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惠州市建设珠三角“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实施方案惠州市人民政府二一八年五月前 言惠州市经过多年积累和深化改革,惠州工业已经形成了基础较为厚实、产业链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零部件制造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惠州市电子信息产业是惠州的第一支柱产业,在TCL集团、惠州三星电子等一批骨干企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2017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7371.5亿元,增长8%。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3.7%,占珠三角电子工业的11.5%。惠州制造的智能手机、液晶显示、车载电子等信息产品的产量、市场份额位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形成了鲜明的产业
2、特色。在移动通信领域,先后引进并培育了旭硝子、伯恩光学、龙旗、比亚迪、硕贝德、光弘等一批行业龙头配套企业,形成了配套整机制造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产业聚集明显。在平板显示领域,依托TCL液晶模组及整机一体化项目和信利AMOLED项目,发展带动了一大批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了从玻璃基板、面板、模组到整机生产的平板显示产业集群。惠州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零部件制造产业。惠州市汽车制造产业发展迅速,拥有比亚迪电池、德赛西威、亿纬锂能等产值超20亿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车载设备生产制造企业和住润电装(惠州)、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等产值超10亿元以上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以仲恺惠城大亚湾为主线的
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全市拥有本田、住友电工、双叶、普利司通等世界500强和德赛西威、华阳通用、华阳多媒体、比亚迪、亿伟锂能等国内著名汽车零部件企业,汽车电子、汽车线束和发动机零部件三大汽配产品,产销均居全国前列。尤其是在汽车电子领域,惠州车载信息服务和产品产销量全国第一,国内最主要的车载信息服务企业云集惠州,拥有德赛、华阳、凯越、索菱等大型骨干企业,形成了汽车音响、智能导航、电控系统等较为完善的汽车电子产业集群。2016年,车载导航和车载娱乐系统产量近1000万台,产值超200亿元。其中车载导航终端约占国内高端市场的70%,位居全国首位。惠州市参与创建珠三角“中国制造202
4、5”国家级示范区,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珠三角“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是广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作出的“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重要批示要求的重要举措。在珠三角创建示范区之际,惠州市将聚焦于电子信息和汽车领域,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形成完备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突破手机电池技术、新型显示技术,促进新型显示材料性能提升,实现产业技术与质量效益水平世界领先;推动汽车产业实现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提升、建立新能源汽车试验体系与测试手段、新能源汽车“三电”等关键技术重大突破,率先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领先优势,抢占现
5、代汽车产业发展制高点,为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本方案根据中国制造2025、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聚焦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惠州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惠州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十三五规划以及惠州市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文件编制。实施期限为2018年2025年。目 录第一章 基础与条件1一、惠州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发展概况1二、惠州制造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短板和问题2第二章 总体思路与目标定位3一、总体思路3二、主要目标定位3(一)创新驱动方面4(二)质量效益方面4(三)绿色发展方面5(四)结构优化方面6(五)引进与培训人才并重6第三章 电子信息产业8一、惠州电子
6、信息产业发展基础8二、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链现状12三、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需要解决的突出共性短板和问题14(一)产业技术短板14(二)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存在的短板14(三)专业人才短板15(四)专业标准体系短板15四、2018-2025年惠州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主攻着力点15五、2018年重点推进的事项19(一)推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19(二)研究出台相关政策19第四章 汽车产业20一、惠州汽车产业发展基础21二、惠州汽车产业链现状23三、惠州汽车产业集群需要解决的突出短板和问题24(一)产业技术短板24(二)设备(装备)存在的短板25(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存在的短板25(四)专业人才短板26(五)专业标
