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2015届金融学专业班级题目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分析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盛职称副教授二一五年五月十一日内容摘要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三大法宝”之一,从建立至今经历了不断的发展演变。近些年,因其调控经济时产生的巨大冲击,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取消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以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代替法定存款准备金进行调控。然而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水平较西方发达国家落后,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仍是货币供应量以及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自身优势,所以我国频繁使用该政策调控市场经济。自1984年建立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多次进行调整,至今共调整了48次。本文根据我国法定存款
2、准备金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分析我国中央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作为日常调控手段的原因,并依据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节方向和调节背景分阶段介绍其使用效果,据此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措施,旨在改善其使用效果。本文的创新点是选取最新的数据,以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来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节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关键词法定存款准备金;效果;改进措施THEANALYSISOFLEGALDEPOSITRESERVEPOLICYTOOLSINCHINAAUTHORZHANGXIAOYANTUTORSHENGCHANGQINABSTRACTSTATUTORYRESERVEIS“T
3、HREEMAGICWEAPONS“ONEOFTHEMONETARYPOLICYTOOLS,FROMTHEESTABLISHMENTHASUNDERGONECONSTANTDEVELOPMENTANDEVOLUTIONINRECENTYEARS,BECAUSEOFTHEHUGEIMPACTOFTHEREGULATIONOFTHEECONOMY,MANYWESTERNCOUNTRIESHAVECANCELEDTHEDEPOSITRESERVESYSTEM,INSTEADOFUSINGOTHERMONETARYPOLICYTOOLSTOREGULATETHESTATUTORYRESERVEHOWEV
4、ER,DUETOTHELEVELOFCHINASFINANCIALMARKETSCOMPAREDWITHWESTERNCOUNTRIESBEHINDANDTHEINTERMEDIATETARGETOFMONETARYPOLICYISSTILLTHEMONEYSUPPLYANDTHESTATUTORYRESERVEOFTHEIROWNADVANTAGES,SOTHEFREQUENTUSEOFTHEPOLICYCONTROLMARKETECONOMYSINCE1984,THESTATUTORYDEPOSITRESERVESYSTEM,SEVERALADJUSTMENTS,ADJUSTED48TIM
5、ESSOFARACCORDINGTOTHEESTABLISHMENTANDDEVELOPMENTOFTHESTATUTORYDEPOSITRESERVESYSTEM,CHINASCENTRALBANKWILLANALYZETHEREASONSFORTHESTATUTORYRESERVEASADAILYMEANSOFREGULATION,ANDINACCORDANCEWITHOURSTATUTORYDEPOSITRESERVERATIOAPHASEDINTRODUCTIONOFTHEADJUSTMENTDIRECTIONANDADJUSTTHEBACKGROUNDOFITSEFFECT,WHER
6、EBYPROPOSEDMEASURESTOFURTHERIMPROVEOURLEGALRESERVEPOLICYAIMEDATIMPROVINGTHEIREFFECTIVENESSINNOVATIONOFTHISPAPERISTOSELECTTHELATESTDATA,THEINTERMEDIATETARGETOFMONEYSUPPLYTOCHANGEMONETARYPOLICYTOANALYZETHEMODERATINGEFFECTOFTHESTATUTORYRESERVE,ANDTOPROPOSEAPPROPRIATEMEASURESFORIMPROVEMENTKEYWORDLEGALDE
7、POSITRESERVEEFFECTIMPROVEMENTMEASURES目录一、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历史演变1(一)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建立1(二)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3二、我国频繁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原因4(一)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仍是货币供应量5(二)存款准备金政策相较其他货币政策有一定的优势5(三)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是由我国经济体制决定的6三、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使用效果分析7(一)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摸索阶段及效果8(二)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阶段及效果8(三)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逐步完善阶段及效果10四、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改进措施14(
8、一)加强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协调使用14(二)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15参考文献15致谢161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分析一、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历史演变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为随时满足客户资金清算或提取其存款时,必须存入该国央行的一定数额的资金,主要是为了保证客户的存款不受损失和组织资金的清算,存入中央银行的那一部分资金占商业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首先起源于英国,但是以法律形式最早建立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是美国。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于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设计该制度是保证集中控制必要的信贷资金,以通过再贷款形式调整信用结构及控制信用规模。法
9、定存款准备金最早是用于保障银行支付、防范流动性风险,后来发展成为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一)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建立1、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形成设立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衷是保持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通过商业银行的中介职能,将社会中闲散的资金聚集起来,然后再把这部分的资金贷放到需要它的地方去,最终赚取之间的利差。商业银行作为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是它的本质,因此就希望把所有的存款全部贷放出去,旨在赚取最大利润。但是也要想到这个问题,即储户在需要货币的时候,就会拿着存单去银行提取自己的资金,如果这时银行把所有的存款贷放出去还未收回,就不能应对客户提存的要求。当这样的行为普遍发生时,就会出现挤兑
