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增殖体肥大.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231323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鼻咽增殖体肥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鼻咽增殖体肥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鼻咽增殖体肥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鼻咽增殖体肥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鼻咽增殖体肥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摄片方法 采用DR进行鼻咽侧位摄片,焦片距为100-150cm,摄片条件为75KV,25mAs,50msec。患儿端坐或站立侧位,下颌略抬高,以减少下颌支与鼻咽腔重叠,眶耳线平行于地面,头颅矢状面与摄片架平行,中心线通过外耳孔前下方约2cm处,嘱患儿闭口用鼻吸气并摄片,防止软腭抬高造成鼻咽腔变窄的假象。鼻咽增殖体肥大:在儿童属正常的生理改变,一般在12岁以后逐渐萎缩退化,成年人偶见增殖体不完全退缩。如增大的增殖体引起呼吸困难,继发感染或渗出性中耳乳突炎等时视为病理改变表现为呼吸不畅或气急、口式呼吸、鼾声如雷。本症常与腭扁桃体增大并存,成为局部的感染灶,一有上呼吸道感染,增殖体急剧肥大,引起渗出

2、性中耳乳突炎,鼓室积液,听力减退X线表现 鼻咽顶壁、顶后壁弥漫性软组织影增厚,表面不平,气道腔狭窄C T表现 鼻咽顶后壁弥漫性较高密度的软组织增生,表面不平,多为两侧对称,除压迫改变外,临近解剖结构正常,骨质无破坏、吸收。可伴咽鼓管口淋巴结增生,出现中耳乳突炎在枕骨斜坡颅外面做一切线 取腺样体最凸点B与切线做一垂线,交点为即为A,AB即为A值,并做反向延长线至鼻咽腔气道达腭部交界处C点,AC即为N值,比值小于(等于)0.6,属正常范围,比值大于(或等于)0.71,为病理性肥大本帖最后由 木文 于 2011-9-7 15:55 编辑 本例11岁,根据影像表现,应考虑腺样体肥大,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增

3、厚,气道受压变窄。不知为什么不提供病史?该病系咽扁桃体增生。儿童腺样体肥大常属生理性,婴儿出生时鼻咽部即有淋巴组织,并随年龄而增生,6岁时即达最大程度,以后逐渐退化,若其影响全身健康或邻近器官者,才称腺样体肥大。腺样体因炎症的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称腺样体肥大。本病最多见于儿童,常与慢性扁桃体炎合并存在。儿童鼻咽腔狭小,如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可引起耳、鼻、咽、喉等处症状。这样的病人照鼻咽部侧位片,嘱病人用鼻子吸气即可,ct反不如平片直观。鼻咽部软组织厚度超过鼻咽腔厚度的60%,可诊断为轻度增大。患儿多有打鼾症状。一般为鼻咽顶后壁厚度比鼻咽腔厚度0.6为正常值,大于此值考虑小儿

4、腺样体肥大,仅供参考。鼻咽侧位平片测定儿童腺样体-鼻咽腔比值(A/N比值)来判断腺样体是否肥大。A/N0.66基本正常,0.66A/N0.75中度增大,A/N0.75属重度增大小老虎误导大家哦!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或增殖体,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属于淋巴组织,表面呈桔瓣样。腺样体和扁桃体一样,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4-6岁时为增殖最旺盛的时期,青春期以后逐渐萎缩。腺样体增大的诊断主要是拍X线鼻咽部侧位片,因为进行鼻咽镜和鼻咽部指诊的检查很难取得儿童的合作,而且还不能准确测量鼻咽腔的宽度和阻塞的程度。要做好腺样体的测量,就需要拍一张高质量的X光片,那么怎么样拍鼻咽部侧位片呢?鼻咽部侧

5、位片的投照方法:病人取坐位或站立侧位,头部略上抬,使眶耳线平行于地面,矢状面与暗盒平行,中心线通过外耳孔前方和下方各2厘米处,胶片距在120CM左右。测量方法:1.腺样体厚度的测量:腺样体最突点至枕骨斜坡颅骨外侧面的垂直距离为腺样体厚度2008-5-21 10:01:41 上传下载附件 (7.42 KB) jpg 2.腺样体长度的测量:使用平行曲线法,沿C3椎体前软组织前缘向上划与颈椎相平行的直线,上行至软腭后下缘,水平转折向前向上划与软腭后上缘平行的弧线至硬腭后部,此线与突入鼻咽腔的腺样体后、前缘相交为b、a两点,ab间距为腺样体长径2008-5-21 10:01:41 上传下载附件 (25

6、.82 KB) jpg 3.鼻咽通气道的宽度:硬腭后端至翼板与颅底交点间的距离为鼻咽通气道的宽度。2008-5-21 10:01:41 上传下载附件 (28.09 KB) jpg 以腺样体厚度与鼻咽通气道的宽度的比值(A/N)可判断腺样体的肥大程度:0.5-0.6为正常;0.61-0.70为中度肥大;0.71以上为病理性肥大。腺样体肥大多与腭扁桃体炎同时存在,X线片上显示腭扁桃体肥大、后突,口咽腔气道变窄.需要说明的地方: 我在网上找腺样体相关的资料时,看到有2处错误:1.腺样体的位置: 在文章开头我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但是网上有张图片错误的标示了腺样体,为了不让大家走弯路,我在那张图片上重新标

