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栓笔记.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336307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长栓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李长栓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李长栓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李长栓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李长栓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翻译培训的一些看法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李长栓翻译学院的目的我把翻译学院的目的定位为培养翻译实用型人才,因此,其课程设置应侧重实践,理论课程为辅。对译员的要求要做好翻译,必须具备几项条件:1.熟练掌握两种。2.掌握翻译的理念和技能;3.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如何满足各项要求熟练掌握两种语言 这一条要求我们把好入门关。入学考试重点考察学生的语言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听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口译还需要考察学生的反应快慢和心理素质。入学考试也不一定考翻译。具体考试形式可以探讨。翻译是入学之后的事情。鼓励具有双语背景的人报考,包括有家庭双语背景者,中小学部分在中文学校完成、部分在英

2、文学校完成者,包括留学生。2、 掌握翻译的理念和技能 翻译理念:译者是沟通者,必须自己完全理解,才能够准确地翻译。告诫学生翻译不是掌握了句型转换技巧、词性转换技巧等雕虫小技就可以来做的事情。任何不以理解为基础,而是建立在结构转换基础上的翻译训练(包括机器翻译)都是徒劳无功的。翻译技能:为了理解,学生需要具有 宏观思维能力,包括: 理解谁在说话、对谁说、说话的时间、地点、原因(Who is talking to whom, when, where, and why)理解文本前后关系 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 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 质疑作者(批判地看待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表达的观点)

3、质疑词典(能够辨别词典译文的对错) 质疑参考资料(面对相互矛盾的参考资料,能够分辨对错) 质疑权威译者(权威机构也会出错,要批判地借鉴) 调查研究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破”,调查研究能力是“立”。包括: 使用词典的能力 使用网络的能力 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为了准确表达,学生需要具有写作能力。学生不需要去看多少翻译理论的书,或翻译教科书,而是需要去看英文和中文的写作指南。英文写作指南网上很多;中文的写作指南,就是中小学老师上课所教授的写作规则。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翻译的时候,也需要遵循这些规则。写作中也需要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比如,为了确定一个词(概念)的译法,也需要查阅大量资料,进行分析判断,

4、作出选择。如何培养:培养以上理念和能力,要以实践为主。空头理论少讲。如需要讲理论,把理论讲解纳入到活生生的翻译实例之中。根据我的经验,可以采取如下做法: 翻译注释制度学生做练习,不仅提供译文,还要用注释的方式写明查了哪些网站、取得了什么资料、如何分析判断、做出什么取舍等,有什么困惑。 同行审查制度便于同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尤其是母语为不同语言的同学之间),也是模拟今后的工作状态。 案例研究制度老师的讲解,不是简单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自己形成这个答案的过程。现场演示。通过耳濡目染,学生自然就会学会。老师对待工作的态度,也会感染学生。一堂课的讲解不一定涵盖很多内容,而是透彻解决少数几个问题。课堂上

5、没有时间讲解的问题,可在提供的参考译文中,书面说明。 坚持以写作原则指导翻译要求学生阅读几本英文写作指南(中文的写作指南),总结要点,并运用到翻译之中。3、 具备相关专业知识 翻译的知识层面,翻译培训机构普遍重视不够。欧盟的翻译培训项目中,有欧盟知识课。过去译训班的课程之中,也有联合国知识课。但即使定向培养翻译,这些知识课也远远不够。无论是联合国,还是欧盟,所签发的文件涉及各个专业领域。没有相关领域的知识,翻译寸步难行。前面所讲的调查研究,大多数时候都是关于专业方面的调查研究。如果学生事先对相关专业有一定的了解,会加快翻译的速度、提高准确率。为了解决翻译的专业知识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几种做法:1

6、)鼓励非英语专业的人报考。这些人进来之后,通过翻译能力的培训和理念的更新,可能成为所学专业领域翻译专家。2)用双语(或英语和汉语分别)开设专业课。译者的专业需求,主要是专业知识和概念的翻译。概念融于知识体系之中。所以,译者最需要学习相关专业的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术语。而不是纯粹进行术语的突击训练。概念只有在译者脑子中形成体系,对翻译才有用处(口笔译都是如此)。开设专业课,只需要蜻蜓点水,把不同学科的基本知识框架和当前的热点问题告诉学生即可。细节问题可以留待译者遇到问题是再去调查。主要是时间不允许。可以使用通识教育的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建议用英文开设专业课,由学生自行阅读相关汉语教材,

