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Q/JJ 12002DB44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2007-XX-XX实施2007-XX-XX发布精密塑料注射成型机Precision plastic injection moulding machineDB44/ 2007广东省地方标准ICS 83.200G95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20071DB44/ 2007前 言为规范精密塑料注射成型机的精密性要求,保证精密型塑料注射成型机的质量,制定本地方标准。本标准中的部分指标及其试验方法参照了欧洲塑料和橡胶机械制造工业委员会(European Committee of Machinery Manufactures for the P
2、lastics and Rubber Industries)相关标准及JB/T 7267-2004塑料注射成型机标准来制定。本标准中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佛山市顺德区标准化协会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I精密塑料注射成型机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精密塑料注射成型机的术语和定义、型号与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合模力不大于5 000kN的精密塑料注射成型机(以下简称“注塑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
3、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321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GB/T 3785-1983 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GB 9969.1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GB/T 13306 标牌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 通用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精密塑料注射成型机通过提高注射压力、注射速度及成型参数的重复精度(如料筒温度精度、注射压力重复精度、注射终止位置重复精度等)来达到提高注射制品尺寸和制品质量精度的塑料注射成
4、型机。4 型号与参数4.1 型号按下列规定进行编制: P 精密塑料注射成型机代号 设计序列号,以大写英文字母和数字表示 合模力10,单位为千牛(kN) 生产企业代号4.2 基本参数4.2.1 规格参数用合模力表示。合模力按GB/T 321中的优先数列R10或R20来选取。4.2.2 制造厂应向用户提供以下参数值:a) 合模力,b) 拉杆有效间距(水平、垂直),c) 模具定位孔直径,d) 移动模板行程,e) 最大模厚,f) 最小模厚,g) 电动机功率,h) 加热功率,i) 理论注射容积,j) 塑化能力,k) 注射速度,l) 注射压力,m) 螺杆直径,n) 螺杆转速,o) 注射终止位置重复精度,p
5、) 合模位置重复精度,q) 注射压力重复精度,r) 空循环时间,s) 注射速度响应时间,t) 注射压力响应时间,u) 注塑制品尺寸精度,v) 注塑制品质量重复精度;w) 启闭模速度。5 要求5.1 一般要求5.1.1 注塑机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5.1.2 加工零件的原材料、外购外协件等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且在得到确认合格后才进行装配。5.1.3 注塑机应具备手动、半自动、自动操作控制方式。5.1.4 合模部分至少设有机械、电气和液压三种联锁安全保护装置中的两种。5.2 外观5.2.1 整机外观应整洁、美观。5.2.2 油漆表面应色泽均匀、漆层牢固,无起
6、泡、流痕和剥落等缺陷。5.2.3 铭牌应清晰耐久,并固定在明显位置。5.3 移动模板与固定模板的模具安装面的平行度应符合表1要求。表1 移动模板与固定模板的模具安装面的平行度最大拉杆有效间距,mm移动模板与固定模板的模具安装面的平行度,mm合模力为零时合模力为最大时 250 0.18 0.09250 3150.210.10315 4000.23 0.11400 5000.250.12500 630 0.28 0.14630 8000.320.16800 1 000 0.360.185.4 液压系统要求5.4.1 液压系统管路应布局合理,不会导致相互干涉。5.4.2 工作时油温应不超过55。5.
