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1复习提纲及典型例题.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282817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必修1复习提纲及典型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化学必修1复习提纲及典型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化学必修1复习提纲及典型例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化学必修1复习提纲及典型例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化学必修1复习提纲及典型例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 必修 1 化学 复习提纲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 化学实验安全 () 遵守实验规则 要做到实验安全,要注意以下问题: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 了解安全措施 3、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 2) 会识别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典型例题: 1 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上警示性标志。下列化学品名称与警示标志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B ) A .酒精剧毒品 B.浓硫酸腐蚀品 C.氯化钠易燃品 D.烧碱剧毒品 二、物质的分离、检验和提纯 1、不溶性杂质的去除过滤、蒸发 A、过滤是分离 不 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 如:粗盐提纯(泥沙不溶于水)、氯化

2、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二氧化锰不溶于水)等。 B、过滤作用:除去不溶性固体 杂质 C、实验用品: 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含铁圈、铁夹) D、操作: 1、 溶 解 2、 过 滤 3、 蒸 发 结 晶 (如果要得到不溶性杂质则步骤为: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在进行过滤和蒸发时应注意哪几点?为什么? 过滤 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 “一贴”: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 漏斗内壁 ; “二低”指滤纸边缘稍低于 漏斗 边缘 滤液液面稍低于 滤纸 边缘; “三靠”指烧杯紧靠 玻璃棒 玻璃棒轻靠 三层滤纸 一边 漏斗末端紧靠 烧杯内壁 。 蒸发 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仪器

3、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 注意点: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 搅 拌 ,以免 液滴飞溅出来 ; 当出现 大量晶体析出 时就应停止加热。 使用蒸发皿应用 坩埚钳 夹持,后放在 铁架台的铁圈 上; 蒸发皿中溶液不超过 三分之二 。 2、沸点不同的液体的分离蒸馏 A、蒸馏是利用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易挥发或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志 ,从而进行混合物分离一 种方法。 如: 石油的分馏 海水的淡化 蒸馏水的制取 B、实验用品: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含铁圈、铁夹)碎 瓷片、单孔橡胶塞、橡胶软导管 C、 冷凝水的流向: 下进上出 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 防止

4、液体暴沸 补充:温度计的位置 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3、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萃取和分液 A、 萃取是 利用某种物质(即某溶质)在两种不互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的物理性质来达到分离该物质 (即溶质) 的 一种物理分离提纯方法,没有化学变化。 应用如:从 碘水中 提纯 碘 。 萃取剂的选择: 与原溶剂不互溶,提纯物质在萃取剂中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溶解度 。 溶质转移方向:从溶解度较 小 的溶剂中自发转移到溶解度较 大 的溶剂中。酒精不能用作碘水中碘单质的萃 蒸馏烧 瓶 温度计 - 2 - 取剂的原因: 酒精能与水互溶 。 B、分液是将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且密度不同) 分离开来的操作。

5、C、实验用品: 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含铁圈、铁夹) 。 D、步骤:1、 混合振荡 2、 静置分层 3、 分液 E、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使玻璃塞上的凹槽不对准漏斗口上的 小孔; 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 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F、分液的操作方法: 用普通漏斗把要分离的液体注入分液漏斗内,盖好玻璃塞; 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 将

6、玻璃塞打开,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漏斗里的液体能够 流出;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放入烧杯,待下层液体恰好流完时立即关闭活塞,注意不可使上层 液体流出; 从漏斗上端口倒出上层液体。 4、物质的检验(硫酸盐) 试样溶解配制成溶液先滴加稀盐酸(排除Ag + CO32- SO32-等离子的干扰)再滴加 BaCl2 溶液 A、 现象 有白色沉淀产生 离子方程式 B、 按照上例写出可溶性氯化物、碳酸盐中离子的检验: 5、 粗盐的提纯 a) 粗盐水溶液中有哪些离子Ca 2+ Mg2+ SO42- Cl- Na+ 其中哪些是杂质 Ca2+ Mg2+ SO42- b

