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习题集.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215013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原理习题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管理学原理习题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管理学原理习题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管理学原理习题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管理学原理习题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21 页 管理学基础总复习 第一章 管理概述 知识单元一管理系统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 现目标的社会活动。 2、管理环境 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社会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影响管理实施和管理效果的各种力量、条件 和因素的总和。 3、管理职能 是管理者实施管理的功能或程序,即管理者在实施管理中所体现出的具体作用及实施程 序或过程,具体包括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和执行这些职责的程序或过程。 4、计划职能 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工作所进行的筹划活动。计划职能一般包括:调查与预测, 制定目标,设计与选择活动方式等一系列工

2、作。 5、组织职能 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组织结构并推进组织协调运行的工作过程。组织职能一 般包括:设计与建立组织结构;合理分配职权与职责;选拔与配置人员;推进组织的协调与 变革等。 6、领导职能 是指管理者指挥、激励下级,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领导职能一般包括:选择正 确的领导方式;运用权威,实施指挥;激励下级,调动其积极性;进行有效沟通等。 7、控制职能 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一致而进行的活动。控制职能一般包括:制订标准、 衡量工作、纠正出现的偏差等一系列工作过程。 8、管理者 管理者是指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贡献责任的人。 二、填空 1、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

3、物 2、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实现目标) 3、管理行为,就是促进(有效实现目标)的活动 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5、管理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 6、管理的性质是人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 7、管理系统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是(管理者或管理主体) 8、管理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管理职能包括(计划) 、 (组织) 、 (领导)和(控制) 9、管理者的首位职能是(计划职能) 10、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管理者总是或多或少地承担不同性质的(组织)职能 11、 (领导)职能是管理过程中最经常、最关键的职能。 12、按管理层次划分,管理者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 、 (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

4、者) 第 2 页 共 21 页 13、按职权关系的性质划分,管理者可以分为(直线管理人员)和(参谋人员) 14、有权对下级进行直接指挥的管理者是(直线管理人员) 15、对上级提供咨询、建议,对下级进行专业指导的管理者是(参谋人员) 16、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包括(政治与文化素质) 、 (基本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 17、按存在于社会组织的内外范围划分,管理环境可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18、管理的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 、 (技术环境) 、 (政治与法律环境)和(社会与心 理环境) 三、简答 1、简述管理的必然性 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得到强化和发展;管理广泛适

5、用于 社会的一切领域;管理已成为现代社会极为重要的社会机能 2、如何理解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 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 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实现目标;促进目标实现的程序与功能,即管理职能是计划、组织、 领导和控制;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管理的 性质是人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 3、简述组织管理与环境的关系 管理与所处的环境(主要指外部环境)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三 种关系 对应关系。社会组织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子系统,社会上的诸种因素总是不可避免地在组 织内部体现出来。 交换关系。组

6、织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影响关系。首先,组织的管理受外部环境的决定与制约;但同时,组织的管理也会反作 用于外部环境。 4、组织如何加强对环境的管理 环境对组织的生存发展及对管理的决定与制约作用,要求管理者必须抓好环境管理,能 动地适应环境,谋求内部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组织加强对环境的管理主要要做好了 解与认识环境、分析与评估环境和能动地适应环境三个方面的工作。 在能动地适应环境方面主要体现为:要主动适应一般环境;要积极干预、主动影响任务 环境;利用稳定环境快速持续发展;以权变管理应对多变的动态环境。 四、论述 1、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专业又是一门艺术? 管理是一

7、门科学。管理是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存在着客观规律性。管理作为科学,就 是指人们发现、探索、总结和遵循客观规律,在逻辑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并 在管理实践中应用管理原理与原则,使管理成为在理论指导下的规范化的理性行为。 管理又是一门艺术。管理虽然可以遵循一定的原理或规范办事,但它绝不是“按图索骥” 的照章操作行为。管理理论作为普遍适用的原理、原则,必须结合实际应用才能奏效。管理 者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千变万化的管理对象,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地、 创造性地运用管理技术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管理的 艺术与技巧,这就是所谓管理是艺术的涵义。 管理

