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初级经济师复习备考计划 职业培训教育网凭借多年成功辅导经验,为参加 2016 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的学员制定最佳备考复 习计划,以帮助各位初级经济师考试的学员更好的开展学习,具体如下: 1、全面分析,正确认识自己。 准确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明确自己学习的特点、发展的方向,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可以 发挥的最佳才能。 2、结合实际,确定目标。 订计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目标不能定得太高或过低,要依据: (1)知识、能力的实际; (2) “缺欠”的实际; (3)时间的实际; (4)教学进度的实际,确定目标,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达到为宜。 3、长计划,短安排。 要在时间上确定学习的远期目标、
2、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在内容上确定复习的具体目标。 学习目标可分为: (1)掌握知识目标; (2)培养能力目标; (3)掌握方法目标; (4)达到成绩(分数)目标。 长计划是指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内容、专题,大致规划投入的时间; 短安排是指具体的行动计划,即每周每天的具体安排和行动落实。 4、突出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所谓重点: 一是指自己学习中的自己认为比较薄弱的部分;二是指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订计划时,一 定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保证重点。 5、计划要全面,还要与自己的工作日程想匹配。 计划尽量时间上不与工作相冲突。 6、安排学习时间。 合理的规划出近几个月的有效复习时间,充分利用好
3、每一分钟。这一时间的安排,应当成为制 订学习计划的重点之一。 7、脑体结合,学习和其他活动应合理安排。 每天除了工作之外剩余的时间全部放在学习上,这是不可取的,要适当的缓解工作与学习的疲 劳,适当的放松,可参加体育活动或出去郊游,但要控制好时间。 8、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 时间是宝贵的,自觉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是每个考生备考复习上进行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 (1)早晨或晚上,一天工作的开头和结尾时间,可安排着重记忆一些不好理解的内容;前提是 在没有工作烦恼的情况下。 (2)周末或假期休息时,可安排比较枯燥的内容或自己不太喜欢的科目;利用充足的时间去掌 握。 9、计划要留有余地。 10、注意效果,
4、定期检查,及时调整。 检查内容:(1)计划中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2)是否基本按计划去做?(3)学习效果如何? (4)总结得失,找出偏差,分析原因,以利改进。从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 调整。 2016 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备考知识 2016 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备考:物质资料生产 网校小编特意整理了“2016 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备考:物质资料生产”,希望对您备考 2016 年 初级经济师有帮助! 物质资料生产: 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其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但不包括劳动对 象(因其是生产力作用的对象
5、);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2.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类型 社会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 消费等关系的总和。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 终目的和动力。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历史上的社会生产关系有两 种基本类型: (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社会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 会的生产关系。 3.两对基本矛盾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 的因素;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二、社会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 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从
7、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 规律,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例题 1单选题】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 )的变化开始。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答案】C 【解析】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 【例题 2多选题】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矛盾 D.生产资料与生产工具的矛盾 E.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矛盾 【答案】AB 【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016 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备考: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社会经
8、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社会经济制度是不同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所有者根据自身的利益要求及实现增进自身利益的经济目标, 对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规定。 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 基础;社会经济制度规定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 的根本标志。 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 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例题 1单选题】( )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
9、志。 A.生产力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社会经济制度 【答案】D 【解析】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例题 2单选题】( )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关系的变化 D.经济基础的变化 【答案】A 【解析】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社 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2016 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备考: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最基本的 经济特征。 注意:
10、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 人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人的出现。 社会主义仍需要采取商品经济的形式,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例题 1单选题】( )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 A.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B.社会分工 C.生产资料私有制 D.市场经济 【答案】B 【解析】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 【例题 2单选题】(2007 年)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 ) A.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B.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D.工业从农
11、业中分化出来 【答案】B 【解析】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商人的出现。 2016 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备考:市场的概念 市场的概念: 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这是有形的市场;广义的市场是指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 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有形和无形市场。 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市场有机整体。 在市场体系中,既包括商品市场(如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也包括生产要素市场(如资本、劳动力、 房地产、技术、信息市场等) 商品市场是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水平反过来又制约商品市场的发展。要素市场
12、中的资本市场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劳动力市场正逐渐成为要素市场中最能动的市场。 市场体系的功能: 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功能。 2.经济联系功能。 3.利益关系调整功能。 4.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 5.社会评价功能。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 【例题 1多选题】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 ) A.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B.信息产生和传递 C.实现经济结构的宏观调控 D.利益关系调整 E.集中配置社会资源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市场体系的五项基本功能。 【例题 2单选题】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中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这是指 市场体系的(
13、)功能。 A.信息传递 B.社会评价 C.利益调整 D.资源配置 【答案】B 【解析】社会评价功能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中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 2016 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备考: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1.区别: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活动方式,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的。市场经 济是通过市场或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 2.联系: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必然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
14、济是发达的商品经 济。 【总结】市场经济一定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不一定是市场经济。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相互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市场经济一定是商品经济 B.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一定过渡到市场经济 C.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D.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E.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答案】ABCE 【解析】本题考查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选项 D 说法有误。 2016 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备考: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资
