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资本论】1. 资本论将资本主义社会的构成要素进行分解,并研究分解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在读资本论的时候,可以在大脑中,或者在纸上将分解的部分记下来。如,商品分解为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又分解为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与剩余劳动时间的价值(即剩余价值)。PS:剩余价值存在的原因:竞争性议价一方弱一方强,议价力量不平等,强者占有了剩余价值。(一样的工资,有些创造的价值超出工资至3000价值,但仍给2000工资)PS:剩余价值是指剥削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的利润(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异),即“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必要劳动时间,
2、用来再生产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另一部分叫剩余劳动时间,用来创造新的价值;剩余价值本来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但是却被资本家凭借对企业的所有权无偿独占,这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发财致富的秘密;资本家为了加强对工人的剥削,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所采取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绝对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绝对剩余价值;二是强迫工人提高劳动强度,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相对剩余价值;利润、利息、地租以及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服务业等非产业部门职工的收入都是由产业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有两条:(1)资本家主要通过强迫工人延
3、长劳动时间的方法来赚取利润;(2)只有产业工人的活劳动才能创造新价值,其他生产要素以及商业服务业等非生产性行业的职工都不能创造新价值。2. 资本论的分解(分析)与联系(综合)比起资本主义的经济学来讲,要更加合乎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学的一个基础的观点就是:钱有时间价值。即,钱放在银行1年,就会多出钱来。资本论真正将钱生出钱的问题揭示出来。资本主义经济学会回避这些问题。所以,在读资本论的时候,可以将所在的现实结合起来理解。比如,资本主义存在的条件是,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分离。看看现实中,统治阶级是如何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分离的。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原理是:劳动力是一切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4、大于其本身价值;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必须是其老板的;劳动力创造出来的价值也必须是其老板的。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以此为主干,我们就可以理解这个社会的枝枝叉叉了。这些枝杈可以分为几类:1. 控制、占有劳动力。大概做法就是让社会上的大部分人不能占有生产资料,永远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2. 充分使用劳动力。注意充分这个词,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不干完别回家,货多了给我加班,都是这事的具体表现。当然这事也是一种学问,叫管理学。充分使用劳动力的目的是为了让劳动力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3. 尽量压低劳动力价值。4. 支付劳动力价值。5.使用剩余价值。包括投资和挥霍。6.安抚感觉到不平的劳动力,俗
