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第十一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本章要研究的核心问题 垄断资本的产生及其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对经济的调节,第一节 垄断资本的产生及其实质,一、垄断的概念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企业凭借其控制的巨额资本 、足够的生产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通过协定、同盟、联合、参股等方法,操纵与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以获取高额利润。,二、生产集中与垄断形成的可能性及必要性企业组织形式调整及与之伴生的生产集中使资本主义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为垄断提供了可能性与必要性:,首先,生产日益集中使垄断成为可能。,在资本主义自由竞
2、争阶段,单个资本规模很小,生产和流通主要分散于大量的生产经营职能单一中小企业,受市场自发力量调节,竞争激烈,彼此间难以达成限制竞争的协定。由于单个企业的产量和市场份额微不足道,既使某些企业实现了联合或达成某种默契,也难以达到操纵市场的程度。而当时工业技术发展也没有提供这种必要性。随着电力及其应用引发的资本主义企业组织创新以及与之伴生的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大企业主导生产和流通的时代的到来,社会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手中。在一个产业部门中,少数大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的份额。这使得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有可能超越单个企业组织的局限,在一个产业部门或若干个相关产业部门之间进行更高层次的组
3、织协调,如通过公开或非公开合约限制过度竞争,通过联合、互相参股组成企业集团等都变得更加容易。,其次,生产集中也使垄断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生产集中,使资本主义企业规模扩大,大企业的生产能力迅速膨涨。而在一定时期的特定市场上,需求总是有限的。如果资本主义企业仍遵循自由竞争的规律各自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势必导致生产过剩,利润减少,也造成资源使用的损失与浪费。为了保持与扩大利润,大企业间有必要结成垄断组织,瓜分市场份额,以调节生产。生产集中使大企业规模巨大,资本雄厚,产品及企业形象在公众中有一定地位,这对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构成较高的进入壁垒,自由竞争受到限制,逐步形成少数大企业寡头垄断的
4、格局;少数大企业之间势均力敌,为了避免过度竞争造成两败俱伤的灾难性后果,必然寻求某种妥协,达成垄断协定。,三、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1)短期价格协定,这是最简单的形式;(2)卡特尔(Cartal) ,是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划分市场、规定商品产量和商品价格等方 面达成协议的一种组织形式。参加卡特尔组织的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上保持经营的独立性,只是根据协定划分销售市场,确定产量及规定标准价格;(3)辛迪加(Syndicat),是同一生产 部门的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订立共同销售产品和购买原材料的协定而形成的同盟 组织。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已失去经营流通业务的独立性,只保留了生产经
5、营上的独立性;,(4)托拉斯(Trust),是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为了控制商品生产、原料产 地、销售市场和投资范围,以获取高额利润的企业联合组织。参加托拉斯的企业,完全丧失 了生产和流通中的经营独立性,各家企业组成一家庞大的企业,由理事会统一经营管理,各个企业的资本家成为托拉斯的股东,按股份获取经济利益;(5)康采恩(Konzarn),又称财团 ,是在金融上以某个最大资本家集团为基础的生产、流通、运输、保险、银行企业的联合 组织。参加康采恩的企业只保持着形式的独立。,四、金融垄断和金融寡头的产生和发展,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日趋溶合为金融资本,金融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又形成金
6、 融寡头。在工业垄断资本形成的同时,银行业的竞争造成银行业日趋集中和银行垄断组织形成。银行垄断组织的形成,使银行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由过去的借贷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并与工业资本日益溶合在一起。这表现在:,(1)银行支配工商企业 的生产、经营活动。少数大银行可以通过存放款及其他金融业务,了解工商企业的状况,监督其经营活动,并通过扩大或减少贷款来影响工商企业可支配的资本数量,决定它们的命运 。(2)促进和加速了垄断组织的形成。银行业务的扩大和长期贷款的增加使银行与工商企业的命运紧密结合。一方面,银行信用增加了大资本的实力,在竞争中自发地推动了资本、生产集中和垄断组织的形成;另一
7、方面,为了自身的利益,银行也开始有意识地促进有信贷关系的企业之间达成协定,形成垄断组织。,(3)银行成了交易所。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后,银行成为股票与债券买卖的场所,并代理工商企业发行有价证券,使一切工商企业的创办与扩大都要通过银行。这使得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之间日益相互渗透并且在人事上实行联合,其结果是形成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少数既控制银行又控制工业的最大的垄断资本家,即所谓金融寡头。金融寡头充分利用股份公司制度提供的参股、控股办法 ,从上到下、逐步放大,对众多企业进行控制,支配更多的企业,形成庞大的资本主义企业集团。这种控制办法被称之为“参与制”。,五、垄断利润,垄断利
8、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而长期获得的大于并包括垄断企业本身生产的剩余价值在内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的来源,由于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后,资本等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受到垄断造成的一系列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的限制,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充分发挥作用的利润率平均化规律难以发挥作用。所以,从理论上讲,垄断利润中不包括平均利润,不是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而是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特别是通过垄断价格的形式获得的包括剩余价值在内的高额利润。 垄断利润的基本来源是垄断企业中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除此之外还包括利用垄断价格等垄断组织行为占有的非垄断企业雇佣工人创造的一部分