15、源配置的必要性。 合理配置资源是任何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按一定比例配置社会资源的形式,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 的变化有所不同。 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 1.市场配置方式。市场配置方式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市场经济。 2.计划配置方式。计划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指令性计划;另一种是指导性计划。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 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经济体制除了受到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等其他因素 的影响。同一个经济制度可以采取不同的经济体制,不同的经济制度也可以采取相同的经济体制。 【例题 1单选题
16、】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通常称为( ) A.社会制度 B.生产模式 C.经济框架 D.经济体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的概念。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 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例题 2单选题】( )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依据。 A.经济制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生产关系 D.所有制形式 【答案】B 【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依据。 【例题 3多选题】下列关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 A.经济体制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 B.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的特点 C
17、.经济制度反映经济体制的要求 D.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E.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无任何关系 【答案】ABD 【解析】经济体制总是同一定的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济制度决定了经济体制的特点,经济体制反 映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2016 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备考:劳动的二重性 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
18、商品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 社会经济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另一方面,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存在差别和矛盾: 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抽取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 2.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 3.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 4.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
19、动,是形成 价值的唯一源泉。 2016 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备考: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量。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决定的。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是商品的社会价值。商品的社会价值是商品交换的 依据。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为 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单位商品所耗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例题 1单选题】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 A.使用价值 B.
20、交换价值 C.价值 D.剩余价值 【答案】C 【解析】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例题 2多选题】下列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B.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C.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E.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 【答案】BDE 【解析】本题考查使用价值和价值。 【例题 3多选题】关于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C.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不可 D.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21、也不会有价值 E.仅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物品也能成为商品 【答案】ABCD 2016 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备考:货币的职能 【例题 1单选题】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 上,这种价值形式是( ) A.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一般价值形式。 【例题 2单选题】货币的本质是( ) A.价值 B.使用价值 C.社会属性 D.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答案】D 【解析】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016 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备考: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22、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来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 在商品交换中,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的上下波动是受到其价值制约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例题 1单选题】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 )表现出来的。 A.商
23、品销售数量 B.产品生产数量 C.商品价格运动 D.货币流通速度 【答案】C 【解析】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商品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 【例题 2单选题】( )导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 A.价值不同 B.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 C.价格波动 D.价值变化 【答案】B 【解析】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经常导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 2016 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备考: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1.垄断代替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导致了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 断组织的产生; 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了金
24、融寡头; 3.资本输出成为典型的经济现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并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日趋激烈。 2016 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备考:垄断资本 垄断资本 垄断资本是通过垄断组织来实现的。垄断组织的形式主要有四种: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 垄断组织拥有的资本就叫垄断资本。 垄断组织的建立,实质是为了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的大大超过平 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垄断组织主要通过垄断价格实现垄断利润,其来源主
25、要有:一是垄断组织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二 是存在于垄断组织外部但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组织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2016 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备考:金融寡头 金融寡头 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的融合,形成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同时,也就形成了金融寡头。 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庞大金融资本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又叫财团,是资本主义国家 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实际统治者。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通过“参与制”来实现。“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通过掌握股票控制额 的办法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 2016 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备考: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
26、主义的新变化 半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进人了一个新阶段。主要表现在:生产力诸要素发生了质的飞跃,生产 工具的自动化、劳动力的智力化,以及劳动对象的不断扩展,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社会生产 的发展;经济高速、持续、稳定发展,很多发达国家进人了以高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富裕社会;主要发达国家 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 产业。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私有制范围内不断进行调整,出现了资本占有社会化的趋势。资本主义生产资料 占有关系
