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里根经济学及其对当下启示陈锐摘要:美国经济于20世纪60年代末步入低谷,在经济的衰退和宏观调控的混乱之中,里根于198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基于自身保守主义理念,里根政府结合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货币主义等保守主义经济学说,推出了一整套经济措施,扭转了美国经济的衰退,被称为“里根经济学”,对当时和后来的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关键词:里根经济学减税通货膨胀金融发展创新一、里根经济学及措施1980年11月4日,罗纳德里根当选为美国总统。当时里根政府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他既要设法遏制通胀,将美国经济从衰退的深渊中拯救出来,又要面对西德和日本在国际市场上日益凶猛的经济攻势,更要面对苏联在全球范围
2、对美国施加的政治和军事压力。对此,里根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减税。降低公司相应税率,通过实施加速折旧政策、降低公司所得税税率和资本增值税等,里根政府大幅减轻了美国企业的税负;降低储蓄收入的税负,对相关利息收入和股息收入进行减税;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并且简化了相关税则;规定企业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费用可折抵税收。削减联邦政府预算。里根政府秉承保守主义理念,主张减少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减少政府预算开支,削减了政府有关社会福利方面的开支,如食品券、儿童抚养补助、医疗补助、失业保险金、伤残保险金、退伍军人福利和老年残废救济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减少或取消,政府开支大为减少。撤销和放宽管理企业的法令规章
3、。当时的美国企业不仅负担着较日德等国竞争对手更高的税率,更受各种国内法规的严格限制。里根上台后致力于改变这一状况,在他的努力和影响下,美国政府事实上放弃了严格执行反垄断的谢尔曼法,并对一系列不利于美国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进行了修改。控制货币发行,造成了事实上的高利率。面对当时严重的通货膨胀趋势,里根大力支持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的货币主义实验,严格控制货币发行数量,为美国经济下了一剂猛药。货币主义实验效果明显,但代价是失业率迅速上升,达到惊人的10.8%。在货币发行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美联储造成了事实上的高利率,并且几乎贯穿里根执政的整个八年。放松对金融机构和贷款的管制。大萧条时代制定的格拉
4、斯斯蒂格尔法案规定,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必须分业经营,并采取分业监管,特别是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经营领域一定要严格分开:商业银行通过存款来融资,投资银行的主要融资方式是发行证券。里根上台之后大力推进放松对金融机构的监管。1982年,美国会通过了甘恩圣哲曼存款机构法案,使得存款机构的贷款和投资渠道大为拓宽。1986年的税改法和1987年联储政策的改变,更放宽了对于银行从事混业经营的限制。二、里根经济学的经济学背景弗里德曼对凯恩斯学派的批判。弗里德曼是二战后最早起来批判凯恩斯学派的重要经济学家。他认为,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只要不受到大的货币冲击,经济总能保持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弗里德曼得出结论
5、:政府宏观调控的要点在于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中央银行的核心功能是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治理通货膨胀,从而为经济的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理性预期学派的影响。随着20世纪70年代理性预期兴起,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经济当事人会主动预期到政府的经济政策变化,从而可主动采取措施将宏观调控措施化为无形,任何根据旧凯恩斯主义所指定的经济政策只会带来通货膨胀和巨额财政赤字。政府的唯一政策目标只能是解决通货膨胀,而不应该试图同时解决通胀与失业问题。供给学派的影响。供给学派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该学派认为,供给是需求,尤其是收入的唯一可靠的源泉,要想刺激经济,最好的方法就是刺激供给。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之下
6、,供给学派提出刺激储蓄,储蓄在萨伊定律的作用下会自动转化为投资,投资会形成新一轮的供给,从而刺激经济的增长。供给学派的具体政策主张为减税、削减政府开支以促进财政收支平衡、减少管制等,由于供给学派较强的政策含义和可操作性,该学派成为里根经济学的直接理论基础。三、里根经济学的作用和影响降低了企业负担,刺激了相关创新。里根经济学,减轻了美国企业在税收等方面的负担,为美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了绑。美国以制造业起家,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其制造业却面临三重挑战:一是西欧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二是日本、西德等国工业逐渐对美国造成威胁,三是两次石油危机对美国工业造成沉重打击。里根政府推出的大规模的减税政策,有效地