7、) 分别用哪些试剂除杂: 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盐酸。 c) 除杂试剂的选择原则:生成杂质与被提纯物质容易分离不引入 新的杂质 d) 还要注意加入的顺序:符合两原则即可: 碳酸钠一定在氯化钡之后加; 盐酸一定最后加。 方法物质 (离子) 检验试剂 实验现象 反应方程式 NH 4 NaOH 溶液(或其他的碱 性溶液)、红色石蕊试纸 加热,产生特殊的有刺激性气 味气体(NH 3),能使湿润的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NaOH+NH4Cl NaCl+NH3+H2O Cl AgNO3 溶液、稀 HNO3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AgNO3+NaCl=AgCl+NaNO3 SO42- 稀

8、 HCl、B aCl2 溶液 生成不溶于稀 HCl 的白色沉淀 BaCl2+Na2SO4=BaSO4+2 NaCl - 3 - 化学计量的应用 一、 知识网络: 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等于22.4L,只有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常数才为Vm = 22.4L/mol 。标况指:101KPa 、0 时 (或1个大气压、273K时) 。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同温同压下: 同温同容下: 标= M /22.4L/mol(注意单位为 g/L,不是常用的g/cm 3) C B = 1000w / M 二、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步骤: 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静置到室温

9、后)转移、洗涤并转移、定容、(摇匀、装瓶)。 2、所需仪器: 典型例题实 验 室 中 需 要 配 制 500mL0.10 molL-1 的 NaOH 溶 液 , 就 该 实 验 回 答 下 列 问 题 。 (1)用天平称量 NaOH 固态 g。称量 NaOH 固体需注意以下两个问题:因 为 NaOH 具有腐蚀性,所以称量时,需注意选择 盛装 NaOH 固体;称量必须迅速,目的是 。 (2)实验所需要的仪器有容量瓶(规格是: ),还有: 。 (3)下列操作对所配制的溶液浓度没有影响的是 。 A称量时已观察到 NaOH 吸水 B将烧杯中溶解后的溶液注入容量瓶,然后再添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C摇匀定容后

10、,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配制溶液前用蒸馏水润洗容量瓶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应注意的问题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将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溶质按所配溶液的体积在选定的容量瓶中定容, 因而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 (2)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是因为在配制的过程中是用容量瓶来定容的,而 容量瓶的规格又是有限的,常用的有50mL、100mL 、250mL、500mL和1000mL等。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 瓶容积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能直接将溶质放入容量瓶中进行溶解,而要在烧杯中溶解, 待烧杯中溶液

11、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时,才能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积是在20时标定的, 而绝大多数物质溶解都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过程的发生,引起温度的升降,从而影响到溶液的体积,使所配制 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不准确。 (4)定容后的容量瓶在反复颠倒、振荡后,会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这时不能 再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用滴管定容到溶液的凹面与容量瓶的刻度线相切时,液体的体积恰好为容量瓶的标 定容积。将容量瓶各反复颠倒、振荡后,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主要是部分溶液在润 湿容量瓶磨口时有所损失。 - 4 - 4、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

12、 (1)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 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锈蚀;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使所读液体的体积偏小; 容量瓶内溶液的温度高于20,造成所量取的溶液的体积小于容量瓶上所标注的液体的体积,致使溶液 浓度偏高。 (2)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主要原因: 砝码有残缺;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使所读液体的体积偏大; 在敞口容器中称量易吸收空气中其他成分或易于挥发的物质时的动作过慢; 转移或搅拌时有部分液体溅出,致使溶液浓度偏低。 用于溶解稀释溶液的烧杯未用蒸馏水洗涤,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致使溶液的浓度偏低;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1、分类是学习

13、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 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 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1)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 小/nm 外观特征 能否通 过滤纸 有否丁达尔效 应 实例 溶液 小于 1 均匀、透明、 稳定 能 没有 NaCl、蔗糖溶液 胶体 在 1100 之间 均匀、有的 透明、较稳 定 能 有 Fe(OH)3 胶体 浊液 大于 100 不均匀、不 透明、不稳 不能 没有 泥水

14、- 5 - 定 (2)胶体的性质:布朗运动、电泳、丁达尔效应、聚沉。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 C、置换反应(A+BC=AC+B )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

15、: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注意: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电解质的导电是有 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 等。非金属氧化物(SO 2、SO 3、CO 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 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

16、淀、气体或难电离物。 (3)、离子共存问题: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 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 Ba2+和 SO42-、Ag +和 Cl-、Ca 2+和 CO32-、Mg 2+和 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 H+和 CO 32-,HCO3-,SO32-,OH -和 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 H+和 OH-、CH 3COO-,OH -和 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

