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归纳知识点归纳.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212153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病归纳知识点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血液病归纳知识点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血液病归纳知识点归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血液病归纳知识点归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血液病归纳知识点归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IDA) 【诊断标准】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6pg,MCHC0.31g/L 2、血清铁50ug/dl。 3、骨髓铁染色示细胞外铁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细胞15%。 4、血清铁蛋白14ug/L。 5、有明确的缺铁病因,用铁剂治疗有效。 符合上述 15 条中任 2条以上者可诊断。 【辅助检查】 1、血象(包括红细胞指数)及网织红细胞。 2、血清铁+转铁蛋白。 3、血清铁蛋白。 4、骨髓涂片及铁染色(必要时)。 5、大便潜血、虫卵。 6、胃肠道钡餐或胃镜检查(必要时)。 7、妇科检查(月经过多的患者)。 8、肝、肾功能。 【鉴别诊断】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2、,慢性病性贫血,海洋性贫血等 【治疗】 1、去除或治疗病因。 2、铁剂补充治疗:元素铁 150200mg/天,静脉补铁等。 3、疗程:血象恢复正常后,血清蛋白3050ug/L 时再停药。 【疗效标准】 1、治愈:Hb 恢复正常,MCV80fl,血清铁及铁蛋白,FEP 均恢复正常。贫血病因消 除。 2、有效:Hb 增高20g/L,其他指标部分恢复。 3、无效:四周治疗 Hb较治疗前无改变或反下降。 第二节 巨幼细胞贫血 【诊断标准】 1、巨幼细胞贫血 (1) 临床表现:贫血、常伴有消化道症状及舌痛,舌色红、表面光滑(牛肉舌)。(2)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大细胞性贫血(MCV100fl);中性粒细

3、胞分叶过多,5 叶者5%或 6 叶者1%;骨髓:红系呈典型的巨幼红细胞生成,巨幼红细胞10%,粒细胞系统及巨核细胞 系统亦有巨型改变,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血小板生成障碍。 2、叶酸缺乏性巨幼细胞贫血 临床表现:同上。有偏食(蔬菜少或不吃)或空肠疾患或手术切除史。 实验室检查:除上述血象及骨髓象外,血清叶酸3ng/ml(6.81nmol/L),红细胞叶 酸100ng/ml(227nmol/L)。 3、维生素 B12缺乏性巨幼细胞贫血 临床表现:同上。素食或回肠疾患或胃手术切除史。 实验室检查:血清叶酸3.0ng/ml,红细胞叶酸100ng/ml,维生素 B12150pg/ml(111 pmol/

4、L)。 【辅助检查】 1、血象(包括红细胞指数)及网织红细胞。 2、中性粒细胞分叶计数。 2 3、骨髓穿刺涂片检查。 4、生化检查:血清叶酸及维生素 B12水平;红细胞叶酸水平;血清胃泌素测定可选 (疑维生素 B12缺乏时) 5、胃肠道钡餐或胃镜检查(必要时)。 【鉴别诊断】 溶血性贫血,红白血病等相鉴别。 【治疗】 1、去除病因。 2、补充治疗:原则上是缺什么补充什么。叶酸 510mg 每天 3次口服;维生素 B12:100ug 每天 1次肌肉注射。 【疗效标准】 1、治愈 临床:贫血及消化道症状消失,舌质恢复正常。 血象及骨髓象恢复正常。 血清叶酸3ng/ml,红细胞叶酸100ng/ml,

5、维生素 B12150pg/ml。 2、好转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血红蛋白增高30g/L,白细胞及血小板基本恢复正常。 骨髓象恢复正常。 3、无效:经上述补充治疗 68 周后,临床症状、血象及骨髓象无改变。 第三节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符合 PNH 2、实验室检查: 具备溶血性贫血特点; Ham试验、糖水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尿潜血(或尿含铁血黄素)中二项以上阳性; 或同一项检查二次以上阳性;或一次阳性,即使重复,仍为阳性,并有阴性对照。 流式细 胞仪检测:糖化磷酰肌醇(GPI)连接蛋白阴性细胞(CD59)10%(5%但10%者应重复。 3、能除外其他

6、溶血者,同时有肯定的血红蛋白尿发作。 凡有溶血性贫血、流式细胞仪检测阳性者,可诊断为本病。无条件做流式细胞仪检测 者,依 Ham试验、糖水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尿潜血、尿 Rous试验等结果诊断如上述。 【辅助检查】 1、有关溶血性贫血的检查 2、Ham 试验(酸化血清溶液血试验)、糖水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抗凝血 4ml) 3、尿潜血或尿 Rous(尿含铁血黄素)试验(晨留尿 10ml) 4、若条件许可,直接检测体内 CD59-细胞数量(骨髓肝素抗凝 0.5ml或外周血 肝素 抗凝 3ml) 【鉴别诊断】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综合症等相鉴别 【治疗】 1、肾上腺皮质激素:用以控