7、减轻了美国企业的负担,不仅于此,许多重要行业的企业还得到了或多或少的补助。里根政府的这些措施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从1983年开始,美国企业以强劲的势头复苏,高技术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等开始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尽管在里根时期依然有不少生产能力流失海外,但里根的减税政策地刺激了美国本土投资,延缓了美国产业转移的速度。增加军费,既是需求管理,也是供给政策。里根经济学并未完全抛弃凯恩斯学派增加政府开支的思想,只不过将这种开支的方向扭转了:里根政府大力削减各种福利开支和预算,却大大增加了军事方面的投入,使得美国产业进一步军工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增加军备开支,既可以看作是一种政府购买,从而该项开支可
8、被纳入需求管理的范畴,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基于供给学派理论的刺激供给的政策,对相关企业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美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的复苏,正是建立在军备需求强劲的基础之上。通过增加军费开支,里根政府成功保证了国内旺盛的需求,并使得美国企业在技术上占据了一个制高点。控制货币供给遏制了通胀,但付出了不菲的代价。在遏制通胀的问题上,里根政府借鉴了货币主义学派的理论,采取了控制货币供给的手法来遏制通胀,美联储也相应地以M1和M2为中间目标来控制货币的供给量。与此同时,里根政府坚持高利率政策,利率不断攀升。紧缩政策首先对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19811982年,美国发生了显著的经济衰退。但里根不顾压
9、力坚持紧缩政策,到了1983年,美国通胀率下降到了3.2%,1984年美国的通胀率为4.3%,而同时期美国经济亦开始恢复,失业率也从历史最高点开始缓慢地下降,美国经济逐步摆脱了持续十余年之久的滞涨局面。四、里根经济学的中长期效应刺激了美国企业的创新,为克林顿时代的繁荣打下基础。里根经济学刺激美国企业的创新活动,在里根政府多项措施的推动下,美国科学界和企业界取得了大量科技创新成果,为信息技术革命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第一,军事技术成为技术发展的先导。美国素有军工产业与民用产业互动的传统,里根政府竭力强化美国在军工产业方面的优势,投巨资于军工产业和军事技术的发展,从德日等国手中重新抢回了技术制高点,军
10、事技术成为美国技术发展的开路先锋。第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里根政府积极推进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并大力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计划,使得在信息技术革命中,新的技术和概念层出不穷,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使得传统产业以更新的面貌出现,有力地扭转了美国企业在20世纪70年代的颓势。第三,注重以金融手段来推进创新。任何创新活动都需要资金支持,在创新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尤其如此。里根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市场的作用,其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里根任总统时推动国会通过股票期权激励法,允许创新企业和风险投资基金可以股票期权作为创新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的酬金,如果他们的收入是股票期
11、权的形式支付,则课税时间可延迟到股票出售以后,这样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就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有力地支持了美国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造成严重财政赤字。尽管里根经济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里根政府所推出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如增加军事开支、减少企业的税负、对特定企业进行补贴等,均会造成庞大财政赤字。到了里根卸任总统的1989年,美国的财政赤字已飙升至2万亿美元。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需要政府在经济运行中起到强有力的监督、规范和一定程度上的指导功能,政府运行的成本也随之提高,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收入作为基础来保障政府功能的实现。里根政府大力减税,短期内对创新和减轻企业的负担起到了立竿见影
12、的作用,但从中长期来说,则不利于政府履行其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从而造成政府功能的弱化和失衡。从里根所属的保守主义经济传统来看,财政赤字无疑是应该深受谴责的,但出于刺激供给的理念,里根不得不用减税的手法给企业减轻负担,从而降低了政府收入;在节流方面除了大砍政府预算之外也找不出别的有效方法,不仅对平衡赤字无所裨益,反而弱化了政府对社会的管理职能,从而在降低财政赤字方面陷入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境地。未能从根本上扭转美国产业的空心化趋势。美国一直以制造业大国著称,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和韩国、台湾等地经济的发展,这些地区的制造业对于美国有着明显的优势。这种情况促使当时的美国企业纷纷将生产基地转
13、移至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地,利用它们的成本优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造成了美国产业空心化的局面。最终使得美国国内的工作机会大量流失,削弱了美国经济的基础,造成了美国在当时经济不振。里根经济学虽然重视刺激供给,对这种产业转移却并没有做出多少有效的反应,其所能拿出的应对办法只有减税一途。但现代产业的发展,不仅是需要税收上的优惠,更重要的是政府需要发挥作用,在产业规划、供应链完善、配套设施等诸方面切实发挥影响,为企业打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不是囿于保守主义理念自由放任。在这方面,里根政府没有很好地完成其经济职责,它并没有在提高和完善本国产业链方面做更多的事,相比于同期的日本、西德、法国和韩国,这种对比就
