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理学重点 By WGD&XZY第一章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1、药物: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特点:安全、有效、质量可控2食物:安全,不一定有效。 3毒物:有效,但不安全。但三者之间无绝对界限,药物与毒物仅存在用量的差异。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体内过程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药物作用:严格地说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或原发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药物效应:也称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实际上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或形态的改变药物作用的类型 1 根据
2、用药目的可分为: 对因治疗:针对病因所进行的治疗。(治本)如:用抗生素消除体内致病菌。 对症治疗:改善症状所进行的治疗。(治标)如:用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2按药物作用的部位来分局部作用:指药物在吸收入血以前对其所接触组织的直接作用如局麻药对感觉神经的麻醉作用,滴眼药水的扩瞳作用,口服硫酸镁的导泻作用及某些外用药的作用全身作用:指药物吸收进入血循环后引起全身多种器官系统的反应,又称为吸收作用3、按药物的作用产生的先后来分原发作用:又称直接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最先产生的作用,如洋地黄直接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继发作用:又称间接作用,是由直接作用所引起,如:洋地黄强心后使心输出量肾血流量尿量,有利于消
3、除心性水肿。洋地黄的利尿作用就为间接作用。 药物的基本作用: 1.调节功能:使机体原有机能活动称为兴奋;使机体原有机能活动称为抑制2.抗病原体及抗肿瘤3.补充不足:补充机体代谢所需的激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效应的专一性称为选择性。选择性决定药物引起机体产生效应的范围。特点:选择性是相对的,与剂量有关。如咖啡因在小剂量时主要兴奋大脑皮层,剂量加大可兴奋延脑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选择性高的药物针对性强,作用单纯;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广泛,针对性差,副作用多。剂量:药物每天所的用量。是决定血药浓度和药物效应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药物的剂量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血药浓度)的高
4、低和药理效应的强弱成正比。无效量最小有效量常用量极量最小中毒量中毒量最小致死量致死量量效曲线 1.量反应:药理效应的强弱可用连续增减的数量来表示。如心率、血压、血糖浓度、尿量、平滑肌的舒缩等(或用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2.质反应:有些药理效应只能以阴性或阳性表示。故又称全或无反应。如死亡、睡眠、惊厥、麻醉等,必需使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效能:指药物可产生的最大效应,在量效曲线上指曲线的最高点,也就是药理效应的极限。效价:指的是产生一定效应时药物所需剂量。效能与强度的区别:强度高的药用量小,效能高的药效应强。一般说来,效能高比强度高更有实际意义。3.量效变化速度:常用直线化后的
5、斜率表示。斜率较陡,提示药效较剧烈;斜率较平坦,提示药效较温和。量效曲线的对称点在50处,此处斜率最大,对于剂量变化的反应最灵敏,称之ED50,可以代表药物的效价强度。 量效曲线反应以下规律 药物必须达到一定剂量才能产生效应;在一定范围内,效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加;效应的增加有一定极限,此极限称为药物的最大效应或效能,超过此极限,剂量再增加,效应不再增加;阈剂量与最大效应间的差距反映曲线坡度。 4.质反应量效曲线 半数有效量: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剂量或浓度。分别用半数有效剂量(ED50 )及半数有效浓度(EC50 )表示。如果效应指标为中毒或死亡则改为半数中毒剂量(