7、制和减轻血红蛋白尿发作,强地松 2030mg/天。 2、抗氧化物质:维生素 E(阿魏酸钠) 3、贫血治疗:促进骨髓造血药物(康力龙 6-12mg/天)(G-CSF 100-300mg/天 皮下注 射, EPO3000-10000u/天,皮下注射)适量补充造血原料(如补充铁剂,剂量宜小);酌情输 血,输血本身有时可引起溶血,最好输入经生理盐水洗涤的红细胞。 注意并发症处理:感 3 染、血栓、胆石症、肾功能衰竭; 4、持续严重溶血发作者可短期试用:强的松 40mg/d,瘤可宁 2mg/d;或环磷酰胺 200mg/d,或隔日。频繁输入洗涤的红细胞。 【疗效标准】 考虑到 PNH的个体差异较大,判断疗

8、效只能在患者原有基础上进行;由于病情缓和, 病情可有自然变化,因此,观察期不应少于一年,才能进行前后比较,建议标准如下: 1、近期痊愈:一年无血红蛋白尿发作,不需输血,血象、网织红细胞均恢复正常; 2、近期缓解:一年无血红蛋白尿,不需输血,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3、近期明显进步:病情分级中任何一种进步 2级,如血红蛋白升 2级,血红蛋白尿 发作减少 2级; 4、近期进步:病情分级中任何一种进步 1级,或者其他客观检查有进步; 5、无效:无变化或有恶化。 (观察期达 5年以上可除去近期二字;判断治疗效果时必须排除病情的自然波动) 【注意事项】 1、注意诱发血红蛋白尿或使贫血加重的原因; 2、诊断前

9、多次复查上述诊断性试验; 3、多次查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计数(特别是发作前后的比较);尿含铁血黄素及尿潜血 (特别是晨第一次尿); 4、注意血清铁蛋白、叶酸水平; 5、有条件可作 BFU-E、CFU-E、CFU-GM 检查及染色体检查; 6、注意出血、血栓栓塞、胆结石等并发症; 7、注意试验误差,及设阴性、阳性对照; 8、注意与再生障碍性贫血、MDS 的鉴别及转化。 第四节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 【诊断标准】 1、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 (1) 临床表现:原发性 AIHA多为女性,年龄不限;除溶血性贫血外,半数有脾肿大, 1/3有黄疸及肝大。继发性 AIHA常伴有原发疾

10、病的临床表现。 (2)实验室检查: 贫血程度不一,有时很严重,可并发急性溶血危象。血片上可见 较多球形红细胞(15%)及数量不等幼红细胞。偶有红细胞被吞噬现象。网织红细胞增 多。 骨髓呈增生象,粒红比例倒置,以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再障危象时,网织 红细胞极度减少,骨髓象增生低下。 广谱抗人球蛋白直接试验,主要为 C3或 IgG 型。 (3)诊断标准: 符合溶血性贫血的临床和实验室表现 直接 Coombs试验阳性 如 广谱 Coombs试验阴性,但临床表现符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切脾有效,又能除外其他 溶血性贫血,可考虑为 Coombs试验阴性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需除外系统性 红斑狼疮(SL

11、E)或其他疾病(如 CLL,Lymphoma)引起的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 近 四月内无输血或特殊药物服用史,直接 Coombs试验阳性。 2、冷凝集素综合征 (1) 临床表现:以中老年患者为多,寒冷环境有耳廓、鼻尖、手指发绀,但一经加温 即消失。除贫血和黄疸外其他体征很少。 (2) 实验室检查: 慢性轻至中度贫血,周围血中无红细胞畸形及大小不一,可有 轻度高胆红素血症,反复发作者有含铁血黄素尿。 冷凝集素试验阳性,4 效价可 高至 1:1000 甚至 1:16000。在 30白蛋白或生理盐水内,如凝集素效价仍然较高, 有诊断意义。 抗直接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几乎均为 C3型。 (3) 诊断标准

12、:溶贫患者冷凝集素阳性,效价较高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试验,可诊断 为冷凝集素综合征。 4 3、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 (1) 临床表现:多数受寒后即有急性发作,表现为寒战、发热(体温可高达 40。C), 全身无力及腰背痛。随后即有血红蛋白尿,多数持续几小时,偶有几天者。 (2) 实验室检查: 发作时贫血严重,进展迅速,周围血红细胞大小不一及畸形, 并有球形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及嗜硷性点彩细胞及幼红细胞出现; 反复发作者有 含铁血黄素尿;发作时尿潜血阳性。 冷热溶血试验(Donath-Landsteiner)阳性。 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大多为 C3型。 (3) 诊断标准:溶贫患者冷热溶血试验阳性,结合

