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亲属的称呼 称谓语.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221399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人对亲属的称呼 称谓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人对亲属的称呼 称谓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人对亲属的称呼 称谓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人对亲属的称呼 称谓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人对亲属的称呼 称谓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人对亲属的称呼 称谓语 1 、父母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 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 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 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 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

2、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 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 “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 、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 “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 ”、“少母”、“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

3、呼。 (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都可以称 为“姨”、“姨姨”、“阿姨”。 ( 12 )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代、自 愿等意。 ( 13 )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 2、祖辈 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 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 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4、。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 “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 又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 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 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 3、与父亲相关的亲属 (1)诸父、诸母:是对父亲的兄弟及其妻室的统称。

5、(2)世父:对父亲的兄弟的称谓,现在更多的场合是称“伯父”、“叔父”或简称“伯” 、“叔”。古人偶尔将几个叔父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分别称为“伯父”、“仲 父”、“叔父”、“季父”。 (3)伯母、叔母:是对父亲的兄弟的妻室的称呼。 (4)从父:对父亲的叔伯兄弟可统称“从父”,又可分别称为“从伯”、“从叔”。 (5)姑:对父亲的姊妹可称为“姑”(沿用至今),又可以称为“诸姑”、“姑姊”、“ 姑妹”,对已婚者一般都称为“姑母”、“姑妈”,与今不同的是偶尔也称“姑娘”。 (6)姑父:对姑母的丈夫,既可称为“姑父”、“姑丈”,又可以称为“姑婿”、“姑夫 ”。 (7)表兄弟:对姑母的子的称谓。 (

6、8)表姊妹:对姑母的女的称谓。 4、与母亲相关的亲属 (1)外祖父:对母亲的父亲,称其为“外祖父”(与今同),又可称为“外翁”、“外大 人”、“家公”、“老爷”等。 (2)外祖母:对母亲的母亲,称为“外祖母”、“外婆”(与今同),又称为“姥姥”、 “老老”等。 (3)舅:对母亲的兄弟,古今均称“舅”,在不同场合,可加上一些修饰或补充性文字, 如:“舅氏”、“舅父”、“嫡舅”、“元舅”、“堂舅”等。 (4)舅母:对舅父之妻的称谓。 (5)姨母:对母亲姊妹的称呼,先秦时称为“从母”,秦汉以来则称为“姨母”,或称为 “姨娘”、“姨婆”、“姨妈”等。 (6)姨父:对姨母之夫称为“姨夫”或“姨父”。姨母

7、之子女也称“表兄弟”、“表姊妹 ”。 (无论是舅父之女、姨母之女,还是姑母之女,都可以以“表兄弟”、“表姊妹”相称, 古人统称为“诸表”。) 5、夫妻 (1)夫:或作“丈夫”,本是对成年男子的美称,但又用作夫妻之夫。“夫”加上其它附 加成分的表示丈夫意的相关称谓很多 ,如:“夫子”、“夫君”、“夫主”、“夫婿”等 。除此,还可以用“良人” 、“郎”、“丈人”、“君”、“老公”、“官人”、“汉子 ”等称呼丈夫。 (2)妻、妻子:是由古至今对妻的最主要的称呼。在妻之前加上各种附加成分,还有“贤 妻”、“良妻”、“仁妻”、“令妻”、“娇妻”等。除此,还可用“妇”、“室”、“ 君”、“夫人”、“娘子”

8、、“浑家”、“内”、“老婆”、“婆娘”、“太太”等来称 呼。 6、与丈夫相关亲属 (1)公:也称公公,对丈夫之父,古称为“舅”,也称为“公”、“公公 ”。这些称呼 正是今天称丈夫之父为“公”、“公公”、“老人公”的前身。 (2)婆:也称婆婆,对丈夫之母,古称为“姑”以及由“姑”派生出的“君姑”、“严姑 ”、“慈姑”、“阿姑”等。后又称“婆”、“婆婆”。 (3)舅姑、姑舅:是早期对丈夫父母的合称。近者称“公婆”。此外还有一个常见的称呼 是“姑章”,或作“姑嫜”。 (4)伯叔:对丈夫的兄弟的称谓,与近代所称的“大伯”、“小叔”是一致的。 (5)小姑:对丈夫妹妹的称谓。 7、与妻子相关亲属 (1)岳

9、丈:是对于妻子之父的称呼,古代还有“泰山”、“冰翁” 外舅” “外父”、“ 妻父”等代称。 (2)岳母:对妻子之母的称谓,或称为“丈母”。 (3)姑、外姑:早期用来对妻子之母的称呼。 (4)舅舅:对妻子兄弟的称呼,或称为“舅”、“舅爷”、“舅子”等,还称为“内兄” 、“内弟”、“妻兄”、“妻弟”等。 (5)姨:对妻子的姊妹的称呼,或称“大姨”、“小姨”,也称为“妻妹”、“内妹”。 8、兄弟及与其相关亲属 (1)兄:又称为“昆”。今天则可用“哥”来称呼兄长。有兄弟数人的情况下,称呼中必 须表示出排行,或以数字为排行,或用伯、仲、叔、季这些排行常用语等。(“哥”,古 代是用得十分广泛的称呼,可以称