8、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这种科学与艺术的划分是大致的, 其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说它是科学,是强调其客观规律性;说它是艺术,则是强调其灵活 性与创造性。而且,这种科学性与艺术性在管理的实践中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作用,共 第 3 页 共 21 页 同发挥管理的功能,促进目标的实现。 就管理的突出特征而言, “实践重于理论,艺术多于科学” 。管理作为实践性极强的应用 学科与社会活动,其实践的经验与成效远远重于理论的价值与意义;管理主要处理以人为中 心的社会矛盾,而人的心理规律和社会规律又不像自然规律那样“刚性”与精确,这必然导 致管理在应用中体现的千变万化的艺术性多于循规守则的

9、科学性。 2、试述管理者的技能 管理学者 R.L.卡兹提出管理者必须具备三方面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 能。 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与运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的能力。 技术技能包括:专业知识、经验;技术、技巧;程序、方法、操作与工具运用熟练程度等。 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人际技能包括:观察人,理解人, 掌握人的心理规律的能力;人际交往,融洽相处,与人沟通的能力;了解并满足下属需要, 进行有效激励的能力;善于团结他人,增强向心力、凝聚力的能力等。 概念技能,或称构想技能。即指管理者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的抽象 能力。概念技能

10、包括:对复杂环境和管理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对全局性的、战略性的、 长远性的重大问题处理与决断的能力;对突发性紧急处境的应变能力等。 除此之外,还应该有第四种管理技能,即行政技能 行政技能。这是指管理者提高权威,组织资源,协调活动的一种行政性能力。行政技能 包括:构建组织内的权力平衡,加强个人地位,巩固权力基础的能力;依据目标,科学分配 组织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的能力;巧妙运筹与安排时间与空间要素,协调各种 活动与工作过程的能力等。 不同层次管理者对管理技能需要的差异性。上述四种技能,对任何管理者来说,都是应 当具备的。但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由于所处地位、作用和职能不同,对四种技能的需

11、要程度 则明显不同。高层管理者尤其需要概念技能,而且,所处层次越高,对这种概念技能要求越 高。这种概念技能的高低,成为衡量一个高层管理者素质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准。 与之相反,基层管理者更重视的却是技术技能。由于他们的主要职能是现场指挥与监督, 所以若不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就难以胜任管理工作。 3、试述现代管理者素质的核心 在当今时代进行有效而成功的管理,最重要的管理者素质就是创新。创新是现代管理者 素质的核心。 创新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创新意识。管理者要树立创新观念,要真正认识到创新对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意义, 并在管理实践中,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这是涉及创新态度和勇气的问

12、题。管理者在工作实践中,不但要想到创新, 更要敢于创新。要有勇于突破常规、求新寻异、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 创新思维。不但要敢于创新,还要善于通过科学的创新思维来完成创新构思。没有创造 性思维,不掌握越轨思维的方法与技巧,不采用科学可行的创造性技法,是很难实现管理上 的突破与创新的。 创新能力。管理创新是靠创新能力实现的。创新能力是在管理实践中,由相关的知识、 经验、技能与创造性思维综合形成的。 知识单元二 管理思想 一、名词解释 1、霍桑试验 1927 年,梅奥应邀参加并指导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有关科学管理的试 第 4 页 共 21 页 验,研究工作环境、物质条件与劳动生产率的

13、关系,通常称“霍桑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生产率提高的原因不在于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在于人的因素;生产不仅受物理、生理因素的 影响,更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2、行为科学 就是运用多学科知识研究人类行为产生、发展、变化规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以调 动人的积极性的科学 3、系统管理理论 是运用一般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考察组织结构和管理职能,以系统解决管理 问题的理论体系。 4、权变理论 认为不存在无条件适用于一切组织的最好的管理方法,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 内外环境的变化而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探索与采用不同的、最适宜的管理方案、 模式和办法 5、组织文化 是指