5、称维稳。7. 生产劳动力。比义务教育和各种培训。这七件事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所有的活动。每一件都是一门严肃的学问,都有专门的机构在做。七件事都是围绕一件东西:劳动力。 资本论事实上正是通过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攻击了整个商品生产、金钱游戏本身,因为资本主义就是按劳动价值论运转的,而价值的增值源于剩余价值生产,同时资本追求的是以价值为目的的权力,而不是使用价值为目的的财富,因此不断的造就多数人的异化,从而他们越来越多的活动时间不属于自身,成为典型的时间奴。而剩余价值就是剩余劳动,而不是什么剩余产品。因为价值(金钱原子)是人支配人,人玩人权力关系上的劳动本身,那么它代表的就不是财富,而是权力(
6、奴役)。(如: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就说:“价值是异化的人类劳动。”所谓异化就是不属于自身,不断与自身对抗的异己行为)。在人支配人,人玩人权力关系上的劳动,完全与技术生产率无关,不包含任何使用价值的原子。比如:我是资本家,我支配一个女工1小时劳动,我可以让她用拖拉机挖土1小时,也可以让她用锄头控土1小时劳动,还可以让她脱了衣服给我跳裸体舞一小时,在这里不涉及任何具体的实物(使用价值),因而你根本找不到像新古典那样生产具体实物蛋糕的边际生产力。而剩余价值则是,假设资本家支付工人工资(即劳动力的价值)是4小时劳动,而资本家实际驱使了工人劳动8小时劳动,那么剩余价值844小时,在这里同样不
7、涉及具体的实物蛋糕,只反映工人被支配驱使的行为(劳动)时间。如果企业亏损,只不过是剩余价值未转化成利润而已,并且即便在高利润率的企业中,工人工资的劳动时间去出自身劳动的时间,只不过是其它行业剩余价值的转移支付。也就是说价值不是什么劳动的后果、成果、功劳,而是被支配的劳动本身。并且何为成果、贡献、功劳,正如日军驱使一个人去剥他女儿的人皮给日军做皮鞋,日军也参加劳动,对日军来说是成果贡献、功劳,对这个人来说就是劳动不属于自身与自身对抗的异化痛苦折磨。这与资本主义中该死的价值(金钱)增值是一回事,对资本家来说是成果、功劳、贡献,对工人阶层来说就是制造出更长的活动(劳动)时间不属于自身的异化。可见价值
8、不是什么劳动的成果,在“劳动的价值”、“劳动有价值”等用语下,无耻掩盖的是人支配人劳动的权力关系,无耻掩盖了价值(金钱原子)是某种被支配的人类劳动本身。事实上是不是什么“劳动的价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资本论第一卷第六篇第十七节就严厉批判“劳动的价值”、“劳动有价值”这样的用语和说法!剩余价值理论绝非什么蛋糕分配逻辑,劳动价值论联立剩余价值理论事实上攻击了整个商品生产、金钱游戏,这个逻辑露骨的说出来那就是:追求分配金钱(价值量)的实质就是追求分配他人被支配的劳动本身,它代表了权力,而不是财富,金钱(价值)增值源于剩余价值生产,即再生产出多数人更长的活动(劳动)时间不属于自身的异化。正如该死的
9、企业,追求的是更高的利润,是更高的产值,而不是最小消耗下的最大化使用产量,因此企业造就了阶级斗争,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并且等量的资本不能低于等量的不低于平均利润率的利润,否则资本就会缩水或者破产。也就是说资本随时面临着积累式竞争,这样资本主义的均衡即绝非什么瓦尔拉斯均衡,而是追求更高利润率导致的以平均利润率为重心的社会支配秩均衡。积累式竞争:如房价上涨,利润率太高,其它行业的资本有可能通过涨价对抗,当不能直接涨价对抗时,资本就会压缩产能产量,开除一定的工人,出售利润率较低的一部分资产,够买利润率较高的一部分资产,这样利润率才能恢复。同时工人的劳动力的价格,因与利润率有关的市场价格波动而变向压低,
10、比如通缩时由于大量的失业,资本家完全可以直接压低工资。同时一个行业的产量、产能,只能不低于平均利润率,或者剥削率重新被调高到一定水平才会继续扩大。并且随着资本的积累,资本的有机成份越来越高,每个环节的资本都要分取利润,自然利润率下降(注意总量利润或者说剩余价值是不断增加的),正如医院要利润,生产药品的厂商,生产药品、机器、原料的资本,出租厂房的资本每个环节都要利润,一方面利润率下降,另一方面各种成本也越来越高,社会福利也越来越不可维持,同时劳动者已被压榨到生理极限,当两分三分以上的工作都还还不起学贷、房贷、医贷,那么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就开始,至到大量的资本破产,这样社会关系重组,资本的利润率才
11、能重新恢复。 资本论的各种概念的定义与植根于社会关系中用语俗约定义严重冲,如果不抛掉俗约习惯的顽固影响非逻辑大乱。如很多人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是错的,可代入进行推导的逻辑确定价值被认为是实物的逻辑,然后又求证劳动创造实物是否正确,结果说老马的理论错得很幼儿一样幼稚。可事实上老马说的是价值是某种劳动,那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应该代入到价值是劳动的逻辑!正如果商品之间低于社会必动时间的比例交换,资本家的利润率就会低于平均利润率,资本就会缩水!高于价值尺度肯定其它资本家要能过积累式竞争来对抗!可傻子们把价格看成是与产品数量的反比或曲线,这不荒唐么,价格相同都是5元的商品,供给量(成交量)一样么?
