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末复习试题1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B. 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C. 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D. 甲车一定向右运动,乙车一定向左运动2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A. 一日千里 B. 大步流星 C. 风驰电掣 D. 迅雷不及掩耳3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B噪声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C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禁止鸣笛”,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4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隔墙有耳
2、、掩耳盗铃、低声细语、悦耳动听、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A B C D5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现象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D洒在教室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了属于升华现象6如图所示,MN为平面镜,一束光线沿AO方向入射,经平面镜反射后会通过图中的Aa点 Bb点 Cc点 Dd点7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A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C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D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8(3分)如图所示,属于光的折射
3、现象的是( )A B 日环食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C D 物在镜中成像 山在水中形成“倒影”9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部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逐渐放掉容器中的水,容器底部的光斑将(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保持不动 D、无法判断10“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优美的诗句描绘了光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上明月”是光的反射现象 B“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C“一叶障目”是光的反射现象 D“一叶障目”是光的折射现象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的热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B.过量的紫外
4、线照射对人体有害C.红外线是人眼看不见的光D.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红外线消毒12(3分)如图,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摄像机是根据物体放在a点时成像情况制成的B 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b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同C 投影仪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成像情况制成的D 正常使用放大镜与物体放在d点时成像情况相同13图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眼睛成像的光路示意图,则此人的眼睛是( )A.近视眼,应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近视眼,应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远视眼,应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远视眼,应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14(2分)常州河海大学宋迪颖
5、设计的“醒目药瓶”获国际“红点设计概念奖”,该药瓶的瓶盖为凸透镜小明手持瓶盖儿观察要瓶子测面的说明书,调整瓶盖与说明书的距离,看到的情形如图甲、乙、丙所示关于瓶盖与说明书之间的距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图丙最小,图甲最大 B 图甲最小,图丙最大C图丙最小,图乙最大 D 图乙最小,图丙最大15关于显微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反光镜是平面镜,我们看到的像是放大的实像B.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反光镜是凹面镜,我们看到的像是放大的虚像C.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反光镜是凹面镜,我们看到的像是放大的实像D.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反光镜是凹面镜,我们看到的像是放
6、大的实像16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干冰迅速 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 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 成小水滴落下来(填物态变化名称)17(6分)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l)图中AB段的路程SAB=_cm,如果测得时问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
7、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理由是: _。18(5分)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实验中,小华将钢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1)拨动钢尺刻度尺,看到了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另一端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小华的实验操作存在的问题是 ;(2)小华纠正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再次拨动钢尺,看到钢尺的振动,同时听到了钢尺发出的声音,如图所示。接着减小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小华看到钢尺的振动 (填“变快”、“不变”或“变慢”),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 (填“变高”、“不变”或“变低”)。(3)小华减小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过程中,还发现
8、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明显变大,这是因为: A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响度越大 B振动频率越低,声音的响度越大C振动幅度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大 D两次实验没有控制钢尺的振动幅度相等19(9分)有A、B两种固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l) 是晶体,它的熔点是 ;(2)该晶体熔化过程用了 min时间;(3)该晶体熔化时需要 热,温度 ;(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4)由晶体图像分析可得:3min时物体处于是 态, 8min时处于 态,12min时处于 态.(5)下列四幅图中表示非晶体凝固图像的是 20在小明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8时,每隔1min