13、临床表现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可诊 断为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 【辅助检查】 1、有关溶血性贫血的检查 2、外周血涂片,注意球形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 3、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直接试验) 4、用单价抗体测红细胞膜附着的 IgG、A、M 和 C3 5、冷凝集素测定 正常1:64 6、必要时做冷热溶血试验(L-D 试验),若阳性应做梅毒、病毒等有关检查 7、嗜异性凝集试验 8、自身抗体测定 【鉴别诊断】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遗传性球形红细胞症等相鉴别 【治疗】 1、治疗原发病:AIHA 继发性病例远较原发性病例为多; 2、肾上腺皮质激素(强地松):温抗体型 AIHA治疗首选; 3、免疫抑制

14、剂:温抗体型 AIHA激素治疗不满意,或需依赖大剂量激素;或不适于切 脾治疗或切脾治疗失败者;一般多与小剂量激素联合应用; 4、脾切除: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且反复发作者。 5、输血:因血清中高滴度的自身抗体,常发生配血困难及输血后溶血加重,输血必需 审慎,予压缩的洗涤红细胞输入为宜; 6、其他治疗: Danazol(达那唑):一般在激素治疗无效,或在激素减量时联合应用; 作用时间短暂,必要时可重复使用,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时可减用。 大剂量静脉输注 丙种球蛋白 0.4g/kg/d*5d 血浆置换疗法:其他各种治疗无效,严重威胁生命者可 使用; 环孢素 A(CyA)在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试用; 瘤可

15、宁(CB1348)或环磷酰 胺:可试用于冷凝集素综合征。 【疗效标准】 1、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数均正常。血清胆红素正常。 抗人球蛋白试验阴转。 部分缓解: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红蛋白80g/L,网织红细胞5%血清总胆红素 2mg/dl,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或仍为阳性但效价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无效:未达部分缓解标准者。 2、冷凝集素综合征: 痊愈:继发于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者,原发病治愈后,冷凝集素综合 症亦治愈。此时症状消失,无贫血,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反应 C3阴性,冷凝集素效价正常 (1:40)。 完全缓解:原发性及继发于

16、目前尚不能治愈而能缓解的疾病者,原发病缓解,冷凝集 素综合症亦缓解。症状消失,无贫血,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阴性,冷凝集素效价正常。 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血红蛋白未恢复正常,但较治疗前上升 20g/L,冷凝集素效价 5 仍高于正常,但较治疗前下降 50%。 进步:有所好转,但达不到显效指标。 无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无好转或加重。 3、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征: 痊愈:继发性急性病毒感染,梅毒者,于原发病治愈后,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可治 愈。此时,无临床表现,无贫血,抗人球蛋白试验及冷热溶血试验阴性。 完全缓解:原发性伴发疾病尚不能治愈而能缓解者,原发病缓解,阵发性冷性血红蛋 白尿亦缓解,无临床表

17、现,无贫血,冷热溶血试验阴性。 显效:临床表现基本消失,血红蛋白较治疗前上升20g/L,冷热溶血试验阴性或弱 阳性。 进步:症状有所消失,血红蛋白较治疗前上升不足 20g/L,冷热溶血试验阳性。 无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好转或恶化。 第五节 红细胞酶缺陷疾病 【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贫血、黄疸; 2、实验室检查:有溶血性贫血指标;符合 G-6-PD或 PK酶缺乏的试验室诊断标准。 【辅助检查】 1、G-6-PD 活性定性测定(预约) 2、PK 酶活性定性测定(预约) 【鉴别诊断】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治疗】 1、目前尚无特殊治疗。G6PD 发作时激素治疗可能有

18、一定疗效。 2、应避免进食蛋白或应用奎宁等药物。 【疗效标准】 在判断 G-6-PD缺乏所致溶血性贫血的疗效时,应对照其自然病程,不可将疾病本身 的缓解当为治疗有效。此病具有自限性。 第六节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 【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贫血、黄疸、脾大、阳性家族史 2、实验室检查:具备溶血性贫血特点;血片中球形红细胞10%;红细胞渗透脆性增 加;自溶试验阳性,加入葡萄糖 ATP后可纠正;膜蛋白电泳证实有膜骨架蛋白(特别是膜收 缩蛋白、锚蛋白)缺少;凡有溶血性贫血、球形红细胞增多、渗透脆性试验阳性或证实有膜 骨架蛋白缺少者,可诊断本病。 【辅助检查】 1、有关溶血性贫血的检查 2

