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方案一: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一、目的意义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2、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在中高年级逐步形成一批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应该能在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中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3、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二、总体要求
2、中年级以撰写数学小发现、小体会为主,把握好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训练应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高年级撰写数学小试验、小调查为主,引导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和魅力。三、主要工作1、在数学学习引导讲发现、重创造。在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兴趣小组或者中,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敢于思考,善于发现,特别是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2、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方法重于知识、过程重于结论、思维重于记忆、长远重于眼前的评价思想,特别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与提炼,逐步形成数学能力。3、引导部分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一些调查活动,如节俭、环境、交通、运动、经济
3、、实践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写出小调查、小报告。4、引导学生读好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数学大世界等数学报刊杂志,指导学生写好数学小发现或小试验或小调查,积极向学生报刊投稿。5、在适当时候,出一些数学小课题研究专辑,在小学生数学报上出一些专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方案二: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选题的现实意义1、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
4、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练习、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2、时代的呼唤。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
5、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
6、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二、研究目标通过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活动的视角: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目标,探寻一条
7、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动手学数学的活动组织模式。三、概念的界定练习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练习有无效练习与有效练习之分。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题中所指的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习,如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练习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练习。四、实施策略1.课内练习有效性的实施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
8、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课外练习有效性的实施课前作业。调查表明,大都的数学老师不太习惯给学生布置预习,有的老师会把上课做的教具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而我们觉得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有些教具学生能准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课后作业。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1)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
9、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让学生向银行职员或家长调查,询问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况。(3)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实施的原则1、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是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2、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
10、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3、生活性原则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开放性原则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5、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包含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
11、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差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六、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理解。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维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样的,杜威更提出教育基于行动。因此,以数学活动为主线,有效地开展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数学化理论。数学化理论认为:人们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数学化是学生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
12、过程。学生通过横向数学化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又通过纵向数学化把符号世界一步步地完善。学生的数学化的进程贯穿在其所经历的数学活动中,活动是学生数学化的根本途径。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13、的有效性研究,就是在这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数学活动设计,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七、研究对象本校四年级学生。八、研究方法调查法:主要用于量化分析,做好前测后测记录,为制定测量评估指标,总结经验,提供事实依据。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学生或班级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学生做好跟踪调查,为他们建立研究档案,以此作为研究资料。经验总结法:对实验中出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经验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九、研究时间:20x年2月至20x年7月第一阶段:准备时间:20x年2月至20x年3月主要工作:1、拟写工作计划2、制定实验方案3、落实分工4、拟写准备阶段工作情况汇报第二阶段:实施时间:20x年
14、3月至20x年4月主要工作:1、召开会议2、制定整体的研究计划3、课题展示4、阶段性报告及论文第三阶段:总结时间:20x年4月至20x年7月主要工作:1、课题展示2、总结性报告及论文十、研究成果形式1、阶段性报告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3、练习设计精编4、论文5、教案6、个案分析十一、研究组成员课题组长:黄静组员:高小贤蔡秋香李素娟方案三: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
15、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小学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就内化于其中。因此,开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很有必要,尤其适应当前我市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二、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
16、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一、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生物钟、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人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自觉地为工作、学习做好一切准备。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如果不是靠习惯,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
17、四,以至于使人动辄被动,造成心烦意乱。二、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习惯的支配。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三、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潜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境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心里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嘴上也在说贪玩不利于学习,今后不再贪玩了,可是鬼使神差地又贪玩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实际是潜意识在支配他,是他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玩的渴望。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对学
18、习有一种亲合心理,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第一需要,当成了乐趣,不学习便难受。这就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孩子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容易保留这种习惯。因此,在小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方式方法、目标效果、操作步骤等,从而让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自主学习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培养目标和创新之处本课题的研究目标:1、补充、完善小学生学习习惯评价标准。形成体
19、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行为标准,使学习习惯行为准则具有引领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从细节入手,把学习习惯的工作抓细,抓实,从分年级学习习惯养成训练内容的细化能够看出这一点。4、创设良好的学习习惯氛围,从校内到校外,从课上到课下,教师都做了安排,时刻激励着小学生去做好。5、习惯的养成,关键还在于持之以恒的严格训练,在训练中讲清道理,导之以行,这样,长此以往,必然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一、课前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基本要求:按教师或教材要求做好课前预习,寻找听课重点、难点,提高课堂听讲的有效性
20、。培养目标:1、提前预习课程,每天晚上和上课前,都要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做简要的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2、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资料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询问,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3、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课本上做不同的标记,如:在重点内容下面标,在有疑问的地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4、预习时要精力集中,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二、课中习惯1、专心上课的习惯基本要求: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课堂教学活动,踊跃发言,遵守课堂纪律,积极思考。倡导中高年级的学生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培养目标:(1).课前
21、做好准备,按要求摆放课本及文具。(2).课堂上认真接受教师指导,专心致志地参与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学习。(3).有疑难问题时,及时举手发言。(4).要善于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课外游戏等活动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2、善于合作的习惯:基本要求:合作前要独立思考,合作中要会交流与倾听,合作后要表述和反思。善于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学习资源,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培养目标:(1).乐于将个人的学习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2).与同学沟通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学会表达自己看法,共同解决问题。(3).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乐于承担
22、组内分担的任务。(4).学会赞许同伴,愿与他人一起分享合作的体验。3、善于交流的习惯基本要求:善于倾听他人的见解,养成认真倾听、分析、思考的习惯,善于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表述流利,条理清晰。培养目标:(1).养成认真倾听、分析、思考的习惯。积极踊跃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不断修正、弥补自己的不足。说话完整,口齿清晰,声音洪亮,仪态端庄。(2).与人交流时,虚心听取对方的见解,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4、勇于质疑的习惯:基本要求:培养独立思考、细心观察的能力,善于质疑,勇于实践,形成主动探索的习惯。培养目标:(1).善于发现,勇于实践,大胆发表自己的见
23、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2).培养独立思考、细心观察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三、课后习惯1、课后复习的习惯:基本要求:及时复习功课,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质量。培养目标:对所学的内容及时复习、巩固,提高学习效率。2、完成作业的习惯:基本要求: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按时上交,及时更正。培养目标:(1).按时完成作业。(2).不抄袭别人的作业。没完成作业主动向老师说明理由,并及时补上。(3).作业完成后及时放入书包中。(4).作业发下后及时修改。3、规范书写的习惯:基本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和握笔姿势,掌握正确的写字规则和方法,书写规范、工整。培养目标:(1).写字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2).坐势端正。坐得自然,两脚放平,身板要直,头部略向前倾。(3).执笔正确。五指并拢,斜握笔,手腕关节配合,按笔画发展的方向,上下左右灵活动转。(4).全神贯注。两眼正视纸面,注意数字和文字的书写。(5).卷面整洁。书写正确清楚,排列整齐。