7、准体系短板26(六)专项政策(项目)短板26四、2018-2025年惠州发展汽车产业的主攻着力点26五、2018年重点推进的事项33(一)推进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33(二)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研发33(三)完善汽车产业标准体建设34第五章 构建主导产业协同融合发展的支撑体系35一、建设制造业创新平台35(一)培育引进新型研发机构35(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35(三)广泛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36(四)大力加强创新孵化体系建设36二、强化骨干企业研究院自主创新能力37(一)实施关键共性技术集中攻关行动37(二)实施龙头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37(三)实施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力军建设行动38三
8、、全面实施“互联网+制造业”38(一)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38(二)推进工业云平台建设40(三)促进工业大数据集成应用与安全管理41四、增强制造业基础能力41(一)提升工业基础能力41(二)加强质量品牌和制造业标准建设42五、推动发展新型制造模式43(一)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43(二)推动发展绿色制造44(三)推动发展柔性制造45(四)推动发展虚拟制造46(五)推动发展全球化制造46六、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47(一)促进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47(二)促进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48(三)促进商贸流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49七、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50(一)实施重点企业倍增计
9、划50(二)开展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培育行动51(三)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51(四)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51八、完善制造业人才培养平台52(一)紧抓人才招聘与培养工作52(二)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52(三)人才政策对标发达地区53(四)利用地缘优势引才引智54第六章 先试先行的政策支撑体系55一、争取相关支持政策55(一)争取土地政策支持55(二)推进知识产权管理改革55(三)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推广55(四)加强标准的创新与验证56二、探索实施示范区、自贸区、自创区“三区联动、政策叠加”机制56(一)加快推进 “三区联动”56(二)优化政务环境56(三)改善投资贸易环境57(四)创新金融政策
10、57三、创新要素保障和制造业降成本机制57(一)创新制造业用地供给机制57(二)创新人才供给机制58(三)创新金融支持制造业机制59(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机制59(五)实施更大力度的降成本措施60(六)深化放管服改革60四、改革产业政策实施机制61(一)构建制造业大数据平台61(二)建立制造业发展评估指标体系61五、率先推进标准体系建设改革创新61(一)加快标准体系建设62(二)强化标准服务62(三)推进标准落实62第七章 组织领导与工作推进63一、建立专职工作机构63二、 强化市直部门工作协同63(一)任务分工63(二)方案实施64三、健全评估考核机制64(一)建立考核评价体系64(二)
11、落实评估考核工作65(三)加强信息通报65第一章 基础与条件一、惠州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发展概况2017年,惠州市生产总值(GDP)达3830.58亿元,增长7.6;惠州人均GDP为80205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11879美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5:54.8:40.7;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415.99亿元,增长12.2;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9.07亿元,增长10.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91元,增长10.8。惠州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先进市,成功获批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入选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市、信息消费试点市,入选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市和全省首个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市。2
12、017年,惠州市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565.6亿元,增长10.6%;实现增加值1975.8亿元,增长8.4%,总量占全市GDP比重51.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71家,实现增加值1975.82亿元,增长8.4;分行业中,电子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37.15亿元,增长8.0;汽车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4.36亿元,增长6.9。2017年,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254.6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818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3.5和41.4。整体来看,制造业结构由轻型化逐步向适度重型化、高端化转变,先进制造业产值规模不断壮大,集聚水平不断提高。二、惠州制造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短板和问
13、题惠州市制造业发展成效明显,但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传统制造产业规模大,先进制造业规模小,尤其是新兴高附加值制造产业发展不足,具体表现为产品附加值低以及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制造业整体仍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中低端。制造企业在高端环节延伸不足,很大部分企业以组装加工、贴牌生产为主,产业附加值在国际产业链中基本处于加工组装及配套环节,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及关键器件的生产配套相对缺乏。缺乏一批国际竞争力强、龙头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大集团,“专、精、特、新”的特色中小企业也较少,缺少国际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缓慢,正处于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与世界先进生产方