19、、红细胞形态 3、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正常值:开始溶血 0.240.48%;完全溶血 0.410.48% 3、红细胞自溶试验 【鉴别诊断】 缺铁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治疗】 1、贫血明显7 岁可行脾切除,若发生溶血危象,应酌情输血,控制感染、出血, 2、补充叶酸及多种维生素。 【疗效标准】 1、临床缓解:贫血及溶血症状消失,Hb120g/L( 男),Hb110g/L( 女), Reti3%。 6 2、明显进步:贫血及溶血症状改善,Hb70g/L ,Reti8%,不输血。 3、无效:临床症状及血象未达到明显进步者。 4、复发:经治疗达临床缓解或明显进步后,血象

20、又复恶化者。 第七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辅助检查】 1、血象(包括红细胞指数)及网织红细胞。 2、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病理检查。 3、肝、肾功能。 4、必要时酸溶血试验、糖水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流式细胞仪测 CD59(-)细胞, 以除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诊断标准】 (一) 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1、临床表现:发病慢,以贫血为主,感染及出血倾向较轻。 2、实验室检查:(1) 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60%)或过少(15%,核呈多核或核 破碎或核形异常、巨幼变、胞浆出现点彩或多嗜性。血象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巨大红细胞或 其他形态异常。 2、粒系:BM 中粒细胞颗粒过多,过

21、少或无,核浆发育不平衡,中幼粒有双核,分叶 核。血象中有幼粒细胞或与 BM相同的形态异常。 3、巨核系:BM 中出现淋巴样小巨核,单园核小巨核,多园核巨核及大单核巨核,血 象中出现巨大血小板。 附 2、FAB 分型标准 难治性贫血(RA):血象:贫血,偶有患者仅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而无贫血。红细胞 和白细胞有病态造血现象,原始粒细胞无或120g/L,中粒1.5109/L,Plt100109/L,BM 中原粒1%和不输血 Hb较疗前增加50%或/和中粒较疗前增加50% 或/和血小板较疗前增加50%及 BM中原粒明显减少或至少不增加,脏器肿大缩小50%。 3、微效:符合以下条件 3个或 3个以上者

22、:(1) Hb较疗前增加 20g/L;(2) 中粒较 疗前增加 1.0109/L;(3) 血小板较疗前增加 20109/L;(4) 输血量减少 50%以上;(5) BM中原始细胞无增加,(其中第 5条为必备条件) 4、稳定:无变化 5、进展:细胞减少加重,外周血原粒50%,BM 中原粒30%及任何在 FAB分型范畴内 时进展。 第九节 急性白血病 【诊断标准】 一、形态学分型(FAB 分型) (一) AML 1、M1(粒细胞未分化型):BM 原始细胞 I型及 II型占非红系细胞(NEC)的 90%及以上。 2、M2(粒细胞部分分化型):BM 原始细胞 I型及 II型占 NEC的 3079%,各

23、阶段单核 细胞10%。 3、M3(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型):BM 中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在 NEC中30%。又分三种亚型:(1) 粗颗粒型(M3a);(2) 细颗粒型(M3b);(3) 变异型(M3v), BM形态近似 M3a或 M3b,但周围血早幼粒细胞胞核为双叶、多叶或肾形,胞浆中嗜天青颗粒 少,甚至缺如,而部分细胞仍呈典型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形态。 4、M4(粒-单细胞型):有下列几种情况。BM 中 NEC的原始细胞30%,原粒及以下各 阶段粒细胞占 3079%,各阶段单核细胞20%和/或外周血原粒细胞5109/L。另有 M4变 异型,称 M4E0,嗜酸粒细胞NEC 的 5%,

24、且胞浆中同时出现嗜好硷性颗粒,和/或伴不分喷 泉暑酸性粒细胞。染色体畸形(ivt 16)。 5、M5(单核细胞型):又分为 M5a(原始单核细胞型)及 M5b。前者 BM中原始细胞 80%,后者则30%。 6、M6(红白血病型):BM 原始细胞占 NEC的 30%及以上,红系细胞占有核细胞总数的 50%及以上。 7、M7(巨核细胞型):BM 原始巨核细胞30%。还需电镜检查血小板过氧化物酶阳性, 或免疫学检查血小板膜蛋白 IIb/IIIa或因子 VIII相关抗原阳性。 (二) ALL 1、L1:胞体小,较一致;胞浆少;核形规则、核仁小而不清楚,少见或不见。 2、L2:胞体大,不均一;胞浆常较多

