具有稳定性。家谱档案的内容、形式长期以来都已形成固定 格式,变化极少,其信息资源比较稳定,有规律可循,开发利用较简易。当然,勿 庸讳言,家谱档案信息资源也存在某种缺陷、不足,有的宣传反动血统论,有的鼓 吹个人英雄观,还有的散布封建迷信说,这些都是家谱档案信息资源中的糟粕,应 当予以废弃。 三、中国家谱简介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 90。就这部分 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 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

10、,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 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 1.谱名 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 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 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 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 名目繁多。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 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 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 又称凡

11、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 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 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 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 7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 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 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本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

12、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 赞。 7.姓氏源流 中国家谱素来有“ 叙本系,述始封 ”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 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 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 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 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 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

13、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 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 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 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 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 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 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11.世系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 有中国家谱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 阳修、苏洵所发明

14、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 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最迟已在南宋时出现了,因 此很可能也是北宋人的产品。(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 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 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 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 的“忠臣孝子 ”、 “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13.谱系本记 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 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

15、月、寿数等。 14.族产 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墅、山林、房屋 等。 8 15.契据文约 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 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16.坟茔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迹录 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18.任宦记 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 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19.年谱 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20.艺文 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

16、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辈谱 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22.领谱字号 中国古代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以号码。 23.续后篇 或称余庆录。指家谱修完后,特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以示绵延不 绝。 24.纂修、捐资人名 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 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 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 家谱也正是凭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

17、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 流传后世。 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百科全书。通过一部 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 状况,该家族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家族的经济 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 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可与正史、方志并列的又一文史宝库。 四、上海图书馆馆藏石氏家谱提要 9 浙江省 【武威石氏宗谱】不分卷 分水/(明)石允纂修,清乾隆间钞本,1 册 始祖智,自新昌迁居金华。三子,季曰遵,当南宋末,避乱寓於潜,後复转居分水 二管孙岭下,

18、后世为浙江大族。是谱依次载诰敕、谱序、凡例、家训、世系、行传。 内有文天祥、方孝孺、王守仁文。 馆藏:918154 【镇岩石氏宗谱】 东阳 (作者不详) ,清光绪 22 年(1896)木活字本,6 册,存卷 1、2、4、6 8。 始迁祖华彰,宋代自新昌迁婺州东阳昇苏乡镇岩。卷一、二历代谱序、家规、世系, 卷四、六行第、行略,卷七行传,卷八墓志、墓图。 馆藏:1658 【镇岩石氏宗谱】 东阳/ ( 清) 石茂生等纂修 。清乾隆 55 年(1790)木活字本 ,1 册,存卷 6。 居地 浙江,东阳 参见清光绪二十二年木活字本镇岩石氏宗谱条目。存卷为世系。 馆藏:1659 【浦阳和溪石氏宗谱】十卷,

19、末一卷 石锦生等纂修,民国 16 年(1927) 木活字本 ,9 册,存卷 1、2 上、3 6、8、9,卷末。十八修本。 始祖真之,北宋时自金华迁浦阳南门。真之十传道旺,值宋元鼎革,由通津桥转居 和溪,为迁和溪石氏祖。卷一新旧谱序、家规、仪节、敕命、历代科第仕宦人名, 卷二传赞、墓志铭,卷三、四源流图、世系图,卷五至十行传,卷末家庙、祀产、 据约等。有朱熹撰赠石克齐先生修谱序 。 馆藏:1670/a 【浦阳和溪石氏宗谱】 (清)石端操纂修,清乾隆 58 年(1793)木活字本,2 册,存卷 2、3,八修本。 参见石锦生修浦阳和溪石氏宗谱条目。谱载传赞、世系。 馆藏:1662 【浦阳和溪石氏宗谱

20、】 (清)石端璐纂修 ,清道光 11 年(1831) 木活字本 ,2 册,存卷 4、5,十修本。 参见石锦生修浦阳和溪石氏宗谱条目。谱载世系、行传。 馆藏:1664 10 【浦阳和溪石氏宗谱】 (清)石邦恺纂修 ,清道光 23 年(1843)木活字本 ,3 册,存卷 46,十一修本。 摘要 参见石锦生修浦阳和溪石氏宗谱条目。谱载行传。 馆藏:1663 【浦阳和溪石氏宗谱】 (清)石可清纂修,清咸丰 5 年(1855) 木活字本 ,2 册,存卷 1、2,十二修本。 参见石锦生修浦阳和溪石氏宗谱条目。谱载谱序、家规、传赞等。 馆藏:1665 【浦阳和溪石氏宗谱】 (清)石必新纂修,清同治 6 年(

