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4315248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川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银川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银川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银川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银川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银川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第一章 发展形势2第一节 “十二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2一、气象防灾减灾取得明显成效2二、气象业务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3三、市厅合作成效显著4四、气象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5五、气象科技与人才支撑能力明显增强5第二节 “十三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5一、现代都市农业和新型工业化发展对气象防灾减灾提出新要求6二、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为推进气象现代化提供了新动力6三、全面深化改革为气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了新环境7四、气象助力精准脱贫为推进气象现代化提供了新机遇7第二章 “十三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思路和目标7第一节 指导思想7第二节 发展理念8一、

2、突出创新发展,着力激发气象发展活力8二、推进协调发展,着力补齐气象发展的短板8三、重视绿色发展,着力引领气象发展新领域8第 1 页四、坚持开放内涵式发展,着力拓展气象发展的新空间9五、强化共享发展,着力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9第三节 发展目标9一、建设高效化的气象服务体系10二、建设精准化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10三、建设智能化的气象业务服务体系11四、建设一体化的生态文明气象保障体系11五、建设法制高效的气象管理体系11六、建设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11第三章 “十三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12第一节 构建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体系12一、继续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12二、提升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水

3、平12三、努力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13四、着力做好城市气象服务工作14五、继续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15第二节 构建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15一、推进气象预报精准化15二、推进气象服务现代化15三、推进气象观测自动化16四、推进气象信息化16第 2 页第三节 完善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17一、进一步优化气象科技创新环境17二、进一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17第四节 着力构建现代气象管理体系17一、全面深化气象改革,不断完善体制机制17二、推进气象法治建设,营造依法发展的良好环境18第五节 为银川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气象保障18第六节 大力提升基层台站综合能力19第四章 积极推

4、进重点工程建设19一、首府城市气象防灾减灾及公共气象服务工程19二、绿色发展气象保障服务工程20三、现代都市农业气象保障服务工程20四、建设“互联网气象+”工程21五、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改善工程21第五章 强化保障措施,为实现气象“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1一、加强组织领导22二、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22三、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气象发展环境22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23第 3 页前 言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具有跨行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是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科学技术基础,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安全和可持

5、续发展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全面加强气象部门党的建设的关键期,也是实现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奋斗目标的收官期。科学制定银川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为银川气象事业发展提效增速,提升银川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更好地为银川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和谐发展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银川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是“十三五”时期银川气象事业发

6、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第 4 页第一章 发展形势第一节 “十二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和自治区气象局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气象事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整体实力明显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气象现代化体系日趋完善,气象人才队伍日益壮大,社会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较好的完成了“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一、气象防灾减灾取得明显成效“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银川市及所辖三县(市)先后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建立了银川市突发气象灾害预警应

7、急联席会议制度和部门联络员制度。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农业农村工作要点。银川市政府先后印发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政府各部门完善了信息共享机制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渠道。气象与农牧、水务、国土、安监、广电等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和山洪、城市内涝、地质灾害等预警信息联合发布机制和发布流程。组织建立了938人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在减轻和防御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了暴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水利、国土等部门联合开展了暴雨山洪、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和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与交通、环保、林业等部门联合开展交通气象灾害、重污染天气预警等工作。建设气象

8、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和大喇叭,气象服务公众满意率稳定在90以上。在服务三农,保障粮食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主要粮食作物耕、种、管、收、贮等关键环节,及时发布农用天气预报预警,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粮食生产计划提供决策依据。气象信息服务站全覆盖。推进“直通式”气象服务,登记1081户“直通式”气象服务客户基本信息,平均覆盖率达93%以上。在开发利用云水资源、保障抗旱减灾及改善生态环境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力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2011年到2015年,我市火箭累计增雨作业196次,火箭增雨(雪)耗弹1000余枚,累计作业面积达3.6万平方公里,增加降水6亿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二

