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2014年陕西特岗教师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模拟预测试卷十二一、单选题1.“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这正是()的“教育学”思想超出其前人和同代人的地方。A.培根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2.以下属于赫尔巴特著作的是()。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人的教育D.教育漫话3.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是()。A.教育B.教学C.管理D.科研4.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
2、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任何一种人物一一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的观点。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家庭决定论D.儿童决定论5.一个测验能测验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和特点的程度,叫测验的()。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6.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这是()的观点。A.宗教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个人本位论D.文化本位论7.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
3、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教育。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8.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9.一个国家的人口()是确定该国教育规模的基础因素。A.数量B.增长率C.质量D.分布10.下列哪个概念属于维果斯基的理论观点?()A.图式B.自我同一性C.力比多D.最近发展区11.文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以及人的教育观念。A.模式B.规模C.速度D.规格12.教学的根本目的是()。A.教授知识B.促进学生身心发展C.培养全面发展的人D.发展能力13.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A.文化知识教育B.艺术教
4、育C.读、写、算教育D.军事体育教育14.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这一观点是由()提出的。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杜威D.凯洛夫15.德育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作用。A.关键B.基础C.前提D.定向16.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为()。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中学生期17.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的形式存储。A.语义B.概念体系C.图式D.视象和声象18.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是()。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19.“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
5、哪种情绪影响所致?()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20.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稳定的归因是()。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21.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A.教育者、受教育者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22.在课堂上,某教师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该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领导方式属于()。A.参与式B.监督式C.放羊式D.控制式23.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A.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B.道德动机和道德观念C.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D.道德感和道德认识24.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
6、作用下,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是()。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相互作用D.实践活动影响25.人的认识的倾向性是()。A.兴趣B.需要C.动机D.理想26.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好孩子定向阶段属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他律水平27.当学生违反纪律时,老是抱怨我们对他们大喊大叫,但是他们却越来越不像话。学生不良行为的增加可以用行为主义的()理论解释。A.正强化B.负强化C.给予惩罚D.消退28.小李在练习“国标”时,老师告诉小李右手抬起的高度不到位,这种反馈属于()。A.非建议反馈B.内在反馈C.延缓的反馈D.外在反馈29.德国邓克尔发现
7、:人看到某物品具有一种功能后就很难看出其他功能,进而影响问题解决。这一现象称为()。A.定势B.功能固着C.问题表现D.知识结构30.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学生实践B.思想政治教育C.政治课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二、填空题1.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_三种。2.弗洛伊德认为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_。3.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把心理测验分成认知测验和_。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_,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遵循的总方针。5._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
8、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6.我国教师承担着_,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7._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8.注意的_性指注意指向于一定的事物时持有的聚精会神的程度。9.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10.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_。三、简答题1.简述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原则。2.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的共同点。四、材料分析题以下是一位实习教师的教学日记,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小黎是初二的女生,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她的个性很特殊,她与同学关系不太融洽,甚至有点紧张,开学初曾与一男生打架;
9、对班主任的批评教育反映强烈,存在明显抵触情绪。有次自习,她戴耳机听音乐,被班干部提醒并记下名字,她当众撕掉记录本,并辱骂班干部。同学们基本上对她敬而远之,避免与她发生正面冲突。表面上她与同学相安无事,实际上特别渴望别人对她的认同和欣赏。可是她又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能真诚地与人交流,时时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班级里,她没有真正要好的朋友。在学习上,她几乎丧失了兴趣,老师上课时,她表现出爱理不理的样子,有时候连课本都不愿意打开;甚至有时候以自顾自地写东西、做小动作等方式逃避现实,但她读的大多是离奇鬼怪的故事书。她在日记中写到:“课根本就听不进去,整天在混日子,学校像座监狱把人关在里面,而我需要自由”小
10、黎的表现跟她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有关。我在实习期间尝试努力去改变她,但收效甚微。面对小黎,我感到力不从心问题l.如果你是小黎的班主任,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来转化她?问题2.请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小黎独特的心理特点;如果你是她的班主任,应如何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问题3.以小黎等留守儿童的成长为例,你怎样看待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五、写作题先贤苏格拉底有旬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C【中公教育解析】在康德看来,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2.B【中公教育解析】夸美纽斯创作了大教
