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建设方案 2 / 26 目录 第 1 章 项目概述 4 1.1 项目背景 4 1.2 建设目标 4 1.3 建设原则 4 1.4 项目实施范围 5 1.4.1 地域范围 .5 1.4.2 对象范围 .5 1.4.3 处置部门范围 .6 第 2 章 项目建设内容 6 2.1 体制机制建设 6 2.1.1 运行机构建设 .6 2.1.2 监督指挥体系建设 .7 2.1.3 管理职能划分 .7 2.1.4 工作流程制定 .7 2.1.5 考评体系设计 .8 2.1.6 监督员队伍建设 .8 2.2 数据建设 8 2.2.1 基础数据资源建设 .9 2.2.2 单元网格数据建设 .
2、9 2.2.3 城市部件数据 .10 2.2.4 城市管理业务数据 .10 2.2.5 综合评价数据 .10 2.3 运行环境建设 10 2.3.1 基础硬件平台 .10 2.3.1.1 主机及存储 .10 2.3.1.2 大屏幕系统 .11 2.3.1.3 无线采集终端 .11 2.3.1.4 呼叫中心系统 .12 2.3.2 基础软件平台 .12 2.3.2.1 操作系统 .12 2.3.2.2 数据库平台 .12 2.3.2.3 地理信息平台 .12 2.3.2.4 工作流平台 .13 3 / 26 2.3.2.5 中间件平台 .13 2.3.2.6 备份软件 .13 2.3.2.7 防
3、病毒软件 .13 2.3.3 网络环境 .14 2.3.4 场地建设 .14 2.4 数字城管软件系统建设 14 2.4.1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14 2.4.2 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 .16 2.4.3 协同工作子系统 .17 2.4.4 地理编码子系统 .19 2.4.5 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 .19 2.4.6 综合评价子系统 .20 2.4.7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22 2.4.8 构建与维护子系统 .22 2.4.9 数据交换子系统 .23 第 3 章 项目建设实施、管理与效益 24 3.1 项目建设计划 24 3.2 项目质量管理 25 3.3 项目效益分析 25 3.3.1
4、 经济效益分析 .25 3.3.2 社会效益分析 .26 4 / 26 第 1 章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简称“数字城管”)是综合运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 以数字地图和单元网格划分为基础,集成基础地理、地理编码、市政及社区服 务部件事件的多种数据资源,以城市监管员和市民服务热线为信息收集渠道, 以城市管理和市民服务“一口受理、统一调度、实时监督”为形式,创建城市 管理和市民服务综合指挥系统,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构建起沟通 快捷、责任到位、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的监督和处置新 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创新
5、城市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提升城 市品位,逐步创建和形成本地特色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借鉴全国各地的数字化 城市管理模式经验,结合本市城市管理实际,制定本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 方案。 1.2 建设目标 围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公司、园林绿化、城市秩序等城市公共管 理领域,根据市区(县)两级城市管理职责的划分,建立起主动及时全面完善 的信息采集机制,快速精准职责明晰的问题处理机制、精确长效奖惩有力的综 合评价机制。 1.3 建设原则 1、重心下移,属地管理 我市数字城管的建设将充分考虑市政府职能调整中“重心下移、属地管理” 的要求,采用两级监督、两级指挥的管理模式,县级平台建立完善、独立
6、运行 的监督和指挥职能,市级平台建立纵深全市的监督、考评职能。 2、统一标准,规范建设 5 / 26 按照集成建设模式,由市平台统一设计标准,统一开发软件,统一网络划 分,统一事件部件编码,统一信息交换和接口要求,统一业务流程,统一规范 化建设,各区(县)按照要求统一接入市级平台。 3、资源共享,精简节约 充分整合利用市、区(县)的信息化基础,通过整合现有的视频监控资源、 城市地理信息数据、电子政务网络资源等各类信息化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发 挥综合统效,降低建设成本。 4、先进适用,科学合理 统一规划、因地制宜,保持系统的适用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安全性,合 理规划,实现快速上线实施运行. 5、