9、、气象业务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逐步完善。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努力,全市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260个;建设乡村预警广播大喇叭系统196套,电子显示屏69套;开发了银川气象为农综合业务平台;建立区域自动气象站、雨量站实时查询平台;建立灾情收集、管理子系统;建立市、县气象灾害数据库。开发了银川市为农气象服务平台。目前我市的信息服务站和电子屏已实现乡镇村全覆盖,基本建设完成了我市气象灾害为农服务体系和气象灾害防御体系。首府城市气象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在全市各个社区建成24套自动气象站,在贺兰山苏峪口建设了8套梯度观测站; 1套气象实景监测系统,1套交通气象观测系统;研发

10、了多媒体气象信息发布系统;研发了行政村、社区精细化预报系统;初步建立了灾害性天气综合数据库。在贺兰山沿山山洪高发区,建设完成50个天气监测自动站。在银川市4个主要湖泊湿地(鸣翠湖、阅海、宝湖、西夏风情园)建设完成了我区第一批湖泊湿地气候监测仪,初步构成了银川市湖泊湿地气候监测体系。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体系基本建成。“十二五”期间,全市已建成一支具有43名作业人员、12架火箭作业架、5辆移动火箭作业车的地面火箭增雨作业队伍。建成市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和区(县)级分中心可视化的监控和作业指挥平台,配套建设现代化的人工影响天气通讯传输系统和作业效果评估系统。三、市厅合作成效显著2012年8月,银川市政府

11、与宁夏气象局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银川气象事业发展。2012年以来,宁夏气象局和银川市政府累计投资达近3000万元,“银川首府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系统建设工程”,“银川新一代天气雷达迁建工程”,“银川市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工程”,“银川市湖泊湿地气候监测与评估系统建设工程”等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基础气象监测能力明显提高,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有力保证了银川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四、气象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气象行政执法机构、队伍建设和依法行政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基本形成了“市局为主、县局配合”的气象行政执法体制。依法推进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完善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办事

12、时限,办理时限缩短50%以上。五、气象科技与人才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气象科技和人才水平不断攀升。成功申报自治区科技攻关课题2项,宁夏气象局科研项目14项,银川市局项目10项。发表科技专著1本,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公开刊物13篇。出国学习培训1人,赴美国客座交流1人,参加中国气象局东西部人才交流1人。1人入选中国气象局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人被自治区人社厅表彰为自治区技术标兵,1人入选宁夏气象局科研创新团队。第二节 “十三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三五”是银川市在全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机遇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将贯穿各项工作的全

13、过程。“四个全面”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推进,“一带一路”等新一轮区域经济战略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向西部大开放延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农业现代化新动能正在形成。新的形势下,建成既适应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具有本地特色的气象现代化,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对气象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一、现代都市农业和新型工业化发展对气象防灾减灾提出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银川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的新动能正在形成,率先在全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已经开启,同时气象灾害潜在威胁和气候风险也更加突出,“四个宁夏”以及“两个最适宜”建设对气象服务的依赖越来越强,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气象服务的需求更加多样化;银川市

14、提出全面率先在全区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时智慧城市、新型农村建设以及脱贫攻坚工程的实施对气象服务、气象现代化如何突出特色、提升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二、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为推进气象现代化提供了新动力 “十三五”时期,银川市提出打造智慧城市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信息产业化,推进大数据开放共享和云技术创新,发展大数据产业,以“互联网+”为媒介,打造面向阿拉伯世界的通信枢纽和区域信息汇聚中心。这些为我们发展以“互联网+气象+各行各业”为特征的智慧气象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依托自治区政府与中国气象局共建的旱区特色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充分利用首府城市的高校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资源,以及气象科技和人才的积

15、淀,共同推进我市气象科技进步,为我市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带来新动力。三、全面深化改革为气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了新环境随着国家各项改革举措的不断出台和深入推进,气象改革发展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这些改革将促进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更加合理高效,事权与责任体系更加清晰协调,依法治国和建设服务型政府更见成效。我们要主动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新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气象现代化的体制机制,为气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打好基础、赢得主动。四、气象助力精准脱贫为推进气象现代化提供了新机遇“十三五”时期,打赢脱贫战是全市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银川市研究出台了关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宁夏气象局和自治