6、TD50 )、半数中毒浓度(TC50 )或半数致死剂量(LD50 )及半数致死浓度(LC50 )表示。 5.药物安全性的指标治疗指数(TI): LD50 /ED50 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是药物安全性的指标。(2)安全指数(SI):对于治疗效应和致死效应量效曲线不平行(或曲线斜率交平坦)的药物,可用安全指数,即LD1/ED99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3)安全范围:较好的药物安全性指标是ED95 LD5 之间的距离,称为安全范围,其值越大药物越安全。 构效关系:药物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或毒性之间的关系。意义:深入认识药物作用; 定向设计药物结构;研制开发新药 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所产生的不利于机体的作
7、用统称。 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是与治疗作用同时发生的药物固有的作用。副作用可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一般较轻微,多为可以自行恢复的功能性变化,但难以避免。 特点:可知性:是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可预知 ;可变性:随着治疗目的不同而改变 可逆性 :停药后多可以自行恢复。 毒性反应:主要指用药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以及个体敏感性过高时所发生的机体损害性反应急性毒性 :服用剂量过大,立即发生 ;慢性毒性 :长期服用蓄积后逐渐发生 变态反应:是少数过敏体质的病人受某些药物刺激后发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也称为过敏反应。特点: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用药理拮抗药解救无效;反应严
8、重度差异很大,可能只有一种症状,也可能多种症状同时出现;与剂量无关(青霉素的例子); 过敏反应不易预知。 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如:服用巴比妥类引起的“宿醉现象”;大剂量呋塞米(速尿)、链霉素引起永久性耳聋。 继发反应:指药物发挥治疗作用后产生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继发的葡萄球菌性肠炎。 特异质反应:是一类药理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与个体生化机制异常或基因缺陷有关。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极敏感或极不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多与药物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如:先天性血浆胆碱酯酶缺乏的人对骨骼肌松驰药司可林特
9、别敏感。先天性G6-PD缺乏者服用磺胺及伯氨喹啉后可发生溶血。药物的“三致作用”: 致癌导致肿瘤发生;致畸胎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致突变使DNA分子中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基因突变).药物依赖性躯体依赖性也称生理依赖性:是由于反复用药造成的身体适应状态,一旦中断用药,可出现强烈的戒断症状。精神依赖性也称心理依赖性:是指用药后产生愉快满足的感觉,使用药者存在精神上要周期性或连续用药的欲望以达到舒适感 。 停药反应: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又称回跃反应如: 长期服用可乐定降血压,停药次日血压将剧烈回升。 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上、或胞浆内或细胞核内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大分子蛋白质
10、,它们能选择性地识别和结合配体,并通过中介的信息转导与放大系统触发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受点:受体分子中与配体的结合位点称为受点。 配体:是指能与受体匹配结合的内源性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或结构特异的药物。受体特点:特异性:只能与化学结构特异的配体结合;饱和性:说明受体有限;可逆性:解离成受体和原药;敏感性:药物易与之结合,小量即引起明显效应。 药物与受体结合:1亲和力和内在活性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内在活性:药物与受体结合后能进一步引起生物效应的能力2激动药: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的药物称为受体的激动药,或者说有内在活性的配体称为激动药。 3拮抗药: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但