14、式还有很大差距。第二章 总体思路与目标定位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培育“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为主攻方向,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对标世界最先进制造业水平,着力突破产业链和生态链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在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上为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珠三角制造业率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深莞惠三市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最具活力的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最具吸引力的制造业人才聚集地,营造全球
15、一流的制造业产业生态。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形成有效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新路径,为率先实现工业现代化输出典型经验,推动我国早日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二、主要目标定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聚焦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核心问题,破解制约关键瓶颈,补齐创新发展短板,解决体制机制矛盾,营造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贯通的世界一流制造业产业生态。到2020年,惠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综合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制造业企业基本达到智能化水平,基本实现科技创新、质量效益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绿色发展、人才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到202
16、5年,建成珠三角世界级先进电子信息产业制造集聚区,制造业与互工业互联网“双创”体系基本完备,融合发展新模式广泛普及,新型制造体系基本形成,制造业综合竞争实力大幅提升。总体实现工业现代化,制造业水平进入世界先进地区行列。(一)创新驱动方面力争到2020年,惠州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5%以上,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继续举办全国高等院校成果交易会,利用高校(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平台,依托TCL、三星、德赛工业、比亚迪等重点企业,吸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在技术标准、关键技术、专利保护、成果孵化转化等方面建立产业联
17、盟、技术创新联盟,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全面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创新能力。(二)质量效益方面力争到2020年,全面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支持鼓励工业产品创新品牌,组织企业争创“质量标杆”,深入实施“千百亿名牌培育工程”,大力推广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现代质量管理方法,推动TCL、三星、德赛、伯恩光学等大型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引导企业应用卓越绩效管理、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引导工业企业参与ISO9000产品质量管理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水平。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造业产品质量
18、合格率稳定在93%以上;生产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超过85%,骨干服务企业和重点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接近国内先进水平;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突破4000亿元,增加值率达到20%以上,增速超过3%;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3%以上。省名牌产品达到30 个以上;新创建国家级和省级质量标准化示范区(点)各1个;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20 项以上;检验检测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建成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各1家。(三)绿色发展方面力争到2020年,推动200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逐步扩大“粤港清洁生产伙伴”标志企业规模。落实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引导企业推行
