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书由 为您整理制作,更多好书请登陆: .】 孟子简介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约前 372-前 289) ,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皱国(今山东皱县东南人) ,离孔 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 代表人物。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 479)大约百年左右。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 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等故事, 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 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 孔子的孙子子思。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 门人” ,
2、这倒是有可能的。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了子思的影响。所以, 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 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 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 “序诗 书 ,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 荀卿列传 )今天我们所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 章。但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 ,比现存的孟子多出四篇。赵岐在为孟 子作注时,对十一篇进行了鉴别,认为七篇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为伪篇。东汉以后,
3、 这几篇便相继亡佚了。 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 。所 以,尽管汉书.文艺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 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汉文帝把论语 、 孝经 、 孟子 、 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 。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 其中包括了孟子 ,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后来宋太宗又翻刻了这十一 经。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 ,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历代为孟子作注释比较重要的有东汉赵岐的孟子注和宋代朱熹的孟子集注 。
4、 清代的焦循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撰成孟子正义一书,是集大成的著作。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为变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同时,思 想也更加活跃正当“百家争鸣”的时代。所以,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 思想等,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想。同时,在与墨家、道家、 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孟子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 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提高,孔子被尊为“圣人” ,孟子也 被称为“亚圣” 。 与论语一样, 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 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 孟子却有许多长
5、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 辩。如果说论语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谆告诫,那麽孟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侃侃而 谈,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梁惠王上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 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 何 以利吾家?土庶人曰, 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 者, 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 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 已矣, 何必曰利?” 【注释】 梁惠王:就是魏惠
6、王(前 400-前 319) ,惠是他的谥号。公元前 370 年继他父亲魏武 侯即位 ,即位后九年由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 ,所以又叫梁惠王。 叟:老人。 亦:这里是“只”的意思。 土庶人:土和庶人。庶人即老百姓。 交 征: 互相争夺。征,取。 弑:下杀上,卑杀尊,臣杀君叫弑。 万乘、千乘、百乘:古代 用四匹 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据刘向战国策。序说, 战国末 期的万乘之国有韩、赵、魏(梁) 、燕、齐、楚、秦七国,千乘之国有宋、卫、中山以及东 周、 西周。至于千乘、百乘之家的“家” ,则是指拥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车千 乘
7、; 大夫封邑小,有兵车百乘。 苟:如果。 餍(yan):满足。 遗:遗弃,抛弃。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 有利 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 利? 大夫说, 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 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 是上 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 人,一 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 拥有一 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
