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308589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获县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有着平仄相对的音律美、丰富灵动的形象美、深遂悠久的意境美,历来为大家所传诵。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加上不久前刚学过两首诗,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我积极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在学习中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

2、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对于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主要依据是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水平以及课标的要求。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有自己独特的学科性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希望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结合古诗这一独特文学形式,教学中以学生读为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教材简析: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

3、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本组课文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专题组织单元。这篇课文包括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两诗同写山水,却一阳刚、一阴柔,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美感。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在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时写的。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起初阳光明媚,阳光照射到湖面,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动,非常美丽。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在雨幕笼罩下,西湖雨雾迷茫,山色朦胧,也别有一番情调。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和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拿西

4、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两个生字,诵读诗句,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2、借助图片,发挥想像,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感情。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教学难点: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

5、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布置学生预习:搜集写西湖的诗,有条件的上网了解西湖、欣赏西湖美景教学过程:一、赏美景,揭诗题。、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天门山的雄奇秀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出示课件,播放“西湖十景”;教师旁白简介,引导欣赏。)、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西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预设:美景如画、风景优美、如诗如画、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如人间仙境一般)、过渡揭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的景美、画美,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板题:饮湖上初

6、晴后雨齐读课题;指导停顿(板书:画上节奏),范读诗题;指名试读;按节奏齐读。 教学意图:美丽的“西湖十景”风光,优美的语言旁白,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拉近了学生与西湖的空间距离,又营造了阅读期待。二、解诗题,知诗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了解到文章的不少内容,古诗也不例外。那么,通过刚才读题,你读懂了什么呢?(预设:生:我知道了天气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生:我读懂了地点是在西湖的船上;生:我知道了诗人在饮酒;)(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在“湖”“晴”“雨”三字下方打上“”,并在“湖”的下方画箭号写上“西 湖”)、小结,简介诗人及背景(出示PPT简介苏轼):同学们,你们

7、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诗人苏轼在杭州做过通判,也就是现在的县长,他非常喜欢西湖。这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起初是阳光明媚,后来忽然下起了雨来。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教学意图:“题好一半文”,写作如此,教课亦如此。让学生自主解题并与知诗人、了解诗背景巧妙融合在一起,不显得生硬、突兀、枯燥。三、学字词,明节奏。、大诗人笔下的西湖到底是怎么美呢?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把诗句放声读一读,带拼音的生字多读两遍,读正确。(生自由读)、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出示PPT带生字读音诗文)潋滟(lin yn):指读、跟读提示都是前鼻

8、音说说这两个字跟什么有关谁把它所在的诗句读一读指读齐读。亦(y):指读、跟读怎么记住它把整句诗读一读指读齐读淡妆(zhung)浓抹:指读、齐读提醒读音怎么记住:换偏旁;联想:女孩爱化妆把整句诗读一读指读齐读、把整首诗连起来能读好吗?指名读;读古诗要读出诗的节奏、韵律,谁来试试;(点击PPT划上诗文节奏)画上节奏,小老师教读;按节奏齐读。教学意图:诗之美,美在语言优美,美在音律动听,读出诗句的节奏美、韵律美是古诗教学的重要环节。四、品诗句,赏诗景。、诗人苏轼如何用区区28个字为我们展现西湖美景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把这首诗读懂呢?、渗透读诗方法:指名说(预设:看注释、看插图、读题目、读诗句、查字典

9、、联系上下文、搜集资料)(出示PPT学诗好方法)、同学们学习古诗的方法真不少,请选择其中的一两种方法,自己读读诗句,想想:这首诗写了西湖什么样的美景?晴、雨时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诗人又有怎样不同的感受?然后与同桌的交流。教学意图:当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自身的经验方法得到认可时,对学习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里调动学生了已有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使学习本诗有法可循,化难为易,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可谓一举两得。、看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一定大有收获。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句写“初晴”,哪句写“后雨”?、赏“西湖之晴”。齐读诗句。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提示说的顺序 “什么时候,哪里