9、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时间/min012345678温度/8890949698989898(1)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图1中A、B两铁圈中的_铁圈。(2)小明读温度的方法如图1所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是:_ 。(3)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则漏填的数据应是_。(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3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5)从图3的图像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你认为沸点不是100的原因可能是 。(6)该实验应该选用_温度计(填选“水银”或“酒精”)(已知水银的
10、凝固点和沸点是-39和357,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是-117和78)(7)小明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4(a)、(b)所示,则图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8)实验后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下列图象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 )21(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刚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2)若图中的点划线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点为烛焰上的一点,请通过作图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和A点在光屏上的像A的位置。(3
11、)小刚又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摘下自己的眼睛,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只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刚戴的是 (填“近视”或“远视”)眼镜。(4)接着他取下这个眼镜,保持此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若使光屏上的像仍然清晰,应将光屏移至光具座上 cm刻度线处。22(8分)某实验小组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中,用天平测出相同质量的水和细沙,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已知水和细沙初温相同,现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搅拌沙子使其受热均匀),如图1所示(1)加热相同时间后,分别测量两者温度,发现沙子的温度明显高于水,这说明 (填“水”或“
12、沙子”)吸热能力强,即比热容大(2)在两烧杯上方分别盖上玻璃片,过一会儿发现装有水的烧杯上方的玻璃片内侧有小水珠,用手摸两玻璃片,发现装水的烧杯上方的玻璃片温度较高,原因是 (3)做完上述实验后,该小组又取来一个量筒,用调好的天平,按图2顺序进行测细沙密度的实验,根据图中数据可知,量筒内细沙质量为 g,细沙的密度为 kg/m323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固态物质做实验,且甲、乙都是长方体形状。实验时,他们用刻度尺和天平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
13、论是: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不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4)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又通过加热方式使甲、乙物质都变为液态,再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三、表四所示。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三(或表二和表四)的数据及实验现象,可初步得出:_
14、。(5)在做这些实验时,为什么往往要选取多种物质? 24(4分)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请在图中作出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25一辆小车经过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下时,速度已达40m/s,并仍以此速度在向前开行,(1)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为什么?(2)在不违反了交通法规的前提下,小车最快需多少时间才能到镇宁?26(12分)下表是姜堰到南京的T7781次特快列车的运行时刻表,试问:(1)列车由姜堰驶往南京全程的时间是 h。(2)列车由姜堰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3)列车由姜堰到扬州这个路段上运行的速度是多少km/min?若从姜堰到南京全程都以此速度运行,则可以提前多少min到达?姜
15、堰扬州南京到站时间08:2009:50发车时间07:2008:25里程/Km07817927一运动物体,在前2min内通过了180m,后3min内的平均速度是2m/s。求: 物体在前2min内的平均速度;物体在后3min内通过的路程;物体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28(3分)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米/秒,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接收到,求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试卷第9页,总10页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观察图中烟可知风的方向是向左的。图中甲车的旗子向左飘,可以判断甲车的状态为静止或向右运动或向左运动,但向左运动的速度必须小于风速;
16、图中乙车上的旗子向右飘,可以判断乙车一定向左运动,且向左运动的速度大于风速。对照各选项,A、B、D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符合题意,选填C。答案:C考点:参照物;运动状态判断。2A【解析】试题分析:物理学中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成语“一日千里”,中的“一日”为单位时间,“千里”表示单位时间“一日”通过的路程,与物理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A选项符合题意,选填A;大步流星、风驰电掣、迅雷不及掩耳都有速度快的意思,但并不具体,与物理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不同,B、C、D、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考点:运动快慢的
17、描述3D【解析】试题分析: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振动引起听觉,所以物体振动,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选项A错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也是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故选项B错误;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禁止鸣笛”是从防止噪声产生角度控制噪声的,故选项C错误;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利用声能传递信息,故选项D正确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4D【解析】试题分析:对每个成语从声学角度分别分析,明确各自包含的声学规律,然后确定相同的一组。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掩耳盗铃指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低声细语指声音的
18、响度小;悦耳动听指声音的音色好;震耳欲聋指声音的响度大。故选D考点:乐音的三要素,减弱噪声的途径5B【解析】试题分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选项A错误;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是液态的小水珠,是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选项B正确;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选项C错误;洒在教室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选D错误。考点: 物态变化6B【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过入射点O作镜面的垂线即