7、权责明晰,科学评价 遵循权责明晰,主体唯一,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要求,明确界定各类 部件、事件的责任主体;建立市区(县)两级综合考评机制,为提高长效管理 水平提供保障;最终实现两级管理联动,责任明确,处置快速的数字城管核心 管理目标。 1.4 项目实施范围 1.4.1 地域范围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一期实施市核心城区范围为面积约为 XX 平方公里,二期扩展实施到面积共约 XX 平方公里。 1.4.2 对象范围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对象,以住建部颁布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 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中城镇建设行业标准确定的六大类部件(包括公用 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
8、、房屋土地类及其他有关设施) 和五大类事件(包括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 为基础,完成对现有管辖对象范围的数字化管理。 6 / 26 1.4.3 处置部门范围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处置部门包括市直城市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区(县)政 府、街道及区(县)下属城市管理相关职能部门。 第 2 章 项目建设内容 2.1 体制机制建设 2.1.1 运行机构建设 根据住建部【2009】119 号关于印发数字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 的通知要求及我市数字城管的定位,建设成立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和区 县级分中心,分别为市(区、县)城市管理主管部门直属的二级机构,根据市 政府城市管理相关
9、职责的划分,履行分级监督,标准化管理和量化考评职能。 7 / 26 2.1.2 监督指挥体系建设 根据市政府相关文件规定,结合住建部七大类部件和六大类事件管理规范, 划分市职能部门与区(县)政府的管理职能,构架“两级指挥,两级监督,三 级响应,四级网络”的市区(县)两级监督指挥体系。 监督中心是调度指挥中心、呼叫中心、城管监督员、专业部门工作绩效的 监督和评价中心。一是通过审核对专业部门完成交办事项是否可以结案;二是 依托数字城管平台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从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和岗位评价三个 方面,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通过考核评价各专业部门、各区县 的立案数、办结率、及时办结率、重复发案
10、率,促进各个部门主动发现问题、 主动解决问题。同时,将考核结果报市、区(县)两级政府,作为部门目标考 核的指标内容。 指挥中心是城市管理工作的指挥调度派遣中心,对信息进行分析立卷,根 据问题的属性派遣到专业部门,由专业部门进行处理,同时负责协调紧急问题、 复杂问题的多部门处理。 2.1.3 管理职能划分 根据市政府相关文件规定,明确市区(县)两级管理职责分工如下: 1)市级监督指挥中心:负责对区(县)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进行监督、沟 通协调,市级平台负责对区(县)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城市管理履职情况进 行考评。 2)区(县)级监督指挥中心:负责将有关工作职责进行分解,并落实区 (县)级职能部门、
11、街道(乡镇) 、社区(村) ,负责对区(县)级职能部门、 街道(乡镇) 、社区(村)进行监督、协调、考评工作。 2.1.4 工作流程制定 改造城市管理流程,分别在市区(县)两级中心,建立“信息收集-案卷建 立-任务派遣 -案件处理-处理反馈- 核实结案-综合评价 ”的数字化城管闭环流程 8 / 26 管理体系,在市区(县)两级中心,根据案卷处置需要增加市区(县)两级案 卷协调流程。 2.1.5 考评体系设计 利用数字城管平台技术手段,采用系统量化考评、随机抽取考评等方式, 基于指挥手册中关于问题处置标准、处置时间、结案标准的相关描述,采用信 息化手段对市直有关部门、区(县)政府、区(县)直有关
