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清照,一位将婉约词风推向极致的杰出作家,一位人生经历千回百转、跌宕起伏的传 奇女性。她的存世作品只有几十篇,却为什么拥有“一代词宗”的美誉?在封建礼教日盛的 南宋时代,她何以敢做出再婚、离婚这样惊世骇俗的举动?“人比黄花瘦”的闲适,“凄凄 惨惨戚戚”的悲凉,“生当作人杰”的豪迈,究竟哪一个是她的真性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 院康震副教授,精彩讲述“一代词宗”李清照多姿多彩的魅力人生。 (一)书香才女 画外音: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末期的公元 1084 年出生于山东章丘,公元 1155 年逝世,终 年 72 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可以说是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她的存世作品虽然只 有 70
2、 多篇,但却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在 男性居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能够如此光彩照人,实在是一个奇迹。那么李清照 究竟是如何练就自己的生花妙笔的,“人比黄花瘦”的闲适,“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 “生当作人杰”的豪迈,究竟哪一个是她的真性情呢?而她那百转千回,跌宕起伏的人生经 历,又是怎么回事。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一步步走近 这位传奇的女词人,一一破解这些问题。系列节目李清照第一集“书香才女”。敬请关 注。 康震: 说起李清照来,我们的脑海当中啊,就会浮现出一个多愁善感,清丽娟秀的,端庄的这 样一个女词人的形象。那么
3、李清照的词和她的人一样,也是永远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永 远都是笼罩着一层美丽的轻轻的面纱。每当我们在异地他乡,收到亲人的书信,收到丈夫和 妻子的书信,我们的心头就会袭上一层淡淡的相思之情,这时候我们的耳边仿佛就回响起李 清照的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 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当我们在重阳节的黄昏因为思念自己的家人、思念 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恋人而形容憔悴的时候,我们也禁不住会默念这样的诗句:“东篱把酒 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李清照 醉花阴)的确李清照能够唤起我们很多很多对于情感的追索,对于情感的一种追忆。 当然了,如果我们在阅读历史的过程当中,当我们读到了西楚霸王那一段悲怆的历史时,我 们也会想起这样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 照夏日绝句)。这样我们就懂得,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即便他失败了,他也失败得是有声 有色,他也是成为一个宁折而不弯的人,是一个悲剧的英雄。所以从李清照的这些词里边, 我们能够找到很多很多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那种情感的寄托。我们自己说不出来的话,李清 照的词中帮助我们说出来了,所以每个中国人大体上都会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李清照应该算 是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
5、的女文学家、女作家。如果我们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李清照这个 人,我们也可以说李清照这个才女呀,她真是不容易,不简单,而且也不平凡。我们说她这 个一生啊,经历了很多很多的苦难和坎坷。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还没有子嗣。 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她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苦难,但是,这些苦难的挫折从来没有*过李清 照,她的意志非常顽强,她挺住了,这作为一个女性啊,真是太不容易。我们说现在留存下 来的李清照所有的文学作品,诗,词,和文,全部的作品加起来也就不过七八十篇,但就是 凭着这区区的七八十篇作品,她居然能够和作品上千,甚至上万的李白,杜甫,陆游等男性 的大作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平起平坐,她以一个女性作家的
6、独特的创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 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甚至成为太阳系当中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为什么这么说呢, 1987 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 15 座环形山,用 15 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它们, 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座环形山的名字。我想,这大概应该是在外太空惟一一个用中国古代女性 的名字命的天体了。这是很大的荣耀,这体现了李清照在人们内心世界里边的一种价值。 画外音: 要走进和了解李清照,我们就要从李清照的少女时代说起,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一 般的女孩子应该过着一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专攻女红的生活,因此,在那样 一个女性备受压制的社会里,李清照的出现,绝对是一个精彩的意
7、外,正因为如此,说明李 清照才华横溢的文学修养,必定与她少女时代与众不同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那么李清照的 父母会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们对李清照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康震: 他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的这么一个才学之士,进士出身。在 北宋社会,进士出身非常重要,大户人家选女婿,主要是重才,可不是财富的财,是才能的 才,所以凡是中了进士的男子,知识分子,在社会上都受到尊重。李格非中了进士之后,曾 经做过山东郓周教授,什么叫郓州教授啊?就相当于郓州县里边的一个教育局的局长,后来 升官了,做了太学录、太学正,还做过太学博士,就相当于在京师大学堂里边担任教授,所 以我们说为什么讲这个呢?