21、1867)木活字本,3 册,存卷 1、3、4,十三修本。 参见石锦生修浦阳和溪石氏宗谱条目。谱载谱序、世系等。 馆藏:1666 【浦阳和溪石氏宗谱】 (清)石必新纂修,清光绪 5 年(1879)木活字本,8 册,存 1、2、4、6、7,卷末, 一十四修本。 参见石锦生修浦阳和溪石氏宗谱条目。卷七行传,馀卷所载未出参见谱之外。 馆藏:1667/a 【浦阳和溪石氏宗谱】 石润芳等纂修,民国 4 年(1915)木活字本 ,1 册,存卷 5,十七修本。 参见石锦生修浦阳和溪石氏宗谱条目。谱载行传。 馆藏:1668 【浦阳石氏宗谱】 民国 28 年(1939)木活字本,6 册,存卷 2、5 8,卷末。书

22、名据书签题,版心刻 和溪石氏宗谱。 始迁祖待鑫,北宋时官两浙转运使,因自中原移家浦江横街。十二传至仰,徙通化 乡十二都通津桥。又三世至道旺,值宋元鼎革,由通津桥转居和溪,是为和溪始祖。 此谱为和溪一派所修。卷二行略、传赞、行状,卷五至八行传,卷末祠产、约据、 艺文。 馆藏:1669 【浦阳石氏宗谱】 清咸丰 8 年(1858)木活字本,2 册,存卷 3、4,书名据版心题。 参见民国二十八年木活字本浦阳石氏宗谱条目。存卷为世系。 馆藏:1653 11 【浦阳石氏宗谱】 清同治 6 年(1867)木活字本 ,2 册,存卷 2、4。 参见民国二十八年浦阳石氏宗谱条目。存卷为世系。 馆藏:1657 【

23、浦阳石氏宗谱】 清光绪 5 年(1879)木活字本,1 册,存卷 4。 参见民国二十八年浦阳石氏宗谱条目。存卷为世系。 馆藏:1656 【浦阳石氏宗谱】 版本 清光绪 17 年(1891) 木活字本,2 册,存卷 2、6,书名据版心题。 参见民国二十八年浦阳石氏宗谱条目。存卷为世系。 馆藏:1655 【浦阳石氏宗谱】 清光绪 29 年(1903)木活字本 ,1 册,存卷 3,书名据版心题。 参见民国二十八年浦阳石氏宗谱条目。存卷为世系。 馆藏:1654 【暨阳石氏志十公房谱】十二卷 清光绪 10 年(1884)念修堂木活字本 ,12 册,书名据版心题,书签题诸暨石氏家 乘,书名页题郑孝义堂藏版

24、。 始迁祖孝武,行名千七,宋末元初自剡溪迁诸暨四十四都琴弦岗下,传六世至讳孟 茶、行名志十者,为开派祖,太平桥、下堰头、长澜、板桥邬、秧地坂、白水、粟 塔头诸派皆自此衍出。卷一石氏历世徙居分流记略、历代科举石氏进士题名录、凡 例、谱序,卷二传记、行略、祠田、茔墓,卷三至五系图,卷六至十二行传。 馆藏:1652 【暨阳长澜石氏宗谱】三十二卷 (清)石作霖等纂修,清光绪 5 年(1879)俊德堂木活字本,1 册,存卷 1,书名据 版心题。 参见清光绪十年念修堂木活字本暨阳石氏志十公房谱 。本谱载长澜支派。存卷载 序跋、诗书、艺文及石氏历世徙居分源纪略。有朱熹撰文。 馆藏:1675 江苏省 【江阴

25、瀦石氏续修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石介贞等纂修 ,清同治 13 年(1874)雍蔼堂木活字本 ,12 册。 始迁祖邦彦,宋大观元年自如皋迁江阴。四世祖季昭赘於马氏,为(氵博)瀦之祖。 12 卷首新旧谱序、祠堂记、家规、祖坟,卷一至十八世系,卷十九至二十二行传、行 略、墓志铭及艺文。内有刘基、许衡、高攀龙、钱谦益等所撰传记以及欧阳修等人 所撰曼卿墓表、祭曼卿文等。 馆藏:徐汇 【江阴 瀦石氏续修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石诚存等纂修 ,民国 10 年(1921)雍蔼堂木活字本 ,18 册。 参见清石介贞修江阴(氵博)瀦石氏续修宗谱条目。内容较石介贞修本略有增 补。 馆藏:jp186 【 如臯石氏家乘