10、怎么样了?你是怎么读懂的?(预设:看图,看注释)(板书:潋滟 )“潋滟”两字我们一看部首就知道跟水有关,水怎样?(波光闪动)你还能用什么词来说?(波光粼粼、碧波荡漾、金光闪闪)真美啊,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晴天里。假如,你正和苏轼坐在船上同游,你会看到什么美景?(出示PPT晴天西湖)(点击PPT出示句式)想象说话:_的阳光洒在西湖上,西湖_。孩子们,在你们的描述中,这一缕缕金光使西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美得恰到好处,难怪苏轼赞叹道:(点击PPT出示诗句)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我们也不禁赞叹道: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赏“西湖之雨”。正当诗人和朋友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美景中时,忽然天气发生了什

11、么变化呢?谁来说说?读诗句,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吗?你是如何读懂诗句的意思?看文中插图:指导由近及远观察。近处的亭台楼阁,依依垂柳还依稀可见,而远处的呢?看上去怎样?(预设:朦朦胧胧,云雾迷漫,隐隐约约,若隐若现)诗中用哪个词来形容刚才的这番情象?(山色空蒙)(板书:空蒙)(出示PPT雨天西湖)这时,你在湖上又能看到什么情景呢?(点击PPT出示句式)想象说话:_的雨洒在西湖上,西湖_。小结:是啊,这雨天中的西湖也真是奇妙无比,难怪诗人又一次赞叹道:(点击出示诗句)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也情不自禁再赞叹道: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教学意图:设计两处看课件想象说话,由想象画面引领学生走

12、进诗句意境,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想象之窗,插上想象之翅,使西湖晴雨之美鲜活灵动起来7、个性赏读“晴雨西湖”(出示PPT晴雨诗句) 晴雨两种天,西湖两样美!孩子们,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么美的诗句读好呢?(注意停顿、重音、有感情)生自由练读反馈练读情况,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预设:生1:因为这两种景色我觉得都很美,我把“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读重音。 生2:因为我觉得晴天雨天是两种不同的天气,西湖才有两种不同的美,所以我把“晴”和“雨”读重一点。生3:我把“方好”和“亦奇”读得重,因为晴天的水光潋滟,让人觉得特别美好,雨天的山色空蒙让人觉得特别奇妙。)小结:同学们,你们的不同朗读都很美,老师都喜欢

13、。我们用不同的解读美美地读读这两句诗。师激情引读:两种“景色”都很美:_,_。两种“天气”都很好:_,_。两种“感觉”都很妙:_,_。教学意图: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两句诗的朗读指导没有作统一要求,不把教师的感受理解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揣摩,从而盛开出他们最珍贵最独特的思维之花,理解之花。8、赏“西子西湖”你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我们带进了优美的湖光山色之中,这么美的西湖你要用什么来比喻呢?(预设:美丽的西湖像一幅美丽的画;人间仙境)诗人用什么来比喻西湖?(西子)你从哪里知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板书:西子)(出示PPT简介西施)了解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14、并称四大美人。这么美的西施,诗人怎么赞美她呢?(淡妆浓抹总相宜)(板书:淡妆浓抹)联系生活实际:妈妈阿姨平时化淡妆及六一节同学上台表演化浓妆的模样,理解“淡妆浓抹”。(点击PPT出示淡妆浓抹对比图)西施到底是淡妆好还是浓抹好啊?(都好) 因为西施本来就很美,所以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淡汝浓抹只是赞美西施吗?(还用来赞美西湖)师:美丽的西湖晴天美,雨天也美,真是,生读:淡妆浓抹总相宜。师:美丽的西子淡妆美,浓抹也美,真是,生读:淡妆浓抹总相宜。(板书:总相宜)小结:所以诗人把美丽的西湖比作了西子,从此西湖就有了一个人景合一、美妙动听的名字西子湖(板书:在“西湖”之中加上“子”字),同学们一

15、起美美地喊一下她的名字。 教学意图评价:“西施”是诗中意象,苏轼借西施比喻西湖。此处借课件图片,借旁白语言,借想象生活,重墨渲染西施之美,让学生感受到西施之美,感受到西湖之美,更感悟到文字之传神。五、诵诗句,悟诗情。1、苏轼一天之中就领略了西湖晴雨不同的美,他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高兴)2、带上这样的好心情,我们把整首诗美美地读一读。(男苏轼、女苏轼)(3、(出示PPT配乐诗文)配上美妙的音乐,带上美好的心情我们一起读。4、这么美的诗让我们把它背下来,把西湖美景深深印在脑海中。(谁来试试,指名背齐背)教学意图:音乐是流动的画,出水莲之优雅柔婉非常接近诗句意境,诗句在音乐的伴奏之下,无疑引领

