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333372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1、劝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注释: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白首:人老了,指老人。名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诗句意思: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 年轻时不知道勤奋学习,年老时读书就晚了。赏析: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

2、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2、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注释:乡关:即故乡、家乡。 桑梓地:喻故乡,此典故出自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意 思是家乡的桑村与梓树是父母种的。桑:桑树。梓:梓树名句: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诗句意思:孩儿立志好好学习,走出家乡,有出息了再回家乡。死后尸骨何必非要归故里,人生行至何地自有青山随。赏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言志诗。起首两句所表述的诗意,思想鲜明、气势雄伟、铿锵有力。“立志出乡头”的毛泽东,用“学不成名誓不达”的绝唱,表明了他求学的坚决、志向的高远。 后两句

3、将上述诗意向更深的意境进行挖掘,动用先否定、后肯定的手法,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死后尸骨何必非要归故里,人生行至何地自有青山随的诗意。使我们从秀美的诗句中,自然而然地发出寓意深远的感叹,从而受到启迪。3、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注释:舍弟:这里指自己的弟弟。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长:一直,老是。 达:到。 况乃

4、:何况是。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句意思: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赏析: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

5、成。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常常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4、回乡偶书二 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注释:惟:只有。名句: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诗句意思: 离开家乡好多年了,这些年发生了好多的事情,很是烦心。只有门前像镜子的湖水,即使春风吹过也没能改变它不变的美丽波纹。赏析: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

6、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这一首可看作是另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 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仅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

7、。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也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象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5、短歌行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

8、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注释:短歌行是乐府旧题。曹操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所选的是第一首,是其代表作品之一。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当:对着。朝露:早晨的露水。这里用以比喻人生的短暂。去日:过去的日子。苦多:恨多。苦:感到痛苦、烦恼。慨当以慷:慨而且慷。 慨慷:义同慷慨。指因不能实现自己理想而内心产生不平静的感情。何以解

9、忧:用什么东西来解除我的忧愁呢?杜康:相传是古代最初造酒的人。这里用作酒的代称。衿:同襟,古称衣服的交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悠悠:长。形容思虑连绵不断。以上两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篇成句,用以表示对贤才的思念。君:指所思念的贤才。沉吟:沉思吟味。意谓整日在心头回旋。呦呦:鹿鸣声。苹:艾蒿。嫩叶有香气。其干叶制成艾绒,用于针灸。瑟、笙:两种乐器名。以上四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篇。鹿鸣篇原是宴宾客的诗,这里用以表示自己对待贤才的态度。辍(chu绰):停止。谓求贤而不可得。中:中心,内心。越陌句:这句说客人远道来访。阡、陌:都是田间的道路,南北的叫阡,东西的叫陌。枉用相存:枉劳存问。枉:屈驾。用:以。存

10、:问候。契(qi挈)阔:聚散。这里有久别重逢的意思。旧恩:旧日的情谊。以上四句是作者希望久别的朋友远道归来。匝(z扎):周。名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诗句意思:面对美酒伴以高歌,人生短暂岁月几何? 好像晨间的露水一般,过去荒废的日子已经太多,所剩下的已经不多. 听着席上的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只有那美酒名曰“杜康”。 “青青”的是您的衣襟,悠悠的是我的愁心。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轻声吟诵至今。” “呦呦”的是麋鹿在鸣叫,因为取食到了野外的苹草。 正是因为我有高贵的客人,演奏起瑟琴吹奏起笙笛” 明亮得如同天上的月亮,什么时候我才能够摘取? 忧

11、伤正从中而来,连绵不绝从未停止。 越过田间交错的小路,屈就了您前来拜访。 久别重逢长谈畅饮,心中重温着往日的恩情。 月亮皎洁星星稀疏,乌鸦向南飞去。 绕着大树徘徊不止,有哪个枝头是可以依附的呢? 高山从不满足于自己的高大,大海从不满足于自己的深广。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赏析:这首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抒发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用四言体写来,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诗的开头情绪稍嫌低沉,但整首诗的基调还是昂扬奋发的,在这点上和龟虽寿有点类似。按诗意划分,每八句一节,共四节。总的说来,这首诗像曹操的其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一样,主要是他当时渴求实现政

