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员工入职培训讲义大全 安全生产及安全教育培训 一、为什么要进行安全教育: 1.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安全培训是国家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生产经营 单位的重要职责。国家通过一些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机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 查、指导。 2.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加入WTO,在全球职业安全卫生 标准一致化的背景下,企业必须加强安全工作,提高公司的信誉度和竞争力。安全事故不 仅可以影响到员工、影响到股东、影响到客户、还要影响到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最 终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3.员工自我保护的需要:有了安全一切美好的将来才成为可能。工作只有我们获得相 关安全操作常
2、识之后,可以避免自己和他人受到伤害。 二、新员工安全教育有关内容 新员工是事故的多发群体,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比较高。是由于新员工在生产各方面 安全素质不够引起的。一般新员工初来乍到,对岗位、陌生环境的不熟悉,存在好奇、紧 张、侥幸、逞能、莽撞等一些不安全的心理因素,存在这样的不安全心态就会在工作中表 现出一些不安全的行为(违章作业) ,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这也就是我们要进行新员工安 全教育的原因之一。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新员工事故案例: 事故经过:2007年5月24日,新员工代某在11#厂粗加工部实习时窜岗到本部E-Z-107钻床旁 观看同事作业操作,突然该机床旁竖起(作划线用)的板件(1
3、0件25030020,约 11.78kg)一齐倒下,该员工马上用手去扶,不慎将左手无名指压伤至骨折。 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该员工 违章作业 ,徒手去扶即将倒下的板料是造成该事故的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1.该员工工作时间 窜岗、离岗 ; 2.部门负责人现场安全督查、日常安全教育不到位。 整改建议: 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板件或模胚翻倒时严禁用手或身体去扶正; 2、工作时间严禁窜岗、离岗;加强现场安全督查,加强日常安全教育。 三.新员工安全教育的形式: 新员工安全教育分为三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级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包括:公 司级安全教育、部门级安全教育、班组级安全教育。 四.新员工安
4、全教育内容包括: a.安全法律、法规知识 b.公司安全组织与安全生产概况 c.安全作业常识(机械、电气、劳动保护等) d.应急处理与急救 e.灭火与逃生常识 f.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五、安全教育有关规定 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2006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生 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其中规定: 1.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培训,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 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预防事故、控制职业 危害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2.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 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5、 24 学时。 3.新员工入厂和调换工种的人员,未经三级安全教育或考试不合格者,不准上岗参加 操作。操作工人必须持证上岗。电气、起重、焊接(切割) 、等特种作业的工人均应经专业 技术培训和技术考试合格后,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准独立操作。 注:特种作业就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 围设备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为特种作业人员。 特种作业包括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 辆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压力容器操作等等。 我公司的特种作业人员主要有:电工、行车工、叉车工、司机、焊工、气割工、 4.从业人员的安全教
6、育培训主要有新员工上岗前的三级教育、 “四新”教育和变换岗安 全教育。 注:“四新”安全教育指:凡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时,必须对操作者 及有关人员进行专门的教育和培训,包括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培训及应急措施的应用等。 除了以上所将的三种安全教育外,还有复工安全教育、特种作业安全教育等。复工安 全教育是针对离开操作岗位较长时间的工人进行的安全教育。 第二讲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活动中永恒的主题,也是当今乃至未来人类社会重点关注的主 要问题之一。人类在不断发展进化的同时,也一直与生存发展活动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进 行着不懈的斗争。当今社会无处不在的各类安全防护装置、管理