14、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条件下,组织在生产与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创造 或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作风和团体氛围的总和 6、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作为一个学派,是指把现代自然科学和技 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广泛地应用于管理中来,建立一系列新的组织管理方法和现代管理技术的 管理理论体系。 二、填空 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出现了(科学管理) ,标志着 人类系统的管理理论的诞生 2、在管理理论创立与发展的早期,管理理论主要是沿着两个方向发展的:一是将科技 成果应用于管理之中,而形成的(组织技术流派) ;二是强调人的作用,注重对人的行

15、为与 人群关系的研究,而形成的(人际关系流派) 。 3、古典管理理论强调组织技术的作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组织的有效性)为目 标。 4、古典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一是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以(现场管理) 为重点,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二是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论,以企业 的(整个活动)为研究重点,以(组织管理)为中心。 5、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人是(泰罗) 。 6、 (梅奥)亲身参与并指导了具有特殊意义的“霍桑实验” ,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提出要 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从而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 7、进入 50 年代以后,管理理论出现了一种分散化的趋势,形

16、成了诸多的学派,被称之 为管理理论的(“热带的丛林” ) 8、进入 60 年代后,管理理论的研究出现一种集中化的趋势,学者们先提出(系统管理) 理论,力求建立统一的管理理论;后来又提出更加灵活地适应环境变化的(权变管理)理论 9、管理科学的核心就是寻求(决策的科学化) 。 10、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 美国的(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 11、现代行为科学是在早期(人际关系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的主要代表 人物有美国的(马斯洛) 、 (赫兹伯格) 、 (麦戈雷戈) 三、简答 1、简述古典理论产生的背景 第 5 页 共 21 页 随着

17、生产力的发展,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日趋 复杂;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企业由特殊的雇佣人员经理、厂长、领班进行管理;职业 管理者将过去积累的经验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2、简述韦伯行政组织理论的管理思想 提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指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韦伯对权力进行了分类, 分为法定的权力、传统的权力和超凡的权力 3、简述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梅奥认为企业中的人首先是“社会人” ;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人们的 相互关系;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 4、试述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与贡献 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工时研究与

18、劳动方法的标准化;科学挑选与培训工 人;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实行“例外原则” ;强调科学管理的 核心是“一场彻底的心理革命” 5、试述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管理思想与贡献 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概括,将其归纳为六大经营职能: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 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及管理活动。 最早提出管理的职能,提出了管理的五要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系统 地总结管理的一般原则,提出企业管理的 14 项原则;对等级制度与沟通的研究;重视管理 者的能力与训练 6、简述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重视人在组织中的关键作用,注重探索人类行为的规律,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的开发 强调个

19、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一致性 主张打破传统组织结构和关系造成的紧张气氛,在组织中恢复人的尊严,实行民主参与 管理,使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由命令服从变为支持帮助,由监督变为引导,使员工自我控制, 自主管理 7、简述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强调决策行为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之中,并是管理活动成败的 关键 对于决策的程序、准则、类型及其决策技术等作了科学的分析,提出在决策中应用“令 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佳化”准则 强调不仅要注意在决策中应用定量方法、计算技术等新的科学方法,而且,要重视心理 因素、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 第二章 计划与决策 一、名词解释 1、计划职能 广义的计

20、划职能是指管理者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全过程;狭义的 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作的谋划和安排。 2、企业的一般环境 是企业经营所共同面对的环境,对每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都产生虽然间接,然而却是极 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的一般环境主要有: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治与 法律环境、社会与心理环境等 3、企业的任务环境 是某一个或某一类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所直接面临的环境,主要指产业环境 4、目标 目标是体现某种目的要求的具有数量或质量特征的具体化形式。目标是组织及其成员所 第 6 页 共 21 页 有行为的出发点与归宿,在组织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填