16、区扶贫办联合制定印发了气象助力宁夏精准脱贫行动计划。银川市提出了“两年集中攻坚脱贫、三年巩固提高”的总体计划,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发展特色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所有这些,都将为我市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带来新机遇。第二章 “十三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思路和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银川发展大局,以深化气象改革为动力,创新驱动、追赶发展,全面推进银川气象现代化,力争在气象助力脱贫、智慧银川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保障等领域有所创新、有所示范,为银川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优质气象保障。第二节

17、发展理念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实现“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服务和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银川气象事业的具体实践。一、突出创新发展,着力激发气象发展活力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突出创新驱动,激发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将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努力在气象防灾减灾、首府城市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和人工影响天气等领域的关键应用技术方面实现新突破。充分利用智慧银川和首府城市特有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发展以“互联网+气象+各行各业”为代表的智慧气象,大力推进气象信息化,促进气象业务、服务、管理的深刻变革,实现气象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深度融合

18、。二、推进协调发展,着力补齐气象发展的短板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节点城市,强化气象服务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着力解决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基层气象现代化水平不高、科技与人才支撑不足等问题。统筹协调气象业务、服务和管理,不断增加发展的整体性。三、重视绿色发展,着力引领气象发展新领域围绕美丽银川建设,着力拓展气象事业领域。突出“个重点延伸”,即向助力脱贫攻坚延伸,向服务特色优势产业延伸,向助推生态建设延伸,向保障重大节会、重点工程延伸,向满足公众精细、个性需求领域延伸。大力发展生态气象、农业气象、旅游气象、资源气象、环境气象,提升气象服务保障绿色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促进银川人文

19、环境的和谐共生。四、坚持开放内涵式发展,着力拓展气象发展的新空间秉持“开放办气象”的精神,以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节点城市和滨河新区建设为契机,统筹资源,拓展内涵,积极主动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统筹中央、地方、社会和市场的力量,提高气象对外开放水平,构建气象服务新格局。五、强化共享发展,着力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坚持富民共享,推动城市农村气象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把握公共气象发展方向,牢固树立气象防灾减灾红线意识,加快发展智慧气象,促进气象信息和气象资源的社会共享,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有力保障银川市实施脱贫攻坚和城乡居民增收等重大民生工程,切实把增进人民福祉、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

20、全作为气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全是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更高质量的气象服务成果。第三节 发展目标力争在2018年提前基本建成气象现代化,后两年巩固提高,确保到2020年,建成与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并适度超前、能较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加快构建智慧气象,银川气象整体实力达到西北省会城市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达到领先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气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气象综合实力、创新活力和气象工作贡献力明显增强。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建设高效化的气象服务体系气象应急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气象预警信息覆盖率达100%,到2018年,气象保障精准扶贫实现气象观测到乡、

21、预报到村、预警到户、服务到产业。建成适应银川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先进、协调有力、运行高效”的市、县两级现代农业气象业务体系和市、县、乡、村四级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农业气象科技支撑更为有力有效,决策、公众、交通、旅游等气象服务的覆盖面、精细化程度显著提升。二、建设精准化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全面实现观测业务自动化,做好综合气象观测网规划及布局,进一步提高局地突发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初步实现部门主导、行业协作、社会参与的观测与保障体系。以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为重点,提高暴雨、冰雹、雷电、短时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超前度和精准度。大力加强现代天气预报技术

22、支撑体系建设,提高对灾害性天气发生时间、强度、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区域的科学研判,不断提高预报预测的准确率。建立基于影响的气象灾害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体系,提升精细化公共气象服务业务水平,实现重点区域短期预报服务信息精细到1公里、逐小时。三、建设智能化的气象业务服务体系公共气象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能随时随地获取所在区域的精细化天气预报、天气实况、灾害预警、防灾避灾指引以及智能化的生活参谋等服务。气象业务服务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实现业务产品生成、服务产品制作和发布的规范化、自动化、智能化。气象数据应用共享水平有效提高,实现农业、交通、旅游、环保、水利、国土等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充分利用。建成统一