12、部门进行量化考评, 对其结案率、处置及时率、复发率等多种指标进行自动计算,其考评成绩纳入 市、区(县)政府行政效能考评体系。 市区(县)两级中心的考评范畴分别是: 1)市级中心对市直部门的问题处置效率、处置结果进行综合考评,通过随 机抽取对区(县)政府(区县级中心)的工作效率进行抽查考评; 2)区(县)级中心对区(县)直部门、街道社区的问题处置效率、处置结 果进行综合考评。 市级考评的方法是随机抽查考评,即市级中心将城市管理的对象、重点区 域作为样本点,采用随机抽查区域和样本点、随机安排考评员的形式,确保考 评工作的公平、公正,通过信息化手段,确保考评成绩的真实、有效。 2.1.6 监督员队伍
13、建设 组建监督员队伍,监督信息员每人配备一套“城管通” ,对全市范围内进行 按照“定人、定管理区域、定时间”的要求,明确各自监管的巡查区域及工作 职责,通过 GPS 定位实时了解巡查人员的位置和工作情况,及时掌握城市管理 的动态和信息,及时向监督指挥信息中心上报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核实 处理情况。 2.2 数据建设 系统运行所需的数据包括城区大比例尺基础地形数据、大比例尺影像数据、 城市管理部件数据、社区单元网格数据等。 9 / 26 2.2.1 基础数据资源建设 1、基础地形数据 基础地形数据库包括基础地形图(道路、水系、建筑物等图层) 、正射影像 图、行政区划图以及环境、城市建设、历史
14、文化保护、人文、社会经济等众多 的基础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 基础空间数据库是数字城管平台建设的基础。数据分类依据各委办局所管 理的数据信息内容进行划分。基础地理数据库可直接对城市管理相关的各部门 提供准确实时的基础地理信息,保证了数字城管平台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 为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建议使用 1:500 比例尺的基础地形图。 2、正射影像数据 栅格影像数据将作为地形图的补充,用于直观反映城市地形和地貌,满足 数字化城市管理位置定位的需要。栅格影像数据一般包括正摄影像数据和卫星 影像数据,正摄影像数据一般采用航拍方式获得,精度较高。 2.2.2 单元网格数据建设 采用网格技术,根据属地管理
15、、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 象等原则,以一定的范围为基本单位,以社区为专题网格,将行政区域划分成 若干个网格状的单元。 1、单元网格的划分原则 根据建设部的有关标准(CJ/T213-2005) ,网格划分有以下几个原则:法定 基础原则、属地管理原则、地理布局原则、现状管理原则、方便管理原则、负 载均衡原则、无缝拼接原则、相对稳定原则等。 2、单元网格的编码规则 单元网格的编码应保证时间和空间上的唯一性,单元网格变更时,原代码 不应占用,变更后的单元网格按编码规则进行扩展。单元网格编码由 14 位数字 组成,依次为 6 位行政区划代码,3 位街道代码,3 位社区代码和 2 位单元网格
16、 顺序码。 区县码、街道办事处码、社区码均应按照行政区划名称与代码 10 / 26 (JB0022004)执行。单元网格顺序码在一个社区内按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 序进行流水编码,单元网格变更调整时,涉及变化的单元网格顺序码递增,并 按此原则扩展。 2.2.3 城市部件数据 通过城市部件普查,由专业测绘公司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每个城市部件 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基础地形图上,并赋予其唯一的身份标识编码,通过采集 的部件管理属性明确每一个部件的管理部门,明确其处置责任。 2.2.4 城市管理业务数据 城市管理业务数据指城市管理业务过程中涉及的数据,包括反映城市管理 问题的文字、声音、图像、位置图以及办
17、理状态、办理表格、督办信息以及组 织机构等信息。 2.2.5 综合评价数据 综合评价数据用于设定评价方式、评价指标等,用于分析评价城市管理中 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生和处理状况,反映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是实现综合指标 评价系统,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监督机制的基础。 2.3 运行环境建设 2.3.1 基础硬件平台 主要包括网络与通信系统、服务器、存储与备份系统、安全设备、呼叫中 心、移动指挥车的采购与集成建设等。 2.3.1.1 主机及存储 考虑到本次建设数据库与应用系统间的独立及关联性,配置和使用服务器 11 / 26 如下: 数据库服务器:部署系统所有空间地理数据、事件、部件、业务数据等; 通过双机
18、的集群部署实现数据库系统的持续服务;需要配置高端、稳定的服务 器产品; 业务应用服务器:计划部署无线数据采集、协同工作、应用维护、管理评 价、数据交换等应用子系统; 地理信息服务器:计划部署大屏幕监控指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等子 系统; 备份安全服务器:本服务器将安装专业备份软件实现应用程序和数据的自 动备份功能,并安装防病毒软件,实现整个系统的安全防护和统一管理。 2.3.1.2 大屏幕系统 大屏幕系统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建设项目中的重点和亮点内容,通 过大屏幕可展现整个城市的管理辖区内所发展的问题、部件信息、监督员信息 等情况,实现领导对城市全局的管理和监控。同时,该系统可引入各路视