25、;核形不规则,常呈凹陷、折叠,核形规则, 核仁清楚,一个或多个。 9 3、L3:胞体大,均一;胞浆多,深兰色,有较多空泡,呈蜂窝状;核形规则,核仁 清楚,一个或多个。 二、细胞化学染色 (一) 过氧化物酶(POX)、苏丹黑(SBB)染色3%为阳性,AML 阳性,ALL 阴性。 (二) 酯酶染色: 1、萘酚醋酸酯酶(NAE),单核细胞强阳性,且被氟化钠抑制;粒细胞阳性,不被氟化 钠抑制。萘酚 AS-D氯醋酶(NAS-D-CAE),粒细胞阳性,M3 的早幼粒细胞呈强阳性,单核细 胞阴性。酯酶双重染色,原、早幼粒细胞呈蓝色,原、幼单核细胞呈暗红色。 2、丁酸萘酚酯酶(NBE),单核细胞强阳性,被氟化

26、钠抑。粒细胞阴性或弱阳性。 (三) 糖原染色(PAS 反应 ):幼红细胞及原、幼淋巴细胞呈阳性,单核、巨核细胞呈弱阳 性。 (四) 酸性磷酸酶(ACP) 染色:T 淋巴细胞及巨核细胞呈强阳性,原、幼粒及单核细胞阳 性。 (五) 血小板过氧物酶染色:电镜下巨核细胞核膜及内质网阳性。 三、免疫学分型 根据急性白血病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不同进行分型。 (一) ALL 各亚型细胞表面主要阳性标志 1、裸型(Null-ALL)HLA-DR,其他 CD大多数阴性。 2、普通型(C-ALL)CD10、CD19。 3、前 B细胞型(Pre-B-ALL)CD19、CD20、CD22、Cyu。 4、B 细胞型(B-

27、ALL)CD19、CD20、CD22、SmIg 5、前 T细胞型(Pre-ALL)CD7、CD5、CD2。 6、T 细胞型(T-ALL)CD7、CD5、CD2、CD3、CD4、CD8。 (二) AML 各亚型细胞表面主要阳性村志 M1 CD33、CD13、CD15。 M2同 M1。 M3 CD33、CD13、CD15,但 HLA-DR及 CD34应阴性。 M4 CD33、CD13、CD15、CD14。 M5同 M4。 M6 CD33、CD13。此外,CD71(转铁蛋白受体)、血型糖蛋白 A及红细胞膜收缩蛋白也 阳性。 M7 CD41、CD42、CD61、VWF。 四、细胞遗传学 克隆性细胞遗传

28、学异常发生率高,但除少数类型外,变异范围甚大,仅下列几种异常 和分型有一定关系。 (一) t(8;21) 见于 1015%的 AML,主要为 M2。 (二) t(15;17) 见于 AML-M3。 (三) inv/del(16)(q22 ) 见于 5%的 AML,主要见于 M4E0。 (四) t(9:22) 见于 25%的成人 ALL,基本上无免疫表型特异性。 五、并发症诊断 (一) 感染 (二) 出血 (三)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 1、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症状、体征。如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颅神经麻痹、偏瘫、 截瘫、神智和/或精神异常、抽搐等。 2、腰椎穿刺时颅压200mmH

29、 2O. 3、脑脊液(CSF)中有核细胞0.0110 9/L. 10 4、CSF 蛋白定性(潘氏试验)阳性,定量45mg/dl,或糖降低(1.510 9/L,血小板10010 9/L,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临 床无白血病浸润所致的症状和体征,生活正常或基本接近正常。 二、部分缓解(PR):骨髓中白血病细胞5%,但5%,但20%。 3、临床出现髓外白血病浸润(骨髓及血象仍正常)。 五、持续完全缓解(CCR):自达 CR起,无白血病复发35 年。 六、长期存活:确诊白血病起,无病或带病生存5 年。 七、临床治愈:停止化疗后无病生存 5年,或无病生存 10年。 第十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诊断标准】

30、1、慢性期:(1) 临床表现:无症状或有低热、乏力、多汗、体重减轻等症状。(2) 血象:WBC1010 9/L,分类以中性中、晚幼和杆状粒细胞为主,原始细胞(原+早)10%,嗜 酸和嗜碱粒细胞增多,可有少量有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降低。(3) 骨髓象: 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其中主要为中、晚幼和杆状粒细胞增多,原始细胞 10%,但 20%。(6) 骨髓中有显著的胶原纤维增生。(7) 出现 ph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异常。(8) 对常用 的治疗药物无反应。(9) CFU-GM 增殖和分化缺陷,集簇增加。 注:2+3 需除外脾亢,2+6 需除外继发性 MF 3、急变期:具有下列之一