8、李格非他的经历里边有一段是什么?是从事教育工作,这个对李 清照肯定有非常大的影响,李格非后来因为他的诗文创作和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苏轼的赏识, 所以成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李格非的性格是属于刚直不阿,眼里不揉沙子,看见社会 的不正之风,他非常地气愤,他自己也绝不同流合污,我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他在郓州做 教授的时候,也就是在那郓州县里边做教育局局长的时候,很清贫。大家可能觉得很奇怪, 老师你说什么呢?作为一个县的教育局局长,他清贫?他是清贫,他清贫到什么程度呢?他 清贫到连郓州的知州都挺可怜他的,给他找来,说老李你这一天过得太苦了,得想办法解决 一下经济问题,靠你那两个钱,你那两个薪水啊,恐怕
9、是够呛,没想到咱们的李格非不吃这 一套,我做的什么工作,我该拿多少钱,我就拿多少钱,多一份我不拿。我们从这件小事上 就能感觉到,李格非这个人很正直,而且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再一个,李格非这个人疾恶 如仇,看见坏人坏事必然跟他做斗争。他在江西上饶的时候做官,当地有一个道士,这个道 士就是给人算命呗,有的道士人家是好的,有的道士挺高的学问,但有一些道士就是骗钱的, 妖言惑众、危言耸听。这个道士在当地影响很大,出门时候爱开着车出去,估计就是骗来的 钱买的车,有一次李格非出门办事,也开着车,两个车就狭路相逢了,此车碰见彼车了,李 格非就没客气,当即下令,让手下人把那道士从车里拖出来,拉在路边上,跪在地
10、上,然后 历数他的罪状,痛打一顿,然后驱逐出境,别在我这儿混了,我看见你,见你一次打你一次 啊,别招我犯错误,这是说什么呢?就是对于那些错误的,在他看来是不正之风的东西,他 眼睛里头揉不进去,半点沙子都不能揉。那我们想想,这个李格非他有着教育的经历,他自 己又是饱读诗书,自己又是个学问家,而且他跟苏轼,跟苏门的其他的学者都有密切的联系, 性格又是这样一种刚直不阿,非常地清正廉洁,所有这些在我们脑海里边就能形成一种印象, 这种印象你想想,它能不影响到李清照吗?肯定影响到。 李清照的母亲姓王,王氏。这个王氏出身可不得了,她的祖父王拱辰是宋仁宗朝的时候 的科举状元,王拱辰先后还担任过翰林学士,吏部尚
11、书,国家人事部部长,还做过三司使, 这个职务没有咱们现在对应的,大体上等于是财政部部长兼商务部部长。那我们就想想这个 家族培养出来的孙女,那肯定也应该不是特别一般,所以在李格非的本传里边,李格非是进 入了宋史的人物传记里边,在李格非的传记结束的时候,提到了妻子,提到了他的女儿, 在提到这位王氏的时候,特别提到一句话,“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宋史。 说这位王氏“亦善文”,她也很善于写文章。大家可能说就三个字,让你还说得这么悬,大 家要知道,首先,能进入正史里边,本身就很不同寻常。李格非能进入到宋史里边,这 首先是不寻常的。第二,连他的妻子也能被当时的史官记录到这个传记里边,这更不寻常。 那就
12、说明她这个“亦善文”不是一般的善于写文章,甚至我们也许可以说她很精通文章,而 古代的所谓的“文”它的含义是很广泛的,也许她还会做诗呢。所以她的母亲应该说也是一 个在诗书世家里边长大的这样一个女子,她对于李清照应该说也有很大的影响。 画外音: 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对李清照的心智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清照的 父母除了在文化教育和个性发展上对李清照言传身教之外,也为她创造了一个远比当时的一 般女孩子更加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那么此时的李清照究竟会有着怎样的少女生活?她在自 己的作品中又是否会记录下这种经历呢? 康震: 李清照在她的少女时代,她的生活在她的眼睛里边是充满了色彩的,充满了愉快
13、,充满 了生机,也充满了乐趣,这很集中地体现在她一首著名的词如梦令当中: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这词写得太好了,为什么?她非常集中地体现出李清照的词特有的对瞬间的那种准确的 把握,是不多见的。“常记溪亭日暮”,我经常想起来那一天的傍晚,我经常想起在那一天 的傍晚所发生的一切,可见,那个傍晚在李清照的记忆当中是多么地深刻,多么地愉快,多 么地让她不能忘怀,那是个什么样的傍晚呢?她说了,“沉醉不知归路”,喝醉了,我们觉 得这很不像话,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子,按现在来算的话上高一高二,怎么能“沉醉不知归 路”呢?她们一群十六七岁的少