19、频信 息,如视频监控资源,便于进行统一资源的整合和调度。 因此,对于本系统需采用成熟的、高可靠的、稳定的产品进行设计和配置, 充分体现系统设计的人性化。同时考虑系统的兼容性,为其他系统接入提供良 好的系统接口。 2.3.1.3 无线采集终端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需要使用到的无线采集设备应符合如下要求: (1)应采用 Windows Mobile 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 必须支持数据存储、摄像头图像获取、数据无线传输等基本功能的开发。 (2)应具有 2G/3G 等无线通信数据传输功能,应具有话音通讯、短消息、 录音功能,应具有 USB 数据线接口。 (3)处理器主频应在 300MH
20、z 以上,系统内存不应小于 128MB,监管数 据无线采集子系统软件运行可使用内存不应小于 256MB。 (4)应内置摄像头,分辨率不应低于 300 万像素,应具备调焦功能,应能 12 / 26 拍摄距离不低于 30m 的静止物体的清晰图像。 (5)主屏幕尺寸应在 2.2 英寸以上,显示质量不应低于 6.5 万色半反射式 TFT 彩色屏幕,屏幕抗日晒效果应能适合户外工作。 2.3.1.4 呼叫中心系统 建设数字城管呼叫中心,全面受理城市管理问题,统筹协调分散在城管、 市政、公用、园林、环卫、交通、建筑等专业管理部门的管理资源,共同履行 城市管理、维护安全等职责,为社会和市民提供快速、优质的服务
21、。 2.3.2 基础软件平台 2.3.2.1 操作系统 目前主流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主要有 Windows Server、Linux、Unix 等,本项 目的操作系统需根据所选应用系统的要求,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稳定性 和高性能等方面的因素,建议采用 Windows Server 2003 以上操作系统。 2.3.2.2 数据库平台 数据库平台选型,一方面要考虑空间基础数据的管理,因为数字化城市管 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基础数据是空间数据,因此选择的数据库软件平台要有较好 的空间基础数据管理的能力;另外要考虑数据库软件平台的安全运行,需要数 据库软件平台具有可靠的系统恢复和数据恢复的能力,并可以提供
22、及时有效的 技术支持。 2.3.2.3 地理信息平台 本次系统建设中,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承担着空间基础数据管理、数据更新 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软件平台提供足够的数据管理、更新和服务能力, 是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成功的重要保证。 本次系统中应用到了大量的基础地形数据、地理编码数据、部件数据、影 13 / 26 响数据,系统应具备频繁的地图放大、缩小、浏览、查询操作,对地理信息平 台的要求比较高。 2.3.2.4 工作流平台 工作流程的重新梳理和建设是数字城管新模式建立的核心内容,通过工作 流底层平台开发基于工作流引擎的协同工作系统。政府实际工作中,人员、组 织机构以及业务特点的调整和转变
23、是经常发生,所选用的工作流平台必须支持 灵活的工作流设计、稳定的工作流引擎以及友好的用户操作和管理界面。 本次项目建议采用成熟的、稳定的产品 Galaxy 敏捷工作流平台,可以降低 项目建设风险;可以使得各个层面的任务与分工更为鲜明;基于 J2EE 的开发 框架可以使系统的开放性和可移植性更强。 2.3.2.5 中间件平台 中间件软件架起了连接后端数据源和前端客户的桥梁,可为成千上万的客 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同时能保护重要数据资产。中间件屏蔽了底层操作系统的 复杂性,使程序开发人员面对一个简单而统一的开发环境,减少程序设计的复 杂性,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业务上,不必再为程序在不同系统软件上的移植
24、 而重复工作,从而大大减少了技术上的负担。 2.3.2.6 备份软件 采用备份软件提供完善的服务器保护方案,如支持 Windows、Linux 服务 器、Web 服务器、各类应用服务器的保护和容灾,同时支持 SQL Server、MySQL 、Oracle 、 Lotus Domino、Exchange Server、Sybase、Active Directory 等数据库环境的保护和容灾,配合规范的备份策略和管理制度,为数 字城管系统提供可靠、稳定的运行环境。 2.3.2.7 防病毒软件 采用网络版防病毒软件,实现对服务器群、座席终端 PC 的网络防病毒保 14 / 26 护。 2.3.3