9、剩余价值、普通消费者工资收入以及不发达国家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的剩余价值。,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空前提高,以私人垄断资本为主体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这种矛盾客观要求私人垄断资本的形式要进行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调整和变化,从私人垄断为主发展到国家垄断起主导作用。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 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现代资本主义,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性质。但却使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一、 垄断资本主
10、义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迄今为止包括两个阶段,即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是区别于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的另外一种资本主义,或如西方学者所说的“后资本主义”或“脱资本主义”,而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性中的一个新阶段。,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限性,战后,新科技革命使强大的原子能转化为电能,推动着合成材料制成的高效、精密的巨大机器体系,电子计算机和激光技术使整个生产过程处于自动控制的庞大体系之中, 促进生产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而战前以私人垄断资本为主体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则开始表现出种种不适应。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私人垄断资本生产盲目扩大
11、与社会需求相对减少的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频繁暴发。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生产和资本更进一步地集中于少数大资本,使资本主义的生产能力急剧扩张。由于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在一定时期总是有限的。在严重的市场约束面前,一方面,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竞争激烈,另一方面私人垄断资本对市场的替代以及 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协调越来越困难,不得不求助于国家干预。资产阶级国家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干预作为一只“看得见的手”显得越来越必要 。,第二,随着新技术革命逐步推进,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转换加快,地区经济发展 不平衡日益严重,衰退产业逐步退出和落后地区的发展亟待资本投入。但私人垄断资本唯利是图的本性与这种客观需要尖
12、锐对立,需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出面协调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第三,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巨额资本用于发展公共基础设施,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共同条件。但是,公共基础设施生产与供给中明显的“外部性”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动机存在尖锐对立,公共基础设投资巨额资本需求与私人垄断资本积累的有限性也存在着矛盾,从而需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增大投资。,第四,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科学研究也逐步社会化了。特别是涉及到一些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仅需要多部门、多领域的科学家及工程技术人员协调配合,而且投资额度高,风险巨大。这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属性也构成了尖锐的矛盾,需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化科学研究进行组织协
13、调和增加投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随着新科技革命引发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进一步同垄断资本主义结合起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不是战后产生的新现象,早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初期就已经存在了。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自行扬弃的矛盾时,曾经预示:“在一定部门中造成了垄断,因而要求国家的干涉。”(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496页 。)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家垄断资本只作为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成分。“帝国主义战争大大加速和加剧了垄断资本主
14、义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第171页。)特别 是30年代大危机以后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于战争需要及反危机的目的,曾经极大地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都具有暂时的性质。,二战以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推进,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内在矛盾的演化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不再是暂时的利益和需要,逐步形成了稳定的制度。这种结合也不再是战前阶段某一个方面的结合,而是逐步形成了资本运动全过程的结合。这表明,二战以后,特别是进入50、60年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经济生活中居统治地位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15、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不是国家作为上层建筑发挥作用,而是作为总垄断资本家代表,直接掌握国有垄断资本,在参与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与私人垄断资本结合。因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在经济基础范围内,作为经济基础组成部分,与私人垄断资本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第一,国有垄断资本,即由资产阶级国家直接经营与掌握的资本。其形成途径有两个:一是 国家利用财政手段投资建立国有制企业,主要分布于一些投资数量大、资本周转时间长、利润率比较低,但又是社会资本再生产所不可缺少,而私人垄断资本没有能力并且不