8、家中 就拥有 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 地位是 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 却不顾 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经始灵台,经 之营 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史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幽鹿攸伏。幽 鹿濯濯 ,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轫鱼跃。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 曰: 灵台 ,谓其沼曰灵沼 ,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
9、故能乐也。 汤誓曰: 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注释】 诗云:下面所引的是诗经.大雅.灵台 ,全诗共四章,文中引的是前两章。 经始:开始规划营造;灵台,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攻:建造。 不日:不 几天。 亟:急 庶民子来:老百姓像儿子似的来修建灵台。 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 幽鹿:母鹿;攸:同“所” 。 濯(zhuo)濯:肥胖而光滑的样子。 鹤鹤:羽毛洁白的 样子 。 灵沼:池名。 於(wu):赞叹词;轫(ren ), 满。汤誓:尚书中的一篇, 记 载商汤王讨伐夏桀是的誓师词。 时日害丧:这太阳什么时候毁灭呢?时,这;日,太阳; 害 ,何
10、,何时;丧,毁灭。 予及女:我和你。女同“汝” ,你。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顾盼着鸿雁麋鹿,等飞禽走兽,一面说: “贤 人也以次为乐吗?” 孟子回答说:“正因为是贤人才能够以次为乐,不贤的人就算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 快乐的 。 诗经说:开始规划造灵台,仔细营造巧安排。天下百姓都来干,几天建成速度快。 建台 本来不着急,百姓起劲自动来,国王游览灵园中,母鹿伏在深草丛。母鹿肥大毛色润,白 鸟洁净 羽毛丰。国王游览到灵沼,满池鱼儿欢跳跃。 周文王虽然用了老百姓的劳力来修建高台深 池, 可是老百姓非常高兴,把那个台叫做灵台 ,把那个池叫做灵沼 ,以那里面有麋鹿鱼鳖 等 珍
11、禽异兽为快乐。古代的君王与民同乐,所以能真正快乐。相反, 汤誓说:你这太阳 啊, 什麽时候毁灭呢?我宁肯与你一起毁灭!老百姓恨不得与你同归于尽,即使你有高太深 池、珍 禽异兽,难道能独自享受快乐吗?”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 孟子对曰:“杀人以挺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 且人 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 者, 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注释】 安:乐意。 梃(ti
12、ng):木棒。 庖(pao ):厨房。 厩(jiu):马栏。 且人 恶(wu)之:按现在的词序,应是“人且恶之” 。且,尚且。 恶(wu):疑问副词,何, 怎 么。 俑(yong):古代陪葬用的土偶、木偶。 在用土偶、木偶陪葬之前,经历了一个 用草人 陪葬的阶段。草人只是略略像人形,而土偶、木偶却做得非常像活人。所以孔子深恶痛绝 最初采 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 “始作俑者”就是指这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后来这句话 成为 成语,指首开恶例的人。 象:同“像” 。 【译文】 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的指教。 ” 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
13、同。 ”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没有什么不同。 ” 孟子于是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 躺者 饿死的人。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人尚且厌恶它;作为 老百姓 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那又怎么能够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 子说: 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该是会断子绝孙吧!这不过是因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 用来陪 葬罢了。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原文】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 焉 ;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14、。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壮 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 往而 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注释】 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 梁 (魏)惠王自称魏国也为晋国。 莫强:没有比它更强的。 东败于齐,长子死焉:公 元前 341 年,魏与齐战于马陵,兵败,主将庞涓被杀,太子申被俘。 西丧地于秦七百里:马 陵之战
15、 后,魏国国势渐衰,秦屡败魏国,迫使魏国献出河西之地和上郡的十五个县,约七百里地。 南辱于楚:公元前 324 年,魏又被楚将昭阳击败于襄陵,魏国失去八邑。 比:替,为; 一:全 ,都;洒:洗刷。全句说,希望为全体死难者报仇雪恨。 地方百里:方圆百里的土地。 易 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译文】 惠王说:“魏国曾一度在天下称强,这是老先生您知道的。可是到了我这时候,东边 被齐 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都死掉了;西边丧失了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受楚国的侮辱。 我为这 些事感到非常羞耻,希望替所有的死难者报仇雪恨,我要怎样做才行呢?” 孟子回答说:“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