17、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 2+、Fe 3+、Cu 2+、MnO 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 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 H+(或 OH-)。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 三、常见的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 (一)碱与酸酐的反应 多元酸的酸酐与碱反应,酸酐少量生成正盐,酸酐

18、过量生成酸式盐。 1、CO 2 与 NaOH - 6 - 少量 CO2:CO 2+2OH-=CO32-+H2O 过量 CO2:CO 2+OH-=HCO3- 此外,当 CO2 通入 NaAlO2、Ca(ClO) 2、Na 2SiO3 等溶液中时,CO 2 少量生成碳酸盐,过量生成碳酸氢盐。 例外,当 CO2 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反应与量无关。 类似的还有:SO 2、H 2S 等通入到碱液中。 (二)氢氧化铝的两性 2、AlCl 3 与 NaOH 少量 NaOH:Al 3+3OH-=Al(OH)3 过量 NaOH:Al 3+4OH-=AlO2-+2H2O 3、NaAlO 2 与 HCl 少量 HCl

19、:AlO 2-+H+H2O=Al(OH)3 过量 HCl:AlO 2-+4H+=Al3+2H2O 所以,以 NaAlO2 或 AlCl3 为原料制备 Al(OH)3 沉淀,一定控制好酸碱的用量。 (三)酸式盐与碱 4、NaHSO 4 和 Ba(OH)2 溶液呈中性:2H +SO42-+Ba2+2OH-=2H2O+BaSO4 SO42-沉淀完全:H +SO42-+Ba2+OH-=H2O+BaSO4 5、NaHCO 3 和 Ca(OH)2 石灰水少量:Ca 2+2OH-+2HCO3-=CaCO3+CO32-+2H2O 石灰水过量:Ca 2+OH-+HCO3-=CaCO3+H2O 6、Ca(HCO

20、3)2 和 Ca(OH)2 石灰水少量或过量:Ca 2+OH-+HCO3-=CaCO3+H2O 7、Mg(HCO 3)2 和 NaOH NaOH 少量:Mg 2+2OH-=Mg(OH)2 NaOH 过量:Mg 2+2HCO3-+4OH-=Mg(OH)2+2CO32-+2H2O 方法:少量物质定为 1,且符合组成关系,过量物质需要多少写多少。 补:NH 4HCO3 和 NaOH NaOH 少量:HCO 3 OH =CO32 H 2O NaOH 过量:NH 4 HCO 3 2OH = NH3H2OCO 32 H 2O (四)复盐与碱 8、KAl(SO 4)2 和 Ba(OH)2 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

21、(Al 3+沉淀完全): 2Al3+3Ba2+3SO42-+6OH-=2Al(OH)3+3BaSO4 沉淀的质量最大(SO 42-沉淀完全): Al3+2Ba2+2SO42-+4OH-=AlO2-+2BaSO4+2H2O KAl(SO4)2 和 Ba(OH)2 1: 1 反应 2Al3+3Ba2+3SO42-+6OH-=2Al(OH)3+3BaSO4 方法:先确定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再根据离子的反应实质确定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关系。 (五)氧化还原顺序问题 一种还原剂遇到多种氧化剂,先和氧化性强的物质反应;一种氧化剂遇到多种还原剂,先和还原性强的物质 反应。 9、FeBr 2 溶液中通入

22、Cl2(Fe 2+比 Br-还原性强) 少量 Cl2:2Fe 2+Cl2=2Fe3+2Cl- 过量 Cl2:2Fe 2+4Br-+3Cl2=2Fe3+2Br2+6Cl- 50%Br被氧化:2Fe 2+2Br-+2Cl2=2Fe3+Br2+4Cl- FeI2 溶液中通入少量 Cl2(I -比 Fe2+还原性强)2I -+Cl2=I2+2Cl- - 7 - 10、FeCl 3 和 Zn 少量 Zn:2Fe 3+Zn=2Fe2+Zn2+ 过量 Zn:2Fe 3+3Zn=2Fe+3Zn2+ 离子共存问题 1在加入少量 Al(OH) 3 能溶解的溶液中,加入下列各组离子 ,有可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23、) ANH 4、Na 、HCO 3、ClO BK 、ClO 4、NO 3、SO 42 CCa 2 、Fe 2 、Cl 、NO 3 DNa 、AlO 2-、SO 32、S 2 2某无色透明溶液中,能与 Al 反应放出 H2,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 、Na 、MnO 4、NO 3 BK 、Na 、 Cl 、NO 3 CNH 4+、AlO 2-、Na 、CH 3COO DFe 3 、S 2 、Al 3 、HCO 3 3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且加入过量 NaOH 溶液或少量稀硫酸时,都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 ABa 2 、Mg 2 、NO 3、CO 32 BN