7、措施都是人类安全研究的 心血结晶。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安全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化, 对安全问题的研究也就需要更深入,更具科学性。 1 安全基本知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经济安全发展,要求必须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做好 安全生产工作就要做到“预防为主”,而预防为主则是以必要的安全理论知识为前提,就要 从基本的原理知识着手。 比如说,什么叫“安全”?你也许会说, “那还不简单,就是没有危险” ,不能说你的 错,但那也不完全正确, “安全”的定义是:一种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正确了解了 “安全”的定义后,我们可以知道,它是一种状态,要安全就要一直保持这种没危险、不 出事
8、故的状态。这样才能算是正真意义上的“安全” 。 我们学习这些基本的安全理论知识也就是让这些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增强我们的 安全意识,促进安全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一、安全基础理论知识 1、人本原理: 在生产生活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 注:“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始终把人的地位放在第一,根据人的思想和行 为规律,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内在潜力。 2.五 同 时 “五 同 时 ”是 指 : 企 业 生 产 组 织 及 领 导 者 在 计 划 、 布 置 、 检 查 、 总 结 、 评 比 生 产 的 时 候 , 同
9、 时 计 划 、 布 置 、 检 查 、 总 结 、 评 比 安 全 工 作 。 注 : 五 同 时 ”要 求 企 业 把 安 全 生 产 工 作 落 实 到 每 一 个 生 产 组 织 管 理 环 节 中 去 。 “五 同 时 ”使 得 企 业 在 管 理 生 产 的 同 时 必 须 认 真 贯 彻 执 行 国 家 安 全 生 产 方 针 、 法 律 法 规 , 建 立 健 全 各 种 安 全 生 产 规 章 制 度 , 如 安 全 生 产 责 任 制 、 安 全 生 产 管 理 的 有 关 制 度 、 安 全 卫 生 技 术 规 范 、 标 准 、 技 术 措 施 , 各 工 种 安 全
10、操 作 规 程 等 , 配 置 安 全 管 理 机 构 和 人 员 。 3、三不伤害原则: 三不伤害就是指在生产工作中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注:员工的安全是公司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有了安全,美好生活才有 可能;他人生命与你的一样宝贵,不应该被忽视,保护同事、不伤害他人是你应尽的义务;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变化的环境蕴含多种可能失控的风险,你的生命安全不应该由他人来 随意伤害,工作中应该做到不被他人伤害。 4. 三同时”的原则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中,其劳动安全 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注:这一原则要求生
11、产性建设工程项目在投产使用时,必须要有相应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之配套使用,使劳动条件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5. 预防原理 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 预防原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 止事故发生。 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 发生重合,使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事故的发生。我们控制事故的发生也就是从人和物两 个方向入手,通过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举例:由于机床的旋转部位外露而造成的工人的手被绞伤。首先
12、机床的危险部位外露是由 于设备本身存在安全隐患,也就的不安全的的状态。而人的手靠近外露旋转部位,是属于 人的不安全行为,只有是人的手伸进了危险部位、而设备本身的旋转部位外露,事故才会 发生。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人为错误。包括引起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动作; 也包括应该按照安全规程去做,而没有去做的行为。不安全行为反映了事故发生的人的方 面原因。 不安全行为分下列几类:、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 切屑等)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 挡板等);、在
13、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 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作业或场合中,忽 视其使用;12、不安全装束(如在有旋转零件部位的设备旁穿肥大服装等);13.对易燃易 爆危险品处理错误。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不安全状态反映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 方面的原因。包括物、作业环境潜在的危险。不安全状态分下列几类:、防护、保险、 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有缺陷(如防护服、手套、护目镜、面罩、安全带、安全鞋等);、生产场地(环境) 不良。 二、安全色、安全线及安全标志
14、1. 安全色: 国家标准规定安全色是指传递安全信息的颜色,目的是使人们能够迅速发现或分辨安 全标志和提醒人们注意,以防事故发生。 国家规定的四种安全色为:红、黄、蓝、绿 其中:红色很醒目,使人们在心理上会产生兴奋和刺激性,红色光光波较长,不易被尘雾 所散射,在较远的地方也容易辨认,所以用于表示禁止、停止的意思,如:禁止吸烟的标 志。 黄色对人眼能产生比红色更高的明度。用于表示注意、警告的意思,主要用于警告 标志、警戒线、行车道的中线、机械上齿轮箱、安全帽等。如:当心触电 蓝色表示指今、必须遵守的意思,如:必须系安全带 绿色表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的意思,主要用于提示标志、车间内的安全通道、 行