23、标准规范的气象基础设施资源池,为气象业务提供基础数据资源支撑。四、建设一体化的生态文明气象保障体系建立市级生态气象业务服务体系,开展天气气候对生态环境和生态建设的影响评估。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形成统一协调、上下联动、逐级指导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体系。地面作业现代化水平与实施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协调指挥与安全监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五、建设法制高效的气象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双重领导、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双重计划财务体质得到全面落实。全面提高气象部门的社会治理能力。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依标准履行政府气象职责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气象干部队伍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大幅提升。六、建设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科技

24、创新能力、人才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明显提高,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全市气象人才总量稳步增长,队伍结构更加合理,人才素质明显提高,人员结构更加合理,人才成长环境更加优化。第三章 “十三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第一节 构建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一、继续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继续加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建成覆盖城乡的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牢固树立防灾减灾红线意识,提高决策服务的针对性、敏感性和有效性。发挥各级政府防灾减灾的主导作用,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府绩效考核和公共财政预算。推进与部门资源、社会资源融合的预警信

25、息发布能力建设;建立部门联合、上下衔接、管理规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深化防灾减灾资源整合。创新乡镇、社区气象防灾减灾与服务保障工作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城乡气象防灾减灾社区(村)建设,发挥社区组织和公民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完成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建成分灾种、精细化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业务。建立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和基于影响的气象预报业务,实现从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向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转变。二、提升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水平创新服务手段,广泛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在满足公众普适性气象服务需求基础上,推进个性化、智慧型的智能气象服务,实现公共气象服务城乡全覆盖和均等化。

26、推动气象服务融入“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安全运行气象服务保障水平。统筹和深化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机制,融入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围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充分利用和调动各种资源,加强面向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专业气象服务系统建设,大力发展面向农业、交通、环境、能源、林业、水文、旅游、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气象服务。强化专业气象服务科技支撑,推进精细化预报产品在交通、电力、旅游、环境等专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充分发挥气象部门在公共气象服务供给中普惠兜底、众创支撑和服务

27、监管的基础作用,激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气象服务的活力,形成以事业单位、市场和社会组织等为多元供给主体的服务格局,建立规范有序的气象服务管理机制和制度,构建特色现代气象服务体系。三、努力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气象部门始终要把为农服务作为气象工作的首要任务,在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牵引下,积极推进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机制,以融入式发展统筹政府与部门资源,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气象为农服务清单,强化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企业+基地+农户”的直通式气象服务。面向粮食安全、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智慧都市农业气象服务。建设酿酒葡萄气象服务中心和酿酒葡萄气象野外试

28、验示范基地。打造科学有机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完善现代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开展现代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强化气象和农业信息交流,建立监测预报联合会商机制。加强服务产品开发,提高气象为农服务针对性。围绕现代设施农业、品牌农业和观光农业,进一步拓展气象服务广度和深度。深化气象服务内容,开展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产品,满足现代都市农业的气象服务需求。积极寻求农业与气象联合服务的新模式,共同推进银川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四、着力做好城市气象服务工作推动开展城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将气象服务融入智慧绿色城市发展。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能力建设,加强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健

29、全监测预警应急机制,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开展面向城市绿色发展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和适应工作,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加强气候监测预测、影响评估和科学研究,为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降低气候灾害风险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着力做好城市内涝、大雾、霾、暴雨(雪)等城市高影响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在银川市继续开展重点区域暴雨等气象灾害风险隐患排查。继续推进城市气象灾害监测、城市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城市内涝易发区级人员密集区影响预报业务。五、继续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强化地面作业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作业点建设,更新、升级超期服

30、役地面作业装备。完成贺兰山沿山地面烟炉建设。规范作业人员从业、作业组织实施和装备储运,提高人影作业安全保障。建成银川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平台、人工影响天气专业通讯系统。完成移动作业车辆GPS定位和作业弹药出入库扫码动态跟踪管理系统。开发完善银川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提高全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条件预报、作业指挥和效益评估水平,加强人影作业的规范化管理。第二节 构建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一、推进气象预报精准化强化0-6小时实时监测和短临预警预报业务。提高气象预报预测的准确率,特别是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短临预报准确率;按照气象现代化指标要求提高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时效,预