12、PS:劳动价值论(Labor Theory of Value)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等范畴,是马克思用来说明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质。马克思把价值定义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由抽象性的劳动所凝结。劳动价值论把价值定义为一种人类劳动,因此在劳动价值论的价值定义范围内“不能说劳动能创造价值”,资本论也没有“劳动创造价值”的语句,只提到具体的人或者劳动者能创造价值。【概念】价值(交换价值):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
13、中,把价值定义为“价值是异化的人类劳动。”所谓异化人类活动,就是不属于自身不断与自己对抗的异己行为,而资本论中则通过商品之间相按同劳动时间的比例进行交换,得出交换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显然价值是一种人类劳动,那么它代表的就不是财富,马克思用一个词来表述其含义而是“权力“。 而把价值当成财富、蛋糕的被马克思批为商品(货币)拜物教。因此价值不是什么劳动的成果、贡献、功劳,而是被支配的劳动本身,马克思认为功劳、贡献、成果是对相应对像而言,正如日军驱使一个人去剥他女儿的人皮做皮鞋,日军也参加劳动,对日军来说是成果、贡献、功劳,对被驱使的人来说就是自身劳动异化的痛苦折磨。这与资本
14、主义的金钱增值是一回事,对资本家来说,价值增值是功劳、成果,对工人来说价值增值就是制造出工人更长的活动时间被他人支配,不属于自身的异化过程。因此“劳动的价值”、“劳动有价值”成了资本论第一卷第六篇第十七节严厉批判的用语。马克思指出劳动没有价值,劳动的价值,这样的用语便失去了价值概念,无耻掩盖人支配人劳动的权力关系,无耻掩盖价值是被支配的劳动本身的用语。如:资本论第一卷第六篇第十七节中的原话:“劳动是价值的实体和内在尺度,但它本身没有价值,在劳动的价值这样的且语中,价值概念不但完全消失,而且转化成对立的相反面。但这样的用语确植根于生产关系中,”因此价值(金钱)关系不是物的属性演化关系,而是人与人
15、支配、被支配的社会(权力)关系。 使用价值:而使用价值是物质在那种形态下客观存在的有用属性(即物质财富本身),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创造。人类劳动这种自然力只能引导其它自然力改变物的形态,以转化物的属性。并不是因为所谓的产权或者劳动的狗屁功劳,物质基础才存在或不存在,地球引力才有或者没有。(这个资本论第一卷第章第二节,引用肯定彼得罗.维里的话,说明使用价值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创造)。 具体劳动与抽像劳动而商品生产中的人类劳动存在二重性,第一重,就是具体的人类劳动,也是作为自然力一部分的人类劳动,这种人类劳动,只能引导其它自身力改变物的形态以转化物的有用属性。这种人类劳动不是价值,也就是说价值关系
16、不是自然力演化关系。第二重,人支配人,人玩人权力关系上的劳动,这种人类劳动就是价值,也是抽像的劳动,它代表的不是什么财富、蛋糕而是权力。价值代表的权力关系,我举一个例子:比如我是资本家,我驱使一个女工1小时的劳动,我可以让她用拖拉机挖土1小时,还可以让她脱了衣服给我跳裸体舞1小时,即女工在这1小时内行为(劳动)属于我使用,而不属于她,这就是价值代表的权力关系,在这种抽像劳动代表的权力关系中,根本不涉及具体的实物生产,因而找不到像新古典那样生产具体蛋糕的边际生产力,这表明总量价值与技术生产率完全无关。而剩余价值则是,假设资本家支付工人的工资,即劳动力的价值假设是4小时劳动,而资本家实际驱使了工人
17、8小时劳动,那么剩余价值844小时劳动,在这里总量价值同样不涉及具体的实物生产和技术生产率(仅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率相关),只反映资本无偿驱使工人剩余劳动的权力关系!(亏损时,剩余价值未能转化成利润,但系统整体的总剩余价值总利润) 因此劳动价值论联立剩余价值理论揭示和攻击整个商品生产、金钱游戏本身,绝非什么蛋糕分配逻辑,这个逻辑露骨的说出来,那就是:追求分配金钱(价值)的实质,是追求分配他人被支配的劳动本身,它代表的权力,而不是财富,金钱(价值)增值源于剩余价值生产,即价值(金钱)增值,资本再生产的过程,就是制造出多数人更活的活动时间不属于自身的异化,多数人整个就是时间奴、契约奴。【有关国富