31、者可诊断为本期:(1) 骨髓中原始粒细胞(I+II 型)或原淋+ 幼淋30%,或原单+幼单等在外周血或骨髓中30%。(2) 外周血中原始粒+早幼粒细胞 5%。(3) 有髓外原粒细胞浸润。此期临床症状,体征比加速期更恶化,CFU-GM 培养呈小簇 生长或不生长。 【辅助检查】 1、血象 2、骨髓象 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4、染色体 5、bcr/abl 融合基因检测 6、CFU-GM 培养 【鉴别诊断】 急性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等 【治疗】 1、化疗 可用羟基脲(Hu)、马利兰 4-6周 Hu 1-3g/d ,po,2-4 周起效。WBC 下降, 脾脏回缩。 2、干扰素 适应于慢性期患者,

32、INF 3-9mU,qd,或 qod,皮下,疗程6 个月,可与 保疗合用,或在控制白细胞数后单用。 3、骨髓移植 异基因骨髓移植:适用于 45岁以下慢性期患者尽量争取在疗程第一年 内进行。 4、WBC20010 9/L,可行白细胞去除术。 5、伊马替尼 初诊 400mg qd,加速或是急变期 600mg 或是 800mg qd。 【疗效标准】 1、完全缓解:1) 血白细胞计数10109/L,分类正常,无幼稚粒细胞(原、早、中、 晚幼粒细胞)。2) 血小板计数正常或不超过 450109/L。3)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如脾大 消失)。4) 骨髓正常 2、部分缓解:1) 白细胞计数降至治疗前的 50

33、%以上,有至少10109/L,成熟淋巴细胞绝对值 510 9/L,淋巴细胞持续增高时间3 个月。(2) 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及以上,成熟淋 巴细胞40% ,活检淋巴细胞浸润型或可分 3种类型:结节型、间质型、弥漫型。(3) 免疫 分型:B-CLL,SMIg 弱阳性,单克隆轻链型:CD5、CD19、CD20 阳性,CD10、CD22 阴性。 T-CLL:CD2,CD3,CD8 阳性,CD5 阴性 3) 应除外淋巴瘤合并白血病和幼淋细胞白血病。 【辅助检查】 1、血象 2、骨髓象 13 3、免疫分型 4、血 Ig 5、疑有溶血时作 Coombs试验 6、淋巴结明显肿大应作活检 【鉴别诊断】 排除毛

34、细胞白血病,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治疗】 (1) 临床无明显症状和体征,WBC10%。 E- 由一个淋巴结部位局部扩散引起的单一结外部位受累。 X- 块型:在 T6T7水平纵隔宽度大于胸腔直径的三分之一,或肿块最大直径 10cm。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14 、诊断标准:依靠组织病理学报告 、分型:(NCI 工作方案,1982) (一)低度恶性: 1、小淋巴细胞性(包括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型,即 MALT型) 2、滤泡性,小裂细胞性 3、滤泡性,小裂细胞性和大细胞混合性 (二)中度恶性 4、滤泡性,大细胞为主 5、弥漫性,小裂细胞性(包括帽带细胞型,即 Mantle Cell型) 6、弥漫性,

35、小细胞性和大细胞混合性(含有上皮细胞成分者又称 Lennerts淋巴瘤) 7、弥漫性,大细胞性(包括血管中心型) (三)高度恶性 8、淋巴母淋巴母细胞性(核折叠或不折叠) 9、小无裂细胞性(Burkitt 淋巴瘤) 10、其他:蕈样霉菌病,组织细胞性,髓外浆细胞瘤,不可分类型 三、 分期:同霍奇金病 【辅助检查】 1、一般常规:1) 血常规 2) 尿常规 3) 大便常规+OB4) ECG5) 胸片(正侧位) 2、血液学:1) 白细胞分类(镜下)2) 嗜酸细胞计数 3) 血型 4) 骨髓涂片 3、血生化:1) 肝功能(包括 LDH、ALP)2) 肾功能 3) 尿酸 4) 血糖 5) ESR6)

36、IgG、A、M 4、血清学:1) 乙肝五项 2) EBV抗体 3) HIV抗体(必要时) 影象学:1) 腹部 B超(包括腹腔淋巴结)2) 胸、腹 CT3) 全胃肠钡餐造影 4) 淋巴管造 影(必要时) 活检(诊断未明确时进行):1) 淋巴结 2) 结外受累组织 腰穿(必要时) 【鉴别诊断】 淋巴结结核,败血症等相鉴别 【治疗】 A、霍奇金病(HD) 一、早期病例(自 I至 IIAE),适于放疗,MOPP 或 ABVD23 个疗程再放疗 二、晚期病例(自 IIB至 IV),适于联合化疗 三、常用诱导缓解化疗方案 1、MOPP:氮芥 6mg/m2 i.v. d1,d8.长春新碱 1.4 mg/m2