19、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工业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支持企业申报绿色制造体系试点示范。力争创建1家以上绿色园区和5家以上绿色工厂;5个以上园区纳入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节能降耗、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任务,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范围内。(四)结构优化方面力争到2020年,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400亿元以上,引导4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培育省级制造业互联网“双创”平台2个、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1个,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个、省级“互联网+”制造业试点示范项目2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
20、到60%以上、关键工序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以上,应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规上企业达到60%以上。(五)引进与培训人才并重开展人才供需深调研工作,编制制造业人才需求目录,全面落实人才双高奖励政策,吸引高技能人才落户惠州。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提高研发人员工资福利,吸引更多高技术人才加入研发队伍,提高研发人员比例。惠州学院、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惠州技师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强化对制造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校企合作,课程设置要有针对性,培养适用人才,补齐人员短板。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人才培训,组织三批以上企业管理人员进高校培训,提升他们素质。力争到2020年,研发人员占从
21、业人数1.5%以上,院校和科研机构培养各类专业人才1000人以上。表1 广东省创建珠三角“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惠州市评估指标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类型数据来源现状目标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创新驱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定量地方政府1.31.51.82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数(件)定量统计年鉴0.9611.21.5创新机构建设及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水平情况定性创建方案/自评报告创新驱动发展相关的其它内容定性专家评判质量为先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定量质监部门88.4888.5688.6288.88制造业增加值率及增速定量统
22、计年鉴23/3.423.5/2.224/2.124.5/2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定量统计年鉴33.544.5质量效益提升相关的其他内容定性专家评判绿色发展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定量统计年鉴4.59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定量统计年鉴5年均下降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定量统计年鉴6.5累计下降26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定量统计年鉴96.59797.598绿色发展相关的其他内容定性专家评判结构优化传统企业改造升级水平定性创建方案/自评报告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定性创建方案/自评报告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定量地方政府60.5636570关键工序
23、数控化率(%)定量地方政府49.1535560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关的其它内容定性专家评判人才为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占工业从业人员比重(%)定量统计年鉴11.522.5制造业人才培养引进情况定性创建方案/自评报告人才队伍建设相关的其他内容定性专家评判第三章 电子信息产业一、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电子信息是惠州的第一支柱产业,2017年电子信息工业总产值3745.6亿元,增长6.3%,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3.7%,完成工业增加值737.2亿元,增长8.0%,占全市工业增加值37.3%;约占全省电子信息总产值36076.89亿元的11%,排名全省第三。2018年第一季度电子信息工业总产值84
24、1.7亿元,增长2.7%,完成工业增加值156.9亿元,增长8.4%。据统计,惠州市具有规上电子信息企业388家,工业产值超亿元电子企业210家,拥有TCL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惠州制造的智能手机、平板显示等信息产品的产量、市场份额位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形成了鲜明的产业特色。先后获批为电子信息产业、数码视听产业、激光头特色产业等6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以及手机产业、液晶电视制造、北斗装备制造和应用产业等7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惠州市一直致力于打造世界手机之都,经过多年的发展,惠州市已形成了从芯片研发设计、面板、玻璃基板、触摸屏、主板、天线、电池及电源管理系统和解决方案等配套整
25、机制造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成为全国主要的手机生产基地。先后引进并培育了旭硝子、信利、伯恩光学、展讯、龙旗、比亚迪、硕贝德、光弘、欣旺达等一批行业龙头配套企业,产业聚集明显。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惠州市手机产量达3.12亿台,其中本地品牌手机产量达1.19亿部,代工手机产量1.93亿部。惠州手机产业已经形成多个“隐形冠军”其中:苹果公司的玻璃屏幕和70%的电源管理系统都是在惠州生产的;惠州三星是韩国三星集团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TCL集团建成中国单体产能最大的手机制造基地,年产能达1.2亿部;伯恩光学是国内最大的手机玻璃生产商,主要为三星、苹果、LG、华为、小米等品牌提供手机玻璃业务。龙旗电子成