19、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光路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一束光线沿AO方向入射,经平面镜反射后会通过图中的b点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7A【解析】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故选A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8B【解析】试题分析: “日食”形成的原因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看到水中的钢勺“折断”是因为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光线发生了折射,故选项B符合题意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山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考点
20、: 光现象9B【解析】试题分析:当光由空气斜射向水时,光会发生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部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逐渐放掉容器中的水,光发生偏折的位置向左下方移动,容器底部的光斑也随之将向左移动,故选B考点:光的折射10A【解析】试题分析: “海上明月”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故选项A正确;潭清疑水浅,是指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使我们看到位置比实际位置高,出现潭清疑水浅现象,故选项B错误;“一叶障目”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选项CD错误.考点: 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11D【解析】试题分析:A、红外线的热效应
21、很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线不符合题意B、紫外线能促使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但是过量照射容易患皮肤癌不符合题意C、红外线和紫外线是看不见的光不符合题意D、紫外线能消毒符合题意考点:红外线 紫外线12ACD【解析】试题分析:物体放在a点,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或摄像机,选项A符合题意;物体在b点时,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而人的眼睛与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情况相似,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物体放在c点,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选项C符合题意;物体放在d点,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选项D符合题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13B【解析
22、】试题分析:观察光路示意图可见,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造成的,是近视眼,应佩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对照各选项,B选项符合题意,选填B。考点: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14B【解析】试题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图甲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uf,图丙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u2f,因此关于瓶盖与说明书之间的距离,图甲最小,图丙最大。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15B【解析】试题分析:(1)显微镜有两组透镜一组是靠近物体的物镜,相当一个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一组
23、是靠近眼睛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刚才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成在目镜的焦点以内,使像再次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2)利用凹面镜会聚光线的特点可以使像更清晰,物体应该更亮解:(1)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刚才的实像再次放大(2)光线较强时物体能反射更多的光线,使像更清晰当光线较暗时,依靠凹面镜反射更多的光线,使物体更亮,像更清晰故选B点评:(1)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的实质和成像情况,(2)明确显微镜的每一个元件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6升华 凝华 熔化【解析】试题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
24、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干冰很易升华为气态,此过程中吸热,从而起到降温作用;水蒸气遇冷会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下落后熔化为水即形成雨。考点:物态变化17(1)40.0 25(2)小(3)不正确 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图像读出AB段的距离,运用公式v=s/t求出AB段的平均速度;(2)
25、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s/t可知,平均速度会偏小;(3)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只差才是下半程BC的时间,因此此方案不正确。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答案】(1)没有压紧钢尺 (2)变快 变高 (3)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本实验关键明确振动物体是钢尺,一定要钢尺单独振动。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和频率有关,振动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影响频率,改变音调要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质量和体积也就是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响度跟振幅有关,用力大小不同,钢尺的振动幅度,响度不同。(1)钢尺如果没有紧压
26、在桌沿处,钢尺振动时,会拍打桌子同时振动,影响实验效果;实验操作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压紧钢尺;(2)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也就是伸出桌面越长,钢尺振动慢,频率小,音调低,所以减小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频率变大,音调变高;(3)拨动钢尺过程中,还发现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明显变大说明两次实验没有控制钢尺的振动幅度相等,振幅变大,响度自然变大。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19(1)A 、 80 ;(2)5; (3)吸 、 不变; (4)固、 固液共存、 液;(5)C【解析】试题分析:(l)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A是晶体,它的熔点是80 ;(2)该晶体在
27、5-10min内的温度保持不变,熔化过程用了5mi的时间;(3)晶体熔化是吸热但温度不变。(4)由晶体图像分析可得:该晶体在0-5min内处于固体吸热升温,3min时物体处于是固态;在5-10min内处于熔化过程,8min时处于固液共存态;10min以后处于夜体吸热升温,12min时处于夜态.(5)非晶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一直下降,下列四幅图中表示非晶体凝固图像的是C。考点: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20(1)B ; (2) 视线未与温度计内液柱上表面齐平;(3)92;(4)见下图;(5)98 不变 水中有杂质 、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6)水银;(7)a ; (8)D【解析】试题分析:(1)该实