12、治理想的一种曲折反映。然而这种政治性的东西完全熔铸在抒情艺术当中,以情理景完美统一的方式表现出来了。6、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注释:飞来峰:就是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千寻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寻等于八尺。缘:因为。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诗句意思: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赏析:这首绝句,是王安石早看在浙江做地方官时的作品。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

13、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耸云天的气势吧!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7、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

14、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注释:采桑子:44个字。双调。前阕,后阕各4句。平字押韵,阳、阳、香、光、光、霜。一韵到底。重阳和春光的重复,韵律匀整和谐,但这不是规则,而是作者的技巧。 重阳:9月9日的节日。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名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诗句意思:人之一生多么容易衰老而苍天不老, 重阳节却年年都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 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 那不是春天的光辉。 却胜过春天的光芒, 无涯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赏析: 诗人毛泽东在他这首重阳中却融

15、慨叹和飞扬为一体,他没有一味缠绵在古代诗人的悲秋、哀秋、伤秋之中,而是从此中飞升起来。 诗篇一开始就是一句大气磅礴的感慨,这一句的胸襟气势以及对具体的光阴不再的体验唯有孔子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与之相较,如同一辄的感慨决非“诗家九月怜芳菊”式的感慨,毛泽东关心得更多,思考得更多,整个人生或苍天主宰都在他的注目之中。 接着他反复吟唱,后二句,连用二个叠字叠韵,让“重阳”二字回荡在耳际,缕缕不绝,令人产生一种博大的沉郁之感。突然,画面及音调变了,仅仅一句从前三句中异军突起,带来鲜明而新奇的出人意料之美,这就是诗人生活的一个侧影,也是革命斗争中抒情的一笔。的确,芬芳的战地黄花在一年

16、一度的重阳节里脱颖而出,它在沉郁之气中颤动着它娇嫩的花瓣,恍若初春的小花在龙钟的重阳疾速闪烁着,拂动着,因为“战地”二字之音韵已将刚劲果敢之力锲入前面三行所造成的浓郁画面。这上半阕最后一行显得英姿勃发,仿佛是一个美的亮点从隆重的气氛中破空而出,美焕美伦。 接下来下半阕有豁然开朗及挺进之势,好像诗人已彻底战胜了“人生易老天难老”以及“重阳”的浓厚秋云,秋风在刚劲有力地年年吹送。诗人再进一步以一贯的“到中流击水”及“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大无畏的气概说出这秋风胜过春光,同时表明他青年时代“风华正茂”的热血必将贯注其一生。在此他改天换地之豪气又一次控制不住地跃然纸上。 最后一行以描写大景致结束,其中“霜

17、”字也是毛主席极爱使用的一个字,而“不”字也是他爱使用的,这两个字不断表明他对风景的热爱以及对气吞山河抒发之偏爱。 而且当时毛主席在病中,因1929年的重阳节前后他先后在上杭、永定等县养病,但他的吟唱也非“病中吟”,而是“壮士行”,豪气依然雄沉爽朗。8、浣溪沙宋 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注释:漠漠:像轻清寒一样的冷漠。 清寒:阴天,有些冷。 晓阴:早晨天阴着。 无赖:词人厌恶之语。 穷秋:秋天走到了尽头。 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幽:意境悠远。 自在:自由自在。 丝雨:细雨。 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 闲

18、挂:很随意地挂着。名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诗句意思: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独自登上小楼,早上的天阴着好象是在深秋。屋内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象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象心中的忧愁。走回室内,随意用小银钩把帘子挂起。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渴望身心自由的思想感情。 暮春三月,人在小楼。一早起来,阴霾不开,轻寒恻恻。节过清明冷似秋,对这种天气,畏寒不出的词人十分厌恶,不禁咀咒了一声无赖。回头看看室内,画屏上一幅淡烟流水图,迷蒙淡远,撩人意绪,于是一丝春愁油然而生。他定睛望了望窗外:落花随着微风,自在飘舞,宛如梦幻;纤细的小雨,无边无际,好似愁丝。

19、飞花和梦、丝雨和愁,一具体、一抽象,原本邈不相涉,但词人却发现它们之间有轻与细的特点,便构成两个新鲜的比喻,空灵缥缈,妙不可言。无怪乎梁启超称之为奇语。最后一句是作收、融情入景,化动为静,意境悠闲,使人玩味不尽。9、浣溪沙宋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注释:去年天气旧亭台: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诗句意思: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没有办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