26、为全国最大的手机方案设计商。硕贝德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无线通信智能终端天线企业,其天线产销量稳居亚洲第一。投资约63亿元的信利4.5代AMOLED线已于去年建成投产,该项目是全球首创的全尺寸4.5代AMOLED生产线,该公司将为手机企业提供高端智能手机的AMOLED显示屏。另外,惠州市已成为重要的手机整机代工生产基地,华为、VIVO、OPPO、小米、联想等主流品牌均有在惠州代工生产,整体上形成了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 2017年3月,总投资5亿元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南创新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惠州,项目拟建设“三中心一平台”(创新中心、电信设备检测中心、工业大数据(华南)中心和CCC(华南)认证平
27、台)。主要承载信通院产品设备研发、基础服务技术创新、业务产品创新等任务。该中心投入使用后,惠州及周边地区的手机企业办理手机入网检测等业务可直接在惠州办理,大大提高了缩短了手机办理入网检测的时间。6月3日,国内最大、全球第三大的基带芯片设计厂商上海展讯落户仲恺高新区,在高新区内打造一个智能终端核心芯片应用研发产业化基地,推进惠州乃至国内的集成电路建设。同时,自2012年以来,惠州市连续成功举办了多届中国手机创新周和“云博会”活动,特别是中国手机创新周的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旨在鼓励中国手机的优秀原创设计与移动互联应用的创新创意开发,促进产业链协作交流,引导和培育良性的产业生态建设,推动了我
28、国手机及智能终端产业与移动互联的创新发展。作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平板显示重要的制造基地,惠州市依托TCL液晶模组及整机一体化项目,发展了40多个下游配套企业,该项目建设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包括华星光电模组工厂和TCL多媒体智能显示终端工厂两个子项目。2017年5月,投资129亿元的TCL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示范园区项目正式启动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131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预计达产后产值888亿元,新增产值695亿元,预计年产智能显示终端3500万台,项目拟选址于仲恺高新区。模组整机项目是华星光电在深圳已建成投产的两条G8.5代面板生产线以及计划投资465亿元建设的G11代面板生产线的配套
29、项目,该项目落户惠州,将带动相关上下游配套产业链供应商到惠州投资设厂,实现产业集聚,推动惠州电子信息产业上新台阶。此外,惠州成功引进总投资63亿元的信利AMOLED项目,形成了从玻璃基板、面板、模组到整机生产的平板显示产业集群。2017年,彩色电视机2236.53万台,增长14.9%;液晶(LCD)电视机2236.53万台,增长14.9%;智能电视机1266.88万台,增长72.8%,产值超过200亿元。同时,惠州还引进了旭硝子显示玻璃项目,总投资5.5亿美元,占地约13万平方米,分一、二期项目建设,一期已完工投产,二期已于2017年8月24日动工建设。该项目处于半导体显示产业链的最上游,是华
30、星光电等国内液晶面板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期投资2.5亿美元,主要生产8.5代液晶显示玻璃基板原板,尺寸为2200x2500毫米,项目量产后每年可实现约1250万平方米的产量,年产值超6亿元,年税收超7500万元;二期投资3亿美元,主要生产11代线液晶显示玻璃基板原板,尺寸为3370x2940毫米,是目前全球全球最大尺寸的玻璃基板。旭硝子玻璃项目建设标志着我市平板显示产业链条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二、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链现状惠州市电子信息产业以智能手机、新型显示为发展重点。在智能手机领域,电池、适配器、PCB、外壳方面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技术水平与质量水平整体上国际先进,个别产品实现国际领先
31、,显示屏处于国内领先位置。在新型显示领域,形成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产业链上游主要以电路板为主,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链中游重点面向新型显示制造,市场竞争优势明显,产业链下游新型显示应用包括手机、TV、VR、穿戴设备、平板和车载显示,整体上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图3-1 惠州智能手机产业链图谱图3-2 惠州新型显示产业链图谱三、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需要解决的突出共性短板和问题(一)产业技术短板智能手机电池技术尚未突破。目前智能手机电池技术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智能手机电池的能量密度仍然偏低,续航能力有待提升。二是智能手机的充电速度尚不能满
32、足消费者需求,快充技术仍然没有实现突破。新一代显示技术关键环节受制于人。新型显示在材料技术和核心装备技术均依靠进口,本土企业在基础材料、设备等方面技术薄弱,未形成规模效应,无法满足下游面板制造业的需求。同时,本土上游材料和设备的应用多集中在低端应用或非核心工艺,从而导致TFT-LCD、OLED、印刷显示等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在材料与装备上受制于人。核心元器件研发制造能力不足。目前,超高速、大容量、低时延、高可靠的5G设备、终端芯片、高频器件等核心元器件的研发方面仍未突破。适合5G的高频率器件主要由TDK-EPCOS、Murata、Avago、Qorvo等国际企业垄断。(二)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存在的短
33、板新型显示材料性能有待突破。目前在高性能光学薄膜、柔性显示聚酰亚胺薄膜、高纯度靶材、透明导电膜玻璃、片式元器件等原辅材料缺乏基础研究,上没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显示技术领域基础材料受到制约。高世代/超薄液晶玻璃基板、柔性显示材料、印刷显示材料和高饱和度光刻胶等材料有待突破。高端传感器设计能力不足。惠州传感器生产企业主要是以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水平传感器等中低端传感器产品为主,智能化、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手机所需要的高精度、高敏感性分析、成分分析和特殊应用的高端传感器基本上被外资企业占据。(三)专业人才短板惠州市电子信息人才匮乏。惠州市高校和科研机构数目较少,电子信息领域人才严重依