28、验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要浸没在待测液体中,安装该实验装置时,为了以防重复安装,节约时间,应按照“从下至上”的原则安装,实验,该先固定图1中A、B两铁圈中的B铁圈。(2)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柱上表面齐平。(3)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则漏填的数据应是92。(4)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数轴描点,并用光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5)从图3的图像中,可以看出,在58min内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8,由于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水在沸你认为沸点不是100的原因可能
29、是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也可能是水中有杂质影响了水的沸点。(6)由于酒精的沸点是78,水没有沸腾,酒精已经变成气体,而水银沸点是357,高于水的沸点,所以,该实验应该选用水银温度计。(7)由于沸腾时水的温度是均匀的,水中气泡上升时,受到水的压力越来越小,体积越来越大,则图a是水沸腾时的情况。(8)由于沸水与环境的温度差越来越小,所以,温度降低的越来越慢。下列图象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D考点:温度计的使用;水的沸腾的现象和特点21(1)缩小 (2)如图所示 (3)远视 (4)80【解析】试题分析:(1)如图所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为30cm,凸透镜的焦距(f)为10cm
30、 ,u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所以焦点在离光心10cm处,利用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和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会聚于焦点,这两条光线的出射光线交点便是A点在光屏上的像A的位置。具体画法如下图。(3)小刚又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蜡烛靠近凸透镜,蜡烛的像应远离凸透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摘下自己的眼睛,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只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说明他的眼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所以小刚戴的是远视眼镜。(4)如图当物距为30cm时像距为15cm,小刚又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物距为15c
31、m与原来像距相同,根据光路可逆的原则,此时像距应与原来的物距相同为30cm,即应将光屏移至光具座上80cm刻度线处。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22(1)水;(2)水蒸气液化放热;(3)120;2.4103【解析】试题分析:(1)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时间后,分别测量两者温度,发现沙子的温度明显高于水,沙子的温度变化大,由可知,水的比热容大即吸热能力强;(2)水在吸热的情况下,会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高温水蒸气在玻璃片内侧的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在液化时要放热,使玻璃片温度升高,所以烧杯上方的玻璃片温度比较高;(3)如图天平的分度值为0.2g,烧杯和细沙的总质量为100g+50g+4g=
32、154g,烧杯和剩余细沙的质量为20g+10g+4g=34g,所以量筒中的细沙质量为m=154g34g=120g,量筒的分度值为5ml,量筒内细沙的体积为V=50mL=50cm3,所以细沙的密度=2.4g/cm3=2.4103kg/m3考点: 比热容的利用、汽化和液化、密度的测量。23(1)正比;(2)1与4(或2与5、或3与6)(3)不变、不同;(4)同种物质在不同物态时,其质量与体积之比也不相同。(5)选取多种物质进行实验可避免偶然性,便于找到普遍规律。【解析】试题分析: (1)在实验1、2与3次实验中,研究对象为同一物体在不同体积时质量的变化特点,序号2的质量是序号1的2倍,对应的体积也
33、是2倍;序号3的质量是序号1的3倍,对应的体积也是3倍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结论的前提条件是体积相同,研究质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所以应找表中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序号由表中可知:序号1与4,2与5,3与6的体积相同,材料不同;(3)根据题中的提示可先把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求出来,看有没有规律。序号1、2、3中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0.9g/cm3;序号4、5、6中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1.1g/cm3这说明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4)表一中的物质为固态,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0.9g/cm3,表三中的物质为液态,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34、是1g/cm3所以可以得出:处于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相同的(5)在实验应该要采取多种物质多次实验,目的是为了:取得多组数据,从而避免偶然性找到普遍规律。考点: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控制变量法;24【解析】试题分析:物体发出的射向凸透镜的光线中,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折射后的光线的交点即为物体的像。如上图考点:凸透镜成像的作图【答案】(1)违反了交通规则;(2)小车最快约需0.33 h才能到镇宁。【解析】试题分析:(1)由题意知:小车运动的速度为v=40m/s,而1m/s=3.6km/h,所以v=40m/s=144km
35、/h120 km/h,故这辆车违反了交通法规。(2) 由交通标志牌可知:小车最快时速是vm=120 km/h,距离镇宁的路程为s=40km,所以最少的时间为:t =s/vm=40km/120 km/h 0.33 h。 考点:交通标志牌的识别,速度的相关计算26(1)2.5 2分(2)列车由姜堰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 = S / t 2分= 179 km / 2.5 h =71.6km/h 2分 【解析】略27【解析】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由速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解答:解:,可得物体的平均速度;,可得变形公式可得物体的运
36、动路程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根据故答案为:90m/min,360m,108m/min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物体的平均速度,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28450【解析】试题分析: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障碍物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海底障碍物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s=vt即可求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因为发出信号遇到海底障碍物0.6s后接收到返回的信号,所以声波从船所在的位置到暗礁的时间为:t=0.6s=0.3s;则暗礁到船的距离:s=vt=1500m/s0.3s=450m。即暗礁到船的距离是450m 考点:利用回声测距答案第9页,总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