24、a 、Al 3 、Cl 、AlO 2 CK 、Ba 2 、Cl 、HCO 3 DNH 4+、 Ba2 、Fe 3 、Cl 4对 于 某 酸 性 溶 液 ( 可 能 含 有 Br 、 SO42 、 H2SO3、 NH4+) , 分 别 进 行 如 下 实 验 : 加 热 时 放 出 的 气 体 可 使 品 红 溶 液 褪 色 ; 加 入 碱 溶 液 使 溶 液 呈 碱 性 , 再 加 热 时 放 出 的 气 体 可 使 湿 润 的 红 色 石 蕊 试 纸 变 蓝 ; 加 入 氯 水 时 , 溶 液 略 呈 橙 红 色 , 再 加 入 BaCl2 溶 液 , 产 生 不 溶 于 稀 硝 酸 的 白

25、 色 沉 淀 。 对 于 下 列 物 质 不 能 确 定 其 在 原 溶 液 中 是 否 存 在 的 是 ( ) ABr BSO 42 CH 2SO3 DNH 4+ 5某溶液中可能存在 Br 、CO 、SO 、Al 3+、I 、Mg 2+、Na +等 7 种离子中的几种。现取该溶液进行实验,3 得到如下实验现象: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溶液变橙色,且有无色气泡冒出;向所得橙色溶液中加 入足量 BaCl2 溶液,无沉淀生成;向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色。据此推断,该溶液中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AAl 3+、Mg 2+、I 、SO BMg 2+、Na +、CO 、I 23 23

26、 CAl 3+、 Na+、SO 、I DAl 3+、CO 、Br 、SO 6、在能使 PH 试纸变红的溶液中,下列离子因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g+ Na+ Al3+ Cl Na+ Fe2+ Cl NO3 K+ Mg2+ S2 SO42 K + H+ SO42 SO32 Na + NO3 SO42 I (A) (B) (C) (D)全部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 1、重铬酸铵(NH 4)2Cr2O7受热分解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对重铬酸铵受热分解的产物的判断符合实际 的是: A. NH3+CrO3+H2O B. NH3+Cr2O3+H2O C. N2+CrO3+H2O

27、D. N2+Cr2O3+H2O 2、实验室将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的 NaClO3 和 Na2SO3 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同时滴入适量的 H2SO4,并用 水浴加热,产生棕黄色的气体 X,反应后测得 NaClO3 和 Na2SO3 恰好完全反应,则 X 的化学式为 ACl 2 BCl 2O CClO 2 DCl 2O3 3、已知 Co2O3 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 Co2+,Co 2O3、Cl 2、FeCl 3、I 2 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 - 8 - 点燃 点燃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3Cl 2 + 6 FeI2= 2FeCl3 + 4FeI3 B Cl2 +

28、 FeI2 = FeCl2 + I2 CCo 2O3 + 6HCl = 2CoCl2 + Cl2 + 3H2O D 2Fe3+ + 2I = 2Fe2+ + I2 4Cu 2S 与一定浓度的 HNO3 反应,生成 Cu(NO3)2、CuSO 4、NO 2、NO 和 H2O,当 NO2 和 NO 的物质的 量之比为 11 时,实际参加反应的 Cu2S 与 HNO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7 B.19 C.15 D.29 5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 KI 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Fe3+Fe 2+;MnO 4 Mn 2+;Cl 22Cl ;HNO 2NO。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