34、赖外来输入,尤其是TFT液晶材料和OLED材料等高端人才匮乏,惠州市电子信息人才储备不足制约了产业的发展进程。(四)专业标准体系短板惠州市高端新型电子信息领域的技术标准及测试方法存在较多空白,制约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标准研制,提升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水平。四、2018-2025年惠州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主攻着力点(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着力突破关键技术、零部件和原材料短板,提升电子信息工业基础能力1、重点突破的技术短板(1)突破手机电池技术优先支持德赛西威,加快电芯、正负极材料、隔离膜材料、电解液配方优化、手机端设计优化,通过优化电池设计、制造工艺及电池管理
35、系统,保障在能量密度大幅提高后的安全性。发展柔性电池、快速充电等技术和装置,加快超级电容电池、锂硫电池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推动无线充电平台与无线充电接收器的研发和产业化。(2)突破新型显示技术支持信利重点突破大尺寸LCD器件工艺技术、4K及8K超高清显示技术,以及氧化物、低温多晶硅、AMOLED、印刷显示、量子点、柔性显示、透明显示、Micro-LED、平板显示器检测设备等新型显示关键核心技术。支持TCL攻克大尺寸柔性显示关键核心技术、材料与产业化短板,实现柔性显示技术由小尺寸向大尺寸的转变。同时,发展曲面柔性、高密度背光显示、量子点等新型显示技术,完善液晶材料、玻璃基板、背光源、驱动IC、偏
36、光片、触控模组等显示屏产业链配套。(3)突破关键元器件研发制造针对新一代智能终端产品发展需求,发展新型片式化、小型化、集成化、高端电子元件,柔性可拉伸器件;加强高密度互连板(HDI)、特种印刷电路板的产业化,研发印制电子技术和光电印制板并推广应用,攻克产业化技术难点,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国外对新型电子元器件领域的技术封锁。2、重点突破的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短板(1)促进新型显示材料性能提升支持TCL集团工业研究院,组织实施量子点电致发光材料开发项目,开展全套的量子点电致发光显示技术的材料开发、器件制备、印刷实验平台,中试放量技术开发,进行公斤级产量以上的量子点材料放大制备技术。发展覆铜板材料及
37、电子铜箔;压电与系统信息处理材料;高热导率陶瓷材料和金属复合材料;片式超薄介质高容电子陶瓷材料、电容器材料及高性能电容器薄膜;高端电子浆料;低温共烧陶瓷(LTCC)多层基板,高性能磁性材料等。(2)发展高附加值传感器大力推动基于MEMS技术的低功耗、智能传感器生产制造,发展重力、加速度、光感、距离、温度、压力以及电子罗盘、陀螺仪等智能手机高端传感器件,掌控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二)完善人才链和政策链,补齐人才、标准和政策短板1、重点突破专业人才短板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深入实施电子信息领域领域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天鹅计划”等引才工程,重点引进一批掌握电子信息产业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
38、产权、能够开展科技攻关的高层次领军型创新人才落户惠州,尤其加大对研发、设计等环节人才的引进力度。二是加强多层次人才培育。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从制造、研发、转化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培训机构与大专院校、骨干企业合作,采用合作建校、引进分校、聘请授课等多种模式,设立电子信息制造技术工人培训基地,为本地制造企业和引入企业提供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工人来源渠道,吸引更多知名企业进驻。打造一批人才实习、实训和交流示范基地,保障招人、用人渠道的畅通。三是建设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建设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
39、,鼓励电子信息骨干企业牵头成立协同创新联盟,打造产学研用对接平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示范区内大学、科研院所、工程中心等对电子信息企业开放共享各种实(试)验设施。2、建设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标准体系一是积极承接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结合珠三角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发展方向,积极参与通信设备、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工程指南制定工作。二是推进重点领域产业技术标准研制。结合产业发展最新需求,针对通信设备、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吸引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检测机构及信息技术企业等各方力量参与产业标准制定与评审,推动电子信息领域地方标准与产业更好融合发展,提
40、升标准立项质量。三是完善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针对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领域,筹建完善若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一批产业标准技术联盟,完善产业技术专家库,充实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类、标准化类和检测计量类专家。四是搭建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完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标准信息库,完善电子信息产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系统,提供信息查询、成果转化、标准推广、技术咨询、人员培训等服务。五、2018年重点推进的事项(一)推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一是推进智能终端重大研发和制造项目建设,惠州市重点推动智能终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二是推动新型显示重点项目建设。惠州市重点推进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整机模组一体化智能制