11、无内在活性,即本身不引起生理效应,却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的药物称为受体的拮抗药或阻滞药,或者说无内在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竞争性拮抗药:可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其与受体结合是可逆的。激动药通过增加剂量和拮抗药竞争结合部位,最终能使量效曲线的最大效应达到原来的高度。非竞争性拮抗药:与受体的结合较牢固,它能引起受体构型的改变,从而干扰激动药与受体的正常结合,增加激动药的剂量不能使量效曲线达到单独使用时的最大效应。4部分激动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弱,当其单独作用时呈现较弱的激动作用,而当另有激动药存在时,则呈对抗其他激动药作用,这种药物称为受体的部分激动药受体储备
12、:药物只需占领小部分受体即可产生最大效应,未被占领的受体称为储备受体,储备受体与非储备受体之间并无质的差异受体调节:1衰减性调节:指长期使用激动剂后受体的数量减少,又称向下调节。 2上增性调节: 指长期使用拮抗剂后受体的数目增加,又称向上调节。第三章 药物的体内变化药动学1.药动学的概念、内容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简称药动学。药动学主要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排泄的规律及影响因素,以及上述变化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或速率)过程。2.药物转运的方式、特点、影响脂溶扩散的因素一、被动转运 脂溶扩散:不耗能,顺浓度差,不需载体,无竞争性与饱和性膜孔扩散:特点同脂溶扩散
13、二、载体转运 主动转运:逆浓度差,耗能,需载体,有竞争和饱和性易化扩散:顺浓度差,不耗能,需载体,有竞争和饱和性影响脂溶扩散的因素:a、膜面积和膜两侧的浓度差 b、药物的脂溶性,脂溶性高,易吸收 c药物的解离度,解离度低,易吸收 d、药物的pKa及药物所在环境的pH3.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a与血浆蛋白结合率 原型高的药,作用强,快;结合型高的药,作用弱,维持时间长b细胞膜屏障 脂溶性高,小分子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c体液的pH值 弱酸性药,在细胞外液浓度较高;弱碱性药,在细胞内液浓度较高d其他:再分布;局部器官的血流量(心脏脑其它); 药物与某些组织器官的亲和力(碘甲状腺)4.药物代谢的主要部位,
14、代谢的结果,影响代谢的因素,药酶诱导剂或抑制剂主要部位肝,其次是肠、肾、肺等代谢结果主要是灭活,使药物的水溶性、极性增高;小部分是活化。影响因素药酶诱导剂 增强药酶活性的药物 eg:安眠药 使药物作用下降 药酶抑制剂 减弱药酶活性的药物 eg:氯霉素、西咪替丁 使药物作用上升5.药物排泄的部位,影响肾排泄的作用部位肾脏(胆汁,其它)影响因素a肾功能 b尿液的pH c药物间的竞争抑制6.稳态血药浓度的概念,经过几个T1/2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加快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应采取什么措施?药物的吸收与消除速度相等,血药浓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称稳态血药浓度每隔一个T1/2,衡量用药一次,经过4-6个 T1/2体
15、内药量可达稳态血药浓度首剂加倍,再每隔一个T1/2,衡量用药一次,可迅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7.半衰期的概念、意义、主要影响因素血浆半衰期: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意义:反映药物消除速度,决定给药的间隔时间 一次用药,经过4-6个半衰期,体内药物消除95%左右影响因素:肝肾功能8.生物利用度的概念、意义概念:是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 意义:1.从制剂方面而言,剂量和剂型相同的药物,如果厂家地制剂工艺不同,甚至同 一药厂生产的同一制剂的药物,仅因批号不同,都可以因药物的晶型、颗粒大小 或其他物理特性,以及药物的生产质量控制等发生改变,从而使药物的生物利用 度发生明显的改
16、变,导致时间-药物浓度曲线的改变 2.从机体方面而言,剂量、剂型甚至制剂都完全相同的药物,因为在不同生理或 病理条件下应用,也可引起生物利用度的改变,使时间-药物浓度曲线发生改变9.表观分布容积 表观分布容积(Vd):是指药物进入机体后,在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的容积量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递质:当神经冲动到达末梢时,从末梢释放的一种化学传递物称为递质.递质传递神经的冲动和信号,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自主神经系统冲动传导的化学递质主要有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合成:胆碱和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化酶的催化下合成。 贮存:与ATP囊泡蛋白一起贮存于囊泡释放:胞裂外排,“量子释放”。消除:
17、胆碱酯酶水解失活去甲肾上腺素合成:酪氨酸 多巴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贮存:与ATP和嗜铬颗粒蛋白结合存于囊泡释放:胞裂外排消除: a 主要方式: 再摄取-摄取1神经系统 (75-95%), 摄取2非神经系统 进入血液循环 b 次要方式: 酶灭活 末梢胞浆内线粒体膜MAO,其他组织内MAO、COMT递质分类1.乙酰胆碱Ach 胆碱能N:副交感N,运动N,交感N节前纤维,极少部分交感N节后纤维2.去甲肾上腺素NA 肾上腺素Adr 肾上腺素能N:大部分交感N节后纤维传出神经的生理效应1.Adr受体兴奋的生理功能Adr:皮肤粘膜,内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瞳孔扩大Adr1:兴奋心脏Adr2:扩支气管,扩
18、冠状动脉,骨骼肌血管2.胆碱受体兴奋的生理功能AchM:(-)心肌,缩血管 (+)胃肠道平滑肌,舒张括约肌,腺体分泌增加,缩瞳AchN2:骨骼肌兴奋AchN1:神经节兴奋 ( Ach NA ) 交感N 肾上腺 节后纤维 内脏() 植物N N节 ()传出N 副交感N节前纤维 N节 器官(M) 运动N 骨骼肌(N2) 胆碱受体:受体(毒蕈碱型受体) 分布:胆碱能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效应:心脏抑制,眼内肌兴奋,胃、肠、膀胱及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血管舒张,腺体分泌, 阻断剂:阿托品N受体(烟碱型性受体)N1(N元型)N节N元兴奋六甲季铵 N2 (肌肉型)骨骼肌骨骼肌兴奋筒箭毒碱肾上腺素能受体: a受
19、体a1皮肤、黏膜、内脏血管,瞳孔开大肌血管收缩血压降低,肌肉收缩哌唑嗪 a2突触前膜血压降低育亨宾b受体b1心脏心脏兴奋(收缩力,心率,传导) 美托洛尔 b2平滑肌、骨骼肌血管、冠状动脉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布他沙明第六章 拟胆碱药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无临床实用价值,主要作为药理学研究的工具药。 毛果芸香碱(匹鲁卡品)【药理作用】选择性(直接)激动M受体,产生M样作用对眼睛和腺体的作用明显,对心血管的影响小。1.对眼睛的作用: (1)缩瞳:兴奋虹膜的瞳孔括约肌上的M受体,使虹膜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2)降低眼内压:(房水产生量回流眼内压)缩瞳 前房角间隙扩大 回流(3)调节
20、痉挛: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大,近物清楚,远物模糊称调节痉挛。2.对腺体作用:明显增加汗腺、唾液腺的分泌。3.对平滑肌的作用: 肠道、支气管、子宫、膀胱、胆囊和胆道平滑肌兴奋性都增加。【临床应用】1.青光眼: 是青光眼首选药物。 特点:作用快、温和、短暂,刺激性小,渗透性好2.虹膜炎: 与扩瞳药交替使用,防止虹膜与晶状体粘连。3.口腔干燥: 口服增加唾液腺的分泌,可治疗颈部放疗后的口腔干燥。同时汗液分泌也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眼科局部用药无明显不良反应。剂量过大或口服给药时可出现M受体过度兴奋的症状。可用阿托品对抗。注意:滴眼时应压迫眼内眦,防止药液吸收产生副作用。N胆碱
21、受体激动药烟碱(尼古丁):是烟叶中的主要成分。二、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药理作用】1.兴奋骨骼肌:抑制AChE、激动N2-R、促进ACh释放2.收缩平滑肌:对胃肠道和膀胱平滑肌有较强的兴奋作用 【临床应用】1.重症肌无力2.手术后腹气胀、尿潴留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解救肌松药过量中毒【不良反应】过量:“胆碱能危象”禁忌:机械性肠梗阻、支气管哮喘、尿路阻塞等三、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有机磷酸酯类有机磷酸酯类主要用作农业及环境杀虫剂 中毒途径::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吸收引起中毒中毒机制:有机磷酸酯类为持久性(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与胆碱酯酶形成稳定的,难水解的磷酰化胆碱酯酶,使胆
22、碱酯酶失去水解Ach能力,Ach大量堆积而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若抢救不及时,AchE可在短时间内“老化”而失去重新恢复活性的能力急性中毒症状:1.M样症状;2. N样症状;3.中枢症状:先兴奋后抑制,昏迷、血压下降、呼吸中枢麻痹主要死亡原因用药解毒:1、阿托品(对症治疗),阻断M受体,迅速消除M样症状,早期,足量,持续用药, 直至阿托品化后逐渐减量并延长给药间隔时间,直至症状、体征消失24小时以上才能停药2、胆碱酯酶复活药(对因治疗),氯磷定,解磷定,双复磷等能复活AchE解毒机制: a.解磷定与磷酰化胆碱酯酶形成磷酰化解磷定,使AchE复活. b.直接与游离毒物结合,防止其继续毒害AchE.