21、空 1、计划职能在各项管理职能中的地位集中体现在(首位性)上。 2、 (目标)是计划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行动的方向 3、计划职能的中心环节是(设计与抉择方案) 4、 (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方法)是激发创造力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与手段 5、创造性思维的形式主要有(发散型思维) 、 (收束型思维) 、 (灵感思维) 6、创造技法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运用形式。 7、按决策问题具备的条件和决策结果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将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 策) 、 (风险型决策) 、 (不确定型决策) 8、运用数学模型及计算机手段,在对决策问题进行定量化分析基础上进行决策的方法 是(定量决策方法) 9、在决策过程中充分

22、发挥专家集体的智慧、能力和经验,在系统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 上,根据掌握的情况与资料,进行决策的方法是(定性决策方法) 10、风险型决策常用的方法是(决策树分析法) 11、在进行企业经营环境分析时,通过外部环境的分析,主要是要找出企业经营的(机 会) ,发现企业经营的(威胁) 12、在进行企业经营环境分析时,企业内部环境的分析,主要包括对(营运范畴) 、 (企 业的管理体制) 、 (企业文化)进行分析。通过内部环境的分析,要发现(劣势) ,找出(优 势) 。 13、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的一般环境主要有(经济环境) 、 (技术环境) 、 (政治与法律环 境) 、 (社会与心理环境)等 14、美国学者

23、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提出了产业竞争结构的分析模型,通 过对五种竞争力的研究分析任务环境。他认为一个产业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的竞争力 量,这五种竞争力量分别为:(新加入者的威胁) 、 (替代品的接近程度) 、 (购买者的议价能 力) 、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和(现有企业的竞争) 15、外部环境分析的关键是要(找出企业发展的机会与面临的危胁) 16、搜集信息的方法种类很多,主要有(数据资料搜集法) 、 (访谈(座谈)法) 、 (现场调 查法) 、 (工作报告法) 。 17、 (创新精神)是创新的灵魂 18、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强烈的创新欲望) 、 (敢于创新的勇气)

24、和(创新意识、创新 观念)三个方面 19、 (决策)是计划职能的核心 20、按决策的作用范围可以将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 、 (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21、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可以将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决策) 、 (非程序化决策) 22、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是(程序化决策) 23、对不经常发生的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没有决策规范所遵循的决策是(非程序化决 策) 24、按决策的时态不同可以将决策可分为(静态决策) 、 (动态决策) 25、 (目标)是体现某种目的要求的具有数量或质量特征的具体化形式 26、战略计划的显著特点表现为(长期性) 、 (综合性)和(权威性) 27、就企

25、业而言,基本计划类型通常划分(战略计划) 、 (生产经营计划)和(作业计划) 三种基本类型。 第 7 页 共 21 页 三、简答 1、简述企业内部经营环境分析的基本内容 分析经营的各种营运范畴;分析企业制度与组织结构;分析企业的文化因素;在分析的 基础上,找出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劣势 2、简述计划职能的重要性 计划是实施管理活动的依据;计划可以增强管理的预见性,规避风险,减少损失;计划 有利于在明确的目标下统一员工思想行动;计划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效率,取得最佳 经济效益 3、简述计划职能的程序 分析环境,预测未来;制定目标;设计与抉择方案;编制计划;反馈计划执行情况 4、简述管理问题分析界定

26、的基本内容 确定管理问题的性质与程度;找出原因,挖掘根源;管理问题相关的条件与环境;明确 解决问题的方向与思路 5、简述头脑风暴法的主要规则 放开思路,自由鸣放;不相互批评,不要争论;倡导多角度分析,鼓励提多种不同方案; 激励相互启发、联想、综合与完善 6、如何理解目标的含义 目标是体现某种目的要求的具有数量或质量特征的具体化形式。目标是组织及其成员所 有行为的出发点与归宿,在组织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完整的目标概念应包括以下含 义:目标既要有目标项目,又要有达到标准,还应有完成时限;目标是质与量的统一; 目标是有时间维的。 7、简述制定目标的原则 明确性原则;先进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定量