15、人和车辆通行标志、消防设备和其他安全防护设备的位置。如:安全通道标志牌 2. 对比色: 对比色是指使安全色更加醒目的反衬色,四种安全色的相对应对比色只有黑白两种颜 色,如下表所示: 安全色 对比色 红 白色 黄 黑色 蓝 白色 绿 白色 注:a.对比色有黑白两种颜色,黄色安全色的对比为黑色;红、蓝、绿安全色的对比色 均为白色。而黑、白色互为对比色。 b.黑色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图形符号,警告标志的几何图形和公共信息标志。白色 则作为安全标志中红、绿、蓝三色的背景色,也可以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和图形符号及安 全通道、交通上的标线及铁路站台上的安全线等。 3.识别色:人们在各种气瓶上涂上各种颜色和字
16、体来区分它们,就是利用了安全色和 对比色来识别 序号 介质名称 瓶体 字样 字色 1 氢 淡绿 氢 大红 2 氧 淡酞蓝 氧 黑 3 氨 淡黄 液氨 黑 4 空气 黑 空气 白 5 乙炔 白 乙炔不可近火 大红 注:在我们公司经常见到的有乙炔和氧气气瓶,这两种气体主要用于进行气割、气烘等 作业。属于易燃易爆、危险性比较大的压力容器。 4.安全线: 在工矿企业中用以划分安全区域与危险区域的分界线。厂房内安全通道的标示线,铁 路站台上的安全线都是属于此列。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安全线用白色(公司是用黄色线划 分) ,宽度不小于 60mm。在生产过程中,有了安全线的标示,我们就能区分安全区域和危险 区域
17、,有利于我们对危险区域的认识和判断。 5.安全标志: 安全标志类型有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 a 禁止标志:是指不准或禁止人们的某种行为的图形标志。其基本形式为带斜杠的圆形 框,圆环和斜框为红色,图形符号为黑色,衬底为白色。例如:禁止吸烟、禁止烟火、禁止 通行、禁放易燃物、禁止激活、禁止入内、禁止停留、禁止架梯等。 b.警告标志:是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标志。其 基本形式是正三角形边框,三角形边框及图形为黑色,衬底为黄色。例如:注意安全、当心 火灾、当心触电、当心车辆、当心瓦斯等。 c.指令标志:是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标志。
18、其基本形式 是圆形边框。图形符号为白色,衬底为蓝色。例如:必须戴防护眼镜、护耳器、防护手套、 必须系安全带。 d.提示标志:是向人们提供某种信息的图形标志。其基本形式是正方形边框。图形符 号为白色。衬底为绿色。例如:太平门、安全通道标志等。 2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全厂员工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法制观念,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政策、法令、规定。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 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我国现行的安全法律法规主要有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及标准五大 类。下面对几部重要的法律法规做简要的介绍: 一、重要的安全生产法规
19、简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 年 6 月 29 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通过,自 2002 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 摘录:第三条 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注:“安全第一”的含义是指安全生产是全国一切经济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当 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先解决安全问题,使生产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 “预防为主”的含义是指把安全的工作重点放在依靠立法、政策引导和企业更新改造、 技术进步、科学管理上,通过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消除事故隐患和危害因素,从根本 上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要求我们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把事
20、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发 生之前。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不同于其他事情,一旦发生往往很难挽回,或者根本无法挽 回。到那时, “安全第一”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 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 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安全生产法规定的从业人员的十项权利和四项义务: a.十项权利: 合同权:“第四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 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
21、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 项。 ” 注:我国最近通过了一部新的关于合同的法律, 劳动合同法 ,将于 2008 年 1 月 1 日开 始实施,也是对劳动合同的进一步明确。 知情权:“第四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 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 建议权:“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 批评、检举及控告权(不得报复):“第四十六条 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 。 培训权:“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 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