16、愿意投资的产业部门;二是私人垄断资本企业的国有化,即国家用高价收买或其他补偿办法,把一些私人垄断资本创办的企业收归国有。战后初期,英、法、意、奥等国,都对电力、煤炭、城市煤气、铁路运输、航空、邮政、电讯等公共生产服务部门及传统产业部门实行国有化。,第二,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范围的结合,其组织形式是国私合营的股份公司 。这种结合主要有三种途径:国有垄断资本以参与制方式与私人垄断资本合办企业;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共同投资创办新的企业;吸收私人垄断资本加入国家或地方政府创办的企业。在合资的股份公司中,以国有资本的股份为参照,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国家掌握股票控制权的企业;另一类是国家不掌握股
17、票控制权的企业。,第三,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即以私人垄断资本为主体,而国家垄断资本参与调节的结合方式,主要是:在剩余价值生产方面的结合,包括国家通过向私人垄断资本出售国有企业或国有资产,对私人垄断资本企业给予补贴 ,提供资助及提供优惠贷款等方式,直接为私人垄断资本企业提供生产所需的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还包括通过国家对科学研究、基础设施、教育及社会保险、保障,为私人垄断资本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及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在剩余价值实现方面的结合。在国内,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组织大量定货,提供稳定市场;在国际上,国家通过国有垄断资本输出为私人垄断资本企业
18、开辟国际市场,促进其商品输出。在剩余价值分配中的结合,即在剩余价值的分配中,私人企业通过上缴税收形式把剩余价值或额利润转到国家手中,国家再通过财政渠道进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各种形式保证私人垄断资本的利益。,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干预和宏观调控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仅表现在资产阶级国家从经济基础范围的层面与垄断资本结合,而且凭借各种经济干预与宏观调控政策对社会经济实行全面调节。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微观经济干预政策,即对国民经济中某些产业部门 中的企业乃至全社会所有企业,在进入和退出市场的资格、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及价格、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垄断与竞争关系等等,进行一系规范与制约,
19、具体表现为以反垄断为核心的一系列规则。西方把这种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称之为管制或规制。,二是宏观调控政策(1)国家借助于国有经济,以巨大的资本供应者和大量商品的供应者及采购者的身份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在与私人垄断资本的结合中,直接调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比例关系;(2)资产阶级国家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总量及结构调节政策,间接调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局部比例与宏观比例。,直接调节与间接调节相辅相承:一方面,国家掌握的国有资本越多,即直接调节能力越强,其作为上层建筑直接或间接干预经济的力量就越大;另一方面,国家作为上层建筑干预、调节经济的力量越大,就越能够集中和增大国有
20、垄断资本。,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没有替代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而是在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国家日 益与垄断资本相结合,并在这种结合的基础上,国家作为“总资本家”(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18页),为垄断资本获取高额利润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这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发展,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范围内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使之适应生产高度社会化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战后20年,
2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均经历了一个高速平稳增长的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也表明,它正在越来越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主要来源于税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意味着国民税负越来越重,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相对减少,进一步激化了生产相对过剩的矛盾,经济危机频繁,周期缩短。同时,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往往通过扩大政府开支,采取松的财政与货币政策,造成长期的通货膨胀,而支持经济发展的购买力大多数是靠预支未来的购买力,使得进入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了“停滞膨胀”的局面,即经济发展停滞、缓慢,并伴之以通货膨胀。另外,国家借助于发行公债来增加财政收入,并支持私人信贷膨胀,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其结果是形成了公、私债台高筑,引发财政金融危机 。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效率低下,造成严重亏损,也成为国家财政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