27、化原则 8、制定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从本组织的宗旨出发,结合组织内外部环境,这是制定组织目标的最基本依据。 可根据前一阶段未实现的目标或标准的问题点,以及出现的新问题确定目标。 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制定目标。 根据上级部门提出的要求、部署,或社会的形势要求制定目标。 根据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比较的差距制定目标。 四、论述 1、试述分析与解决管理问题的基本程序 第一阶段:发现问题 明确标准 建立高效的环境扫瞄系统,对管理活动与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搜集相关信息。 以预期标准为依据,对所扫描到的信息进行比较衡量,以确定是否出现差异,即问题。 如发现问题,就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客观、全面、准确的描述 第二阶段:界

28、定问题。 经过认真分析,确定管理问题的性质与程度 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与深层根源。 对与这一问题相关的环境与条件作出分析与评价。 在分析界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破解如何管理问题的方向。 第三阶段:解决问题。 确定解决问题的工作目标。 激发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创意。 第 8 页 共 21 页 制定体现创意、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 将方案付诸实施,并进行跟踪控制,作必要的调整,以确保问题的圆满解决。 2、试述决策的程序 决策程序主要包括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调查与分析,包括: 界定决策问题;确定决策目标;调查与信息搜集;分析与预测 第二阶段:设计备选方案,包括: 大胆设想;精心设计 第三阶段:选择决策方

29、案,包括: 制定评价与选择的标准;对备选方案进行全面评价;抉择最佳方案 第四阶段:审查与反馈,包括: 审查;将决策付诸实施;对决策的实施进行跟踪控制,及时搜集反馈信息,必要 时对决策进行修订调整,使决策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五、计算 1、试推导盈亏平衡点产量基本公式(答案略) 2、某厂生产一种产品。其总固定成本为 400 000 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 20 元;产品 销价为 25 元。 求:(1)该厂的盈亏平衡点产量应为多少? (2)如果要实现利润 20 000 元时,其产量应为多少?(答案略) 3、某公司计划未来 3 年生产某种产品,需要确定产品批量。根据预测估计,这种产品 的市场状况的概

30、率是:畅销为 0.2;一般为 0.5;滞销为 0.3。现提出大、中、小三种批量 的生产方案,有关数据如下表,试用决策树法求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方案。 (答案略) 单位:万元 畅销 (0.2) 一般 (0.5) 滞销 (0.3) 大批量 40 30 -10 中批量 30 20 8 小批量 20 18 14 4、某公司计划生产一种新产品。该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量有四种可能:需求量较高、 需求量一般、需求量较低、需求量很低。对每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均无法预测。现有三种方案: A 方案是自己动手,改造原有设备;B 方案是全部更新,购进新设备;C 方案是购进关键设 备,其余自己制造。该产品计划生产 5 年。据测

31、算,各个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 5 年内的预 期损益如下表,试分别用乐观法、悲观法、平均法、后悔值法进行决策。 (答案略) 。 需求量 较 高 需求量 一 般 需求量 较 低 需求量 很 低 A 方案 70 50 30 20 B 方案 100 80 20 -20 C 方案 85 60 25 5 第三章 机构与人员 自然状态 及其 概率 损 益 值方 案 第 9 页 共 21 页 单元一 机构岗位与制度 一、名词解释 1、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通过职务、 职责、职权及相互关系构成的结构体系。组织结构的本质是成员间的分工协作关系。组织结 构的内

32、涵是人们的职、责、权关系,因此,组织结构又可称权责结构。 2、部门划分 部门划分是指把工作和人员组织成若干管理的单元,并组建相应的机构或单位。不同的 管理或业务部门,是使整个管理系统有机地运转起来的细胞与基础。 3、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亦称管理跨度,是指一名管理者直接管理的下级人员的数量。管理幅度的大小, 实际上反映着上级管理者直接控制和协调的业务活动量的多少 4、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亦称组织层次,是指社会组织内部从最高一级管理组织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共 有多少的各个组织等级。管理层次实质上反映的是组织内部纵向分工关系,各个层次将担负 不同的管理职能 5、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也叫联邦分权化,它是一种分