10、,会使商业银行濒临破产,使得储户蒙受损失,2逐步演变成为金融危机。所以,为了防止这种危机的发生,国家就以法律的形式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将存款中的一定部分作为支付存款的准备金。之后,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按照规定必须将一定比例的存款放置央行,存款准备金制度也就应运而生。我国最早的中央银行户部银行建立于1905年8月,此时并未建立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在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中央银行,但是并未规定银行需要向央行上缴存款准备金的制度,一直持续到国民政府的下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于1948年12月1日由人民政权创办了中国人民银行,它是我国的中央银行,负责发行货币及办理各种银行业务。此后
11、,人民银行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存贷款管理,统一运用存款、分配贷款,因而也未能实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1979年我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将四大国有银行从统一的人民银行体系中分设出来,恢复交通银行,组建一些区域性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1983年9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经国务院的授权开始专门担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中央银行,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根据1983年9月国务院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恢复建立的,并在1984将其制度化。2004年4月25日我国开始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主要是指不同的金融机构适用不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金融机构自身的资产质量状况、资本充足率等指标决定。从1
12、984年至今,纵观我国法定存款备金制度的发展历程,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48次调整。虽然每次的调控幅度较小且逐渐趋于平稳,但调整次数非常频繁,具体调整情况如图13100050000050010001500200025001985198891019991121200442520068152007115200741620076520071025200711262008125200842520086720081015200812252010225201011162010122020112242011421201161420122182014425201515存款准备金率()调幅()图1我国金融
13、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历年变化(19842015)2、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形成的目的在金融业的发展初期,由于同业银行间的资金拆借市场及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机制尚未完善,银行流动性、安全性比例不协调,应变能力较差,对临时性的现金需求弹性系数较小。当出现大量现金挤兑或资金需求突发性上升时易出现金融恐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是银行资产流动性的一个缓冲和保险装置,可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和现金兑付能力。按照货币乘数理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是货币供应量,而乘数大小主要由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决定最终决定派生存款。货币供应量和派生存款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弹性系数影响很大,货币供应量会随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而成倍的变
14、化,所以中央银行可通过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影响货币供应量。且法定存款准备金有助于中央银行进行结构调整,利用各金融机构缴纳的法定存款准备金,通过贷款或再贷款调节信贷规模。(二)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41988年央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进行了改革,将“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合并成为“准备金存款”一个账户,并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5个百分点。一改过去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向央行的对应机构缴纳的做法,由各个商业银行统一向中国人民银行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并且央行并不规定用于清算的超额准备金率,由各行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一改革标志着存款准备金制度不仅仅是央行集资的一种手段,还将正式成为我国重要的货币政策调
15、控工具。纵观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变动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便能够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其作用由最先的筹集资金逐步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进而成为我国央行调控宏观经济最常用的工具。相较于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两种货币政策工具来说,易控制,效果明显,操作成本小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在我国使用是很频繁的。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减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使用,甚至于取消此项制度,这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改革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我国应深化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功能的认识及其对货币调控的实际效果和影响,进一步完善我国货币调控机制。二、我国频繁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原因因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金融
16、市场的冲击很强烈,以至于一些国家难以承受其产生的打击效果,所以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开始以其他的货币政策工具代替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使用。然而我国为什么更频繁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呢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来看,还不具备实行零准备金政策的条件。回顾过去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5其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仍具有一定的效力。当前对于我国,取消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还言之过早,可行性不大,或者会出现比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带来的市场干扰更大。下面给出更详细的分析(一)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仍是货币供应量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还很不完善,金融市场未完全放开,货币供应量对我国来说是具有可测性和相关性的。而法定存款准备