7、了一下:2008-5-21 10:01:41 上传下载附件 (28.93 KB) jpg 下面是X线图片:2008-5-21 10:01:41 上传下载附件 (43.51 KB) jpg 2.关于A/N比值的问题:用A/N比值的方法比直接测量腺样体厚度的方法更科学,更有效.但有人将狭窄的鼻咽腔气道(腺样体增大压迫所致)当成鼻咽通气道的宽度,这是错误的。鼻咽通气道的宽度应为:硬腭后端至翼板与颅底交点间的距离。补充:1.腺样体面容:张口呼吸,鼻根下陷,嘴唇厚,鼻唇沟变浅,上唇短而上翻,上门齿外突,面容呆笨,无表情2.儿童腺样体肥大的CT诊断CT轴位像可见鼻咽气腔变形变窄,后壁软组织增厚,密度均匀,

8、与头长肌相近,左右侧对称,前缘光滑或呈波浪状,向气腔突入,咽隐窝及咽鼓管咽口隐约可见或显示不清,不同程度的阻塞后鼻孔,咽旁间隙清晰,邻近骨质无破坏。CT轴位像测量,腺本帖最后由 CTA的艺术 于 2011-8-25 01:16 编辑 1.脑血管CTA、颈部CTA、头颈CTA联合成像 这三个的CTA是同样的做法,都是采用自动触发技术,触发点定在降主动脉,阈值设置110 ,在右肘静脉打针,先打20ml的盐水,然后打50ml的造影剂(一般用370),最后再打20ml的盐水冲洗血管(这一步很重要,可以减少伪影),盐水和造影剂的注射速度都是5ml/s ,扫描层厚是0.9mm,层间距是0.45mm,螺距是

9、0.973(最大),rution time是0.4s(最快)2.心脏CTA 采用自动触发技术,触发点定在主动脉弓下的降主动脉,前门控阈值设置110,后门控设置150的阈值, 在右肘静脉打针,先打20ml的盐水,造影剂的用量与病人的体重(kg)成一比一的关系 用370浓度的造影剂 最后打30ml的盐水,盐水和造影剂的速度均是5ml/s以上,胖人更要打快点,扫描层厚是0.9mm,层间距是0.45mm,扫描方案跟病人心率有关,心率低稳定的,用前门控;心率高不稳的,采用后门控。我们根据病人的心率和体重情况划分为以下几种: 3。全主动脉CTA 采用自动触发技术,触发点定在降主动脉,阈值设置150 在右肘

10、静脉打针,先打20ml的盐水 成人一般打90多ml的造影剂(一般用370),最后再打20ml的盐水冲洗血管,盐水和造影剂的注射速度都是5ml/s 扫描层厚是0.9mm,层间距是0.45mm,螺距是0.973(最大) rution time是0.5s。一般扫两期,第一期自动触发从上往下扫;第二期在60s的时候从下往上扫,作为主动脉的延时期和腹部脏器的静脉期! 本帖最后由 CTA的艺术 于 2011-8-25 01:21 编辑 4.肝脏CTA采用自动触发技术,触发点定在肝脏附近的腹主动脉,阈值设置150 在手打针,先打20ml的盐水成人一般打80多ml的造影剂(一般用370),最后再打20ml的盐

11、水冲洗血管,盐水和造影剂的注射速度都是5ml/s 扫描层厚是0.9mm,层间距是0.45mm,螺距是0.973(最大)rution time是0.75s;采用标准算法肝脏CTA常规做三期:第一期-自动触发 第二期-门脉期(设置40s开始扫描) 第三期-静脉期(设置60s开始扫描)-这是香港玛丽医院的三期设置,我们也是5.肾动脉CTA采用自动触发技术,触发点定在肾脏附近的腹主动脉,阈值设置150 在手打针,先打20ml的盐水,成人一般打70多ml的造影剂(一般用370),最后再打20ml的盐水冲洗血管,盐水和造影剂的注射速度都是5ml/s 扫描层厚是0.9mm,层间距是0.45mm,螺距是0.9

12、73(最大)rution time是0.75s. 一期即可!采用标准算法6.肺动脉CTA先设置自动触发序列,触发点定在上腔静脉或者头臂静脉,阈值暂时设置110 在手打针,先打20ml的盐水,成人一般打30-40ml的造影剂(一般用370),最后再打20ml的盐水冲洗血管,盐水和造影剂的注射速度都是5ml/s。扫描层厚是0.9mm,层间距是0.45mm,螺距是0.973(最大)rution time是0.4s. 启动造影剂监测时,双眼紧盯着触发点位置,一有亮点就马上手动启动扫描,一期即可!采用标准算法7.下肢CTA我们科定义下肢CTA的范围是从动脉分叉到足背。采用自动触发技术,触发点定在动脉分叉

13、处,阈值设置150 在手打针,先打20ml的盐水,成人一般打90多ml的造影剂(一般用370),最后再打20ml的盐水冲洗血管,盐水和造影剂的注射速度都是5ml/s。 做下肢CTA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掌握好时相,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了,最下部分的动脉还没显影;太慢了,静脉就会显影!所以我们设定达到150的阈值后再延迟20s自动曝光,从上往下扫,不采用128排256层扫描,而改用64排128层去扫描。扫描层厚是2mm,层间距是1mm,螺距是0.973(最大)rution time是0.75s,一期即可!采用标准算法上肢CTA跟下肢CTA的做法差不多,不同的是:若做双上肢CTA,在脚打针,双手举起来,触发点定在降主动脉,设定达到150的阈值后再延迟8s曝光,从主动脉弓往上肢扫!一期即可!若做单上肢CTA,则从健肢打针,余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