23、主要用于中、重度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效果随不同有机磷而异,对内吸磷、马拉硫磷和对硫磷中毒的疗效较好;对敌百虫、敌敌畏中毒的疗效稍差;对乐果中毒则无效。氯磷定恢复酶活性作用在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处最为明显,可使肌束颤动消失或明显减轻;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较大剂量才对中枢中毒症状有一定疗效;不能直接对抗体内已积聚的Ach,故必须与阿托品合用。第七章 抗胆碱药一、M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类生物碱:均提取自茄科植物,有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及樟柳碱等,它们化学结构均相似。 阿托品【药理作用】竞争性阻断M受体,较大剂量可阻断N1受体。 1.抑制平滑肌:松驰多种内脏平滑肌 特点:对过度活动或痉挛的平滑肌
24、松驰作用较显著;胃肠膀胱胆管、输尿管、支气管2.抑制腺体分泌:唾液腺、汗腺泪腺.呼吸道腺体胃腺3.对眼的作用(与毛果芸碱相反):强而持久(1)散瞳:阻断虹膜括约肌M受体. (2)眼内压升高:虹膜退向四周边缘,前房角变窄阻碍房水回流.(3)调节麻痹:睫状肌松弛,拉紧悬韧带,使晶状体变扁平,屈光度降低,以致视近物模糊,视远物清楚4.心血管系统作用:(1)心率:较大剂量(1mg) HR,阻断窦房结M2受体,解除迷走神经 对心脏的抑制。(2)血管:治疗量对血管、血压无明显影响,大剂量解除小血管痉挛,可 能与代偿性散热反应和直接扩张血管有关。5.兴奋中枢:治疗剂量(0.5mg)兴奋作用不明显;较大剂量(
25、12mg)可轻度兴奋延脑和大脑;中毒剂量(10mg),由兴奋转入抑制(昏迷等【临床应用】1.内脏绞痛:胃肠绞痛膀胱刺激症胆绞痛和肾绞痛(胆绞痛,肾绞痛与镇痛药合用)2.腺体分泌过多(1)全身麻醉前给药;(2)严重盗汗和流涎症3.眼科:(1)虹膜睫状体炎:常与毛果芸香碱 (2)检查眼底,验光配镜,使调节麻痹,晶状体固定。现少用,仅儿童验光时用4缓慢型心律失常:治疗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窦房阻滞、房室阻滞等缓慢型心律失常。5抗休克:在补充血容量的前提下,大剂量阿托品通过解除血管痉挛,舒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而使回心血量及有效循环血量增加,血压回升,用于治疗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菌痢、中毒
26、性肺炎等所致的休克。但休克伴有高热或心率过速时禁用。6.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不良反应】1.副作用:口干,心悸,视力模糊,皮肤潮红等。2.过量中毒:幻觉,谵妄,精神错乱,高热.严重时可由中枢兴奋转入抑制,出现昏迷,血压下降,呼吸抑制中毒的解救:对症:吸氧、人工呼吸;药物对抗:安定、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毒扁豆碱. 【禁忌证】: 青光眼、前列腺肥大、麻痹性肠梗阻山莨菪碱:解除平滑肌痉挛选择性较高,已广泛代替阿托品用于胃绞痛;改善微循环作用明显;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很少中枢兴奋作用;抑制腺体分泌及扩瞳作用弱于阿托品前列腺肥大及青光眼忌用东莨菪碱:中枢抑制作用强:中药麻醉;抗晕止吐:晕动病,妊娠呕吐及放
27、射病呕吐;中枢抗胆碱作用:帕金森病;抑制腺体分泌作用强:+ 麻醉前给药哌伦西平、替伦西平 选择性M1受替阻滞药作用: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分泌 用途:消化性溃疡二、N1 胆碱受体阻滞药又称神经节阻断药,阻断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的传递功能,如:六甲双铵、美加明、咪噻芬应用:高血压危象及高血压脑病(副作用多,如体位性低血压,尿潴留等)三、N2胆碱受体阻断药也称骨骼肌松弛药,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N2受体,妨碍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松弛除极化型:琥珀酰胆碱对N2受体产生持久除极化作用,对Ach的反应减弱或消失【药理作用】1.先出现短时的肌束颤动;肌松作用出现快,持续时间短(28min),易于控制。 2.骨骼