14、更加明显。里根经济学是以刺激供给而著称的,但在完善产业政策和配套设施、遏制产业转移方面,却有着明显的缺陷。加剧了苏联的经济困难,带来了深远的政治和经济影响。里根推出自己的经济政策,不单是为了解决当时美国的经济乏力问题,也有为了在与苏联的竞争中重新夺取主动权的考虑。里根政府大力削减政府开支,却极力增加在军事上的投入,从客观角度来说,此项政策为新的技术革命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在当时却给苏联造成了巨大压力,迫使其跟进美国的新一轮军备计划,从而使得本就失衡的苏联经济不堪重负,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诱因。苏联解体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两个平行世界市场的现象不复存在,苏东地区成为当时国际垄断资本的投资新洼地,更使得
15、早就萌芽的经济全球化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量,二战后相互分隔的两个国际市场彻底地统一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影响之下,各种经济资源重新分化组合,经济全球化以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在全球推进,资本、技术和知识以人类历史上未曾有过的速度在全球传播,对整个世界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至今尚未消退。五、对当今中国的启示微观经营单位的活力对于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里根经济学高度重视供给在经济中的作用,重视微观经济单位的经营环境,将微观经济单位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对当今的中国尤其有启发意义。我国企业的实力相对于国际竞争对手还有着诸多缺陷,特别是和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无论在研发、制造、工业设计和营销
16、等方面均不占优势,所以我国经济目前所遇到的问题,从微观上来说正是我国企业和其他微观经营单位所遇到的问题。里根经济学重视供给,促使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为巩固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打下了基础。我国目前虽然GDP已高居全世界第二位,但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差距。中国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坚持以效率为导向,提高微观单位经营效率。从这个方面来看,里根经济学坚持提高微观经营单位的经营效率,并且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尤其值得当今的中国借鉴。要重视税收手段对于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里根政府综合运用减税手段,刺激了美国国民经济的复苏。在里根上台执政之前的一段时期,美国企业的税负相对于西欧
17、和日本来说,显得过于沉重,这对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里根上台之后,大量减少对企业的税收,切实地减轻了美国企业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开始复苏,并为克林顿时代的兴盛打下了基础。对于我国来说,税负尤其是企业税负是相对较高的,不利于我国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显然,税收的高低与国民经济活跃与否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里根时代美国的宏观调控实践更是雄辩地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不是减税等政策使得美国机柜始终保持活力,财政困难、历史包袱沉重的美国很难在冷战中最终获胜。我国目前经济已进入一个中高速发展的时期,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这就需要我们
18、充分发挥微观经营单位的积极性,用税收杠杆促使它们发挥出自身的能动性,刺激创新和供给,改善微观经营效率,增强经济活力。制订经济政策要考虑到政策的中长期效应。回顾凯恩斯学派失灵和里根经济学遏制滞涨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宏观经济政策都具有短期和中长期双重效应,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人们往往比较关注短期效应,却忽略其可能造成的中长期效应。凯恩斯经济学的失灵,根源正在于当时的宏观调控者过于注重其提振经济的短期效应,而忽略了凯恩斯经济学可能在中长期带来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等消极后果,当滞涨开始出现时,问题已积重难返。里根经济学的出现,恰恰满足了当时美国经济对宏观调控“向后回调”的要求,因积累的问题已较为严重,里根政府采取的强硬政策反而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将美国经济拖出了滞涨的泥潭。值得注意的是,里根经济学在中长期亦有财政赤字严重、对资本运营过于放任等缺点,结果导致了美国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和金融泡沫泛滥。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一定要将短期效应和中长期效应密切联系起来,时刻关注可能出现的不良效应,并且采取“向后回调”的方法,及时消除相关政策可能对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这样才能顺利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