14、女在一块儿玩,玩儿得还很高兴,何以见得呢?说“兴尽晚 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她们是干嘛去了?划船去了,在船上弄点小零食,喝点小酒,一边 唱着歌,一边划着船,一边欣赏着灿烂的夕阳和晚霞,可是时间一长,喝多了,那船就“误 入藕花深处”,这就点出来,她不是在海上划船,也不是在江面上划船,而是在一片优美的 湖面划船。 “误入藕花深处”,一个“误”字和前面那个“沉醉不知归路”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为什么呢?喝多了,喝多了以后,船的航向就有点变形,所以就划到藕花的深处,这说明她 们不但欣赏着夕阳西下的晚霞,同时一边喝着酒,一边也在欣赏着什么呢?美丽的荷花,我 们想想,你不管你闭上眼睛想,还是睁着眼睛想,你
15、都能想到眼前那种非常绚烂的景象,灿 烂的晚霞,静静的湖面,让她们这一划,就不是静静的湖面了,绿色的荷叶,白色的荷花, 还有醇香的美酒,还有她们欢快的笑声,如果你要再仔细看,可能因为她们兴奋,还有她们 绯红的脸庞。最重要的是,“误入藕花深处”之后,“争渡,争渡” 还不是一艘船,当时不知道租了多少艘,我刚才说了,她们是一群人在玩儿,玩儿得很 高兴,高兴在哪儿?就是大家比赛谁划得快,箭一样地栽到藕花的深处,然后“惊起一滩鸥 鹭”,扑啦啦的,一群的水鸟从一望无际的田田的荷叶当中飞起来。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作家,给我们描画出了这样一幅生机勃勃而又盎然情趣的画面, 你能说它的作者是一个娇滴滴的,终日以泪
16、洗面的闺中的小姐吗?那不是。非常地活泼,非 常地有生机,而且非常地有性格,而且她跟别的女孩子一个最大的不同在哪儿?她不但能享 受这样的快乐,她还善于描写这样的快乐,把这个快乐留给我们一起分享。不然,将近一千 年后的我们又怎么能够了解到在宋代的社会,一个少女她所享受到的快乐的生活时光呢?那 是不可想象的,这首词也因此具有史料价值。你说李清照厉害不厉害,当然厉害。 画外音: 李清照是幸运的,她没有被束缚在“三从四德”的狭窄空间,从而使她的才、学、识能 够达到一般的古代女子难以达到的高度,此时的李清照正值豆蔻年华,青春的脚步已经渐渐 地把她变成了一位敏感多情的妙龄女子,那么,除了与伙伴们无忧无虑游玩
17、的乐趣之外,李 清照还有着怎样一种不一样的情思呢?书香少女李清照的生活还有着怎样的另一面呢? 康震: 对于一个少女而言,春天往往是更加浪漫的,也更加富有情思,李清照还有一首如梦 令写得也特别好,说: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也写得非常好,大家说你怎么老说非常好,因为她确实写得好啊。前面那首词,写的 是夏日的景象,这首词写的是春日的景象,这首词里边有很多关键的地方留给了我们想象的 空间,那是一些生活的细节,“昨夜雨疏风骤”,风很大,雨点小,我们的女主人公在后花 园里边喝酒,喝多了,大家说怎么回事,怎么老喝多呀?刚才都说了“沉醉
18、不知归路”,现 在又是“浓睡不消残酒”,什么意思呢?就是睡了整整一个晚上,连上半个早晨,都没能够 让她在这个酒醉的状态当中完全地清醒过来,喝得太多了,为什么喝得多呢?她后边会给我 们答案。 在李清照的词里边,这个酒是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诗人和词人写 酒,往往既有实写的一面,又有虚写的一面,就像李白写喝酒一样,他要老那么喝也会喝出 问题的,酒成为辅助他情绪的一种象征,“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是一种气魄,你一次给我 喝三百杯试试,那不酒精中毒才怪呢。所以李清照的这个“浓睡不消残酒”那是说一种情绪, 昨天晚上是怎样的一个晚上啊,风很大,雨很小,我的心情很复杂,所以我不停地喝酒,不 停
19、地喝酒,喝完酒之后就睡了,一直睡到日上三竿,醒来之后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呢?不是梳 妆打扮,也不是吃早饭,跟日常生活这些俗事儿都没关系,她说什么呢?“试问卷帘人,却 道海棠依旧。”这省略了一句话,就是她问这卷帘人,是怎么问的,她实际上是问花园后边 那海棠花怎么样了?然后,卷帘人才说“海棠依旧”,卷帘人是谁啊? 她们家的小丫头。早上还在床上腻着呢,小丫头过来把床帐给她卷起来,然后看看她说, 今儿还上不上学了?她看见这个家里的小丫头小丫鬟到跟前来,第一句话问的不是说煎鸡蛋 煎好了没有,不是这个,是说后院的海棠花怎样了?这一句话问得太关键了,就把她昨儿晚 上为什么喝酒的原因就全都道出来了。说没事儿,海棠