10、父、称兄、称弟、称子。) (2)嫂:对兄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嫂嫂”。 (3)弟:是对与兄相对者的称呼。 (4)弟媳:对弟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弟妹”。 (5)侄:对兄弟的子女最常见的称呼,也可直接称之为“兄子”、“兄女”,或称为“从 子”、“从女”、“犹子”、“犹女”。 9、姊妹及与其相关亲属 (1)女兄、女弟:古代对姊妹的称谓,或直接称姊妹为兄弟。“姊”又称“姐”,与姊相 对者称为“妹”。 (2)姊夫、妹夫:对姊妹的丈夫的称呼,也可称为“姊婿”、“妹婿 ”。 (3)甥:对姊妹之子最普遍的称呼,还称为“外甥”、“甥女”、“外甥女”。 10、子女及与其相关亲属 (1)子:在古代是一个使用范围较广的

11、称呼,秦汉以后主要用作儿子之称。 自己之子可称为“犬子”、“孽子”、“不孝子”等,别人之子又可称为“令子”、“良 子”、“不凡子”、“贤子”等。除此,还可用“男”、“子息”、“贱息”、“儿子” 、“儿郎”、“儿男”等来称呼子。若有几个儿子则有“长子”、“次男”、“幼子”等 称呼。 (2)女:对女儿的主要称呼。对别人的女儿往往称为“爱”或“嫒”,也称为“ 令嫒”、“闺嫒”。 (3)义子、义女:指不是自己生育的,而是收养的子女,又称“养 子”、“养女”、“假子”。同时还有一个常见的代称“螟蛉”。 (4)媳妇:对儿子之 妻的称呼。最初只称为“妇”,后因儿子又称为“息”,所以子之妻又称为“息妇”,或

12、写作“媳妇”。 (5)婿:对女儿丈夫的称呼,或称为“女婿”、“子婿”、“郎婿”、 “快婿”等。除此,女儿之夫还可以被称为“女夫”、“半子”、“东床”“令坦”。 女 婿到了岳丈家,除了岳父、岳母可以称“贤婿”之类,岳家一般人都尊称其为“姑爷”、 “姑老爷”。 (6)孙:对儿子的子女的称呼,或称“孙息”、“孙枝”。“孙”又分为 “孙儿”、“孙女”,“孙女”又称为“女孙”。 (7)外孙:对女儿的子女的称呼。女 姓还可称为“外孙女”。 老师称:恩师、夫子。 皇族称谓: 皇帝 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称“始皇帝“, 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 万岁 皇帝的代

13、名词,一种说法认为在朝贺时对君主经常使用,久而久之,便成了皇帝的尊 称;另一种说法认为是从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 110 年)汉武帝登华山后,由他开始用“万岁 “自称,而相沿下来的。 天子 古代君王的尊称。夏、商、周代,天子的正号是王,如周武王即可被称天子;在秦汉 至清代,天子则指皇帝。所谓“天子“,意指君主君临天下,犹天之子。 皇后 皇帝的正妻称皇后。秦汉以后历代沿称。 太上皇 帝王尊其父为太上皇;历代皇帝传位于太子,并自称太上皇;天子之父参与国政, 称太上皇帝。 皇太后 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秦汉以后历代沿称。 皇太子 皇帝所指定的继承人,一般为皇帝的嫡长子,但常有例外,由皇帝选定册立。清代

14、自雍正以后不立皇太子。一般称预定继承君位的长子为“太子。 贵嫔 嫔妃的称号。汉元帝时始置,原为妃嫔中之第一级。自魏晋至明均设置,但地位已经 下降。 昭仪 嫔妃的称号。三周魏文帝时始置,仅次于皇后,晋及南北朝多沿置。 才人 嫔妃的称号。始设于晋武帝,自南北朝至明多曾沿置。唐制,才人初为宫中之正五品, 后改正四品。 贵妃 嫔妃的称号。南朝宋武帝时始置,位次于皇后,自隋至清多沿置。 七子 女官名,位在美人、良人下,在长使少使上。 良人 西汉嫔妃的称号。 美人 嫔妃的称号。 贵人 嫔妃的称号。东汉位次于皇后,清代贵人已降在嫔妃之下。 世子 帝王的正妻所生的长子,也称太子,清代则封亲王的嫡长子为世子。

15、孺子 太子嫔妃名,太子有妃、良娣、孺子,共三等;古代贵族的妾也称孺子。 太孙 皇帝的长孙称太孙。历代王朝往往于太子殁后册立太孙为预定之皇位继承人。 公主 帝王之女的称号。始于战国,汉制规定,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妹称长公主,帝姑称 大长公主,后历代大致沿用。 翁主 汉代制度,诸王之女称翁主,即后世的郡主。 驸马 皇帝的女婿称驸马,非实官。清代称“额驸“。 帝姬 古代对皇帝女公主、姊妹、姑母等的称呼。 谦称: 自己妻子贱内 ,拙荆 自己儿子犬子 他人儿女:令嫒、令郎 古人在说自己时的谦称因身份而有所不同。一般人说自己可以说“鄙人” 、 “在下” 、 “小可” 、 “不才” 、 “愚兄” ,单个字可

