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红人成功的背后添加封面浅析网红出现、发展的原因及其发展方向摘要:随着科技与传播的发展融合,当前网络传播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民在网络中的交往沟通方式,构成了全新的网络空间社会。近几年来,网络红人的出现和发展成为大众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网络红人的出现和发展是网络社会生活的直接产物,可以从网络传播环境、网络推手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受众心理反应三个方面,来分析他们一夜爆红的形成条件和主、客观因素。关键词:网红、网络推手、心理反应、发展2016年2月11号,娱八婆发了sunshine的写真,爆红。两天内,模仿者“love-wings”和男团“nice”宣布出道。7天后亳州“农业频道”播出校
2、园素颜采访,再爆红。Sunshine单曲甜蜜具现式冲上音乐网站新歌榜第一位。由此,sunshine组合的出现和爆红成为了2016年的第一个重磅炸弹,另观众瞠目结舌, 虽然关于她们的新闻几乎都是嘲讽一面倒,但不可否认的是,她们的确火了。这看似是一场出乎意料的娱乐事件,但是其背后的网络推力和符合观众传播趣味的个性化定位为她们的走红奠定了基础。一、网红的定义和发展(一)网红的定义网红指在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她们的走红一般是因为自身的某些个性化特征在网络传播的作用下被放大,迎合了广大网民的审美趣味,在网络上受到追捧成为网红。 百度百科.网红EB/OLhttp:/
3、陈石珍. 从“网络红人”现象看网络时代下的受众心理J. 科技信息. 2010(28):96-97.(二)网红的发展从2003年的木子美开始,网红的发展已经不是单纯的在网络上出名了,他们越来越多的在电视、书刊上抛头露面。西单女孩从网络走红,2011年参与“2011年央视春节晚会”,2012年3月推出个人专辑,身价过亿,2016年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 百度百科.西单女孩EB/OLhttp:/ Morris和Christine Ogan认为:网络传播是多个层面的,过去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四种方式相互独立,互不联系,但是在网络传播中,四种传播方式是可以交叉和重叠的。因此,在网络中
4、的信息传播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这也是为什么一个网民不经意间发的信息会激起千层浪,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的原因。有了这样不经意的网络传播事件,一些有心人立即发现了这样一条快速出名的便捷途径,所以越来越多的“事件”被制造出来,从而达到某种效果获得效益。(一)网络传播的扩大和缩小效应1.扩大效应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存和行为往往具有单一化、中心化的特征,与此相应的交往模式,一般是“点对点”或“点对多点”。而网络空间社会交往所具有的双向、互动特征,使交往呈现出“多点对多点”的模式,单一的交往主体开始转变为多极交往主体。 黄少华.网络社会学的基本议题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58-59.网络就像一个巨
5、大的蜘蛛网,每一个网民都是网上的一个点,当这个点因自身某些特质与其他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等心理相契合的时候,这个点会被迅速传播为面,犹如点火燎原,一传十,十传百,不停的扩大传播范围。由于网络是对所有受众同时开放,打破了其他媒介一对多传播的传统,多对多的传播方式令网络传播的扩大效应相对于其他传播方式来说效果更明显,这样的放大作用为sunshine成为史上最快走红天团奠定了基础。2.缩小效应网络让世界连为一体。相对于电视、报刊等传统信息传播方式,在网络生活中,没有距离,没有地域限制,没有时间差异,一条信息的发布会以所有网民为终端,真正实现了信息的零距离传播。(二)网络传播的虚拟性
6、与开放性网络传播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使人们的自我呈现比真实世界更加自由。传统的面对面信息传播、交流、沟通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的,能够感知到真实的语气、情感、肢体语言。而网络传播则是以文字,语言、图片、视频等符号为基础构建起来的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每个人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既是观众,也是演员,构成一个完全自由的平台。随着网络对现实生活的逐渐侵蚀,人们慢慢的漂浮在网络空间,接受着这样那样的信息,左右人们的判断能力和情感方向,逐渐丧失了自我感知的能力。例如近期的网络事件,大部分都是网民或者网络推手故意制造和炒作的,引发群众的关注。(三)网络传播的可匿名性网络传播的可匿名性可谓是网络传播的特性里
7、面最重要的一点。在网络上发布信息、接受信息、发表评论都是可以匿名的,这种匿名性一方面表现了大众平等交流沟通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让网民产生放纵自我的心理。可匿名性的特点使网络更能成为一个参与者平等的领域,如国外学者斯普拉尔和基斯勒1986年提出的“缺失社会情境线索假说”所指出的,在面对面的互动中充满着各种社会情境线索,包括个人的职位、环境、表情、动作等,这些线索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但是源于网络上的匿名因素,以网络为媒介的传播则无法承载这些社会线索,一旦去掉这些线索,社会的控制和规则会减少。 崔倩、周葆华、刘芊芊. 网络上的沉默着和活跃着以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局域网(8net)BBS使用者为例EB/OL.