20、花有事没事我不关心,这小丫头肯定 是这么回答的,我关心的是你有事儿没事儿。其实她哪儿知道李清照那心思就不在这上边, 所以李清照这词结尾说什么呢?她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哎,你说得不对, 你这个答案错误。甭管后花园里这海棠花到底是什么样的,在我的心里边,它应该现在是 “绿肥红瘦”。 这“绿肥红瘦”用得太妙了,“绿肥”,是说海棠花的叶子经过雨水的浇灌之后,更加 地肥大,更加地茂盛,可是别忘了,昨天晚上是什么呢?“昨夜雨疏风骤”,风特别大,这 风一大,海棠花的花朵可能就凋零了,所以她最关心的是什么呢?是“红瘦”。为什么关心 “红瘦”啊?因为海棠花就象征着她的青春,海棠花就象征着少女对青春
21、,对时光的憧憬, 这是最核心的部分。所以昨天晚上饮美酒,为什么?就是感慨自己青春年少未知还能延续几 何?再经过一晚上的风吹雨打,更不知道自己的红颜能够延续几何?而后花园的海棠花不就 像自己的红颜一样吗?俗话说得好,红颜易衰,实际上,对红颜易衰的担忧不正是对青春年 少珍惜的一种反映吗?这哪里是那个卷帘人,那小丫头心里边所能了解的呢?所以这首词虽 然很短,但这情思非常地绵密,这是李清照的词跟别的男性作家的词一个很大的不同,她以 女性的角度,以女性的笔触,来写女性自己的心理,一般男性作家很难触及到。 画外音: 两首小词如梦令反映的是不一样的生活状态,却共同折射出了李清照出类拔萃的文 学天分。事实上,
22、李清照父母的言传身教除了培养出了李清照超出常人的文学修养与境界之 外,也锻炼出她卓尔不群的政治见识与胆魄,那么,在这方面李清照究竟是如何表现的,后 人又是如何评价李清照这方面的才能的呢? 康震: 我们这儿可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唐朝有一个很著名的文人,叫元结。他曾经写过一篇 文章,叫大唐中兴颂,这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就是“安史之乱”结束以后,唐代社会经 过休养生息,慢慢地走向中兴,元结就写大唐中兴颂歌颂大唐的中兴,就这么一篇文章, 写得非常好。后来专门请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书写,刻在一块石崖上,浯溪石崖。 那么到了宋代的时候,苏轼的学生张耒写一篇浯溪中兴颂,是应和这大唐中兴颂 的,当时有很多的著名文
23、人,都应和张耒的这首诗。咱们谁都想不到,你想应和这一类政治 题材的诗,一般都是士大夫的事,了不起,小伙子写写也可以,可是当时啊,待字闺中的李 清照就没含糊,提笔也应和了张耒的这首诗,而且她一写就写了两首,诗很长,那么通过这 两首诗,我们能够看出来李清照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出来的超越一般人的政治见识,她一 上手,首先检讨的就是唐代的“安史之乱”为什么会有,它的根源在什么地方。她写了两句, 这两句写得非常好,怎么说的呢?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和张文潜浯溪中兴颂二首】(节选) 为什么当时唐代的军队跟安史之乱的军队一打仗就败啊?没别的,他那马匹,他那战马 都不干别的用,专门替杨贵妃传荔枝
24、用了,这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专门让人从南方用 驿马一站一站地给她传送荔枝,李清照说,你那战马都在传送荔枝的道上都累死了,所以打 仗的时候自然没有好的战马。这当然是种比喻的说法,但从一个少女的嘴中说出这样的见地, 那是很不同寻常的,比张耒的诗立意要高,这哪像个姑娘写的诗,这要变成个小伙子,赶明 儿就能考科举去了。所以她这个诗写出来之后,后代的很多文人都很惊奇,我们知道,宋代 的大哲学家朱熹,朱熹说什么呢?“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 说这种话怎么能是一女孩儿说的呢?那不是女孩说的是你说的?他问得越奇怪,我们对 李清照的认识就会越清醒,就会越加感觉到李清照身上我刚才所说的那个不简单、不平凡, 她为
25、什么会有这样的素质?我前面也说了,跟她的家庭有关系,跟她的性格有关系,跟她的 眼界也有很大的关系。 我刚才说了,她的爸爸李格非在宋史里边是有传的,她的母亲也上了那个传,李清 照也上了那个传,在那个传里边提到李清照的时候就不是三个字儿了,她妈妈占了三个字 “亦善文”,李清照是几个字呢?李清照是七个字,多四个,说:“诗文尤有称于时。” 宋史。她的诗文特别在当时被人们所赞颂,这就不仅仅是很笼统地“亦善文”了,你 想想,能够被史学家用这七个字来概括,那也很不容易呀,那现在我们就挺替她发愁的了, 为什么呢?她岁数也不小了,十六七岁了,按照咱们的规矩,她也该出嫁了,像这么有才华 的一个人,谁敢娶她呀?话说