22、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 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 获得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权:“第三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 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 注:劳动防护用品主要有: (1)头部防护类。如安全帽、护发帽; (2)呼吸防护类。如各式防毒面具、防尘口罩; (3)面部防护类。如电焊面罩、护目镜、防冲击护具; (4)听力防护类。如耳塞、耳罩等; (5)防护服装类。如防静电服、防寒服、防水服等; (6)手足防护类。如各种防护手套、防护鞋及专用护肤品; (7)防坠落类。如安全
23、带、安全网、安全绳。 劳动防护用品除了要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外,还有一定的使用期限,超过使用期 限必须报废和停止使用。 拒绝危险权(不得报复):“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 紧急避险权:“第四十七条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 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 工伤索赔权:“第四十八条 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 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 工会监督权:“第五十二条 工会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工会
24、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 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发现生产经营单位违章指挥、 强令冒险作业或者发现事故隐患时,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研究答 复;发现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时,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 险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作出处理。工会有权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 处理意见,并要求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 b.四项义务: 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安全生产法四十九条规定:从业人员在从业过 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依照法律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
25、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 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 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 正确佩戴和使用劳保用品的义务:“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是从业人员必须 履行的法定义务,这是保障从业人员人身安全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需要。从业人员 不履行该项义务而造成人身伤害的,生产经营单位不承担法律责任。 ” 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安全生产法第五十条规定:从业人员 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 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这对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 预防
26、、减少事故和人员伤亡,具有积极意义。 ” 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从业人员发现 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预防事故发生。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994 年 7 月 5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八次会议通过) 。 摘录:第 52 条 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 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
27、,减少职业危 害。 第 53 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同时设计、同时施 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三同时原则” 举例: 第 56 条 劳动者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对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行; 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 年 4 月 29 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第二次会议于通过,自 1998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摘录:第二条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 的原则,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第五条 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