11、学论,福禄贝尔创作了人的教育,洛克创作了教育漫话,普通教育学是赫尔巴特的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3.A【中公教育解析】教育是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体的个性化相结合与发展的过程。4.B【中公教育解析】华生是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的代表。5.B【中公教育解析】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测验的区分度指的是测验对不同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的难易程度。而测验的效度才是指一个测验能测验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和特点的程度。所以本题选B。6.C【中公教育解
12、析】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7.D【中公教育解析】古代雅典教育以培养身心和谐的公民为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灵活、人性化。8.A【中公教育解析】该句出自论语。9.A【中公教育解析】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数量的多寡、质量的优劣、迁移和分布等都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人口的数量是确定一国教育规模的基础因素。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10.D【中公教育解析】图式是皮亚杰的观点;自我同一性是埃里克森的观点;力比多是弗洛伊德提出来的。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11.A【中公教育解析】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文化制约着教
13、育的内容、人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12.C【中公教育解析】教学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学与教育是两个相互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一方面,教学也是德育、美育、体育等的途径;另一方面,教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校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因此,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13.D【中公教育解析】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军人,它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14.C【中公教育解
14、析】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他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教学过程分为:感知、记忆、理解、判断。19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他从实用主义哲学出发,反对赫尔巴特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阶段理论,提出“以儿童为中心”
15、和“从做中学”为基础的教学过程的阶段理论。20世纪40年代,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15.D【中公教育解析】德育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定向的作用。它所包括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世界观及思想等方面的教育,是解决为谁服务问题的。它保证人的各方面发展沿着一定的政治方向前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16.B【中公教育解析】少年期是ll、12岁到l4、l5岁的时期,又称学龄中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它是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17.D【中公教育解析】感觉记忆又叫瞬时记忆,是指当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其印象在一瞬间就急速消失的记忆。在感觉记忆中
16、,信息主要以视象和声象的形式存储。18.B【中公教育解析】注意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但是又不同于意识。它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因此,注意两个基本特点是:指向性与集中性。19.B【中公教育解析】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其中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一种心境情绪的表现。20.A【中公教育解析】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原
17、因源,指造成事实的原因属于个体内部还是外部的因素,内部因素是由行为者本身的力量所决定的,如天资、能力、心境、兴趣、态度、性格等;外部因素是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任务的难度、外部的奖赏与惩罚、运气等。因此排除C、D项。(2)稳定性,指的是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稳定的因素指那些能稳定地发挥作用的因素,如能力和任务难度;不稳定的因素是那些容易变动的因素,如心境、运气等。(3)可控性,是指行为动因能否为行动者或他人所支配或驾驭,如努力、教师偏见、他人的帮助是可控的,而天资、心境、任务难度和机遇是难以控制或不可控的。韦纳又把人们的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
18、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综上所述,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能力。21.C【中公教育解析】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22.A【中公教育解析】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而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学生的行为有无越轨。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23.C【中公教育解析】一般认为,品德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这些成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完整的品德结构,简称
19、为品德的知、情、意、行结构。道德认识或称道德观念,道德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当道德观念和道德感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就成了道德动机。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是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它们之间并不是一对一的简单联系,为了实现某一种动机,一个人可以根据不同情境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同样,一种行为方式在一个人的不同时期也可能是由不同水平的动机引起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24.A【中公教育解析】感觉适应是指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变化现象。它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大部分感觉都有适应现象。感觉适应是剩弊兼具的一种心理现象。一方
20、面,感觉适应可以使个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敏锐度降低,从而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另一方面,由于对刺激敏锐度的降低,可能导致个体警惕性的丧失,造成不必要的伤害。25.A【中公教育解析】兴趣是认识倾向的表现形式,是个性发展最现实、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26.B【中公教育解析】在习俗水平(依据行为是否有利于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他人愿望进行道德判断)(10至20岁)的第一个阶段为好孩子定向阶段(或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一个体按照人们所称“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故正确答案为B。27.A【中公教育解析】强化物是指使反应发生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刺激。斯金纳区别了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和