29、足量的 KI,得 到 I2 最多的是 A.Fe3+ B.Mn O4 C.Cl2 D.HNO2 6在 100mL 含等物质的量的 HBr 和 H2SO3 的溶液里通入 0.01 molCl2,有一半 Br 变为 Br2(已知 Br2 能氧 化 H2SO3)。原溶液中 HBr 和 H2SO3 的浓度都等于 A.0.0075mol/L B.0.008mol/L C.0.075 mol/L D.0.08 mol/L 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的物理通性:常温下,金属一般为银白色晶体(汞常温下为液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 展性。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30、在自然界多数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物质 Na Al Fe 保存 煤油(或石蜡油)中 直接在试剂瓶中即可 直接在试剂瓶中 化性 与 O2 常温下氧化成 Na2O: 4Na + O2 = 2Na2O 点燃生成 Na2O2 2Na + O2 = Na2O2 常温下生成致密氧化膜: 4Al + 3O2 = 2Al2O3 致密氧化膜使铝耐腐蚀。 纯氧中可燃,生成氧化铝: 4Al + 3O2 = 2Al2O3 潮湿空气中易受腐蚀: 铁锈:主要成分 Fe2O3 纯氧中点燃生成: 3Fe+2O2 = Fe3O4 与 Cl2 2Na+Cl2 = 2NaCl 2Al+3Cl2 = 2AlCl3 2Fe+3Cl2=

31、2FeCl3 与 S 常温下即可反应:2Na + S = Na 2S 加热时才能反应: 2Al + 3S = Al2S3 加热只能生成亚铁盐: Fe + S = FeS 与水 常温与冷水剧烈反应:2Na+2H 2O=2NaOH+H2 去膜后与热水反应: 2Al+6H2O=2Al(OH)3+3H2 常温下纯铁不与水反应。 加热时才与水蒸气反应: 3Fe+4H2O(g) = Fe3O4+4H2 与 酸 溶 液 2Na+2HCl=2NaCl+H2 2Al+6HCl=2AlCl3+ 3H2 Fe+2HCl=FeCl2+H2 与 碱 溶 液 - 2Al+2NaOH+2H2O=2NaAlO2+3H2 -

32、与 盐 溶 液 与硫酸铜溶液: 2Na+2H2O+CuSO4= Cu(OH)2+Na2SO4+H2 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单质 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单质 - 9 - 点燃 与氯化铁溶液: 6Na+6H2O+2FeCl3= 2Fe(OH)3+6NaCl+3H2 与 氧 化 物 - 镁条引燃时铝热反应: 2Al+Fe2O3=Al2O3+2Fe - 金属活泼性逐渐减弱 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1、氧化物 Na2O Na2O2 Al2O3 Fe2O3 性质 碱性氧化物 非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白色固体 赤红色固体 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2N

33、a2O2+2H2O=4NaOH+O 2 - - 与酸溶液 Na2O+2HCl=2NaCl +H2O(溶液无色) 2Na2O2+4HCl= 4NaCl+2H2O+O2 Al2O3+6HCl= 2AlCl3+3H2O Fe2O3+6HCl= 2FeCl3+3H2O( 溶液黄色) 与碱溶液 - - Al2O3+2NaOH=2NaAlO2+ H2O - 其他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 2Na2CO3+O2 - - 2、氢氧化物 化性 NaOH Al(OH)3 Fe(OH)2 Fe(OH)3 属性 碱性氢氧化物 两性氢氧化物 碱性氢氧化物 碱性氢氧化物 与酸溶液 NaOH

34、+HCl=NaCl+H2O Al(OH)3+3HCl=AlCl3+3H2O Fe(OH)2+2HCl=FeCl2+2H2O Fe(OH)3+3HCl= FeCl3+3H2O 与碱溶液 - Al(OH)3+NaOH=NaAlO2+2H2O - - 稳定性 稳定 2Al(OH)3=Al2O3+3H2O 4Fe(OH)2+O2+2H2O=4Fe(OH)3 2Fe(OH)3=Fe2O3+3H2O 其他 2NaOH+CO2=Na2CO3+H2O NaOH+CO2(过量)=NaHCO 3 - - - 制备 金属钠与水即可 铝盐溶液与过量浓氨水 亚铁盐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液面下) 铁盐溶液滴加氢氧化钠 溶

35、液 3、盐 Na2CO3 NaHCO3 溶解度 较大 较小 溶液碱性 使酚酞变红,溶液呈碱性。 使酚酞变淡粉色,溶液呈较弱的碱性。 与酸 反应迅速 Na2CO3+2HCl=2NaCl+2H2O+CO2 反应更迅速 NaHCO3+HCl=NaCl+H2O+CO2 与碱 - NaHCO3+NaOH=Na2CO3+H2O 稳定性 稳定,加热不分解。 固体 NaHCO3 :2NaHCO 3 = Na2CO3+H2O+CO2 - 10 - 相互转化 Na2CO3 溶液中通入大量 CO2 Na2CO3+H2O+CO2 = 2NaHCO3 固体 NaHCO3 : 2NaHCO3 = Na2CO3+H2O+C