25、网络环境 数字城管项目需要连通市区(县)两级职能部门,区(县)政府、街道等 重点部门,通过电子政务网络或租用专网,实现系统的接入。 2.3.4 场地建设 场地建设包括信息化机房建设和市区(县)两级中心场地建设。一期重点 建设市级中心大厅建设,二期针对县级中心进行完善建设。 市级中心场地层高大于 5 米,面积为 300 平方米左右的办公空间,场地建 设包括场地装修、强弱电建设、大屏幕建设(采用 2*4DLP 大屏幕) 、空调、 UPS 等内容。 各区县分中心场地应不小于 100 平方米,建设相应的座席办公设备和网络 设备,统一接入市级系统进行办公,有条件的区(县)可建设 2*2 的 DLP 大屏
26、 幕或投影系统。 2.4 数字城管软件系统建设 数字城管系统以大城管为格局统一规划、分期实施,一期建设满足实际需 求的九大系统: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 地理编码子系统、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构建与 维护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后期待系统正式运行后逐步 建设丰富的拓展系统。 2.4.1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的信息采集平台,分为无线 数据采集终端软件(也称为“城管通”软件)和服务器端软件两部分。该子系统 主要用于实现城管监督信息员在自己管理的网格内巡查过程中向监督中心上报 城市管理问题
27、信息。该系统依托移动设备,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通过城市 15 / 26 部件和事件分类体系、GPS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完成城市管理问题的文本、图 像、声音、位置信息的实时传递。 具备权限的鉴别功能,实现城管员在系统中的登录、登出等情况的考勤 功能。 具备无线通讯传输功能,利用无线传输通道能够将文字数据、图片附件、 录音附件数据等发送至监督中心; 具备事件数据采集功能,将城市管理问题进行现场采集,填写描述、拍 摄现场照片发送至监督中心; 具备获取 GPS 模块数据的功能,能够将城市管理问题通过 GPS 进行精 确定位并上传至监督中心; 采集的部件/事件信息和网格管理员位置,将被 GIS 用于进
28、行相应对象 的显示处理; 能够查阅基础地形、单元网格信息和部件等地图数据; 基础信息、单元网格信息和部件信息等地图数据自动同步; 具备部件数据采集功能; 具备工单核实、复核功能; 具备业务数据查询统计功能; 16 / 26 具备系统自动更新功能,能够通过无线网络进行远程更新或通过与计算 机设备有线连接的方式进行程序更新。 具备系统配置管理功能。 2.4.2 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 呼叫中心是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下设的联系内外各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窗口。 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实现了受理来自社会公众的城市管理问题,记录问题发生 的类型、地点、情况、定位等信息。受理问题后传递给指挥中心,并催办城管 监督信息员进行
29、问题的核实。因此,该受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呼叫中心坐 席工作人员提供问题受理、登记、定位、转发和催办等功能。 系统主要功能: 业务受理 对于社会公众举报的问题,能通过手工登记的问题位置描述,在地图上搜 索并定位到问题发生位置。 查询定位 为了辅助接线员快速定位,应当具备基础地理信息、地图显示、查询功能; 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模糊查询,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自动定 位到地图上。 具备与城管监督信息员的交互 17 / 26 应实现向城管监督信息员发送核实消息和催办消息;并且可以接收城管监 督信息员核实消息反馈、核查信息功能。 案卷登记与注销 根据城管监督信息员反馈的核实结果,对符合条件
30、的案卷给予允许立案处 理,转交监督中心处理;对于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案卷注销和物理删除处理。 2.4.3 协同工作子系统 协同工作子系统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办公自动化,实现基于工作流的呼叫 中心、 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各专业部门之间协同工作,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 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免维护性。工作流引擎应可以灵活、自由地进行配置,同时 还可以对包括主流程及各流程环节的权限进行设置,保证流程在复杂应用中的 可用性和适应性,工作流调整要图形化、可视化。 系统主要功能: 问题立案管理 对城管监督信息员直接上报的问题或经呼叫中心受理通过后的城管问题可 由协同工作系统进行立案,每个问题生成独立的案卷流水号,同时记