26、 】二十卷 石季禄等纂修,1957 年钞本,26 册。扉页题:如臯石氏家乘第七编未印谱钞本。民 国 19 年修本。 始迁祖讳柱,字季邦,元初自丹徒迁如臯。卷一谱序、族戒、族训,卷二、三世传, 卷四至十八世表,卷十九、二十艺文、志、铭、祠田等 。 馆藏:jp189 【金沙鲁庄石氏宗谱】六卷 金坛/(清)石金川纂修。清光绪 3 年(1877)宥密堂木活字本 ,6 册。 谱称系出北宋大文学家石曼卿后。曼卿晚居丹阳花园里,越十四世有讳斌伍者,于 明代自花园迁金坛鲁庄,为鲁庄石氏始迁之祖。卷一序跋、家规、传赞,卷二像赞、 世系图,卷三至六年表。 馆藏:90205459 【石氏续修宗谱】十卷 无锡石文正主

27、修,石韦清纂修。民国 37 年(1948)敦本堂木活字本 ,10 册, 书名据书签题。 始祖邦彦。始迁祖琏,明代自江阴(氵博)瀦迁无锡井亭。卷一谱序、谱例,卷二 传记,卷三像赞、源流世系,卷四至十世系。传记中载近人石源清在沪开办源昌机 器厂,福源、源昌两帽厂及上海市私立进贤小学校事迹甚详。 馆藏:jp190 【石氏宗谱】八卷 无锡/(清)石寿春等纂修,清光绪 23 年(1897 )敦本堂木活字本,7 册, 存 卷 1、2、48,书名据书名页、版心题。 参见石韦清修石氏续修宗谱条目。是谱所载与参见本大同。 馆藏:jp188 【石氏宗谱】 溧水/(清)石正球等纂修 ,清刻本,1 册,存卷 12,书

28、名据版心题。 13 始祖思贤,宋高宗南渡避乱隐居建康之丹阳湖。传四世,良庆自丹阳湖徙溧水黄鹤 山,再传八世,裔孙允通徙居奉安乡梅庄里。存卷为梅庄支谱。 馆藏:1676 湖南省 【石氏七修族谱】不分卷 邵阳石景僔等主修 ,石德晄纂修。民国 4 年(1915)敦睦堂木活字本,1 册, 残本。 始祖九鼎,世居江西泰和千秋乡,北宋初官邵阳,夫人卒後就葬邑之三溪牛角山。 传数世至光赵,复携三子自泰和来居三溪五都,故谱奉之为迁邵始祖。光赵长子仍 回泰和,幼子百三郎开支於一都和九都。次子千三郎五子,遂启武、文、奇、祥、 权五派。是谱依次载历代谱序、历代名贤录、宗祠记、茔墓、传记、行述等。 馆藏:1672 【

29、石氏族谱】 邵阳石德珪等纂修。民国 37 年(1948)六顺堂木活字本,8 册。存卷 2 之 1、4、9、10,卷 3,6 之 1、2 上,9 之 7,卷首。 参见石景僔修石氏七修族谱条目。卷首谱序,卷三传、行述、事略、寿序,余 卷为世系。 馆藏:1671 【中湘石氏四修族谱】二十卷 湘潭/(清)石世芳等主修, (清)石家杰纂修,清光绪 24 年(1898)孝谨堂木 活字本,20 册,书名据书衣题。 始祖元蕃,明初由豫章迁湘潭四都石家坊。子四:长子元一迁苏州,次子元二迁善 化县碧湘街,三子元三迁兴国州,四子元四留居以守先祀。是谱即载元四以下世系。 卷一谱序、源流考、服制图、家训、祭祀典例,卷二

30、、三传赞、历代事略、诗文, 卷四墓图,卷五至二十世系。卷一有陈鹏年序文。 【石氏续修族谱】 湘潭/(清)石培槐等主修 , (清)石承典等纂修,清嘉庆元年(1796)孝谨堂 木活字本,1 册,存卷 2,书名据版心题。二修本。 参见清石世芳修中湘石氏四修族谱条目。存卷为历代族人未刊佚诗遗文及疏奏 判词。 馆藏:1674 【中湘石氏三修族谱】 湘潭/(清)石养恪等主修, (清)石世芬等纂修,清同治 7 年(1868)孝谨堂 木活字本 参见清石世芳修中湘石氏四修族谱条目。存卷为枝楷祖支派下世系 馆藏:1673 14 【中湘石氏五修族谱】 湘潭石先蕉等主修,石声灏纂修,民国 17 年(1928)孝谨堂木

31、活字本,4 册, 存卷 1、8、17、20 参见石世芳修中湘石氏四修族谱条目。卷一历代谱序、源流考、服制图、家训、 祭祀典例,馀卷载世系。 馆藏:1661 上海市 【石氏宗谱】二卷 嘉定/(清)石维宝等纂修,清乾隆 54 年(1789 )攸宁堂刻本,2 册,书名据书 衣、书名页,版心题。 始迁祖道广,明季由吴县迁嘉定。三子:长景贤、次景良、季景才,遂启三房。卷 载谱序、凡例、墓志铭、世系图。有程瑶田所撰序文。 馆藏:jp187 不详何地 【石氏宗谱】 民国稿本,1 册,存卷 7、8,书衣题旧谱卷七八草稿,存卷为世系。 馆藏:7723 五、明清职官等级 明、清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 ,每等有正