36、O2 其他 溶液中:Na 2CO3+Ca(OH)2 = 2NaOH+CaCO3 溶液中:NaHCO 3+Ca(OH)2 = NaOH+CaCO3+H2O 用途 工业原料等 中和胃酸、制糕点等 金属离子检验:焰色反应呈黄色 FeCl2 FeCl3 颜色 浅绿色 黄色 与碱溶液 FeCl2+2NaOH = Fe(OH)2+2NaCl FeCl3+3NaOH= Fe(OH)3+3NaCl 相互转化 2FeCl2+Cl2 = 2FeCl3 2FeBr2+Br2 = 2FeBr3 2FeCl3+Fe = 3FeCl2 2FeBr3+Fe = 3FeBr2 检验 遇 KSCN 不显血红色,加入氯水后显红色

37、 遇 KSCN 显血红色 用途 净水剂等 印刷线路板等 四、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1、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附:1、焰色反应:用于在火焰上呈现特殊颜色的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的检验。 锂 钠 钾 钙 锶 钡 铜 紫红色 黄色 紫色 砖红色 洋红色 黄绿色 蓝绿色 注:观察钾焰色反应时,应透过蓝色钴玻璃,以便滤去杂质钠的黄光。 2、碳酸钠、碳酸氢钠:Na 2CO3 又叫纯碱,俗称苏打。无水碳酸钠是白色粉末。 NaHCO3 俗称小苏打

38、,也叫酸 式碳酸钠。它是白色粉末,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略小,水溶液呈微碱性,固体碳酸氢钠受热即分解。 NaHCO3 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也用于制灭火剂、焙粉或清凉饮料等方面的原料,在橡胶工业中作发泡剂。将 - 11 - 碳酸钠溶液或结晶碳酸钠吸收 CO2 可制得碳酸氢钠。 3、氧化铝、氢氧化铝 (1)Al 2O3 俗名矾土,是一种难熔又不溶于水的白色粉末。它的熔点、沸点都高于 2000 度。 (2)氢氧化铝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它既能溶于强酸生成铝盐溶液,又能溶于强碱生成偏铝酸盐溶液。氢 氧化铝可用来制备铝盐,作吸附剂等的原料。氢氧化铝凝胶有中和胃酸和保护溃疡面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和 十二指

39、肠溃疡、胃酸过多等。 4、合金的概念性质。 1下列各组物质中,X 是主体物质, Y 是少量杂质,Z 是要除去杂质而加入的试剂,其中正确的组别是 X Y Z A FeCl2 溶液 FeCl3 KSCN 溶液 B A1 粉 Fe 粉 NaOH 溶液 C Fe2(SO4)3 溶液 FeSO4 C12 D FeCl2 溶液 CuCl2 Fe 粉 2将 5.4 g Al 投入 200.0 mL 2.0 molL-1 的某溶液中有氢气产生,充分反应后有金属剩 余,该溶液可能为 AHNO 3 溶液 BBa(OH) 2 溶液 CH 2SO4 溶液 DHCl 溶液 3将一定量的 Na、Na 2O、Na 2O2

40、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 a L 混合气体。将该混合气体 通过电火花引燃,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 Na、Na 2O、Na 2O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可能是 A2:1:1 B1:1:2 C2:2:1 D4:5:2 4根据下面物质间转换的框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框图中物质 A 和 F 指代物质的化学式: A ,F ; (2)在反应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写序号); (3)如果 2mol Na2O2 与足量水蒸气反应,可得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L,同时反应中转移电子总 数是 ; (4)如果 A、B 混合气体 3.0 g(平均摩尔质量 15 gmol-1),在与 G 充

41、分反应后,通过足量 Na2O2,可使 Na2O2 增重 g,并得到 O2 mol。 - 12 -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硅 知道:SiO 2 是硅最重要的化合物,占地壳质量约 12%,其存在形态有结晶型和无定型两大类,统称硅石。 SiO2 基本结构单元为四面体结构: Si 与 O 按 1:2 的比例组成立体网状结构。 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性质比较 物质 二氧化硅 二氧化碳 熔沸点、硬度、状态 很高、硬度大、固态 低、硬度小、气态 与水 不反应 CO2+H2O=H2CO3 与氢氟酸 SiO2+4HF=SiF4+2H2O用 HF 来腐蚀和雕刻玻璃。 不反应 与碱溶液 SiO2+2NaOH=Na2Si