31、录相关的 操作信息。 案卷分派管理 18 / 26 应能根据已立案的案卷信息和相关事件、部件的归属部门自动识别相应的 处理部门,并交由相应权限的人员进行任务的派遣。 案卷协调管理 对于单个部门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可转交指挥中心进行协调处理,可将 该问题上报领导或由多个部门进行协同处理。 案卷处理 各乡、街道、职能部门通过登录协同工作子系统,查看其部门待处理的城 市管理问题,根据问题的照片、定位、地点、描述等情况派出相应人员进现场 进行处理,提供表单供各部门填写相关处理结果。 案卷复核管理 部门处理完毕后,能够将自动处理结果的信息发送给城管监督信息员和指 挥中心;由城管信息员对部门处理的情况进行
32、现场的拍照复核,形成对部门的 处理情况的监督管理。 案卷结案管理 指挥中心根据城管监督信息员复核的情况进行判断,对比事件处理前后的 照片。对通过复核要求的案卷予以结案;对未有效完成处理的案卷可要求重新 办理。 案卷督办管理 应提供案卷的全程追踪功能,全程记录所有人员对案卷的操作情况;同时 可对案卷进行督办,提供表单允许有权限的用户录入督办信息。 记时管理 能够对案卷部门处理的阶段指定要求完成时间;根据不同部门和区域定制 的处理时限,对超过期限的案卷进行超时标记,统计到考核评价中。 案件查询、统计 具备案卷查询功能,用户可以自己设定查询条件对案卷进行查询或统计; 查询类型和统计应可以扩充,根据用
33、户需要由管理员进行维护。 地图操作 协助处理部门对事件的定位,实现通过 GIS 地图基础信息、问题信息等内 容的地图显示、查询等功能; 19 / 26 2.4.4 地理编码子系统 城市管理地理编码系统是数字城市管理最重要的支撑系统之一,数字城市 地理编码技术提供了一种把具有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赋予地理坐标、进而可以 为计算机所计算的方式。通过地理编码,将城市现有的地址进行空间化、数字 化和规范化,在地址名称与地址实际空间位置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实现地址 空间的相对定位,可以使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地址信息反映到空间位置 上来,提高空间信息的可读性,在各种空间范围行政区内达到信息的整合。通 过地
34、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管理,最终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由盲 目到精确,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 为其他系统提供了地理编码信息的底层支撑: 实现资源信息与地理位置坐标的关联,建立起地理位置坐标与给定地址 的一致性; 具备搜索引擎功能,提供地理编码查询服务的功能; 解析自然语言描述的地址信息,进行语法分析和词法分析,并将其转换 为标准地址的功能; 实现根据地址字符串,模糊/精确查询地址信息的功能; 根据地理位置坐标以及搜索半径,查询地址信息的功能; 2.4.5 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 大屏幕监督指挥系统设在监督指挥中心,展现信息的实时监控,便于监督 指挥中心和领导更加清楚地了解城市管理的状
35、况。可通过大屏幕直观地掌握各 个区域的城市事件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全局情况,还可以对 每个网格、城管监督信息员等个体的情况进行查询。 结合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特点和要求,大屏幕监督指挥系统的显示区域 可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包括地图显示区、案卷滚动信息区和详细信息显示区。 其中地图信息区主要显示全市整体地图具体包括行政区划图、街道划分图、网 格划分图、城市管理事件分布图、城市管理人员位置分布图和当前办理的城市 20 / 26 管理事件处理情况和评价信息。案卷滚动信息区能够实时统计反映全市、区 (县)所有网格在办案卷数;滚动显示正在办理的每个案卷基本信息;详细信 息区是指到单个问题、网
36、格的详细信息,包括城管信息员位置、案卷办理情况、 综合评价结果等。 系统主要功能: 具备对 GIS 地图的放大、缩小、拖动、测距、选择、全图等操作; 具备案卷信息和地图信息一体化监控管理功能,并满足大屏幕管理显示 要求; 能够实时定位城管问题和城管信息员的地理位置; 具有查询城管监督信息员详细信息功能; 能够实时显示城管信息员的在岗情况及位置信息; 能够查询城管信息员在岗期间内的巡逻轨迹记录和回放; 能够实时分类显示问题的当前状态信息,并通过红、黄、绿灯的方式进 行预警; 具有查询问题的图片、办理过程等详细信息功能; 能够根据不同街道、网格查询其范围内的城管问题信息; 实现图文一体化的综合评价