7、这样可以顺便提高学生英文能力。如不可行,也可用汉语开设专业课,由学生阅读相关英语教材。通过双语教学,学生可以自动把英文和中文概念对接起来。3)所谓的专业领域的翻译课程(如法律翻译、科技翻译等)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些课程的目的不清楚。以法律为例。如果是为了了解法律语言的特点,只需要去阅读相关法律文本。如果是为了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就现有的课本来看,里面的法律知识根本不成系统,不过简单提供了几篇法律文本。如果是为了讲解法律翻译的特点,则不值得浪费那么多时间,因为学生在语言方面遇到的困难,远远少于在知识方面的困难。只要理解了(通过上法律课),熟悉了英语或汉语法律语言的特点(通过阅读相关立法语言指南来

8、解决),很容易翻译出来。如果法律翻译课主要讲解了翻译的一般规律,则与通用笔译课的内容重复。关于口译教学的思考口译和笔译一样,需要熟练掌握两种语言,掌握翻译的理念和技能,熟悉相关行业的知识。现在的翻译培训,有几个误区值得注意。一是把翻译培训当成语言培训。翻译中的大量时间用来讲解语言问题。在中国学生英语能力普遍较差的情况下,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但不应当鼓励。学生进来之前就应当具有语言能力。如果不具备,语言能力的加强,不应当占用老师的时间。二是不注重知识积累。没有做过翻译的人,认为技巧是万能的,只要掌握了一套技巧,就能应付一切场合。我们实际做翻译的人都知道,不做背景方面的充分准备,单靠语言和技巧是根本

9、无法完成翻译。技巧在翻译中仅仅起到辅助作用。因此,口译的培训,应当强调知识储备。每次上课之前,要给学生布置(或让学生调查)相关专业的中英文材料,研究发言人的背景情况,在知识层面做好充分准备。脱离知识谈技巧,是本末倒置。皮之不存,毛之焉附。三是没有灌输正确的理念,即翻译是为了沟通。学生做练习时,哪怕没有理解,也强迫学生翻译。正常情况下,译者不理解可以要求发言者重复。个别情况下不允许询问,则另当别论。不能把处理特殊情况的技巧,当成普遍的技巧。四是过分强调笔记的作用。为了完整准确地翻译,笔记是必要的。但如果做笔记妨碍了理解,根本就不要做笔记。不做笔记能翻译大概意思,比做了笔记翻译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要强

10、千百倍。五是老师不敢说实话。有许多情况下任何人都无法做好,比如专业知识不懂,发言者速度过快等。有些老师不敢告诉学生,而是一味批评学生没做好。要如实告诉学生。不要让学生误认翻译是万能的。既要译员员自身找原因(比如多作准备),也要勇于从外部找原因,从而尽量改善译员工作的环境(如教育客户与译员配合)。关于各校优势互补现在不少学校都开设了MTI课程。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是各个学校要思考的问题。在我看来,各个翻译院系可以依据所在学校的优势,开设几个方向的专业课程,作为学院的主打方向。译员需要的专业知识是多方面的,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主张用外语或汉语开设专业课,但不可能面面俱到。随着翻译市场的扩大,

11、专业化分工是必然趋势。只有分工,才可能做得更精。各翻译学院不妨根据所在学校的学科优势,有选择地开设几门专业课程。在选择开设哪些课程时,一方面看学校优势,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市场调查,看哪些领域的国际交流比较多,就开设哪方面的专业课。翻译体会点滴(1):临时议程,还是暂定议题/李长栓星期四, 12/10/2009 - 09:22 李长栓 曼谷UNESCAP做翻译,今天有新的感悟。口译时,看到面前摆放两份材料,一份是临时议程,一份是日程,不知道两者区别,以为都一样。后来考察英文,发现一个是provisional agenda,一份是order of the day(见附件)。从两份文件的内容可以看出,

12、agenda是会议要讨论的事项,没有时间安排;order of the day是会议流程,有时间安排和各时段的议题。怎么翻译,才能体现出两者的区别?查了查agenda的词源:agendum/euh jendeuhm/, n., pl. agenda /-deuh/, agendums.1. an agenda.2. something that is to be done.3.an item on an agenda.1895-1900; L, ger. of agere to doUsage. See agenda.原来意思是待办事项。所以,在会议场合,可以翻译为“议题”,provision

