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心理测量资料-测量的信度.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328740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考研-心理测量资料-测量的信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理学考研-心理测量资料-测量的信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理学考研-心理测量资料-测量的信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心理学考研-心理测量资料-测量的信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心理学考研-心理测量资料-测量的信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点这里,看更多心理学资料 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心理学考研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第二节测量的信度(一)信度的含义1. 信度的定义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或一致性程度,有时也叫测量的可靠性。信度有三种等价的定义: 信度(信度系数,reliability coefficient)是一个被测团体的真分数的变异数与实得分数的变异数之比,即,rxx代表测量的

2、信度,sT2代表真分数变异,sx2代表总变异数,即实得分数的变异。 信度是一个被试团体的真分数与实得分数的相关系数的平方,即。 信度是一个测验x与它的任意一个“平行测验”的相关系数,即。注:上述三个定义中,信度是就一批人的数据而言的,并不是用同一种工具反复测量同一个人(定义3除外)。定义1和2只有理论意义,只有定义3才具有实际意义。2. 描述测量一致性程度的指标还可以用信度指数,它实际上是信度系数的平方根。3. 信度的作用信度是测量过程中所存在的随机误差大小的反映(注意:信度与测量中的系统误差无关);信度可以用来解释个人测验分数的意义(利用测量标准误来估计真分数的置信区间),SE为测量的标准误

3、,Sx为实得分标准差,为测量的信度。真分数估计的置信区间:,x为被试的观测分数,Zc是对应于某个统计检验显著性水平的标准正态分布下的临界值。信度可以帮助进行不同测验分数的比较通常来自不同测验的原始分数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必须转化成标准分数再进行比较。具体办法是采用“差异的标准误”来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其公式为:,S为相同尺度的标准分数的标准差,rxx和ryy分别是两个测验的信度系数。4. TIPs:一个测验可以有多个信度估计值,因而其误差估计值也会有多个,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选择;本理论假定同一个团体中所有人的测量误差都是相同的,但实际上水平高的人与水平低的人在做测量时会有不同的随机误差;测量的

4、结果不能僵硬地看成是一个点,而应看成是一个以该点为中心,以SE的某个倍数为半径上下波动的一个范围。(二)信度的估计方法1. 重测信度(跨时间一致性信度)含义:是指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重测信度的特点是用同一工具对同一批人测了两次,因此它只能在允许重测的情况下进行计算。重测信度反映了测量结果跨时间的稳定性。前提条件: 所测量的心理特性必须是稳定的; 遗忘和练习的效果基本上相互抵消(智力测验的间隔时间一般在6个月左右); 在两次施测的间隔内,被试在所要测查的心理特质方面没有获得更多的学习和训练。需要注意的

5、是: 在报告重测信度时,应说明两次施测的间隔,以及在此期间内被试的有关经历; 当某个测验设计多个年龄或年级等不同层次的考生时,重测信度不能直接用测验的原始分数进行估算,必须使用经过常模量表转换之后的量表分数或其他类型的标准分数进行估算,否则测量信度会被大大高估; 当极少数考生前测分数与后测分数相差特别明显时,重测信度往往会被低估。2. 复本信度含义:是指两个平行的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批被试在两个复本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类别:根据两个复本测验施测的时间不同,可分为等值性系数和稳定性与等值性系数。 等值性系数的大小主要反映两个复本测验的题目差别所带

6、来的变异情况。 稳定性与等值性系数:两个复本测验是相距一段时间分两次施测的,此时,两个试卷题目间的差别、两次施测的情境、被试特质水平等方面的差别都会成为测验结果不一致的重要原因。前提条件: 构造出两份或两份以上真正平行的测验(即A、B卷)(显然严格的平行测验是很难构造出来的); 被试要有条件接受两个测验,这种条件主要取决于时间、经费等几个方面; 尽量减少练习、记忆或是迁移对被试的影响。3. 分半信度含义:是指将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两半后,所有被试在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分半信度的解释和等值性系数一样,即可以把对等的两半测验看成是在最短时距内施测的两个平行测验。此外,由于分半信度描述的是

7、两半题目间的一致性,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内部一致性系数)前提条件: 通常是在只能施测一次或没有复本的情况下使用; 在使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时要求全体被试在两半测验上得分的变异数要相等; 当两个测验无法分成对等的两半时,分半信度不宜使用; 由于分半的方法很多(奇偶分半、难度分半、内容分半等),所以同一测验通常会有多个分半信度值。计算 分半信度的计算方法和等值复本信度的计算方法类似,只不过被试在两半测验上得分的相关系数只是半个测验的信度,还必须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来校正(使用这个公式计算需要满足两半测验分数的变异数相等):,rhh为两半分数间的相关系数,rxx为整个测验的信度值。 如果两半测验分数的变