27、经历了单个资本、股份资本、私人垄断资本、国家垄断资本,最后发展到国际塞断资本主义的过程, 出现了单个资本、股份资本、私人垄断资本、国家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并存的资本占有格局。资本 占有的社会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资产阶级政洽统治形式趋于完善。主要表现在:选举制度不断完善,法制化程度提高,对国家权力机 构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大大加强。 4.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不损害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情况下,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改良的措施,使工人阶级 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相对缓和。这些措施有:吸收工人参与企业管理、推行职工持股计划、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等。 2016 初级经济
28、师经济基础知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是人类历史进步的表现,然而这些变化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的实质。这是因为: 1.股份制经济和国有企业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 2.工人阶级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社会福利制度的实施,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3.工人阶级受雇佣的阶级地位并没有改变,经济上仍然处于无权和受剥削的地位,在政治上也无法与资 产阶级分享平等的政治权利。 4.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自身无法解决。 总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社会化占有形
29、式的变化,都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前提下进行的 调整和变化。它并没有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占有的私人性质,它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是更高程度的资本主 义私有制。 2016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总趋势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总趋势 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实际上是为资本主义的质变进行着量的积累,为它走向灭亡并被 社会主义所取代准备着更为充分的物质条件。资本主义向前发展所推动的生产社会化、管理社会化、资本社 会化的不断发展,预示着资本主义越来越向着它的终点社会主义接近。 1.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准备着坚实的物质基础。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社会 化大生产
30、,其本质是同资本主义私有制相矛盾的。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要求由社会来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 品,按比例分配劳动,对社会生产进行统一组织、协调和管理,这正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得以建立的物质基 础。 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营和管理方式。市场经济的成熟的经济运行方式、股份 制以及现代的管理机构和管理经验等,都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可以利用的形式。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显示着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生产的社会化、资 本的占有形式的社会化在一定意义上显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即资本主义终将向社会主义过渡。 但是,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都必然要
31、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资本 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也是如此,这是一个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的历史过程。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和曲析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断深化,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资本主义在不 触动私有制的前提下,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从而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暂时缓和,并表现出时 而尖锐、时而缓和的特点这就延缓了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进程。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继续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虽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它还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调整
32、,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最为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这种调整尚未穷尽,它还在不断寻找新的途径,为生产力的加速发展提 供可能。因此,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在当前的世界 资本主义格局中,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已经进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有的 正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有的则正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灭亡 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必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历史过程。 (4)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长期的。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新
33、生的社会制度在取代原有的社会 制度时,总是会遇到旧制度的顽强抵抗。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必然会遇到剥削阶级的反抗。社会主义制 度是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基础上产生的,低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使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实力上与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存在很大差距,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同时,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全 新的社会制度,需要通过自身的实践不断探索其发展道路和模式。因此,社会主义发展的特点也决定其取代 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尽管目前资本主义还呈现出发展的态势,但就社会发展的最终走向而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总趋势。 2016 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备
34、考: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 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 产力性质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途径是: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将其由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从而掌握国民经济 的命脉,并使之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经济基础。 第二,改造民族资本,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了和平“赎 买”政策,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第三,改造农业和手工业中的个体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
35、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即根据个体农业和 个体私有制工商业者的特性,在自愿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通过走合作化的道路,逐步实现个体私有制的社会 主义改造。 1956 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2016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 垄断利润实现的方式 【习题】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实现垄断利润的主要方式是( ) A.制定垄断价格 B.垄断产品经销商 C.提高工人劳动强度 D.延长工人劳动时间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垄断组织主要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利润。 【知识点扩展】垄断资本 垄断资本是通过垄断组织来实现的。垄断组织就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的
36、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中, 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或大企业联合。垄断组织拥有的资本就叫作垄断资本。垄断组织的形式主要 有四种: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组织的经营向多样化和综 合化方向发展,跨部门进行多样化经营的混合联合公司成为主要形式。 垄断组织的建立,实质是为了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的大 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为获得垄断利 润,凭借垄断地位,在购买生产资料或銷售产品时规定的一种市场价格。它又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 低价两种形式。 垄断组织主要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利润,其来源主要有:一是垄
37、断组织内部工人创造的剩 余价值;二是存在于垄断组织外部但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组织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例如通 过垄断高价出售商品而占有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一部分收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占有非垄断 组织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和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通过国家对国民收人的再分配将社会已形成 的一部分价值转化为垄断利润,通过对外扩张、资本输出、不等价交换等掠夺其他国家人民的一部 分财富等。 垄断资本 【习题】垄断组织的建立,实质是为了( )。 A.提高市场占有率 B.降低生产成本 C.获得规模经济 D.获取垄断利润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垄断组织的建立,实质是为了获取垄断利润。参见教材 P15
38、 【知识点扩展】垄断资本 垄断资本是通过垄断组织来实现的。垄断组织就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中, 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或大企业联合。垄断组织拥有的资本就叫作垄断资本。垄断组织的形式主要 有四种: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组织的经营向多样化和综 合化方向发展,跨部门进行多样化经营的混合联合公司成为主要形式。 垄断组织的建立,实质是为了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的大 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为获得垄断利 润,凭借垄断地位,在购买生产资料或銷售产品时规定的一种市场价格。它又包括垄断