18、论】至于国富论,了解大致的经济思想(看不见的手、自由贸易),以及那个经典的制针工厂案例(分工)【亚当斯密国富论与马克思资本论】两个人的思想共同之处是都认同劳动产生价值,这是没问题的,问题是马克思错的地方认为价值完全是由劳动产生的,把资本给干掉了。而斯密认为商品价格由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构成,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已经由工资的形式付给劳动者了,商品价格中剩下的除了支付地租外都是资本家应得的利润,而不是所谓的“剩余价值”,这么说大家能明白了吧。而且原文中都是用“价格”来阐述,而不是马那样归结于玄虚的“价值”。国富论在今天仍然适用:工匠在消费力大的地方才可以生产出“质优价廉”的物品富国的农业未必比贫国
19、发达富国的资本回报率比不上劳动力发达的贫国所有自由的贸易,都会对贸易双方有好处,没有谁占便宜的问题社会分工非常美妙,社会分工会使个人更专注自己的技能,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创造了更多社会财富。人都是自私的,自私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人在经济生活中的利己性是市场经济的前提。你的报酬和你从事工作的风险成正比。风险越高报酬越高。【国富论提出的一个假设:理性人假设和人类最伟大的两项发明:市场交易和分工生产。】人比较自私,“生产交易”主要是为了自己:这个是从经济学角度阐述的经济活动的问题,比如我生产皮革并不是因为我看那么多生产沙发皮包鞋子的人需要皮革,而只是因为我会生产,我知道这玩意儿可以换钱给我用。但是
20、很多半瓶子水的人总拿这条去解释很多经济活动以外的东西,比如献爱心啊,战场中的牺牲行为,这就很扯淡了。目前科技条件下水运成本最低,经济最发达的地方都拥有最便利的水运:我国西北欠发达蒙古拿着一堆自然资源依然贫穷,纽约、鹿特丹、苏黎世、伦敦、新加坡以及我国东部发达,两伊战争,有些进口货比其他省份的自产产品更便宜都是这原因无他,此外我国大修高铁一个很重要原因也是为了给货运让路降低内陆运输成本以便将投资点进一步深入内陆。人类的分工合作和交易促成了人类社会物质的丰腴:这里的分工合作和后来社会主义前景描述中的集中力量分工合作建设不同,而是整个社会各行所长,最后无意中在某个成品中达成了一种分工的事实,而这也是
21、市场经济高效的原因,因为这种“分工”在整个社会尺度比任何计划都具有更高的时效性和全面性。创新源自生产实践:这点主要是用来反驳西方对我国教育体制会导致僵化思维的批判,表面上我国教育从成绩上看给人感觉是创新低,实际上还是我国经济不够发达提供的创新机会少。我国全民教育的模式下难以维持很多学校的动手机会,只能尽量在理论上进行训练,大学和研究所受到经费限制缺乏数量巨大的实践而导致创新机会远少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国在刀刃上的很多产业都可以不输发达国家,但是在整体上依然欠缺,这几年有钱以后可以看到中国企业的创新速度和动力令西方生畏,而高校和研究所虽然比西方国家依然有差距,但是整体实力和学术
22、水平已然比前些年国家没钱的时候好非常多。与此同时新一代青少年也比我那个时代的人在年轻的时候有更多条件可以深入自己喜爱的领域(比如现在很多青少年很小已经会自己手工制作无人机包括其中的电控系统,我小时候虽然对此很感兴趣,但是苦于经费不够,当年好不容易省吃俭用攒了点钱想买本相关的书看,邮购还被故事会后面的邮购商给坑了。)国家财富的积累实际上是生产性劳动的积累:可以说这个是真理级别东西,第一条可能随着人类科技发展出现新的运输工具而发生改变,但这个是亘古不变的。后来马克思也沿用了这个劳动价值衡量论。另外我个人理解下这条所指导的意义在于,所有的非生产性劳动都应该为了给生产性劳动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以帮助生产
23、性劳动进一步提高效率和规模为核心目标。这么说具体到社会中就引出了下一部分-自由市场不是万能的(也就是那双看不见的手并不是总能办好事):对这点我的看法就是,类似医疗体系,公共安全,教育体系,交通运输,金融体系这些产业体系,国家应该完全控制或者有所控制,让其不要陷入追求经济效益的怪圈,因为这些非生产性劳动产生的最大收益实际上是对生产性劳动的辅助,包括但不限于:劳动力的良好健康条件和寿命、劳动力和生产的安全环境、新一代更聪明更高效的劳动力、让社会已有的资产活动起来参与到生产中来。这些东西在后来曼森的经济学原理中被称作“外部性”,外部性收益高于经济效益的产业,因为其外部性作用于整个社会,而投资者和经营