31、警提前量进一步提高。强对流天气预警信号提前量不低于20分钟。强化短临精细化预报业务支撑能力建设,提高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准确率,推进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建设。深化环境、交通、旅游等专业化预报业务技术体系建设。二、推进气象服务现代化开展城市多灾种预警、城市内涝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影响预报技术研究。完善交通、旅游、环境等专业预报服务。加强气象灾害普查、区划、评估等风险预警业务建设成果的业务化应用,大力提升城市内涝、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影响预报预警业务能力。推进政府主导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提升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深入推进与环保等部门合作,联合开展重污染天气气象条件预报预警工作。三、

32、推进气象观测自动化推进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现代化,完成国家级台站全面实现观测业务自动化,进一步完善综合气象观测站网,形成布局合理、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质量可靠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推进区域站升级改造、骨干站网建设工作。建设特色优势产业专业气象观测站网和实景监测系统。与交通、农业、林业等部门共享气象观测数据、联合建设专业气象观测网。四、推进气象信息化依托智慧宁夏气象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智慧银川气象行动。基于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智慧银川已建成的大数据云平台、智慧网络进行深度融合,建设气象大数据分析共享平台,挖掘数据价值,实现共享共用;建设智能高效、快捷方便的智能化综合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建设气象管理信

33、息化平台,实现智慧管理。通过发展智慧气象,促进“互联网+气象+各行各业”的进一步融合,在推进以信息化、集约化、标准化为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为气象业务、服务、管理注入更多“智慧”元素,实现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加精准的气象服务。第三节 完善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一、进一步优化气象科技创新环境完善气象科技管理体系,将气象和新技术和应用推广作为发展重点,聚焦国内外先进气象科技,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通过引进、消化再创新的方式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完善有利于激发新活力的评价机制和激励制度,形成业务服务需求引导、科研项目带动、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的良性循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在气象现代化、气

34、象扶贫等领域的推广应用与示范。二、进一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考核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将人才作为气象发展的战略资源进行布局。打造高水平关键技术创新团队。加强中青年骨干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努力造就一批创新型、复合型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合理调整人才队伍结构和布局。探索新的对外合作模式,加大人才引智工作力度,拓宽人才交流和培养渠道。进一步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推进气象教育培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第四节 着力构建现代气象管理体系一、全面深化气象改革,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丰富气象服务供给方式,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服务社会化, 逐步

35、建立开放、多元、有序的气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气象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落实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强化综合预算管理,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深化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推进联审联办和网上审批。积极推进防雷减灾体制改革,完善防雷行政管理、业务服务和市场监管体制机制。二、推进气象法治建设,营造依法发展的良好环境推行气象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依法全面履行气象行政管理职能,切实提高气象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加强全市气象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执法监督和规范化管理。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纳入各级城乡“十三五”规划,并制定专项保护规划。深入开展的“七五”普法活动,完善干部职工学法、

36、用法制度,提高气象干部职工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深入宣传贯彻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气象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提升全社会的气象法律意识和素质,为气象行政执法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第五节 为银川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气象保障以银川市力争提前两年实现“两个确保”脱贫目标为总目标,依托市厅合作,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推进银川特色气象现代化,重点推进提高生态移民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气象服务能力、打造气象助力精准脱贫闽宁模式示范点建设,助力解决因灾致贫、因灾返贫,提升贫困人口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观测到村,预报到村,预警到户,服务到产业,聚焦到点,重点将银

37、川地区生态移民区打造成全区气象助力精准脱贫示范区。通过集中攻坚,巩固提高,实现生态移民区与其他地区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第六节 大力提升基层台站综合能力提高基层气象台站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认真做好“十三五”期间基层台站建设,认真做好项目的申报,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化配套设施环境,改善台站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方针,改善基层台站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为基层气象台站职工实际困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经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和业务技能竞赛,加强基层气象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第四章 积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一、首府城市气象防灾减灾及公共气象服务工程建设布