32、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 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两朝职级几乎相同,下面所列,均于清朝为准。 品位后面括号表示相关的诰敕。五品以上为诰,六品以下为敕;生前给予的为 “封” ,死后追认的为“赠” 。比如, “诰赠奉直大夫” ,表示其死后追认为从五品职 官;祝枝山是“敕授文林郎” ,表示他直接获得了正七品的职位。 正一品(诰授光禄大夫):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诰授荣禄大夫):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 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

33、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15 正二品(诰授资政大夫):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诰授奉政大夫):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诰授通议大夫):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

34、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 领、 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诰授中议大夫):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诰授中宪大夫):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 卿、 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文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 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

35、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诰授朝议大夫):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 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诰授奉政大夫):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 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16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诰授奉直大夫):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

36、、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 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 前 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 户 正六品(敕授承德郎):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 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 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 左 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

37、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 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 长官、百户 从六品(敕授儒林郎,或宣德郎):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 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敕授文林郎,或宣义郎):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 通政司经历、知事

38、、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 指 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17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授徵仕郎):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 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 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敕授修职郎):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

39、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 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 所 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 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敕授修职佐郎):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 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敕授登仕郎):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

40、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敕授登仕佐郎):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 汉 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 乐、 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 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 18 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 茶

41、 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其他未列出的官职,俱未入流。 另:翰林院学士: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六、清朝各级考试简介 县试府试:国学者就可以参加县试府试。 院试:为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的一种考试,也叫章试。通过院试 的 乡试:省一级的考试,叫作乡试。 会试:获得举人资格后进京参加的礼部主持的考试,称为会试。 殿试:获得贡士资格后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称为殿试。 七、清朝学问级别简介 国学:只要正式地系统地学习了四书 、 五经的人,就可以称为国学。 生员:通过了院试的人。生员又称秀才、相公。 (一)

42、庠生:是最低级别的生员。明清时期有府学、州学、县学。府学生员称为府 庠, 州学生员称为州庠生,县学生员称为邑庠。庠生不享受国学廪膳补贴。 (二)廪生:享受国学廪膳补贴的生员。如此可以看出,廪生比庠生的级别要高一 些。 (三)贡生:从未中举的生员中按规定名额挑选一些优秀者而贡献给皇帝的,叫贡 生。 贡生被送入京师国子监学习深造,肄业后由吏部派任知县、县丞、教 谕 等官职,因而入国子监的贡生又称监生,贡生也能被吏部直接选官。 清 代贡生又称“明经进士” 。 清代有六种贡生: 岁贡:由府、州、县学每一二年选送一二名。又称“岁进士” 、 “乡进士” 。 19 恩贡:由朝廷特开恩典而选入。 选贡:由府、

43、州、县学每 3 年或 5 年选拔 1 名。 例贡:由富家交纳一定资财而选人,又称“捐贡” 。 拔贡:从各直省科试的一、二等生员中选拔,雍正时每六年选拔一次,乾隆 七 年改为每十二年选拔一次。 副贡:每三年选拔一次,即从每届乡试取得副榜(即乡试扩录者)者中挑选, 副 榜不能参加会试,但可直接增附为“副贡” ,既可被挑选为官,又可入 国子监。 监生:明清时期入国子监读书者的统称。早在唐元和二年(807 年),朝廷置东都 监生 100 名,此为监生之称的起源。明代设国子监,在全国生员中选取 贡 生入监深造。 举监:会试举人不第者,可入国子监。 贡监:生员选入监者。 荫监:立了功或殉职的官员,子弟经朝

44、廷准入监。 例监:捐资一定数额也可入监学习,又称“捐监” 。 举人:生员均可参加,凡乡试录中者,均为举人。 解元:举人第一名,即是解元。 副榜:乡试除录取正卷外,另取若干名,谓之副榜,也称为副贡。副榜不能进京 考试,但可以参加下一次的乡试。 贡士:会试录中者。 会元:贡士第一名。 进士:殿试录中者,称为进士。进士榜共有三榜,也称作三甲。 进士及第:殿试一甲,共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进士出身:殿试二甲,名额不定。第一名称传胪。 同进士出身:殿试三甲,名额不定。 20 目录 一、常见的族谱格式 1 二、家谱格式(转载) 5 三、中国家谱简介 6 四、上图馆藏石氏家谱提要 8 五、明清职官等级14 六、清朝各级考试简介17 七、清朝学问级别简介17 21 中国家谱知识小册中国家谱知识小册 广东兴宁石狄 整理 辛卯年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