37、结果大屏幕展示功能。 21 / 26 2.4.6 综合评价子系统 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评价子系统,通过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 系,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既能监督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 又能监督管理和执法质量。该子系统通过各类报表、统计图表的方式直观的显 示考核结果,同时根据考核公示生成评价结果。 该子系统主要进行三大类型的评价功能: 区域评价功能 以网格、街道、行政区等区域为划分标准,按不同周期统计各单元区域的 评价分值,生成评价结果,并在地图中直观显示; 部门评价 对专业部门和各级责任主体,按一定周期统计各部门的评价分值,生成评 价结果,并直观显示; 岗位评价 22 /
38、26 对呼叫中心、监督指挥中心各岗位和城管监督信息员进行岗位评价,按一 定周期统计各岗位的评价分值,生成评价结果,并直观显示。 2.4.7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系统”供系统管理人员使用。利用基础数据资源管理 系统,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调整系统使之适应于用户需要,并可以在使用 中不断地变更系统配置,无须软件开发者的干预,充分赋予了用户自维护、自 发展、自适应的能力。 利用“基础数据资源管理系统” ,系统管理员可以设置每个使用人员权限; 可以配置使用地图数据,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添加图层和地物,每类地 物相应的属性信息等等。系统管理员可以使用基础数据资源管理系统修改应用
39、 模型,避免了使用数据库系统本身工具进行系统维护,极大地提高了效率。系 统管理人员无需了解系统数据库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就可以正确地使用基础数 据资源管理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系统与数据扩展。 使用基础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可以管理地理信息所需的图形数据,各图层定 义以及所包含各种地物要素定义均可定制,系统可提供缺省的适应城市管理需 求的图层和地物名称,用户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图层和地物定义进行定制和 扩充,每类地物均可定制相应的属性信息。 2.4.8 构建与维护子系统 构建与维护子系统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工作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快速 搭建、维护城市管理业务,定制业务工作流程,设置组织机构,人员权限变动
40、等日常维护工作。利用构建与维护子系统,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调整系统 使之适应用户变化的需求。 23 / 26 主要功能: 组织机构管理 应实现城市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人员信息的管理,包括人员的部门、岗位等 资料的管理;可以灵活配置人员的查询、统计、操作等权限的管理。 区域管理 实现对城市各网格、各街道的编码和划分管理。 事件部件分类管理 实现对城市管理相关的事件和部件分类及编码管理。 城管监督信息员管理 实现对城管系统中城管监督信息员的台帐管理,方便的进行城管监督信息 员账号权限的分配和管理。 日志管理 实现对业务系统中各类操作、安全、权限等相关的日志管理功能,方便管 理员对系统进行监控管理。
41、其他业务数据管理 实现系统中其他所需的业务数据管理功能。 24 / 26 2.4.9 数据交换子系统 数据交换子系统实现市级与区县级平台之间以及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内部 各子系统之间、以及与外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接口服务。 第 3 章 项目建设实施、管理与效益 3.1 项目建设计划 总体安排 2011 年 X 月份完成系统初步上线试运行, X 月份完成整个系统 建设,并投入正式运行。 (一)准备阶段(2011 年 X 月X 月) 1.考察、调研、拟定工作方案,编制建设方案; 2.成立市数字城管建设领导小组; 3.方案评审、项目立项、资金审批; 4.项目招投标。 (二)实施阶段(2011 年 X
