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案答案版.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302110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案答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案答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案答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案答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案答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预习学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

2、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

3、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先生的讲演,到紧张

4、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

5、经历,笔而记之。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的题目。一、字词过关1、注音迥(jing)乎不同 短小精悍(hn)博闻强记(zh) 叱咤(zh) 莅(l)临 酣(hn)畅 激亢(kng) 蓟(j)北箜(kng)篌(hu) 戊戌()2、解释成语词义:叱咤风云:指怒叱之声,令风云失色,形容轰动一时的人物。今多指将帅或左右时局的威风、气势。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博闻强记: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二、整体把握1、本文是一篇叙事写人的散文,记的事情是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主要按照演讲前的准备 演讲中的具体表现演讲后的效果(影响)的步骤展开思路,写的人是

6、梁任公。2、请同学们根据以上信息和下面的划分与相关内容的提示,补写空缺处的相关信息,用来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从而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下文写演讲展现先生的风采作铺垫。从这些简略的文字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以政治业绩为陪衬(正衬),突出先生在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再明写达官显贵的演讲,反衬先生演讲的精彩深刻;第二部分(第29段):具体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这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第2段:写梁任公的演讲稿,是通过物件写人,写其预先准备演讲稿及其书法,是为了写出梁任公是一个办事认真严谨

7、之人。行文至此,尚未开始描写演讲,所以也可以将这一段归并到第一部分,作为演讲的又一背景,成为演讲的又一铺垫。第3段:写梁任公的出场。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人物有老师梁任公和学生,包括作者),并描写梁任公的形象。描写形象又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第4段:写梁任公的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他的开场白,足以见出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 第59段:写梁任公的讲课,列举了他的讲课内容、他的背诵方式,他的兴之所至成为表演的情景,还交代了他演讲的效果。第三部分(第10段):总评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抒发崇敬之情,结束

8、全文。总之,本文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都是为着渲染气氛,为后面人物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已经颇显描写之精彩了;梁氏独特的开场白,是全文最精彩的。3、梁启超先生的这次讲演成功吗?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参考:(1)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2)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3)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4)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5)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6)听过这

9、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三、研读课文1、(课后第一大题)本文对一次演讲中的梁启超做了精彩生动的描写。请找出这些描写的语句,仿照示例在这些语句边上作些旁注,与同学讨论:这些精彩生动的描写表现了梁启超怎样的性格、气质和修养?示例:“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办事认真,学问和书法的修养都很好。2、梁实秋先生在文章结尾对任公赞道:“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联系全文理解“热心肠”的含义,并写一则旁批表达你的理解。参考:【答案】(1)“热心肠”指梁

10、先生感情真挚丰富,他善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在人们眼前,不做作,不掩饰。比如,他在讲桃花扇时,“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讲杜氏时“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2)“热心肠”还指梁先生是一个怀有炽热爱国心的人。他用他的学术、用他的人格魅力感动了困惑中的学生,指明了他们的学路,以至于文中说道“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因此,文中“热心肠”并非指热心帮助他人,而是指用他的一腔热血、一腔爱国热情和他身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对优秀作品的理解,学术人格的魅力来感染人、教育人。3、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抒发

11、自己的崇敬之情。本文的写法有哪些可借鉴之处?(1)白描手法本文突出梁任公的学识、神采、气质,不是抓住他的整个人生来写,而是写片段的记忆与印象,如同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奇特的开场白、激情的表演、风趣的演说,运用极其俭省的白描手法,生动传神地点染,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表现出极高的驾驭文字的能力。这种白描手法在写作中,尤其在描写人物时,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定义:“白描手法”,指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他的情态面貌。总结:1、 写出个性。2、 只撷取两三个印象鲜明的片段刻画人物,不苛求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连续。3、 在事件中刻画

12、人物,不必罗列事件,甚至一件就足够。4、 从正面和侧面入手,多角度整合刻画。5、 描形还要描神,描外还要描内。小结:任公的爱国思想及对青年的影响、教育: 箜篌引、桃花扇和杜诗都是任公先生演讲中的内容片断。任公先生这次演讲的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文章开头说:“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是不是就钻进故纸堆,钻进学问的象牙塔,不再过问窗外事了呢?他还是关心国家,关心青年的。就如他做的这次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演讲,他的真性情、他的爱国情感打动了青年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受到影响。他是在用另外的一种方式关心政治关心国事。 我们应该感谢作者梁实秋,他是一位大散文家,也是一位大才子