7、4.3 在额定工作压力下,在擦干净后,注塑机运行30min不应出现渗油、漏油现象。5.4.4 运动部件的动作应正确、平稳、可靠,不应发生爬行、卡死和明显的冲击现象(不包括调模)。5.5 性能要求5.5.1 注塑机的合模力、塑化能力、注射速度、注射量实测值应不低于明示值。5.5.2 注塑机空循环时间不大于明示值,其重复精度应不大于5%。5.5.3 注塑机注射料筒温度偏差应不大于0.5。5.5.4 注塑机注射时螺杆移动的最高速度应不小于表2规定值。5.5.5 拉杆的受力偏差应不超过3%。5.5.6 注射位置重复精度、合模位置重复精度应符合表2规定值。5.5.7 注射速度响应时间、注射压力响应时间应
8、符合表2规定值。5.5.8 注射压力重复精度应不大于最大注射压力的1%。5.5.9 制品尺寸精度应符合表3要求,注塑制品质量重复精度应不大于0.1%。5.5.10 启闭模速度应不小于40m/min。表2 性能参数螺杆直径mm螺杆移动最大速度mm/s注射压力MPa注射速度响应时间ms注射压力响应时间ms注射位置重复精度mm合模位置重复精度mm2525022055550.200.1025 402000.250.15405518020070700.300.2055150180表3 制品尺寸精度 单位为毫米(mm)基本尺寸0.56630301201204004001 0001 000精度0.050.1
9、0.150.20.30.55.6 机械安全应符合GB 12265.1的要求。5.7 电气安全应符合GB 5226.1的要求。5.8 噪声要求应不大于表4规定值。表4 噪声限值合模力,kN噪声限值,dB(A)2 000772 0005 000795.9 粉尘、气体要求注塑机的设计应能避免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散发。5.10 其他参数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6 试验方法6.1 一般要求检验6.1.1 按相关技术文件、设计图样、标准检查原材料、外购外协件的符合性。6.1.2 注塑机的控制方式、安全保护装置以目测和注塑机在运行过程实际操作进行。6.2 外观检验目测配合手感进行。6.3 移动模板与固定模板的模具安
10、装面的平行度检测a) 把试验块安装并紧靠在固定模板中心位置处,试验块材料、尺寸按附录A规定;b) 按表5确定测量圆周线直径;表5 测量圆周线直径 单位为毫米(mm) 最大拉杆有效间距200223224249250279280314315354355399400499测量圆周线直径280300315365410365515最大拉杆有效间距4504995005595607406308207107998008999001 000测量圆周线直径5956607408209351 0501 200c) 根据拉杆的分布方式,在测量圆周线上分别取四个等距测量点,如图1所示;d) 使合模力为零,用精度不低于0.
11、01mm的量具在各个测量点测出四个值,取四个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作为合模力为零时的平行度;e) 使合模力为最大,重复d)步骤,测取合模力最大时的平行度。a)拉杆正方形分布 b)拉杆长方形分布图1 测量点位置示意图6.4 液压系统的检测6.4.1 工作油温的检测使注塑机负载运行至油温达到稳定状态,用测量范围为0100的温度测试仪器检测油箱(泵)吸油侧的油温。注: 当注塑机油箱(泵)侧的油温的变化率不大于2/h时,即认为油温已达到稳定状态。6.4.2 渗油处数的检测a) 擦干净已渗油部位;b) 设定系统油压为其额定值,使注塑机空载运行30min后,记录渗油、漏油处数。6.4.3 分别设定系统油
12、压为其额定值的25、50、75、100及在空载运行状态下,目测运动部件是否满足5.4.4的要求。6.5 性能检测6.5.1 合模力检测6.5.1.1 检测条件a) 被测拉杆和试验块温度为室温;b) 液压系统在额定工作压力下。6.5.1.2 检测方法采用应变仪测量拉杆最大应变量的方法(也允许采用精度相当的合模力测试仪进行检测)。a) 把试验块安装在固定模块中心位置处(见图2),试验块材料、尺寸见附录A。b) 在每根拉杆上,按图2粘贴灵敏应变片两个以上(偶数个)。c) 在合模机构合紧状态下测出拉杆应变量i。d) 按式(1)计算合模力Fsum。 (1)式中:Fsum合模力,单位为千牛(kN);n拉杆
13、的数量;S拉杆测试处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E拉杆材料的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MPa);i第i根拉杆的应变量。图2 合模力测试图6.5.2 拉杆受力不均匀性检测测试方法按6.5.1的规定进行。按式(2)计算每根拉杆的受力: (2)式中:Fi第i根拉杆的受力,单位为千牛(kN);S拉杆测试处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E拉杆材料的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MPa);i第i根拉杆的应变量。按式(3)计算每根拉杆的受力不均性,以最大值作为测试结果。 (3)式中:Pi第i根拉杆的受力不均性,单位为百分率(%);Fi第i根拉杆的受力,单位为千牛(kN);Fmin模板上所受的最小力,单位为千牛(kN)