39、高价和垄断 低价两种形式。 垄断组织主要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利润,其来源主要有:一是垄断组织内部工人创造的剩 余价值;二是存在于垄断组织外部但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组织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例如通 过垄断高价出售商品而占有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一部分收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占有非垄断 组织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和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通过国家对国民收人的再分配将社会已形成 的一部分价值转化为垄断利润,通过对外扩张、资本输出、不等价交换等掠夺其他国家人民的一部 分财富等。 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习题】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了( ) A.国家垄断 B.垄断资
40、本 C.私人垄断 D.金融寡头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寡头。 【知识点扩展】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有五个方面: 1.垄断代替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洽地位,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导致了经济生活中起决定 作用的垄断组织的产生。 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寡头。 3.资本输出成为典型的经济现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并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日趋激烈。 资本主义 【习题】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
41、段过渡到垄断阶段的时间是( ) A.14 世纪末 15 世纪初 B.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C.16 世纪末 17 世纪初 D.17 世纪末 18 世纪初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 货币的支付手段 【习题】币在商品赊销,预付贷款和清偿债务中执行着( )的职能。 A.价值尺度 B.价值储藏 C.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知识点拓展】货币的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被用来支付商品餘买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来支付债务、租金、利息、 工资等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
42、一方面,暂时解决了由于缺乏现金而不能及时购买商品的 矛盾,减少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在商品生 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进一步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增大了经济危 机的可能性。 货币流通规律 【习题】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 ) 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B.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C.待流通商品数量成反比 D.物价水平成反比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待流通的商品 数量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知识点拓展】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
43、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商品流通过 程中需要的货币量由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来决定。按照这个规律,商品流 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待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 度。 其中,商品价格总额是待流通的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水平的乘积。 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待流通的商品数量成正比, 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纸币作为价值符号,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职能,其流通是以金属货币的流 通规律为基础的。因此,纸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
44、币量,就会出现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 反之,如果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引起货币价值含量上升,物价普遍下降,这就是 通货紧缩。 货币的职能 【习题】在货币具有的基本职能中,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通常称为()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贮藏手段 D.流通手段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知识点拓展】货市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 现。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C 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 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
45、尺度。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货币之所以能够 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价值,因而把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为 本质上相同的东西,使各种商品在价值量上能够得到比较。货市充当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是外在 的,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内在尺度是社会必要劳魂时间。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可以只是观 念上的货币。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 定的价格。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价格与价值一致的条件下,商品的 价格主要取决于商品价值和金属货币价值两个因素。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价值的
46、变化成正比,与 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 2.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 的货币。然而,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是象征性的存在,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于是纸币 一类的价值符号就代替了真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使直接的物物交换发 展成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商品流通一方面打破了物物交换所受到的限制,扩大了商品交换 的范围,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产生买卖脱节,产生经济 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加深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 3.储藏手段。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形式而保 存起来的
47、职能。充当储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货币。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执 行储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4.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指货币被用来支付商品餘买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来支付债务、 租金、利息、工资等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一方面,暂时解决了由于缺乏现金而不能及 时购买商品的矛盾,减少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另一方面, 又在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进一步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增 大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5.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执 行世界货币
48、职能的货币,一般是贵金属的自然形式。但在现实生活中,少数发达国家的纸币,也在 一定程度上起着世界货币的作用。世界货币的职能,一是作为国际购买手段,购买外国商品;二是 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平衡国际贸易差额;三是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货币的本质 【习题】货币的本质是( )。 A.价值 B.使用价值 C.社会属性 D.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知识点拓展】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通过货币来表现的,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从商品 交换的发展历史来看,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
49、.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个别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在偶然的物 物交换中,一种商品的价值只能通过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相对地表现出来,商品内部的使用价值 和价值的矛盾表现为两个商品之间的外部对立。 2.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換的一系列商品上,这种商品的价值充 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扩大的价值形式扩大了价值的表现范围,促进了社会交换活 动的发展。但它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即商品价值没有一个被社会公认的统一表 现形式等价物是经常变换的,从而给商品交换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这种价值形式不能适应 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 3.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 一种商品上。在一般价值形式中,各种商品都直接与一般等价物相交換,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 劳动的凝结这一本质就得到了完全的表现,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也得到了 准确的反映。一般价值形式解决了物物直接交换所不能解决的困难,但它仍存在着局限性,在不同 的时期和不同的地方,用作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不相同和不固定的,仍然不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 4.货币价值形式。当一般等价物最终固定在一种商品上时,这种商品就成为货币,这种价值形 式就是货币形式。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