13、,岁考入清华大学。 梁实秋先生写了这么好的一篇文章,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八十多年前活跃在清华讲坛上至情至性,一腔爱国情怀的任公先生。相关链接:1、梁任公:(1)简介:即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之称 。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后师从康有为。1894年,参与“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出亡日本。1912年,回国;1915年,参与策动反对袁世凯的“云南起义”;1920年后,脱离政界,专心学术;1929年,病逝。第一个使用“神话”一词

14、的中国学者。“中华民族”这一词语的首创者。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图书馆学。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本新文学杂志新小说。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总约一千四百万余字,合编为饮冰室文集。代表作之一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2)庄子人间世有云:“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我今天早上接受国君诏命到了晚上就得饮用冰水,恐怕是因为我内心焦躁担忧吧!)饮冰:形容惶恐焦灼。为人臣者的忧国忧民

15、。 戊戌变法失败,光绪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到日本。他原“抱定一死的决心”,只因谭嗣同郑重托命及日本公使力劝,才逃离虎口。到日本后他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饮冰室”。笔名为“饮冰室主人”,可见其内心的惶恐焦灼,他忧国忧民、忧心如焚。(3)梁任公更是培养子女的高手,梁启超九个子女皆俊才:长女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 长子梁思成,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次子梁思永,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三子梁思忠,英年早逝的炮兵上校;次女梁思庄,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四子梁思达,著名的经济学家;三女梁思懿,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革命军人;五子梁思礼则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

16、家,中科院院士。2、作者梁实秋: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社,主编新月月刊。后迁至台,历任台北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英语教研所主任、文学院院长、国立编译馆馆长。他的散文 “不少为传记和怀人之作,文字清丽、淡雅,别具一格。他记述人物很有特点,善于撷取一、二个或几个印象鲜明的生活片断来刻画人物。”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3、写作背景:1922年3月,梁启超应清华文学社之邀,在清华大学做了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专题演讲。本文即是对

17、那次演讲所做的一篇评论性文章。4、注释:(1)箜篌引的故事: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箜篌,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在清代刘鄂的老残游记中有介绍,这种乐器有点像我们现在的竖琴。其声凄凉悲怆。翻译:一个披散白发的疯颠人提着酒壶奔走。眼看那人要冲进急流之中了,他的妻子追在后面呼喊着不让他渡河,却已经赶不及,疯癫人终究被河水淹死了。那位女子拨弹箜篌,唱公无渡河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其声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

18、幕,是用血写成的”,任公先生讲这首诗时这般感慨,这样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一种直面死亡的勇气让他想到了谁呢?先生是由箜篌引中这个强要渡河的人想到了谭嗣同,先生如此之悲是因为他曾经与谭嗣同一起为国家变法图强而努力,谭嗣同甘愿牺牲以救国民的直面死亡的勇气与爱国情操让先生为之敬仰,为之感慨。先生如此之悲也正是因为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2)桃花扇:“高皇帝,在九天,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你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它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借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离合之情,写南明兴亡之历史,进而悲叹明朝灭亡的。这里的“高皇帝”是

19、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帝,他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缢身亡。崇祯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在位十七年间,不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勉辛劳,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江山移人,他也自杀身死,终年34岁。可是崇祯帝死去距梁先生当时是已近年,和任公先生又没什么关系,先生却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先生这样的悲伤流泪,定是触动了他的内心,它究竟牵动了先生内心怎样的伤痛呢?任公先生悲的不是崇祯,是崇祯帝让他想到了光绪帝,他悲的是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悲的是国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3)杜氏的“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氏即杜甫,这里提到的是他的作品闻官

20、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致使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此时诗人听说战乱终于平定,自己盼望多年的安定和平终于到来,自然喜极而泣。任公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可见先生一定是与这首诗产生了共鸣。那么,先生所处的时代社会状况与杜甫当时可有相似之处?任公与杜甫之心又有什么相通之处呢?世纪末世纪初是中国最为动荡、混乱的时代。当时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先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国家动荡让他涕泗交流,战乱平定国家安定让他张口大笑,他和杜甫一样是忧国忧民的。先生希望国家安定、富强。从他的哭与笑中我们可以看出任公先生的爱国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