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巧克力簡介 巧克力的歷史 柯特茲(西班牙的美洲探險家) 於西元 1520 年首度將可可豆帶到歐洲。西 班牙人在墨西哥利用烤過的可可豆、玉米、香草、和肉桂調製出名為 Chocolatl的飲料。而哥倫布將該飲料帶回西班牙的初期它並不受歡 迎,直到和糖一起調製後才受到歐洲人的喜愛。 第一塊巧克力直到 17 世紀初才出現;由於只能用手工製造,巧克力在當 時是一種非常奢華的產品。而瑞士遲至 19 世紀才有了第一家生產巧克力 的工廠,且經由數代的努力才製造出絕佳口感的巧克力。 巧克力的製造過程 可可樹屬青桐科,只適合栽種在南、北緯 20 度以內,年平均溫 25左右, 富有沃土、高濕、及海拔 600 公呎處
2、。主產地在象牙海岸、巴西、迦那、 奈及利亞、喀麥隆、和厄瓜多爾等地。可可樹一年兩獲,可可豆經採收、 發酵、清洗、烤焙、輾壓、磨製、調配、等複雜的過程後才能得到可可 和各種巧克力的衍生產物。 巧克力的”調溫” 想做出柔嫩光滑的巧克力, ”調溫” 的技巧非常重要。 在進行調溫的過程中,首重溫度的調整。巧克力必須經過溶解冷卻 再加熱等步驟之後,才能使用。因為巧克力的主要成分可可脂中包含數 種不同溶點的脂肪群;溶點從 16到 45不等,這些不同溶點的脂肪群 在冷卻至某一溫度時會形成穩定及不穩定的結晶體;而巧克力要有光澤 的外表、脆且入口即化就須是穩定的結晶,因此需小心地處理。 以下有幾種處理方法: 巧
3、克力加溫融化至 4550 之間,將 1/3 量倒在大理石板上並用刮刀不 斷抹平及刮取,直到巧克力濃稠冷卻下來,顯示脂肪開始結晶(穩定型態) 。 在未完全凝固前將之倒回留有 2/3 巧克力的深鍋內,混合均勻後再加溫至 3032.5的適當操作溫度( 依所用巧克力而定) 。 巧克力加溫融化至 4550之間,加入相等於其重量 1/3 的碎巧克力, 然後再加溫至 3032.5的適當操作溫度( 依所用巧克力而定) 。 重點:加入的碎巧克力必須是已經加工過程的巧克力,也就是處於穩定結 晶狀態的巧克力。 將巧克力至於深鍋內,以不超過 32.5溫度直接加溫溶解 24 小時以上。 機器控溫 4550溶解,接著冷卻至 2627開始結晶,然後再次加溫 至 3032的適當操作溫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