16、归服。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 仁政 ,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 忠诚 、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 击那 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 “因为那些秦国、楚国的执政者剥夺了他们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深耕细 作来 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东离西散。他们使老百姓陷入深渊之中,大王去征伐 他们, 有谁来和您抵抗呢?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大王请不要疑虑!” 【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 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
17、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 然下 雨,则苗渤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 有不嗜 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 就下, 沛然谁能御之? ” 【注释】 梁襄王:梁惠王的儿子,名嗣,公元前 318 年至公元前 296 年在位。 语(yu):动 词,告 诉。 卒然:突然。卒同“猝”(cu). 与:从,跟。 七八月:这里指周代的历法,相当 于夏 历的五六月,正是禾苗需要雨水的时候。 渤然:兴起的样子。渤然兴之
18、即蓬勃地兴起。 人 牧:治理人民的人,指国君。 “牧”由牧牛、牧羊的意义引申过来。 由:同“犹” ,好像, 如同。 【译文】 孟子见了梁惠王,出来以后,告诉人说:“远看不像个国君,到了他跟前也看不出威 严的 样子。突然问我: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 “我回答说:要统一才会安定。 “他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又答: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他又问:有谁愿意跟随不喜欢杀人的国君呢? “我又答:天下的人没有不愿意跟随他的。大王知道禾苗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天 旱的 时候,禾苗就干枯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哗啦哗啦下起大雨来,禾苗便会蓬勃生长起来。 这样 的情况,谁能够阻挡的住呢?如今各国的国君,没
19、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如果有一个不喜 欢杀人 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了。真象这样,老百姓归服他, 就象 雨水向下奔流一样,哗啦哗啦谁能阻挡的住呢?” 【原文】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土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 放辟 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 故明君 制民之产,必是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 之善, 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
20、于死亡。 此 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礼仪哉?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 无 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畜之教, 申之以 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锦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 【注释】 惛:同“昏” ,昏乱,糊涂。 恒产:可以赖以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如土地、田 园、 林木、牧畜等。 若:转折连词,至于。 放:放荡。辟:同“僻”与“邪”的意思相 近,均 指歪门邪道;侈:放纵挥霍。放辟邪侈指放纵邪欲违法乱纪。 罔:同“网” ,有“陷害” 的 意思。 制:订立制度、政策。
21、轻:轻松,容易。 赡:足够,充足。 奚暇:怎 麽顾得 上。奚,疑问词,怎麽,哪有。暇,余暇,空闲。 【译文】 齐宣王说:“我头脑昏乱,对您的说法不能作进一步的领会。希望先生开导我的心志, 更 明确的教我。我虽然不聪明,也不妨试它一试。 ” 孟子说:“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却有固定的道德观念,只有读书人才能做到,至于一 般老 百姓,如果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也就没有固定的道德观念。一旦没有固定的道德观念, 那就会 胡作非为,什麽事都做得出来。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才去加以处罚,这等于是陷害他们。 哪里 有仁慈的人在位执政却去陷害百姓的呢?所以,贤明的国君制定产业政策,一定要让他们 上足以 赡养父母,下足
22、以抚养妻子儿女;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致饿死。然后督促他们走 善良的 道路,老百姓也就很容易听从了。 “现在各国的国君制定老百姓的产业政策,上不足以赡养父母,下不足以抚养妻子儿 女; 好年成尚且艰难困苦,坏年成更是性命难保。到了这个地步,老百姓连保命都恐怕来不及 哩,哪 里还有什麽工夫来修养礼仪呢? “大王如果想施行仁政,为什麽不从根本上着手呢?在五亩大的宅园中种上桑树,五 十岁 以上的老人都可以穿上丝绵衣服了。鸡狗猪等家禽家畜好好养起来,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 可以有 肉吃了。百亩的耕地,不要去防碍他们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认真 地兴办 学校,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教
