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程标准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必修课、) 学 分:4 学分 计划学时:72 学时 适用专业:学院大专各专业 1前言 1.1 课程定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 家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二门课程中的骨干和核心课程,是高 等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教育课,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高职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结 构和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体现了社会主 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不可 缺少的教育内容。是高
2、职高专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 标的实现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中有着 重要的基础作用。其前设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过渡到本书的学习 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后续课程形势与政策为本课程提供现实材料。 本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 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 2 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 认识和分析问题,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
3、律,确立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 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 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将为高 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文明生活、科学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设计思路 1.2.1 课程开设依据 以中发【2004】16 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5 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依据。 1.2.2 课程设计的理念 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将教学
4、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 转向重视对学生认知、情感和能力的培养上,将学生对待思想政治课的态度由 “要我受教育”转变为“我要受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从知行分离转向知行统 一,学以致用。 具体要突出五个方面: 第一,突出思想性。以“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一般教育理念”和 “意识、信念、责任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知识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及能力,坚定学生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强化学生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二,突出人本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 疏导,尊重学生,一切从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出发,
5、一切以促进学生的思想 政治素质提高及个体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从知、情、意、行等方面磨练并培养学 生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 第三,突出实践性。本课程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无一不体现出党对中国革命和 建设实践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因此,这门课程和社会现实的联系非常紧密, 3 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在亲身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认知和体 会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 第四,突出高职性。高职学生有着不同于普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高职院 校的课程设置和学分设置也不同于普通院校。因此,本课程在教学内容选取、教 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突出理论 点
6、的讲解,突出典型案例的分析,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突出实践教学中的 地域特点,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第五,突出专业性。根据各个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在讲授中结合专业特点, 突出专业特色,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专业,理论为专业服务。 1.2.3 课程设计的思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20055 号文件)的精神而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该课程以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 成果为载体设计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模块共十六个项 目,每个项目从实际需求开始,制定具体的教学任务,其具体的
7、过程为:案例呈 现、任务设置、讨论实施、评价反思。通过教、学、做相结合,学生从了解这样 做、到理解为何这样做、再到做什么、最后掌握怎么做,其能力得到了培养,完 成了获取实践 内化 反思的认知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以 “学生”为中心,“实践”为核心,“教师”为引导。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形成性 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 能力。 突出本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功能,不仅帮助学生把握基本原理,坚定理想信 念,更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做到以理服 人,充分发挥理论的力量,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能力。 实施并建立“
8、1233567” 课程教学体系,突出特色和创新。 围绕一个教学主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讲清二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阐明三条特色道路: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4 构建三个教学平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 突出五大教材内容:总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的环境和保证 贯彻六大教学原则:主导性和主体性统一、理论和实际统一、真见和真情统 一、“共性”和“个性”统一、教学和科研统一、完整 性和适用性统一 开展七种实践活动:参观
9、考察、社会调查、名人进校园、展览进校园、讲座 进校园、三支一扶、志愿服务。 本课程共十二章三十六节内容,一学期上完,每周 4 课时,共 72 课时。课程 特点是内容难度虽不大,和高中学过的历史政治以及上学期学过的思想道德修 养与法律基础有很多相同相通相连之处,但理论性政治性较强,和学生生活结 合不紧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本课程教学应从创新教材、创新教 法、创新实践的思路出发,构建教师和学生良好的互动机制,使党的理论政策、 方法路线无形中进入学生头脑;并通过对重大热点问题的分析、讨论、假设,培 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活起来,后继
10、有人。我们在具体教学中设计了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关于 具体学时的分配,下到各编各章。 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接轨,以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 补衬、印证理论教学,完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性互动机制,构建培养学生 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教学平台。实践课(16 学时) 2课程目标 第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教学主题,通过讲 清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大理论成果, 阐明中国特色的新民 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三条特色道路,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的讲授,学生要能够系统 掌握马列主义、毛
11、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 5 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第二,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 育功能,大学生能够系统了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并认真配合完成目 标。 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能懂得为什么只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才能为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指明方向。第三,坚持理论 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学生在学习中能发挥积极性和主动 性。学生能够拥有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能力。 1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能把握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大成果的 产生背景、实践基础、主要内容、历史地位
12、及重大意义。 (2)学生能明白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化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更是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所应遵 循的方法、原则。 (3)学生能理解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形成、主要内容及历 史地位的分析中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实质与精髓,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 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 (4)学生能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分析中,掌握社会 主义的本质及根本任务明确奋斗目标。 (5)学生能够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的概括,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及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则是对我国发展思路的总 体规划与总体设