33、权制的组织形式。是指在公司总部下增设一层独 立经营的“事业部” ,实行公司统一政策,事业部独立经营的一种体制。 6、制度规范 制度规范是指组织为有效实现目标,对组织的活动及其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制约与协 调,而制定的具有稳定性与强制力的规定、规程、方法与标准体系。 二、填空 1、组织结构设计包括(横向设计)与(纵向设计) 。组织(横向设计)主要解决管理与 业务部门的划分问题,反映了组织中的(分工合作)关系;组织(纵向结构设计)主要解决 管理层次的划分与职权分配问题,反映了组织中的(领导隶属)关系。 2、按人数划分部门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某些技术含量低)的组织 3、按时间划分部门的方法通常用于(生

34、产经营一线的基层)组织 4、按职能划分部门的优点是有利于(强化各项职能) ;可以带来(专业化分工)的种种 好处;有利于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技能提高) 。 5、按职能划分部门的方法较多地应用于(管理或服务部门)的划分 6、按产品划分部门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业务部门 7、按区域划分部门的方法主要适应于(空间分布很广)的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部门 8、按工艺过程(设备)划分部门的方法主要用于(生产制造业企业) 、 (连续生产型企 业) 、 (交通运输企业)等 9、按服务对象划分部门的方法主要用于(服务对象差异较大,对产品与服务有特殊要 求)的企业 10、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互相制约,之间存

35、在着(反比例)的数量关系。当组织规模既 定的前提下, (较大)的管理幅度,就会形成较少的管理层次。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管理 幅度) ,即管理层次的多少取决于(管理幅度)的大小。 11、管理幅度的设计必须坚持既要(有效控制) ,又要(提高效率)的原则进行 12、管理层次设计的制约因素主要有(有效管理幅度) 、 (纵向职能分工) ,以及(组织 效率)等 第 10 页 共 21 页 13、在组织设计中,可能产生两种典型的组织结构。一是(高层结构)形式,即管理幅 度较小,管理层次较多;二是(扁平结构)形式,即管理幅度较大,而管理层次较少。 14、集权与分权是指职权在(不同管理层)之间的分配与授予 15

36、、组织结构形式是组织结构框架设置的模式,本质上反映一种(特定的职权关系) 。 16、最早的和最简单的组织形式是(直线制) 17、直线制组织机构只适用于(小规模)企业 18、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以(直线指挥系统)为主体,同时发挥(职能部门)的参谋作 用。 (职能部门)对下级部门无权直接指挥,只起业务指导作用,但在直线人员授权下可行 使职能权。 19、事业部制也叫联邦分权化,它是一种(分权制)的组织形式 20、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主要适用于规模大、有不同市场面的多产品的现代大企业 21、 (矩阵制)组织结构主要适用于变动性大的组织或临时性工作项目 22、制度规范的基本功能包括(规范功能) 、 (制

37、约功能)和(协调功能) 23、组织的制度规范主要包括四大类,即:(组织的基根本制度) 、 (组织的管理制度) 、 (组织的技术与业务规范)和(组织成员的个人行为规范) 24、制定组织的制度规范应遵循(法制性原则) 、 (目标性原则) 、 (科学性原则)和(系 统性原则)等四项原则。 25、不同组织的管理制度各不相同。就企业而言,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专项管理制度) 和(部门(岗位)责任制度) 26、企业的技术与业务规范主要有(生产技术标准) 、 (生产技术规程)和(生产定额) 等 三、简答 1、简述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 组织目标与任务;组织环境;组织的战略及其所处发展阶段;生产条件与技术状况;组 织

38、规模;人员结构与素质 2、简述部门划分的原则 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原则。即部门划分必须以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专业化原则。即按专业化分工,将相似职能、产品、业务汇到一个部门中。 满足社会心理需要原则。划分部门也不宜过度专业化,而应按照现代工作设计的原理, 使员工的工作实现扩大化、丰富化,尽可能使其满意于自己的工作。 3、划分部门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按人数划分部门;按时间划分部门;按职能划分部门;按产品划分部门;按区域划分部 门;按工艺过程(设备)划分部门;按服务对象划分部门 4 简述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管理工作性质;管理者自身的能力与素质状况;下级人员素质与职能性质;计划与控制 的