26、回来了,谁又能配得上她呢?再话说回来了,就是说,她能看 得上谁啊?那她要是能看得上的人,那得是个什么样的人啊?这都是我们特别关心的事情, 那这些呢,就是我们在第二集门当户对里边要给大家讲的,谢谢大家! (二)门当户对 画外音: 在上期节目中,康震老师介绍了一代词宗李清照的少女时代,与一般的那种弱不禁风、 足不出户的贵族小姐不同,出身书香门第的李清照是一个健康活泼、聪明灵动,而又博闻多 学的女孩儿,少女时代的她就显露出了与众不同的过人才华和见识。时光荏苒,很快到了李 清照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婚嫁的 权利,完全掌握在父母的手中,可是,像李清照这样一
27、个才气与性格俱佳的女性,又生活在 一个开明而温馨的幸福家庭,她婚姻的权利能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呢?而“清水出芙蓉” 的李清照又到底会引起哪个有缘之人的注意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精彩解读传 奇女词人李清照浪漫的爱情故事,系列节目李清照第二集门当户对正在播出,敬请 关注。 康震: 上一集呢,我们给大家介绍了李清照的少女时代,李清照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一个 娇滴滴的贵族小姐,弱不禁风,恰恰相反,她是一个非常聪明、非常活泼、非常健康,而且 博览群书,很有见地的这么一个女孩子,所以她的词之所以在当时的士大夫圈里边那么地有 名,那么有知名度,主要是由于她的这种见识,她的这种气质,决定了她的词跟
28、一般的女孩 子写的作品不一样。她的词还有她写的诗在士大夫中间流传很广,很有知名度,那么这就引 起了一个人的注意,就是太学生赵明诚。 当时流传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后来是登在一本书里边,就是元代有一本书叫琅嬛记 ,这故事说啊,有一天,大白天的,赵明诚在家里睡觉,突然他就做了一个梦,做完这个梦 之后就醒来了,觉得这个梦很奇怪,就揣着这个梦,去跟他父亲汇报,我做的这个梦,说我 梦见一本书,上面的其他内容都记不得了,只记得其中有三句话,我不知道什么意思,请父 亲给我解释一下,给我解一解这个梦,哪三句话呢?叫作“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 这话听着好像前言不搭后语的,不知道什么意思,鸡零狗碎的,可
29、是你想姜还是老的辣, 他的父亲赵挺之一听这三句话,就知道他这个二十一岁的太学生的儿子肯定是爱上某个女孩 子了,赵挺之就给他一下子把这梦解破了,赵挺之是怎么解释呢?说:“言与司合”这不就 是一个“词”吗?“安上已脱”那不底下就是一个“女”吗?“芝芙草拔”去掉草字头,底 下不就是“之夫”两个字吗?你这三句话合在一起就是“词女之夫”,我想要做一个会写词 的才女的丈夫,那就满世界找吧,当时肯定也有其他女孩子在写词,但真正能够入了赵明诚 的法眼,能够让赵挺之看中的,真正的有才气的词女,在官宦的子女里边,也就是李清照, 这不明摆着的事吗?其实我想这就是赵明诚设的一个局,他自己不便于明说,编了这么一个 梦,
30、请他父亲给他解梦,借着他父亲的嘴把他的愿望说出来,那他父亲你说答应不答应,那 不就得答应吗?当然我们说这个故事本身虚构的成分很大,但问题是虚构一般它都是有基础 的,它能够在赵明诚的身上虚构这个故事,起码证明一点,赵明诚当时对李清照的才气不但 是有所闻,而且他还想有所亲近这个李清照。 画外音: 以李清照出众的才华和不错的家境,得到别人的青睐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问题的关 键是,对李清照心存好感的这个官宦子弟赵明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父亲赵挺 之又是何许人也,李清照对赵明诚又会是一种什么态度呢? 康震: 赵挺之,山东人,跟李清照还有他的父亲李格非是同乡。当朝吏部侍郎,从三品,相当 于现在
31、国家人事部的副部长,是高官。赵挺之这个人精明干练,政绩突出,在地方上做官呐, 很会做官,而且干出很多成绩,就是有一点不利,他是所谓的变法派,也就是王安石的变法 集团里边的人,所以跟反对变法的旧党人物之间的矛盾特别地尖锐。苏轼苏东坡就非常反感 这个赵挺之,他给赵挺之有一个评语,怎么说的?说他“聚敛小人,学行无取,岂堪此选。 ”这个人就知道聚敛钱财,学问道德没有一样可取之处,这种人怎么可堪国家的重任呢?苏 轼对他看不起。苏轼的弟子,“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是赵挺之的连襟,就是我们俗话 说的(担挑)。这陈师道家里特别穷,大冬天的没有棉衣穿,陈师道的夫人就向赵挺之的家 里边借了一件棉袍给她丈夫,陈师