24、者并不能收获这些外部性收益,根据人生产交易主要为了自己的利益的原理,必然会想办法增加自己的经济或者说资本收入,然而这必然导致这些产业的外部性收益大大大降低,而一个国家的政府是可以100%收获所有外部性收益的,所以只有政府进行调控才能真正发挥这些非生产性劳动-即高外部性收益产业的作用。具体到现实比如我国修高铁,这玩意儿即便是比尔盖茨来修他那些钱也修不了几条线,那你让他来修他必然为了直接经济利益(票价)考虑只能联通几个发达地区,中间的小地方自然就被掠过了,那些小地方的人依然只能艰难出行。因为国家可以收获小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外部性收益,所以国家才会花几百年也无法直接回本(票价运输费)的投资往人并
25、不多经济并不发达的地方修高铁,往犄角旮旯山沟沟里修铁路修公路。医疗教育也一样,美国的学校经营政府补贴少,其跟当地房产税挂钩,导致墨菲效应展示的淋漓尽致,穷人几乎一家人只有机会上穷人扎堆儿缺乏经费的学校,而高等学府为了筹集经费针对富人制定特殊的入学标准(比如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度,很多富人有丰富的时间和机会参与高大上的NGO活动)这对整个社会是不利的,我国医疗市场化以后各种卖药医生出现,低价特效药的停产也是不该产业化自由化的东西产业化了的结果。 不适用:国富论里唯一不适合现在的主要内容是,亚当斯密认为股份公司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股东很难监督管理者,而骗子开公司欺骗大家的钱很容易。亚当斯密对现代公司
26、制度持保守的态度以外,我再补充一个,亚当斯密对现代的金融借贷手段的看法也偏保守。用纸币替代金银成为货币已经是他能接受的最大限度,他对现在金融手段(各种衍生品,杠杆)本质上是不信任的。最后一章,他对国债的看法也是否定的,认为英国政府不应该发太多的债去打仗。现在发行债券已经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政府在合理范围的负债并不是坏事。实际上错不在发国债,而是去打仗。如果用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好处大大滴。第一个,最有名的“看不见的手”,典型的反例就是博弈论中最基础的“囚徒困境”。说明了在某些场合完全出于利己的自由行为不一定得到整体上的最好结果。第二个,关于价值论。现在除了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应该基本上没人来从“
27、价值”角度考虑问题吧,毕竟即使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无论怎么煞费苦心定义价值也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经济学的核心理论还是价格理论。第三,非理性的问题,这个还是有争议的,因为现在经济学家确实有不少考虑研究人的非理性选择。不过也有人认为经济学的前提假设就是理性人,离开了这个假设就不能称之为经济学分析了。暂且存疑。第四,就是一些理论的细化了,比如贸易理论,李嘉图等人对于斯密的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还有国富论中最值得称道的分工理论,当时也只是语言简单的描述,而没有严谨的论证,如果广义算的话,这也可以算是“过时”吗?PS:“囚徒困境”,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
28、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五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两年。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囚徒困境: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有关道德情操论】国富论 写的是 the workings of the market道德情操论 写的是 how hum
29、ans employ that marketPS: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其实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都是在讲“看不见的手”。在国富论中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我们每个人每一天所做的事都是出于为自己考虑的角度,但因为有市场的调控,让我们每一个人在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的同时也实现了所有人的利益最大化。在道德情操论中看不见的手就是一个客观的旁观者,也就是客观评价我们行为的第