16、学生感受到带情感的画面。六、荐诗篇,重积累。1、这就是美丽的西子湖,多少文人墨客为她写下美妙诗篇。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写西湖的诗,你搜集到哪些,我们一起来分享。2、老师也搜集到两首写西湖的诗,我们一起来读读。2、(出示PPT拓展诗文)引入古诗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生读诗4、师简述诗景5、让我们在琅琅书声中结束今天的课堂吧!师生齐读诗句。教学意图:拓展两首写西湖的诗,带领学生领略了西湖的别样美,加深理解。拓展能以点带面,抛砖引玉,借助课堂拓展延伸,大量阅读,让古诗教学洋溢鲜活魅力。5、作业:、背诵本课古诗、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描写西湖的诗歌读一读背诵。附板书设计: 饮 湖 上 初 晴

17、后 雨 西子湖 潋滟 空蒙 总相宜 西 子 淡汝浓沫 放飞想象 多元诵读 个性体验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古诗文的教学与古诗文文化的传承。在我们的教材中,收有大量的优秀古诗文。教学这首古诗,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歌的节奏、音韵之美;二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和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上。由于教材中对诗已作注释,我对诗句不作过多的讲解,让学生借助注释等多种已有的经验方法理解题目和诗句的意思。另外,借助图画引导学生对诗中所描写的景象进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

18、诗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个人觉得本堂课教学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一、放飞想象,体会古诗意境美。诗的意境是诗的灵魂,入境是古诗的根本,也是难点。本诗仅28字,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凝炼的诗句所描绘的意境呢?唯有充分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用丰富想象使美景清晰丰盈起来。课堂上我边引导学生读诗句,边借助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想象。看课件想像说话:“_的阳光洒在西湖上,西湖_。”和“_的细雨洒在西湖上,西湖_。”学生的丰富想像使西湖美景如在眼前,为下面的美读,为理解贴切的比喻打下了基础。教学中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妈妈、阿姨平时化淡妆的样子及六一节同学上台表演时化浓妆的模样,轻而易举理解了

19、“淡妆浓抹”,感受到西施之美,从而感受到西湖之美。二、多元诵读,品味古诗语言美。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美文需美读。”同样,美诗需美读!诵读是教学的骨肉!在40分的课堂上,琅琅的书声一直贯穿课堂始终。我设计了各种形式读,引导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地诵读诗句。从初读的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律,到细读时的品读、理解读、赞叹读到最后熟读成诵,步步深入,层层加深。读的形式有: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教读、师生齐读、配乐齐读、回环复沓的引读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孩子们兴趣盎然,一直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到学习中来。他们反复吟诵,仔细品味,感受到古诗的语言之美。三、个性体验,感悟古诗独特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

20、雷特。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欣赏了“晴、雨”两种天气的西湖美之后,两句诗的朗读指导没有作统一要求,不把我的感受理解强加给学生。我引导孩子“晴雨两种天,西湖两样美”,你们想怎么美美地读这两句诗呢?我提醒学生注意节奏和重音,尔后让孩子们自由试读。短短的两句诗,孩子们有了三种不同的解读:有的重读“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因为他们觉得这两种景色真美;有的认为因为“晴雨”的两种不同的天气使西湖有不同的美景,重读“晴”和“雨”;还有的则觉得西湖晴天让人感觉很美好,雨天让他觉得很奇妙,这两种感觉都使人心旷神怡,所以重读“方好”和“亦奇”。孩子们的三种精彩解读让我无比欣喜,这真是本课的一大亮点。且不去评他们的解读对与否,只要他们去思考了,这就是他们最珍贵最独特的感受体验了。这就是我课堂上想要的了!我又不失时机地引导全班孩子用这三种不同的方式把两句诗美美地读了一遍又一遍!感受到了古诗独特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