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体育课投掷垒球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水平二课程目标要求,贯彻快乐健身,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玩中学、玩中练”,在主动探究中了解投掷的要领,掌握投掷的正确动作,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投掷活动的良好兴趣。二、教材分析: 投掷项目是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这一内容是小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锻
2、炼身体的重要项目之一,原地投掷动作,教材编写过程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通过学习和练习投掷,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学生速度、力量、爆发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促进上肢肌肉、关节、韧带的发展,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其它的投掷项目奠定基础;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三、学情分析: 本学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学生个性天真活泼、好动,而且兴趣广泛,其模仿能力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在本课时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我采用以游戏练习为主线,注重诱导、启发,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新。四、教学
3、目标:1、学习原地侧向掷垒球,增强上肢力量、提高投掷能力和协调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加深对动作要领的理解。2、能以饱满的情绪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并能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3、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良好的合作意识。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直观法,讲解法,分解法,比赛法,激励法,评价法。六、教学重点:快速挥臂,出手角度。教学难点:上下肢的协调用力。七、教学过程:小学体育课投掷垒球教案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能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与比赛,并在活动中乐于展示自己的动作;2、运动技能:尝试用合理的侧面投掷方法掷远,发现影响投掷远度的因素,使80%的学生能做出快速挥臂的动作并
4、将投掷物向前上方投出,提高学生的投掷能力;3、社会适应:借助接力赛跑游戏,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内容1、侧面投掷垒球 2、垒球接力赛跑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快速挥臂,出手角度。教学难点:上下肢的协调用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组织队形运功负荷次数时间强度身心准备阶段71课堂常规2游戏(用脚的方法进行石头、剪刀、布)石头:用两脚并拢站立姿势剪刀:用两脚前后开立姿势布:用两脚左右开立姿势3、投掷辅助练习1、指挥学生集合2、师生问好3 宣布本课内容4 安排见习生1、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2、讲解游戏方法3、教师与学生一同
5、组织游戏并表扬1、教师示范、讲解2、教师带学生做操1、体育委员整队清点报告人数2、学生认真听讲并同教师共同游戏3、每位学生都给自己表现的机会4、看一看,练一练,1 主动参与努力展示四列横队组织图: 四路队形站成方块队形组织图:2至3次1次3分钟小自主性探索阶段5感知投掷:徒手单手原地投掷动作重点:挥臂、转体动作连贯。1、教师让学生体会投掷动作,体会怎样才能投得远?2、教师总结出正确的投掷技术动作。1、学生自己体会研究动作,并得出结论队形图:3至4次2分钟中导学性实践阶段15学习:原地侧向投掷垒球难点:用力由下向上、出手角度斜上方、出手速度快。重点:动作连贯、全身协调用力。1、教师讲解、示范2、
6、指导学生进行练习3、个别纠正动作4、学生示范,集体纠正动作。1、仔细听讲解、认真观察教师示范。2、认真、积极练习。3、主动改正错误动作。队形图: 3至4次8分钟大体验乐趣阶段8游戏:垒球接力赛跑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和要求。2、组织全班进行拼图接力赛。1、学生成四路纵队进行练习。2、全体参与,团结作。 1至2次4分钟中恢复身心阶段5整理活动:1、上肢放松2、下肢放松小结评价归还器材1、做放松练习。2、总结,对学生进行评价。3、下课。4、回收器材。1、跟着老师一起做动动。2、认真听讲。3、自评互评4、下课。5、归还器材。队形图:1次1分钟小场地器材:一个篮球场地, 41个羽毛球(代替垒球练习)。教学效果预计练习密度:35 %-45 % ;最大心率:135次分 ;平均心率:120次分。生理运动曲线预计图: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教学反思:由于现在各项比赛较多,这样对于学生的要求同时也变的更高了,为了更好的跟上时代步伐,现在体育课教学模式也在改变,小学的体育课一般以游戏活动为主,在游戏中体验乐趣、发展素质、掌握技术动作。但是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也比较竞技化,以游戏方式提高所学内容。通过本课的教学,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很多细节考虑不够周到,在学生的调度方面也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