32、道知道这衣服是从赵挺之家里来的,退回去,不要,结果 出去参加活动的时候因为受了冻就死了。我们不在这儿评价赵挺之对啊,还是苏轼对啊,还 是陈师道对,但这个事实本身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革新派的和守旧派之间的矛盾特别 尖锐,具体到赵挺之的身上,你看他和苏轼包括苏门弟子之间的矛盾也是特别尖锐的。 这就奇怪了,为什么呢?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所谓的“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苏轼对 于李格非的才华是很欣赏的,而李格非跟苏门的其他的弟子之间关系也非常密切。我们前面 曾经介绍过李格非这人,性格刚直不阿,廉洁自律,而且疾恶如仇,李清照身上实际上继承 了她父亲这个特点,而且当时李格非在朝廷里边担任什么呢?礼部员外郎
33、,六品。这官儿显 得是比赵挺之低一点,但也没低到哪儿去。起码这两个家庭门风,所属的政治派别是如此地 不同,应该说甚至是有点水火不容,那你这个儿女亲家怎么结,也就是说从条件上来看是有 很大障碍的,那在这种情况下李清照要和赵明诚结为良缘靠什么?我们说主要还得靠感情。 赵明诚得喜欢李清照,得欣赏李清照,这刚才通过那个故事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问题是李清 照她又怎么会喜欢赵明诚呢?也就是说赵明诚有哪些特点会吸引李清照? 那你别说,个人都有个人的长处,李清照十几岁写的诗词在士大夫中间都有很高的知名 度,那人家赵明诚也不是吃干饭的,赵明诚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他出身在高官之家,却身上 没有一点纨绔子弟的不良的习气
34、。他从小就喜欢收藏金石字画和文物,九岁的时候就开始了 这个爱好。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个陈师道,是他的姨夫。这陈师道是那么地不待见他的爸爸赵 挺之,可是对他这个外甥非常地欣赏,陈师道在外地做官,至少有两次亲自给他这外甥写信, 告诉他我在外地做官,看到有哪些哪些碑刻的文字,看到有哪些金石的文物,我告诉你信息, 你可以来买,你可以来选购,他对这个外甥特别好。所以我们说赵明诚对于金石字画文物的 这种喜爱,这种收藏,在当时的士大夫的圈子里头,也是很有名气的。 那么我们说了,李清照虽然她这个女孩儿长在闺中,但是她的思想很活跃、很活泼,对 于赵明诚应该说也是有所耳闻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赵明诚是太学里边的太
35、学生,宋 代它设这个太学是什么呢?就是选拔官宦子弟以及优秀的平民子弟进入这个学校,太学里边 设了上舍、内舍和外舍三种等级,其中你要是在太学里边做到了上舍,不用参加科举考试, 经过一段的学习和考试以后,可以直接做官,而且做的是京官,所以在太学里边做太学生, 在政治上是很有前途的。所以你看,讲到现在你发现了没有,就是可能在李清照甚至不只是 李清照的那些女孩子的眼中,赵明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夫君的候选人,他有诸多的优点集于 一身,第一,出身高门显宦,却没有坏毛病,不但没有坏毛病,而且还是一身的好毛病。 (品行端正)他很稳重,有着非常高雅的这种品位和情趣。(情趣高雅)他又是太学生,以 他父亲三品大员这样
36、的背景,将来肯定会在政治上颇有前途(前途远大)你说这样的人你不 选他做丈夫,你选谁?李清照她自然也不能免这个俗。 画外音: 才子佳人互有耳闻,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有了一个不错的缘分,所谓“男大当婚、女 大当嫁”,我们不难设想已经到了出阁年龄的李清照,一定会对自己未来的爱情生活有着一 番浪漫而温馨的憧憬,那么,极富才情的李清照是否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如实记录这种憧憬与 感悟呢?而她与赵明诚是否会“有情人终成眷属”呢? 康震: 事实上,在李清照早期词的创作中,也有对爱情的憧憬,比如说她在浣溪沙中这么 写道: 秀面芙蓉一笑开, 斜偎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
37、花影约重来。 这个少女向芙蓉花一样美,靠在“宝鸭”香炉上,香炉的形状做成鸭子的形状,靠在那 个“宝鸭”的香炉上,正在回味那甜美的一瞬间,回味的过程当中她觉得特别美好,这个美 好就怎么掩饰也掩饰不住,终于那一丝笑容就像芙蓉花绽开一样,在她脸上就绽放开了,绽 放得是如此地开,以至于人家路过的人,一看就能猜出她心里在想什么,所以说什么呢“眼 波才动被人猜”,她一边想着一边情不自禁地就笑出来了。我们平常生活中也能遇到这样的 事,所以你的面部表情容易泄露你内心的秘密。特别是她眼波一动,想的时候不是说俩眼死 盯盯地盯着一个目标物在那儿想,而是一边想呢,滴溜溜、滴溜溜眼睛转来转去的,这代表 她有活思想。她想