28、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 务。任何单位、成年公民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第十八条 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 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并采取相应的消 防安全措施。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的作业的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 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 得埋压、圈占消火栓,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第三十二条 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 提供便利,不
29、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安场所的现场工作 人员有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义务。发生火灾的单位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火灾,邻 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 3 消防安全知识简介 有句谚语说得好:贼偷一半,火烧精光。平时学点消防知识,在碰上谁也不敢保证不 会发生的火灾的时候会救我们一命,会为我们挽回一些损失的。否则等我们意识到其重要 性时,也许我们就再也没有机会来学习了。 一、燃烧的基本原理 1、燃烧的本质:燃烧,俗称“着火” 。燃烧是可燃物质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一种放热发光 的剧烈化学反应。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 (或)发烟现象。 2、燃烧的条
30、件: 燃烧的必要条件:为了更好地掌握灭火原理,首先应该了解物质燃烧的条件。任何物质 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烧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 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点火源) 。 以上三个条件是发生燃烧的基本条件。然而,事实证明在某些情况下,虽然具备了燃 烧的基本条件,如果可燃物的数量不够,氧气不足或点火源的热量不大,温度不够,燃烧 也不能发生。亦只有达到一定量变,才能发生质变。所以,更发生燃烧,除了上述三个基 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以下充分条件 燃烧的充分条件: a.一定浓度的可燃物:要燃烧,必须使可燃物质与助燃物(氧化剂)有一定的浓度比例, 如果可
31、燃物与助燃物比例不当,燃烧就不一定发生。 b.一定比例的助燃物:要使可燃物质燃烧,助燃物的数量必须足够,否则燃烧就会减弱,甚 至熄灭。 c.一定能量的点火源:无论何种能量的点火源,都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可燃物着火。 d.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三者的相互作用。 实验证明,燃烧不仅必须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并且满足相互之间的数量比 例,同时还必须使三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否则,燃烧也不能发生。例如:在教室里有 桌、椅、门、窗等可燃物质,有充满空间的助燃物(空气) ,有火源(电源) ,构成燃烧的 条件具在,可是并没有发生燃烧现象,这就是因为这些条件没有作用的缘故。 二、灭火的基本原理 根
32、据燃烧的基本条件要求,任何可燃物产生燃烧或持续燃烧都必须具备燃烧的必要条 件和充足条件。因此,火灾发生后,所谓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 过程。 通过对燃烧的三个条件分析,我们在采取灭火措施时就是对燃烧的三个条件采取措施, 通过消除着火源、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来达到灭火的效果。 其中消除着火源的措施有很多,其中有安装防爆灯具、禁止烟火、接地避雷、隔离和 控温等;控制可燃物的措施主要有在生活中和生产的可能条件下,以难燃和不燃材料代替 可燃材料等。灭火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前 三种灭火作用主要是物理过程,化学抑制是一个化学过程。不论是使用灭火剂
33、灭火,还是 通过其他机械作用灭火,都是通过上述四种作用的一种或几种来实现的。 1.冷却灭火 对一般可燃物而言,它们之所以能够持续燃烧,其条件之一就是它们在火焰 或热的作用下,达到了各自的着火点。 如:用水扑灭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主要是通过冷却作用来实现。水能大量吸收热量,使 燃烧物的温度迅速降低,最后导致火焰熄灭。常用的还有二氧化碳进行降温灭火。 2.窒息灭火 各种可燃物的燃烧,都需要在其最低氧浓度以上的条件下进行,低于此浓度 时,燃烧不能持续。人们通常向燃烧区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气体来降低燃 烧区内氧气的浓度,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采用窒息法的常用措施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射在燃烧
34、物的表面,降低燃烧区域的 氧气的浓度,从而使达到灭火的效果。 3.隔离灭火 燃料是燃烧条件中的主要因素,如果把可燃物与火焰以及氧隔离开来,那么 燃烧反应自动就会中止。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的通 道;打开有关阀门,使已经燃烧的容器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液体可燃物通过管道导 致安全区域,都是隔离灭火的措施。还有如火灾中用棉被、沙石扑灭火灾等等。 4.化学灭火化学抑制 灭火物质的有焰燃烧中的氧化反应,破坏燃烧的化学反应。 三、火灾的定义和分类 1.火灾定义(根据国家标准 GB590785)为: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 害。 2.火灾的分类(根据国家标准
35、GB496886火灾分类的规定,将火灾分为五类: -A 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 类火灾:液体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沥青等。 -C 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氧气火灾等。 -D 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铝镁合金火灾等。 -电器类火灾:凡是由电器走火漏电打火引起的火灾称为电气火灾。 四、灭火器的结构与使用使用 1.灭火器的结构 灭火器的本体通常为红色,并印有灭火器的名称、型号、灭火级别(灭火类型及能力) 、 灭火剂以及驱动气体的种类和数量,并以文字和图形说明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灭火器是由 筒体、器头、