21、负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会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物。故正确答案为A。28.D【中公教育解析】外在反馈是反馈方式的一种,外在反馈是通过对行为结果的知悉而实现的反馈,而内在反馈是通过内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而实现的反馈。“国标”老师告诉小李右手抬起的高度不到位属于外在反馈。29.B【中公教育解析】功能固着是指某一物体在一定场合下,被作为起特殊功能的工具使用后,再在其他场合起其他功能的工具作用就变得困难的现象,也就是只能看到一件物品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可能有的功能的现象。该现象由德国心理学家邓克尔首次发现并
22、加以验证。该现象对创见性地解决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障碍。30.D【中公教育解析】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途径。二、填空题1.有意后注意2.记忆被压抑3.人格测验4.规格要求5.教学目标6.教书育人7.教尊8.集中9.力求成功的动机10.政治经济制度三、简答题1.参考答案(l)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2.参考答案建构主义学习的共同点有以下几点:(1)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学习任务;(2)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3)强调学生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4)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四、材料分
23、析题参考答案问题l:(1)对其美心爱护,尊重她的人格尊严;(2)捕捉该生的亮点,从正面加以引导;(3)讲究一定的方法,抓住时机进行转化指导。问题2:根据对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小黎的心理特点具有以下的特征:(1)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所以使得她缺少普通孩子所拥有的家庭的温暖。心理的归属感和安全感都由于其父母不在身边而受到严重影响。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教育时要更多地给予她关心和爱护,从学习上、生活上和心理上都对其进行帮助和安慰。(2)小黎的性格比较孤僻、不善于与同学交往,造成了她经常与周围的同学产生摩擦,同学与她的对峙行为,更加造成了她与周围同学及教师的逆反情绪,加重了她的性格孤僻。在教育的过程
24、中,班主任老师不但要更多地关心她,用自己的宽容心和爱心去感化她,同时还要发动班级的同学去帮助她,理解他并且感化她。(3)小黎虽然与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不断地产生冲突,但是她的自尊心是相当强烈的,同时她也和其他的学生一样,希望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赞赏。另外,小黎目前是初二的学生,这时的儿童处于青春期,她会具有青春期孩予的冲动、对抗、自尊心强及自我独立等一些性格特点。班主任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认识到青春期孩子的特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同时要适时地处理学生的心理矛盾,使得学生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获得正常的发展。问题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所谓主导作用,是指主要的并能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
25、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指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要的、导向性的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要作用源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第一,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第二,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系统性以及高度的组织性。第三,学校教育是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担负的培养人的工作。第四,学校教育能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笳以调节、控制和利用,以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此外,学校教育可以抓住儿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另外,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学校教育。第一,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不是万能的。第二,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其主导作用的发挥要受学校教育本身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
26、教师的专业水平、社会影响、家庭影响与学校教育影响的一致性等的制约。五、写作题参考例文道德养成途径之我见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但是美德又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这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德育的说教与学习就可以获得。在普罗塔哥拉斯中,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过“美德不可教”的命题,这与他的“美德即知识”前后矛盾。道德究竟可教吗?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教”得来的,但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我认为道德养成途径有三条:(1)基本知识的传授;(2)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3)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这三条途径的地
27、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和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伴、媒体等)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申占重要地位。关怀理论注重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关怀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文精神的环境,经验会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充满温情。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这里韵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并且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虽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德教育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隐含其中一普通课程的学习
28、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如对汉语的学习,使个体常常会沉醉于其优美的文字,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对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处于一种高姿态。因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从而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境界。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再次为道德知识的教授。道德知识偏重于“教”而非“育”,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的德育过程。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是有意的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受教育者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行为有一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条主义和口号化,使人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道德是每个人所应追求的品质,但其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课。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应提供良好的氛围。不但在知识传授、课程设置以及学校氛围营造上下工夫,而且要给学生道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文章来源:咸阳人事考试网(http:/)-精品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