13、计的。 (6)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祖国统一、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及社会主义依靠力量 6 则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总布局。学生能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的经济制度、经济 体制、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外交政策、统一构想、党的建设及人民群众在社会 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等重大理论问题。 2 能力目标 (1)知识能力:学生能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方法能力:学生能够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分析中,充分 认识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是我们认识问题、
14、解决问 题的根本方法。在生活及工作实践中自觉使用这一方法论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3)创新能力:学生能够准确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以及在事物未来发展中可 能出现的问题,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学科系统知识,对未来事物发展 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形成正确认识,并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案。 3 情感目标 (1)个人情感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不怕 困难与挫折,勇往直前的优秀品格。 (2)团队合作精神:学生能够善于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具有良好的协作 精神,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社 会责任感与使
15、命感。 3课程内容与要求 7 序号 工作任 务 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 参考 学时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 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 涵及其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精髓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讲解与讨论 相结合 8 2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 性质,理解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掌握过渡 时期总路线的具体内容和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领悟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历史 意义。 独立归纳总结新民主主义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和社 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增强学 生对“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 改革”关系
16、, “社会主义工业化 和社会主义改造”等问题的辩证 讲解与案例 分析相结合 6 2 8 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3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 性质,理解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掌握过渡 时期总路线的具体内容和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领悟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历史 意义。 独立归纳总结新民主主义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和社 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增强学 生对“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 改革”关系, “社会主义工业化 和社会主义改造”等问题的辩证 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讲解与案例 分析相结
17、合 4 4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 论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了解社会主义 讲解与启发、 案例相结合 6 9 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 果;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学会从挫折中吸取教训。 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 要矛盾;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学会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 论来分析现实问题 讲解与讨论 相结合 6 1 6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了解社会
18、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 讲解与讨论 相结合 3 10 要矛盾;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学会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 论来分析现实问题 7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认识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认识改革是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正 确认识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正确 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正确认识坚持对外开放,不断提 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树立改革的理念,增强对外 开放的自信心,拥护党的改革开 放的基本国策。 讲解与案例 相结合 3 1
19、 8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 局的含义;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 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理 理论讲授与 案例分析相 结合,历史 分析与现实 分析相结合, 6 12 解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含义 认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治发展道路的意义和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的必要性,认识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和推进政治体制改 革的内涵; 了解并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认识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 了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 育科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的途径; 认识建设
2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 要性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总体思路,认识创新社会治理体 制; 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 要意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的总体要求,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 国策 13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自觉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制度、政治制度;树立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领会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身体力行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生 态文明的理念,保护环境,节约 能源。 9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 根本利益;掌握“和平统一、一 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 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 想的形成过
21、程和伟大实践 坚定他们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信 心;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台湾 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激励学生积极投身于促进祖国完 全统一的伟大斗争中。 讲解与讨论 相结合 3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 略政策 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讲解与案例 分析相结合 3 14 的科学论断、我国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 了解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 济新秩序的有关知识 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国际观分析 和观察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国际 现象,认识国际局势发展的主流 和发展趋势,增强学生对各种国 际现象的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 弄清坚持独立自主与发展对外合 作,维护国家利益与坚持无产阶 级国际
22、主义等方面的辩证关系。 领会和拥护国家外交政策和国家 战略,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国家 主权 1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 的和依靠力量 掌握中国共产党必须坚定地依靠 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巩固发展统 一战线,必须加强人民军队和国 防建设;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五种依靠力量;认识群众 讲解与讨论 相结合 4 2 15 观点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 心 让学生理解和认识到只有坚持和 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建 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理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 宗旨的体现。认识加强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 全面进行党的建设
23、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讲解与讨论 相结合 4 结束语 4实施建议 根据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提出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教学方法建议、教学 考核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4.1 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严格执行教育部的规定,使用全国统一教材,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教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 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修订版。 16 主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年修订版; 1.推荐教材: 1 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 出版社出版,2013 年修订版。 2.