36、喷嘴等部件组成,借助驱动压力可将所充装的灭火剂喷出,达到灭火的目的。 灭火器由于结构简单,操作方面,轻便灵活,使用面广,是扑救初起火灾的重要消防 器材。 2.我公司所用的灭火器材 我公司现所配备的消防器材主要类型有:消防栓、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及少 部分的泡沫灭火器: 3.灭火器的代码具体含义: 消防器材 灭火器 消火栓 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MT2 型 泡沫灭火器MJPZ3 型 室外消火栓 室内消火栓 MFZL2 型MFZL4 型 MFTL35 型 灭火器由于结构简单,操作方面,轻便灵活,使用面广,是扑救初起火灾的重要消防 器材。 其型号具体表示为: M灭火器 T推车式或二氧化 F
37、干粉 P泡沫 Z鸭嘴式 数字重量 例如: MFT35:35kg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MPZ4:4kg 鸭嘴式泡沫灭火器 4.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a.使用方法: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灭火时应快速将灭火器扛到火场,在距燃烧物五米(适当距离)处放下。 2)摇动瓶身数次,使瓶内干粉松散。 注:因为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是 NaHCO3(碳酸氢钠),长期不使用会出现干粉 板结的现象,摇动瓶身数次主要是使瓶内的干粉松动,才能够喷出来。 3)拨出保险销(注意不能倒置使用)。 4)用一只手握紧带胶管的喇叭口对准火焰根部,(否则按下压把后因有一定压力会上 下摆动打伤人)另一只手按下压
38、把,左右扫射即可。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使用时一般由两人一起将干粉推车拉到燃烧处在离燃烧物十米处停下,然后: 1)一人快速取下喷枪握紧,拉出干粉喇叭胶管。 2)另一人则拨出保险销,提起提环开关。 3)出粉后枪口对准火焰根部左右喷射。 b.注意事项:干粉灭火无毒性,也无腐蚀作用。可以用于扑灭燃烧液体、贵重仪器燃 油及可燃气体的火灾(即 ABC 类),灭火效果较好。干粉是不导电的,这种灭火器可用于 扑灭带电设备的火灾。干粉灭火器应保持干燥、密封以防干粉受潮结块;避免日光曝晒, 以防气瓶中二氧化碳因此膨胀,发生漏气现象。应存放在通风、阴凉、易取用处。手提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过程中不能倒置使用
39、,也不能对着人。 .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a.使用方法: 使用时先拔掉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保险栓,一手握住喇叭手柄,对准着火物, 另一手把鸭舌往下压,二氧化碳立即由喇叭口喷出。 b.注意事项: 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利用其内部充装的高压液态二氧化碳喷出灭火的。由 于二氧化碳灭火剂具有绝缘性好,灭火后不留痕迹的特点,因此,适用于扑救贵重仪器和 设备、图书资料、仪器仪表及 600 伏以下的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扑救油类火灾也有较好 的效果。但二氧化碳不适用于扑救某些工厂产品(如金属钾、钠等)的火灾,因为这类活 泼金属能夺取二氧化碳中的氧起化学反应,而继续燃烧。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不要 用手持金
40、属导管,也不要把喷嘴对准人,以防冻伤。 (因为二氧化碳有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汽 化过程中是一个吸热的过程,使瓶体表面温度降低) 。使用灭火器时要站在上风向,以避 免伤及自己。 四、火灾逃生 每个人都在祈求平安。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才旦夕祸福。一旦火灾降临,在浓烟毒气 和烈焰包围下,不少人葬身火海,也有人死里逃生幸免于难。 “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的 处境, ”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只要冷静机智运用火场自救与逃生知识,就有极大可能 拯救自己。因此,掌握多一些火场自救的要诀,困境中也许就能获得第二次生命。 以下几点大家要特别注意: 1.熟悉环境,暗记出口 就是对经常工作或居住的地方多了解和熟悉其消防安
41、全环境,对自己工作、学习或居 住所在的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安全出口、都要非常熟悉。必要时可集中组织应急逃 生预演,使大家熟悉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这样,火灾发生时,就不会 觉得走投无路了。 如果是你处在陌生的环境时,如入住酒店、商场购物、进入娱乐场所时,为了自身安 全,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 请记住:在安全无事时,一定要居安思危,给自己预留一条通路。 2.保持冷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 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 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
42、乱窜。 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 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 火场逃生是争分夺秒的行动。一旦听到火灾警报或意识到自己被烟火围困时,千万不 要迟疑,要听从有关负责人指挥立即设法脱险,切不可延误逃生良机。在火场上经常出现 有人为顾及财物等贻误逃生的案例。 请记住:人只有沉着镇静,才能想出好办法。 注:火灾时所产生的烟雾一般比空气的密度小,会浮在空气的上层部分,所以说逃生时应 尽量低身弯腰前进。 3. 简易防护,蒙鼻前行 许多火灾的受害者是因有毒有害气体窒息而死。同时,燃烧中产生的热空气被人吸入, 会严重灼伤呼吸系