37、 i.v. d1,d8甲基苄肼 100 mg/m2 po d1-d14强的松 40 mg/m2 po d1-d14每 28天重复一次,最少 6个疗程(或 CR后巩固 2个疗程) 2、ABVD:阿霉素 25mg/m2 i.v. d1, d15平阳霉素 10mg/m2 i.v. d1, d15长春新碱 1.4mg/m2 i.v. d1, d15氮烯咪胺 375mg/m2 i.v. d1, d15 每 28天重复一次 四、复发时的化疗方案 BEAM:卡氮芥 300mg/m2/日 i.v. d-d5 足叶乙甙 100200mg/m2/日 i.v. d2-d5 阿糖胞苷 100200mg/m2 2/日

38、i.v. d2-d5 马法兰 140mg/m2 p.0 d6(需输注造血干细胞) B、非霍奇金淋巴瘤 一、惰性淋巴瘤可以观察尽量推迟治疗。 二、侵袭性淋巴瘤:R-CHOP 化疗,或是 CHOP。高度恶性淋巴瘤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第十三节 多发性骨髓瘤 【诊断标准】 1、血清或尿中出现“M”蛋白且其水平达到下述标准:IgG35g/L(IgG 型), 15 IgA20g/L(IgA型),IgM15g/L(IgM 型),IgD2.0g/L(IgD 型),IgE2.0g/L(IgE 型),尿中 单克隆轻链1.0g/24h(轻链型)。 注:“M”蛋白特征:血清蛋白电泳出现异常窄底高峰泳带(“M”成分);

39、血清及 尿中轻链比值严重失衡;免疫电泳出现异常沉淀弧。 2、骨髓中浆细胞15%且出现幼稚浆细胞。 3、溶骨性损害 具有上述 3项中 2项,即可诊断为本病。无 M蛋白而具 2、3 项者符合非分泌型多 发性骨髓瘤。但对 IgM型多发性骨髓瘤,则需具有上述所有 3项方可诊断。 【辅助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ECG、24 小时尿蛋白定量 2、血清 Ca、P、尿酸、2-M、LDH、CRP 3、血清蛋白电泳、Ig 定量、血及尿免疫球蛋白轻链定量 4、血清免疫电泳 5、骨髓穿刺 6、骨骼 X结检查(头颅、肋骨、胸腰锥、骨盆)。必要时进行 ECT骨显象、CT 或 MBI 检查 7、眼底及血液粘滞

40、度检查(疑有高粘滞综合征时进行) 8、组织活检(疑有淀粉样变性时进行) 【鉴别诊断】 骨转移瘤,单株免疫球蛋白血症。 【治疗】 1、诱导治疗: 初治病例: 5%G.S. 500cc iv drip d1 BCUN 1.0mg/kg iv 小壶入.d1 N.S. 10cc CTX 10mg/kg iv. 小壶入.d1 N.S. 20cc Melphalan 0.25mg/kg PO.d1-d4或 8mg/d PO.d1-d7 Prednisone 1mg/kg PO d1-d7 0.5mg/kg PO d8-d14 VCR 0.03mg/kgiv N.S. 10cc 小壶入 d21 间歇 2周,

41、5 周为一疗程 耐药病例 1) VAD方案: VCR 0.4mg/iv drip 24h d1-d4 5% G.S. 1000cc (泵) Adriamycin 10mg/m2/ iv drip 24h d1-d4 5% G.S. 1000cc (泵) Dexamethasone 40mg po d1-d4 d9-d12 d17-d20 25天为一疗程 2) EDAP方案: Etoposide 25mgiv drip d1-d5 N.S. 200cc Dexamethaxone 25mg PO d1-d7 Adriamycin 30mg iv d1-d2 16 Carboplatin 200m

42、g iv drip 5%G.S. 500cc d1-d2 28天为一疗程 (3)有条件患者可应用含义硼替左咪的方案治疗。 2、巩固治疗:诱导治疗有效后,继续原化疗方案 46 个疗程作为巩固治疗。 3、维持治疗:对完成巩固治疗后仍处于完全缓解状态的患者进行治疗即维持治疗。 给予干扰素 300万600 万单位(H)3 次/周,持续半年以上。对无条件注射干扰素者,停药 观察。 4、并发症治疗:(1) 高钙血症强的松 60mg/日和/或降钙素 50IU/日(M)用至血钙水 平降至正常。(2)高尿酸血症别嘌呤醇 100200mg 3/日用至血尿酸至正常。同进口 服碳酸氢钠 0.5 3/日碱化尿液。(3)