13、al agenda是“暂定议题”。“暂定议题”经会议批准之后,成为正式议题。Order of the day就是我们平时所见到的programme,即“日程安排”或“会议流程”、“会议日程”等。Agenda翻译“议题”后,agenda item 1就可以翻译为“议题一”。如果像现在那样,翻译为“议程”,则agenda item 1只能翻译为“议程项目一”,比较麻烦。国内会议,专门列出议题的情况并不多见,agenda和programme一般通用,翻译的时候都翻译为日程也没有问题。附件1: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14、Committe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First session2-4 December 2009BangkokPROVISIONAL AGEND1. Opening of the session.2. Election of officers.3. Adoption of the agenda.4. High-level Panel on Key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and the Way Forward in the Area of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5. Trends and

15、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a) Integration of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 development policy;(b) Enhanced access to services towards socially inclusiv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ater, sanitation, energy, transport and housing. 6. Programme planning and monitoring: (

16、a) Review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me of work for 2008-2009 and highlights of the proposed programme of work for 2010-2011;(b) Review of the draft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2012-2013.7. Consideration of draft resolutions, recommendations and decisions for submission to the Commission at its

17、 sixty-sixth session.8. Other matters.9. Adoption of the report.附件2:UNITED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Committe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First session2-4 December 2009BangkokORDER OF THE DAYWednesday, 2 December 20090930-1010 hours CONFERENCE ROOM 3, LEVEL 1

18、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CENTRE1.Opening remarks by Mr. Shigeru Mochida, Deputy Executive Secretary and Officer-in-Charge, a.i., ESCAP secretariat.2.Keynote address of H.E. Mr. Nurgali Ashimov, Minister,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Kazakhstan, delivered by Mr. Anatoliy Dernovoy, Executive S

19、ecretary,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Kazakhstan.3.Election of officers. 4. Adoption of the agenda.E/ESCAP/CED/L.1E/ESCAP/CED/L.2INTERVAL 20 MINUTES1030-1200 hours5.Discussion of agenda item 4:High-level Panel on Key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and the Way Forward in the Area of Environment an

20、d Development.Moderated by Ms. Anasuya Sanyal, Chief, IndoChina Bureau of the Channel News AsiaPanellists:1. Prof. Emeritus Ryokichi Hirono, Environmental Partnership Council, Japan2. Ms. Akanksha Chaurey, The Energy and ResourcesInstitute, India3. Ms. Syeda Rizwana Hasan, Bangladesh Environmental L

21、awyers Association, Bangladesh4. Ms. Mary Jane C. Ortega, CITYNET, Yokohama, JapanLUNCH BREAK1400-1530 hours6. Discussion of agenda item 5:Trends and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a) Integration of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 development policy;b) Enhanced access to servi

22、ces towards socially inclusiv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ater, sanitation, energy, transport and housing.c) Introductory statement by the secretariat.Statements by country delegations.E/ESCAP/CED/1E/ESCAP/CED/2INTERVAL 15 MINUTES1545-1700 hours7. Continuation of discussion of agenda item 5:State

23、ments by country delegations.-705-1830 hours Reception and gala concert hosted by ESCAP and the Bulgarian Embassy in Thailand in honour of the delegates attending the first sessionof the Committe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for all participants)李长栓s blog 2006-2009 by GSTI最新blog文章 “党代会常任制”译法探究/李长

24、栓 有感于越南同志的智慧/李长栓 A happy man 翻译体会点滴(4):Food Security:粮食安全,还是粮食保障?/李长栓 翻译体会点滴(3):Non-Alignment:“不结盟”还是“不加盟”?/李长栓 翻译体会点滴(2):亚太地区,还是亚太区域/李长栓 翻译体会点滴(1):临时议程,还是暂定议题/李长栓 用英语教华文:必要之恶/李长栓 双语教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长栓 关于翻译培训的一些看法/李长栓 翻译体会点滴(2):亚太地区,还是亚太区域/李长栓星期四, 12/10/2009 - 09:24 李长栓 The Asia and Pacific Region是翻译为亚太

25、地区,还是亚太区域?这个问题我在纽约工作时论证过,这几天又遇到这个问题,顺便向大家通报一下。在国内,大家可能毫无疑问,翻译为“亚太地区”,因为这样通顺。但在联合国,大家都翻译为“亚太区域”。例如“推动在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实现可持续农业并确保粮食安全”。原因是联合国把世界分为若干regions,请看定义:Region: One of the following five geographic areas in which UNDP works: Africa, Arab States, Asia and the Pacific, Europe and the Commonwealth of Ind