24、主要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2列宁选集,第 1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 1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4毛泽东文集,第 18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5邓小平文选,第 12 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 6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7江泽民文选,第 13 卷,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 8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8 年版 9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新胜利而奋斗。 10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
25、建成小康 社会而奋斗。 1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 4.1.2 教材编写原则与要求。 4.1.3 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使用建议。 由于本教材是全国高等学校统一使用教材,既包括普通高等院校,也包括高 等职业院校;既有本科层次院校也有专科层次院校。由于学生起点及掌握的知识 基础不同,在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教材内容的统一性与 学生层次差别性的矛盾。因此,在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强调“用教材”,而 不是“教教材”。根据学生层次(即已有知识),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等方 面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灵活拓展。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灵活
26、 17 性、实效性,以“精”和“管用”为原则,进行模块化设计。 对教材的主题、主线及重点不可擅自改动与变更。本着“学术研究无禁区, 课堂教学有纪律”的原则,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为主。 对突发事件及重大事件进行“应时”性讲解。因此,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中留 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以体现本课程的时政性与针对性。 根据社会发展实际,增减教学案例,编写学生学习手册,建立试题库。 4.2 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可以灵活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一)理论教学组织与设计 1.课堂专题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 的教育思想为指导,贯彻“意识、信念和责任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思想,
27、开展 学生学习知识、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引导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道路,进一步使学生明确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在社会当中应该承担的社 会责任,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2.案例式教学。结合各章内容,选择经典案例,剖析重点、热点、难点问题。 开展案例教学,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 培养和提高学生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问题探究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本课程采用从现实社会中学生关注的现象中 提出问题、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相互讨论中明晰问题、在理论 与实践的结合中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8、,培养学 生探究性、参与式学习的能力。 4、演讲式:根据教学内容和现实问题,凝练一个或两个题目,通过演讲的方式 进行教学。此法常常由学生自愿报名进行演讲,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18 (二)实践教学组织与设计 本课程实践教学总体思路:努力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接轨,以理论 教学指导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印证理论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性 互动机制。 采用实践教学法: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更好地让 学生理解理论的相关命题。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注意结合讲授内容,不失时 机地让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调查、体验,让他们以所见所闻、所体所察加深对所 学理论的理解,锻炼学生的
29、洞察能力。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等。 4.3 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形成性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平时作业、课堂 表现、考勤情况、自主学习等方面,占总评成绩的 30;终结性考核即闭卷书面 笔试(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 70。 1、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核,考核学生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是否对国情、社情和民情有所了解,从而提高高职大学生 的理论素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的最终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其中平时成绩占 50%,包
30、括实践成绩 10%, 期末考试成绩占 5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和社会实践等内容。 4.4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4.4.1 指导思想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的头脑,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贴 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 19 式和方法,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不断增强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服务,从根本上提高我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 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4.4.2 培养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
31、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对大学生 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 4.4.3 具体措施 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院人才培养建设规划工程。不断优化和 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不断提升和优化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建立课程负责人、学术带头 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制度,学校为思政课教师脱产进修、攻读学位、职称 评审、名师教学、社会考察等搭建平台、提供资金。 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社会 实践(包括课题、调研、考察、挂职等方式)活动规范化、制度化。每年派出一 批教师赴实践基地进行课题研究、社会调研、专项考察,使教师对我国的社会经 济
32、发展的实际有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从根本上改变思想政治课理论不能联 系实际的倾向。 鼓励和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每年每人至少参加一次有关的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认真撰写学术论文,踊跃参 加学术活动从而加强和推动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加教育行政机构举办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班。和来自各个高校的 20 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深入学习和领会中央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听取专家学者 的专题报告,广泛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并到革命圣地、改革前沿等地参观考察。 组织该课程教学团队,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建设成为院级精
33、品课程,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力,实行优势互补,从而提高 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水平。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尽最大可能查找该课程教学所需的视频和文字资料,尽快 建成我校思想政治课网络资源资料库。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校外社会实践基 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包括课题、调研、考察、挂职等方式) 活动规范化、制度化。每年派出一批教师赴实践基地进行课题研究、社会调研、 专项考察,使教师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有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从 根本上改变思想政治课理论不能联系实际的倾向。 鼓励和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每年每人至少参加一次有关的学术会议和学术交
34、流,认真撰写学术论文,踊跃参 加学术活动。从而加强和推动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加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班。和来自各个高校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深入学习和领会中央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听取专家学者 的专题报告,广泛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并到革命圣地、改革前沿、老少边穷等 地参观考察。 组织该课程教学团队,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力,实行优势互补,从而提 高 21 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水平。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尽最大可能查找该课程教学所需的视频和文字资料,尽快 建成我校思想政治课网络资源资料
35、库。 深入学习前面所列的一系列著作和文章以及历次党的重大会议的报告,力争第 一时间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到学生的头脑中去,加强该课程的时效性、 针对性。 4.4.4 组织实施 教学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两条主线,根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 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把教材内容分成总论、中国革命理论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分别对应不同的具体内容、理论成果 和教学重点,且每个模块之间通过找出教学重点和交叉点实现了理论之间的有机 连接。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的优势,整理和收集教学视频
36、资料,开发制 作多媒体课件,编写课程的讲义、案例、习题等教学相关资料。 4.4.5 课程实施条件 对任课教师的教师资格、专业背景、教学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讲政治,具有较高的 政策水平和政治敏锐性。 具有依法执教的能力,严格执教,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掌握现代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主 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 21 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只注重理论解读的做法,注重理论 联系实际,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个别演讲法、 角色定位的方法等。 能够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编制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使学生 更清晰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增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5 其它说明 上述内容可根据当下实际,做适当调整。 编著人:fanpam 2016 年 4 月 2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