39、难度与有效性;信息沟通的难易与效率;组织的空间分布状况;组织的外部环境 5、简述高层结构的优缺点 其优点是: 最主要的优点是主管人员的管理幅度较小,能够对下属进行有效控制;有利于明确领导 关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因层次多,各级主管职位多,能为下属提供晋升机会,促使其积 极努力工作。 其缺点是: 第 11 页 共 21 页 由于层次较多,协调工作增加,造成管理费用大;信息的上传下达速度慢,并容易发生 失真和误解;计划和控制工作较为复杂;最高领导层与基层人员相隔多个层次,不容易了解 基层现状并及时处理问题 6、简述扁平结构的优缺点 其优点是: 最主要的优点是有利于授权,激发下属积极性,并培养下属管

40、理能力;信息传递速度快、 失真少;能灵活的适应市场;管理费用低;便于高层领导了解基层情况 其缺点是: 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大、负荷重,难以对下级进行深入具体的指导和监督;对领导人员 的素质要求较高。 7、简述直线制组织机构的优缺点 优点是:(1)机构简单,沟通迅速;(2)权力集中,指挥统一;(3)垂直联系,责任明确。 其缺点是没有职能机构,管理者负担过重,而且难以满足多种能力要求。 8、简述矩阵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是: (1)使企业组织结构形成一种纵横结合的联系,加强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有利于 发挥专业人员的综合优势。 (2)具有较强的组织灵活性,既可以根据需要快速组建,完成任务后又可以

41、撤销 缺点是: (1)由于组织成员必须接受双重领导,破坏了统一指挥原则,下属会感到无所适从。 (2)工作出现差错时,不易分清领导责任 12、组织制度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加强宣传教育;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严格执行;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加强考 核与监督;加大奖惩力度;做好信息反馈,在适当时机进行调整与进一步完善 四、论述 1、试述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主要优点: (1)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实行统一管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有利于发挥各事业部的 积极性、主动性,并能更好地适应市场。 (2)有利于最高层管理者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去考虑宏观战略; (3)有利于锻炼和培养综合管理人

42、员 缺点: (1) 事业部制存在着分权所带来的一些不足,如本位主义;指挥不灵,企业整体性差; 职能机构重复设置,管理人员增多等。 (2)事业部制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很高的管理素质,否则会造成事业部管理的困难。 单元二 选聘、培训与考核 一、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管理 在狭义上,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人力资源的取得、配置、利用所 第 12 页 共 21 页 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行为。在广义上,人力资源管理包括狭义的人力资源管理和 人力资源开发 2、人员分工 人员分工是指人与事的配合,即指派哪个或哪些人去完成哪项或哪些工作。科学合理的 分工,可以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同

43、时,也可以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满足感,进而提 高其工作积极性 3、人员组合 人员组合是指人与人的配合,即组织内按管理或作业需要所进行的人员配置与合作。人 员组合的目的是实现人与人的相容与互补,取长补短,形成一种默契的合作关系,最大限度 地调动组织内各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实现管理的目标 4、人员考核 人员考核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衡量与评定人员完成岗位职责任务的 能力与效果的管理方法。 二、填空 1、管理者选聘有两大途径,即(外部招聘)和(内部提升) 2、确定从内部还是从外部选聘管理者时,要考虑的因素有(职务的性质) 、 (企业经营 状况)和(内部人员的素质) 3、人员组合包括(

44、技术结构)和(社会结构)两个方面的组合 4、人员组合最基本的原理是(同素异构原理) 5、人员组合的原理包括(同素异构原理) 、 (技术匹配原理)和(社会心理相容与互补 原理) 6、实现最佳组合的途径包括实现(最佳知识、技能组合) 、 (最佳年龄组合)和(最佳 气质、性格组合) 7、人员培训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觉悟与职业道德)培训、 (技术与业务理论知识)培 训和(技术与业务能力)培训 8、对员工进行考核,主要涉及(德) 、 (能) 、 (勤) 、 (绩)和(个性)五个方面 9、人员考核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10、奖酬最重要的目标有三个,最首要的目标就是(能有力吸引社会上的