38、了很多,就在这想的时候,路过一个人,当然这个人是假想的,看到这个 姑娘,脸上荡漾着一层淡淡的、浅浅的、美好的、憧憬的微笑,眼珠还动来动去,美个滋儿 地在那想什么呢?就把一个少女的一番情怀都泄露出来。 所以我们说李清照写词,她很小的时候就体现出来她的天才。我前面一再讲过,李清照 写词有个突出的特点,是其他人都不大具有的,就是特别擅长写一刹那、一瞬间的动作,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一瞬间的动作被她捕捉到了,而且还有个特点,她写这一瞬间 动作的时候,这用的词,用的语言特通俗,不难懂。既然你的动作是一瞬间的,那你表达这 一瞬间的动作,如果表达得特学究气,那就不像是一瞬间了,好像在读历史一样。 她说
39、“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这本来刚跟那个她的那 一个约会过,又写了一封信,约会的信,寄出去了,等,等着等着就发狠了,她叫“娇恨”。 “娇恨”这词恐怕是一种创造,有什么“娇气、娇滴滴、娇媚、娇生惯养”,没听说过一种 恨叫“娇恨”,就是一边恨着,一边撒娇着,就是在撒娇当中生出恨意来,其实是因爱而生 恨。为什么恨呢?就是怎么还不回信呢?等死我了你。其实是特甜蜜的,就是甜得要死,蜜 得要死,但是呢,那人他还没来,所以说“半笺娇恨寄幽怀”,我这一番心思,什么叫幽怀 呢?我这心思很密、很深,别人不知道,其实人早都知道了,那一笑,眼珠一转,人都知道 她想什么呢,她自己以为这还是多大
40、的秘密,写得特别地形象,这是很难写的。写文学作品, 写诗词,比方说写一个杯子,它的外形,写一个桌子,它的外形,这很好描写,正方形,立 方体。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最难写,特别是写女性的内心活动,更难写。以往都是男性作家写 女性的内心活动比较多,在古代文学作品里边。女性写自己的,好象是容易写,其实也不好 写,为什么呢,人看自己最难。所谓“女为悦己者容”,一个女性,为爱她的男人而打扮自 己,但她说实话,她不一定说是我这么打扮,女性自己就喜欢,她主要是为这男的看的。写 人物内心活动也一样,是吧,所以爱得太深,又见不了面,见不了面就有点儿发狠,发狠就 恨他,恨他是为了让他更快点儿来。就是古人说的写东西要搔到
41、痒处,不可隔靴搔痒。这一 下就把这个人物的所有的内心的隐秘的情感全部暴露出来了,所以叫“月移花影约重来”。 最后放一句大白话,什么时候约会的时间才能到呢?别着急,慢慢就到了。 我们姑且不论这首词是不是李清照写自己的爱情生活的,但是,她写得太精彩了。我们 说文学来源于生活,即便不是真正在自己身上发生过的故事,但是,我可以体验,这种体验 是不是也有憧憬的意味在里边,肯定有,所以我们说这首词在李清照的少女时期,可以看做 是她对未来的美好的爱情生活的一种向往,一种憧憬,同时,正是这首词,也让我们感觉到, 李清照写“情”,的的确确具有天赋,具有很高的天才。 画外音: 才华出众的李清照,用一首浪漫温馨的浣
42、溪沙,传达着自己对未来爱情生活的无限 憧憬。李清照虽然生活在一个开明的官宦世家,很多行为举止可以不必像那些严格恪守封建 礼法的家庭一样,但是,她毕竟生活在古代封建社会,不大可能跳出大的封建礼法和伦理规 范,因此,虽然自己有一颗对爱情的憧憬之心,但却很难真的会在婚前与意中人谈情说爱, 共诉衷肠。如此说来,李清照和赵明诚这对相互倾慕的意中人会见面吗,康震老师对此又会 有什么相关依据呢? 康震: 事实上,我觉得很有可能李清照和赵明诚在结婚之前就见过面,我们虽然不能把它叫做 约会,但显然他们是碰过面的。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有一首词可以间接地印证这一点, 这就是她写的很名的点绛唇。这首词说: 蹴罢秋千
43、,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 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写得特别好,一大早上起来,太阳还没怎么升起来呢,我们的女主人公已经登场 了。她起来干嘛呀,可能是要锻炼身体。她不是开始说了吗,“蹴罢秋千”,刚刚打完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这个“慵整”两个字用得特别好,为什么呢,说明她打秋千的时候用 的劲儿特别大,以至于现在休息下来的时候都懒得去搓一搓、揉一揉自己的手腕子,“起来 慵整纤纤手”。后边这两句呢也是非常奇妙的,“露浓花瘦”,花还没完全开,花上面还有 露珠,证明这确实是个大清早。“薄汗轻衣透”,(这个)荡了很长时间的秋千之后啊,身 上