20、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赏析: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这首词是伤春感时之作,但感伤情绪并不浓郁,只是传达出一缕若有若无的淡淡闲愁,意韵幽微,淡雅温厚。“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宛如天成。10、山园小梅 北宋 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

21、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注释:众芳:百花。摇落:被风吹落。暄妍:明媚美丽。 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 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 霜禽:一指“白鹤”;二指“冬天的禽鸟”,与下句中夏天的“粉蝶”相对。 合:应该。 微吟:低声地吟唱。 狎(音“峡”):亲近,狎玩。 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金樽:豪华的酒杯。 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诗句意思: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

22、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用不着俗人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赏析:全诗以山园小梅“风情”为主线来抒写诗人情意:首联是叙事,在对比中引出“风情”的话题;颔联、颈联是描写,前者从色香两大特点正面描写小梅“风情”,后者借禽蝶的情态反应侧面描写小梅“风情”;尾联复又叙事,转换叙述角度,如果说前三联的主语是“小梅”,那么尾联的主语应是“诗人”,由诗人对小梅“风情”直接称颂。四联诗四种写法,层次井然,全不类同,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轻巧自然地塑造出山园小梅的孤傲形象,也抒发诗人孤傲的情怀。林逋是北宋初期的一个诗人,他的字叫做“和靖”,人们称他林和靖。他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一生也没有娶妻子,

23、但他又非常喜欢梅花,以梅为妻,加之他非常喜欢白鹤,他养了很多白鹤,以鹤为子,所以有“梅妻鹤子”之称。11、卜算子.咏梅南宋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卜算子咏梅: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驿外:指荒僻之地 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断桥:残破的桥。 无主:无人过问 著(zhuo):值,遇。 一任:完全听凭 零落:凋零 碾:轧碎。 选自剑南诗稿(上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名句:零落成

24、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句意思: 驿站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欣赏。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无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赏析: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

25、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12、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注释:花枝俏:花枝俏丽竞放名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诗句意思:风雨将春天送走了, 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 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26、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 待到山花开满大地时, 梅花就在花丛中欢笑。 赏析: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

27、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13、贫交行唐 杜甫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注释:贫交行:描写贫贱之交的诗歌。贫交,古歌所说:“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贫贱方能见真交,而富贵时的交游则未必可靠。 覆:颠倒。 管鲍:指管仲和鲍叔牙。管仲早年与鲍叔牙相处很好,管仲贫困,也欺负过鲍叔牙,但鲍叔牙始终善待管仲。现在人们常用“管鲍”来比喻情谊深厚的朋友。 弃:抛弃。名句: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诗句意思:有些人交友,翻手覆手之间,一会儿像云的趋合,一会儿像雨的纷散,变化多端,这种贿赂之交、势

28、利之交、酒肉之交是多么地让人轻蔑愤慨、不屑一顾!可是你看,古人管仲和鲍叔牙贫富不移的君子之交,却被今人弃之如粪土。赏析:诗的开篇“翻手为云覆手雨”,就给人一种势利之交“诚可畏也”的感觉。得意时便如云之趋合,失意时便如雨之纷散,翻手覆手之间,忽云忽雨,其变化迅速无常。“只起一语,尽千古世态。”(浦起龙读杜心解)“翻云覆雨”的成语,就出在这里。所以首句不但凝炼、生动,统摄全篇,而且在语言上是极富创造性的。这黑暗冷酷的现实不免使人绝望,于是诗人记起一桩古人的交谊。史记载,管仲早年与鲍叔牙游,鲍知其贤。管仲贫困,曾欺鲍叔牙,而鲍终善遇之。后来鲍事齐公子小白(即后来齐桓公),又荐举之。管仲遂佐齐桓成霸业