14、;Fi第i点上模板上所受的力,单位为千牛(kN);n拉杆的数量。6.5.3 塑化能力检测6.5.3.1 检测条件a) 物料推荐采用聚苯乙烯(PS);b) 喷嘴处加热温度为2166;c) 预塑时注塑喷嘴处于闭锁状态;d) 额定注射行程;e) 螺杆为额定转速,转动时间与停止时间为1:1。6.5.3.2 检测方法进行对空注射。采用秒表或其他专用计时装置记录塑化全行程1/4处至塑化全行程3/4处的塑化时间,待物料冷却后用天平称出其质量,按式(4)计算塑化能力。 (4)式中:G塑化能力,单位为克每秒(g/s);m1注射质量,单位为克(g);t1塑化全行程1/4处至塑化全行程3/4处的塑化时间,单位为秒(
15、s)。连续检测三次,取三次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塑化能力测试值。6.5.4 注射速度检测在6.5.3的测试中,采用秒表或其他专用计时装置记录注射时间,待物料冷却后用天平称出其质量,按式(5)计算注射速度。 (5)式中:q注射速率,单位为克每秒(g/s);m2注射质量,单位为克(g);t2注射时间,单位为秒(s)。连续检测三次,取三次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注射速度值。6.5.5 理论注射容积的计算理论注射容积V0按式(6)计算:(6)式中:V0理论注射容积,单位为立方厘米(cm3);d螺杆直径,单位为厘米(cm);L额定注射行程,单位为厘米(cm)。6.5.6 实际注射量检测检测条件按6.5
16、.3.1。进行对空注射,待物料冷却后用天平称出其质量。连续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际注射质量。6.5.7 空循环时间及其重复精度检测6.5.7.1 检测条件a)注塑机进行合模和开模空循环运作,合模力为最大合模力的70%,行程为最大移模行程的70%;b)空循环时间不大于明示值。6.5.7.2 检测方法采用自动计时装置测量30个空循环的时间,按式(7)计算空循环时间。 (7)式中:T测试的空循环时间,单位为秒(s);ti第i个空循环行程时间,单位为秒(s)。按式(8)计算每个空循环时间的重复精度,并以最大值作为测量结果。 (8)式中:Ti第i个空循环时间的重复精度,单位为百分率(%);T测试的空
17、循环时间,单位为秒(s);ti第i个空循环行程时间,单位为秒(s)。6.5.8 注射料筒温度偏差检测将热电偶一端伸入注射料筒计量段,另一端接入温度记录仪。将注射温度设定为216并使注射机在空载下运行,在料筒控温装置显示温度达到稳定状态并保持30min后,启动温度记录仪记录此后10min内的温度变化状态,读出温度变化曲线中的最大温度值和最小温度值,其差值即为料筒温度最大波动值。6.5.9 注射速度检测6.5.9.1 检测条件a) 注塑机空载运行;b) 额定注射行程;c) 最大注射速度。6.5.9.2 检测方法使注塑机全程进行对空注射,采用速度传感器测量螺杆的移动速度,取运动过程中速度的最大值为每
18、次的测量结果。连续进行10次,取10次中测得的螺杆移动速度最小值作为最终测试结果。6.5.10 注射速度响应时间检测使注塑机在空载下全行程对空注射,用示波器检测速度时间曲线,读取速度从零到明示速度最大值90%所需用的时间。依此连续进行三次,取三次算术平均值作为注射速度响应时间的测量结果。6.5.11 注射压力响应时间检测在最大压力状态下进行保压,用示波器观察注射压力传感器反馈的电压时间曲线,读取压力从零到压力最大值90%所用的时间。依此连续进行三次,取三次算术平均值作为注射压力响应时间的测量结果。6.5.12 注射压力和注射压力重复精度检测6.5.12.1 液压式射出在注塑机在无料条件下运行,
19、启动注射机构至螺杆无法移动为止,从压力表中读出此时的压力值,记为工作压力,连续进行10次。按式(9)计算每次注射压力,按式(10)计算压力测试值,按式(11)计算注射压力重复精度。 (9)式中:Pi第i次注射压力,单位为兆帕(MPa);S1注射活塞有效截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2);P0i第i次工作压力,单位为兆帕(MPa);S2螺杆截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2);n注射油缸数量。 (10)式中:注射压力测试值,单位为兆帕(MPa);Pi第i次注射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11)式中:P注射压力重复精度,单位为百分数(%);注射压力测试值,单位为兆帕(MPa);Pi第i次注射压力,单