23、导学生,头发斑白的人也就不会在路上负重行走 了。老 年人有丝绵衣服穿,有肉吃, 一般老百姓吃得饱 ,穿得暖,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是从来没有 过的 。 ” 【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 则王 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 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 则废 衅钟与?曰:何
24、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 死地 ,故以羊易之也。 ”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 地, 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 爱也 。 ”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 死; 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 【注释】 齐宣王:姓田,名辟疆。齐威王的儿子,齐泯王的父亲,约公元前 319 年至 30
25、1 年 在位。 齐桓、晋文:指齐桓公、晋文公。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姓姜,名小白。公元前 685 年至 前 643 年在位,是春秋时第一个霸主。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姓姬,名重耳,公元前 636 至前 628 年在位,也是“春秋五霸”之一。 无以:不得已,以同“已” 。 胡龁:人名,齐 宣王 身边的近臣。 之:动词,去,往。 衅钟:新钟铸成,杀牲取血涂抹钟的孔隙,用来 祭祀。 按照古代礼仪,凡是国家某件新器物或宗庙开始使用时,都要杀牲取血加以祭祀。 觳 (hu)觫 (su):因恐惧而战栗的样子。 爱:吝啬。 褊(bian):狭小。异:动词,奇怪,疑怪, 责 怪。 隐:疼爱,可怜。 无伤:没
26、有关系,不要紧。 庖厨:厨房。 【译文】 齐宣王问道:“齐桓公、晋文公在春秋时代称霸的事情,您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之事的,所以没有传到后代 来, 我也没有听说过。大王如果一定要我说。那我就说说用道德来统一天下的王道吧?” 宣王问:“道德怎麽样就可以统一天下了呢?” 孟子说:“一切为了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这样去统一天下,就没有谁能够阻挡了。 ” 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吗?” 孟子说:“能够。 ” 宣王说:“凭什麽知道我能够呢?” 孟子说:“我曾经听胡 告诉过我一件事,说是大王您有一天坐在大殿上有人牵着牛 从殿下 走过,您看到了
27、,便问:把牛牵到哪里去?牵牛的人回答:准备杀了取血祭钟 。您 便说 :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到它那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到处死刑一样。 牵牛 的人问:那就不祭钟了吗?您说:怎么可以不祭钟呢?用羊来代替牛吧!-不知 道 有没有这件事?” 宣王说:“是有这件事。 ” 孟子说:“凭大王您有这样的仁心就可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听说这件事后都认为您 是吝 啬,我却知道您不是吝啬,而是因为不忍心。 ” 宣王说:“是,确实有的老百姓这样认为。不过,我们齐国虽然不大,但我怎么会吝 啬到 舍不得一头牛的程度呢?我实在是不忍心看到它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判处 死刑 一样,所以用羊来代替它。 ”
28、 孟子说:“大王也不要责怪老百姓认为您吝啬。他们只看到您用小的羊去代替大的牛, 哪 里知道其中的深意呢?何况,大王如果可怜它毫无罪过却被宰杀,那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 呢?” 宣王笑者说:“是啊,这一点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了。我的确不是 吝啬 钱财才用羊去代替牛的,不过,老百姓这样认为,的确也有他们的道理啊。 ” 孟子说:“没有关系。大王这种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现,只因为您当时亲眼见到了牛 而没 有见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区;听到它们哀叫, 便不忍 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 ” 【原文】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29、夫我乃行之, 反而 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 ,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 末 ,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 薪之 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 能 , 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 山以 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 “老吾老,以及人之
30、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 于寡 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 保妻 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 者,独 何与?”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 危 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 【注释】 说: 同“悦” 。 诗云:引自诗经.小雅.巧言 。 忖度:猜测,揣想。 戚戚:心有所动的感觉。 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秋毫之末:指细微难 见的东 西。 舆:车子。薪:木柴。 许
31、:赞许,同意。 形:情况,状况。 太山:泰山。 北海 :渤海。 老吾老幼吾幼:第一个“老”和“幼”都作动词用,老:尊敬;幼:爱护。 运于 掌:在手心里运转,比喻治理天下很容易。 诗云:以下三句引自诗经.大雅.思齐 。 刑:同“型” ,指树立榜样,做示范。寡妻:国君的正妻。 御:治理。 权:本指秤 锤, 这里用作动词,指称物。 抑:选择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还是” 。 构怨:结怨, 构成 仇恨。 【译文】 齐宣王很高兴地说:“诗经说:别人有什麽心思,我能揣测出。 这就是说的 先生 您吧。我自己这样做了,反过来想想为什麽要这样做,却说不出所以然来。倒是您老人家 这麽一 说,我的心便豁然开朗了。但