41、造产业园项目、旭硝子显示玻璃(惠州)有限公司第11代TFT-LCD显示玻璃项目。三是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惠州市重点推进华星光电高世代模组子项目,2018年5月试生产,同时做好4K电视示范区建设工作。(二)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制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扶持专项政策。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促进产业高端发展、规划建设重大项目、培育发展企业主体、加强产业空间保障、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给予支持。第四章 汽车产业一、惠州汽车产业发展基础惠州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5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38家,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汽车零部件企业26家,超10亿元企业10家。2016年,惠州规模
42、以上汽车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9亿元,增长15.6%;实现工业增加值118.2亿元,增长20.5%。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约90亿元。汽车行业产品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电池、汽车线束、发动机及底盘零部件等领域,其中汽车电子和汽车线束生产居全国前列。惠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被列入全省六个重点支持发展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之一。初步形成了以仲恺、惠城为主的汽车电子和汽车线束产业集群;以大亚湾、仲恺为主的发动机、底盘及汽车空调等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以仲恺、大亚湾、惠东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惠州是国内最大的车载导航终端生产基地。惠州车载信息服务和产品产销量全国第一,国内最主要的车载信息服务企业云集
43、惠州,拥有德赛、华阳、凯越、索菱等大型骨干企业,形成了汽车音响、智能导航、电控系统等较为完善的汽车电子产业集群。2016年,车载导航和车载娱乐系统产量近1000万台,产值超200亿元。其中车载导航终端约占国内高端市场的70%,位居全国首位。其中:德赛集团多媒体导航产品在汽车原厂前装中高端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国内第一;华阳集团、德赛集团研发出“北斗+GPS”双模车载导航并实现量产;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的车载导航娱乐系统年销量在国内连续多年排名前列。惠州市车联网技术创新和应用初步形成。惠州市汽车电子企业加快升级转型,形成了以德赛、华阳、凯越为代表的车联网创新产业联盟,建设车联网及应用创新产业基地。目前
44、,华阳集团、德赛集团分别投资1.2亿元、5000万元推动车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关键产品、平台研发及商业化运营,将为物联网产业、汽车电子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惠州是全球重要的高能环保电池生产基地之一。2016年惠州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值约150亿元,锂离子电池、原电池及原电池组、碱性蓄电池等各类电池产量超过15亿只。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市动力电池产能超过10GWH,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具有较强的产业集聚效应。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主要分布在仲恺区和惠城区,集聚了比亚迪电池、TCL金能电池、德赛电池、亿纬锂能、超霸电化、金山电化、蓝微电子、亿能电子等骨干企业,形成了从电解液、复合聚合物、
45、电解质膜、电池芯、电池壳、电池保护电路、配套充电器的制造,到组合电池产品生产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的较完善的产业链。其中,德赛集团微型电源管理系统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占苹果iPhone手机系列全球采购60%以上的份额;大型电动汽车电源管理系统占全国60%以上的市场份额。二、惠州汽车产业链现状惠州汽车产业链以乘用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为重点。乘用车零部件发动机及配件、汽车线束、电子电器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新能源汽车涵盖电池、电控、充电桩等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材料,技术质量水平国内领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研发与产业化走在国内前列。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涵盖车载导航、智能驾驶辅助
46、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车载空调控制器系列、车载组合仪表以及车用显示系统,已掌握包括汽车总线技术、自主导航引擎及软件、自主全自动空调控制器和组合仪表的算法、主动安全驾驶核心算法技术、车载显示屏与显示系统技术、车载红外触控技术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技术质量水平国内领先。图4-1 惠州市乘用车产业链图谱图4-2 惠州市新能源车产业链图谱三、惠州汽车产业集群需要解决的突出短板和问题(一)产业技术短板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较弱,能量密度低。目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多在300公里以内;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及电池包比能量均较低,单体比能量在200Wh/kg以内。新能源汽车大功率充电技术尚未突破。虽然目前300KW充电桩已实现市场化,但在800KW-1200KW的变压器恒流方式的超大功率充电桩尚需加强相关技术短板的攻关,尤其是通过采用控制磁阻方式来控制变压器电流的技术攻关。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主要存在四大短板。一是环境感知技术,尤其是目标检测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二是路径规划与轨迹跟踪技术,尤其是动态交通流环境下的局部路径规划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三是测试与评价技术,尤其是测试方法与评价标准、测试环境设计等方面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四是可靠性和安全性技术,尤其是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