20、位为兆帕(MPa)。6.5.12.2 其他射出形式将可记录压力变化的压力测试装置安装在测试压力部位,注塑机在无料条件下运行,启动注射机构至螺杆无法移动为止,读取压力装置上的数值。连续测试10次,按式(10)计算注射压力测试值和按式(11)计算注射压力重复精度。6.5.13 注射位置重复精度的检测将注塑机设置为全自动运行模式,并将注射行程设为三个阶段,每阶段的速度和行程设定值见表6。将注射终点位置设定为5mm后,连续进行50次,从注塑机控制屏上读取每次注射过程的注射终点实际位置值,其与注射终点位置设定值的差值即为注射位置精度,取最大和最小的差值作为注射位置重复精度测量结果。表6 注射速度、行程设
21、定值设定值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速度最大注射速度的20最大注射速度的80最大注射速度的20行程全行程的10全行程的50全行程的106.5.14 合模位置重复精度检测设定合模位置,以最大注射速度和全行程进行合模动作,连续进行50次,记录每次实际合模位置,计算实际合模位置和设定合模位置之差的绝对值,以最大值作为合模位置重复精度检测结果。6.5.15 制品质量重复精度、尺寸精度检测6.5.15.1 检测条件a) 物料推荐采用聚苯乙烯(PS);b) 注塑机应经调试后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包括模具状态),注射温度、注射压力、注射时间等注塑工艺参数的设置应符合试验所用物料及试验场所环境的要求;c) 试验制品应为单
22、模制品且该制品的厚度为其关键尺寸;d) 试验制品理论质量应符合被检测注塑机的最大注射量的30%60%;e) 试验制品的厚度范围应在注塑机制品最大厚度范围的30%60%;f) 试验用模具由制造商或客户提供;g) 试验时的注塑操作应由具有相关能力的人员按照规定的工艺要求进行,必要时,注塑试验应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进行;h) 试验应在本标准中其它项目都测试合格后进行。6.5.15.2 检测方法注塑机连续正常注射的试验制品数应不少于50个。用天平称量每个制品的质量和用量具测量每个制品的关键尺寸,分别取其平均值作为制品质量和制品尺寸的试验结果,并分别按式(12)和式(13)计算制品质量重复精度和尺寸精度。
23、 (12)式中:m制品质量重复精度,单位为百分率(%);mi第i个模制品质量,单位为克(g);制品的平均质量,单位为克(g);n试验制品数量。 (13)式中:l制品尺寸精度,单位为毫米(mm);lmax制品最大尺寸,单位为毫米(mm);制品的平均尺寸,单位为毫米(mm)。6.5.16 启闭模速度检测6.5.16.1 检测条件e) 不上模具启闭模动作;f) 启闭模行程按表7规定。表7 启闭模速度测试行程合模力,kN2502504004006306301 0001 0001 2501 2501 600启闭模行程,mm200220240270300350合模力,kN1 6002 0002 000 2
24、 5002 5003 2003 2004 0004 0005 000启闭模行程,mm4004505005506506.5.16.2 检测方法用秒表或更精确的记时装置测定按表7规定的启闭模行程1/4处开始至3/4结束时的时间,分别按式(14)和式(15)计算每次启模和闭模的平均速度,以启模平均速度和闭模平均速度之和徐以2,作为每次启闭模速度的测试值。依次共进行五次测试,去掉五次测试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三次检验结果作为启闭模速度的测试结果。 (14)式中:op启模平均速度,单位为毫米每秒(mm/s);S模板行程,单位为毫米(mm);top启模时间,单位为秒(s)。 (15)式中:cl闭模平均速度
25、,单位为毫米每秒(mm/s);S模板行程,单位为毫米(mm);Tcl闭模时间,单位为秒(s)。6.6 机械安全检测按GB 12265.1的规定进行。6.7 电气安全检测按GB 5226.1的规定进行。6.8 整机噪声检测6.8.1 检测条件a) 被测注塑机应离墙壁2m以上;b) 被测注塑机周围1.5m以内应无易引起共振生的物体;c) 室外测量时,风速应小于6m/s(相当于4级风),当风速大于1m/s时,传声器应使用风罩;d) 注塑机在锁模状态(不注射)下运行,系统负载为其额定值的100%。6.8.2 检测方法采用GB/T 3785-1983中规定的2型以上精度的声级计按图4所示测点进行检测,并
26、把各个测点上的最大噪声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整机的噪声值。6.8.3 背景噪声要求及背影噪声修正6.8.3.1 注塑机噪声测量应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在整个测量过程中,要求背影噪声的A声级比被测注塑机运转时相应测得的A声级最好低10.0dB(A)以上,至少要低3.0dB(A),否则应停止测量,设法降低背景噪声后再进行测量。6.8.3.2 若各测试点所测得的注塑机运转噪声和背景噪声之差在3.0dB(A) 10.0dB(A)间,则所测得的结果需进行背景噪声修正。背景噪声修正值见表8。表8 背景噪声修正值 单位为dB(A)注塑机运转时测得的声压级与背景噪声声压级之差3.04.05.06.07.08.09.