26、ependent States, and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而联合国系统已经约定把region翻译为“区域”。这样,regional organizations就 翻译为“区域性组织”,the Asia and Pacific Region就翻译为“亚太区域”。Regions单独使用时,翻译为区域并无不妥(当然,如果当初翻译为“地区”,现在大家都会用地区,也不错,甚至更好;但估计当时的译者把“地区”留给了district);regional作为形容词,翻译为区域性也没问题(区域性组织、区域性会议、区域性倡议等)。问题在于,前面加一个地名时,就不通顺

27、,比如亚太区域。之所以不顺,是因为这种说法违背了汉语的规律。分析“区域”一词,有“区”和“域”构成,两者意思相同。这样构成的名词,只能作为通名使用,不能成为专名的一部分。比如,“村庄”,由“村”和“庄”构成。我们只能说“日本鬼子破坏村庄、道路、桥梁”、“全国有多少个村庄”、“村庄级组织”(尽管不如“村级组织好”)等等,但我们不能说“魏公村庄”,只能说“魏公村”;不能说“李村庄”,只能说“李村”“李家村”或“李庄”、“李家庄”。“地区”一词是偏正结构,意思是“地理区域”,区别于“军区”、“边区”等其他性质的区域。其重点是“区”。前面可以加专有名词,如华北地区、台湾地区等。所以,我认为,regio

28、ns翻译为什么,需要区分情况,即使在联合国,也不能机械地全部翻译为“区域”。可以说“亚太地区”、“亚太区”;sub-region翻译为“分区”,如Northeast Asia Sub-region:东北亚分区;Great Mekong River Sub-region大湄公河分区等。翻译联合国文件,十分强调遵循先例原则,即当前的文件和历史文件要一致。我认为,历史连贯性和语言的通顺自然都是翻译应当追求的价值,但在两者出现冲突时,应当以后者优先。翻译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如果前辈创造了一个不好的先例,后人是可以推翻的。美国最高法院就不断地推翻先例。后人看到以前的译文,照样还会理解,只会觉得以前的翻

29、译不如现在。更多翻译体会点滴(3):Non-Alignment:“不结盟”还是“不加盟”?/李长栓星期四, 12/10/2009 - 09:26 李长栓 小时候对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就感到不解:那么多国家凑在一起搞运动,怎么还说不结盟?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后来学了英文,发现align的意思是:To ally (oneself, for example) with one side of an argument or cause: aligned themselves with the free traders.即“站在一边”、“加入的行列”。这个词的词源也说明了

30、这个意思:French aligner, from Old French : a-, to (from Latin ad-; see ad-) + ligne, line (from Latin lnea; see line1).Non-Aligned Movement (NAM)是冷战时期由那些不愿加入两大集团(华沙条约组织和北约组织)的国家发起的。这些国家称为non-aligned countries.所以,从本意来看,Non-Aligned Movement不是“不结盟运动”,而是“不加盟运动”,即不加入苏美任何一个阵营的运动。当然,翻译为“不结盟”,也可以解释为不与苏美任何一个集团结盟

31、,不过从字面看,还是有歧义。翻译为“不加盟”,不会产生歧义。然而,不结盟运动已经用了几十年,再改过来也不容易。错了也得用。除非将来大家做了国家领导,要新华社更改,否则就会永远错下去。2009-12-9李长栓s blog 2006-2009 by GSTI翻译体会点滴(4):Food Security:粮食安全,还是粮食保障?/李长栓星期四, 12/10/2009 - 11:31 李长栓 英文里面有两个相关但有区别的概念:food security和food safety.这两个概念即使对外国人来说,也经常引起混淆:This term food security refers to the av

32、ailability of food - in other words whether it is physically available and if so at what price. The term is sometimes confused with that of food safety which refers to the extent to which food is safe to eat.ec.europa.eu/agriculture/glossary/index_en.htm这两个概念在国内经常译为“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同样也容易引起混淆。为了便于区分,我建议

33、把food security翻译为“粮食保障”,food safety翻译为“食品安全”。根据粮农组织:(F)food security exists when all people, at all times, have access to sufficient, safe and nutritious food to meet their dietary needs and food preferences for an active and healthy life. library.thinkquest.org/05aug/00282/other_glossary.htm由此可见,fo