43、统的软组织,也会造成人员窒息死亡。逃生者多数要经过充满浓烟的走 廊楼梯间等地方才能离开危险区域。逃生时,可把毛巾浸湿,叠起来捂住口鼻,无水时, 干毛巾也行,身边没有毛巾,餐巾、口罩、帽子、衣服也可以替代。要多叠几层,将口鼻 捂严。穿越烟雾区时,即使感到呼吸困难,也不能将毛巾从口鼻上拿开,否则就有立即中 毒的危险。 注:火灾中各种装饰材料燃烧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等,会引起 人体的中毒,甚至窒息。 4. 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着火时,应根据火势情况,优先选用最便捷、最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设施逃生。从浓烟 弥漫的通道逃生时,可向头部、身上浇凉水,用湿衣服、湿床单、湿毛毯等将身体裹好,
44、低势行进或匍匐爬行穿过险区。可沿着墙壁逃生,因为门窗始终在墙壁中,在通过门逃生 之前应用手背感受门的温度,如太高则说明火势太高需重新选择逃生路径。火场逃生过程 中,要一路关闭所有你背后的门,它能减低火和浓烟的蔓延速度。如无其它救生器材,可 考虑利用建筑的阳台、屋顶、避雷线、落水管等脱险。火灾时千万不要乘坐电梯。 5.跳楼有术,虽损求生 如果被火困在楼房的二层,若无条件采取其它自救方法或短时间内得不到救助,在烟 火威胁、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可以跳楼逃生。但在跳楼之前,应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 枕头、床垫、大衣等柔软物品,以便“软着陆” 。然后再用手扒窗台,身体下垂,头上脚下, 自然下滑,以缩小跳落
45、高度,并使双脚首先着落在柔软物上。但是只要有一线生机,就不 要冒险跳楼。 6.互帮互助、利人利己 身处火灾烟气中的人,精神上往往陷于极端恐怖和接近崩溃,惊慌的心理极易导致不 顾一切的伤害性行为如跳楼逃生。应该注意的是:只有消防队员准备好救生气垫并指挥跳 楼时或楼层不高(一般 4 层以下) ,非跳楼即烧死的情况卜,才采取跳楼的方法。即使已没 有任何退路,若生命还未受到严重威胁,也要冷静地等待消防人员的救援。跳楼也要讲技 巧,跳楼时应尽量往救生气垫中部跳或选择有水池、软雨篷、草地等方向跳;如有可能, 要尽量抱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或打开大雨伞跳下,以减缓冲击力。如果徒手跳楼一 定要扒窗台或阳台使
46、身体自然下垂跳下,以尽量降低垂直距离,落地前要双手抱紧头部身 体弯曲卷成一团,以减少伤害。跳楼虽可求主,但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要慎之 又慎。 7.特别提醒 (1) 在火场中或有烟室内行走,应尽量低身弯腰以降低高度,防止窒息。 (2) 在逃生途中尽量减少所携带物品的体积和重量。 (3) 要正确估计火势的发展和蔓延势态,不得盲目采取行动。 (4) 防止产生侥幸心理,先要考虑安全及可行性后方可采取实施。 (5) 逃生、报警、呼救要结合进行,防止只顾逃生而不顾报警与呼救 (6) 火灾发生时切勿乘坐电梯。 4 电气安全知识简介 电能是一种现代化能源。电力作为动力,能不断提高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
47、,能有 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高和工作现代化不断发展,电力更加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在人们应用电能的同时,如果 缺少安全措施和安全知识,缺少安全管理或维修不当,设备绝缘老化等原因,电也会给人 们带来灾难,使人体遭到伤害,财产遭受损失。 一、电气事故 电气事故包括:人身触电事故、设备烧毁事故、电气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事故、产品质 量事故以及电击引起的二次人身事故等。而人身触电事故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电气线路 或设备在没有故障的情况下引起的触电也称直接触及带电体;另一种情况是当线路或设备 在有故障的情况下引起的触电;根据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情况不同又
48、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 二、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及人体允许电流、安全电压 1.影响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的因素 人体触电主要是电流通过人体造成伤害,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电流的大小,电 流通过人体持续的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频率以及人体的状况等多种因素有 关,而且各种因素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注:一般认为电流对人体的心脏、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危险性比较大,特别是电流通 过心脏时,危险性最大。 1.电击和电伤: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破坏人的心脏、肺部以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直至危及生 命的伤害。电流通过人体,会引起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血压升高、昏 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
49、等症状。使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时会造成死亡,触电事 故绝大部分是电击造成。 电伤是由电流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热能、化学能、机械能等)作用于人体时,所 造成的伤害,如电弧烧伤、烫伤) 。 2.电流大小对人体的伤害: 我国交流电频率是 50Hz,当电流不同时能引起人体不同的感觉。 a.感应电流:一般能引起人体感觉的电流为 0.5 毫安,称为反应阈,由人体与电极接触 的面积、接触的状态(干、湿、压力、温度)以及个人的生理条件等因素决定。 b.摆脱电流:是手握电极的人能自行摆脱电极的最大电流值,平均为 10 毫安,也称摆 脱阈。一旦触电后,不能摆脱电源时,后果将是严重的 c.致命电流:通过人体能引起心室纤维颤动的最小电流值(一般认是 50mA 以上) ,电 击死亡是电流引起心室颤动或窒息造成的,即为致命电流。 当电流通过人体时,可使人体肌肉收缩,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心脏内心电冲动的形 成和传导紊乱,当电流达到数安培延续超过几秒,则可能发生内部烧伤或其他严重损伤, 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