27、010.0 10.0应从运转时的声压级测量值中减去的背景噪声修正值3.02.01.00.50图中h=1.5m;l=1.0m,L为注塑机的长度。图3 噪声测量示意图6.9 粉尘、气体检查以目测进行。6.10 注塑机其他参数检测6.10.1 拉杆有效间距(水平、垂直)的检测用长度尺分别测量拉杆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内侧距离。6.10.2 移动模板行程、最大模厚、最小模厚的检测6.10.2.1 肘杆式(机械式)合模装置用长度尺测出移动模板行程、模板最大开距和调模距离,按式(12)计算最大模厚和按式(13)计算最小模厚。 (12)式中:Hmax最大模厚,单位为毫米(mm);Lmax模板最大开距,单位为毫米(
28、mm);Sm移动模板行程,单位为毫米(mm)。 (13)式中:Hmin最大模厚,单位为毫米(mm);Lmax模板最大开距,单位为毫米(mm);Sn移动模板行程,单位为毫米(mm)。6.10.2.2 液压式(直压式)合模装置用长度尺测出移动模板行程Sm 、最小模厚Hmin 、最大模厚Hmax。6.10.3 模板上模具定位孔直径、注射喷嘴球半径尺寸检测定位孔直径采用内径千分尺检测,注射喷嘴球半径采用R规检测。7 检验规则7.1 出厂检验7.1.1 以生产同一型号的注塑机为一批。7.1.2 每台注塑机应经制造厂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证后,方可出厂。7.1.3 每台注塑机出厂前,应进行不少于4h或
29、3 000次的连续空运转试验(试验中若发生故障,则试验时间或次数应从故障排除后重计),空载试验前和空载试验试验中应检查的项目如表9。7.1.4 空运转试验合格后,从每批注塑机中随机抽样5%进行不少于2h的连续负载试验(试验中若发生故障,则试验时间从故障排除后重新计算),不足20台者抽一台检验。负载试验检查项目如表7。7.1.5 出厂检验如有不合格项,则判该产品为不合格品。表9 出厂检验项目及其检验时机项 目要求试验方法试验时机空载试验前空载试验负载试验一般要求5.16.1外观5.26.2移动模板与固定模板的模具安装面的平行度5.36.3液压系统5.46.4合模力5.5.16.5.1塑化能力6.
30、5.3注射速度6.5.4注射量6.5.6空循环时间及其重复精度5.5.26.5.7注射料筒温度偏差5.5.36.5.8螺杆移动速度5.5.46.5.9拉杆受力均匀性5.5.56.5.2注射位置重复精度5.5.66.5.13注射速度响应时间5.5.76.5.10注射压力响应时间6.5.11注射压力重复精度5.5.86.5.12制品质量重复精度5.5.96.5.14制品尺寸精度接地标志5.76.7保护电路的连续性绝缘电阻电气绝缘噪声5.86.8其他参数5.106.107.2 型式检验 7.2.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
31、材料、工艺有较大差异时,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 正常生产满一年时;d) 产品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7.2.2 型式检验项目应包括第5章全部项目及8.1、8.2和8.3。7.2.3 型式检验的样本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成品中随机抽取,每次抽取数量应不少于二台。7.2.4 型式检验结果中若出现不合格项,允许加倍抽样或整改后对不合格项进行复检,复检后仍有不合格项,则判该次型式检验不合格。8 标志、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贮存8.1 标志8.1.1 每台注塑机在适当明显位置固定标牌,标牌应符合GB/T 13
32、306规定,并有下列内容:a) 制造厂名;b) 产品名称及型号;c) 产品编号及出厂日期;d) 执行标准号;e) 主要技术参数。8.1.2 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8.2 使用说明书应符合GB 9969.1的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a) 产品名称及型号;b) 生产企业名称、地址、联系方式;c) 执行标准号;d) 主要技术参数;e) 产品的结构示意图、电路图及接线图;f) 安装说明和要求;g) 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h) 维修和保养及注意事项等。8.3 包装注塑机包装应符合GB/T 13384要求,在产品包装箱内,应装有下列技术文件(装入防水的袋内):a) 装箱单;b) 合格证;c
33、) 使用说明书。8.4 运输注塑机整体运输或分体为部件运输,要适合陆路、水路等运输及装载要求。8.5 贮存注塑机应贮存在干燥通风处,避免受潮。如露天存放时,应有防雨措施。附录A(规范性附录)试验块材料、尺寸A.1 试验块材料试验块材料应选用抗拉强度不小于370MPa的钢或铸铁。注塑机实际模厚小于H值时,应取小一挡的H值。A.2 试验块尺寸试验块尺寸见图A.1、表A.1。图A.1 试验块外形规格表A.1 试验块规格尺寸 单位为毫米( mm)拉杆有效间距D、BdHD1h安装面平行度200223170140170210200.06224249200160200240250279225180225265280314250200250300303153542802252803303553993152503153650.08400449350280350400450499400315400460405005594503604505105606295004005005600.1063070956045056062071079963050063070050800899720560720780900999800630800870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