42、O3+H2O 盛装 NaOH 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而不用 玻璃塞。 CO2+2NaOH=Na2CO3+H2O 化 学 性 质 与碱性氧化物 SiO2+CaO=CaSiO3 CO2+CaO=CaCO3 相同点 都是酸性氧化物,都与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异 同 点 不同点 CO 2 与水反应生成 H2CO3;SiO2 不与水反应; SiO 2 溶于氢氟酸,CO 2 不与氢氟酸反应; SiO 2 须在高温下与碱性氧化物反应,而 CO2 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硅酸和碳酸的性质比较 物质 硅酸 碳酸 化学式 H2SiO3 H2CO3 酸酐 SiO2 CO2 制法 Na2SiO3+2HCl=2NaCl+H

43、2SiO3 CO2+H2O=H2CO3 颜色与状态 白色、固体 无纯态,只存在于水溶液中 水溶性 不溶于水 只存在于水溶液中 酸性比较 H2CO3 H 2SiO3 向硅酸钠饱和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同样可得到硅酸凝胶,说明硅酸是一种比碳酸还弱的弱酸。 硅单质物性:存在和形态:自然界中无游离态,主要以硅酸盐和二氧化硅形式存在。 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 导电性:半导体材料,介于导体和半导体之间。 硅酸盐材料:水泥、玻璃、陶瓷、水玻璃(Na 2SiO3 的水溶液)等 硅酸盐组成的表示: Na2SiO3Na2OSiO2 Al2Si2O5(OH)4Al2O32SiO22H2O KAlS

44、i3O8 K2OAl2O36SiO2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温结构陶瓷、光导纤维等 二、氯 - 13 - 氯气的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有毒。 氯气的化学性质: (1) 与金属: Cu + Cl2 = CuCl2 2Fe +3Cl2 = 2FeCl3 (变价金属被氧化为最高价) (2)与非金属反应 H2 + Cl2 = 2HCl (苍白色火焰 白雾) (3)与水反应 Cl2 + H2O = HCl + HClO 氯水的成分:三分子四离子; 氯水的性质: HClO 性质: 弱酸(弱于 H2CO3),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杀菌、消毒),不稳定性 2HClO = 2

45、HCl + O2 (4)与碱反应 吸收尾气:Cl 2 + 2NaOH = NaClO + NaCl + H2O 制漂白粉:Cl 2 +2Ca(OH)2 = Ca(ClO)2 + CaCl2 + 2H2O 漂白粉主要成分和有效成分 三、硫及其化合物 硫(俗称硫磺): 黄色粉末 ,不溶于水 ,微溶于酒精,易溶于 CS2 。 浓硫酸的氧化性:(稀硫酸为非氧化性酸,不与铜和碳反应) - 14 - 四、氮及其化合物 一、工业合成氨: 二、氨及其铵盐: 1、物理性质:极易溶于水(1:700 ),水溶液叫“氨水”;氨易液化“液氨”,常作致冷剂。 2、化学性质:(1)氨水呈弱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或使湿润的红色石

46、蕊试纸变蓝色: (2)氨与酸的反应(生成相应的铵盐)HCl + NH3 = NH4Cl H2SO4 + 2NH3 = (NH4)2SO4 NH3+HNO3 = NH4NO3 3、铵盐性质:都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NH4Cl = HCl + NH3 NH4HCO3 = NH3+ H2O + CO2 NH4NO3 + NaOH = NaNO3 + H2O + NH3 4、氨的实验室制法:加热铵盐与碱的混合物:2NH 4Cl + Ca(OH)2 = CaCl2 + 2H2O + 2NH3 重要的氮氧化物 :自然界中即存在: N2+O2 2NO(无色有毒的气体,难溶于水) 2NO+O2 = 2NO2(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 在生产硝酸时,应使用稍过量的空气,经过多次循环氧化吸收,可充分利用原料,并减少 NO 的排放以保护环 境: 重要的导出方程: 硝酸氧化性:Cu + 4HNO3(浓)= Cu(NO3)2 + 2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