28、肌松弛有一定的顺序: 颜面部 颈部 肩胛 腹部四肢 呼吸肌 【临床应用】气管内插管,食道镜等操作。重复给药或静滴用于较长时间的手术; 有强烈窒息感(4-5min)禁用于清醒的患者。非除极化型:筒箭毒碱竞争性阻断运动终板上N2受体与Ach结合吸入性麻醉药如乙醚和氨基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能加强此药的作用;与抗胆碱酯酶药之间有拮抗作用,过量时可用新斯的明解毒;有神经节阻断作用。因药源有限,临床已少用第八章 拟肾上腺素药一、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NE) 【药理作用】 非选择性激动1、2受体。对1受体作用较弱,对2受体几无作用。1、收缩血管:激动血管平滑肌受体,使血管收缩。作用强度:皮肤粘膜血管肾血管
29、脑肝肠系膜血管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舒张,系由心肌代谢产物(腺苷)增加所致。 2、兴奋心脏:激动1受体,心缩力增加,传导加速。在整体情况下,由于血压升高,可使心率减慢。3、升高血压:小剂量时因心脏兴奋,故收缩压,此时血管收缩作用尚不十分剧烈,故舒张压不多,脉压略加大。较大剂量时,因血管强烈收缩,舒张压明显,脉压变小。 4其它:对平滑肌、代谢的作用均较弱,仅在很大剂量时才出现血糖升高。对于孕妇,可增加子宫收缩频率。 【临床应用】1、上消化道出血: 1-3 mg适当稀释后口服 2、休克和低血压:仅限于某些休克如早期神经原性休克和药物中毒,腰麻等引起的低血压。【不良反应】局部组织缺血坏死;急性肾功能衰
30、竭;停药后的血压下降禁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器质性心脏病及无尿病人间羟胺 (阿拉明)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压作用弱而持久。收缩肾血管较弱。因此常代替NA用于各型休克早期和药物中毒或腰麻引起的低血压二、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AD) 【药理作用】1.心脏:激动心脏1受体,心肌收缩力,心率, 传导,心输出量.2.血管:(1)皮肤、粘膜和腹腔内脏血管收缩(受体占优势). (2)骨骼肌和冠脉血管舒张(2受体占优势).3.血压:(1)小剂量:收缩压,舒张压不变或(b2受体对低浓度AD较敏感),脉压.(2)大剂量:收缩压和舒张压(1受体对高浓度AD较敏感),并反射性HR。(3)AD升压作用的翻转:先给于受
31、体阻断药,AD的升压作用可被翻转为降压作用。4、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兴奋支气管平滑肌上的2 受体5.提高代谢:促进糖原、脂肪分解,增加组织耗氧量【临床应用】1.心跳骤停:用于溺水,严重疾病,药物中毒等所致的心跳骤停(静注或心内注射)。2.抗过敏性休克:为抢救过敏性休克(如青霉素和破伤风抗毒素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 3.支气管哮喘发作:因不良反应,仅用于急性发作4.与局麻药配伍: 收缩局部血管,延缓麻醉药吸收,延长麻醉时间,减少吸收中毒,但禁用于肢体远端部位手术,以免引起局部坏死5.局部止血:鼻黏膜和齿龈出血禁用: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硬化、甲亢、糖尿病麻黄碱:作用较弱,用于支气管哮喘
32、,轻症和预防发作 三、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药理作用】激动1和2受体。 1.兴奋心脏:激动心1受体正性肌力和正性频率;2.舒张血管:舒张冠脉及骨骼肌和腹腔內脏血管;3.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增大;4. 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激动支气管2受体5.促进代谢:糖原.脂肪分解, 组织耗氧量【临床应用】1、心跳骤停:心内注射; 2、II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3、支气管哮喘:舌下或气雾吸入能控制急性发作。4、休克:适用于血容量已补足而心输出较低,外周阻力较高的休克(低排高阻型)禁用:冠心病、心肌炎和甲亢病人四、.及DA受体激动药多巴胺【药理作用】1.兴奋心脏:高浓度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输出量增加;一