29、,他感喟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鲍叔牙待管仲的这种贫富不移的交道,岂不感人肺腑。“君不见管鲍贫时交”,当头一喝,将古道与现实作一对比,给这首抨击黑暗的诗篇添了一点理想光辉。但其主要目的,还在于鞭挞现实。古人以友情为重,重于磐石,相形之下,“今人”之“轻薄”益显。“此道今人弃如土”,末三字极形象,古人的美德被“今人”象土块一样抛弃了,抛弃得多么彻底呵。这话略带夸张意味。尤其是将“今人”一以概之,未免过情。但惟其过情,才把世上真交绝少这个意思表达得更加充分。 14、戏为六绝句唐 杜甫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注释:当时体:指四杰诗文的体裁和风格在

30、当时自成一体。 轻薄(b):言行轻佻,有玩弄意味。此处指当时守旧文人对“四杰”的攻击态度。 哂(shn):讥笑。 尔曹:你们这些人。 不废:不影响。这里用江河万古流比喻包括四杰在内的优秀作家的名字和作品将像长江黄河那样万古流传。 名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诗句意思: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赏析:戏为六绝句是杜甫针对当时文坛上一些人存在贵古贱今、好高务远的习气而写的。它反映了杜甫反对好古非今的文学批评观点。其中的“不薄今人”、“别裁伪体”、学习“风雅”、“转益多师”(兼采众家之长)

31、等见解在今天也还是有借鉴意义的。本诗是戏为六绝句中的第二首,诗中既明确地肯定了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和地位,又告诫那些轻薄之徒不要一叶障目而讥笑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文将传之久远,其历史地位也是不容抹煞的。15、赠孟浩然唐 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注释:1.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称。 2.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3.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

32、趣。 4.白首:白头,指老年。 5.醉月句:月下醉饮。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古人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释源: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说解:曹操严禁饮酒。徐邈身为尚书郎,私自饮酒,违犯禁令。当下属问询官署事务时,他竟说“中圣人”,意思是自己饮中了酒。因当时人讳说酒字,把清酒叫圣人,浊酒叫贤人。关于“

33、酒”与“圣人”之关系,最早的记载出现于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传】二十二年春,臧武仲如晋,雨,过御叔。御叔在其邑,将饮酒,曰:“焉用圣人!我将饮酒而己,雨行,何以圣为?”穆叔闻之曰:“不可使也,而傲使人,国之蠹也。”令倍其赋。后世遂以“中圣人”或“中圣”指饮酒而醉 6.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事君:侍奉皇帝。 7.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8.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李白出蜀后,游江陵、潇湘、庐山、金陵、扬州、姑苏等地,然后回头又到了江夏。他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无遗憾地写了这首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

34、情。“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二句,即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见之意。 名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诗句意思: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 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 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 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 赏析: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李诗纬)该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35、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二联的笔墨了。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

36、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中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其次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

37、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中二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如由“红颜”写至“白首”,象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

38、形象与诗情之美。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16、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释: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 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悠悠:久远的意思。 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 大宴宾

39、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名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诗句意思: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

40、,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17、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昔日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枕还酹江月。注释:(1)大江:长江。(古时“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 (2)淘:冲洗。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周郎:周瑜(175210)字

41、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5)雪:比喻浪花。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

42、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自古便有樯橹与强虏之争,记得上此课时,老师也曾对这两个词进行了分析,出于不同的版本,要看编者的喜好以及个人的理解,并没有所谓的对错,这两个词用于此处皆对,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用,不过考试时最好根据课本。鄙人认为,有争论的东西出在考试卷上需要慎重。现在人教是用强虏,但注释中也加入了“樯橹”的写法。)(现有教材作“樯虏”“强虏”) (11)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 (12)华发:花白的头发。 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a(二声),花白义。 古代没有“花”这个字

43、,只有“华”这个字,“华”在古代有“花”这个字的义项,后来才有了“花”这个字,但在一些较早的文言文或者成语中,我们是见不到“花”字而只有“华”字。这里作通假字“花”。 (13)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14)尊:同“樽”,酒杯。 (15)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诗句意思:长江向东流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逝去。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江山象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

44、,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奋发。(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赏析: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代表了苏词的独特面貌,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俞文豹吹剑录记载,当时有人认为此词须关西大汉手持铜琵琶、铁绰板进行演唱,虽然他们囿于偏见,其中不无微词,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这首词的出现,对于仍然盛行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18、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释:貂裘:貂皮裘衣。空流:白白地流淌。名句: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诗句意思: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