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生科学论文: 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 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 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 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小学科学教学就在于让学生成为科学现象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 索者。如何落实这种教学理念呢?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 1 创设情境,引领发现 探究是每一个人天生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而发现是科学探究的开始。营造一个积极、 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 氛围,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体,成为一个个的“问题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以自身的积极思考为前提,教师与其“给” 学生 10 个问题,不如创设情景,让
2、学生自己去“发现” 、去“产生”一个问题。 如在教学哪杯水更热一课时,我们是这样设计教学情境的:一上课,就为学生准备了 两烧杯同样多、但温差很小的热水(杯子上方还飘着白气),并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桌面上的两 杯水,有什么不同? 再用手试一试杯子的外壁,感觉到了什么?仔细体会这两杯水有什么不同? 以上问题引导学生经历了“看摸体会比较总结”逐层深入的五个过程,学 生经过看、摸,体会到“这两杯水都是热水,两杯水的温度不一样,”有的学生认为 1 号杯里 的水热,有的则认为 2 号杯中的水热,从而引发了矛盾争执,在争执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要“寻 找解决矛盾的办法”的时机。当这个时机成熟的时候,又提出了新的问
3、题:“到底哪杯水更热 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方法?”学生一下子从对体验结果的争执转移到寻找解决矛 盾的办法。 在这个环节中,之所以为学生提供温差很小(差别在 2 左右) 的两杯水,就是为了创设 “引发学生的争执”的问题情景,便于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分歧,在争执的过程中产 生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行探究。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能让 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学生才能主动提出问题,才能体现真正地自主、探究和 发现,整个的教学过程才能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2 实践应用,获取体验
4、科学探究要注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在参与探究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 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才能真正探究了科学,真正实现了动手更动脑,即使探究失败了,对 学生来说,也是一笔丰富的财富,同样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科学研究这 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 。如: 教学关节一课中研究关节的连接方式时,我们先引导学 生对其连接方式进行猜测、讨论,联系生活中相似的结构,进而再让学生利用简笔画的形式把 自己的猜想画出来,学生经历了这样逐步深入的探究过程,对关节连接方式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已初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尽管这喜悦在心中是有些不踏实的。当老师利用大屏幕展示 出六大
5、关节真实的连接方式后,尤其又利用骨骼模型展示了立体的关节以后,学生通过对比, 对自己画出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判断,画对的体验了成功,画的不对的体验了失败,在失 败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又获得了正确的认识。 陶行之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 究,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得到探究知识、 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能自己处理生活中的事情,使自己更好地生存。小学科学课教学的突出 特点就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倡导“真情实感,亲身体验” 。作为一名科学课教师,一定要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真正的探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