33、般对心率影响不大,大剂量作用也较弱2.血管和血压:小剂量,激动DA受体,肾.肠系膜和脑血管冠脉舒张,激动受体,皮肤粘膜及骨骼血管收缩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略升高或不变.;较大剂量,兴奋血管受体血管明显收缩,BP3.对肾脏的影响:肾血管舒张,肾血流及肾滤过率增加,排钠利尿。 【临床应用】1.休克:各种休克,尤适于心输出量降低、肾功能不全、尿量少的休克,是最常用的抗休克药,中毒性休克首选药2.急性肾功能衰竭:常与利尿药合用【不良反应】偶见恶心、呕吐。剂量过大或滴注太快可致心律失常 。第十一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抗肾上腺素药:一类能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本身不激动或较少激动受体,却阻断了NA或肾上腺素受
34、体激动药的作用,又称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一、受体阻断药能选择性地阻断受体,从而对抗NA或拟肾上腺素药的作用。能使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这个现象称为“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1.短效类(竞争性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药理作用】1.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阻断受体和直接舒张血管,小动脉和小静脉扩张,血压下降;2.兴奋心脏,加快心率:血压下降,反射性兴奋心脏;阻断神经末梢突触前膜2受体,促进NA释放;3. 拟胆碱作用和组胺样作用 【临床应用】(1)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肢端动脉痉挛的雷诺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静滴NA外漏:局部浸润 (3)急性心梗和充血性心力衰竭:通过扩 张小动脉和小静脉
35、,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4)休克:扩张血管,增加心输出量 (5)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此病引起的高血压危象以及手术前准备. 【不良反应】胃肠道平滑肌兴奋所致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诱发溃疡;注射给药有时可引起心动过速、心绞痛及体位性低血压禁忌:冠心病、胃炎、胃及十二指畅溃疡病患者慎用,严重动脉硬化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长效类(非竞争性受体阻断药): 酚苄明 特点:1、生物利用度低(20%30%);2、局部刺激性强,仅作静脉注射;3、起效慢、作用强大而持久(脂溶性大,大量分布于脂肪缓慢释放,排泄慢,一次用药,可维持3-4天)【临床应用】 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闭塞性脉管炎;休克; 嗜铬细胞瘤的治
36、疗. 二、受体阻断药【药理作用】1、心血管系统: 抑制心脏:阻断心1受体,使心率,收缩力,心输出量,心肌耗氧量;收缩血管:阻断血管2受体及心脏抑制反射地兴奋交感神经, 引起血管收缩,使肝,肾等器官和冠脉血流量减少。 2、收缩支气管:阻断支气管平滑肌2受体,使平滑肌收缩。3、减慢代谢: 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脂肪分解; 减弱AD引起的升血糖反应。4、抑制肾素释放:可使BP。5、内在拟交感活性:吲哚洛尔等除能阻断受体外,还具有微弱的受体激动作用。6、膜稳定作用: 受体阻断药能降低细胞膜对Na+,K+等阳离子的通透性,但在常用量时与治疗作用无关。【临床应用】1、过速型心律失常;2、心绞痛、心肌梗死:
37、(1)降低心肌耗氧量;(2)降低血粘度,防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3、高血压病;4、甲亢和甲亢危象的辅助治疗、偏头痛、青光眼【不良反应】1、诱发或加剧支气管哮喘:哮喘病人禁用; 2、心脏抑制:禁用于严重心功能不全、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外周血管痉孪性疾病; 3、反跳现象:长期治疗后突然停药,可引起病情恶化,可能是受体向上调节(体数目增多)所致。普萘洛尔首过效应明显,生物利用度低,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对b1,b2-受体无选择性。HR,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 BP;房室传导 ,呼吸道阻力。美托洛尔为选择性b1受体阻断药,对b2受体阻断作用较弱。降压效果比较好,维持时间比较长,每天给药2次;无