17、金是影响货币供给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这表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发挥其功能和效用的传导机制仍是有效的。而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水平较高,选择利率或者通货膨胀率作为其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具有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的。那些实行零准备金的国家,如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货币供应量不再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或者说主要的中介目标,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有效性会大大降低,甚至不再有效。我国的金融市场正在逐步发展完善中,利率并未实现完全市场化,通货膨胀率不易监测,不具备把通货膨胀率和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条件。由于我国的金融创新水平较低,不同层次货币可较为清楚地进行计量,货币需求函数相对比较稳定。法定存款准备
18、金可通过影响货币乘数数倍的作用于基础货币,进而改变货币供应量。因此,我国常运用该政策调控宏观经济。(二)存款准备金政策相较其他货币政策有一定的优势法定存款准备金对于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这两项货币政策工具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优势。其调整效应比较猛烈,给市场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能更快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我国在1998年重新恢复了公开市场业务操6作,它主要是对冲外汇占款增加导致的货币供应量的被动投放,并且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这样的公开市场操作并不是真正意义和完整意义上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而再贴现政策工具,主要是其被动性的原因使得中央银行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始终处
19、于被动的地位,大幅度降低了该政策工具的作用效果。相较于公开市场来说,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成本较发行央行票据的成本要低,不用到期赎回票据。其小幅度的、连续的调整,给外界公众对于国家政策的预期发展方向以提示,能够及时起到告示作用。各经济主体会理性的做出经济决策调整其经济投向,最终实现中央银行的预期政策目标。(三)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是由我国经济体制决定的1、我国的金融机构仍主要由存贷业务的商业银行构成目前,能够完全替代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金融工具还未形成。今年5月1日实行的存款保险与法定存款准备金都是防范金融风险,但是法定存款准备金在一定程度上兼具资本充足和存款保险的职能,所以法定存款准备金
20、制度暂时不会取消,只是预期会调低。自我国金融体制实行改革以来银行的地位稍有下降,但金融体系仍然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银行贷款仍是金融资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主要适用于存款类金融机构,而我国金融机构主要由经营存贷款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再加上其他少部分经营存贷款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所以,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在我国仍拥有相当大发挥作用的空间。2、我国即使出台了存款保险制度也不会取消存款准备金制度72015年5月1日正式实行存款保险条例。法定存款准备金起着“隐性”的存款保险职能,与出台的存款保险的职能相互重叠,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会因此被取消吗有专家(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表示,存款
21、保险与法定存款准备金两者的关系不是很大。存款保险是在银行资不抵债、破产时,对储户进行赔偿;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当银行出现流动性问题时,我国央行会给予资金支持。目前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偏高,预测会降准。但以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功能区分,取消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不现实的。存款保险出台之后,对于广大储户来说隐性的存款保险法定存款准备金变成了显性的存款保险,其最高赔付额为50万元。它推动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提升中小银行的信用等级和吸存能力;完善中小银行的退出机制,促进中小银行参与公平竞争,提高行业效率;完善对中小银行的监管,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与此同时,存款保险增加了中小银行的负债成本,利润变小,就
22、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对于我国今年五一开始实行的存款保险,可用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来对冲银行增加的压力。三、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使用效果分析自1984年我国建立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至今31年的时间,其调整频率高达48次。我国在其他各国渐渐减弱甚至取消这项政策的使用时却频频使用这项政策,尤其在2007年一年调整高达10次,2010到2011年两年间调整13次之多,可见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应8用也在发展变化,在各个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下面根据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节方向及背景分阶段分析其调节效果。本文将法定存款准
23、备金制度的发展历程分为三大阶段1985年到1998年,摸索阶段;1998年到2003年,调整阶段;2003年至今,逐步完善阶段。(一)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摸索阶段及效果我国建立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给中央银行筹措资金,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央行通过筹集到的资金来掌握信贷结构、进行经济调整,以再贷款来支持农产品的收购和重点项目产业的建设等。规定过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得银行的流动性严重不足,为了减轻银行的流动资金压力,1985年中央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为10。1987年我国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由于价格的全面开放和固定资产投资过热,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
24、抑制通胀,紧缩经济,央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到12。为了筹集资金,给予我国重点项目和产业的资金支持,又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但货币政策效果并不明显。之后至1998年3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直稳定在13。这一时期主要是央行和商业银行通过调节来寻找较合适的准备金的数值,变化幅度比较平缓,所以无论上调还是回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不能明确表示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二)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阶段及效果为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我国在九十年代初期实行的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政策也给我国带来了不良影响,如货币供给量回升很小,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开始通货紧缩。为了刺激国内经9济的发展