8、http:/ 传播模式下的受众心理当下的中国,有八种不良的社会心态值得关注、研究、引导、化解。它们分别是:浮躁。这种浮躁心理使得转型期的社会充满了感情泡沫,以致娱乐化、“娱乐至死”成为时尚。喧嚣。如果说浮躁心态使得转型期的社会变得干瘪、缺乏思想的话,那么喧嚣倾向则使之更加疯狂。忽悠。炒作。炫富。装穷。暴戾。冷漠。 夏雪銮.当前我国的八种社会心态J.人民论坛,2011.8:48-50.网络社会中网民的心理受不良社会心态的影响,在网络传播模式下更加个性化。(一)审丑心理高一层的审美,恰是审丑。随着网络生活的不断发展,个性化追求成为主流,审美疲劳的人们在看到丑的事物时难免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人耳目
9、一新,从而主动的接受这种个性化的丑,并继续传播下去。网民的审丑心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追求个性。整容和美图行业的发展让美丽变得千篇一律,这时个性的丑就变得高端起来,成为一种“苦味的愉悦”;发泄自我。大部分人们于丑的接受能够获得心理的慰藉,通过微博或论坛去吐槽别人的丑而产生心理满足感并为自己树立自信;闲暇消遣。胡静、周卫红等人认为丑能为大众提供消遣,例如白雪公主里面的小矮人、银河护卫队里面的小浣熊等这些丑的形象,能够带给观众轻松、愉悦、夸张并带着强烈视觉冲击的感受,令观众身心放松,享受完美的审美体验。例如芙蓉姐姐和holh姐的成功都是以丑为切入点,张扬自己个性的丑,并接受和满足于自己丑的现状,
10、这令得观众在关注的同时肯定她们的自信和张扬。(二)跟风从众心理网络生活缺失了生活场所的存在,减少了人们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削弱了网民自主判断的意识,如同“罗生门”一样,针对一个点各种方面的信息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看不到真正的事实真相,在这种情况下,从众给人们的感觉是便捷的(他人的选择肯定是有道理的)、安全的(法不责众)、有力量的(人多势众)。 杨宜音.当代中国社会心态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56-57.这种跟风从众的心理从另一方面来说是网民寻找认同感和群体感的表现。处于庞大网络,每一个网民都是其中渺小的一员,她们缺乏安全感,渴望得到认同,迫切的想要参与群体的交流,以免自己跟
11、不上群体的潮流而被孤立,从而会放弃或改变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向着与网民中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就像如果不知道最新的流行语和新闻事件,那就在网络生活中和现实生活中缺少了与人交流的谈资,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跟风娱乐心理在网民中是普遍存在并有愈演愈烈的迹象。(三)自我代入心理自我代入心理是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条件反射。人们对于所接收信息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情感,不同的人对同一条信息的情感反应也各不相同,这是因为在面对一件外界事情的时候,人们会下意识的把自己代入当时的情景,然后通过情绪将这种感觉宣泄出来。例如,西单女孩当时被放到网络上面立刻被群众所关注和转发,并且大部分都是正面的评论,因为这样一个怀揣梦
12、想、勇敢追求的女孩,让网民有自我代入感,让所有有梦想、有同情心的网民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且下意识的去传播这种正能量。五、网红发展的未来趋势随着互联网普及速度的加快和网民的迅速增加,网红必然会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社会现象,对其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不能任其自由发展。网红的快速发展让出名的愿望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身上出现,甚至有些小孩子还没有接受完中学的基本教育就被网络出名的大雾蒙住了视线,网络出名成为了一部分人的机会,也成为了另一部分人的噩梦。网络红人成功的案例很多,失败的案例也很多,根本的原因就是网红本身的价值了,网红们一开始出名是因为其本身的某个方面刚好符合网民的心理趣
13、味,但是在这个信息庞杂的网络社会,最不缺的就是话题和新闻,当一开始的新鲜事说了几天就索然无味变成过时的新闻了,随即被新的新闻事件所代替,被网民们抛之脑后了,这个时候就需要网红们发掘自身其他的价值去留住网民的注意力,并通过自己的实力将名气转到其他的领域进行新的发展。 例如,西单女孩的成功就取决于其本身对于音乐的热爱,不被一时的出名所束缚,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为自己开辟出一条星光大道。反之,拿庞麦郎来说,因草根神曲我的滑板鞋在网络走红,确因为本身能力不足,又因演唱会假唱令粉丝失望,地位和名声一落千丈。总之,价值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管网红们成名速度多快,其本身的能力价值决定了以后的发展高度。所以对于一
14、些不思进取,被网络成名的诱惑蒙蔽的年轻人,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提高自身才是王道。结语网络空间社会的出现和发展是网络红人发展的基石。网络复杂的传播环境、虚拟的传播特征,为网络红人的出现提供了客观的生存环境;网络推手的出现和发展为网红们推波助澜;网民们跟风、张扬个性的心理成为网络红人的营养。网红的发展必定会引起社会的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应该加以管理和引导,网红们也要提高自身修养,寻求更高的发展平台,才能促进网络红人更好更快的发展。参考文献:1百度百科.网红EB/OLhttp:/ 从“网络红人”现象看网络时代下的受众心理J. 科技信息. 2010(28):96-97.3百度百科.西单女孩EB/OLhttp:/ 网络上的沉默着和活跃着以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局域网(8net)BBS使用者为例EB/OL.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