38、内在拟交感活性拉贝洛尔对a1受体和b受体均有竞争性阻断作用,对b受体阻断作用比a1受体强510倍。可减慢心率,减少心排出量;适应于各型高血压病的治疗。第十五章 镇静催眠药镇静药:轻度抑制中枢,缓解或消除烦躁不安。 催眠药:促进和维持近似生理睡眠。正常生理性睡眠可分为慢波睡眠(非快动眼睡眠,NREMS)和快波睡眠(快动眼睡眠,REMS)。一、苯二氮卓类长效类:T1/224h,地西泮(安定)、氯氮卓、氟西泮; 中效类:T1/2:6-24h,硝西泮; 短效类:T1/2 6h,三唑仑、奥沙西泮 、艾司 唑仑【药理作用】1抗焦虑作用:小于镇静剂量就有明显抗焦虑作用,可能作用机制:抑制大脑、边缘系统中脑的
39、过度活动。2镇静催眠作用:入睡潜伏期 ,夜间觉醒次数,睡眠时间,醒后自觉恢复精力。 抑制慢波睡眠的深睡时相,但停药后反跳较轻,无麻醉作用。3抗惊厥与抗癫痫作用:缓解、消除惊厥;抑制癫痫灶异常放电的扩散。4.中枢肌松作用:抑制脊髓神经元多突触反射。作用机制:BDZ与GABAA 受体(亚单位)结合增强中枢抑制性递质GABA与受体(,亚单位)的亲和力 Cl-通道开放 Cl-内流 突触后膜超极化 神经系统兴奋性主要作用部位:抗焦虑大脑皮层、边缘系统、中脑;催眠脑干【临床应用】1.抗焦虑;2.失眠;3.手术前镇静4.癫痫持续状态:地西泮是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5.惊厥:临床用于破伤风、子痫、小儿高烧惊厥、
40、药物中毒惊厥。【不良反应】头昏、嗜睡、乏力、记忆力下降、共济失调等;静脉注射过快可抑制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易透过胎盘到达胎儿,临产妇禁用;易经乳汁排出,哺乳妇禁用;肝功能减退者、老人慎用。二、巴比妥类1.脂溶性越大作用越快越强,苯巴比妥巴比妥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可可巴比妥硫喷妥钠;2.容易产生依赖性及耐受性;3.过量易导致呼吸麻痹;4.主要用于抗惊厥治疗 可缩短REMS,改变正常睡眠模式,停药REMS易反跳性延长,伴多梦。 苯二氮卓类与巴比妥类的比较 巴比妥类 苯二氮卓类 缩短REM + +后遗作用 + 麻醉作用有 无安全度 较小 大依赖性 较大 较轻诱导肝药酶 + 三、其他镇静催眠药水合氯醛 :
41、催眠维持68h ;抗惊厥用于各种惊厥 不良反应:胃肠反应第十八章 抗精神失常药1.氯丙嗪的作用、用途、ADR作用:1.中枢神经系统 (1)安定、镇静,但感情淡漠,嗜睡,在安静情况下易入睡,但易觉醒 特点:快,易产生耐受性 (2) 抗精神病 一般需连续用药6周-6个月才能充分显效。能使精分症的躁狂、幻觉、妄想等症 状逐渐消失,理智恢复。不会产生耐受性。 (3)镇吐 小剂量抑制延脑的催吐化学感受区,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4)降温 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抑制机体的体温调节作用,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升降 (5)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2.外周神经系统 (1)阻断受体 降压(快速耐受性) (2
42、)阻断M受体 阿托品样作用 (3)内分泌系统(1多3少) 阻断下丘脑-垂体的多巴胺受体:催乳素分泌增加、性腺激素、糖皮质 激素分泌减少、生长素分泌减少用途:精神分裂症2.狂躁症3.呕吐 用于化学物质刺激性呕吐,对晕动性胃肠道刺激性呕吐无效4.低温麻醉及人工冬眠 氯丙嗪+哌替啶+异丙嗪=冬眠合剂ADR: 1.一般不良反应:a.嗜睡,中枢抑制,视物模糊、口干 b.阻断受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用NE,2.锥体外系反应 3.过敏反应4.内分泌紊乱 乳房肿大2.氯丙嗪抗精神分裂症的机理和特点机理:阻断中脑-皮质、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使多巴胺系统功能下降(脑内多巴胺神经通路:中脑-边缘系统、中脑-皮质、黑质-纹状体、下丘脑-垂体)特点:起效慢,不能根治,不易产生耐受性3.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用什么药不能用哪个药?为什么? 用去甲肾上腺素,禁用肾上腺素4.氯丙嗪降温、镇静的特点降温特点:在低温下,体温可小于37 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镇静特点:快,易产生耐受性5.氯丙嗪引起“锥体外系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