43、高粘滞血症血浆交换(每次以 5%白蛋白液 2,0003,000cc 交换)。(4) 继发感染及肾功能不全按有关原则处理。对骨痛严重者, 给予骨磷或阿可达(双磷酸盐类药)3060mg,溶于 5%葡萄糖液 500ml,静脉滴注 4小 时,34 周一次,此药也可用于治疗高血钙症。 5、手术治疗:颈、胸、腰椎溶骨性病变可能导致截瘫时,请骨科进行“病椎切除及人 工椎体置换固定术” 。 6 、放射治疗:局部放疗用于缓解严重局部骨疼患者。半身放疗(上半身或下半身放疗 视病情需要而定)用于耐药病例,代替周身化疗。 7、周围血干细胞移植:凡年龄在 65岁以下,化疗和/或放疗有效,一般情况良好者应 争取进行强化

44、疗配合自身周围血干细胞移植,延长生存期及长期生存。 【疗效标准】 1、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2、部分缓解:达到一项主要指标或 2项以上次主要指标为部分缓解。 注:主要指标M 蛋白减少 50%以上;浆细胞瘤直径缩小 50%以上;溶骨性病变改善。 次要指标骨髓中浆(瘤)细胞60mg/L),或 D-二聚体水平升高(阳性)。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 3s以上或呈动态 变化(肝病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5s以上)。纤溶酶原含量及活性降低。AT-III 含量及活 性降低(不适用于肝病)。血浆因子 VIII:C 活性2%。 【辅助检查】 1、血常规(Hb、RBC、WBC+

45、DC、PCBT、CT) 、尿常规(蛋白、细胞、管型、糖) 2、DIC 初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凝固时间 TT、纤维蛋白原半定量、3P 试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纤维蛋白原降角产物FDP半定量 测定或 D二聚体水平。) 3、必要时查 FVIII:C、FV、AT-III 4、肝、肾功能 【鉴别诊断】 血友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性紫癜等 【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替代治疗,是治疗 DIC最基本措施 2、原则上肝素适用于早期、以高凝聚为主症者;肝素抗凝同时积极替代性输注:适 用于危及生命或进行性严重出血症,或 DIC并发血栓者。 3、纤溶抑制剂慎用:纤溶抑制剂阴断

46、 DIC代偿机能,妨碍组织灌注恢复。某些易伴 纤溶亢进的疾病(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羊水栓塞、前列腺癌)伴严重出血者可在肝素抗 凝基础上给以小剂量止血环酸。 4、肝素治疗过程中若凝血酶时间超过 30秒以上,一般情况恶化、出血增加,则应停 用肝素给予鱼精蛋白中和体内肝素。鱼精蛋白 1mg可中和肝素 1mg。应稀释后输注。 【疗效标准】 1、痊愈:出血、休克、脏器功能不全等 DIC表现消失低血压及紫癜等体征消失 血小板数、纤维蛋白原含量以及其它凝血相和 FDP等检测结果全部恢复正常。 2、显效:以上两项符合要求。 3、进步:以上一项符合要求。 4、无效:未达进步标准,或病情恶化或死亡者。 第十九

47、节 特发性骨髓纤维化 【诊断标准】 1、脾肿大。 2、可有贫血,外周血涂片可有幼红、幼粒细胞、泪滴关红细胞。 21 3、骨髓多次“干抽”或是“增生低下” 。 4、肝脾、淋巴结病理显示:胶原纤维或/网状纤维明显增生。 5、骨髓活检病理显示:胶原纤维或/和网状纤维明显增生。 6、上述标准必须具备第 5项,加上其他 4项中任 2项。并能排除继发性骨髓纤维化 者,可诊断。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2、血涂片镜检,ALP 染色 3、骨髓穿刺及活检 4、病理特殊染色 5、骨髓检查、X 线 6、细胞遗传学检查(ph+) 【鉴别诊断】 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等鉴别 【治疗】 1、综合治疗,如无明显临床症状可仅观察

48、不用治疗 2、贫血:输血、雄性激素。 3、高代谢表现:可用瘤可宁、羟基脲、皮质激素。 4、少数可切脾: 切脾指征:脾大产生机械压迫或疼痛。严重溶血脾亢所致严重细胞减少和/或 血小板减少。 脾切除禁忌症:骨髓造血严重低下。此外,切脾术后 Plt可能继发增加,也可致肝脏 迅速肿大伴有疼痛,亦必须考虑。 5、脾区放疗:低剂量脾区放疗(25-50rad/d),在部分病例可控制脾大所致疼痛及髓 外造成血。 6、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 300万 u皮下注射,3 次/周)或罗钙全(0.250.5ug/d) 【疗效标准】 1、好转:无临床症状,脾比原有大小缩小 1/2以上,Hb,WBC,Plt 达正常范围。外 周血无幼粒红细胞,骨髓增生正常。 2、进步: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脾较疗前缩小,但不到原来 1/2,Hb,WBC,Plt 至 少 1项达正常范围,外周血幼粒、幼红细胞较疗前减少 1/2以上。 3、无效:未达进步标准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