25、,1998年我国央行采取了多项政策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5个百分点,并且将法定存款准备金账户与备付金账户合并,来降低准备金账户的利率。随着金融市场的完善,三大政策银行的建立,再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同业拆借市场的恢复运行及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被放宽,我国基本形成了间接型货币政策操作程序架构,存款准备金政策开始作为我国的一般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在此调整期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仅调整两次,且幅度较大,一次是为了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改革,另一次是为了发展经济,抑制通货紧缩。通过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变化阐述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调节的作用效果,如表1表1我国1998年至2003年货币供应量时间M0M1M
26、21998年12月1199700元3895370元10449850元1999年12月1345550元4583730元11763810元2000年12月1465265元5314715元13248752元2001年12月1568880元5987159元15288850元2002年12月1727843元7088219元18500697元2003年12月1974623元8411881元21922681元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0510152025199819992000200120022003M0M1M2图219982003年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单位10由上面的图表可知,1998年上调准备金率的效果明显
27、,货币供应量明显上升,涨幅也在增加。至2003年货币供应量总量增大,经济飞速发展,但也为以后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埋下伏笔。(三)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逐步完善阶段及效果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在2003年已经完成改革,央行与商业银行的磨合已经成熟,法定准备金政策的效果明显。因此,我国开始频繁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但调整幅度较小且比较稳定。无论是下调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是上调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都是为了达到我国的最终目标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及金融稳定。根据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多次调节趋势,下面详细分段说明其效果1、2003年至2008年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003年9月至2008
28、年6月,央行为了应对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上调法定存款准备率21次,还不断加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具体变化如图3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00392120067520611152007225200751520078152007102520071225200832520085202008925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图32003年至2008年的存款准备金率变化单位百分比在2003年,宽松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造成了我国投资过热,出现了过多的投资大规模固定资产、物价飞速上涨、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投资11增长过快等诸多问题。因此在9月21日提高法定存款准备
29、金率到7。2004年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后开始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2005年投资仍在增加,为了经济的稳健运行实施适当的收紧政策。2006年总体经济发展较好,但面临产能过剩,因此央行上调三次准备金率。2007年因国际收支大量顺差,货币当局被动购入外汇导致了基础货币投放大量增加,导致流动性过剩和预期通货膨胀。央行开始利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进行调节。2008年2月CPI升到了87的惊人的高位,央行为了防止经济增长转为经济过热,防止结构性上涨演变成严重通货膨胀,开始收缩市场过剩的流动性,引导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5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我国在这段期间由于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应量是不断上升的
30、,但增速并没有在一直上升。尤其是2007年和2008年两年的调控非常频繁,达到15次,调控力度也较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创历史新高。但其调节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制度部分抵消了其效力,且商业银行的资金投放到证券类资产中,货币创造能力降低,调控的时间差也是效力低下的原因。2、2008年至2010年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008年从美国开始爆发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经济危机和衰退。我国不少企业受到了影响,经济发展受到了重创,为了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央行开始回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使中国经济继续稳健前行。2008年9月以后开始下调各
31、个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缓解经济危12机对我国的负面影响。通过各种政策,2009年我国经济形势逐步回升,经济开始快速增长,货币供应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可见,央行采取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确有一定的成效。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后,我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改善,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内就恢复了增长。具体的调整情况如图4所示20082010货币供应量000100,00000200,00000300,00000400,00000500,00000600,00000700,000002008年8月2008年10月2008年12月2009年2月2009年4月2009年6月2009年8月2009年10月2
32、009年12月2010年2月M0M1M2图42008年至2010年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在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期间逐步上升,M0、M1、M2随着范围的增加增幅也越来越大,由此可见此时期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3、2010年至2011年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经济持续发展过快,信贷资金过多,CPI指数不断攀升,固定资产的投资市场就慢慢脱离控制,房价被热炒后出现了恶性增长。因此为了控制房价的疯涨、回收市场的流动性、抑制通胀,央行又开始频繁上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共调控12次,幅度每次都稳定在05个百分13点。法