34、od security强调食物的获取(have access to),即有足够的东西吃;至于吃的东西要安全卫生,不会导致疾病(safe),而且要有营养(nutritious),那是不言而喻的。就是说,“食品保障”(food security)是第一位的,“食品安全”(food safety)包含其中。这两个概念在联合国的文件中,翻译也不一致。关于food safety,纽约总部翻译为“食物安全”,粮农组织中文组翻译为“食品安全”,两者都用“安全”一词,区别在于“食物”和“食品”。从我们的语感看,“食物”是指未加工的吃的,“食品”是指加工过的吃的。但食品卫生法对“食品”的法律定义是:“各种供人食

35、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里面既包括制成品,也包括原料(未加工的)。英文的food,似乎没有这种区分。Food industry翻译为“食品行业”,Food shortage可以翻译为“食物短缺”。所以,用“食物”还是“食品”没有本质区别。“食品”听起来更像官话。关于food security,联合国总部翻译为“粮食保障”,粮农组织翻译为“粮食安全”。联合国总部中文处的词汇表里记载了food security和food safety的翻译过程,挺有意思,这里全文照录:Food security粮食保障注释:FAO和中国政府用“粮食

36、安全”。但“粮食保障”更确切。 粮农组织中文组致农业部的信: 农业部国际合作司: 贵司5月26日传真与所附新华社就“food security”一词的汉语译法致农业部的函均悉。经粮农组织中文翻译组查询,粮农组织早在七十年代初就提出“food security”的概念。“food”既可指粮食,也可指食物或食品。1974年世界粮食大会关于“food security”的定义是“全世界在任何时候均拥有充足的基本食物供应,维持粮食消费的稳定增长,消除产量和价格的波动”(拥有和稳定粮食供应是“food security”的主要内容)。1983年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粮安委)扩大了“food securit

37、y”的概念,加入了第三项内容,“food security”的定义为“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物”(1983年粮安委的定义承认“food security”有三项主要内容,即在全球和国家一级拥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当地市场供应稳定以及所有家庭和个人均可获得这些供应。这样,结合营养充足的最低人均需要量将“food security”与可提供的粮食数量联系起来)。1972年国际营养会议又在“food security”中加入两个概念:食物质量(即营养含量)和食品安全(即食物的卫生条件和其中没有危害健康的物质)。1996年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定义为“只有当所有人

38、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活跃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粮农组织认为“food security”有三个核心内容:拥有粮食供应、得到这些供应以及利用粮食。虽然稳定是“food security”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可包含在拥有和获得之中。 综上所述,“food security”包含的内容较广,其定义仍在不断补充和完善,虽含有粮食保障的内容,但却并非仅含这一内容。中文组对这一概念的中文译法曾作过研究,亦曾考虑过采用“粮食保障”的中文表述,但最终认为还是以“粮食安全”表述比较简练。如果将“food security”译为“粮食

39、保障”,英文经常出现的“ensure food security”或“safeguard food security”中文译文便难以表述。且“粮食安全”一词已沿用二十多年,在粮农组织及国内有关单位和报刊文章中广泛应用,已为我国从事粮农领域工作和国际合作工作的人士接受。 我们认为,将“food security”译为“粮食安全”固然并非十全十美,但已约定俗成,而“粮食保障”也并非“food security”的最佳译法。将“粮食安全”改为“粮食保障”并不包含“food security”的全部内涵,且需要对粮农组织二十多年的中文文件和国内的各种资料进行彻底修改。因此,我们建议,还是保留“粮食安全

40、”的中文译文为好。至于“food safety”,中文组目前译为“食品安全”,主要指食品卫生方面的安全,与“粮食安全”可以区别。 以上意见供参考。如前所述,我不赞成粮农组织的译法。对于粮农组织的几项担心,我的意见如下:1. Ensure/safeguard food security可以翻译为“保障/确保粮食供应”;2. 关于历史文献的问题,历史就是历史,不需要修改。过去翻译不准确,现在没有必要坚持错误。读者更关注的是现在。3. 所谓约定俗成,其实只是以讹传讹。因为第一个译者并没有与其他译者约定。只要有政治意愿,什么都可以改过来。“汉城”不是改为“首尔”了吗?话又说回来,FAO的翻译也不无道理。俗话说,“家有余粮,心里不慌”,security也可以引申为粮食供应充足而产生的“安全感”。若不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food safety),继续沿用“粮食安全”也未尝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