38、局合理、功能先进的城市气象监测网,在气象精细化格点预报的基础上,着力做好城市内涝、雾、霾、暴雨(雪)、大风等城市高影响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积极开展气象生活指数研发,加快建设气象舒适度、紫外线、洗车、出行、旅游、火险等级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生活气象预报预警业务。强化气象对首府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评估和影响风险指标的研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大力发展基于气象影响和风险预警的城市气象服务业务,开展面向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公众健康、旅游、城市积涝、现代都市农业等领域的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评估业务。以信息化为基础,发展“互联网气象+”气象服务新模式,建成气象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体系。二、绿色发展

39、气象保障服务工程围绕低碳循环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全市环境气象、能源气象和生态气象服务专业监测网和专业气象服务业务,加强空中云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联合环保部门共同推进环境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发展重污染天气气象条件精细化预报预警技术,推进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一体化联合业务建设。提升气象助力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有效利用,优化完善推进太阳能、风能气象监测网,研发和引进新能源气象服务技术,建设新能源监测预报服务一体化气象服务业务。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更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备,优化作业点布局,加强标准化作业点基础设施建设和作业人员队伍建设,着力增强空中云水资源利用,提高气象保障绿色

40、发展的能力和发展水平。加快发展生态气象服务技术,提高气象助力精准扶贫的保障能力围绕生态修复和生态移民工程,加强与国土、水利、农牧和林业等部门的深度融合,开展生态环境承载力、生态灾害的气象监测预警和影响评估工作。三、现代都市农业气象保障服务工程围绕银川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强化农业气象监测和气象服务技术研究,开展面向优质粮食产业、都市蔬菜、园艺产业、适水产业和葡萄产业的融入式气象服务。依托永宁国家级一级农业气象试验站,建设永宁农业气象试验基地,通过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创新,将永宁农业气象试验基地打造成现代都市农业气象服务基地、农业气象服务技术创新基地和农作物新品种气候适应性引种

41、试验基地。发展酿酒葡萄气象服务技术,提高酿酒葡萄气象服务水平,积极开展酿酒葡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气象服务。四、建设“互联网气象+”工程依托宁夏气象服务云和智慧银川,发展智慧气象,促进“互联网气象+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建设互联网气象+特色产业服务系统,互联网气象+旅游服务系统系统等气象智慧服务系统,建立精细化天气预报、天气预警、天气实况、空气质量预报等气象信息移动终端推送服务系统。建设统一集中、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的气象业务产品制作平台。构建功能相对健全完善的气象业务内网。五、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改善工程按照宁夏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改善贺兰山气象站基础设施,建设灵武市气象业务用房

42、,实施永宁县气象局业务用房装修搬迁工程,迁建永宁气象观测场和农业气象实验站,全面提升基层气象台站软硬件和基础配套设施,促进基层气象台站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满足气象现代化基础保障需求。第五章 强化保障措施,为实现气象“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强化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明确分工职责,落实责任目标,制定计划进度,积极推动并确保规划发展目标和各项重点任务的顺利完成。建立规划动态评估与修正机制,对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修改,确保规划科学有效、组织严密。二、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坚持和完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努力提高公共财政保障水平。进一

43、步明确气象事权和相应的支出责任,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强化中央和地方共同支持气象现代化的格局,市、县、区各级政府切实加大对气象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中央、地方、社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气象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发挥工程效益。三、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气象发展环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和完善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和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大力推进与气象法相配套的地方气象法规规章建设,制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加强气象行政监管力度,加大对违反气象法律法规行为的执法查处力度。规范和引导中介组织参与气象

44、社会管理。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气象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气象法治氛围。充分发挥气象法律顾问的作用,引导、促进气象事业依法规范运行。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牢固树立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意识,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开展效能督查检查,加强对各领域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制定廉政风险台账,进一步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营造遵章守纪、清正廉洁的氛围。不断加强气象文化建设。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气象精神为引领,加强职工思想道德教育,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银川气象现代化建设,落实“十三五”规划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弊革风清的环境。 - 2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计划总结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