32、您说我的这种心态与用道德统一天下的王道相合又怎麽理解 呢?” 孟子说:“假如有人来向大王报告说:我的力量能够举得起三千斤,却拿不起一根 羽毛 ;视力能够看得清秋天毫毛的末梢,却看不见摆在眼前的一车柴草。 大王您会相信他的话 吗? ” 宣王说:“当然不会相信。 ” 孟子便接着说:“如今大王您的恩惠能够施及动物,却偏偏不能够施及老百姓,是为 什麽 呢?一根羽毛拿不起,是不愿意用力气拿的缘故;一车柴草看不见,是不愿意用眼睛看的 缘故; 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是君王不愿意施恩惠的缘故。所以大王您没有能够用道德来统一天 下,是 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 ” 宣王说:“不愿意做和做不到有什麽区别呢?” 孟子
33、说:“要一个人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这人告诉人说:我做不到。 这 是真 的做不到。要一个人为老年人折一根树枝这人告诉人说:我做不到。 这是不愿意做,而 不是 做不到。大王您没有做到用道德来统一天下,不是属于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的一类, 而是 属于为老年人折树枝的一类。 “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广到 爱护 别人的孩子。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天下便会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运转一样容易治理了。 诗 经 说:先给妻子做榜样,再推广到兄弟,再推广到家族和国家。 说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心推 广到 别人身上去。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定天下,不推广恩德连自己的妻子儿女都
34、保不了。古 代的圣 贤之所以能远远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什麽,不过是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大 王您的 恩惠能够施及动物,却不能够施及老百姓,偏偏是为什麽呢? “称一称才知道轻重,量一量才知道长短,什麽东西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 您请 考虑考虑吧!难道真要发动全国军队,是将士冒着生命危险,去和别的国家结下仇怨,这 样您的 心里才痛快吗?” 宣王说:“不,我为什麽这样做心里才痛快呢?我只不过想实现我心里的最大愿望啊。 ” 【原文】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 于耳 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
35、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 所为 ,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 为之 ,后必有灾。 ”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 九, 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盍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 之市 ,行旅皆欲
36、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注释】 采色:即彩色。 便 (pian)嬖(bi): 君王左右被宠爱的人。辟:开辟。 朝:使动 用 法,使来朝。 莅(li):临。若:人称代词,你。 殆:副词,表示不肯定,有“大 概” 、 “几乎” 、 “可能”等多种含义。 皱:国名,就是当时的邾国,国土很少,首都在今 山东皱县东南的邾城。 楚:即楚国,春秋和战国时期都是大国。盍:“何不”的合音 字, 为什么不。 涂:同“途” 。 愬(su):通“诉” ,控告。 【译文】 孟子说:“大王的最大愿望是什么呢?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齐宣王笑了笑,却不说话。 孟子便说:“是为了肥美的
37、食物不够吃吗?是为了轻暖的衣服不够穿吗?还是为了艳 丽的 色彩不够看呢?是为了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吗?还是为了身边伺候的人不够使唤呢?这些, 您手下 的大臣都能够尽量给您提供,难道您还真是为了这些吗?” 宣王说:“不,我不是为了这些。 ” 孟子说:“那么,您的最大愿望便可以知道了,您是想要扩张国土,使秦、楚这些大 国都 来朝贡您,自己君临中国,安抚四方落后的民族。不过,以您现在的做法来实现您现在的 愿望, 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 宣王说:“竟然有这样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要严重哩。爬上树去捉鱼,虽然捉不到鱼,却也没有什么后患。 以 您现在的做法来实现您现在的愿望,费劲心力去干,一
38、定会有灾祸在后头。 ” 宣王说:“可以把道理说给我听听吗?” 孟子说:“假定皱国和楚国打仗,大王认为哪一国会打胜呢?” 宣王说:“当然是楚国胜。 ” 孟子说:“显然,小国的确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口很少的国家的确不可以与人口众 多的 国家为敌,弱国的确不可以与强国为敌。中国的土地,方圆千里的共有九块,齐国不过占 有其中 一块罢了。想用这一块去征服其他八块,这跟皱国和楚国 打仗有什么区别呢?大王为什么 不回 过来好好想一想,从根本上着手呢?” “现在大王如果能施行仁政,使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您的朝廷上来做官,天下的农民 都想 到您的国家来种地,天下做生意的人都想到您的国家来做生意,天下旅行的人都想到
39、您的 国家来 旅行,天下痛恨本国国君的人都想到您这儿来控诉。果真做到了这些,还有谁能够与您为 敌呢? ” 二、梁惠王下 【原文】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 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 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 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 也。王请大之! “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 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
40、之民。 “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 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 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 【注释】 汤事葛:汤,商汤,商朝的创建人。葛,葛伯,葛国的国君。葛国是商紧邻的小国, 故城在今河南宁陵北十五里处。 文王事昆夷:文王,周文王。昆夷,也写作“混夷” , 周朝初年的西戎国名。 太王事獯(xun)鬻(yu):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即古公 父。獯鬻又 称猃狁,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公元前 497 年至前 465 年在位) 。 吴:指春秋时吴国国君夫
