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属转变温度和再结晶温度 在 Fe-Fe3C 合金相图中, 1.在平衡状态下,奥氏体、铁素体、渗碳体或碳化物共存的温度,用 A1 表示。 2.亚共析钢在平衡状态下,奥氏体和铁素体共存的最高温度。用 A3 表示。 3.过共析钢在平衡状态下,奥氏体和渗碳体或碳化物共存的最高温度。用 Acm 表示。 即一般所说的下转变温度是 A1,上转变温度是 A3 或 Acm。 液态纯金属在冷却到结晶温度时,其结晶过程是:先在液体中产生一批晶核,已形成的晶核不断长大,并继续产 生新的晶核,直到全部液体转变成固体为止。最后形成由外形不规则的许多小晶体所组成的多晶体。最后完全冷 却结晶。第一次金属结晶,内部晶核往往力
2、学性不够优越,因而 将金属加热到该金属熔点的 0.4 倍时,金属原子 获得更多的热能,使塑性变形后的金属被拉长了的晶粒重新生核、结晶,变为与变形前晶格结构相同的等新轴晶 粒的过程。 金属的再结晶过程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的。通常把变形程度在 70%以上的冷变形金属经 1h 加热 能完全再结晶的最低温度,定为再结晶渡。实验证明,金属的熔点愈高,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其再结晶温度也愈 高。金属的再结晶温度(T 再)与其熔点(T 熔)间的关系,大致可用下式表示: T 再=0.4 T 熔 式中各温度 值,应为绝对温度。 称为再结晶,其温度称为再结晶温度 再结晶就是:当退火温度足够高、时间足够长时,在变形金
3、属或合金的显微组织中,产生无应变的新晶粒再 结晶核心。新晶粒不断长大,直至原来的变形组织完全消失,金属或合金的性能也发生显著变化, 这一过程称为再结 晶。其中,开始生成新晶粒的温度称为开始再结晶温度,显微组织全部被新晶粒所占据的温度称为终了再结晶温 度或完全再结晶温度。再结晶过程所占温度范围受合金成分、形变程度、原始晶粒度、退火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实际应用中,常用开始再结晶温度和终了再结晶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衡量金属或合金性能热稳定水平的参量, 称为再结晶温度。 最低再结晶温度=0.4Tm(K ) 其中:Tm-金属的熔点,K-K 氏温度。 影响冷硬板再结晶温度的因素有哪些? 钢带的再结晶温度是
4、指能使钢带内部组织获得足够的能量,完成再结晶过程所必需的温度,这是确定镀锌生产 线加热温度的最基本的依据。5 u% d5 ( g0 A, 影响的主要因素有:(1) 钢带的化学成分。钢带中的合金元素或杂质会影响基体组织中原子的扩散和新晶粒生 长时晶界的推移,因而所需的温度要高一些。比如纯铁的再结晶退火温度约为 450,而一般钢带因含有碳或其 他合金元素或杂质,再结晶退火温度比这一温度要高得多。 (2)冷轧时的形变程度。冷轧薄板在冷轧过程中的变形量大约为 60 80,形变程度越大,则内 应力越高,越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再结晶温度越低。 致力于为锻造、铸造、轧钢行业人员提供网上在线技术交流的温馨家园
5、,以锻造、铸造、炼钢、轧钢、焊接、热处理、理化检测等相关知识为主,以机加工、电脑设计软件等知识为辅的行业技术网站。 u; M1 |) M4 F: N (3)加热速度。对于连续退火来说,加热速度越快,即在不同温度下停留的时间越短,则再结晶温度 越高。反之,再结晶温度就越低。 (4)保温时间。如钢带加热以后在再结晶温度下保温的时间较长,则再结晶有足够的时间形核、长大, 再结晶所需的温度就较低。在实际生产中,一般材料的再结晶退火温度可参照热处理规范确定,然后在实际中根 据产品的性能修改。而特殊材料的再结晶退火温度要靠试验获得。 再结晶 金属冷加工变形后,由于内能提高而处于不稳定状态,当加热到适当温度
6、时,由于原子扩散能力增强,在晶格畸变较 严重处,将进行重新成核和晶粒长大,形成一些位向与变形晶粒不同、内部缺陷减少的等轴小晶粒。这些小晶粒不断向外 扩展长大,直至冷变形组织完全消失,从而获得没有内应力和形变的稳定组织。这一没有相变的结晶过程叫做再结晶。可 以进行再结晶的最低温度叫做等再结晶温度。再结晶温度的高低,一般和金属的成分和形变量有关。能导致再结晶的最小 形变量叫做临界形变。经再结晶后,金属的强度、硬度显著下降,塑性、韧性大大提高,加工硬化状态消失,内应力完全 消除,金属的性能又重新复原到冷变形之前的状态。热加工行业论坛+ S( n* U& 4 - V. _- 5 再结晶退火 将冷加工变形过的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高于它的再结晶温度,使之再结晶的热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