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蜗牛有视觉吗? 这是一节探究蜗牛习性的课。课前准备好每位学生桌上的实验用品:放大 镜、酒精、蔗糖、玻璃板、棉花和手电筒。 导入 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的四大名菜是什么? 学生立即回答出来:鱼翅、干贝、鲍鱼,还有蜗牛。我又说,既然蜗牛是 名菜之一,人们就得多培养一些,以供市场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优质的 蜗牛呢?蜗牛究竟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 于是我把与蜗牛相关的一些图片呈现在电脑屏幕上,让学生观察,学生一 看就说:草丛里和潮湿的地方。 探究 然后我又问他们:有哪位同学能讲出蜗牛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学生都能 七嘴八舌讲出来一些,如:口、壳、触角等。可是当我问及蜗牛有没有脚、眼 睛、耳朵
2、,以及它们各有什么特征时,学生们便面面相觑,拿不定主意。见此 情景,我便启发他们:为了能更清晰地看清蜗牛,咱们得使用什么工具?学生 们一听,马上拿起桌上的放大镜,饶有兴趣地观察起蜗牛来。几分钟之后,我 再让学生在书上对应的部分填写好蜗牛的结构名称,然后又在电脑屏幕上显示 出一幅蜗牛的全图,叫几个学生来把各部位给指出来。待学生都弄明白后,我 便说,一定的结构是与一定的功能相适应的。大家来猜想一下,这些结构又分 别有什么功能呢?请同学们按小组,做下列实验来验证一下,把结果给归纳出 来。判断蜗牛到底有没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和听觉? 实验 1,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 3 分钟后,用书遮在它的上面,使它
3、的一半身体 处于阴影之中,观察蜗牛的爬行。(蜗牛朝阴暗处爬行) 实验 2,用铅笔头去轻触蜗牛的触角,观察其反应。(触角收缩) 实验 3,a、用棉花蘸点酒精,放在蜗牛前 3 厘米处,观察蜗牛的爬行。(蜗牛 往无酒精方向爬行)b、在蜗牛前方的玻璃板上滴几滴蔗糖溶液,观察蜗牛 的爬行。(蜗牛向有蔗糖溶液的方向爬行) 实验 4,离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 0.5 米处用力鼓掌,观察其反应。(蜗牛没有 反应) 25 分钟后,让各组派出记录员把本组的实验结果展示出来。得出实验结论 :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但没有听觉。(大多数同学都能得出此结 论) 见此结果,我便做出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蜗牛
4、是有视觉 、触觉、嗅觉、味觉的,但没有听觉。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观察对于学习科 学来说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手段。然后布置他们把作业本上的题目去做一做,如 有问题请举手。 意外 于是,有的同学便开始做练习,有的还在观察蜗牛。在离下课还有 10 分钟 左右的时候,忽然有位学生 A 举手问:老师,我认为蜗牛不一定有视觉。我听 了之后,一惊,但马上镇定下来,反问他:没有视觉?你怎么会这样想呢? 这位同学说,如果蜗牛有视觉,为何一定要把它遮去一半光呢?如果它喜 阴的话,就算不遮光,也应能看得见阴暗的地方,会往阴暗处爬行的。而我刚 才做了好几次,在蜗牛不被遮光的情况下,它却多次没爬向阴暗处,说明它可 能没有视
5、觉。其他同学听了此生的话后,也纷纷主动去做实验,果然如该生所 说。 于是又产生新的疑问,那为什么遮光一半时,蜗牛就会往阴暗处爬行? 学生 B 开玩笑地说,或许是蜗牛近视吧,遮光一半才能看见阴暗处在哪个 方向。 学生 C 说,是不是因为光亮与阴暗处的温度不一样,而蜗牛是对温度敏感 ,喜欢温度低一点的地方? 学生们就此展开了激烈地讨论。我一看下课时间已到,灵机一动,说,关 于蜗牛有无视觉,由 A 同学为代表,同学们下课后自己重新设计一个实验去做 做,可以参考一下判断人有无视觉的方法,下堂课进行解答。 反思 课后,我想,这节课事实上非常平凡,但因有了 A 生的疑问,意外地给这 节课带来了一丝光亮。可
6、如果此类亮点在前半节课内老师考虑得到的话,那么 处理起来就要慎重、理想些。学生对自然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是能够提出一些 有价值的问题来的。应充分地信任他们,放手让他们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尝试 ,由学生自己去讨论、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这不只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更重要的是这种处理方法大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将书本知识与学生 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把书本知识重新激活,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唤起 学生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提升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学生的这种“节外生枝”应得到教师的尊重。即使课堂进程受到一定的影 响,我们也应该尝试综合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思维发 展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真正落实知识与 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