44、出了一层汗,穿的什么呢,轻衣,可能就是运动衫,运动衣呀,反正是便于运动的一身轻 装,这个汗水已经把衣服都浸透了。所以你看中国的古典诗词啊,它很有趣,就这么短的几 个字,把所有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都交代清楚了,那你要写小说的话,还不得一大篇 儿啊。所以这是中国古典诗词它魅力所在的地方,也是李清照写词高明的地方,句子很短, 话很少,但是因素是非常齐全的。 正在那儿准备搓手腕子呢,突然,“见客入来”,突然有一个人闯到这个后花园里来了, 没防备,没防着,吓得怎么样呢,赶紧就往边上跑,所以她用了一个“袜刬金钗溜”,什么 意思呢?连鞋都没来得及穿,就着袜子就往后边跑,说明她打秋千的时候是什么呢,光着脚
45、 丫子的,只穿了一双袜子。那现在客人突然来了,袜子还在脚上穿着,鞋也来不及穿了,就 往后边跑,跑得太急了,头上的金钗也掉下来了,金钗也掉下来了,肯定就是披头散发了。 所以,刚开始还是那么健康的,那么快乐的,那么锻炼身体的一个健康的形象,转瞬之间因 为一个客人突然闯到后花园里来,变得她惊慌失措,手忙脚乱,披头散发,这是非常有动态 的一个描写,但是马上就把作者的内心世界给暴露出来了。 这来的到底是个谁呀,难道是个武林高手不成,还是个什么不速之客?不是,其实这个 作者非常聪明,她在提醒读者要注意来的是谁,为什么呢?她后边用了一句话说,“和羞走” ,很害羞地,手忙脚乱地往边上跑,那为什么不“和怒走”呢
46、?为什么不“和怨走”呢?为 什么不“和恨走”呢?为什么不恼羞成怒地就不走了,站起来说,干嘛闯进我的后花园里来? 所以,你注意这个词它很短小,但是它里面包含了很多你不经意地,可能注意不到的因素。 “和羞走”,羞羞答答地跑开了,有点儿不好意思,那你想想看什么样的人才能让她羞羞答 答的呢?才能不好意思的呢?很可能就是她想见的人。她很想见,但是不是在这个时候见, 也许都约好了,但是这人来得太早了,来得太不是时候了,正好她刚打完秋千,出了一身汗, 正好她有点疲倦,正好她连鞋都没穿,反正正好是她最不好看的时候,这个人看见她了,所 以她“和羞走”。你说李清照高明不高明,她有很多词写得很简单,但是耐人寻味,魅
47、力就 在这个地方。刚才我们说了,这词很奇妙,也很美妙,就是这种感觉,特想见吧,见不着; 刚一见吧,又不是时候;真让见了吧,还有点害羞,这种很微妙的这种感觉,让她一个“和 羞走”点出来了。 这还没完,最后最精彩的是两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棵青梅太重要了,怎么能在门边上就长这么一棵青梅呢,你以为她真的“和羞走”吗? 她是“和羞”,但不一定非得走得干干净净的,她走在那边上,她还想回过头来,把那人瞧 一眼。可是你不能说你站在那儿猛地回过身来你就看着他,这太显得没有风度了,太显得不 矜持了,她必须得有一个掩饰,(是不是),就像歌词里唱得一样,我想悄悄地看一看他, 却好像在看一瓶花一样。其实就
48、是从李清照这个词来的,所以这时候得亏这有一株青梅,赶 紧停下脚来,把这个青梅拽过来,鼻子凑上去闻了一下,就在这闻的当间一瞬间,这眼神可 没在青梅身上,就到了那个人的身上,这是非常传神的,而且特别地通俗。我们并没觉得很 难懂,是吧,把一个姑娘非常含情脉脉的、同时又有点俏皮的,还有那么点小心思,哎哟, 把这些个微妙的信息全部都给我们写出来,你就在这儿仔细地品吧。所以我们说这样的一首 词,我们有理由推断、或者推测,它也许就是与赵明诚会面的一个场景。 画外音: 李清照与赵明诚相互倾慕对方的才华与为人,有着共同的感情基础,可谓是志同道合, 两情相悦。可是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时代,男女婚嫁的
49、权利毕竟掌握在父 母的手中,而李清照与赵明诚双方的父亲又是水火不容的政敌,这样的人,如何做得了儿女 亲家呢?他们会为自己的儿女幸福考虑而放弃纷争,化干戈为玉帛吗?而李清照与赵明诚这 对金童玉女最终能否成就秦晋之好呢? 康震: 那我们前面说了这大半天啊,李清照和赵明诚看来是两情相悦,你觉得我的词写得不错, 是个才女,我觉得你这个金石字画的收藏鉴别也是专家,也是一个才郎。问题在于,刚才我 们刚刚讲过,这两个家庭的背景是有很大不同的,他们俩两情相悦了,他们父母之间,会不 会两情相悦呢?尤其是这个李格非和赵挺之之间,会不会两情相悦,这就是很大的问题,我 们得特别地为李清照和赵明诚感到幸运,为什么呢?这就是好像专门给他们预留出来的一段 空白的时间。我说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他们两个相遇、相识和相爱的这个当口,就 是宋徽宗刚刚继位的时候。宋徽宗刚一继位,执行了一个折中政策:我既不偏袒新党,我也 不偏袒旧党,所以他立的国号叫“建中靖国”,不偏不倚,新党的人我也用一点,旧党的人 我也用一点,你们别吵吵。在这样一种政策下面,新党和旧党的那种冲突、那种矛盾,就慢 慢地趋于缓和了,这是他们很幸运的一点。要像以前,两党都打起来了,那他们两个也脱不 了干系。还有一点,赵挺之和李格非虽然同属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