42、 月2011 年 X 月) 1.城市管理部件普查、数据建库、单元网格划分、实景影像建设等地理信 息数据建设; 2.确定城市管理流程、制定数字城管指挥手册、制定考核评价办法; 3.完成市区两级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机构组建、人员招聘或市场化采集 方式; 4.完成应用软件开发、硬件及网络环境、呼叫中心、视频接入等系统集成 建设; 25 / 26 5.完成市区两级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场地建设; 6.数字城管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培训。 (三)试运行阶段(2011 年 X 月2011 年 X 月) 1.系统试运行。 2.完善管理流程和运作机制; 3.完善并发布考核评价体系; 4.对系统进行查漏补缺和必要的扩
43、充修改。 (四)验收阶段(2011 年 X 月) 1.组织项目初步验收; 2.系统正式运行。 3.2 项目质量管理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 ,建 立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理和测试。在工程建设中 严格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对项目各方强有力的约束,提供工程质量,建立严格 的系统日常管理与维护规章制度、规范等文档,科学管理、明确分工、责任到 人。 3.3 项目效益分析 3.3.1 经济效益分析 数字城管项目为城市管理和社会公益服务项目,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实施和推广可以整合各级政府的委办局、
44、街道、 社区的网络、设备等硬资源和技术、人才等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办公; 减少各个部门的重复巡查工作,重复处理工作; 2、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实施和推广可以大大降低城管、交通、市政、环 卫等相关部门的人员成本、车辆成本、车辆保养维护成本、燃料成本等;对漏 水漏气等应急类问题的快速响应,可以大大节约资源的浪费,达到了一次投资, 26 / 26 多次收益; 3、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如可以有效扩展到应急指挥、国土、规划 等多领域进行多方位的扩展应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全市对基础数据的共享程 度,避免了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 4、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极大的提升了城市综合管理能力,提升城市服务水平。
45、 改善市民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的环境,间接的也改善了经济发展环境, 促进经济发展。 5、通过本项目建立起的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长效机制和日常机制,将可 大大减少社会突发问题的积累,减少由于管理手段欠缺造成的运动性、突击性 行政执法活动,也从很大程度上减少财政浪费。 3.3.2 社会效益分析 1、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实施将使 “数字城市”这一战略目标落到实处, 使城市管理问题得以全面解决; 2、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不仅仅是对城市部件和事件的管理,更重要的是针 对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提供了敏捷、高效、完善的解决办法,切实改善了人民 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如未来可结合本市的所有停车位进行信 息化管理和联网,为老百姓提供便捷的停车位查询;结合城市基础地理数据, 为老百姓提供超市、医院、民政等各类便民服务的网点查询。 3、提供政府、企事业服务单位直接的协同工作能力,增强政府部门合力, 提高政府组织重大项目的能力。 4、通过政府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为部门业务的深入展开和宏观决策、改 进工作流程和方法、促进工作方式和作风转变,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实施,将大大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努力建设 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进一步打造“阳光政府” ,从而为建设“和谐 城市”“节约型城市”的新形象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