33、定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5,一直到2011年年底才转为下调。调节效果可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增幅变化显现,如图520102011货币供应量增长率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10年3月2010年5月2010年7月2010年9月2010年11月2011年1月2011年3月2011年5月2011年7月2011年9月2011年11月M0增长率M1增长率M2增长率图52010年至2011年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如上图中,每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就会下降,再逐步回升。数十次的调节对我国货币供应量都有较大的、直接的影响。我国通过运用这项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调节我国经
34、济,使我国快速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形势好转,最终实现经济稳健发展。4、2012年至今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2011年年底开始我国开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因为外汇占款趋减、银行新增贷款创年内新低引起内需疲软、CPI下行趋势确立、PMI疲软以及工业增加值继续下降,我国经济增长已全面放缓,有必要通过政策预调增强经济运行活力。2012年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是进一步释放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缓解当前市场的资金压力。此次下调在复苏经济与稳定经济方面、对信贷规模的扩张、甚至整个经济供应量的情况改善都起到了正面作用。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对经济结构调整的能力,加大对三农、小微14企业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
35、支持力度,2014年4月和6月人民银行两次实施了定向降准,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农村合作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两次定向降准起到了信号传递和结构引导作用,“三农”贷款增速显著高于增速,贷款占比增加明显,效果突出。四、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改进措施根据上文中可知,自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在我国建立以后,其被频繁使用。但使用效果并不是每次都有效,或者是效果较小,对此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协调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节成本比其他货币
36、政策低,效果迅速强烈,但也有其局限性。在实际经济运行中,中央银行应根据三大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优势和劣势,将法定存款准备金与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等货币工具协调使用,并配合国家相关的财政政策,减小调节后带来的不利影响,使货币能够按照既定的节奏和方向投放市场,达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此外,还要改革超额准备金的付息制度,如果各金融机构上缴较大比例的超额准备金,则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将超额准备金直接转化,央行使用这项货币工具就不见成效或效果甚微。所以,要降低超额准备金率的收益,减少各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数量。当应对经济过热15时,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减缓经济的发
37、展,提高银行利率。通过窗口指导和道义劝告释放市场信号,鼓动各商业银行上缴超额准备金,积极引导社会预期。配合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及适当的财政政策来调节整个经济的正向发展,加强货币政策的使用效果。(二)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政府应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形成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中央银行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会使得银行资金供需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价格。我国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调整的中介目标,但最终是通过利率传导机制调节经济。如果利率的管制较严,就会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效果。目前我国初步建立了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但其效用较低,给市场反应的信号不准确,还不算是
38、真正的利率市场化体系。因此,我国应该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使利率能够正确的反映市场上资金供求的变化和实际的经济情况,有效的传达各种政策信息,从而使得货币政策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参考文献1李桂安,央行频繁调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分析,商业文化,201007。2傅强,存款准备金制度国际比较分析及中国改革路径选择,国际金融,2012年第2期3杨艳,中、西法定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金融研究,2010年第8期。4祁邵斌,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调整的原因及其政策效果剖析,商业时代,2011年19期。5李依珊,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有效性分析J,武汉大学,科技创业月刊,2013年第7期。6李萌,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
39、效应D,山东大学,201305247刘帅,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058孙昱,对近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政策的回顾、分析与展望J,经营管理者,2010年第6期。9陈方亮从银行视角浅析存款准备金率变动价值J中国证券期货,2013(5)10苏曼丽存款保险将出台,存款准备金制度预测将调整新京报,2014120216致谢此次论文在盛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写作期间遇到很多问题,由一开始的开题报告中论文大纲写作方向以及文章的几次修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经过盛老师一一指导解决,很感谢盛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同学的帮助。在论文完成、答辩之后就要真正的离开学校,宣告我的学生生涯就要结束。在此由衷的感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给我学习的机会,经贸学院的老师们对我的谆谆教诲,以及与我共同学习的同学们的照顾和17帮助。两年多来,让我对金融知识由浅入深的学习了解,最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学习的方法,对我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再次向关心我、帮助我的老师同学表示我的谢意,祝盛昌琴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