45、优秀人才来本 企业工作) ,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对组织成员产生尽可能大的激励作用)第三是(促进员工 能力的不断开发) 11、 (工资差别)是指不同人员或岗位工资之间的差别,是体现工资激励性最关键的要 素 12、确定劳动差别的依据是劳动的(数量和质量) 三、简答 1、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 在现代管理中,把人看成是组织最重要、最有活力、最能为组织带来效益的资源。 人是组织最宝贵的资源,它将决定其他资源作用的发挥; 组织的全体成员都属于人力资源,而不仅限于“人才” 。 人力资源本身是可以被不断开发的。 人力资源在狭义上是特指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并做出贡献的全体成员能力的总和。 2、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

46、内容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与规划 人员选聘与组合 第 13 页 共 21 页 人员使用与激励 人力资源开发 3、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 优化原则。即通过科学选聘、合理组合,实现人员配备的最优化 竞争原则。人员的选聘、组合、使用与发展不能在封闭和僵化的环境下进行。必须引入 竞争机制,公开、公正、平等竞争 激励原则。即通过人员配备,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开发原则。即在人员配备和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智力开发,不断提高人 员的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 4、简述外部招聘方式的优缺点 优点是:(1)被聘人员具有“外来优势” ,如果他确有能力,便可迅速打开局面。(2)有 利于平息和缓

47、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给组织带来新的管理方法和经验。 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外聘者不熟悉组织内部情况,同时也缺乏一定的人事基础,往 往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有效地工作。(2)可能产生聘用失误的问题。(3)外聘会挫伤组织 内部成员的积极性(会堵死他们的升迁之路) 。 5、简述内部提升的优缺点 优点是:(1)利于鼓舞内部成员的士气(给每个人带来发展机会) 。(2)有利于吸引外部 人才(外部人才愿意到有发展机会的企业) 。(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避免误选。 (4)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开展工作。 弊端主要有:(1)容易引发同事间的争执与不满。(2)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不

48、 利于组织的管理创新。 四、论述 1、试述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的途径 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尊重员工的政治权利,充分发挥其议政和参与管理的积极作 用。 鼓励员工的首创精神,支持他们在工作中的改革与创新,满足其成就事业、自我实现 的需要。 建立终身学习的体系,提供员工学习理论与技术的必要条件,鼓励他们技术与业务上 的进步,促进其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尊重员工的个性,鼓励员工健康的个性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完善。 满足员工的各种社会心理需要,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在组织中建立健康、向上、团 结、融洽的团体氛围。 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关心并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 要利用本组织的各种有利条件,使本组织的成员有高质

49、量的、愉悦的社会生活,使他 们不但是“工作的人” ,而且还成为“幸福的人” 。 树立组织成员的社会责任意识,使他们成为自觉维护社会公德、承担社会义务的高素 质的社会成员。 2、试述人员考核的方法 实测法。即通过各种形式的实际测量进行考核的方法。 成绩记录法。即将取得的各项成绩记录下来,以最后累计的结果进行评价的方法。这是 一种日常的、连续的、客观记录事实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应于能实行日常连续纪录的生 第 14 页 共 21 页 产经营活动或其他职能工作 书面考试法。即通过各种书面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应于对员工 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测定 直观评估法。即根据被考核者的一些表现,由考核者直接做出评估的方法。这主要是依 据对被考核者平日的接触与观察,由考核者凭主观判断进行评价的方法 情景模拟法。即设计特定情景,考察被考核者现场随机处置的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方 法通常用于对管理者的考核中 民主测评法。即由组织的成员集体打分评估的考核方法。一般采用问卷法进行。即由考 核者事先设计问卷,按考核的项目设计问题;再由相关知情者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回答;最 后由考核者进行统计整理的一种方法 因素评分法。即通过对有关项目分别考核,再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考核方法。其思路为: 将考核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