16、以说“仆” ,可以说“愚” ,可以说“窃” , “愚以为” “窃以为” 都是“我以为”的意思。大臣们在君主面前可以说“臣” 、 “微臣” ,甚至说“奴才” ,犯了 罪了说“罪臣” 。下级官吏在上级面前说自己“下官” 、 “卑职” 。下级将领在统帅面前称自 己“末将” 。君主自己称呼自己时说“寡人” 、 “孤” 、 “朕” 。丫环在主子面前自称“奴婢” 。 百姓在官员面前说“小人” “贱民” 。古代女子谦称自己为“妾” 、 “妾身” 、 “贱妾” 。出家人 称自己“贫僧” 、 “贫道” 、 “贫尼” 。所有这些都是古人对自己的谦称。 古人不但说自己用谦称,说自己家里人时也用谦称。说自己的儿子“犬

17、子” 、 “不肖子” 、 “贱息” (“老臣贱息舒祺” 触龙说赵太后 ) 。说自己的女儿“小女” 。说自己的父母为 “家父” 、 “家母” 、 “家严” “家慈” 。说自己的妻子“内人” 、 “贱内” 。说自己的东西时也用 谦称,自己的房子“寒舍” 、 “蓬荜” 、 “舍下” 。自己的文章为“无能之辞” 、 “鄙贱之语” 、 “拙作” 。自己的意见主张为“管见” 、 “浅见” 。表演技艺时说“献丑” ,自己的功夫为“三 脚毛” 。在别人之前发言不忘说“抛砖引玉” 。 像这样的例子当然还有很多很多。我们通过对上面的分析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谦称都是用 表示身份低、见识浅、品德低的一类词。比如“愚”是

18、愚蠢的意思;“仆”原意是“仆人” , 仆人身份多低。帝王的“寡人”是“寡德之人” 。 “犬子”就更不用解释了。古人用这些 “不好”的字眼来表示谦虚在古文中随处可见。 谦称自己用“不好”的字眼,称呼对方就不能用这些字眼了。古人称对方“子” 、 “吾子” 、 “君” 、 “足下” 、 “殿下” ,复数有“二三子” 。臣子称君王为“陛下” ,太子为“殿下” 。 (“陛下”原意是台阶下, “殿下”是“功殿下” ,臣子门呼皇上太子时不能直呼,所以用 “陛下” “殿下”来代替,以此来表示敬意。像称呼一般人为“足下” 、 “阁下”也是同样的 道理。 )君王呼臣子为“爱卿” 。古人在称呼对方父母时为“令堂”

19、“令尊” ,对方子女为 “令爱” “令郎” ,此处“令”的本意是“美好”的意义。说别人的意见为“高见” 、 “高论” 。 别人的文章为“大作” ,称呼兄为“兄台” 、 称呼弟为“贤弟” ,别人的妻子为“尊夫人” 。 别人的徒弟为“高徒” 。别人的家为“府上” 。称呼和尚为“高僧” 、 “圣僧” 。 尊称老师为 夫子、师父、师傅、先生、先哲。 敬称: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 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 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 告

20、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 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 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 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 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

21、对 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 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 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 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 前面加“先” ,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 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 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 父,称祖母为大

22、(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 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 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 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 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 “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字号: 古人的“名” 、 “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 、 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

23、“仲”就是老二; 孟姜女就是姜姓的长女。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 如唐代抵抗安禄山的名将颜果卿和他的弟弟颜曜卿、颜春卿共用“卿”字,和他们同辈的 堂兄弟颜真卿(以书法传世)也用“卿”字。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 表同辈。明神宗的儿子朱常洛(明光宗) 、朱常瀛、朱常洵等,第二字共用“常” ,第三字 共用“氵”旁;吊死在景山上的明崇祯帝朱由检和他的哥哥朱由校(明熹宗) 、堂兄弟朱由 榔(南明永历帝) 、朱由崧(南明弘光帝)等第二字共用“由” ,第三字共用“木”旁。在 这种情况下,姓名中的第一字是和父、祖共用的族名,第二字和第三字的一半是和弟兄等 共用

24、的辈名,具体到个人身上就只有半个字了。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封建社会的中上 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 。如唐代李白 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郑燮的 板桥、朱用纯的柏庐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的使用率(如苏东坡、郑板桥、朱柏 庐等)甚至超过本名。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象姓名要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 以更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别号中常见的“居士” 、 “山人”之类就是为了 表示使用者鄙视利禄的志趣。宋代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 ,就是以一万卷书、一千卷古 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共六个“一”取号。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忧世愤俗,被权贵们讥为不守礼法,他就自号“放翁” ,表示对他们的蔑视。明末画家 朱耷在明亡后取号“八大山人” (“八大”连写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寓“哭笑不得” 意) ,来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悲愤之情。当然,更多的官僚缙绅和封建文人所取的各种动听 的别号只不过是附庸风雅、沽名钓誉的幌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