8、异数不相等时,我们选择以下的公式进行计算:a. 弗朗那根公式:,式中,sa2和sb2分别表示所有被试在两半测验上得分的变异数,sx2表示全体被试在整个测验上总得分的变异数。b. 卢仑公式:,式中sd2表示同一组被试在两半测验上得分之差的变异数,其它符号同a。4. 同质性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含义: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这里的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所有题目测得都是同一种心理特质,其二是指所有题目得分之间都具有较高的正相关。结果解释:同质性信度高,说明所测的都是同一种心理特质,而且题目得分之间也有高的正相关。所测特质单一,同质性信度不一定高,但是同质性信度高,所测特质

9、一定单一。计算: ,式中,K为一个测验的题目数,为所有题目间相关系数的平均值;库-理信度系数(K-R20),式中,K为一个测验的题目数,pi为答对第i题的人数的比例,qi为答错第i题的人数的比例,Sx2为测验总分的变异,此公式仅适用于(0,1)记分的测验。 K-R21,式中其它符号同K-R20,和分别表示题目的平均通过率和平均失败率。此公式只有当所有题目的难度接近时才适用。 克龙巴赫系数,其中,Si2表示所有被试在第i题上的分数变异,其余指标的含义与K-R20相同。克龙巴赫系数不要求测验题目仅是(0,1)记分,可以处理任何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系数的计算问题。实际上只是克龙巴赫系数的特例。此外克龙巴

10、赫系数还是所有可能的分半信度的平均值,它只是测量信度下界的一个估计值,即当值大时,测量信度必高,但当值小时,却不能断定测量信度不高。(注意学习老师上课的例题)荷伊特信度用方差分量比描写测验内部一致性的方法:设有n名被试参加一有K个项目的测试,测验分数的总变异可分解为被试间变异SS人、项目间变异SS题和人与试题交互作用SS人题三部分。荷伊特认为可用MS人作为被试方差估计值,用MS人题作为误差方差估计值,并可用下式作为测验信度的估计值:4. 评分者信度含义:是指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答卷进行评分的一致性程度。计算:评分者为2人时,用积差相关或等级相关,评分者多于2人时用肯德尔和谐系数来算,但当被评

11、价对象多于7人时,可用卡方检验。(三)信度的影响因素 被试方面:就个体而言,被试的身心健康状况、应试动机、注意力、耐心、求胜心、作答态度等因素会影响被试心理特质水平的稳定性;就团体而言,整个团体内部水平的离散程度以及团体的平均水平都会影响测量信度。 主试方面:就施测者而言,若他不按指导手册中的规定施测,或故意制造紧张气氛,或给考生一定的暗示、协助等,则测量信度会大大降低;就阅卷评分者而言,若评分标准掌握不一,或前紧后送,甚至随心所欲,则会降低测量信度。 施测情境方面:考场是否那景、光线和通风情况是否良好、所需设备是否齐备、桌面是否合乎要求、空间宽窄是否恰当等都可能影响测量的信度。 测量工具方面

12、:测量工具的稳定性是很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试题的取样、试题之间的同质性程度、试题的难度等是影响测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当测验中同质性的题目数量增多之后,同一心理特质被考查到的次数就增多,被试的成绩也就越能被有效地拉开,整个团体的测验分数分布就会更广,从而提高信度,可以用斯皮尔曼-布朗预测公式来计算:,式中,K为改变后的测验长度与原来长度之比,为原测验的信度,为测验长度增加为K倍后的测验信度。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在计算重测信度和稳定性与等值性系数时,两次测验相隔的时间越短,其信度值越大,反之越小。(四)提高测量信度的常用方法 适当增加测验的长度需要注意两点:其一,新增项目必须与试卷中原有的项目同质;其二,新增项目的数量必须适度。 使测验中所有试题的难度接近正态分布,并控制在中等水平。 努力提高测验试题的区分度。 选取恰当的被试团体,提高测验在各同质性较强的亚团体上的信度。 主试者要严格执行实测规程,评分者要严格按标准给分,实测场地要按测验手册的要求进行布置,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紧张的复习中,中公考研提醒您一定要充分利用备考资料和真题,并且持之以恒,最后一定可以赢得胜利。更多心理学考研复习资料欢迎关注中公考研网。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 查看更多心理学考研辅导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