41、差。 畏天之威:,于时保之:引自诗经。周颂。我将 。 诗云:以下诗句引自诗经。大雅。皇矣 。赫斯:发怒的样子。爰:语首助词, 无义。 遏:止;徂(cu):往,到。莒:古国名,在今山东莒县,公元前 431 年被楚国消 灭。 笃:厚;祜:福。 书曰:书, 尚书 ,以下引文见伪古文尚书。周书。 泰誓 。厥:用法同“其” 。 衡行:即“横行” 。 【译文】 齐宣王问道:“和邻国交往有什么讲究吗?” 孟子回答说:“有。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以大国的身分侍奉小国,所以商汤侍奉大 国,周文王侍奉昆夷。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够以小国的身分侍奉大国,所以周太王侍奉獯 鬻,越王勾践侍奉吴王夫差。以大国身分侍奉小国的,是
42、以天命为乐的人;以小国身分侍 奉大国的,是敬畏天命的人。以天命为乐的人安定天下,敬畏天命的人安定自己的国家。 诗经说:畏惧上天的威灵,因此才能够安定。 ” 宣王说:“先生的话可真高深呀!不过,我有个毛病,就是逞强好勇。 ” 孟子说:“那就请大王不要好小勇。有的人动辄按剑瞪眼说:他怎么敢抵挡我呢? 这其实只是匹夫之勇,只能与个把人较量。大王请不要喜好这样的匹夫之勇! “诗经说:文王义愤激昂,发令调兵遣将,把侵略莒国的敌军阻挡,增添了周 国的吉祥,不辜负天下百姓的期望。 这是周文王的勇。周文王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 定。 “尚书说:上天降生了老百姓,又替他们降生了君王,降生了师表,这些君王 和师
43、表的唯一责任,就是帮助上帝来爱护老百姓。所以,天下四方的有罪者和无罪者,都 由我来负责,普天之下,何人敢超越上帝的意志呢?所以,只要有一人在天下横行霸道, 周武王便感到羞耻。这是周武王的勇。周武王也是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定。如今大 王如果也做到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定,那么,老百姓就会唯恐大王不喜好勇了啊。 ” 【原文】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 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 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
44、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琅邪。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 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 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 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 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景公悦,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 说之乐!盖徴招 、 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
45、尤?畜君者,好君也。 ” 【注释】 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相当于当今的别墅之类) 。 非:动词,认为非,即非难,埋怨。 非:不对,错误。 齐景公:春秋时代 齐国国君,公元前 547 年至前 490 年在位。 晏子:春秋时齐国贤相,名婴, 晏子春秋 一书记载了他的事迹和学说。 转附、朝舞 :均为山名 琅邪:山名,在今山东省诸城 东南。 豫:义同“游” 。睊睊:因愤恨侧目而视的样子;胥:皆,都;谗:毁谤, 说坏话。 慝:恶。 方命:违反命令。方,反,违反。 大戒:充分的准备。 大师: 读为“太师” ,古代的乐官。 徴招 、 角招: 与角是古代五音(宫、商、角、徴、
46、羽)中的两个,招同“韶” ,乐曲名。 蓄(xu):爱好,喜爱。尤:错误,过失。 【译文】 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 吗?” 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 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老百姓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以老百 姓的忧愁为忧愁,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有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 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从前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想到转附、朝舞两座山去观光游览,然后沿着海岸向南 行,一直到琅邪。我该怎样做才能够和古代圣贤君王的巡游相比
47、呢? “晏子回答说:问得好呀!天子到诸侯国家去叫做巡狩。巡狩就是巡视各诸侯所守 疆土的意思。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述职就是报告在他职责内的工作的意思。没有不和 工作有关系的。春天里巡视耕种情况,对粮食不够吃的给予补助;秋天里巡视收获情况, 对歉收的给予补助。夏朝的谚语说:“我王不出来游历,我怎么能得到休息?我王不出来 巡视,我怎么能得到赏赐?一游历一巡视,足以作为诸侯的法度。 ”现在可不是这样了,国 君一出游就兴师动众,索取粮食。饥饿的人得不到粮食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大家 侧目而视,怨声载道,违法乱记的事情也就做出来了。这种出游违背天意,虐待百姓,大 吃大喝如同流水一样浪费。真是流连荒亡
48、,连诸侯们都为此而忧虑。什么叫流连荒亡呢? 从上游向下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做流;从下游向上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做连;打猎不知厌 倦叫做荒;嗜酒不加节制叫做亡。古代圣贤君王既无流连的享乐,也无荒亡的行为。至于 大王您的行为,只有您自己选择了。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非常高兴,先在都城内作了充分的准备,然后驻扎在郊外,打 开仓库赈济贫困的人。又召集乐官说:给我创作一些君臣同乐的乐曲!这就是徴招 、 角招 。其中的歌词说:畜君有什么不对呢? 畜君 ,就是热爱国君的意思。 ” 【原文】 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 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 ”王曰:“王政可 得闻与?” 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