30、三者。因为有了这个旁观者,我们才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去伤害别人的利益,同时,我们也会为了自己的错误而有羞耻心。 道德情操论主要讲了这么一个观点:同理心让我们能够站在其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也能站在一个公正的旁观者角度看问题。同理心是我们道德观的基础,但它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说同理心让我们希望得到的别人夸奖和羡慕,而且我们更容易对那些有钱的人而不是穷的人产生同理心,这让我们本性非常虚荣。但如果站在社会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这一本性是好的。因为我们虚荣,想要别人的爱和羡慕,我们才会去消费。因为每个人自私的本性,这个社会反而能够非常顺利地运转。在国富论里,斯密进一步指出了这一运转的基础是什么,也就是市场
31、这一“看不见的手”。他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农场主因为想要城里一些小装饰品,所以源源不断地向城市输送事物,这让城市的繁荣发展成为了可能。农场主绝不是因为对城里人的同情或慈善才送给他们食物的,而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利益,但这样反而让城市更好更持续地发展。斯密说,顾及自己的利益、想让自己更开心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国家就是应该让人民都更开心。因此他认为国家主要的目的应该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当时更主流的一些观点,比如增加国家财富。斯密更进一步指出,我们之所以买卖有两个主要基础,一是分工,二是自由交换。而市场在宏观的层面上让我们每个人的自私自利成为了对所有人都有利的事情。这就是市场的伟大之处。 国富论中的
32、人为一己之私,终成大众之富该如何理解?这句话是否正确?如果在这个问题前加上两个前提,我认为是正确的。一是在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二是“一己之私”并不只包括追求财富,还包括意义感、更多的选择和责任。普通国外本科经济学课本第一章便会介绍“什么”是经济学,即解释古典经济学中“无形之手”是什么意思。这里面的背景知识便是亚当斯密的这句名言。如克鲁格曼的经济学原理开篇便以鲁滨逊在荒岛上和“星期五”为了生存开始捕鱼和摘椰子继而可能进行分工劳作的“经济学故事”开始的。由两个人组成的小小社会为了各自的生存,出于“一己之私”和所谓的“理性经济人”的个人利益最大化考虑,他们进行了劳作分工:一人专职捕鱼,另一个摘椰子。
33、在考虑鲁滨逊两项劳作效率都强于“星期六五的情况下,通过简单分析也能得出分工劳作可以获取更多的食物。协作和分工成为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在大社会环境中,经济学引进了价格和需求这两个概念。在理想完全竞争市场下,人们发现二者存在互相制约的现象,从而可以稳定市场并逐步增加人们的财富。一个理性的生意人为了获取财富不得不考虑价格因素和市场需求,从而以降低成本和扩大单位生产量的方式进行生产。这无疑可以造福他人。当然,在市场信息滞后和库存积压以及经济萧条的影响下(每个概念都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亚当斯密的完全自由市场体系“崩溃”了。凯恩斯新古典经济学获得了人们的亲睐,即倡导政府经行宏观调控,大众和国家利益取代了个
34、人利益成为经济选择的出发点。还记得美丽心灵电影中那个桥段:纳什在酒吧里苦思自己的博弈论原创理论时,他的同学大讲亚当斯密的“人为一己之私,终成大众之富”。灵光一闪,他说出了以下牛逼的话:亚当斯密需要修正他的观点了,每个人不是从私立出发而是要从团队最大利益出发做出选择。个人利益最大化获得的前提是团队的利益最大化。“囚徒困境”正是这样的例子,如果两个囚徒都选择不坦白,那么二人小团体和每个人的利益都可以最大化。但是出于“理性”和自私,两个囚徒必然选择招供。这似乎诡异地证明了亚当斯密的前半句话是正确的了:人都出于一己之私。地球是平的,而且越来越平(全球化)。企业越大惠及他人的可能性就越大。即便是现在流行的直供和缩短产业链的做法,也是在降低成本,从而惠及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